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北凉》下

《北凉》下

2023/11/20
logo of podcast 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北朝史

Shownotes Transcript

秃发傉檀取得姑臧城以后,遭到夏主赫连勃勃的攻击,实力大损。沮渠蒙逊又屡败秃发傉檀,几次进兵包围姑臧。最后秃发傉檀只好放弃姑臧城,退回乐都。公元411年(东晋安帝义熙七年),沮渠蒙逊终于据有姑臧城,次年迁都姑臧,改称河西王,史称北凉。公元420年,蒙逊灭西凉,取酒泉、敦煌,河西走廊完全为沮渠蒙逊所占领。北凉全盛时,拥有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海(郡治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金城、西平、乐都等郡地。并且交通西域诸城邦,鄯善(都城在今新疆若羌)王比龙亲来姑减访问,其他很多城邦同北凉有友好往还。公元433年,蒙逊病死,子牧犍继位,亦称河西王。公元439年,北魏主拓跋焘亲率大军伐北凉,包围姑臧,这座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城市,很快就落在北魏手中,沮渠牧犍出降,北凉亡1.北凉二主,立国凡三十九年。从此北魏王朝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历时一百三十五年的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北凉灭亡后,河西文化就被介绍到中原地区来。河西地区从前凉张氏以来,学术研究的空气就很浓郁,西凉、北凉一直保持了这个优秀传统。这个河西文化的传统,同江左的文化传统是息息相关的,因而不论是前凉还是西凉和北凉,不仅在政治上同江南的东晋以及后来的刘宋信使往来,彼此在文化上的联系也特别密切。如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北凉主沮渠蒙逊子沮渠兴国,遣使至宋,“请《周易》及子、集诸书......合四百七十五卷”。沮渠蒙逊自己又写信给宋司徒王弘,要求替他找一部干宝的《搜神记》,王弘就请人抄了一部送给他。宋元嘉十四年,北凉主沮渠牧犍又遣使至宋,送给江南一百五十四卷书籍,其中有敦煌赵斁所著《甲寅元历》一卷,这个历法最早提出改革闰法,对以后祖冲之编制《大明历》很有影响。还有《赵畋传》、《周髀》注一卷13,刘昺所著的《凉书》(记前凉事)十卷及《敦煌实录》十卷,阚骃的《十三州志》十卷。当时除了赵取死了不多几年之外,刘昺、阚骃都还活着,这是尤应注意的。此外北凉还送去魏、晋之间著名历法家杨伟的著作《乘丘先生书》二卷、《时务论》十二卷,魏敦煌人周生(复姓)烈的《周生子》十三卷、前凉名臣谢艾的《谢艾集》八卷。同时沮渠牧犍也向江南求抄晋、赵起居注和其他杂书数十种,宋文帝满足了他的要求,命人抄好送去。河西走廊和江南之间的文化交流的频繁,由此可见。北魏灭了北凉之后,除了把三万户吏民掠至国都平城(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一带,作为“平凉户”,罚作隶户以外,也注意到了接纳有成就的河西学者,把他们迁移到平城去居住。其中著名的学者有敦煌刘昺、阚骃、索敞,武威阴兴、宗钦、段承根,金城赵柔,以及流寓在河西的广平程骏、程弘,河内常爽等人。这些学到达平城以后,或是著书修史,或是讲学授业,胡三省称: “代北以右武为俗”,“而魏之儒风及平凉州始振”(《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注),说明河西学者的东迁和河西学风的东传,对北魏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