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湘州蛮族的神秘风俗与婚嫁习俗

湘州蛮族的神秘风俗与婚嫁习俗

2024/10/7
logo of podcast 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北朝史

Shownotes Transcript

湘州一带的蛮族,自称莫徭蛮,保持独特风俗,男子淡布,女子青布,婚嫁以铁为聘,三峡盘瓠蛮自称王侯。南北朝时期蛮族与汉人杂居交融,形成独特文化。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巩固统治拉拢蛮族,蛮族在南北朝对峙中发展壮大,最终与汉族融合,蛮汉难分。“蛮”族留居在湘州一带的称为莫徭“蛮”,史称“湘州界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零陵)、衡阳(郡治湘西,今湖南株洲市西南) 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世不宾服”(《梁书·张传》)。《隋书·地理志》讲到它的风俗时说:“长沙郡又杂有夷蜑,名日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其男子但著白布裈衫,更无巾裤;其女子青布衫,斑布裙,通无鞋系。婚嫁用铁钴�为聘财。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市)、巴陵(郡治巴陵,今湖南岳阳市)、零陵、桂阳(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滑阳(郡治澧阳,今湖南澧县)、衡山(郡治衡阳,今湖南株洲市)、熙平(郡治桂阳,今广东连州)皆同焉。”说明这个地区都是莫徭“蛮”的居住区域。 在三峡一带的盘瓠“蛮”,在南北朝末年有冉氏、向氏二姓, “陬落尤盛。余则大者万家,小者千户”。他们的酋豪也自“称王侯,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至有假道者”(《魏书·蛮传》)。否则就过不了这个三峡通道。 北朝的史书上,就不分别廪君“蛮”和盘瓠“蛮”而混称为“蛮”了。《魏书·蛮传》称“蛮”族“在江、淮之间,依托险阻,部落※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州).北接汝、颍,往往有焉。其于魏氏(曹魏)之时,不甚为患,至晋之末,稍以繁昌”。江、准之间的“蛮”族,实际是指廪君“蛮”而言,上洛、汝、颍之间的“蛮”族,则是指盘瓠“蛮”而言。到了十六国的刘聪、石勒时期,中原云扰,更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阻碍“蛮” 族向北迁移,因此,盘瓠“蛮”(也称荆、雍州“蛮”)也就“渐得北迁,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以南,满于山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为了巩固洛阳都城的防务,开始用兵襄樊,进军三关(平靖关、武阳关、黄岘关,均在今河南信阳之南)。这些地区本来是“蛮”族的左郡、左县所在地,孝文帝拉拢大阳(今大别山区) “蛮”王桓天生(他自称是桓玄的儿子),封他为襄阳王、东荆州刺史,令居朗陵(今河南确山西南),跟随桓天生北附北魏的“蛮” 族,据说有八万余落之多。“蛮”族酋豪很多像桓天生一样,利用南北朝对峙的矛盾,发展他们自己的势力。“蛮”族人民一般都是“衣布、徒跣(赤足),或椎髻,或剪发”。“便弩射”,“虎皮衣楯”,“兵器以金银为饰”(《南齐书·蛮传》)。由于“蛮”族人民从山谷出居到江、淮、汝、颍之间以及沔水南北以后,长期和汉族人民交错杂居,互通婚姻,所以到了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之际,他们基本上已和汉族人民融合在一起,分别不出“蛮”、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