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36 村上春树从未改变,只是我们已经老了

036 村上春树从未改变,只是我们已经老了

2024/11/13
logo of podcast 以读攻读

以读攻读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渡边编辑
黄哲成
Topics
黄哲成:我认为村上春树的创作巅峰期已过,但他已完成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他的作品对年轻一代读者的心灵影响力巨大,但随着时代变迁,其影响力逐渐减弱,这并非村上本人的问题,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村上春树的作品更适合年轻时阅读,因为他以亲切、真诚的笔触,描绘了都市生活中美好的情调和人们的孤独与困惑,引发了年轻一代读者的共鸣。但随着读者年龄增长和社会环境变化,这种吸引力会逐渐减弱。 渡边编辑:村上春树的写作模式是长篇和短篇交替出版,新书《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的出版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并且时隔六年。这本书的创作源于其 1980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豆豆号》,村上对早期作品并不满意,因此在 44 年后重新创作。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前传、续集或番外,设定相似,但叙事节奏更慢,风格更简洁,缺乏以往作品中的性描写等元素。村上春树的创作模式存在重复,但他独特的风格也是一种享受。他引用博尔赫斯的话来解释自己创作模式的重复性,认为作家一生的故事主题是有限的,只是不断地改头换面。读者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评价取决于其个人喜好和对重复性的接受程度。村上春树尝试过突破自己的创作模式,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作家突破舒适区会面临来自读者和商业上的压力。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村上春树的创作模式,以及其最新小说《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该小说是村上在疫情期间重新创作的旧作,是对其早年作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扩写和延续。
  • 村上春树的创作模式为长篇、短篇交替出版
  •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是村上为了完成心愿而创作的
  • 该小说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有密切联系,可以看作其前传或续集

Shownotes Transcript

2020年,71岁的村上春树忽然决定闭关。4年之后,他带来了自己的全新长篇小说《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对于村上春树自己来说,这是一部回到原点的作品。他决定重新书写自己出道时一直不太满意,从未正式出版的旧作。

如今村上春树已经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职业生涯。他有非常长的创作生涯,有数量庞大的作品集,没人能够比肩的影响力,以及多到溢出的商业成功和海量的读者。他已经远远不是一个作家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一种品位,一种生活方式。村上春树当然还在坚持写作,只是这种写作已经完全变成了纯粹的自我表达。正如同这本《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只是村上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

本期节目我们从村上春树的新书《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出发,聊一聊这位改变我们很多人的日本国民级作家。 嘉宾:

渡边

编辑,B站读书UP主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3:45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国内版权的变化

00:07:11 村上创作《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的背景与初衷

00:13:40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与村上之前作品的对照与不同

00:23:31 贯穿村上创作生涯的模式化写作

00:27:31 村上对自己创作模式的辩解

00:32:47 如何理解村上作品的反复出现的“异世界”设定

00:46:12 年轻时的经历与村上本人性格和创作的影响

00:50:30 村上小说中的人物个性

00:56:22 村上小说中文版中出现的翻译问题

01:04:58 究竟什么样的译者适合翻译村上的小说

01:07:23 村上能够成为一个现象级作家的原因

01:13:11 村上的热潮为什么在慢慢消退 上世纪60年代村上春树选择远离学生运动

涉及作品:

村上春树 《且听风吟》《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1Q84》《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詹姆斯·伍德 《小说机杼》 60年代在听摇滚乐的日本人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Brook Benton&Essential Classics- Rainy Night in Georgia

中插: The Beatles - Norwegian Wood

结尾: The Brothers Four - Greenfields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