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一个只能用天才少年来形容的诗人。他年少成名,同时也放荡不羁,他拥有惊人的才华,也充满反叛精神。他的故事就像传说一样,突然之间横空出世,震惊世界,却早早退出诗坛,英年早逝,成为稍纵即逝的神话。
为这样一位复杂的天才著书立传是一个难题,而法国作家皮埃尔·米雄在《兰波这小子》中却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兰波。《兰波这小子》以其独特的方式打破了传记写作的传统。它是断章,仅仅截取兰波生命中几个不起眼的时刻;也是切片,用周围人的视角折射出兰波不同的侧面。
兰波身上为什么有着如此巨大的魅力?他早早封笔的原因又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冲动让兰波永远在走向远方?本期节目我们结合皮埃尔·米雄的《兰波这小子》,重新走进天才诗人兰波的人生。
本期节目为杭州书店新引力线下活动“用真实的别人,写虚构的传记”皮埃尔·米雄《兰波这小子》新书分享活动的现场录音。
嘉宾:
骜龙
南京大学准聘助理教授,《兰波这小子》译者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2:16 对于诗人兰波的最初印象
00:04:38 2025年兰波重新进入法国教材的原因
00:10:52 兰波为何始终拥有去远方的冲动
00:15:19 兰波的通灵者形象
00:17:32 兰波的诗歌实验与通灵者思想的联系
00:23:29 欧洲的城市化对兰波创作的影响
00:26:28 兰波为何在年轻时就决定封笔
00:31:23 兰波在巴黎诗歌界的局外人身份
00:35:38 与魏尔伦的关系对兰波诗歌创作的影响
00:41:46 兰波作为文化偶像的魅力
00:48:36 法语诗歌的现代转型
00:51:35 摇滚乐的兴起对兰波的推广
00:56:57 《兰波这小子》中使用的传记式虚构的写作手法
00:59:27 中西方的写作传统中对于传记的不同写作方式
01:06:02 法国传记式虚构写作越来越流行的原因
01:08:38 传记写作中真实与虚构的边界
电影《心之全蚀》剧照
涉及作品:
皮埃尔·米雄《兰波这小子》
阿蒂尔·兰波《灵光集》《彩画集》《地狱一季》
司汤达《红与黑》
西蒙斯·阿瑟《文学的象征主义运动》
波德莱尔《恶之花》《巴黎的忧郁》
科尔姆·托宾《大师》
罗伯特·格雷夫斯《我,克劳狄乌斯》
冯梦龙《三言二拍》
瞿佑《剪灯新话》
现场活动照片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Arabesque No. 1
结尾:Jan A.P.Kaczmarek —— Le Dormeur du Val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