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term burnout, or '倦怠,' manifests in physic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Physically, it includes persistent fatigue, sleep issues (e.g., sleeping up to 12 hours regardless of rest), and stress-related ailments like headaches, digestive problems, or weakened immunity. Emotionally, it leads to chronic low mood, irritability, and feelings of helplessness or meaninglessness. Behaviorally, it often results in procrastination, reduced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a sense of detachment from work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Burnout persists because the underlying stressors remain unresolved. Even during breaks, individuals may continue to think about work or projects, preventing true mental relaxation. Upon returning to the work environment, the same stressors immediately trigger burnout symptoms, making it feel as though no real recovery occurred.
The academic system perpetuates burnout through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constant pressure from advisors, and the lack of positive feedback. PhD students often face overwhelming workloads, tight deadlines, and high failure rates in experiments, all of which contribute to chronic stress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The system’s emphasis on elite success and the narrative that a PhD equals success further exacerbates feelings of inadequacy and burnout.
The speaker views a PhD as a symbolic achievement within the academic system, rather than a universally valuable credential. They argue that its worth is relative and often tied to elite societal structures. For many, the PhD becomes a restrictive label rather than a gateway to opportunities, leading to feelings of entrapment and disillusionment after graduation.
The speaker advises individuals to critically assess whether pursuing a PhD aligns with their true goals and values. They emphasize prioritiz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over academic achievement, as sacrificing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for a degree can be counterproductive. Recognizing that life extends beyond academia and that a PhD is not the sole path to success can provide relief and renewed motivation.
Hello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日毕业我是来自马士顿理科大学的 The Ocean Hero 那么这一期我先来的话题呢就像我的标题阐述的没有任何博士学位值得咱们消耗自己那么这一期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消耗这个概念英文它叫 Burnout 我会跟大家讲讲我这些年来在读博的时候那些消耗尤其是长期消耗的症状
是哪些因素导致的这些事情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或者说我们能去改变一些什么呢我们的认知那么长期的消耗到底是什么呢那么消耗或者说 burnout 我们也可以叫做倦怠是一种由长期的未解决的压力引发的各种的包括身体啊情感啊或者是心理上的特别疲惫的一种状态
那么首先我们说说身体症状那首先就是一种持续的持久的这种疲倦感感觉做什么事情都很累而且这个往往和我们休没休息好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比如说我们学校圣诞新年的期间都在放假嘛那放假的时候我也出去玩了也休息了但是在这个所谓的休息这个打引号的休息里面我并没有感觉到真正意义上的
那种休息感在休息的时候我还是想着我的实验在休息时候我还是想着我的项目在休息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办法停止下来思考工作的事情然后我还记得我返工的那一天就是 1 月 2 号当时真的没有想到我的工作状态可以反弹的那么迅速我年前是什么死样子我在复工以后马上立刻就会进入那种状态它快得有点恐怖的我说实话
就有一种不管你在工作外面做了任何事情,不管你得到多少充分休息,一复工那个环境就把你立马打回原形。另外一个 burnout 的身体症状就是和休息相关的这种身体症状。那么其实最典型的一个就是睡眠了。老天有可能知道我从博士初期到现在以来慢慢形成了一种睡眠问题。
我可以每天的睡觉时间长达 12 个小时之久而且这种睡眠时长跟前一天或者前几天的休息程度都没有关系我可以在这一周都有充足的睡眠然而到了周末之后还是每天会睡 12 个小时或者甚至更久这种程度的睡眠时长到后来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就是它会非常大程度上的压缩我一天之内的活动时间都不是说工作或者做科研的就是任何形式的
所以这就导致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一直过得浑浑噩噩的就是那种生活和工作上的双重没有正反馈这一天过去了和这一天没过感觉没有什么差别那除此之外呢 BAR-L 其实还有很多跟焦虑有关的身体反应那这些趋利征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头痛啊或者是肠胃的问题啊
或者是身体免疫力下降啊,或者是肌肉群的一些紧张或者疼痛。那对于我来说呢,就是有一个特别具体的一个表现,就是我口腔左边的舌根会发炎发痒。这个现象特别神奇,就是我每天一去学校的时候,一开始工作,一开始和我导师讲话,
我的舌后跟就开始发痒然后很多时候我都会去下意识的去作他下意识的去咬我的舌后跟那这种症状可以长达半年之久那 99 之最后的结果就是我舌根那边部分就彻底恢复不好了然后特别有意思的是我白天干活的时候他也会出现我晚上一回家我一旦什么事情都不做了这种感觉就会立马消失但那个痛感因为我经常去咬那个部位就一直在存在
我前一周不是在纽约过圣诞吗然后在那个期间我都感觉我的口腔这个部位都快好了就是没有什么感觉了也不发痒或者是发炎然后就在我复工的上一周这个症状马上就专屠重来了其实很多这些确定症状单拎出来可能感觉都还好但是如果一个或者是好几个忽然变得特别严重的话对我们日常生活包括我们心理状态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像我今天在我们学校的 clean room 里面做实验然后我就突然感到口干舌燥然后就止不住的想咳嗽我有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会发生这种事情然后在 clean room 里面这种湿度恒定的地方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还挺少见的那今天就发生了然后我咳完之后我就感觉嘴里有很多痰当时我有没法出去然后我从这个地方出来以后我马上就去厕所干了这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而且大部分时候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没有人会知道我们在经历或者是遭受这些事情
而且说实话大部分时候这些事情都太小了,小到我们都难以注意,小到我觉得这是一个稀微常的状态。那么除了趣味症状之外呢,长期的消耗,长期的这种 burnout 还会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和行为上的一些症状。那么首先情绪上会感觉一种长期的情绪低落,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淡淡的死感。
这种失礼感感觉就是自己好像在活着但好像也没有每一天天的说不出来自己要干什么但是还是有无视的事情需要干如果不是因为项目需求如果不是因为工作需要如果不是因为周一到周五要上班我压根就不想我压根就一点动力都没有去学校我一点动力都没有去实验室
然后与此同时因为导师项目催得紧因为导师比我自己还着急每天随地大小 push 我他的这种每天随机 push 我的行为就会让我逐渐变得情绪非常不稳定非常容易生气
在有段时间里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以能点燃我那如果又刚好碰上我没有吃饭的话那我就估计一定会暴跳如雷了我后来反思了一下我觉得这些很多的情绪这些很多的生气是来源于我自己的一些灾难化想法
当然了这些灾难幻想法并不是我自己原创的而是我导师把这些东西传递给我的那就比如说我用了一个仪器有人把它搞坏了或者有人操作不规范还老操作不规范我心里就会想怎么办怎么办这个人如果把我仪器给弄坏了那我这个实验就再也做不出来了我实验做不出来就没法毕业了没法毕业我整个人生就会完蛋了
这些想法就会让我变得无比焦虑,同时又变得非常暴躁,非常 aggressive。咋说呢,咱就是导师的情绪垃圾桶加焚化炉。当我感到暴躁和情绪不稳定的那个期间过了之后,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就是一种无助感,无力量感加无意义感。
给我带来的感受呢就是一种冷漠加疏离简单来说就是对工作呀我的项目呀和任何阻力的人失去兴趣或者关心我深刻地意识到我现在这个状态是没有办法去顾及别人的我连自己都没有办法照顾好我弹劾照顾别人
但怎么说呢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个我自己的自我保护机制吧我都不承认我自己刻意的一部分烦恼不仅仅来自于我的项目和导师也来自于我和我的同门们主要是来源于比我小的这些我需要带的人说实话作为我们组的开门大弟子之一我是有义务做这些事情的
但是我有义务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先对我自己负责我才能对别人负责所以现在我在我的同门面前我在我的导师面前就是一副淡淡的实体感这个其实是跟我平时在组里的表现是非常不一样的我平时不管我多么焦虑不管我压力多么的大
我都会把这些情绪压到心里我都不会跟我的同门或者我的导师展示出来在他们的眼中看来我就是一个胡乱挑的人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内心遭受多大的压力我在内心遭受多大的委屈所以之前那个状态演绎到极致的就会化身我的暴躁当我的情绪我自己挡不住的时候当我的愤怒自己控制不了的时候它就会一并的发泄出来
而现在呢我基本上就是把我所感受到的向外展示出来
我感觉到无意义,我感觉到无助,我感觉到我情绪不稳定,我感觉到非常累。所以我就不像之前那样端着了,我就现在就是每天在足里就是一副能量比较低的状态。这样反倒让我觉得我可以把精力能够让给自己,能让我更好地去保护我的能量。其实我这种行为模式就相当于我在刻意地减少自己和足里的人的社交活动呢。
那在我感觉到 burnout 的这段日子里面其实不仅仅在组内我跟朋友在生活当中的社交也被我刻意减少了这个在我之前的一期播客里聊过啊就是我感觉自己很少主动的去和朋友去 hang out 了现在在波士顿的大部分社交都是朋友来找我或者是我女朋友这边的一些社交活动
我自己是没有那个 bandwidth 去想着去找朋友去 catch up 我知道这样很不好也会加剧我现在的症状但是在我不做课业的时候在我真正有空的时候我就完全提不起那个想去出门 social 的那个心之前所有的这些 burnout 导致的惯性会让我在家刷手机在家睡觉就是不会出门社交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 burnout 的行为体现就是拖延。我在大学的时候其实不是一个拖延的人,我总是能体现很久完成别人没法完成的任务。可是当我开始博士生涯的时候,当我面对这些成山的任务,当我面对我导师跟我提出来的几乎不可能的 timeline,
还有 70%-80%实验失败的不确定性这些再加上没有正反馈它就造就了一个行为模式就是首先我感觉不到任何项目结束的感觉我没有那种完成实验的满足感即便实验完成了马上就会 move on 马上就会进到下一个阶段而这些完不成的任务做不完的实验也让我开始拖延
而且加上本来我的情绪状态就已经挺痛苦的了所以当我工作了一天还面对着未完成的计划的时候我就下意识地会去逃避下意识地就不想去做了然后我就会跟自己说没事明天再做吧所以久而久之我对一些特定的事情比如说我答应导师的事情啊就会变得比较拖延了
其实我觉得就我之前讨论这些包括这个它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就可能在这个时候我的潜意识认为我本来就在这个过程中遭到很多苦了所以说让我为了保持这还能够往前进的这种经历包括能量每天去拖延一会儿或者每天去少工作一会儿在长期来看可能会缓解我自己的身体状态可能会帮助我提升一下我整体的能量水平
所以这些就是我对长期耗节对 burnout 的一个理解那么这一部分也是我标题中的值不值得为了读博而消耗你自己的消耗的那一部分当然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为了自己的博士学位为了自己的 career 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这些辛苦是值得的
那么肯定也有很多人跟我现在的想法一样觉得长期消耗自己的精力消耗自己的能量消耗自己的动力去赌博是一件非常不值得的事情但可能很多人在有这个想法之后会感觉到很羞愧会很内疚包括自己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把自己的认知封闭在一个圈子里面逼迫自己不想这些问题
但是呢通过我最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反思我发现在值不值得这件事情上我觉得我们是有权利说不值得的嗯接受这件事情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
这一期我也想给跟我一样正在挣扎的人一些力量那这个观点我在第 49 期的时候有跟大家分享过啊就是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博士是一个人类知识结晶的最高学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依旧处在一个被环环相扣的精英主义的一个陷阱里面那在这个精英化的学术体系里面有一个非常宏大的叙事就是学位等于成功
当我们拿到学位的那一刻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就抛开那些像我一样并不打算学业界继续待学的人来说即便你手握一个博智学位你与所谓成功之间的距离依然困难重重你首先能要找到教职找到教职之前可能还要再当几轮博后
就算找到教职也要经历长达五年到七年的考核拿到博士学历仅仅是得到了进入这场精英游戏的入场券而已说实话博士这个学位对于大部分不做教职的人来说它就是一个身份标签那凭借这个身份标签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用它去换取你所想要的东西金钱名声各种特权
在这种精英主义的叙事下面获得博士学位的那些人们仿佛被绑定在了一个有限游戏里面每个人毕业之后只想往大场钻每个人毕业之后只想用自己的学历去换相对应的金钱仿佛这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种种的折磨的一种补偿
博士这个学位乍一看好像给我们了无限的可能好像给我们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但事实确实把我们圈困在了一个更大的围城里面很多我身边的朋友在读完博士之后都会陷入到一种巨大的无意义感的空洞里面
然后在他们找工作的时候呢总会又被困在那么几个选项里面对于理工科博士而言无非就是去大厂去自行公司去做量化或者是去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工作
那除了这些工作呢很多人也看不起其他工作而且但凡他们决定了去做别的工作反而会遭到整个社会的指责很多旁观者脱口而出就说不要浪费了学校和老师对你的栽培哎就咋说呢我们真的被栽培了吗我们以极低的薪资为了导师当牛当马做了这么多年该感到高兴的应该是他们该感到感恩的也应该是他们
我们付出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换来了一个微死的活人一张承载着我们人生十分之一的文凭
和一个通向精英世界的船票所以当我们把博士学位结构了以后当我们承认博士学位只是学术体系的一个符号它的价值是相对的而非普遍的换句话说它只能帮助我们在既定的被搭建好了的社会轨迹上才能服务于我们的时候那么它的存在本身就并没有我们之前所想象的那样光辉那样无懈可击
那这些结构呢就像我之前说的希望能够给一些正在挣扎正在饱受折磨的人给予一些力量或许当我们认清了我们追逐的真相我们追逐了本来的面貌的时候它反倒能给我们一些前进的动力一些前进的希望
那再回到我们的标题,没有任何的博士学位值得你消耗自己。是的,我觉得可能就是要意识到什么对自己来说更重要吧。其实博士学位之外的世界也很大。如果我要为了我的博士学位牺牲我的身体,牺牲我的心力,牺牲我的精神健康,这么一来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那个为了追求更好的事业追求更好生活的我而在赌博的时候一切都被本末倒置了所以说不管你在赌博还是你处在任何一个让你很消耗的一个人生阶段里面我觉得我们都需要经常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就是我们追求这个博士学位究竟是为了什么真的是我们自己的大引号的真理吗
相比于独博,健康和幸福感是否可以被放在同等甚至比它更高的优先级别?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也有过这种浩劫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体验和感受早日毕业在小宇宙,QQ 音乐,网易音乐,苹果播客豆瓣,喜马拉雅,Spotify 和 Amazon Music 上都会同步播出
那我们下期不见不散拜拜
i love you too muchto drift completely backholding my timethousand times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