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钱婧老师聊一聊,科研烦恼少一少|047

钱婧老师聊一聊,科研烦恼少一少|047

2024/12/9
logo of podcast 早日毕业

早日毕业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H
Hero
钱婧
Topics
钱婧老师: 在焦虑的时代,许多科研人员会感到动力不足,甚至厌学。应对方法包括强迫自己进入工作空间,营造学习氛围;面对极度厌倦和沮丧,可以给自己放假,彻底‘毁灭’一段时间,之后再重新开始;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例如对学历和成就的过度关注,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效率不高时,可以用时间来弥补,每天完成最重要的任务即可;区分紧急重要和紧急不重要的事务,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不要将科研结果与自身价值挂钩,科研结果的好坏不代表个人价值的高低;导师应具备领导力,合理分配任务,避免将压力全部施加给学生;一些导师会采用PUA的方式打击学生,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领导方式;导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心理契约,明确彼此的期望和目标,避免后期矛盾;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坦诚沟通,避免互相欺骗;读博读硕过程本身压力就很大,不必强求愉悦感;意义感不是主动追求的,而是在工作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工作满意度和快乐感有重要影响;导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找到彼此适合的相处模式;中国导师更倾向于直接解决问题,而非提供情绪价值和支持;导师应该学习西方导师提供情绪价值和支持的方式;导师和学生都需要反思,学习如何提供和接受情绪价值;课题组的矛盾往往源于资源有限和目标不统一,需要双方协商解决;遇到恶劣的导师,应该举报或报警;导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导师和学生都是庞大系统下的受害者,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 Hero: 导师不明确的指令会造成学生内耗和焦虑;远离床铺,营造学习氛围,有助于提升学习动力;导师的压力会传递给学生,例如以结果导向的方式施压;将科研结果与自身职业规划相结合,如果未来不从事科研,则不必过度看重科研结果;个人的工作状态会随着环境和导师而改变;导师和学生之间需要保持真诚的沟通;导师的硕博名额是团队资源,导师会将学生视为团队资源,而非单纯的教育对象;在读博期间,除了学术热情,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例如个人的快乐和生活;科研和生活的平衡很难实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高压的工作环境容易让人对学界产生恐惧和厌恶;学习压力大,精力不足等问题,一时半会无法解决,需要长期对抗和调整;规律的工作和定时休息很重要,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等方法;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要记得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作者选择读博的初衷是希望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找到一席之地;工作相比读博,有更多选择和可替代性;科研的意义在于:1. 工作本身的意义(谋生);2. 深入理解世界,提升教学水平;3. 对社会和行业的贡献;科研的意义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逐渐显现;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正向反馈对科研热情和意义感有重要影响;培养钝感力,即对导师负面评价不敏感,需要在听与不听之间找到平衡;导师有时会因为压力而说出一些伤人的话,学生需要理解并应对;导师和学生都需要学习提供情绪价值,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学生要培养主体性,不要把导师当成大人,而是当成一个需要关怀和认可的孩子;遇到导师不合理的要求,可以寻求系里或学校的帮助;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应从具体问题出发,寻求解决方案。

Deep Dive

Chapters
科研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动力不足,尤其是在面临压力和挑战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保持动力,例如:创造工作空间、设定每日目标、以及适度放松和休息。
  • 远离床铺,创造工作空间有助于提升学习动力。
  • 设定每日目标,并专注于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 适度放松和休息,有助于恢复精力和动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双厨狂喜!本期是钱婧老师来咱们台串台的一期节目。我们就着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科研老大难问题出发,共同讨论了在不想做科研,没劲儿做科研,做了没意义,为了科研凑合活着,被笨蛋导师语言攻击等情境中该如何自救。钱婧老师也在本期节目中注入了很多能量和希望!

🎵 When you were mine(Hy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