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让我们快速到达下一个失败」:AI 时代的增长黑客修炼指南 | 对话王博龙

「让我们快速到达下一个失败」:AI 时代的增长黑客修炼指南 | 对话王博龙

2024/12/1
logo of podcast 十字路口Crossing

十字路口Crossing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K
Koji
王博龙
Topics
@王博龙 :在AI时代,增长依然是创业者最关注的核心话题。我分享了在美团、淘宝、小红书和自主创业项目“会读”的增长经验,以及在一家金融公司利用AI进行内容增长的实践。增长是一场智力游戏,需要不断摸索和适应变化的用户需求,抓住裂变、KOL推广、投流等方式,在痛感中学习和成长。在“会读”项目中,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靠自发裂变,第二阶段通过与大V合作和内容营销实现增长,第三阶段则针对A股散户群体调整策略,采用品牌曝光、产品曝光和投流等方式。在金融公司,我们利用AI生成内容,让网站流量翻倍。在AI音乐领域,我通过AI创作歌曲,并在网易云音乐等平台进行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对于AI时代增长黑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黑客精神,即从零到一去摸索,通过‘hacking’的方式降本增效。我总结了两种AI产品增长方向:一是帮现有的AI产品搭建增长抓手,二是基于AI生成的内容在各平台分发。在实践中,我们通过AI生成文本内容做SEO,每月PV达到大几百万;通过AI生成视频内容在抖音等平台投流,取得了正向ROI;通过AI生成音乐内容在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推广,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认为,增长黑客需要具备卷、快速到达下一个失败、既往不恋、纵情向前等特质。 @Koji :本期节目探讨了增长黑客的实战心法,重点聚焦如何为AI产品做增长,以及如何借助AI来助力产品增长,并探讨了超越方法论的成长心态。 @Ronghui :与王博龙深入探讨了增长黑客的实战心法,从大厂到创业,再到金融公司,分享了不同阶段的增长经验,以及AI时代增长黑客的新机遇与挑战。

Deep Dive

AI时代增长黑客实战心法:从“会读”到金融AI内容增长

增长,始终是商业世界不变的主题。在AI席卷的2024年,它更是创业者最关注的核心议题。我将分享自己从美团、淘宝、小红书到自主创业项目“会读”,再到如今在一家金融公司利用AI进行内容增长的全过程,以及对AI时代增长黑客的一些思考。

增长,一场智力游戏

增长像是一场智力游戏,痛感很真实,爽感也很明显。它需要不断摸索,快速适应变化的用户需求。在“会读”项目中,我总结出三个关键阶段的增长策略:

  • 第一阶段:自发裂变 初期,我们抓住用户对AI日报的FOMO情绪,通过GPT Daily(“会读”的前身)在各个AI社群中实现病毒式传播,依靠用户自发裂变实现每周50%的增长。 然而,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有限,随着用户热情下降,裂变效应逐渐减弱。

  • 第二阶段:KOL合作与内容营销 面对裂变放缓,我们转向与关键KOL合作,通过在极客公园等平台上发布高质量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同时,我们尝试在小红书上发布以用户视角创作的内容,并利用口令等方式引导用户到微信私域进行转化,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的增长。

  • 第三阶段:精准人群策略 我们发现A股散户群体对AI财经资讯有强烈的需求,于是调整策略,采用品牌曝光、产品曝光和精准投流等方式,在雪球、抖音等平台上触达目标用户,并通过AI生成内容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最终实现了网站流量的翻倍增长。

在金融公司,我继续利用AI生成内容,成功将网站流量翻倍,并为公司每年带来数百万的额外收入。 这证明了AI赋能内容增长,在不同行业都具有巨大的潜力。

AI时代增长黑客的新机遇与挑战

AI时代,增长黑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产品同质化严重,单纯依靠传统增长手段已难以奏效。我认为,AI时代增长黑客更重要的是黑客精神,即从零到一去摸索,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以“hacking”的方式降本增效。

我总结了两种AI产品增长方向:

  • 为现有AI产品搭建增长抓手: 深入研究用户习惯,将AI产品嵌入到用户现有工作流程中,在满足用户原有需求的同时,巧妙地引导用户使用AI产品的新功能。

  • 基于AI生成内容在各平台分发: 利用AI生成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内容,在不同平台进行分发,并根据平台特性调整运营方案,实现精准触达和高效转化。 例如,我们在SEO、抖音、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具体实践包括:

    • AI文本内容SEO: 每月PV达到大几百万,并持续增长。
    • AI视频内容投流: 在抖音等平台上实现了正向ROI。
    • AI音乐内容推广: 在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成功创作并推广了AI歌曲《创作者中心》。

增长黑客的特质:卷、快速迭代,永不止步

我认为,优秀的增长黑客需要具备以下特质:

  • 卷: 持续学习,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保持对增长的强烈渴望。
  • 快速到达下一个失败: 勇于尝试,快速迭代,不畏惧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 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不沉溺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

结语

AI时代,增长依然是创业者最关注的核心话题。 它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执行力,以及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迭代,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增长之路。 而这,正是增长黑客的魅力所在。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一切的生意落到最后大到至简其实都是两件事情第一是做产品第二是卖产品而在互联网的黑化当中说到增长其实就等同于把产品给卖出去因此不管是十年前的 2014 年还是此时此刻的 2024 年亦或是十年之后的 2034 年增长都是大家在会议室里面在餐桌上面一个永恒的话题

本周十字路口的嘉宾王波龙是我们认识的一位增长高手他曾经在美团在淘宝在小红书搞增长而他自己创办的会读也曾经通过增长思维成为当年现象级的一款产品

如果说增长是一场游戏的话,王伯龙他既是规则的挑战者,也是智力快感的追逐者今天我们将和他一起来聊一聊他眼中顶级的增长黑客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有哪些共同的方法论以及或许比特点和方法论都更加重要的是,顶级增长黑客们拥有怎样的心态

那请博龙来先和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我叫王博龙对然后就龙年出生今年也是本命年然后那个之前在美团跟淘宝还有小黄书店就电商都在搞增长然后就其实相当于交易平台的不管是早期用补贴跟投流换增长还是中后期靠呃

预外的生态包括厂商合作去做增长还是说晚期靠人群细分的版本做增长啊其实都有一些经历吧对然后出来之后呢其实也呃会跟以前同事聊然后会聊到说在 APP 里面做短视频频道啊变成一个大家普遍在做增长的方式然后今年开始这个业呃他们也在开始尝试比如说做短剧然后来做增长所以相当于是呃

因为这个平台本身用户价值 LTV 比较高所以业界能用到促活的方式其实各种都在试所以其实也是一个整体经历了双边然后高 LTV 平台的一个增长的全生命周期吧对然后去年的话就因为 AI 的浪潮起来了然后我相当于从一个 Hackerson 团队的招募开始然后召集大家陆续走上了那个创业的道路

而且十天一个关键里程碑吧然后去不停的去探索而且会发现新出来做东西跟在大厂里面做东西其实还是挺不一样的不管是在心态上还是你面临的那个需求的变化速度上都不停不断要靠自己的摸索就是因为每一个阶段可能就是两三个月对应的用户需求都会有不一样的一些变化就核心需求还在

对但是大家对于你的这个你怎么更快到达用户的这个路径可能每个阶段会不一样对然后不同阶段我们抓住了裂变然后免费的 KOL 推广包括投流这几种方式然后把自己往下一个台阶送吧 AI 的产品呢其实变化还是蛮快的然后很多时候比如说我现在在讲去年的经验可能放到今年的产品上

其实也不一定能成对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增长人一个不停折腾的一个状态吧并且在就是痛感中不停的学习跟成长其实会读最近画上了一个句号然后会读画上句号之后博伦我知道你又非常迅速的开启了新的旅程

可不可以给大家讲你讲这个新的旅程是在哪里又是在做什么样的增长这个句号在画之前其实已经给团队画上了一个逗号只是用户的句号可能画的比团队的晚了大概九个月对然后呃

我们团队相当于是从一月初就开始我带着原来汇读的团队然后到了一家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公司我是这边负责产品跟运营的其实在这里的实践也是继续的在那 AI 去搞内容去做增长然后让整个网站的流量翻了个倍同时让业务每年能多赚大几百万然后明年可能是几千万对然后这是主业自己在干的事情

然后业余时间在摸索的就是 AI 音乐相关的我自己十几年前也搞乐队然后现在发现整个生产的成本其实快速下降然后现在也在反复折腾音乐内容在各个平台的增长从投流到隐私域再到私域社群运营也有一些小的里程碑其实刚才博龙一连串介绍下来就是

我听到了好多我特别想展开去了解的细节不管在大厂用各种手段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做增长还是自己创业做增长包括现在到了你提到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公司那它应该就是有一定规模的吧然后你还用 AI 搞内容让它流量再翻个倍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每一个我都特别想和你展开聊一聊

然后在我记得我们之前这个有一次聊天的时候你会提到这个会读是你自己就是做增长黑客就从零到一最爽的一次实践那可不可以展开讲一讲就做会读的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是怎么做的我们先从这里开始聊就是我们其实一开始想关注的问题叫做 AI 来了文章太多看不完怎么办啊

然后二月份开始其实大家都沉浸在这样 FOMO 的情绪里面对所以我们当时第一个 MVP 拿出来是 GPT Daily 当时还不叫汇读相当于是一个在群里面的 AI 日报就是拿 AI 的方式做的 AI 日报当时我们也是第一个做的而且在当时最核心的增长方式是靠列变因为日报里面有奥瑞玛我们除了说群里面自己发之外用户也会帮我们列变我们也会在其他群里面拉用户

所以当时的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基本上是每一周用户那个周同比 50%的增长然后但是核心当时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竞品过来就是学我们来做这个事情的人也比较多然后当时我们基本上一个多月的时间差不多拉了大概九个五百人的大群

然后后面一开始是用图片后面相当于用主白的小程序这样的话用户的浏览以及转发的行为都能够进一步有更多的痕迹而且通过这个方式渗透了大概 300 多个 AI 的群然后有一些就是我们群主觉得 OK 我们就每天发然后发现国内的用户对于内容的付费这一块其实意愿是比较强的且看完之后我们还专门看它的获得感还是比较高的在 80%以上

然后但是最后付费的单价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当时团队其实就在想说我究竟是做能力还是做内容因为摘要也是当时大家觉得说我们做的比较好的一个能力我们就在想说这个摘要能力怎么更好的输出给大家然后当时就在想说大家用文件传输入手的习惯还是有的那是不是我做一个起位助手大家扔这些文章给我然后再返回给大家然后对应的结果会比较好

然后我们团队自己上手之后其实自己发现留存包括自己就是自己用的时候就会发现还不错就发给身边的一些投资人然后他们很多也在看也在用然后有一些就会专门去来找我说我们喝咖啡我可能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听起来非常的顺利因为项目的 momentum 非常好所以投资人们都主动找上门来了那当时你是怎么和他们介绍怎么去 pitch 这个项目的呀

但当时会发现说其实很多时候投资人整体想的可能是投模型而不是投应用所以找我聊可能也就是了解一下或者瞟瞟认知方便回去汇报所以我更多就是在一个固定的咖啡馆请他们喝咖啡我的要求就是你跟我喝完咖啡之后你丢到一个百人以上的也有投资人的群里面

对因为我觉得你是我的目标客户对你的跟你类似的人可能也是因为这帮人其实相应的特征也很明显就是每天经常可能聊七八个人然后中间间隔的时间比较短没有整块的时间看文章但第二天发生了什么前天发生了什么新的事他得装作很懂

所以就是相当于是我慢慢该开始跟投资人聊会发现他们这个特征以及会发现其实他慢慢就是我的用户之后我借助线下见面的机会然后通过裂变的方式去拉相当于通过这种方式基本上一次咖啡能给我们带 80 到 100 个用户所以当时这个裂变还是跑得比较快的

然后我们 4 月初然后推出这个功能差不多到 4 月 21 号就开始拉爆我们自己建的小号然后当时就遭遇到第一次封号当时我们就发现其实我们还没太准备好然后就开始说边我们去在新的主题养号的同时要不要把自己的 APP 开发出来然后在一个月之后再重新上

对所以相当于在今这是第一个阶段就是自发的用户会去做裂变的阶段然后这个时间其实经历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长因为就是大家二三月的时候其实还是很积极踊跃在看文章生发自己错过但是到逐渐到五月末的时候其实很多人状态开始有点疲就是因为文章实在刷新太多了然后已经是说 OK 那就先这样吧

然后即便比如说量子当时量子卫机机器之心在很快的积翻很多文章过来大家其实发觉得可能自己确实已经消化不过来了那就暂时先放这里所以相当于从一个 formal 到疲惫的状态

所以裂变其实持续了大概两到三个月我觉得这是第一阶段的核心的动能我觉得刚才听到博龙讲说他请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喝咖啡然后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裂变小种子的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我觉得这背后其实也体现了某种增长黑客的思维方式博龙可不可以稍微提炼总结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

思维方式或者工作方法因为你在大厂的时候其实你的上下游的跟你配合的人还是职能相对来说比较全的所以这个时候你往往要做的是其中增长的某一环而且定的可能是其中通过数据拆解然后达成的某个数据优化的结果

而且需求本身相对来说也比较固定无非是突然因为我们要做银发老人这个需求或者突然疫情来了然后供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到的慢 OK 那首页要做改版 OK 但这些问题相对来说是确定性的解

然后再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说很多时候资源是非常少的然后怎么去解这个问题相应来说也没有人给你任何商销的配合你自己就要去找你这边能够通过自己微信 touch 到的资源或者说通过自己人脉 touch 到资源然后想方式把它变成一个你这边增长可以触达的抓手然后还有就是

对应的比如说在大厂里面做的时候其实我们接触到的用户其实相对来说是就直接接触用户的机会其实相对来说没有在外面做那么多就是很深的一个感受就是在大厂我们其实是很谨慎说比如说拉群这样的事情的就一旦涉及拉群就可能会运营比较重然后自己可能没有办法在里面做陪聊然后以及有那么多的时间每天每天去维护用户

对但是出来之后我觉得尤其对于很多初创的 AI 的创业者来说可能本身拉群是拉种子用户的群可能是个基本功然后一个跟他聊然后去聊到他的一些痛点以及你背后的画像然后再还原出来可能这是一个关键的点吧

前面讲的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因为三到五月份其实大家 FOMO 对然后那时候 FOMO 就相当于自然的裂变系数就会很强就即便是说因为分享一个企围助手的步骤是很多的我们专门去看过可能要操作六下才能去分享对但是很多用户其实在我们没有设计任何机制跟裂变奖励的情况下其实都在自发的去干这件事情

这当时其实还是让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但是我们在五月中以及五月后五月后半段然后我们去重新上线这个产品之后然后当时发现问题是用户的自发的那个利便系数开始变低了基本上就是三到五月其实就是人传人然后到六月到八就六月份五月末六月初开始出推的时候其实我们当时还呃

设计了一些小窍门比如说如果你扔三个文章我们就直接给你发一个用于列变的海报或者物料方便你发到朋友圈或者那个群里面但是当时发现这个海报的回流其实我发现低于我们预期对这里面其实我们会觉得说 FOMO 之后的绢带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但是我们又发现一些大家新的诉求就是大家的

使用其实一直在对但是更进一步当时因为到 6 月份之后模型层的叙事基本上大家已经讨论差不多了然后所有人都其实在想说我能自己上手的 AI 产品到底是哪些就比如说我不用去架个梯子然后我就能够自己每天用到的很多地的产品到底是哪些所以这也是那个阶段比如说国内妙鸦开始冲起来一波

然后妙鸦这个事也给我们一些启发吧我们在说是不是能通过大 V 去帮忙做一些推广你像今年大家通过任何的大 V 去推产品其实都是要付费的我好奇当时你是有什么办法去联系或者吸引到大 V 们来做推广的吗当时我们其实就是在极客上稍微介绍了一下我们产品然后一开始是王俊玉会关注到然后给我们有一些提示

正向的一些作用后面是范冰帮我们去在极客上说了介绍了我们一嘴然后当天就有一千多个拉新啊然后他后面专门又写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啊当时是三千多的阅读大概一千五的拉新啊就其实这个速度还挺快的啊所以就其实在六月初的时候然后当时就很快的去呃

有有有这么一波而且后面比如赵明浩还有些大 V 都在极客上纷纷去做转发所以基本上每天都会拉新我们开始创一个比较呃相当于是每天都在有一个新的高峰吧然后也因为这个相当当时小宇宙也在串几个台嘛对然后小宇宙的用户其实听整个产品的理念听完之后也会主动来搜这个贡献了我们差不多嗯半年以内的比较呃

高付费意愿的用户可能每天它没有特别多但是其实我们即便啥也不做然后每天自然的那个增长也有五六百那总结下来是第二阶段的你觉得方法是什么相当于是用户自发的那边进入疲惫期了所以其实你靠 user 自发的去帮你代量不行的时候你可能要去 pitch 一些关键的能帮你代量的一些节点

而在那个时候其实因为你的产品锐度是足够的所以他愿意帮你义务去帮忙所以这里面其实省了成本所以比如现在大家如果做一些相对差异性比较大的产品其实也可以试一试这个方式比如说在推特上挨个私信然后喜欢你产品的用户可能上手一用觉得不错

那可能也就会用因为我们当时其实就会说知识星球的 V 包括极客里面的 V 我们其实也会挨个去聊然后直接把产品发过去让他试用然后有一些就会被阿哈击中到然后就会很激动说你们这个很牛逼我直接帮你们带一波我不要钱

对所以这个其实是在当时我们觉得切中了一个比较低成本的方式但这个其实能持续大概一个多月然后你会发现其实随着说关键的那些 KL 都在帮你推完之后你再去推也会有瓶颈所以我们当时接下来一个方式就在小红书上自己去发

那个时候我们第一篇比较成功的文章就是大厂高管放弃百万年薪出来做了一款 AI 产品然后当时两天的时间就有两三天的赞而且这个就是不要用官方的人设去拦 V 去发一定要用一个用户的口吻单独去发对这样的内容确实可以让用户感受到第一人称的真实感而不是包装成那种一眼一看就知道是推广的植入的内容

然后在文章的末尾一定要留下那个对应的私信的钩子然后有一个免费试用的心智然后相当于通过这个方式能把用户勾起来这个时候其实关键是说评论区里面的这个活跃跟渣堆是能转化成私信的然后你通过私信再导到微信里面这个跨端的成跨端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然后一个是通过这种

有点像自来水的文章但是反过来去拉用户这样一天的一篇笔记持续两周每天能带来大概 300 到 400 的新增的加微信用户对然后我们再把它转到其位中间也没有 loss 因为小红书上有一些高报的笔记之后你可以去看它的 CTR 就是如果它在比如说 10%以上然后这篇笔记你是其实值得投的

所以当时我们用聚光去把这些高爆以及高跳转的笔记去做投流这个时候的投流成本是多少呀

差不多 4 块到 5 块钱可以买一个给你私信的线索然后你再把它用一分购的心智然后用口令的心智导到微信这里面跨端的效率也是比较高的但是不要说我们当时还试过就是两种东西一种是小黄树你直接开个店铺然后我直接一分钱买我会读的一分钱会员第二种方式是我给你个口令然后你来微信里面搜会读输入这个口令然后

我们发现前一种经常是一天的时间里面零承担但是后者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两百个一分钱的适用用户所以大家可能需要这种暗语和窍门然后直接去跨端有这个东西其实跨端效率是高的而且大家愿意玩

这个还蛮有意思的大家不在小红书的商店里面买一分钱的产品而愿意在评论区找到一个口令到这边再花一分钱来对就是你私信给他发一个订单他会觉得很值给你没把我当朋友你就是个奸商然后大家就是看都不开但是你如果给他一个说只有我才有的暗号其实对于他来说是一个 special gift 如果总结一下给那些类似的想要在小红书这样子平台上做一些货客的创业者的话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建议就是尽量多讲场景不要直接讲产品以及多用评论区所以这里面其实大家可以多去留意一下小说的评论区如果评论区的那个画风比较一致可以看一下对应的博主是在正文怎么去做引导的他是引一个私聊还是引一个其他什么东西

然后你刚刚说到那个就是你们吸引来的用户可能相对来说还是挺精准的是男性然后但是大家一般可能觉得讲说用户是女性其实当然我觉得他可能现在这个用户范围还是挺广的我想问一下你们当时有用什么方法来更精准的 target 你们的用户吗

当时投聚光的时候其实还没后台还没有去定向的逻辑所以只能是通投当时其实做的选择是说我究竟导私信还是直接导 APP 下载导私信在跨端只要这跨端的效率在 50%以上这个事都是能干的你如果给一个没有经验的创业者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的话你会给他什么建议呢我觉得可以研究两个案例一个是说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国内 Homebar 在小黄树是怎么投流的

以及他的那个场景本身是笔记是怎么写的就是自己家里可能有个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客厅也相对比较大但平常也不怎么用可以把它装修一下然后变成一个那个家庭酒吧然后 199 或者 299 的倡引到周末或者晚上开放然后这个现在很多这种

民间的 homebar 在小黄书上投流 RRI 打正的非常快就是在小黄书上去把 homebar 线下的一些场景然后搬到线上然后变成一篇篇笔记然后没有一个活动就有好几篇笔记能发然后再通过聚光去投流投完之后引导到私信私信再导各位在导群

然后因为它是一个 local 的东西所以就它定向只投北京就行了或者只投上海就行了然后这个群里面你做一些活跃然后做一些引导包括做一些特定时间的女生线面之类的然后这些活动很快就能赚钱至少你通过线下的活动能够能变成线上内容线上内容用去投流再去获取一波线下的

然后这个生意就滚动起来了然后最后差异化的东西是你的活动议程怎么设置包括你本身客厅的装修等等这些东西这个案例非常有趣多看一看这样的增长的案例然后去思考如何联系到自己的业务上说不定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启发

对然后大家可以研究一下他们内容本身怎么做的对我觉得这是一个能看的案例吧对这是一种然后我想象中你应该每天都会看到大量的这样的增长的案例或者增长的新的方法就是你自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自己保持这么大的输入量的呀有没有一些你的信息的渠道或者刷信息的

这个习惯可以给大家讲一讲会读的全职团队专门有个群然后里面所有大家看到过好玩的基本上都会在群里面定期做增长案例

评价或者 AI 产品品鉴大家会给一些 comment 这是一个第二是反正去年开始认识的朋友比较多所以也会聊到一些特定圈子里面的一些特定玩法然后我想想对有一个网站它里面专门会去介绍各种国外的比较有意思的增长玩法

对就回头我可以把网址附在 show notes 里好啊谢谢刚才其实博龙给我们介绍了汇读前两个阶段的增长的一些故事啊然后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是还有第三个阶段那我们辛苦博龙再给我们介绍一下做到那个七八月份的时候其实嗯因为那时候其实就是核心打意义市场投资人然后

去做初始的用户对但是我们做了就是发现逐步开始渗透有一波用户其实开始钻进我们微信群里面然后他的所在城市包括头像包括昵称其实不太符合我们这个画像然后就其实会跟他们再去聊然后会看他们说究竟他们是什么样的群人

然后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其实是 A 股的散户而且这拨人其实还是蛮多的然后而且那个时候其实超导的题材相对潮的比较多然后他们去童话顺或者雪球上只能看到公告或者说看到消息但是超导究竟是啥或者说 AI 究竟是啥他们其实缺乏了解对所以这个时候订阅号开始成为一个他们了解新知识的一个地方但是经常 AI 或者这些文章其实都比较长经常动不动就是万字长文

所以这波用户其实当时我们会发现是一个新的用户,且当时按照这个用户去描述说整个融资相对来说也比较顺,所以相当于是新的人群发现,既做了对应我们融资的增长,也做了我们进一步扩人群的这部分的增长。

这个人群是怎么扩的可以稍微讲一讲其实它就是相对来说更泛的人群因为我们看到说 2.8 亿的开户包括那个同化顺 DAU 也在 1000 到 2000 万左右对所以这个时候打法就跟说小黄书上切一个细分人群就很不一样了更多时候你是要在一个更广的域上来做然后这个时候从品牌曝光产品曝光到具体的投流其实都要打所以当时在做的一个第一个事是说

退毒能不能在他们心中先建立一些印象然后当时在尝试的一些方式是把我们生成的摘要作为内容然后

直接在各个场域里面散出去然后一开始试的是那个订阅号包括古秀三六克包括一些财经的那些号我们在底部会做留言评论啊然后但这个东西呢有点依赖说对应的那个博主他接不接受我们这个评论啊所以基本上发大概四到五个可能会通过呃

一到两个然后成为那个评论然后我们自己也会刷一些赞然后把它变成高赞评论然后那个文章可能有十万多的阅读对然后这个对应的可能在评论区也会有些曝光但是呢这个曝光量不太好量化然后当时后面又是说在知乎是不是 OK 但其实也没太成功就比较相对比较成功的是在那个雪球的行情页的里面然后那对应行情页里面的那个资讯页底部的评论区啊

然后基本上稍微做一下每天就有 8 到 10 万的曝光且它不会封你号这真的听起来是非常增长黑客的思维和做法就是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点感觉是无孔不入的

然后这部分其实会发现说对于品牌曝光其实有帮助对然后对应的这是一部分但第二部分其实是对我们当时联系了一个就是拍那种情景剧或者说拍广告素材的那个工作室他们以前就是给电商去拍那种无料的对但是我们当时就编了很多跟 A 股撒股相关的小故事啊然后就是我要学这个知识或者怎么样基本上都在一分钟以内啊

然后把这个当时拍摄成本是相对来说非常低的基本上 400 到 500 块钱就能拍一个然后拍完之后就在抖音里去投然后定向到对应的财经的人去然后而且定向的时候你要关注的是那个不要把那个饭两点多亿都选上你要关注那种粉丝量在 10 万左右然后这些见号大概在一到两年的因为这波博主不太容易买粉啊

然后你通过这个去投就能投到真粉丝然后对应当时我们一个 APP 的下载能做到两块钱两块到两块五然后有一半的用户会跳转到那个其为助手然后再去付费然后整个 ROI 是打正的这是一个我们当时增长的方式第二个方式是在他们关注的一些公众号里面我们去买掉

然后有那个保底有分成当时这两部分其实都打正了对然后这是 9 到 10 月我们在相当于是零

就是边融资然后边干这个事情然后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拿到 ts 嘛对然后但后面就因为封号没办法但是呢我们也在当时在想说用户来 app 能不能做一些那个付费点当我们发现用户真正买单的就是启维的那个号刚才伯龙讲了在汇读的三个不同的阶段用了各种各样的丰富的增长手段

那我其实有一个好奇的问题啊就是波隆你在做汇读的时候和之前你在大厂里面就资源非常丰富的状态之下去做增长时你个人的工作感受上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差别吗那我其实也理解在大厂的很多案例因为保密协议的关系非常遗憾我们无法在播客上去聊细节但或许分享感受或者分享一些方法也能给到大家有价值的一些启发吧

嗯就确实是会感觉还挺不一样就是就大厂普遍就资源比较多然后就是饥饿感其实不够然后对应其实就我就理解分成四个方面吧对一个是说就同样一个增长手段然后其实该不该做有没有价值可能在大厂跟在外面做可能就不太一样就比如说我们在小黄书双十一做就相当于是做过一些活动的玩法对然后当时其实也

其实在具体的玩法上也有点自嗨然后当时在做一个拆清单的玩法然后最后发现其实在传播上跟参与度上其实都是低于我们预期的而当时定义的结论就是说用户其实在这个玩法里面比如说会发现的问题是说它的发布

发布的意愿是比较差的且单篇笔记的曝光是比较差的但是关键卡点可能在前一个那前一个我们再去看说用户为什么不发那个对应的我们想出来的这个说竞猜的这样一个图文对然后会用户会反馈说呃

我相当于是更多把小熊当成我的朋友圈而不是当成一个私聊或者社群所以这个时候可能整个定对应的人设可能要求比较高最后问题是很多用户发了但仅设为自己可见然后完成任务就结束了对以及发出来即便自发的去发之后发现曝光量其实也不够高然后而且呃

其实大家一直认为小黄书是一个偏 UGC 的平台但其实真正的好内容其实都是在腰部或者头部去贡献的那个时候我们就也就一直觉得说 UGC 不一定真的在小黄书起得来更多是一个外界印象但直到我前一阵看到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独立开发者在 Apple Watch 上做的一个产品

首先它其实很细分然后它的功能就是说你一旦你感受到压力手表上就会显示说你有压力而且它掉的是苹果的现有能力所以这个产品本身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也就两个人做但现在每个月营收也有四五十万它当时动员它的用户去发的场景就是千万不要在什么时候戴 Apple Watch 比如说不要在打麻将的时候戴因为这时候可能会显示情绪比较激动或者说你看的这张牌比较紧张

或者说不要在见 Crush 约会的时候戴上因为你心动的时候会被他感觉到然后这里面反过来就会去看说会有很多用户是愿意去发这个东西的因为它在标题上其实并没有显示说 StressWatch 这样一个新产品而就是一个 Apple Watch 大家过去的旧产品

且场景上给了用户很多留白对所以这个东西对我的收获就是大厂经常喜欢玩那种纯玩法层面的创新对但这个东西用户已经不白饮了但是情绪的共振可能是你需要再扎一层然后再去想那个用户真正自属参与意愿高的东西是什么只要找对了选题和角度通过刺激 UGC 来做增长仍然是行之有效的那以上是博龙分享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呢

对然后第二部分是那个其实比如说同一个方向然后个人的成长个人的成长速度以及成长层面可能也不一定一样因为比如说那个同样是做投流

然后其实我去接触投流策略优化的时候对应的人群标签投放策略以及比如说在哪些投放端上早上几点投比较好然后凌晨几点不好为什么对其实他都已经告诉你一些经验了对但你要做的可能是在一个已有的策略上做新的人群包

或者投放策略这里面你的上下游分工是很细的专门负责执行投放的人也会专门有个岗而且下游的外包团队也会有优化师 OK 然后他们会在两到三天之内给你一个完整结论你要做的可能就是策略稍微调一调对对然后但出来做的话其实因为都是自己的钱对然后那对应的这个钱你是足够珍惜的而且你是一个从小额投放逐渐做到大额投放的过程所以

不管是说巨量巨光还是甚至最近在玩的云音乐的投放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会时刻在想说怎么省钱然后包括我投有些端的时候就会去搜一下闲鱼看看有没有野路子能够去省成本不管是七折的五折的甚至有一些更野路子三折的我都会去试包括每个小时都会去关注放量的节奏

对然后有些时候会失败但那个痛感很真实然后有时候又越过那道坎这个爽感也很明显最近我在研究那个 AI 做的音乐怎么在网易云上去做比较好的投流那定向的标签怎么去筛 OK 那个乐队的粉丝范围究竟在是什么跟什么之间是相对来说比较准的包括高放量的时段啊

对是早上 7 点中午 11 点跟下午 5 点 OK 那这几个这几个点也是自己试出来的同样是投流但可能你自己花钱跟花公司的钱你的成长其实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对这是第二点然后第三点就是每个月的开枪评次是不一样的就以前很多时候在大厂是比如半年做十次论证开三次枪对然后论证最怕的可能是你的加一跟你的加二达不成一致

所以这时候你要更多的想的问题是加一跟加二最近怎么想的最近他在接触哪些人他在关注哪些东西他在做哪些那些点甚至有些时候你做一个策略的出发点是加一加二能比较快达成一致所以这个我先干所以这个时候很多时候节奏我觉得其实是不太一样而且

它夹杂的因素其实是蛮多的对然后包括在除了开枪评刺之外在大厂里面可能有点像干大事而牺牲吧就是比如说某个策略涉及到要拉微信社群做运营对应的在大厂里面其实就下意识的会说我得配套找到以对应的业务来去接管这个社群运营或者在日常的工作里面会有一份来帮我去做社群运营然后这个策略我才敢跑

不然这个社区比较重然后我又不敢去担自己每天陪聊的成本这个事我得去想一想自己适不适宜

愿意公身入局但出来干的话其实一个是决策链路是确实短的对然后第二是说比如说所有这些事其实也都没有这个思考过程对包括现在不管是会读的群我们拉了 50 个用户群然后每天我都在里头陪聊在去年做的时候对然后现在包括搞乐队做粉丝群然后我自己都乐在其中所以就其实是自己的投入度跟迭代品次不一样的这让我想起一个词 Founder Mode 创始人模式

就是说亲自在一线和用户去沟通亲自去实践各种增长的方法快速迭代和快速的进化博龙前面介绍了三个点是不是最后还有一个点要分享最后一点就是说大厂经常容易用拆解这个词因为就是来任务了然后我开始加工的逻辑然后你对用户的还原其实相对来说是不够的就虽然说经常会有一些部门去帮你做客服听音或者说定期给你做用言但你看到的也还是一串表格

然后出来之后其实你会跟你的用户高强度的聊天微信好友数我出来之前是 5000 多现在是 7700 多不管发生什么你很快能感受到用户的一些感知你能很快感受这个世界大爱我做汇读最啊哈的 moment 可能都不是数字冲上来的时候而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用户他在 B 站有大概 2 万多粉丝他自己录了一段 10 分钟的视频专门讲汇读然后讲的比我还了解这个产品

OK 那个时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让我感觉的不一样的一个状态对对对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个说跟这个世界的深度连接对然后在大厂你可能感知到的是你的上下游但你其实没有那么强的感觉所以就觉得这四点感觉总结下来还是因为在大厂这种工作的感觉很强烈对对对班个人很重因为分工确实比较细所以你就是其中一环

或者说你要顾及你的上下游范冰在他的播客里面评价波龙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长黑客就是你对增长黑客的这个定义是什么然后在 AI 这个时代你觉得这个时代的增长黑客跟上一个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增长黑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就确实是不同时代可能定义会不一样就是因为十多年前就很多定义其实就像范冰书里写的那样对然后其实就传统意义的增长黑客就是在一个运营还比较粗放的时候然后不那么讲数据驱动的时候然后也不那么讲 AB 的时候然后有一种方法论开始强调 AB 强调包括前置的邮件营销包括走漏业的优化

包括病毒营销包括后面的 AR 模型然后以这个模型贯穿始终然后重点其实我觉得那时候讲 Growth Hacking 重点其实讲的是前面那个 Growth 要以数据去做驱动然后这个东西呢后来来到大厂之后发现就这一样的方法论其实已经融入了增长团队的日常

所以很难有一个新建的部门或者组叫黑客增长组所以黑客一词基本上不被提起但是有些时候内部也会提 Growth Hacking 那个时候其实大家关注的更多是后面的 Hack 对那个时候往往是一个说技术团队像独立闭环一些策略然后拿到增长结果且自己能闭环去拿到比如说就是包大小的压缩比如说就是原先两个 G 缩小到 E

几百兆而且确实这个大小跟下载的用户下载漏斗确实有一个正相关 OK 那他就确实有自己的收益可以拿还比如说就是交易平台嘛

尤其是一些蜂窝业务比如总会在一些低供给密度下的状态用户其实看到的供给比较少然后这个时候的版本怎么去做对然后当时还专门有个山区业务之类的对然后还有就是比如说全链路的慢加载的治理因为就会有一些低配置的手机然后全程做登录或者做支付会卡

OK 那比如说延时在一秒或者五秒以上然后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那其实这相当于是做一些都是一些做了有效果但是治理的复杂难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边缘创新而且往往它很难独立成为一个业务就是一个专项的治理方式

对然后也是就是说研发要评绩上如果你拿 375 然后且就是你日常工作支撑好了加上这个就能挤上天花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更多是一个在大厂里是这么个讲增长黑客是这么个语境 OK 然后再到说去年开始 AI 这一波来那去年包括范冰也做了一个播客叫 AI 增长黑客然后又开始我觉得有了一些新的感觉或者定义吧对然后那这个时候

我觉得去年那个时候我们去讲更强调是拿黑客精神去从零到一去摸索

AI 相关的产品怎么去做然后我觉得它更重要的也不是那个 growth 也不是后面那个 hack 而是整个黑客精神的摸索的状态然后怎么去通过这个方式做出现象级的产品相当于是完全一个草莽状态但我觉得今年再说这个事情其实可能又会挺不一样的就是因为整个我们发展所有的 AI 产品增长其实都面临特别具体的问题就是因为整个赛道是融资过剩加赛道有限

加尤其是扩散模型对 GPU 的消耗成本很高所以导致很多 AI 产品在成本侧被投流跟算力所蚕食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依赖说用 hacking 的方式做增长因为只有这样的方式能够去降本且打出一些增长上的差异化不然在产品层面大部分或者我们现在看到确实有那么一些有灵气的产品后面会讲但是很多起码百分之七八十的产品还是相对统治化的

确实在产品同质化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怎么做增长呢这里你有没有一些总结或者有没有一些建议给到大家对这里面我会总就是总结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叫说帮现有的 AI 产品搭建增长抓抓手去促增长第二个是基于 AI 产品生成的内容在各平台分发去聚集流量然后要么去拉主弹回流要么当场直接商业化

基本上这两个方向对这两个方向跟传统的比如说投流不管是你去一般平台上去买量还是买 QL 现在都很贵对然后那核心问题其实是说比如说汇读其实就是一个第一个就像类似于第一种的一些实践对因为它本就 APP 是个产品但起为助手其实有点像一个黑客增长的实践

就他抓住了我们核心用户一级市场投资人就是喜欢用那个文件传输助手的习惯而且又是第一个做所以有势能这个东西再往上游拆是不是可以再往上游做比如说就做转发的在上一层叫什么叫下载这种场景就叫做说我本身就是在 PC 端有一个微信且我的下载文件夹也里面会有很多文章这些东西其实是需要精读的

但以前精选了我信息流里面我想稍后再读的然后扔给绘图做反馈那是不是还有一种方式是我直接监控你 PC 里面的下载流然后群里面凡是有文章或者文件去做更新它都进入到下载流里面然后我做一个监控然后对应它是一个 PC 端的助手它可以读你所有绘画流里面的文章跟文件以及网上你有意的或者无意下载到的 PDF

然后同时它可能是个桌面桌宠的性质然后帮你去整理好过去一天你收到的比如说 500 个文件或者文章然后它就筛选出一个你可能比较舒服的一个方式能够去消化它

而且有一些文章他可能就会判断对你来说不重要有一些他可能就会做成当天的简报或者变成一个桌宠时不时跳出来的气泡对然后给到你对但这是一个自嗨的假设但是我是以这个方式来去看说这个东西叫增长黑客可能你主端会有一个产品去完成更主要的功能对但是你嵌入到用户原先那个系统里

然后在达成用户原先的目的之后再做一个适度的导流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一部分叫做说用户习惯于哪些现有的生态然后我们怎么去嵌入它我们接着讲第二个部分刚才提到的就是怎么基于 AI 产品生成的内容在各个平台去分发获得流量开成好几类比如说有视频的然后有图片的然后有音频的音频可能分播客和音乐然后文本可能分资讯和小说

然后我们之前实践过的相当于是比如说文本类的资讯那是今年的我们相当于文本生成的资讯在 SEO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拿到一些结果我具体讲一下实践在文本这一侧今年我们拿 AI 其实每天在生成一万多片资讯然后挂在自己的网站跟 APP 上尤其是网站上

然后对应的那个在百度上去做 SEO 然后对应拿到的结果是每月 PV 我们现在做到了大几百万而且都是一个月同比 30%在增长的一个情况而且持续了半年

对然后这里面的增长方式分说高权重然后一到三的权重包括零权重分别怎么做然后都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尤其是比如说这里面标题然后怎么比如高权重它更多侧重的是你的标题这块怎么去做优化包括你的新内容分快需热点问答你各自有各自的优化的技巧

对然后零权重如果你是一个完全就是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域名的创业公司那这种情况下可能我建议你的方式是说比如说去买一些权重是一到三的网站然后这个价格其实相对来说也不是特别贵我们基本上谈一个权重一的或者二的网站价格在一万它会一开始报两万左右你基本上能谈到一万左右的一个溢价空间而且它天然自带大概三四百的 DAU

然后你把它买过来之后再去里面去做一些 SEO 的一些优化然后先把收入做起来收入做完之后快速的把流量做起来流量做完之后你再去看说怎么往后再去转化所以对比如其很多文本偏工具类的产品可能这个东西相对来说是有用的但这个其实是一个

回过头来去看说平台监管你会看到说前一阵 Google 专门去做了这方面的治理包括也由此导致 Reddit 股价暴增然后国内其实相应的协会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关注这类问题所以对应的可能还有半年的窗口期这里面其实对于大家来说如果现在想做 SEO 我觉得可能还有半年的红利可以吃这听起来非常牛拿到了很好的结果

那么在视频的方面呢你有自己实践或者有观察到其他人如何用 AI 生成的视频去做增长的吗

第二部分就是视频这个模态因为今年刷到比较多的 AI 视频在抖音上然后因为去年其实有很多 AI 视频在抖音上不起亮但今年慢慢看到其实这里面会有很多新的内容然后很多内容都是万赞或者十几万赞的规模所以因为大家刻板意见可能是这些内容在平台平台可能会做治理或者说起码你要标明你是 AI 生成者

而且一旦你标你是 AI 生成的用户可能不买单但其实我发现不是这样我大概抽离出了三类内容就是比较成功的第一是相对来说提升包容度的因为现在的 AI 视频内容生成出来之后相对来说 AI 味还是比较重的这里面有几个技巧一个是说做旧就是比如说做成蒸汽波的风格然后整个屏幕里面雪花点或者说对应的蒙层你加一些那种氛围

这样的话能让整个这个东西看上去像是一个八九十年代电视机里播出来的一个东西然后用户对于这类东西即便有一些形变或者即便有一些对应的不那么完美他也能接受而且因为这个东西他

就是相当于是 AI 是能有恐怖股的但是它相对把这个恐怖给它把这个内容的距离给你拉远了所以对应它那个效果还不错对然后还有一类其实是直接给恐怖股找 PMF

就是这里面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些 IP 比如说大清重工然后这个 IP 对应的有那么我能观察到观察到二十几个号都在做这个 IP 然后整体的涨粉包括点赞点赞都在几万涨粉也有几万和十几万那这部分内容其实是有量的

而且他描述的是一个说他是把那个先秦的整个人设跟整个宇宙太空割据的人设做一起就非常的未来风然后又带一点古代的元素然后这个时候即便他 AI 味很重其实也还好

然后还有一些是比如说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个乐队叫裁缝扑乐队他们很多歌其实都是在聊就唱很多黑白无常或者鬼神相关的内容所以他直接生成的内容恐怖一点正好契合这个歌本身的风格了然后裁缝扑现在在抖音的 MV 整个的话题量都那个话题下的播放都有几个亿对所以这个东西其实对用户来说是比较好的所以后来第一个点叫做提升包容度然后

然后第二点叫做说就是高额模题材的变形因为现在比如说有一些就是现有成熟剧情的换脸或者换口型啊就带剧情的带宠物的甚至跨语种的比如前一阵那个呃

《龙门客栈海水》就是换上马斯克的脸然后去讲西场的 DOGE 去整治美国政府内部去做体校的问题那个内容还火到了海外所以这部分其实是因为本身剧情像宠物像就是一个高完波题材这个题材如果你把口型换了把剧情换了其实也会不一样

然后还有一种就是换旁白这个也是街街星辰他们出了一个就做歌的一个就快速做流行歌的换词的一个工具然后对应我看到视频号里面有那种点赞破六七千的他就是以前的这个男人叫小帅他直接换成一首歌直接给你唱

然后这里面对用户来说其实是个新的体验就以前我们会觉得说 SUNO 出来或者说 AI 出来的歌不太顺或者 AI 味很重但放这里其实恰恰好而且比以前纯解说可能又是个新体验

对这也是一个独特的视角虽然 AI 生成的音频和视频现在存在不足但是把它视为一种风格从而去利用这种风格来做出内容我觉得在这个时间点应该还是有红利的还有一种叫反过来做叫人演 AI 就是因为比如说可灵产产生那些视频会有很多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可灵做那种变形不管是吃面条还是怎么样对然后这时候人如果反过去演这个东西也有量对

对所以这是相对来说成功的然后再到音频的领域这个也简单说一下吧因为实践这是我自己亲身实践过的就是音频类的音乐然后通过 AI 去生成包括输出然后这里面其实是有一定的痛感跟李承北的心得跟分享的首先拿到结果就是我国庆我是 6 月中开始写歌拿苏诺的那个 3.5 的新功能

然后写了大概 30 多首然后国庆开始逐渐发然后现在网易云拿到了一个 50 万播放的白云勋章然后上过一次赏银榜然后排第六因为这块做云音乐的那个云推歌的投流我们研究的还比较多现在不光我在投自己还在帮其他的乐队做投流所以整个小业务小项目是小范围 RLA 打正的

然后这里面比如说第一是说做歌的技巧我觉得这里面更多是说要给 SUNO 更多耐心逐个的去 extend 就是我基本上花费 140 首歌的 credit 能做出一首但是这样得到的回报其实是非常高的不管是你的审核通过率会大幅拉高你的收藏率也会大幅拉高

然后推歌的技巧就是低费效的高精准人群怎么去做投流就比如说怎么花就三块钱或者三毛钱或者五毛钱买一个精准的赞且还能成见到私语然后这里面其实已经开始逐渐说我们逐渐在富裕现在正在冲下一个坑叫冲榜怎么做然后整个行业的我觉得整个行业会发现说因为全国的音乐从业者就 30 万

但是整个在线收听的 MAU 在 4 到 5 个亿这是明显一个供少于求的情况然后在这种情况下 QQ 对于 AN 音乐还是比较严格的就是你发了如果被检测出来你整体的收费会被那个冻结

然后整体它还专门有个 AI 音乐专区但那个量非常少但网易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了而且已经据说已经终身独家签了几首 AI 做的歌而且那就是给保底费的所以这里面其实能看出两个平台的不一样所以大家如果想在音乐这块然后去有一些增长或者说把这个歌拿出来之后做自己的 showcase 的话尽量多发网易尽量少发腾讯

但同时我自己用最新的那个 SUNO V4 会发现它对于那个做旧的感觉做的又更好了所以可能后面甚至 QQ 都不一定分辨的出来说到这个 QQ 音乐能不能分辨其实我是认为图像和视频的平台其实是有必要标注一下 AI 生成的内容的因为这确实可能会涉及到诈骗但是音乐平台我倒是没想到有什么必要去限制

AI 生成的歌曲不能上传因为我觉得对用户来说不管是不是 AI 生成的音乐只要他动听只要他动人应该就可以了而且音乐平台那么费劲的去识别 AI 生成的歌曲就是也是有种让我感觉躺壁挡车的感受迟早会输因为 AI 生成的音乐越来越识别不出来

那咱们继续往下聊啊波龙在 AI 生成的文本这个部分呢你有看到什么好的增长应用案例吗最近看了好几个例子是小说确实写的能让我真假难辨我当时非常惊讶就是他那个

你真的看不出那是 AI 写的就是一个武侠题材的里面的对话的设计包括一些中间穿插那些东西其实都还比较深但我觉得这部分可能一些写手跟工作室都已经开动了所以它其实不会像音乐那样因为音乐是有复杂工序的且有成熟产业成熟产业皆复杂工序会有笔识链或者会有说我改旧的习惯会非常难但对小说作者来说我感觉应该很快已经嵌入到专业作者的体校的系统里面了

所以这个我就只能说现在 GPT-4 写的小说已经确实能通过图灵测试了

反正如果大家有小说梦的其实可以去研究一下然后其实可以给你的创作有比较多的提效或者你自己就是做小说创作平台的你可以打个样把几个作品自己先做出来然后发几点发这些先测一测我最近其实也知道有一些实力蛮强的创业公司还在做 AI 生成漫画的业务我和他们聊下来听了他们的思路也看了一些他们的 demo 我是觉得挺震撼的

而且我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就这个业务是 AI 带给中国人的机会就是中国的漫画的作品和产业可以超越日韩甚至超越欧美的一个时代机遇那等到他们的产品正式发布之后我其实一直在期待着邀请他们也能够来十字路口做客哎 博龙这一年下来我们现在也是马上到最后一个月了

那如果来复盘这一年有哪些你印象比较深的 AI 的产品或者 AI 增长的案例的话你会想到些什么反正因为我们也会持续在关注吧我的案例可能跟大家关注的有些海外的不太一样就是因为我可能国内的会关注多一些然后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刚说过就街月星辰推那个写歌机然后他那个其实跟影视解说博主其实能绑得比较深其实已经跑出来明确呃

比较优质的供给所以这个其实大家如果想做影视魂剪也可以去关注一下啊这个我觉得给我的启发叫做说你不光是做一个产品你肯定是绑定生态里某一类创作者然后把这个样打出来这个东西才更 solid 啊不然我一开始那个刷到那个写歌机的时候更多也是想说我做摇滚乐的我用它干啥但是进一步它那个价值可能更明显第二类我觉得可能是那个呃

比如说最近有一个 AI 的二手交易平台叫物源然后现在也开始对外做 PR 了因为这里面

这个场景有点意思呢是在于说我觉得它切了一些比较细分的用户场景虽然这事闲鱼也能干对但是我觉得一个创业公司干可能也是个比较好的样本吧因为就是去年年末我专门还拆解过一些就是用户的开口场景然后拆下去拆下去发现只有二手交易的开口那 AI 辅助相对来说还有点价值其他开口都不需要 AI 辅助

对所以我还比较期待这个平台自己的一个成长然后还有就是第三个我觉得是妙刷就是相当于美团包括老王包括刘炯他们在做的因为我觉得乍一看是一个小范围内刷屏的一个产品我反过来会去想说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用户不愿意发小红书因为这里面其实发布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但是妙刷我觉得给了大家更好更新的一些发布理由而且这个理由再进一步带上一些数值带上一些互动可能又会不一样因为我在抖音里面会刷到那种视频就是我作为一个地球 online 的玩家然后我今天去打工我需要配哪些数值装备然后喝咖啡我恢复 10 点的 HP 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这类内容然后这个场景其实跟妙刷还蛮搭的

OK 那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说它有从工具进一步进化到社区的一个可能性尤其是它带上数值带上互动之后然后大家其实可以去 PK 自己的装备比如同样拍瑞幸的咖啡可能大家得到数值可能都不一样对这个反正后面有机会再进一步展开所以基本上在国内的话我觉得这三个我觉得是创业公司做的或者准创业公司做的有点意思的然后

然后另外一部分其实是我觉得大厂做的相对来说有点意思的第一个是大家可以去小红书搜一下比如说花呗的手帐

然后这里面对应的大家 UGC 的内容是蛮多的但我觉得更多的给我启发的东西是它是一个把用户既有既手账的习惯跟支付这件事情然后做结合的就比如说我监测到你就在西安有几次消费你日常在北京那可能我就拿 AI 自动给你生成一个手账带图文的内容然后且你可以更好地分享到小红书我觉得这个设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巧的

也还是回到那个问题就是新习惯新体验减旧体验减迁移成本这个事实是迁移成本为零的但是他因为 AI 造了个新体验然后寄手帐的用户会觉得很便利且我看红书里面大家的情绪还是比较高的

这是一类说这样的话你的支付是一个 input 然后还有一类是百度网盘那里面其实是出了一个插件功能叫背单词就我觉得这个产品完整性不一定成立我想要在百度网盘背单词但是它是把你输入或者上传给百度网盘的照片然后作为单词卡然后一个一个给你变成一个类百词展的交互

这个东西是在于说以前单词我们是不熟悉的但是网盘里的照片我们是熟悉的他把熟悉的东西再跟你不熟悉的单词做关联我觉得这个设计还是蛮巧的所以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回到说大厂里面其实我觉得都有一些机会无非在创业公司可能博的增长面会大一点然后在大厂我看到这两个案例我感觉是一个

年末汇报 375 的小项目但它很难也单独成为一个业务但反过来说除了这两类说用户惯常的这种日常输入之外还有哪些是我们不自觉会输入给系统的然后通过 AI 去桥接有一些比较巧的东西我觉得在大厂的朋友可以想一想看一看我觉得这里面肯定还是有机会这样是蛮有趣的一些视角啊

下面有一个问题想问是假如今天给你 100 万美元然后你必须把这笔钱投出去要投一家 AI 的公司你会投给谁我觉得可能是刚才说的妙刷降低发布门槛这个事带来的增量或者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很多用户不发小红书是因为觉得那里面的用户其实生活的足够好了大家的不配得感是很强的

相当于小红书的发布如果都已经到了一个边界了那我们下一步的发布的边界靠什么去拓宽呢以及由此再发掘出新的暗知识可能是什么但妙杀我觉得相对来说有点新吧以及它其实是能把你身边的东西道具化然后甚至把你整个人或者某些这些东西卡牌化我觉得就是两种方向可能都有一些可以玩的社区化互动的东西

我要走所以我觉得这里面的上限足够高因为你问投资嘛不是问产品启发对那投资就是看上限这里面会不会会不会也有人会认为比如说小红书也可以比较容易的加上妙刷的这些滤镜它要对容器层做巨大的改造就所有旧的容器都是转评在那套旧的方式但是妙刷可能带来一个新的容器方式叫做说我可以跟你的这个 MacBook 我想啊

这么说比如说都是拍布偶猫我们拍出来之后那个数值可能确实不太一样词条词根也不太一样带的那个附魔属性可能也不太一样然后我们两家布偶猫可能就会在某个场景下去做 battle 然后这在过去的笔记者的容器下是做不了的

OK 所以这里说的其实不是只是生成的部分而是说的是生成出来这个内容它进入社区之后在社区里面怎么呈现怎么流转的这个部分了对对对而且最后它的心智就会变成说想说最好的心智叫有用 OK 对但是通过妙刷刷出来的这些道具或者内容其实它不仅仅是有用心智它甚至是好玩现在没有哪个平台能做到低发布门槛且好玩

至于怎么玩我觉得可能得交由用户来定义它但是它的可能性会比较多

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你会自己评价自己是特别卷的人你认为卷是一个适合做增长的特质吗或者说就是有哪些特质是你认为做增长很厉害的人有的共同特点所以你在想说那个为啥总是不停的 push 自己而且强调强迫自己每过一周都要有个里程碑之类的对就是就我核心那个理解是觉得就是

就是对未来我是极度悲观的就感觉整个世界在每一天变坏然后如果你不再抓住一些什么或者说不再让自己的增速

逃逸过这个世界崩塌的速度你可能很多事情来不及这是第一部分吧然后第二部分可能是说我小时候有多动症然后喜欢到处传所以军训是我最讨厌的东西的事情因为它让我在一个地方站着两小时不能动然后第三是说可能就是经历过的事情相对多吧能力全占然后大厂也培养了我可能目标导向这样一个习惯而且喜欢从 hack 里面去找到一些作弊的快感吧

我觉得这些可能都是而且即便有一个事情我注定是飞而扑火我可能还是希望往下去做然后去到达那个目的地哪怕中途怎么样但我更看重那个过程吧

这听起来还挺浪漫主义的但我觉得没必要美化每个人特质不一样然后以及之前 Albert 在线下有个分享我觉得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是最深的就是让我们快速到达下一个失败因为很多人做很多事都是有很大的包袱的就比如说此刻让我们去开一个在抖音里面开一个号发一个内容对那个失败的阻力会

直接把我们挡在外面对然后你会有各种各样的纠结但是可能做增长的人是不纠结的那发了就发了

也没闪然后一分钟内连发五个视频也没闪不用纠结然后总会有然后让子弹飞一会然后数据自然会回收然后有问题再说对所以我觉得这是增长人特质像你说的做增长有很多不停地测试哪一个方法最有效在这个过程中那种动力是什么就遇到任何一个坎我可能要做我在做的事情是把我知道所有的端或者平台的搜索

的搜索能力我挨个用一遍然后我便利一下这个问题要解的所有词根我挨个搜一遍这也是为啥我会找到咸鱼作为一个很关键的找增长方式的平台去教学然后如果所有这些都便利完发现不太行那这个事情就 close 掉

那也没有啥因为我确实该尽力的我全都尽力了起码在当下某个阶段可能确实换一个人来做也可能只能做到这样除非他在更高维度有更多经验那这个时候其实反而我觉得是释然的状态然后以及就我觉得大厂有一些大部分老化我不太认但是美团有句老话我一直特别喜欢

作为签名也好怎么样就是既往不练重心向前这个是真的这个心态在做这个事既往不练重心向前我们其实知道博龙一直在用 AI 创作歌曲所以我们在最后也会放一首博龙最近创作的歌曲要不要请博龙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歌创作时候你的心态然后介绍完了之后我们就伴随着这首歌感谢博龙今天做客十字路可给我们带来干货满满的一期内容

就正好那个顺着上面刚才说增长人的心态就这首歌他们也挺增长人心态就是国庆我是刚开始发歌到网易云的平台包括在抖音上放一些 MV 的切片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对然后但是当时就是被各种坑跟失败折磨的比较多然后

反正每天回到家就比较沮丧对但第二天又重新回来继续搞然后这里面可能我

意想不到的东西可能是对了三四个对但是坑我掉进去了七八个但是反过来我就会去想说创作者在这里面其实面向平台博弈真的是一个非常弱势的地位所以这首歌叫《创作者中心》我唱给 SUNO 的词就是创作者是平台的苏打夹心算法是核心算法是核心算法让创作者都变得神经嗯

然后以 B-Box 的方式来演绎就这首歌上面也很增长但是就是他描述了所有的赛博电农在面临一个算法霸权下的无奈然后以及当我们面临说创作的中心在口口声说他以创作为中心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以

流量或者营收为中心然后这样的表里

創作者中心創作者中心歡迎來到這個創作者大廳創作者後篇創作者後篇創作者們有哪都擁護的愛心創作者中心創作者中心創作者是平台的蘇打亞星算法是核心算法是核心算法讓創作者都變得神奇

流量普惠公平放心創作者的冷氣洞都需要課金流行病毒超級細菌全都是創作者的的參考核心流量普惠

中文字幕——YK

创作者中心创作者中心创作者中心我以为真的一创作为核心创作者红屏创作者红屏哪一位红星能来给个爱心

衝突為中線,變造為中線, 選法為中線,勞動為中線,勞動為中線,勞動為中線,那好難以心人的愛線,心的愛線,流動線,勞動為中線, 頂線,頂線,應線,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