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40 上海14家“不网红店”:社区生活感都在这儿了

Vol.40 上海14家“不网红店”:社区生活感都在这儿了

2025/6/13
logo of podcast 城市有意思

城市有意思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叮猫
瑞秋
Topics
叮猫:我认为大城市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而社区小店正是构成这种多样性的重要元素,它们充满了温暖和日常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瑞秋:我的工作虽然关注城市更新的宏大叙事,但日常消费却很local,我喜欢打卡那些经营多年的老店,因为它们是上海毛细血管般的存在,让街区更加独特。我们推荐的小店集中在长宁和徐汇,涵盖餐饮、零售、文化和体验等多种类型,希望能给来上海或住在上海的人提供一些不一样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推荐的店有些是朋友开的,希望能帮他们多多宣传。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两位主播推荐了多家位于上海普西地区,特别是长宁和徐汇区的社区小店,这些小店并非网红店,却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从日式风格的堂吴272,到永康路上的台湾家庭厨房暖,再到香花桥路上的社区小饭馆,以及新华路上的咖啡馆和面包店,这些小店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上海独特的社区风景。
  • 推荐了多家上海社区小店,包括餐饮店、社区空间、书店和品牌店铺
  • 这些小店并非网红店,而是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小店
  • 小店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韧性和温柔

Shownotes Transcript

i know you don't know what's up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城市有意思我是叮貓我是瑞秋今天我們想聊一個看起來挺熟悉但是似乎從來沒有在我們的播客裡聊過的話題就是那些讓我們覺得很溫暖然後也有很多日常感的社區小店其實我自己也挺想聊這個話題的因為我覺得一個大城市的傳奇往往應該是很多面的

那平时我的工作都在做那些关于城市更新的宏大叙事商业地产啦 街区改造啦 商业零售啦但说实话哈 我自己的那个消费日常其实是蛮 local 的

比如说有段时间我就特别想打卡那些点评上收入 10 年 15 年以上的那些老店因为这些老店它可能在二三线城市还蛮多的但是在上海这样子的日新月异的大城市能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然后如果它能真的能坚持下来的话背后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这些店的存在它并不是非常醒目的

但我觉得就是正因为有了这些小店才拼凑出了一个就是毛细血管特别丰富的上海然后这些街区也会更加独特当然要说一个前情提要就是我们俩生活半径都在普西而且在长宁和徐汇多一点所以我们推荐的小店也基本上会集中在这些区域

没有涉及到的区域不代表我们不推荐而是我们可能平时很少触达到然后社区小店它其实不仅仅是餐厅还有像零售啦文化啦可能还会有一些体验上的空间也非常值得推荐所以如果你正打算来上海玩或者住在上海然后想去看一点不太一样的地方那接下来我们聊的这些空间可能会是你的一个备选

还有一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今天推荐的这些店有些是我们朋友开的对对对就真的还是想要多多帮朋友们推荐推荐让大家来支持一下他们的生意那我们就开始吧好我首先想要讲的这家店呢它其实是由三家店组成而且它有一个还挺有趣的一个小弄堂在五星路的 272 号是在无界镇对面的一个弄堂

现在有一个比较可爱的名字叫唐吴 272 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地方挺有趣的然后我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个地方是我们一个朋友开的我们这个朋友姓吴所以我觉得他找到这个店面也有点命中注定起这个名字也似乎有一种一语双关对吧对然后唐吴 272 唐其实他们是想讲弄唐的意思

所以第一个想要分享的它是一个非常小的弄堂其实我觉得这个店面本身是一个蛮特别的地方就是你刚刚有提到它是一个弄堂我倒觉得它也不算是真的意义上的弄堂因为弄堂本身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有点像小片区里面住着很多人那它其实是一个店面旁边架一个院子

以前这个位置是一个叫做巴黎贝田的一个面包店而且这个面包店它是一家店就是占了三个店面的面积非常大的一家店对的然后这个店面呢一面是对着五星路

然后另外一面呢他就他并不是紧挨着其他的建筑而是有一个缝隙那个缝隙就变成了一个小院子然后后来巴黎贝田走了之后可能这个地方就空下来了那我们的朋友那个吴老板可能日常也是在搜罗那些城市里面有意思的那种店铺位置嘛所以就看到了这个店

那据他所说当时看到这个店面的时候他说他那个画面感一下子就上来了就觉得这里可以做点不一样的而且不能只做一家店所以他们当时在拿到这个店一开始的构想就是想要做一些比较有日式氛围感的再加上吴老板本来也是深受日本文化影响嘛所以他自己都说在这三家店里面有一些他从日本逃回来的一些器物啦一些装饰画什么的

我还是先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三家店第一家就是面向无心路的这一家它是卖日式吐司的所以它是一个可以吃早午餐然后也可以吃下午茶的这么一个地方然后整个的装潢你会看到老式的木头家具还有一些特别和风感的一些小的器物

然后最近他们正好在做情书主题的摄影展我就能立马想到我看日剧重启人生和前段时间比较火热的热点那个日剧里就是有很多小姑娘呀她可能从十几二十岁到可能三十岁都还会去这样子的小店所以吴老板是看了笨蛋节奏的剧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灵感然后这家店它也会有酒整个品类还蛮丰富的

然后再往里面走那家店铺非常的小叫西迪我当时看到这个门头的时候我就觉得应该是一个很小的可能是吃小甜点的店他们卖的产品也就两类一个是吉拉头一个是豆花确实这一年上海又刮起了一阵吉拉头的风嗯

你在路上尤其是在梧桐区可能会看到各式各样子的这样子的冰淇淋的店然后在 Gilato 店的旁边也就是最里面的一间是吃锅物的嗯

我看了一下这家店大概能做十来桌桌数不算特别多它比较适合比如说特别好的几个小姐妹或者是带家人来吃我那天去的因为是个中午偏下午的时段还是有人在里面吃饭大家都安安静静的背景音乐就是在放日本动漫所以整个你逛下来你哪怕不是吃饭你逛下来你去看这三家店一个是场景氛围营造确实很日式风

和外面的喧闹的这个街道以及和无界的感觉完全拉开差距其实我觉得就以我对五星路日常的感知我并不觉得五星路那块片区是喧闹的街道反而是一个挺安静的街道

我走到那个小弄堂里面的时候我对于这个片区还挺喜欢的就是它虽然是有很多日式的风格和场景在里面但是和整个机区相融在一起是不太违和的因为最近全国都还是刮起了一阵非标商业风嘛

对吧就是而且很喜欢在那种老弄堂或者是老社区里面去挖掘一个地方然后在这个地方去做一点小型的这种集合体其实这个风潮从前两年就已经开始刮起来了

我记得蛮深刻的是在成都有一个地方它在唐坝街我不知道你在播客里面有没有提过这个地方我有提过对 然后唐坝街里面应该是也是本地的一个餐饮老板然后盘了一块地做了一个叫 Temple Lane 的一个项目我去到那个 Temple Lane 那个项目我自己会觉得有一点奇怪因为那个项目的所在那个区域社区是很老的一个社区很 local 的

周边的居民并不是年轻人很多的甚至它的旁边还有个公厕就这样子拔地而起一个看上去很异类的这种飞镖项目会让我觉得它跟周边的这个社区的连接感会有一点弱我想我们再补充说一下就是因为我知道 Templeland 它还是分了几个阶段的因为以前这个地方它就是办公楼所以它的格局完全没有做什么样子的变化

然后这个老板也是个人老板盘下来之后呢先是邀请了不同的餐饮品牌入住一开始是有另外一家餐厅入住的叫春台其实春台刚刚进成都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知名度包括他的一楼也交出来做开放式的内容的合作我记得我去年提他的时候正好是三顿半当时想要来成都做快闪我还介绍给他们那个时候他的状态是好的可惜你没看到哦

而且 Temple Lounge 这个团队蛮会玩的所以他们会搞一些周末的市集啊音乐活动啦骑行的活动就是那些是他曾经有过的比较好的状态但可能就是因为餐饮因为他有变动嘛所以春台走了之后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填补空缺接不上来对吧再加上这栋楼的楼上确实他是一个空置的状态

他没有太多的内容或者是品牌的入驻因为你是外地人你可能好不容易去一次你想要去这个目的地看总想要去看点什么新东西你发现没有东西和网上吹的不一样所以我刚刚就补充了一个就是本地人而且我对他们稍微了解更多的这样的一个视角

那我也不想借其他的例子去表扬这个项目但确实是他们在那个操盘罗这场面会不一样像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个唐吴 272 因为吴老板他自己也是一样餐饮人出身所以跟我们见的时候的前几句话吧就有介绍说这三家店一定要自己做

因为他想把这个场景变得一样就是他三家店之间是有连接感的而且要跟上经营如果经营是让外面的人做可能后面会有一点问题这可能是他的一个考量当然一方面对于经营者来说这样就比较累你同时要兼顾三个不同的品类的这个店然后又要去想如何去把这个厂子给炒热起来

但是对于他们这种长期去做餐饮经营的人来说可能问题不大因为他们过去的经验能够支撑这个点可以叠加对对对就是我去到唐木 272 的时候我想到另外一个是闪康里就以前刚开始做的时候也是特别火嘛然后也因为有了一些餐饮

就慢慢地吸引了很多客流过去但你再过一段时间去看的时候他似乎没有更多的内容去承接我其实过了大半年我才去唐吴尔齐尔他不是一个最近才新开的而且他在社交媒体上那个热度已经过了但他就是处在一个比较平和的状态里

我觉得像你刚刚提到的闪康里啊永平里啊还有前面有提到的那个无界它其实都是代表着上海一类的它不是商业地产不是 mall 它也是一个社区型的东西但是它的出现可能曾经代表着上海有很多老外的一个聚集需求然后这里大部分的一些餐厅的业主也都是老外

所以代表这一部分的这种消费群体但是我们这次去看到无界就觉得它哎呀里面的东西都是标准化的餐厅的品牌也都是标准化的就看起来没那么有意思但没那么有意思跟跟我们这个朋友做的这个店比起来确实它的场景感啊还有它的那种生活感啊是能够让你觉得你跟它有一定的连接的嗯

然后我在这儿还是想要推荐一下他们的产品嗯就虽然没有去吃正餐啊那天一个下午的时间有我们各自吃了吉拉特和豆花我特别喜欢他家的豆花是西迪的我吃他家的豆花会觉得有点像在吃布丁的感觉嗯

然后再加上它加的配料很丰富就像是一个下午茶一样然后你那天是点的 Gilato 对吧三个味道的我特别喜欢柚子味觉得特别特别好就很夏天嘛而且不酸也不甜是一个恰恰好的小甜点吧然后因为吴老板也跟我们讲就是现在负责研发的同学也都是各种品类都要做所以他们接下来也马上会推可乐饼

就是一个特别小的 SKU 而且它很适合在市集一类的场所去展示好的那我们刚刚其实一开始就说了一个小小的不大不小的对一个一个社区都不只是一家店那我们正式来说一下餐饮部分吧我们借着这个吴老板的店我们从无心路出发然后去逛到其他地方看看如果从无心路走出来然后其实就是一大片无通区嘛

最近其实不只是在安福路变成了是那个宇宙中心然后其实我们也观察到梧桐区甜品街道的永康路那一段最近又开始火热起来了它的火热也并不是说变得非常网红打卡而是好像有很多不一样的那种新业态出来了大家都知道以前永康路最早映入大家的眼帘是因为那里是酒吧一条街

后面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整治调改成绩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就发现陆陆续续有一些新的不一样的业态进来比如说不同种类的餐饮店那我们接下来要推荐的一家店就是在永康路上面去年秋天开的一家台湾菜的店叫做暖然后这家店老板呢说实话也是我们的自己人是我们的朋友对 姑娘的朋友

暖的老板是一对夫妻老板娘叫小琪是个台湾人她也是早几年就来到上海了吧我们并不是因为她做台湾菜而认识而是因为一个口袋公园而认识那个口袋公园就在离永康路不远的永家路上面那个非常著名的得过很多奖的嘉兰亭口袋公园

然后那个口袋公园的设计建筑事务所也是我们关系还蛮不错的一家事务所叫做阿克米星然后那阿克米星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擅长做公共空间的这样子一个建筑事务所那当时他们在做这个口袋公园的理念就是希望这种模块化的小的社区共同体能够在这个空间嵌入进去之后

从外部是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在里面他们特意留了一个商业能用的小空间那个空间就是用来做咖啡小齐就是盘下这个咖啡的老板那他盘下这个空间之后也跟天平街道有了更密切的往来不只在这里做咖啡也做很多跟口袋公园市集有关的一些活动这不知不觉他这个人就打入了整个天平街道里面了

是的而且它是一个宠物友好的咖啡馆是特别有必要的它有点自发地形成了小小的淋漓感的感觉而且小琪是一个特别热情开朗的台湾女生她也很热衷于招揽客人有很多人真的是因为以前就是她的咖啡客人他们最近也在做一个事情就是你在暖这家店吃完台湾菜你付了钱之后会给到你一个小票你可以凭这个小票再去到口袋咖啡

会有一个优惠券两店联动对对对自发的联动起来了是的那我们说说这家店吧我记得这家店是不是你一个朋友推荐你去你当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是小旗开的对当时是我跟另外一个朋友在永康路铁隔壁的太原路的乔治 Captain George 那家店

喝咖啡嘛然后喝完之后我们就在说要不要去在附近吃点饭我就说其实我当时对永康路还是有点刻板印象的我说永康路最近没有什么东西的呀然后他说你错了最近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然后他就开始给我推荐了这家台湾的这家暖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而且从点评上面的那种菜单的设计

和它的整体的风格你就感觉到是一种熟悉的感觉我想不会是某某某开的吧然后进去之后发现老板娘就正好在里面这栋楼还蛮特别的就是和永康路其他的小店不太一样它是一个独栋的房子这是一个三层楼的一个独栋建筑在整条永康路上面都很难看到这样子的建筑

那小齐为什么会找到这家店呢其实也是正好这栋楼本身也是空出来了天平街道在为这栋楼找到合适的新的主人然后就想到了小齐因为之前有过口袋咖啡的这个合作经验嘛就觉得要找一个靠谱的会做生意的然后又有一点街坊意识感的这样子的新朋友进来那小齐确实是一个当时很适合的人选但对于小齐的一个挑战就是

这个店面确实很大也很贵

所以他要去思考腾下来这家店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对能不能打回来那当时暖这家店其实一开始有一家店的是在徐惠区的另外一个街道但是那个街道可能他并没有在梧桐区所以在客单价上面可能他的一个设计和当地的这个居民会有一定的出路所以他也正在考虑要不要回到梧桐区去做生意所以就狠下心盘下了这一栋楼

其实暖这里面的菜品的设置我觉得就像是台湾的那种家庭厨房那最常见的就是卤肉饭酸菜牛肉面然后有些小食像什么花枝丸啊台南的虾卷啊就非常小的单品对的对的

那这里其实是可以岔开来说一说的就是我们也发现从今年年头上面台湾菜尤其是卤肉饭这个品类在上海又又卷起来了一下子出来了好多台湾的这种小馆子因为卤肉饭这个品类其实不难嘛对而且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其实上海是有一定的台湾生意人的基础的尤其是在长宁这个片区不管是番禺路上还是在古北的附近的这些社区一直都有很一定基础的这种台湾的餐厅这些台湾餐厅有些就是它确实是可能从上一代就已经来到上海这边来做生意了所以就把这种台湾风味给带过来

还要包括有一些就是那种台式的刨冰之类的它可能是非常小的一家店它就只卖刨冰 烧仙草什么的我也去吃过但我不知道后来他们的经营情况总之这一两年确实发现

卤肉饭又翻红了对因为小七一直跟我们聊天嘛她就觉得她不是走那种要接下来要走连锁化或者是一定要开很多很多店她就觉得手珠这家店对她当下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成功点了她觉得她现在就是管好这家店和她的店员们周边的邻里能够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每一个进来的客人她都能够招呼好用心做好每一份饭这个就是她当下的一个目标吧

所以其实我觉得大家如果来到永康路的话可以去试一下这家店感受一下台湾厨房台湾老板娘给到的一份温暖嗯我觉得最近的永康路确实是蛮适合游逛的嗯

它并不是一个专门打卡的地方但是好像每家店你都可以进去坐下来点点东西停一停聊聊天然后再去下一个店铺而且永康路好像现在还是出现了不少隐形冠军咖啡的新的咖啡小店可能你用 20 块钱左右的价格就能够喝到一杯冠军咖啡就比如说暖旁边有一家咖啡馆叫 prinkle 对面还有一家店叫 shower

然后离永康路还有一个路口距离的另外一家店 BASE 之前也我听其他的讲咖啡类的博客也有请过这个店的老板去做分享他在最近一两年在圈内还蛮火的照早堂咖啡然后我也确实是在前段时间有真的去到那家店喝我觉得豆子确实选的很好如果想要尝尝鲜的话绝对可以找一个时间去永康路的这几家店分别去体验一下

刚刚讲了永康路我接下来想要分享的其实是我以前在播客里也有提到的就是在新华社区的一些小店以前大家对新华路印象可能这儿有几家咖啡馆然后好像吃饭的地方不太多

但其实我觉得新华整个小的片区还是藏了不少的宝藏小店,在这就是我经常会去吃的有那个六堂门的米粉店,因为老板就是成都人,所以经常去吃他家的绵羊米粉,还有勃勃鸡,然后他旁边是无冒星的一个上海面,就有时候比如说我们去新华路上去开会,或者是中午大家就想赶个时间吃个什么的,

时候你就会选择这两家店所以这两家面馆也是在新华路上一直人气都还挺旺的我想推荐的就是香花桥路的这家店呢它以前是阿勇卤肉饭但后来阿勇卤肉饭走了之后就它其实空了一段时间所以就有一阵子没有去到香花桥

等到我再要去的时候我发现他已经变成另外一家面店就老实说我觉得我一直对上海面没有那么感兴趣一个是我觉得上海面挺油的而且有点咸再加上他的焦头

对你们成都来说上海面确实焦头很单一焦头确实没有那么的丰富可选性少了一点后来我是怎么又引起我的注意呢是在新华的社区有朋友给我推荐说那家店的炒菜挺好吃的我才意识到原来人家增加 SKU 了

然后有一天就从新华办完事之后就去到香花桥我发现整个店面首先它变整洁了四十平的一个小空间桌椅摆放的位置稍微调整了一下让这个空间其实能坐更多人而且它统一都用的是红白相间的这个桌布看起来也挺像家庭厨房的感觉

然后是注意到在这家店你收银的旁边他们有一个白板上面是手写的菜单比如说鲜笋牛肉面啦酸菜蹄花面

然后还会有一些炒菜比如说火爆鱿鱼干锅大肠其实我不确定这家人他们本身是哪里的人但是他们加了那个福鼎肉宴就是福建人特别喜欢吃的一个小食它有肉然后也有像小馄饨这样子的一个小单品所以给我的感觉是

它比六堂门或者是像五茂星它的品类丰富很多而且会感觉这样一家店它挺有烟火气的因为你每天走到这家店里面每次走进去你都会听到他们爆炒的声音而且店里面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忙重又很有趣就是他们虽然你看起来他们很忙然后接单出餐然后在店里面跑来跑去

但是它对着你的时候都特别的温和还挺有亲和力的所以就这么一家小店我印象很深也是让我每一次走到新华我觉得我可以吃一点面之外的一些其他的炒菜我听到你讲这家店的人忙中有事我似乎有一种感觉就是新华路上面很多店的共行就是这样子的

虽然大家的店都是看起来不是那种装修特别精美的它也不是那种一味的给年轻人进来的那种生意的那种小店但是每一家店的老板就是想用心去守好这些店铺然后像是你前面提到的那个阿勇卤肉饭嘛他搬走了他也没有搬得特别远就搬到了那个定西路法华正路上面的一个更大的那个店面上我其实看到他搬到那边去我还挺为他高兴的

就是以前是一个很小的店面现在一下子搬到了扩店了那个店面的位置太好了因为定西路和法华正路本身就是一个挺繁忙的这个街口你任何经过那个地方的人都会注意到阿勇卤肉饭的这个招牌然后我日常经过的时候也会往里面望一望里面的生意其实一如既往的好它的店面更大了然后店面又亮了能承载更多的客人了它的生意更好了

所以看到阿尤卤肉饭的时候再回看现在的这个向花桥路上面的这个店面的这家人我就在想会不会有朝一日他们也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更大的一个店面然后刚刚说了新华社区的这个炒菜店我还有两家店想稍微提及一下

因为这两家店其实在新华路社区也存在了蛮长时间一个是 M2F 的咖啡馆一开始它是在新华路的就是靠近上海影城的一家小店后来它现在就搬到了新华路 365 弄的正对面也同样的它店面就是扩大了而且 M2F 因为他们是一个残障友好的这么一个咖啡馆所以他们会请就是龙亚人来做咖啡师就整个氛围环境是特别友好

然后最近也加了外摆位就是其实五六月份不太热的时候你坐在室外还蛮舒服的正好你就朝向的就是

树影斑驳的这个新华路然后还有一家店呢嗯他其实是在法华镇路上是一家卖面包的店叫果包我注意到他是因为长期驻扎在新华路的大鱼社区营造的这些小伙伴他们有一年做了一个也是社区小店的一个计划就把在新华路附近的这些小店就串起来当时还送了我一些优惠券

我就想我拿了优惠券我肯定要去消费一下结果去到这家面包店就发现其实他们原本的定价就很便宜就几块钱一个小的可颂小的面包或者是红豆包这种再贵一点也就是十来块所以其实你日常吃的话一个早饭是很划算的我买回家之后吃不管是我立刻吃还是放第二天再放进烤箱

你觉得口感也不输其他的那些品牌画的那些面包店我最近一次又对这家果包面包店产生多一份好感的一个原因是前几天我去参加了 Jane's Walk 最近 Jane's Walk 不是又多了一些新线路吗我参加的是他们那个梧桐区的导演和演员的路线

然后那个路线结束了之后是有送面包的然后那个 Jane's Walk 的负责人专门在这里说了一下非常感谢这次面包的赞助商果包哦 串起来了呢对 就是我当时就觉得哇 果包这家店平平无奇因为放在整个大的上海市场里面这么多兵家必争之地的这种面包的

竞争者他不仅要去支撑一家店面同时还要去支持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然后那个老板在说多谢果包的时候果包的老板还有点不太好意思哦他也参加了就在那个活动的后面哦

就是哎呀不值得不值得不用说不用说其实他们那家店日常的生意还蛮好的因为它便宜嘛然后位置也就在法华镇路所以其实我好几次去买面包的时候就是有普通的市民他下班接娃或者是顺路就买所以希望这样子的小店能够长长久久的生存下去好的

既然刚刚我们聊到了新华社区那不如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我们的好伙伴大鱼社区营造中心他们在做一些新实践吧因为这个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在这么几年今年应该是第三年了吧在运营的第三年的情况下它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新华社区非常重要的一个居民的据点最近这个两层楼的

营造中心发生了一个小变化

就是原本一楼的 stop shop 亭亭商店搬离了社区之后呢营造中心想要做一个新的尝试就是用一种合作社的方式去重新激活这个空间的客厅怎么去介绍这个合作社呢就是它可能和原来的纯商店不太一样它希望去邀请不同的地方甚至是其他的乡村里面的一些品牌的主理人

能够进来用一种主人的一个形式能够参与到这个合作社的共建之中其实我觉得这个也是来自于大鱼的本身的基因吧因为一开始大家都是合作的目的就是大家基于共同的目标然后用合作的机制来推行的然后我知道这事是大鱼其中的一个负责人何佳在主导啊

他就想 哎 传着大家咱们这个客厅在这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就找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好伙伴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分区可能最大的一个部分是 Brook & Briggs 这是做自行车的一个品牌嗯

这个也是我们在承受意思的博客里面有提到的那另外的就是大家可以选择这个品牌他想要入住的区域他可能是一个桌面的一块区域有可能是墙面的一块区域有可能比如说他是在卖循环好物的像 Second Nice 他们就专门去卖一些二手循环物所以他们就需要一个衣架的位置

所以在我去到目前的新华三四五的一楼客厅的时候你会觉得乍眼一看它的形态跟之前的 stop shop 有点像就分不同的区域然后也有售卖不同的产品但实际上它的机制是不一样的

对其实我是在年初的时候就听到何佳说有这样子的一个想法嘛然后她也跟我坦言她有这个想法也会遭到身边人的一些不理解因为这个地方现在其实已经蛮有人气了最好的一个回本方式就是租出去嗯

继续去做二房东或者就是一直把它当做是一个快闪型的一个空间不断的邀请一个整体的一个单位来做内容这个是一个最方便最省事然后最快回本的一个地方但他觉得这个有备于他们去做社区营造人人都能够成为一个社区营造师的这个初衷和理念

然后再加上其实早几年他们是有在仙霞路的社区里面有做过类似的这种合作的经验当时是在地下室也是用一种营造的一种方式让周边的居民能够共同的参与进来

所以他想要重新的去换新这个机制就是何佳的初衷其实他非常简单能够把这个一楼的租金成本通过刚刚说的这个营造方式给赚回来然后让每一个参与到里面的人

都能够赚到一点钱,然后并且能够获得一点营造的成就感,这个就是他推动这个机制的一个初衷。就最近他们可能还在做一些调整,比如说在这个社区客厅里面你会看到一些长桌,他也是可以服务于一些外来者去做共享办公,或者是他们内部的人员去做一些开会讨论的。

总之新华三四五这个社区最近又有了些新的变化如果生活在附近或者对新华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再去逛逛那在这里我们介绍完了社区营造中心之后呢我们想介绍一个云远路上面的一个朋友的小店叫做 Party Lab 小田实验室如果大家在点评上面去搜索小田实验室

会发现它是开在一个叫安肯的园区里面是安肯的镇宁路园区那安肯本身在上海的定位也是定位于专门去招募设计师创意人这样子的这种创意型的办公园区所以其实在镇宁路的这个安肯园区里面本身就有一定的设计师设计公司的基础

那 Party Lab 所在的这个办公室呢其实也是原来我们另外一个设计工作室朋友的办公空间叫做笔山笔山也是一对夫妇开的他们当时在装修自己办公室的时候就拿到了两层楼挑高很高的这个位置嘛就觉得是不是可以把这个一层的这个楼给打开而不是只是做一个私密性的办公空间

所以他们就找来了另外一个好朋友叫做三姐三姐也是你的老乡是成都人也是做饭很好吃三姐是建筑师三姐本身也是建筑师然后后面想要去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例如就是关于食物的开发类于果干食品的这个开发那当时三姐也是想要寻觅一个不太一样的这种空间所以这两方就有一点一拍即合就成立了小田实验室

所以现在小田实验室它的一个理念呢它也是有一点蛮复合的一方面呢就是三姐在里面去试验自己的产品它主要的产品就会包括它的果干蛋烘糕哦蛋烘糕最开始是蛋烘糕嗯

最开始是蛋红糕啊就是每个成都人内心都想出一个蛋红糕摊就是都有一个做蛋红糕的梦就一开始他确实也研发了一些适合蛋红糕里面夹的那些馅料嘛但确实蛋红糕它非常的不标准化

它是完全靠手工的然后再加上如果店里面客人来多其实还有点忙不过来所以我不确定最近它的蛋红糕还是不是长设的一个单品至少我记得在初期我们去的时候它好像就是给朋友考考蛋红糕

然后搭一杯咖啡三姐的咖啡非常好喝很好喝嗯然后后来因为也想做一些标准化的可以适用于各种场景的产品嘛所以他们从就是烤的这些果干本来是很大的包装的后来也拆分开了一些小的包装也有去参加一些市集的活动我其实我有时候刷用户的反馈嘛其实有蛮多人是不知道这个品牌的嗯

是在市集上吃了觉得特别好吃跑到小城去复购或者直接把他们店里来复购的三姐那个果干的据她所说几乎是没有任何添加物的所以它的保质期也比较短对所以它的成本也比较高

对的真的是用心做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就是有一些有些朋友可能是在线下市集吃到但市集你能买到的数量或者说因为它长期暴露在太阳下它可能品质感就没有在你实体店里吃到的那么好

所以也一方面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小店的魅力就如果你有更小的形态你在更大的场合去跟你的用户接触然后再吸引他们进到你的小店去体验你更多的产品我觉得这个链路是一个特别忠诚的用户体验是的那我们再说回小田实验室这个空间运营就是我每次去到那个空间都觉得那里人很多

你是说派对俩不吗对很热闹嗯因为有他们园区自己的就是办公的人呀对的而且我每一次好像就是去那边发现主题也不太一样有一次就是在做红酒的品鉴会然后有一次就是他们自己传了一个小的这种市集嘛正好因为笔山他们的那个空间也自己改了之后就有一些暗门那个暗门是正好可以通到外面的安肯园区的院子嗯

所以也是有一种开放的流通感在里面然后就是小田实验室他们在这个空间里面摆了很多书很多朋友进来就觉得你们的书很好能不能借所以就出了一个会员的机制你用一块钱就可以入会这个入会其实也是一个小小的一个门槛让你就用一块钱就能在这里借阅书然后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一个连接方式

所以我觉得就是我们想在这里去推荐这些朋友们正在做的一些空间的实验也是觉得其实因为大家有不一样的理念本来可能是在做一件事情后面就本着对于社区的连接人和人的连接想要去在原本的这种单品的这个产品上面去叠加更多的这种运营机制

就会让这个空间它的人气也好还是未来的这个社群的属性也好变得更加复合让这个空间也能够活动起来社区营造中心和 Paddy Lab 是我们年轻人的朋友所开的店但是我相信其实在城市里面是存在大量的其实不会用这种现代运营方式

去盘活空间更多的还是以小店杂货这样子的形态呈现的这种小的空间其实就是早期的店铺啦不好意思我用专业的术语去介绍了对对对其实你看我们以前也讲过上海早期的这个市集的形态和一些百货的形态嘛

那确实在上海的很多老街区里面还藏着这样子的由中老年人开的杂货店这种杂货店我觉得它整体就没有怎么装修就可能本身这个店就是可能大概十来平二十平

然后店招就随便弄一弄我们曾经在太原路附近有经过一家小店那个小店它特别有意思如果有经过的人肯定会有印象就他们家的架木表是完全手写的而且那个手写字还挺工整的就有点像是我父母那一辈他们可能在年轻的时候有学过工笔画

主要是他们这个手写的价目表被整齐划一的贴在了店面上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海报所以他们店是没有招牌的只有一个路牌叫太原路 126 号它所有的产品都写在上面然后特别有意思我跟大家念一念因为如果没有去过的朋友可能没有什么代入感

比如说他会卖美工刀切片修正带英雄牌钢笔曹素工墨织中华牌铅笔姚继普克象棋跳棋玻璃担子白板笔彩铅毛笔水笔水笔芯标贴红包彩色手工纸办公用品五金电器等等等等写了几十个全是我小时候要买的东西我甚至我那天我看到修正带哈哈哈哈

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在我生活里出现了而且他特别有意思的就是他的那个产品他是用深色笔写的然后品牌是用红色笔写的所以我刚刚有念到英雄牌所以它是红色字然后钢笔是黑色字曹肃公这个品牌是红色字中华牌是红色字

所以我觉得这个老板好有意思啊你看我们这些上海的老一辈都很有品牌意识吧就是他自己给自己做了一张海报虽然是文字的海报还有逻辑在里面呢而且有一些小巧思在里面然后那天也比较有趣嘛就我们几个人

在走街经过这儿了就看到了这个应该是个老板一个爷叔就在那儿跟应该是跟他老婆用上海话在交流然后我就记得你当时就跟这个老板聊几天来了

这个老板好意啊就一直在聊天然后我被他待意了你知道我本来是个矮人我为什么也想跟他聊天呢因为我实在太好奇了这些东西现在确定卖得出去吗对然后我就开始跟他聊天了嘛然后我们俩就用上海话在路边聊天他就说哦

我现在开这个店就是爱好就是爱好我已经通过这个小店买了两套房子了这个店铺本来也是我自己的房子我当时就觉得哦 放二赛了 放二赛了难怪难怪然后他就开始跟我聊起这个店的前因后果了嘛 90 年代初的时候他们本身这个房子是自住的

然后后面太原路好像是面临的第一阶段的拆迁当时街道里面的干部就跟他们打电话说快点快点快点快点那边的网站的属性给退了所以民用给人商用了

就是改一下房产那个属性要改成从民用改成商用然后就是这个一个动作就让他们踏上了这个店铺本来是自己住的变成了要做生意的一个店面了一开始这个老板就讲他自己不想做生意的因为上海人怕累嘛

所以就把这个店面租出去了租给一个远房亲戚做裁缝我觉得这个老爷叔真的讲话太有意思了跟我描述的时候会声会色的就讲这对裁缝一开始生意很好的因为他们的手艺很好所以住在太原路上面的每一家每一户都想要让他们修自己的衣服裤脚啊这种都要修修补补的

其实 90 年代每一个社区都会有一家裁缝铺的到后面因为城市发展了嘛这样子的这种手艺人就不再被需要了所以他们的生意就有点做不下去了就要退租后面这个老板娘就跟老板说那要么我们自己做杂货店吧所以这个生意就开始做起来了所以就是从那个时候他们的这家杂货店就开始了老板和老板娘是有分工的老板娘有一个隐形技能就是跟政府干部打交道

所有的开会啊对外关系工商局的走动啊都是要靠他的还有一个这老板娘技能真的很厉害的她又管财务又要搞这种那个政务关系然后又要去写刚刚说那个价目表

所以这一套手写是他本人写的是老板娘自己写的好厉害很厉害然后那个我觉得这个老板的这个作用呢就是跟街坊搞关系因为他太易了每一个人都要跟他聊聊天到现在他们就觉得这家店呢其实不做这个生意也没关系的他们很早就退休了

所以做这个店更多的就是一个情怀一个爱好没事跟周围的邻居去聊聊天如果邻居正好有一些想要去补的但是你其他的超修买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买

所以为什么我们想要推荐这家它和我们刚刚讲那些品牌化的社区小店就更不一样了我觉得它更接地气而且其实我认为它其实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脉络就是它是真的有生活感的

所以那天见到了这个爷叔和他的太太我觉得特别欣喜虽然听他讲上海话有点费劲啊但你就能想象这么一代人他是就是在这个小店慢慢慢慢变到现在的模样因为篇幅关系这里就明月不快在展开我跟那个爷叔的那个十分钟的聊天十分钟的聊天信息量巨大他帮我把整个太原路的 30 年的城市更新的脉络都数了一遍有机会后面再讲吧

聊完了社区空间接下来想要聊的一个板块就是书店这个也是我们认为在社区的小店里面最应该存在的一个形态它不只有吃喝还是会有这种精神供给的这么一些空间的存在然后要说到书店其实我们盘了一下

观点还真的挺多的所以现在还留着的让我们觉得挺想要在这个档期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真的私心很推荐的几家要不你先来说我想要跟大家推荐的第一家店也是我最近和我见到的所有的不管是上海居住的朋友还是非上海的朋友们都推荐的一家店就是在福州路的百星书局天哪

怎么了没有就是我没想到你一个上海人推荐的竟然是百星百星本身就是一个上海老字号品牌呀它在一百年前在福州路就存在了但是现在接手的这一家人呢并不是当年的百星数据的创办人这个背景就在这里不多做赘述了反正就是现在的老板

就这家人现在机缘巧合就拥有了百星的这个招牌那百星可能对于我这个 90 后来说这个品牌其实它

对于书店的连接性不大因为我们小时候逛福州路的时候没有百姓书局只有百姓文具店对它是卖文具的最早是卖文具的我记得当时它是在靠近福州路浙江路上面吧有一个其实当中还 15 年的时候还更新过一轮的我记得

然后后面因为最近福州路的那个城市更新也蛮也蛮频繁的嘛你现在过去蛮多店面也不太一样了唯独这个百星书局现在还保留着只不过就是现在你看到这个百星书局的这个电子你帮我搜搜看这个电子和当年我们上海小女一直常逛的百星文具店就不是一个店面

他搬到了福州路的 620 号如果你从人民广场的 5 号口出来沿着福州路大概走个五分钟过了麦道劳就能看到那家店了我非常喜欢这家店我现在已经说了两遍我非常喜欢这家店我觉得这个更新后的百姓数据它其实是符合了当下对于当代海派文化和当代城市活方式的一种连接的一家店

然后他还做了一个举措吧就是不仅是把书换回来了然后把本来可能要从福州路撤掉的汇丰纸行也保留下来邀请他回来作为这个空间的一部分然后其实我大概每两个月都会去一次吧这个评次不算高也不算低因为我住的地方离福州路没有那么近但是我每次到人广的附近都会去想起来去逛一逛

那这家店它也是一个两层楼的一个店面其实在这个店面的入口并不是书店而是一个餐厅叫宝独哦它还有名字哦对的我猜可能是因为它要在工商注册上面去区隔开来也方便在大人点评上线另外一个品类其实在点评上面大家会习惯去搜百姓书局嗯

百姓数据上面只能看到书如果你用餐的话你一定要搜索宝读两个字然后我第一次去到百姓书局是在年好有趣我打断一下嗯你再点评搜宝读是查得到的然后他还有个名字叫宝读 bookstore 哎对对对对对对好有趣你如果走到这个宝读的那个门口吗是有一个 slogan 的嗯读好书也要吃好饭嗯

特别朴实对的那再说回这个百姓书局它主要还是做书的我第一次去到更新后的百姓书局也

不是特别久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当时是跟我初中班主任去的他更新是更新了有快一年嘛其实刚刚翻新好我看蛮多网红去打卡所以我也有点劝退所以我也是想过段时间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就去嘛所以我就是选了过节过春节的时候跟我初中班主任我们俩正好聚会我就跟他说我要跟我的语文老师约在一个有文化的

我就推荐他去逛的这个地方你还蛮会选的

我班主任超喜欢那个地方他就觉得这里也蛮不错的然后他就拿起了一本上海文学的杂志在那边翻阅这些在里面的那些书对他来说是有连接感的虽然他可能大部分的读本都是精装本但是很多都是和上海文化有关的所以你能感觉到这个新的书局的主理人他是既了解海畔文化

但同时又知道当代的这个文化商业应该怎么去做的这样子一个人然后同时里面你还有一些文化的展览过节的时候我们去到里面正好展的是他跟上海 Daily15 周年的展

当时展的内容正好是这 15 年来上海 Daily 用英文记录上海的一个脉络的呈现那这里面的布局其实也比较丰富就除了书之外刚刚有提到有汇丰纸行在纸行里面

本身也是一个比较著名的专门做纸的品牌那在里面你可以去挑选到各种品类的各种价位的各个国家的那种纸的纸样然后同时在二楼这个空间的二楼会有一个专门的黑胶唱片区其实我搬进走到黑胶唱片我会就忽略掉这个我不是黑胶唱片迷所以里面成立的东西可能对我来说有点逆耻这个市场但是这个百姓书局里面成立的黑胶唱片它是

偏于一定的流行文化里面的我后面四月份去到百姓书局的时候里面正好在放刚刚去世的方大同的音乐哦

当时还是有点触动到的老板感觉就是现在这个接管老板是一个 80 后对而且是个文艺青年一定是一个文艺青年的 80 后那刚刚有提到他又是有个餐厅的嘛我这里想要着重推荐一下那个餐厅那我最近一次去到百姓书局是在上个礼拜

那天我正好在附近参加一个活动差不多四点的时候吧我没地方去我去哪里呢我就一下想到百姓书局了正好那里有一个餐厅的我还没有吃过去试一下吧然后走到门口正好它有一个点评的一个套餐推荐是单人餐 89 块里面就包含了一个饮品

然后一个小菜一份主食那这个时候我就选在了靠近福州路的这个窗口的位置坐下来对它是打开的就其实那个座位你是能看到街上的场景当我坐下来的那一刻我就觉得有一点灵魂一击我在这个福州路上面来来回回走了近 30 年我从来没有用坐下来的这个视角去注视这条街区

我才发现原来对面是一个依然还有居民住的一个小区的大楼那个大楼的开面很长然后大概也有至少有十层楼这么高吧很宽很长然后每一家每一户楼都是有阳台的你坐下来的时候你就能够很自然的端详这一栋楼里面的每一户人家

透过他们的窗你仿佛能够猜到每一家人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的生活偏好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些人家他们真的有精心地打扮他们的阳台有专门的有很多放绿纸的地方有一些放画的哦

哦画还可以放在阳台哦有一些画布在那里我能够透过窗台能够看到哦就像那个是他的平时画画的一个书桌时不时有一户人家老人出来了收被子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市中心的这个闹市区里面看到如此生活化的那一面嗯

然后这个时候我在那边端详的时候我的饭来了喝上了一杯咖啡我觉得这个咖啡也蛮不错的这个咖啡也并不是那种知名的咖啡馆的精品咖啡那种咖啡它就是刚刚好的那种口味既不苦也不酸能让你能够坐下来好好的喝上一杯咖啡享用这半个小时你的个人的时间端详这个社区的那种感觉嗯

我确实因为这个 moment 让我重新的认识到了福州路的社区的这一面你刚刚讲这个社区嘛就是你确实描绘挺有画面感的然后我还想到另外一个事儿就是其实我有一次在店里面跟现在的这个老板小陈总有聊过一次天然后他就说他们现在的这个受众特别有意思嗯

因为除了年轻人会来看书参加活动买一些文创周边以外还有一类型的就是爷书就这些爷书你暂时不太确定他是不住附近但是他经常来而且有一个爷书很有意思他会带不同的女伴来哈哈哈哈

Dating 啊这是老人家的这个约会场所嘛他每次都带不同的老阿姨来然后每次进来都是先要带着人家逛一圈要介绍一下这有什么什么什么如数家政然后再坐下来点一杯咖啡可能再点一个什么吃的

我觉得好有意思啊成为了这个爷叔的 social capital 了对啊所以你看一个文化空间一个书店它可能也不只是服务于像我们这样子年轻人的所以它有多个场景我觉得也是因为他们可能也考虑到说把餐厅放在离街最近的地方更方便大家坐进来嗯

然后要看书的自然会走到里面去所以这个是我最近听到的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就是用户的画面对我觉得这些片这个短短的篇幅不足以我去描绘我对于百姓书局的喜欢不如大家听到这里就把百姓书局要去到这个地方摆上日程吧大家自己去感受一下

刚刚聊了百星我也来推荐一个书店这个书店特别的小但是是我每天遛狗的必经之地就是在鸿宝石路的香蕉鱼书店香蕉鱼书店是一个设计类的书店

而且他们不只是卖书平时也会做一些艺术类的展然后这两个创始人他们也是小夫妻也是一对夫妻是做艺术设计背景的他们最早是开在 M50 他们最早在 M50 很早了刚来上海的时候还专程有去过但确实就是离我住的不太方便我一直都生活在长宁和徐汇后来就是我搬到了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因为在古北然后

然后香蕉鱼所在的就是红宝石路这家店它其实也是在一个社区里面所以在香蕉鱼书店的旁边还会有 Drunk Baker 现在有 Manor 了然后也有星巴克然后还会有一些小酒馆所以它本身就是在一个特别安静的

古北社区里面然后这家店最有意思的就是其实他们这家店店面并不大然后门口就是在进门的一个玻璃门的左右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他们以往做的所有活动的海报就是一个设计感的书店就摆在你面前了然后他们也是宠物友好所以有时候我遛了狗

遛完了我想去出出空调或者我想去翻翻最近的杂志或者书我就会带着我的小狗进去

他们这家店时不时也会有展览嘛然后这些展览基本上都是跟艺术啦摄影啦插画啦装针相关的所以我有时候在遛狗的路上我也顺便去看个展然后再看看他们最近有没有一些新的书这家店里面的人就目前开到现在因为它也常态化了嘛所以基本上不会有人来打卡了你也不会在社交媒体上再看到那种很夸张的让你来打卡的这种文案了

进到店的要么是像我这样子的就是社区的人他可能穿着打扮也跟我一样还有一些他可能就是专门会过来看一些艺术书的年轻人可能还会有些学生党

然后我觉得香蕉鱼这家书店给我的感觉我觉得它最有温度的一面是他们其实在那会摆一个记事本就你会在里面看到过往几个月的人来到这的受众然后在上面写下的留言各式各样的留言都有然后可能比如说他们最近比如说在办一些小展览那来的人平时就特别多嘛你就会看到来留言的人都好有意思一个是大家都会画画

画的就是生动形象特别有故事感有一些他可能不是上海本地的他专门从北京从杭州过来然后到这个地方来香蕉鱼我终于来了香蕉鱼我考上哪里的研究生了我要来上海工作了

然后或者就是我今天来看了这个展我的一些感悟等等所以我去香蕉鱼每次我都会去翻那个留言本有意思那个刚刚我推荐的那个百姓书局他在那个买单的那个区域也有一个留言本你看这是不是书店的共识我等一下推荐另外一家店也有留言本我想插一个就是我去年前前年吧去香港的时候当时正好半山书店也要关了在

在那个时候大家也蜂拥的去淘书然后也都会很默契的在留言本上写下很多的不舍和道别就我觉得这可能是开书店的人的一种真的是共识吧我想起来了你跟我说你在那个本子上面看到了你上海的朋友的留言是的你说神不神奇然后我跟你说我在那个百姓数据留言本上面看到香港朋友的留言

有意思吧他当然是住在香港的上海人他正好回来然后在这在那个本子上面留下了一幅张爱玲的 sketch 你有拍下来吗没有下次去自己看看吧对对对

所以这是我觉得书店它存在的意义吧就是像社区里的一道微光一样就哪怕你可能不是去买书看书你只是想要去逛逛最近有没有一些能够对你有启发的好的内容就是你在一个这么安静的环境里面你可以其实能够收获到很多的灵感的要么书店这一块我简单的再说一个书店吧

叫乐开书店其实我没有经常去这家书店但是我会在各大市集和书展上面看到乐开书店这个名字乐开书店是在虹口在虹口的那个金钊八弄金钊八弄里面这家书店的老板呢是一个女孩子

然后后面也是因为参加一个活动认识他的嘛他就介绍自己其实为什么我会在各大而且是不同城市的书展市集上面看到这个品牌就是因为这个老板特别喜欢旅游而且他每次都是带全家旅游然后在带全家旅游的时候他就会有意识的去带一个小书架放在他们的房车里面比如说他们开车开到那个都江堰的时候听说那里正好有一个很 local 的这种

他就在门口把书架放在那儿就开始摆摊了他就有一点走到哪儿都要有意识地带上觉得跟这场旅行有关的一些书到那边你不管是卖还是跟那边的路人的朋友交流他觉得就是一个生活的仪式

所以他把这个仪式又带到了自己在开店的理念里面这个我觉得是这个乐开给到我很不一样的这个感觉是因为这个主理人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灵魂好的那我们最后一个想要分享的一个类别它可能是一个品牌化的店铺但我们认为就不管它的空间面积大小它都是非常有社区感的这些商业空间品牌

第一个想要分享的是席蒂尔座座是首座的座对在我们应该是在播客里面有推荐过这个品牌的席蒂尔座这个品牌是我们在播客第 33 期我们有做一个在线下的一个活动录制当时就邀请了席蒂尔座的主理人伊达来一起聊这个话题对然后当时伊达就跟我说啊我们明年要在上海开店了

记得要支持我们特别开心我就把这个事情就记着了嘛五月份他们的店铺果然如约而至了在上海的盘龙天地在盘龙天地的地方我们先说一下它是在香花桥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所以你从几条马路怎么又是香花桥对哦市区里也有然后郊区也有就是在香花桥附近的这么一个十字街口

就如果你从各个路走过来其实都能看到这家店我觉得他们选址还蛮妙的然后这个空间面积大概不到 80 平吧挑高挺高的然后席地二座这个品牌它主要是卖什么呢它其实是从世界各地甚至是一些乡村去采集到的民意类的一些生活方式的品牌一些生活方式的这些产品然后他们在通过设计的方式

去把它创造成为现在就是当下受众比较喜欢的这些生活方式的产品那我自己逛下来我会特别喜欢的一类是他们在各个地方采集到的一些比如说果实做的乐器就是手做的疗愈的乐器

因为像这些年就是疗愈这个门类好像也越来越火了有一些疗愈的空间里面他们就会使用类似的这些乐器它可能能产出的声音有类似于下雨的声音然后有海浪的声音然后还有一些就是植物发出的很自然的声音所以这一类型的手作的乐器是我比较喜欢的

还有一类可能是一些戏剧就是像锅物啦碗啦然后包括最近他们在盘罗天地的这个新店上新的就是从新疆采集的那些土陶碗然后土陶碗本身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上面的花纹就很有讲究

这上面的花纹都是在当地的人他们对于某种习俗的一种尊重吧比如说你夏天干旱你就要祈祷水然后秋天你会祈祷农作物更好的生长所以就会有一些这种有纪念意有祝福寓意的这些图腾

然后这些花纹我觉得摆在我们现代人的家里餐桌上是就是一道还不错的风景线一样所以这些是我在逛西地尔做的这么一家店的时候我觉得能淘到一些很不错的小小东西嗯

因为最近其实名义这个 category 也开始火起来了嘛然后除了席地尔做还有其他的一些品牌也在做我们会觉得席地尔做还蛮有趣的一个地方就是可能也是因为主理人伊达跟我们的年纪差不多所以他在挑这些品类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就在去想这个如果我是消费者会不会买

所以它有很多小姑娘的那个视角在里面你走进去好可爱这个也好可爱所以你就感觉到就是很多东西就很多名义的产品可能和当代的生活和消费者可能会有一点距离你会觉得哇它好庄重但是它没有办法变成你生活的日常所以在上海的朋友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一趟盘龙天地找一找这家店因为这家店和他们在深圳

和在杭州的店的形态都不太一样然后接下来他们可能也会推一些跟民意有关的活动喜地儿座它可能放在整个商业里面还是一个蛮小蛮小的一个品牌我看了一下这个清单

你最后是留了一个其实是蛮大的一个牌子要跟大家去推荐它理论上来说并不算是我们要推荐的那个社区小店是一个大店你跟大家说说呢对我其实在列的时候我列了宜家的许惠店以及奥乐奇的店因为奥乐奇在我家附近开了我就特别开心基本上一两天就要去逛一下那你为什么要推荐宜家许惠店呢

理论上来说是个大商场确实就是它可能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社区小店的定义但我认为宜家徐惠的那个位置它可能对于徐惠周边人它真的是一个宜家的社区店的这样的一个存在可能以前住在徐惠区的人他们还没有那么多可以逛的地方的时候日常就是会带着自己家人带着小孩去宜家看看家具

然后吃吃宜家的餐食然后买个冰淇淋就是去这样子去度过他们的周末的因为宜家这次又重新再翻新了重新再打开我会觉得他真的还蛮好逛的就是从逛家居店的这么一个维度来讲的话我觉得他的空间陈列和产品的设计各方面是更好逛了而且如果你是一个小家庭你其实还是能从宜家里面淘到东西的嗯

然后再来就是我想说宜家的餐厅真的还不错就你对它如果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餐厅的这么一个定义的话你去到那逛一逛然后有这样一个给你安全感的餐厅坐下来然后也一餐饭也性价比蛮高的大概两个人也一百

左右吧还能在那吃到冰淇淋我觉得是从整体的游逛的体验里面上来讲是真的还不错的你知道宜家的咖啡是会员免费的对我知道可以无限续杯对所以那里白天就是很多老人 dating 的场所

你看上海这个老龄化的城市对于老年友好 dating 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真的不能只是服务年轻人对所以除了老人可以在那边 dating 我看到有一些办公组也会在白天提着电脑去那边办公然后到午餐就去买一份饭或怎样至少我前两次去逛一家徐汇店的时候我觉得人气挺旺的并不是说一家这个品牌老化了

前段时间也看到有各大媒体在讲一家就唱帅一家什么的并不是说它的产品老化大家就不愿意去了

你如果光看餐厅的这个客流还是很可观的对而且它出餐也很标准化而且你能选择到的这些品类至少它不是一个会让人有负担的选择那这么说我觉得我们今天节目的最后想要讲一讲宜家这个大店还是蛮有理由的

就是我不禁回想了他上一次的更新为什么更新的没有那么成功他理论上面来说已经是一代上海普通居民的日常的一个环节我们在里面是可以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有规矩的你可以在这里一直躺着然后一直坐着然后喝免费的咖啡然后上一次的那个更新好像更像是无意识地把他和居民的关系给打破

把自己和居民这个平等的关系给拉开了然后最近的一次更新好像是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那个关系当大家觉得这个关系又回来那种熟悉感又回来了又自然又回到这个店里面了的确的确所以我想推荐一家许惠店不是从社区小店的这么一个维度的

而是它在一个大社区里面的一个作用不知不觉我们今天其实聊了挺多的对的你看碰到有一些特别喜欢的店就有点受不住对就有点滔滔不绝但是你看就是哪怕是滔滔不绝了一个多小时

实际上都没有把我们全部想要推荐的店都能够一次性的讲清楚一次性的推荐出来而且这些店站在整个大上海的这个实体商业这个市场里面真的是非常非常小小指摸头小的这样子的占比对今天想做这个选题我觉得也是回归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其实我们俩就说我们俩的话本身是挺线下的人

我几乎不怎么在网上就是我至少我不点外卖然后也很喜欢逛菜市场逛超市也很喜欢跟朋友约着在一些线下的店去就餐这就是我本人的一个消费的观念

但因为确实过去的两个月身体的原因工作的原因很久没有去探新店了我那天还在跟其他朋友讲我说上海最近有些什么新店我都不太知道一方面我在想是不是自己年纪大了少了一点去探新店的动力另外就是其实你觉得有一些网红店也好或者风很大的店它可能是就是一阵炒作你实际上进到店的那个体验感差强人意

所以反而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社区小店就是你会反复去复购反复去光顾会跟你产生很强连接的这些小店而且你看我们其实是靠直觉去罗列这些店的他们这样谈下来确实还蛮有共性的很多店的老板其实是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场像一开始我们推荐的唐吴的老板

唐胡的老板吴老板他是十多年的餐饮人虽然做了不同的品牌但是他一直在做这种内容型的这种创意性的餐饮然后像是小琪她也是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精心的在做自己的小店然后后面的那个太原路上面的杂货店的老板更不用说了做自己的杂货店 30 年对吧

哪怕是大店如宜家它其实在上海的时间也有马上要到 30 年了 98 年来的然后宜家的角色一直都是扮演着社区的一个很好的客厅和入口每个客人可以在大店里面看起来没有特别多的规矩没有特别多的这种规则限定在里面大家可以自由自在的游逛喝免费的咖啡吃一块钱的冰激凌

这个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它就是一种社区的一个文化在里面了而这个文化是需要通过时间的沉淀的一旦打破了它大家可能会对你有一点更多的距离但是你你挑挑改改又回来了大家又人流然后口碑又会回来好的呀所以以上就是我们的一些私心推荐如果听到这里的朋友也希望你们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所生活的这个城市

或者你非常想要推荐给我们的一些社区小店特别想要听到大家的私心清单对的私藏的清单好的那就先这样子了这一期就先这样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