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41 大城市租房记:10年10个家,直到再也搬不动家

Vol.41 大城市租房记:10年10个家,直到再也搬不动家

2025/6/27
logo of podcast 城市有意思

城市有意思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丁猫
锐裘
Topics
锐裘:根据数据显示,上海核心区域的房租普遍下降,尤其是老旧房屋降幅更大。这为租房者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丁猫:我个人因为持续关注房租行情,在续租时成功与房东协商降了300元房租,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对我而言,现在选择房子不仅仅看重价格,还会综合考虑地段、与房东的关系以及周边的生活环境等因素。我已经35岁,在上海也住了9年,租房的考量维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可能只关注价格,现在更看重居住的舒适度和整体的生活品质。 丁猫:我已经35岁,在上海也住了9年,租房的考量维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可能只关注价格,现在更看重居住的舒适度和整体的生活品质。对我而言,现在选择房子不仅仅看重价格,还会综合考虑地段、与房东的关系以及周边的生活环境等因素。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房子已经很难得,容易满足。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分享了瑞秋和丁猫在上海九年的租房经历,从第一次租房的各种窘境到找到称心如意的房子,以及对租房观念的转变。期间穿插了朋友的租房故事,展现了大城市租房的多样性。
  • 瑞秋在宁波的第一套房经历了台风漏水和天花板塌陷
  • 丁猫在上海租房的经历从三十平米的小房到一百平米的大房
  • 租房观念从单纯追求低价到注重社区环境和人际关系

Shownotes Transcript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的城市有意思我是丁猫我是瑞秋今天我们想聊一个可能和每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异乡人有关的话题那就是租房

对最近小红书老给我推上海房租又降了的确啊就是从大环境来看我看了一下数据就上海 Q1 的核心区域的房价基本上都有往下降 10%到 20%左右就黄浦徐惠静安是降了 10%到 15%

然后一些老婆小的去房龄超过 15 年甚至有降 20%然后我现在住的是在长宁和徐汇交界的地方我看了一下差不多也降了 8%到 12%所以你因为这个网上面的一些依据就在续租的时候跟房东姐姐有谈因为我自己也很关注就是房租这个行情我续租的时候我就跟房东姐姐商量能不能降一些她就给我降了 300 块

我还挺开心的就是我觉得这么多年啊我在上海九年了能找到一个特别称心如意的然后自己住的很舒服的房子的确很难而且再加上就是我这个房东真的是一个天使房东姐姐她跟我生日只差一天哦就这么有缘对所以已经是住第三年了哦你降 300 就已经这么开心了是啊就容易满足嘛这个网上的维度不是要降 15%吗

我看网上还有一些人专门晒出如何和房东周旋蛮有劲的

还有一些人会特地用 Deep Seek 去讨论跟房东的这个讨价还价那个策略我看了还蛮有意思的我觉得可能到我现在这个阶段我已经 35 家了嘛然后再加上我在上海也住了 9 年我觉得我选房子可能不是一味的看价格了就是包括我住的地段我跟这个房东相处的关系还有我跟周边的环境这些等等都是我很考量的一些元素

后面我会跟大家讲讲我自己的这个房子那我们今天就是要从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来聊一聊大城市租房子那些事儿每个朋友可能他的画像样本都不太一样说不定也可以给到大家做一些参考

正好就是六月也是毕业生的一个租房季了嘛以前大家都是上班族我觉得租房的逻辑是差不多的首先是先在这个城市里面首先要先找好一份工作这个工作的地点在哪儿比方说它是市中心那他就会根据他的那个手头的预算来去决定他住的这个地段在哪儿可能在地图上面去划分这个地段然后再在那个地段去找房子

后来不是现在自由职业就越来越多了吗然后像我们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实际上就没有通勤问题的一些考量那选房子的这个考虑维度就会更偏向个人一点那我想把时间再拉回更早一些就是我记得你是大学毕业你就租房了对吧对我当时大四找工作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不能再待在上海和爸妈家了

我得出去看看太独立了嗯但是呢我又不高兴再念研究生了所以我就在想大学的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要不要找一个外地的工作机会但是又不想离家太远江浙哎对的各种机缘巧合最后去了一家快销公司的培训生的工作嗯

而那个培训生的工作正好是要外派的就是宁波经济还不错也挺好吃的而且当时宁波的生活成本应该也还是比较划算的对吧蛮划算的我是 2013 年毕业的嘛 8 月份去到那边和我爸妈一起去找房子的

一室户的房子差不多一千五左右吧好便宜哦但是我当时的工资很低的我当时的工资是月薪两千五然后月补是两千所以我的月薪是四千五

那不是有一个逻辑是你的房租不能超过整体收入的三分之一吗所以我当时的预算就是一千五其实我觉得当时的外地人去宁波找工作的样本数量没有那么多不像上海那么多的所以这种仪式户的房子并不多所以我花了好久的时间才找到了一个小区里面的平房它其实都不是一个很正规的一个房子是后面搭建出来那种房子但是比较好的就是它是仪式户嘛

而且有一个好处就是它是辟邻日湖公园的我向外望就能看到日湖公园里面的那个很大的一片湖至少自然资源还不错但是呢这个房子有一个很大的 bug 我作为上海人其实我并不知道在浙江的台风的威力有多大我当年是 13 年的 8 月底住进那套房子的嘛

没想到当我正式报到的前一天开始刮台风了然后这个台风厉害到我刚住进去第三天这个房子就漏水了然后后面这个房子更奇葩的是又经历了一次台风然后直接天花板就塌下来了

然后呢就是找人来修吗对后面那个房东就说哎呀算了我把房租退给你吧你就自己再重新再找房子吧后面我就想我就不在老城区住了我就去到宁州区对这个就是我那个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套房的经历就很奇葩但是也是一个成长的痛吧可能我比你要相对来说幸运因为我本科在成都念的嘛然后研究生是去英国

先是住的学生公寓然后来就跟朋友租的英国的那种 apartment 还挺好的

我现在想起来我那个时候的房子就能租到四千多人民币一个人而且也是电梯公寓有烤箱什么的地暖啥都有哇塞对然后再后来就回成都工作了也是跟爸妈一起住然后我差不多也是二十多岁都快三十的样子做了一个决定就想来上海看看嘛所以我其实是工作了几年再来到上海不是应届生的状态

第一次经历在大城市找房子要在海量的房子里面去选当时就觉得我的这个钱包很羞涩呀我能支付的预算实在太少了所以我还记得我当时来就问了身边很多朋友嘛我也问你然后还有很多比较熟悉的上海的朋友

大家就跟我推荐说长宁区可能比较方便我来上海的确是先找的第一份工作然后我才租好房子的之前我都借住在朋友家然后因为那份工作呢在定西路所以我找的房子就在中山公园非常合理就在龙之梦的旁边确实那一片它环境很好

交通非常方便楼下就有公交车站我离地铁站眼睛都能望到的距离那个时候也觉得哇龙之末好方便吃的喝的啥都有再加上当时的状态就二十多岁嘛我的周末基本上不在家里那样子的一个小房子可能面积三十平左右是两居室然后当时的房租是我记得四千三所以就是两千四百但它破呀它真的破

对那个时候状态的我来说我觉得没啥太大影响但如果换到九年以后就到现在我觉得我真的一分钟都住不下去而且还有就是我们这些外地人住到上海老房子的一个最大的苦恼就是不会晒衣服因为

所有的晾晒方式都是你得撑一个竹竿把所有的衣服架在上面我首先我不会这个杠杆原理不会把竹竿撑出去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哪怕让室友帮我撑出去了然后我的衣服也会掉下去因为我不会就是把衣服穿进那个竹竿里面我一般都是用夹的

所以到后面我觉得我选房子我很看重就是能不能在室内晒衣服我记得以前我跟你聊有一期播客的时候我也聊过我说成都的房子都是晒在室内的就是有一个室内的小阳台你们没有把衣服晾出去的经历吗没有从来没有真的这么大都没有

这么现代啊所以我当时觉得我一来上海就吃苦了哎呦好苦而且到现在都没有学会所以晾衣服就晒竹竿这个事情我后面跟就其他的非上海的朋友聊到过这个事吧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外地人不会的技能那你会怀念吗可能也是因为当时还年轻吧

还是挺多趣事的我觉得包括在楼道里然后就会发现有人真的在楼道里种菜然后还有就是我觉得老破小给了我一个教训再破的房子尽量还是住朝南的因为这样日照会比较好冬天会比较暖和然后夏天会比较通风因为整个夏天五六月份是梅雨季然后八九月份是台风天就当你住在一个老破小

窗户有点漏风然后嘎吱嘎吱响然后还会有白蚁你可能真的不太想在那个家里待后面你搬到哪里去了我其实还是蛮喜欢长宁和徐汇一带所以在天善路我也有住过体育场体育馆那附近我也有住过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场就是龙华那边我住过

然后再后来也搬到了差不多天山上海体育场以及现在的古北确实啊就是也不能说生活质量变好只是说你在选择区域的时候是选择一个更宜居的环境我觉得丁猫在上海的这段经历还是蛮有意思的九年虽然一开始吃了苦但是你纵观过去的九年你的每一个居住的那个点位探开上海地图一看都在内环内对

从来没有考虑过内环以外而且其实你的生活质量应该是不断向上的对吧一开始的那个房子还蛮小的对不对后面就越住越大了越住越大可能跟你年纪逐渐上涨有关跟年纪然后对生活的要求预算然后甚至对于周边环境也开始看重起来

我确实觉得刚来的时候你一个人嘛你没啥存款不知道要在这个城市干嘛的时候其实你对房子没有太多要求的我甚至我就记得我当时在那个房子我没有买任何家具但是随着我搬家的次数变多也随着我选择房子的面积变大我就慢慢开始添置家具了我希望有一些家具是我自己挑选的它也能跟着我自己走

所以就我们刚刚浅浅地聊了一下大家各自人生中的第一次租房经历还蛮有意思的虽然很心酸啊但我觉得这些都是成长的经历吧都是给自己的一份成人礼能够让你第一次独立面对所有事情不论是艰难还是挑战不论是你遇到开心的事情还是不开心的事情你都是要独自地去面临这些

我刚听你的这个经历嘛我就想到我最近看的一本书然后这本书其实前段时间还挺火的就是来自日本作家吉景仁的《东京八平米》在看的途中还是蛮有感触的就是你刚刚有讲到在上海的九年里面搬了七次家嘛他在书里面说自己的人生一共搬了 31 次家是

而且它是跨城跨国更艰苦去乡下也有住过在城里也有住过不同的房型房源都住过最后就选择了自己现在的这个房子就是在东京市区的八平米那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它其实有很详细的去描绘了这个几次搬家的这个经历然后最后一次就是第 30 次的时候它是住在离东京比较远的一个乡野里面那个房子很大

然后所有的配套都非常的完善大概在里面住了十个月吧后面他实在是觉得太远了最后还是决定搬回东京我觉得跟我想要的居住有点像就是我宁愿那个房子小但是他一定得市区就我从来没有试过在郊区像我有朋友住在什么松江啊九亭啊真的是很大

但我就觉得在路上也是一种苦对所以吉景仁在那本书里面他不只是在描绘自己的那个八平米的家自己如何去使用那个八平米他还画了很多的笔墨在去描述自己的周边的社区包括他怎么去使用洗衣机房因为他的那个房子里面是没有自己的厨房和洗澡间的所以他要去外面所以其实他的大量时间是放在城市里面的

所以我当时在看那本书的时候也会觉得当你在把自己放在一个城市里面很小的一个据点的时候你就开始去衡量你跟城市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我觉得我特别有代入感就你刚刚讲到这一段嘛我也是一个在大城市里面换过很多套房子就虽然预算有限钱包羞涩但是我觉得我对居住还是有要求的人而且也是在我不断地选房子我在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住什么样子的房间以及你到底想要在什么样的社区生活嗯

我可能在 20 出头就是刚刚开始工作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这是完全不会想到的问题因为跟父母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我感觉它和租房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这一次我们要聊这个话题我真的还好好的回顾了一下我每一次的找房的经历我基本上每一次看房都会看十多套嗯

而且换房基本上都是在过完年之后所以其实是在过年前之前我就已经把房子订好了

然后回来再搬家因为冬天比较冷所以后来就开始尝试日式搬家一开始其实我不敢用日式搬家一个是我心里面的刻板印象会觉得它挺贵的我觉得我还不至于听起来就有点贵日式搬家精致搬家对然后再加上呢就是其实我并不知道他们把我的东西归整了之后会还原成什么样就你没体验过嘛

但好巧不巧就是我有一个朋友他们刚好搬完家而且也是因为他们搬了家有闲置的家具要二手就来问我说你要不要我说你们用了日式搬家要不要跟我介绍推荐一下然后我了解了一下他们大概的搬家的原则

就有一种就是你只要站在那儿指挥他们指挥这些师傅们干活就好了你完全不用动任何手我当时就这个好像有点爽而且他们搬东西应该比我细致

毕竟你是花了钱的甲方呀所以后来就跟那个师傅也谈了一下价格嘛在这我要说就是这些年来我真的用了很多的中介然后也用了一些搬家师傅我后来觉得就是朋友推荐的特别靠谱就持续的在用而且也会再转介绍给其他的朋友

所以我觉得在大城市就是这些资源它是真的是流通的这个资源它并不是存在大数据里面的并不是存在你手机的那些租房 APP 里面的而是在于朋友们之间积年累月的累积下来的那些推荐一定是口碑推荐所以我尝试了第一次日式搬家由奢入简单呀就后面就再也没有办法自己收拾了

也享受一下日式搬家我觉得也确实可以在这多说两句就推荐给那种小零碎特别多然后有家具的朋友然后如果你能再多花个一两千块的这个预算的话你确实能省很多心因为我后来也听朋友讲随着大家年纪增大然后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你自己要把一些东西扛下去会腰酸背疼你

你还不如把这个钱给到专业的人然后就说到就是因为我刚刚也有讲到九年的时间去了不同的地方我觉得对我来说有一个转折点真的是疫情而且是 2020 年的那一次因为 2020 年的那一次其实已经有时候不能下楼了会长时间待在家里那个时候大家都开始 work from home 了你就会发现你要待在一个家里这个家宽不宽敞

舒不舒服能不能让你在那待一整天还要工作它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可能以前我的房子我都不需要考虑这些我拿着电脑去咖啡馆就好了所以在 20 年当时就觉得一定要找有客厅的然后采光比较好的然后最好它的周边就有一些菜市场啊超市什么的

再到后来就是我现在住的这个房子在古北它是一个两室是南北向的而且因为在一楼带一个小院子本身我也养狗就会觉得这样子的一个环境它确实很舒服而且我是一个很多时间都在家里办公的人

就自然而然就是把自己的房间就切割为工作的部分和生活休闲的部分然后再来就是这几年确实也很注重这个家的附近的公共环境包括它有没有刚刚讲的菜市场啊便利店啊小店啊我们上一期节目刚刚讲过社区小店嘛有没有这些让我出门就能够进去的这些小店以及它有没有很好的绿化能不能让狗狗也很自由很安全的去跑一跑

对所以这些都是我在后面我非常看重的一些要素所以根据刚刚说的那几个维度嘛一盘我们丁老师确实不太适合住郊区对吧我承认浦东也不太适合那其实在上海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朋友可能情况跟丁包是一样的我觉得在上海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租的房源足够多可选择房源类型比较多

而且还有因为现在有很多不同的那种供给房比如说就是小型的二房东还有像是自如这样子的这种开始去做规模化的这种二房东然后以及会出现了更多的这种集中式的公寓所以其实在上海你如果想要有不同的那种租房经历的话其实市面上是有

我们接下来也搜集了一些身边朋友的一些案例我觉得都还挺有代表性的先说第一个朋友姑且叫他小 A 他的个人状态就是一个女生 35 家他和我们这种长期要住在上海的这个情况不太一样就是他可能需要短租他现在这个房子在宜山路地铁站就其实离我们这还挺近的

也在市区里嘛 30 多平的样子房租是 4600 他跟我说他是通过自如找的房因为有个大前提就是他可能九月份又会离开上海就是短租嘛对他是以短租的形式所以这样的一个价格对他来说他觉得能接受

而且自如可以就是像一个管家一样的少了很多就是你自己要去跟房东沟通的这些成本我这里稍微插一下好像现在身边确实有不少朋友开始有短租的需求了而且好像我觉得小红书这样子社交平台也确实有做到一些辅助比如说我另外一个朋友之前他也有一点属于数字游民的一个状态又要回上海两个月

所以如果换成以前我们就会考虑这两个月怎么找房子呀因为大部分的个人房东还是比较偏向于长租的嘛

但是好像现在就是可能也是每个人的状态也有不一样可能有一些人正好也要出去两个月他想不要浪费自己的房租就在小红书上面去抛自己的房源然后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子的他来上海有两个月的这个想要居住的时间在小红书上面遇到另外一个朋友他正好要出去两个月哦

无缝衔接就还蛮有意思的就是大城市里面很多年轻人他的状态已经不是随时随地都是稳定的而是他随时随地可能要出去他是要流动的那这个情况下房源他其实也会变得更加灵活是的

那我来分享第二个样本哈这个朋友我们故事叫他小 B 他的状态也是一个女孩子三十家也是单身的状态他一直都是跟朋友合租然后合租的就是面积会大一些嘛 88 平然后现在住在普陀区他的房租 6500 一套也就是说一个人 3700 左右还是蛮划算的蛮划算的我当时说哎哟你 3700 你可以住 88 平但是他说

他住进去了才发现一个巨大的 bug 因为他的房子是朝北的所以他们的客厅其实是没有自然光的像最近这种阴雨天他说必须要开灯为什么他这套房子很便宜这个可能也是过去几年租房他没有好好考虑的一个原因

其实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住过朝北的房子也住过朝西的房子后来就觉得真的不行因为你要长期生活的话宁愿每个月还是多个小几百块你就能住到一个朝南或者南北向的这样子的一个很标准的房源其实上海老破晓里面房型古怪的房子还挺多的还有三角形的

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真的是一分价钱便宜有便宜的理由贵有贵的道理所以刚刚讲的这个小 B 呢他就是和朋友合租的这么一个状态还有一个朋友小 C 他也是两个人住但他是小情侣就两个人在一起了很多年这女孩子也刚刚 30 左右他

他们俩是一直住在虹口区然后这个房子差不多也就是 30 平的一个老婆小她说最开始他们住的这个房子是 5000 块然后这些年这个租金逐年下降到现在这个房子是 4000 块她已经住到第四年了就两个人住小两口住一个 30 平他们觉得也够用而且对她来说她说因为习惯了虹口区的生活她觉得特别有烟火气

那一片就是出门就有吃饭的地方然后也有一些小的杂货店啊菜市场呀就是可能离地铁稍微远了一点点那他一定是住在大连西路那里附近 maybe 吧然后他跟我说他

就我每年你想想看过去几年我每年都要付一次中介费中介费还是蛮贵的这个真的是隐形的成本在里面 35%还是 50%差不多 30%左右吧所以对于像这种住惯了一个社区的人来讲不用太大动干戈嗯

就是能将就就住了而且我也问过他们其实平时就是周末啊他们在家待的时间也不多也会到附近去溜达所以这是就是住在两个人住在一起的这么一个样本然后这个小 C 呢他也蛮有意思的就你刚刚讲到几几个人的这个东京八平米嘛

虽然不能这样类比但我觉得这个状态有点相似就这个朋友因为他也是自由职业他会非常需要去到一些像类似图书馆这样的地方或自习馆一样的地方去办公

他觉得在家里待不住就只有一个很小的角落所以他需要更开阔的地方去办公而且也是逼着他每天能出门嘛所以他就跟我们讲分享了一下他生活在虹口区他经常会去到的一些地方图书馆自习馆然后可能有些社区的空间然后他也很喜欢去一些社区的小店吃饭

嗯我猜他应该蛮喜欢逛公园的嗯是的是他有提到这一点哎呦正好呼应了我们去年的两期博客一个是讲图书馆的以及一期是讲公园的嗯这个其实都是和你个人的这个生活的半径是有关系的是的没错刚刚讲了三个例子呢其实都是自己住然后自己找房源不管是找中介还是说找自如这样子的平台嗯

然后第四个我想分享的案例他还挺有意思的而且也是我这么多年租房我没有触达到的这么一类人群第四个小弟他个人的身份是一个女孩子三十出头是单身他现在合租的是 706 的空间

我不知道听众朋友们对 706 有多少了解大概可以介绍一下他们其实有点像是一个共居的组织他们在强调的就是一群年轻人然后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一个大房子对一个大房子里面它可能是一层的也可能是独栋的也可能是比如说这种富士的 loft 我这个朋友呢小弟他们住的就是这种富士的 loft 它的位置非常好在定西路上

其实它是一个定西路的电梯公寓的顶层这电梯公寓我估计也是 2000 年左右的电梯公寓

就是顶楼它是带了屋顶花园的这么一个 loft706 拿下来它相当于是二房东然后再分租给五个不同的青年人然后我这个朋友他就租了其中的一间我目测可能就 15 平的样子公居卫生间厨房客厅还有包括他们还有健身房还有屋顶露台这些是共享的其实那个健身房我觉得是以前房东留了一些健身设备

它就闲置了嘛就其实看起来有点像是你可以在那儿使用健身设备然后也可以储物的这么一个空间因为 300 平的房子真的很大当时这个房东整个租下来应该也是一大家子人住在里面的

然后我当时去到这个房子里面去参观的时候也会看到因为根据房间的面积大小不一样所以他们每个人成租的租金价格也不一样我朋友住的是 3900 那一间然后也会有 4000 多还会有一套最大的

他应该是带了一个卫生间然后他们的那个卧室门是和露台是连通的所以露台本来有两个门嘛就是他们那个是直接可以到露台比如说你自己要晒衣服或者要到露台种种植物啥的那一套房子是五千五比较适合小情侣我看他们最近就是在找这样子的意向的租客然后这种房子呢

它确实挺颠覆我以前对于共居的理解的我以前想的可能都有点像是就老有记的那种真的是一帮很熟悉的朋友大家住在一起然后来打理一个家然后他们这种房子是完全是陌生的人然后我朋友跟我讲比较有意思的是你如果想要住进这套房子你还得填表

就有一大串的问题负责这一套房源的人他也要筛选一下你填报的这些申请人大家相互之间是不是有默契大家的人生状态是不是比较 match 愿不愿意为这个小家做点贡献是的比如说你的工作状态

你的爱好你的生活习惯所以我朋友很幸运的住进来之后呢他说现在跟这个家里的其他的室友关系都还挺融洽的而且大家相对比较单纯都是单身然后上班也有自由职业的这个状态他说对他来讲一开始可能还有点不太适应但是慢慢的也能融入就当是交朋友了还有一点就是这样子的房子他们其实是接收沙发客的

所以在这一帮年轻人的这个客厅他们是接受外来的人比如说要短住一天两天这种沙发客来跟他们一起共同生活沙发客的价格大概是 120 一天我觉得这个样本如果不是我的朋友自己住我可能到现在还没有涉及到它确实和我之前想到的公居的这个形态有点不太一样嗯

后来我也问了一下就 706 他们在全国的很多城市都有大理也有北京也有他们可能还在看一些海外的房源大理可能就有点像是偏数字游民的这种感觉了我听下来的感觉就是 706 营造的这种房子和前面像是我们有介绍小 A 他所选择的自如因为自如他除了有这种独居的房源也有那种套大房子然后分给三四个人去住

的这样子这种房源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我觉得自如的那个房源

可能大家的关系会更加的有边界感一点因为有边界感所以哪怕是那个房子的客厅很大可能大家都不会常用更多的就是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门就互不干扰互不打扰但相对而言 706 这样子共居的这种房子更加倡导的就是大家住在一起的这种互帮互助的那种感觉你刚刚讲它还有一个沙发客

很欢迎外面的朋友其实我觉得 cool living 这个概念是我大概是在十年前的时候有听说就是当时也是在北京出差的时候有看到当年的一个新品牌叫做共享记对就是他其实在那个时候也是想要探索这种复合型的空间把居住工作

和商业消费放在一个大房子里面这个也是我当年最早听到的在国内去探索 co-living 的第一个这个概念然后后面不是那个 WeWork 在鼎盛的时候也有推崇过 WeLiving 对还有包括像是罗兴社也有做过类似公居的东西

我沿着你说的这个 co-living706 的这个概念我想要去推荐另外一种 co-living 但是我觉得这个 co-living 可能它在规模和标准上面会更加大一点因为 706 它虽然现在已经做了蛮久了嘛但我感觉好像房源还不算那么大嗯

能提供的这种房间数量还不算多其实在近两年吧全国在开始推一个政策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就是有在推保障租赁房其中上海北京深圳是比较重要的推行保障租赁房政策的三大城市原因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这种刚刚毕业的刚刚踏上社会的这种年轻人能够不被昂贵的房租所困扰

能够相对来说在大城市安身立命的一个保障的房子所以租房保租房嘛一定是它的价格要比市面上的那些房租要划算很多不知道但是肯定是要划算一点的上海是有 KPI 的之前我是有查到一个数据就是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上海要计划新建保租房的这个数量是要达到 47 万套以上哦

已经蛮大了然后到今年 2025 年其实 2025 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最后一年好像据说上海的整体的这个建设的 KPI 已经完成了应该是完成了然后更多的保租房其实是在中环偏外环的一些地方然后大部分去承接保租房建设的都是一些国企的房地产当然也有一些长期去做厂租公寓的一些民营的企业的品牌

你身边有一些朋友是现在有去申请过保障租赁房吗是有的而且他们申请的保租房还分就是一种是偏市区的然后我打听了其实价格不便宜它可能就是跟一个普通的电梯公寓价格差不多可能是因为它在市区吧对有可能配套很好

还有一种就是真的很郊区比如说在浦江镇这种它租金很便宜 2000 多大概一套 20 多平 30 平的样子它是带厨房卫生间的然后也有共享的厨房是在一楼的区域这样子的房源其实我看了一下会去住的要么是他公司就在附近他就近上班或者公司有接驳车还有一种就是

他真的预算有限他想要把更多的预算放在好好生活上面所以他租金宁愿便宜一点然后每天挤地铁那他就很看重这个在地铁站附近的这个保租房我是在二年左右因为工作就接触到跟保租房这个概念嘛跟保租房对应的是有一个我刚刚提到的一个点就是长租公寓其实长租公寓在十几年前在上海就有了是的

那我当时理解长租公寓它就是一整栋楼都是住的那里面就像酒店一样的酒店或者是精品公寓每个人有一个非常标准的房子可能 20 平到 40 平之间根据这个房间的大小和配套来定价格那以前因为长租公寓大部分都是民企在推嘛所以其实它的价格不算低的因为它可能很多的那种房源那栋楼的用电都是商用的

但最近因为保租房的推行可能在这方面的价格低下来它整体的供应量也变大了而且我最近听到的最大的一个增进的点就是不像以前大部分的这种长租公寓是单体的现在更多的是像一个小区一样的很有意思的建了一个小区然后里面没有那种自住的居民买房子的居民大家都是租房子进来的

就是它其实无形当中也出现了一个共居的这个概念了嘛而且每个人好像都挺平等的在这个里面每个人就是花差不多的钱进来而且你想想它有点像是新小区一样的都是在二二年二一年那段时间建出来的嘛所以大家搬进去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的

所以就有一种我们差不多时间近来年龄也差不多不如就一起用一些共居营造的那种方式来把自己的这个新小区给营造好这样子的感觉就是有一个长租公寓的品牌叫威领地其实是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听说过了还挺早的他们进入上海的时候

最近接触它也是因为保租房的政策就转型要集中去做保租房了所以他们现在做的大部分的这种房子的类型都是我刚刚讲的这种小区型的这种房子我也去参观过几个虽然他们所在的区域不一样有一个是在那个澎湖或临汾的那个社区它相对于浦江来说或南向来说它已经相对靠近市区了而且那个就像你刚刚讲的他们是建了一个小区

它的旁边就是一个老破小的小区就是一墙之隔但你明显能够从至少从外立面你就看到这个小区好新啊外立面是很新的然后它也有绿地就整个维护起来你确实和老破小的视觉上差别就挺大的我也去参观过他们室内的一些房子嘛它其实就像样板间一样它每间房的设计都是比较偏向于年轻人喜欢的比较简约然后留了

我觉得还是留的有一些就室内的一些活动范围并不是说你一个人住在里面很逼则包括它里面都还会有那种一室一厅就它不是一个单间至少卧室是有门的就其实比较适合要么是一个人或者是小情侣住嗯

然后再加上我现在也观察到就类似这些保租房他们也都会考虑一些宠物友好的设施因为确实在大城市现在养宠物的人比养娃的好像都多起来了包括还会有时候在社区里面会办一些宠物的活动所以

所以我完全可以想象那些预算稍微有点吃紧然后又想住在一个稍微有点社区感的这么一些年轻人的诉求我领地的那个定位嘛他也是比较瞄准刚刚毕业后的年轻人所以他定价还蛮便宜的

我知道它浦江的那个小区的定价差不多只要 2000 多块钱你想想看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在上海哪怕最近房租已经下降了嘛你 2000 多块钱能租一个自己独门独户的公寓还蛮难找到的嗯

对的我其实一直以为像这样子的地方都是二十来岁出头的年轻人嘛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个我的前同事吃饭然后他跟我说他住在威灵地我当时就震惊了是哪一个你去了去啊他就住在浦江其实他跟我一样大爷我就问他你怎么会想着要住在这样子的这个小区里面你不觉得很小的他说不觉得呀因为一方面他也正好在浦江上班威灵地有搬车的嘛

所以对他来说通勤就不是问题我就问他你当时为什么会选择住这个地方他讲其实他很喜欢住长租公寓一直都是长租公寓的用户对的就是他在住在威灵地之前住的是魔方公寓这几个都尝试过了

超好笑他说我就喜欢住在这种精品公寓标准化的给人那种安心感省心嘛对其实他以前在十年前我跟他做同事的时候他是住在虹口的我猜测可能和你刚刚讲那个朋友住的那个小区差不多近受不了老破小了他也没有说受不了吧就是因为他上海人嘛所以我们这些就从老破小成长的人不会

不会那么只不过只不过他就是因为上班的原因工作的调配调逃去浦江从虹口过去确实挺远的所以而且去到浦江工作之后他就发现浦江那边有大量的宝租房可以选择他跟我描绘了一下去参观威灵地的那种画面我看到这里还有那种

共享厨房这里还有花园啊还有健身房还有图书馆还有自习室这些东西看虽然我不会用但是给我一种安心感就觉得这里应该有人管的于是他当场都签下了这个房租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确实挺便宜的然后我就问他那你晚上会不会跟别人社交啦

他说其实不会的都关在自己房子里对的只不过他看到了那些已经配备的这种基础配套会让他有一种安定感就觉得这里有管家服务可能会有一点安心吧是

是的我还有一点就是我确实觉得刚刚我没有讲到的不管是 co-living 就共居还是讲到的保租房青年公寓在大城市它就是城里因为人口接触大而且就是流动性很强你如果觉得不满意你马上就有可以选择的另外的选项然后再加上就是我从我自身来讲我也是一个经历了这么多年一直在换房的

越到后面你越想住那种它的配套设施很完善然后给你安全感给你安心感的这样子的一些社区

好其实我们今天聊了这么多也介绍了身边不同朋友的样本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这总结一下就不管是像我这样子的就很幸运的一个人哈在租房的这个生涯里面找到了天使房东还是说像 706 这样的共居以及自如保租房这些标准化的公寓每一种租房的形式其实都有它合适的人群

如果你是作为刚毕业预算有限可能需要一个又便宜又靠谱的房源或者随着你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的增长开始追求生活品质那地段户型周边配套就成了关键所以我会觉得人们跟你生活这座城市会因为租房有更多更深入的链接那稳定性和社区氛围就成了租房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针对这一期租房这期节目呢我们制作小伙伴莎士蒂对这次的选题特别有共鸣所以她在准备这次选题的时候特别严肃认真的罗列了 13 条租房的避坑指南给到我们也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第一条就是一定要签合同房东分大房东和二房东合租碰到的大部分都是二房东短租也也不用建议这个但是咱们一定要问清楚它是哪一种到底是大房东还是二房东

还是说他只是租客只不过这个房子是他整租下来找合租的室友所以这个是一切租房的前提一定要签合同一定要看清楚你对接的这个人是大房东还是二房东第二点就是要注意看合同里的租期租金和支付方式房屋原有设施这个很重要会防止退租的时候房东说损坏了什么东西要你赔

看起来都是沙士地走过的坑第三点就是问清楚租金是否有房子租金还是包括水电网以及有没有管理费第四点是分民用水电和商用水电所以我们也要问清楚这个房子它的这个水电费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

所以尽量要租那些居民小区里的房子这样子的话这些房子它的地方安保也比较好然后水电也更加便宜一点第 5 点就是在合租的时候会牵扯到和别人分摊水电

这个在签合同前得要掰扯清楚如果没有独立的水电表是按照户或者是房间来均分还是按照人头来均分这个其实也是要和你未来要长期居住的陌生的室友要提前要先说清楚的我来说第 6 点第 6 点就是如果你不打游戏涉及到一个网费的问题

要么是用大流量卡或者买个随身 WiFi 也能激活或者就蹭室友的网跟他分网费也行不用自己签宽带第七个点就是看房子的时候一定记得看看空调好不好用窗户是不是面对马路因为我也有亲身体会那个房子就隔着大马路而且是高架下来的马路会特别吵还有记得检查一下纱窗它是不是能关岩石

好第八个点房子尽量租是燃气热水器的而不是电热水器因为电热水器的洗澡需要等很久夏天合租很不方便这个好具体好第九个点优先选有电子锁的不用带钥匙真的很爽这个地方呢我稍微插一句就是有电子锁的情况下你也要随时关注就是它的电量问题因为我也有朋友租到那种房子就是快没电了自己也没有去充电

就非常的尴尬所以有钥匙其实也有一些保障嘛但你要记得带钥匙出门呀好第十点房间最好找朝南或者朝西的这样子能保证白天的日光充足要注意看看有没有洗衣机和公共晾晒区这样子洗完衣服晾晒会比较方便

然后这个地方我稍微补充一下就是因为我们前面的播客也有聊到住过朝北的房子就是我们的沙士弟同学他住过朝北他说整个白天都没有日照光线只能开灯所以我觉得在上海尽量尽量不要住朝北的房子那第十一个点尽量找卫生间不超过三个人合用的房子减少早高峰等卫生间的痛苦

第 12 点高层注意看一下是一梯几户超过一梯三户或四户等电梯会很累我就记得我之前有看过那种房子它是一个平台相当于它是两梯七户左右我就可以想象如果早晚高峰等电梯确实会非常辛苦好第 13 个点注意看一下是不是隔断房有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正经的客厅

如果没有的一般都是隔断房然后敲一敲你住的房间的墙有两面墙都不是实体墙也大概率是隔断房如果是住隔断房的话它首先非常的不隔音而且就相对于其实是在一个正常的房间里面你又缩小了面积嘛所以这种房子我们真的很不推荐

我们也把这些避坑指南放在了 show notes 里面给大家相互传阅不过他发给我们后面又说其实很可能大家看了之后还是会继续踩坑因为只有吃一嵌了才会长一致对在这再一次谢谢莎士迪但我觉得就是租房这个事吧它真的没有标准答案就像你买房一样你就算预算再多你也不可能买到一套绝对完美的房子

那租房就更是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你得知道自己最在乎什么就你当下你最在乎的是交通方便通勤便利还是说居住体验还是说社交属性还是说这就是一个非常便宜的性价比很高的方案所以当你搞清楚这个了再去找房子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我们觉得我们生活在大城市,尤其都是一些外来者,我们可以把租房当做是一次生活的实验,你不是要一步到位,就马上找到你最心仪最满意的那套房子的。所以我们觉得可以把租房当做是一次生活的实验,你不必要一步到位,就马上找到你最心仪最满意的房子。

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的选择中都更了解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愿大家都能找到那个让你安心舒服愿意每天都回去的小窝也能在城市里活得自在又踏实对那既然到了这里我还是蛮想跟你再分享分享我在八平米这本书里面读到的一些我挺触动的一些点吧

机警人在第二章的时候就讲了一个他的对于八平米的一个生活观他觉得八平米是目前他生活的原点其实就有点像你刚刚讲的生活的实验他觉得八平米在这个房间里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至少可以让我安眠烹饪三餐我感到非常知足

这是搬了很多次家之后得到的结论只要能够保持基本的卫生条件包括通风和采光以及健康的需求包括噪音小和空气质量好房间的大小或者装修的好坏和你的幸福指数没有太大的关系更重要的反而是人际关系和你的行动力在辗转 30 多个房间回到了这个原点虽然全靠偶然但有时候也觉得是必然的

就是有一种就是有一种转了一圈回到生活原点的感觉嗯

这个就是他的观念嘛他觉得需要把自己投入到这个社会里面可能再回到我们一开始讲的很多人都会听到的那个原理就是你需要把你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来租房这个会是一个惯性的一个点嘛但《挤挤人》那本书好像就打破了这个点他收入多少我并不知道但是他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缩减

短自己的房租然后剩下的盈余就能够足够让他在这个城市里面遨游外出旅行去享受生活其实不管是你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家里还是说放在外部的环境其实都是你投向你周围的附近的一种生活体验嗯对的可能对于当下的我来讲因为我租到我特别满意的房子我在里面又能工作又能生活还能养一只狗

所以我会觉得我最近的状态最近两年的状态确实越来越宅了我更愿意享受我在家里的我自己跟自己相处的这么一个状态就像是我刚说的在威灵地住的那个朋友我就问他晚上会不会出去社交他说我从来不社交

我就下班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面自己待着自己待着他的精神世界还挺丰富的所以就是每个人可能都会找到自己最合适的那套房间然后当你找到最合适那个房间的时候可能你就会更加照见自己更加理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可能在 20 岁时候的房间和 30 岁的房间是不一样的但这也没有关系你可能你选择的这个房间的样子和其他大部分人选择房间的样子也不一样这也没有关系就直面自己你真实的样子就可以了而且我会觉得这些都是生活的痕迹对那就这样子吧祝大家都能找到对的房间好的房东过上自己满意的城市生活嗯

好那这一期就这样也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租房经历今天就这样拜拜

i need you

i know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