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我始终对2024年上海播客活动的集中现象感到好奇。为此,我与两位在上海深耕播客领域的朋友——梵一如和佟晨洁——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这并非偶然,而是上海独特的文化氛围、蓬勃发展的数字内容生态以及听众群体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平台效应与内容生态的繁荣
小宇宙APP的上线,无疑是推动上海播客热潮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为深度、沉淀的长内容播客提供了理想的创作和传播平台,吸引了众多高质量播客内容的涌现。 更重要的是,上海聚集了小宇宙、喜马拉雅、Bilibili、小红书等多个播客平台,形成了强大的平台聚集效应。这些平台不仅提供线上内容分发,更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联动,举办各种线下活动,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在播客领域的中心地位。
高付费意愿与对优质内容的渴求
上海听众对优质内容展现出极高的付费意愿,这为播客创作者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他们不仅愿意购买线下活动的入场券,还积极购买周边产品,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听众对内容的重视和对创作者的支持。这种积极的互动,也反过来激励着更多创作者在上海扎根,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海派文化:开放、包容与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上海的海派文化,其开放包容的氛围,为内容创作和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这种氛围不仅体现在创作者之间便捷的合作与交流,更体现在上海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上。这种追求并非始于今日,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上海人也展现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例如使用“假领子”来提升穿着的精致感,这是一种深植于上海文化基因的传承。 这种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与播客文化中对深度内容和高质量表达的追求不谋而合。
拥抱变化: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
上海人对城市改造和更新换代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 他们乐于尝试新事物,并积极将新的元素融入到生活中。这种拥抱变化的心态,不仅体现在对新技术的接受上,更体现在对新文化形式的包容上。 张园的改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既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又融合了现代元素,这种平衡也反映在上海人对播客文化接纳的态度上。 他们既欣赏传统文化的底蕴,也乐于拥抱新的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
结语
上海播客热的兴起,是平台效应、内容生态、文化氛围和听众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海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为播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相信,随着上海继续拥抱变化,播客文化将在上海继续蓬勃发展,为中国播客行业贡献更多精彩的内容。
本期节目来自CPA中文播客文化节,在上海张园现场录制。佟晨洁、梵一如与老袁,一起聊聊播客这两年在上海集中发展的现象及原因,以及背后上海文化的影响
【主播】
佟晨洁, 《佟晨洁的“正常生活"》主播
梵一如, 《井户端会议》主播、番薯剥壳工作室主理人
老袁, 播客公社创始人、CPA联合发起人
【时间轴】
01:40 聊聊2024年播客活动集中在上海的现象
08:25 作为内容生产者,佟晨洁分享对于上海的观察
13:16 在上海不同区域的居住经历,上海人的开放心态
23:20 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致追求与海派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