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你认为个体以及企业之间的生产力差距,和未来社会的贫富差距会被缩小?还是会进一步拉大? 我个人认为很显然是被拉大了,不信你去统计一下,今天的全球富豪排行榜前100位,有多少位是互联网及数字化领域的?恐怕超过三分之一,他们的财富相加可能富可敌国,普通人的收入与他们的个人财富差距,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时代。互联网和数字化无疑让马太效应更加凸显,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同时强者越来越少,弱者越来越多,也就是丛林法则更加残酷。 如果说以前的美国是一个橄榄球型的社会,即中间的中产阶层最多,两端的富裕和贫穷阶层较少的话,那么今天的美国明显在朝着金字塔形的社会发展,即极少数塔尖的富豪掌握越来越多的财富,绝大多数人赚钱越来越难,越来越多的人滑向底层。其实不仅是美国,全世界都呈现出这样的发展态势。因为互联网和数字化是一个复杂的高科技系统,只有少数掌握了数字世界运行规律的人,拿到了财富增长的密钥,经过近二十年的运营和发展,他们不知不觉取代能源和制造业的传统富豪,成为财富榜上的新贵,掌控甚至是垄断了数字世界的优质资源和规则制定权,这一切正是因为数字化时代的价值创造和流通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过去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相较于农耕文明和工业革命时期,互联网和数字化带来的生产力差异更加凸显,农业社会人与人的生产效率差距最多不超过几倍,也就是说你再强壮、再勤奋,也很难超过10个人的生产力,你有一台拖拉机最多也就相当于100个人的生产力。但进入今天这个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价值创造与流通模式的改变,将人与人生产力的差距扩大到数百甚至数千倍!这就是为什么杰夫贝佐斯有钱去太空,而大量美国穷人流落街头的根本原因。 正如下图所示,通过互联网销售虚拟数字商品或服务,实现不在场交易和被动收入越来越容易,可重复销售的数字化商品,带来的是边际成本递减和利润倍增效应,更别提平台效应,一个电商网站可以容纳上百万商家和数亿顾客,所有的人都在为平台贡献收入,而平台的开发成本只有一次,当用户达到数百万时,人均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实体经济难以抗衡的成本优势所在。 从个人层面来说,数字时代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劳动力通过销售时间和技能挣钱的效率也有着天壤之别,因为通过互联网建立起被动收入管道的人,随时随地都在赚钱,就像自来水管和挑水的区别,无论你多么卖力地挑水,都不可能快的过自来水管,所以这已经不再是一个仅靠简单的勤奋和努力,就能追赶生产力和财富差距的时代,必须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思维,才有可能弥补这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