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讲到认知的重要性,既然认知能力如此重要,如何才能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呢?认知边界的大小又取决于什么呢?** 认知大小取决于我们所输入的信息密度,也就是说你读的书、学的东西、接触的人、去过的地方、见的世面、输入的信息都比别人多,你的信息密度和认知边界自然就会比别人大,你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和陷阱,竞争力自然就会比别人大。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说的就是提升信息输入的密度,拓宽认知边界的事情。 如果说一个人的创造力就像是烹饪或者是酿酒一样,那首先就是要寻找食材或是葡萄,也就是要先输入,没有输入是不可能有输出的。 在过去,人们的信息输入渠道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无非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这在过去其实是成本非常昂贵的一件事情,只有极少数权贵阶层才有读书和受教育的资本,更不要说行万里路。 那如何才能提升信息输入的密度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迅速拆掉了阻挡普通人获取知识的围墙,今天有泛在教育的说法,也就是说互联网让教育可以说无处不在,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同样的公平,只要你想,并且懂得使用工具,借助在线教育,你就可以足不出户学习到任何一门知名大学的课程,你可以在数秒内查询到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而无需花上半天时间去访问图书馆,获取知识的成本已经前所未有的低廉,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当然这是建立在你有意识,并且懂得问问题的前提下,而触发你最初意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可能接触比你优秀的,或者你渴望成为的人,模仿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也就是说你需要一个老师,而真正的老师不是灌输你标准答案、固化你思想的人,而是启迪你独立思考的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启蒙。 提升输入效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拥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驱动能力之后,接下来就是寻找有力的工具了,比如说语言也是一种工具,当你能够阅读其他人读不懂的文字时,你的世界就比别人大了一倍,你能够利用的知识、资源自然也就要丰富得多。 比如我现在做的这段视频,就是借助国外的人工智能技术,它的底层技术就包括来自Google的文字识别、语音生成,我自己并不具备开发这种高深技术的能力,重要的是我首先要跨越语言的障碍,要能够找到它并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