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串台|新气集ThinkAge:UCL毕业十年后,我都做了什么

串台|新气集ThinkAge:UCL毕业十年后,我都做了什么

2021/8/18
logo of podcast 什锦英国

什锦英国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梓新
Topics
李梓新:我对英格兰队的表现感到吃惊,但总体来说不算太超出预期,一球不失是超出预期的。英格兰队有实力进四强,但主要还是运气好,半区强队不多。我对英格兰队有感情,但还是担心他们赢不了下一场比赛。英格兰队节奏慢,像老人球,面对更强的队伍可能会有困难。英格兰队不是很有自信的强队,有点担心丹麦会有神奇童话加持。如果英格兰队能进决赛,这将是自1966年世界杯夺冠后,55年来首次进入世界大赛决赛。

Deep Dive

Chapters
李梓新讲述了他在英国UCL毕业后的经历,包括回国工作、创业、以及再次回到英国的经历。他分享了在英国读书期间的感受,以及疫情期间在英国的体验。
  • 在UCL攻读国际公共政策硕士学位
  • 出版书籍《民主是个技术活》
  • 创立写作平台三明治和播客新气集ThinkAge
  • 疫情期间在英国的经历和感受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收听《实境英国》一档聚焦英国话题的访谈节目让我们在伦敦和你聊一聊科技 创业和生活欢迎收听《实境英国》我是 Linda 今天特别高兴地邀请了新器级 SyncAge 和写作平台三明治的创始人黎子欣老师来我们的节目做客子欣你好 欢迎来节目做客《实境英国》的听众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来这个节目

我们聊正式开始,我想先问一问,我知道你是球迷,我想问昨天你有看球吗?有看英格兰那场比赛吗?有啊,就是,但没看完,因为看到 40 以后就觉得可以睡觉了,就大概七八十分钟的时候睡觉了。那你觉得这是超出预期吗?我觉得还是挺吃惊,没想到英格兰还能表现这么好。

总体不算太超出预期吧就是一球不失是超出预期的一个球都没有丢但是能进四强我觉得这个队的实力还是可以但是主要还是运气好就是他这个半区的这个强队不是特别多就打完德国之后就其实还可以但是虽然现在这个能不能赢丹麦还不好说因为我们录制这个时候半决赛还没踢那我们赌一下吧就是说哈哈哈哈

如果赌一下你买英国赢还是英国输啊下一场我有点小担心的我当然还是希望英国赢啊因为我对英格兰队真的不是说我到了英国才有感情我是从小时候我看球的时候就选了这么一支其实原来一直很不争气的球队

就是每次都會挺失望的然後到現在也沒有覺得他們特別強因為我覺得包括像這次比賽其實那個很硬的比賽沒有打過太多可能打德國那個算一場然後其實這個隊他的整個節奏很慢你看那個昨天包括他們都在踢的就是很像老人球一樣的就是這個節奏當然他可能因為是很快進了一個球然後他就在那拖拖就總體來說這個好像不是一個特別

很有就是自信的一个强队他们还是有一种感觉我进个球就可以了这种感觉后来当下半场是进了又进了几个投球所以乌克兰队还不是很强的原因但是如果面对一个冲进更强的队就感觉很难讲所以还是有点小担心说丹麦会不会有点那种就神奇丹麦童话的这种加持就像 1992 年 1992 年应该是我第一次看欧洲杯那年就丹麦得了冠军

那希望今年我们能够这个翻回来嘛对吧就说我们能够把这个英格兰的神话继续能走下去

对啊 是啊 英国应该如果进这个决赛的话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 哪怕进决赛不夺冠应该也是他们从 1966 年世界杯夺冠以后可能是 55 年来第一次能进世界大赛的决赛了就一直都没有 就是对啊 对啊 就是还其实这个记录还蛮尴尬的就是四强的话倒是进过几次但是真的最到这个决赛世界大决赛我觉得英格兰应该是 50 多年都没有了

对没错四强好像说也就最近这几十年就进了四次或者是五次也不是很多

所以这个英兰这个之前大家在英国其实没给他那么大希望结果没想到这个还是相对来讲超出大家预期吧那子欣我们聊回来聊回到今天的主题不好意思一开始先插了题对就是其实就是我也是你这个星期几的这个听众嘛特别喜欢你的节目然后其实挺好奇的你中间就是你就是做媒体我知道你也做过公关等等那你后来当时怎么是什么机缘或者是选择来了英国呢

我第一次到英国是去读书啊我就是工作七年后到 UCL 读硕士那当时没有选美国吗就是当时怎么就觉得说要来英国读书呢这个事情的前因是因为

我在去英国之前我已经在美国待了三个月了就是我带一些学生采访那个总统大选在 2008 年的这个奥巴马的那个竞选那也是这个这次这个总统大选才让我觉得其实我应该出国来读书因为我之前那个在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我那时候

一心都是讲在国内做新闻所以我其实是基本都从来没有去了解过托弗亚斯或者甚至觉得那些一直在准备出国的同学根本不是一类人然后到了我工作六七年以后尤其像刚刚说的去了这个美国这个体验以后我觉得其实哪怕就是 30 岁了那个时候快 30 岁了我觉得 30 岁也年轻也就是你可能还更有

这个经验和体会说你再去读书你想要什么你想这个在那个社会去这个体验什么所以我就想这个申请出来读书那申请英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当时就也算去过美国了嘛但是没到过欧洲也没到过英国那另外一方面确实觉得好像过度研究生美国很多需要 GIE 我不想考 GIE 哈哈哈

你当时在读的是什么?还是跟新闻相关的吗?在 UCL 的时候?不是啦,UCL 其实基本也没什么跟新闻相关的专业,然后我主要是,我也不认为新闻都需要读研究生,对,如果你本科已经读了新闻的话,如果你本科已经读新闻的话,就是除非你做学术研究,其实 practice 层面的话,你不太需要再读研究生了。

我本身就是像我刚刚说的我不是采访像总统大选什么这些所以我对国际的政治就比较感兴趣所以那个时候就选了一个叫国际公共政策的这么一个专业是在他们的这个 school public policy 下面然后

就是里边实际上我后来觉得跟公共政策也不是很沾边实际上基本还是国际政治我们在选的一些课啊什么的都是在谈论国际的一些比如说议会制度啊或者说国际关系等等大概还有政治学那你研究生毕业了之后有考虑从政吗没有啊这一路都没有考虑有这个选项吧

我读这个因为工作七年后去读书嘛想的主要还是提高自己啊就是文化体验啊等等这些那你觉得当时在英国其实英国从这个媒体的角度尤其伦敦其实还是挺前沿的就是我之前因为做过一些项目跟像 BBC 啊什么 Sky 啊其实有挺多合作的就是我感觉好像这边从开放程度啊包括他们尤其他们的一些创新就是当然我从科技的角度看就是还是相对比较前沿的

呃一方面我当然关注媒体特别是那个时候大家留着深知能知道就是有很多那种啊像地铁媒会报纸 Metro 啊 Evening Standard 啊其实大的呃特别是 Evening Standard 我觉得品质还是不错的就是你还是能够看到很多的呃一些消息然后你再加上再看一些比较相对严肃一点的这个报纸 Guardian 啊 Times 啊这些呃就是这些你还是保保持了一定的关注呃

电视方面因为留学生好像都没有电视可以看因为要交 TV license 大家不愿意交那个 TV license 对对然后就那时候网络好像也不是特别发达那个时候肯定是没有那么多的 streaming 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英国对我来说就那个时候在对英国可能更多是一种整体的文化上的一种熏陶就是我们并没有很刻意的就是说当那只研究媒体的东西肯定是有很多很多更新鲜的包括我在那一年其实边读书其实也还完成了自己的一本书是写英国民主制度的然后后来在大陆也出版了

也算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去做一些采访还有资料的收集等等也写了一本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

初步的这个入门那叫做民主是个技术活那你能给大家这个如果特别简单的大家不了解英国民主制度的 quick intro 的话那你怎么介绍啊英国它有一部分就是它是其实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普遍的那个样子比如说多党制比如说有这个选票等等那如果你有一定的了解那这块你可能就不太用介绍

那还有一部分是可能是英国自己独特的比如说它的下议院和上议院对吧下议院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权力部门上议院是贵族就没什么权力的那跟美国的众议院参议院它是截然不同的

还有就是像这种 parliament 里边的一些各个的这些部门他们的这种决策的方式都有不同还有我很感兴趣的是他们实际上对一些这个选区或者那个些 MP 就议员的这些个人的特点比如说我去研究最年轻的议员可能历史上有 23 岁左右的议员然后女性的比例啊

那个时候我在的时候应该还没有一个华裔的当选那后来有了后来应该在英国南部有一个香港的后裔当选了然后我但是我去采访了那些去竞选没有成功啊但是他们竞选了这华裔的就有因为居然还是我的广东潮州的老乡然后我们就在利物浦

他是代表保守党的然后在保守党的党部就跟他用潮州话在那聊天然后我觉得特别的穿越我觉得特别好玩就是因为他也是在大陆他在中山大馆博士教育之后才过去

英国那边在定居变成英国公民的所以他不是那种很早就过去了然后可能对大陆或者对乡英不太熟悉的这样的人所以我们用乡英交流起来也蛮无缝连接的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当年在读书之余去做的一些事情和一些体验就觉得挺好玩的

那很好吧那非常穿越用这个家乡话在这边谈论政治问题对对对是的非常非常有意思那这个你刚才提到说这是你第一次来英国那之后呢你跟英国之间的这个渊源

之后实际上因为我当时是拿了一个奖学金然后这个奖学金是希望我们的就是读完之后都要回到这个发展中国家去继续报效的所以我基本我也就没有申请那个 PSW 那个时候还有 PSW 我们也没申请就回国了回国就去工作啊然后后来又创业什么的就到了

我说到了 17 年我才这个再次回到这个英国其实那时也是旅游那时是跟我的太太和我儿子就再次来了因为我们三个人是在 09 年的时候也是一起过来的我儿子在北伦敦一个公立小学里边上了一年

然后我们就很想带他去就地重游然后呢我们两个人就我跟我太太出了那个 East Finchley 那个 Northern Line 那个地铁站我们就在那哭然后觉得哇这个都七年过去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说七年是一个轮回嘛然后我们觉得七年能够回到这儿也很不容易然后还走访了这个那时候像买菜的一些杂货店啊些什么然后他们还在然后有然后

就是跟他們拍照片我們都很激動都在哭然後我兒子就是很迷惑的看著我們覺得我們特別的激動因為他很多都忘記了

他过了七年他变成一个这种就是十一十一二岁的这种 teenager 啊又有点小叛逆他又就是不了解我们的这种情绪然后他也很多忘记了然后之后就呃就是这样一个蛮好玩的冲撞然后我们后来又去了爱丁堡看那个艺术节就是 17 年了就回来了一下然后在后边就就更深入和特别了就是嗯

大概在 19 年的时候三月份的时候我就我跟太太就先来参加了伦敦书展然后同时呢又是去帮我的儿子这个看一个学校因为我们那时候决定想来帮他申请这个英国的学校然后但我们申请的很晚是三月份才申请所以可以跟我们选择的学校不多了我们就大概去看了

几所学校然后就也算是选定了一所然后我儿子也就考上了考上了之后他等于就九月份就 19 年的九月份

就我们又一起就把他送过来他就入学去了那入学去了那就是又是一种就是父亲老母亲的这种说突然这个孩子就长大了他就进到那个学校里也没有什么音讯就是有手机也不见得有联系你的那种感觉就那时候已经就体会了这种感觉

然后又但是又更特别就是还上了一个学期多吧就隔年就疫情了疫情的时候我们本来是让他春节回来过年的后来觉得他应该回不来了那我觉得我们还是带上我们的小女儿就是一起去英国吧就觉得说

他应该也暂时回不来那也不知道后边的交通怎么样那我们稍微先团聚一下我们就去了英国去了英国之后就就英国后来疫情了我们就也就是在英国继续待着一开始也没有想做那么着急的回来然后也想就是在那边做一个公司因为觉得我们的这个

业务可能跟英国这个文化教育还是有很多关系就还是很想说能不能做点什么然后也顺利的申请到了签证然后也开了这个公司但是就是疫情又越来越厉害了到年底然后觉得好像也暂时开展不了什么还是想这个先回国然后就又去年底又回国

对,就是这个情况,但是反正还是把英国当作一个其实在精神上还是很眷恋的一个地方。就包括我女儿去年在英国过程中,她也去了那里的学校,稍微的体验了一下。我们都还是很喜欢和很想念英国吧。那其实听上去英国有点像你的第三故乡,可能是。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一个地方是是是听上去非常非常有意思的这个故事我也是来回中国跟英国折腾了好几次然后来了英国搬回中国然后搬回伦敦伦敦

是,因为疫情影响很多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包括这次在国内,包括我当时在英国,我也组织了在英国有我们三明治的一个群体,然后还有一些当然同样是学生家长啊什么等等,就是

大家受到影响,每个人的选择和想法都不一样,我觉得都非常的正常。因为能坚持让孩子去上,或一个人在英国上,都是挺不容易的选择。我觉得在疫情这个变化下,也是对我们的生活,

和对人生的思考也提出了很多东西包括我们也在看这个英国在如果体验过英国的疫情当中的那种很安静但是当然也有一些肯定还是有很多自由度然后那样一些很独特的体验我觉得这都是人生来蛮难忘的对

对没错尤其这个第一次这个 lockdown 之间这个大家这个邻里之间的这些关怀其实真是挺难忘的平时其实不怎么跟邻居说话的但是由于疫情期间大家都 lockdown 邻居都有一个 whatsapp group 呀出门买东西都在问别人说你是不是要帮忙买些东西呀什么这些就还是挺温暖的

你刚才提到了这个三明治能简单跟大家讲讲你当时是什么初衷创立了这个三明治也是从英国回来的产物就是从伦敦回来到上海然后重新进入这个城市因为你刚刚说这个英国是我第三故乡那上海就算是我第二故乡吧但我觉得上海生活了十几年但是好像也没有到那么大的一个文化上的这种归属我在这儿虐待的时间可能都超过我的第一故乡了然后

我那时候就重新回来在想我怎么样观察这个城市建立起一些新的一些连接但是实际上尤其在那个时候我觉得人跟人之间要建立连接其实还蛮困难的就是因为社交媒体也没那么发达社交网络没有发没有微信那个时候又开始有了微博然后很多人还是在原来的这个

人际网络框架里打转就是同事前同事老乡同学这些的我觉得这些太传统了实际上我认为上海应该是一个国际城市的话它应该有各种有趣的人但是我们其实如果你在自己生活圈你不见得能碰得到那我在想我们通过

媒体的力量我自己做一个事情我想跟有趣的人去连接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处在一个很好玩的一个情况是除了名人之外大家都是素人就没有 KOL 没有达人就那个时候是没有 KOL 的一个时代那这些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人他们也隐藏在里边所以他们也等待你去发现那他们一旦发现了实际上大家能量很大而且大家特别好玩

那个时候的 KOM 没有被这个商业化所这个收买所以我觉得上面最主要就是这种在生活里面不太耽误谁大理我比较想做出这些有趣的事情的人的一个集合然后我恰恰是发起了这样一个集合并用一个文字的方式把它们给故事给记录下来其实最初心也就这样因为它也就是一个最开始就是一个业余项目就我的工作之余呃

我做的一个事情但是我当时做的时候我就知道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是会去坚持长期坚持做的就工作可以换但是这个事我确实是想坚持做结果后来就变成了也变成创业吧然后也变成自己在全部在做的事情

什么时候决定说把它做成一个像创业一个正式的 full time 的事情来做呢我是 14 年就把它做 full time 但是还不算创业因为我没有雇人我就自己就像自由职业者一样的然后最多有些实习生帮手这样的状态还又过了两年到了 16 年我才开始正式的雇团队所以我觉得我自己就是在

因为我们对这种文化类型的这种创业什么的还是一直觉得也挺不容易的所以就可能我的节奏也不是特别快所以就

真正有从相对认为算是创业我觉得有到 16 年这个才开始但是我的太太就比我早一些她就比我更加勇敢她 14 年她就做了这个跟儿童的阅读写作相关的这个项目英文的因为她也是在伦敦受到的这个 inspiration 因为她的学校还有像 Oxford Books 都做了一些义工她就觉得一个社区的图书馆

对一个社区对孩子都很重要而中国哪怕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都没有一些公立的图书馆里边其实也没有英文书以及那种文化它也不太一样所以他就想做一个自己的所以这样的一个理想大概从 2014 年就开始做所以他就也很快就有了专职的团队所以他是他来鼓励我说其实三明治也应该有其实有自己的团队应该有这个发展

所以到后来就到现在到了今年我们都把他的这个事业和三明治这个事业其实我们都变成合成一体了就是说一个从儿童到成人的关于自我探索通过阅读写作表达等等去实现自我探索的这么一个平台因为三明治最早的理念是说 30 岁上下有这种压力所以像三明治也找不一定能找到自己你想突破其实我们后来就发现

中国人到今天都没有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你到生日岁数上下其实也很多人也找不到自己是谁正大问题是教育可能从小就没有不利你去寻找自己所以我们作为也是两个孩子的父母我们也想去从比较早的孩子创造一个去认知世界认知自己表达自己的这么一个平台所以我们认为这个理念是一致的所以也使我们的

做的事情想合起來做成一個像文化中心或者是一個文化平台的一個概念是不同年齡層的人甚至到 80 歲的寫作者現在也在上面寫作去表達也來學習的這麼一個平台

对没错我特别同意你说的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体系其实还是相对的把我们都固定在一个模子里面了也并不鼓励我们特别的去探索自己所以我觉得这个三明治还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看到其实也提到说三明治上大家你其实主要还是定位在这个就是非虚构内容是吧而不是写这个 fiction 的小说

那也有一些 fiction 但是就是说我们总体还是就如果从最开始就创意写作嘛那为什么非虚构会比重大一点呢是因为我们一直是首先我是做媒体出身嘛我们媒体报道的事情都是尽可能的真实的第二呢就是我们认为这个非虚构真实的力量很重要就因为

尤其在中国这个社会其实有很多的真实还没有被这个大家所发现包括生活中间的真实等等很普通人的故事等等所以这块是一直是三明治所所倡导的所以我是这个我也能欣赏小说和虚构的美但是我个人的偏好确实肯定是非虚构因为我觉得上帝是最好的编剧然后

他有这么多的剧本实际上我们还远远还都没有去看过然后其实更重要是说不是说剧本的本身而是今天中国人的自我表达

愿不愿意自我表达每个人都是有那么丰富的故事哪怕你选中选一个用一个比较讲究的方式能够让别人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去传递出来不管你通过文字或者别的方式甚至有可能只是比如说我们现在还做一些身体表达肢体的一些东西都可以但我觉得中国人缺乏表达习惯和渠道所以我是认为说在激发鼓励

表达以及让他们觉得表达是有乐趣的而且表达也能带来连接比如你写了一篇故事自然有很多人去阅读然后有很多人还跟你建立了关联很多人得到共情得到激励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这就是我们长期坚持来说相对觉得真实的故事它有这么一种力量在这里所以那就是要从表达的角度来讲的话

其实可能也有些其他的平台比如像豆瓣其实当时豆瓣的定位也是说聚集这些像文艺青年这样子去去发表他们的东西然后后来想就有了知乎又变成一些什么文艺青年们去上面写东西然后那你觉得像三明治可能完全跟这些定位还是完全不一样是吧

还是挺不一样的我觉得豆瓣最早的起家是因为这个做书评影评嘛那它还是一个基于有一个作品去评的后来才出现了日记啊 个人小站这些去个人的一个平台就我也是比较欣赏豆瓣的气质的但是我觉得我们跟这个它是一个这种综合的社交平台

我特别包括书品影评有这样的功能的我觉得还是不一样那知乎是问答就是一些问答那问答这些答题虽然它有些人也讲故事但是我觉得跟我们去倡导去完整的去写故事或者说把写作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一个什么方式

还是不太一样因为他们还是基于一个很交互式的一个社交的一个需求也就是三明治希望的还是把写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每个人都可以表达出他的故事或者他身边人的故事对

对,然后其实也保持一种对世界的好奇和学习吧,然后也能够这些记录啊,或者说我们在做的这些事情,其实也是我觉得中国社会的一些留下来的记录缩影,比如说我觉得从 2010 到 2020 年代,整个中国社会这个过程中经历的一些变化,

我觉得我们都还是你就是回头去找我们的故事还是能有迹可循的无论是那种万中创业的这朝还有说 2015 年恢复了二胎现在上三胎我觉得这些都是过程中有个体故事去反映到的或者说他都是有真实的血肉让你能够以后啊就要想 2030 年的读者过来看到呢还是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对和真实的生活的

写作其实可能对很多人来讲也还是挺挑战的包括对我自己来讲就是我这个肯定是小时候中文也没学太好所以让我写一个这个朋友圈我觉得还是挺容易的但是让我真的坐下来写一篇文章或者是要真的是把故事慢慢就能写下来很长篇的相对中长篇的我觉得是挺挑战的那如果大家感兴趣怎么能开始呢我们现在主要提供的两个办法两个方面的

一个是叫做每日书是每天写 300 个字然后不管你写什么主题不管你读够绯讯够多好其实就是让你先解冻你可能长期刚刚说没有写然后没有信心或者

等等的一种感觉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是有大概 50 到 70 个人是你类似于比友然后你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他们可以看你的作品但是外部的人就看不到了然后在这种半公开的感觉里边你也比较 comfortable 然后你也去看别人而且能够交到朋友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要

从写作上交朋友还蛮难的就是你碰到一个人说来谈论写作现在好像是一个很奇怪和很奢侈的一个事情但是在这里就不会所以先从写一个月能坚持一个月每天 300 个字都不容易的其实你可能坚持下来都是你肯定写过万字了你对写了一个月两个月你可能对这个事情就没那么恐惧了或者觉得还蛮自然或者蛮喜欢的我们就还有一个就是让你写故事的现在叫短故事的

其实短诗也是给你一种心理的暗示就说你可能写个 3000 到 8000 字其实也没那么长然后那个就会有老师来可能让你每天可能一开始可能先是理你的大纲然后但可能接下来会让你先写几个开头事实然后这个情节怎么发展就每天都有人来跟你写意见还有其他的同学也会给你 comments 互相给 comments 嘛

就这样子让你建立起说我就是蛮我有一个很重要的故事想写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建立起这样一步一步的信心其实很多人实际上会把它当作一种疗愈的过程

就是因为可能这个事对他来说表达性很重要的但他如果找不到一个表达的出口和方式他其实一直还是很难受的但是他表达了之后而且也让别人所看见了所共情了实际上我觉得会有一部分的在心理上的帮助

所以就是这个是通过分解啊或通过一些群体的互相的支持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我觉得我觉得可能还是心理上的这个障碍走出这第一步就是想起来觉得还是挺难的那你们定期也会组织就是这个写到一定程度你们会帮助这个作者发表他的书吗

基本上他们的作品我们先会折优在一个公众号上发表这个也是经过对方的同意啊等等还经过编辑那

然后我们会出一些合集或者说单独的都有就是作者的单个人专辑也有就是出一些书这些书当然分为这个所谓正式出版物和独立出版物都有那正式出版物我们也出了有六本书了

将中信啊等等的出版社的合作那独立出版就是近几年在中国兴起了一个硬的这种风潮所以在英国也有这种硬就比较自由独立出版我们也做了一些你有记得什么你们的这个作者写的故事让你特别感动吗记忆特别深刻

有啊,我觉得有时候真的,因为我自己做记者嘛,就是你总觉得你好像看过了很多很多故事,但实际上我觉得做记者也是在你一个条线上的一个狭隘而已,就是我自己虽然我采访过很多的大选,我也采访过诺贝尔奖什么的,但是实际上我看到莫言那届我也在场嘛,但是

我觉得哪怕墨言的小说都觉得未必是能有这些真实的故事里面的这个精彩就是有这么多能够发生的这些这些事情啊就就比如说疫情当中就是阿里的一个朋友他就去了意大利对读建筑说一个中年中年男人的自我出走啊老婆小孩留在国内

然后意大利后来也封锁啊因为一开始意大利很严重嘛然后他也回不了国他才尝试去温州餐厅去洗碗然后他写了他们在洗碗观察这个温州老板啊

打工仔啊在那里的一些生活然后也对自己的这种中年男人这种状态大家不知道他是想回还是不能回还是怎么的然后觉得很有意思他最终还是回来了回来中国回来了两三个月好像我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事他又回意大利了就前两天刚回意大利去了

就是一种故事就是当你看到一种电影的感觉你看一个中年男人这个时候的一些选择那你觉得这背后还是有很多的故事的然后同样有一个嗯

在意大利的朋友她是长江角这个地方原来一个公务员然后她辞职去了这个意大利读书但是她有另外一个身份因为她实际上是一个双性恋者所以她跟她的老公就离婚了离婚了之后呢她其实是也有一些女性的伙伴啊然后呃

写了他们这样的一个群体里的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比如说行婚比如说这个就是同性恋的这个群体里面他们其实也会讲究户口随个人随门端户对反正也有很多的这些现实的考量然后他去了

意大利之后他又碰到了一个男生还不错然后他们就结婚了然后这个男生这个台湾男生他们现在就在选择说回中国大陆呢还是去台湾呢还是留在意大利呢然后他们最终还在大陆办了一场很传统的婚礼之后还是一起去台湾了现在在台湾不是说我们这里每个地方都这么猛嘛但是还有很多家庭跟父母之间的这个就是

斗争啊等等也很多但是这些都是中国人当下其实很正常的故事我觉得但是我们在可能在被这个职业写作者所把持的媒体的里面就未必能完全看到这些包括有一个男生写他妈妈在江西一开始卖血

我写这些故事也非常令人感动的我觉得还有写各种职业写云南海关边境检察院写他检查到虎谷和象牙的他们都愿意来我们这里写有写在自己是计划生育的干部然后在地震后的四川还要不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真的我觉得这些让我很感动

我知道这样给大家听下来之后这个平台是不是太沉重但我觉得这是很真实而且我们这里也有很欢乐的故事也有男生女生或者他们找到自己心理的伴侣还有就说从西北来上海常常就打工打工了十年在大工厂里面工作最终生活也不错但是他把过去这个十年中国高速发展中的很多里面

民企工厂写下来我觉得都很好啊所以就是我不知道你听起来是什么观感你现在第一现场的观感是什么我第一听的我觉得特别感动因为我觉得你讲的特别有代入感让我感觉到这些画面的存在

就是我觉得就像你说的它不只是一个故事我觉得它非常有强的代入感跟震撼力就是我觉得要拍成电影都应该是非常好的题材要是在其他渠道你很难就算你有朋友经历过这些大家不一定愿意分享这些故事因为很多时候挺隐秘的但是好像用文字反而大家愿意把心里的一些东西给表达出来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力量文字的力量在这里面了

最近我们美国的一个医生他写了一个女医生她是华人从深圳过去的美国好多年她真的写了一个她在山里徒步的过程中险些被一个当地人强暴的一个故事她写得特别好她写得特别身临其境她最后成功地逃脱了但是这个逃脱得非常惊险然后她还得去一次次地去

复述这些故事像警察像这些法庭像陪审团然后他把他写了大概一万字的一个故事这个太感动了然后很多的他医治过的病人因为他是医生自己也开诊所都跑来留言很感动然后他也受到了鼓舞他现在连续已经写了第四个故事了

包括她跟她結婚 22 年的老公離婚,22 年之後還是要選擇一個自由的身份,也寫在裡面。這些你說很個人,但是當人活到一定程度,她表達非常優雅,有力量,你不會覺得家長里短。我覺得自己作為中年人,可能是越來越理解這種,

很多人类复杂的情感可能年轻读者未必能感觉到但是我觉得这些能够在三分一制平台上去呈现出来我就觉得就特别感动在这里我都真的很想跟他们见你的平台跟他们说声谢谢我觉得是我觉得其实我们都需要一个平台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或者表达我们的情感因为在这个社会里这么高速发展的一个社会其实每天

要面对很多问题然后也有很多压力能够通过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式对我其实还蛮想说几个跟英国相关的故事咱们不是英国的节目吗对吧好啊好啊我记得是在肯德基打工而且还做了经理然后他跟这个印度裔的同事就会斗智斗勇的故事我觉得也写的蛮好玩然后有一个是有个朋友他现在还在伦敦他是上海姑娘但是他是在呃

嫁给一个罗马尼亚老公那他写罗马尼亚的这个文化历史家庭生活习俗特别好然后他们罗马尼亚那种李子九不知道现在疫情有没有受影响就是还有有专门的司机从罗马尼亚开很长时间的长途车把那个他们的特产家乡的风味食物就是挨家喊分配发过来老家有这种通过开车发过来然后还有他们自己在伦敦申请了一块菜地

然后他可以在那种地这种故事都写得都特别特别好然后

还有一个是从国内跑到伦敦学张兴的张兴学院有这么的正书的就是哈利波特那种学院的就是他通过旅游签那时候他跑来不知道是跑来三趟还是五趟然后就学然后每次学个一两个月然后最后就学了伦敦张兴学院有执照的有正书的然后我就觉得都特别好玩我要去三明治上扒一扒这些故事读一读听上去英国的故事还是比较欢乐的相对来讲

都有都有其实欢乐和悲欢其实我觉得是相通的好我今天节目读完之后就去搜一搜读一点英国的故事

就是你的这个播客星期几是你去年才开始做的也是因为你做了三明治看到了这么多故事所以你想说做一个播客去采访这些有故事的人是这样的一个初衷吗当时在伦敦疫情当中嘛然后就是开始不断地听播客了就是在家里时间很多包括做家务等等就国内的播客就风起云涌然后就会听听了之后觉得我似乎也可以做我就聊天嘛哈哈哈

就是这样做,后来发现其实也没那么简单比起那个专业的很多剪辑啊专业的这个包括我一直都不喜欢我的声音但也没办法就老天生的就这样子所以就也是做了做呢我因为我还是认识很多朋友然后

我觉得跟这些朋友其实他们都挺有意思的人但是你让我今天这么巴紧的去采访他们因为故事好像显得特别刻意然后就当然是邀请来上播客就觉得还大家都挺轻松的就没有什么包袱然后我就

从那时候就开始做后来回国了也坚持所以大概现在做了 38 期吧快 47 这样子后来就这个更新就频率就下来了觉得好像也不要为了聊而聊为了更新而更新我觉得我就信之所至碰到一些朋友像我前几天跟四川的一个朋友是何宇佳他是著名的翻译者我觉得聊得就很开心所以这个确实要碰就是说大家

我觉得碰到聊得很开心的人确实做不克是一个享受来着但是你做了两期当时就被苹果推荐了是吧这算是一个意外不是做了两期我大概做了十七还十二期吧就是到了 20 年底嘛就是因为我是 7 月底开始上线然后到 2020 年底不是每年都会有个一些榜单吗就是 2020 的编辑年度推荐里边居然也有我就是我也不知道为啥

那我其实也没有债务债力因为我第二年没有那么的情况所以我觉得第二年的包括 2021 年以来就是其实新博客多了很多然后那个头部的博客也是特别的头部然后我觉得整个的行业情况也不太一样那我还是维持在一个中不溜的这么一个情况但我觉得挺好因为毕竟我们的对他的投入时间经历大概就是我中间的 n 分之一吧

一个是表达自己通过文字是吧然后但是播客是通过声音这种方式你觉得就是说是不是用声音好像更加简单呢会让更多的人降低门槛让人通过声音的方式来去表达呢

我觉得声音是一个比较能够带有个人感情的比较直接的就是这么一个借据所以这点是它的优势而且声音确实对今天来说大家确实是可以什么做家务啊开车啊等等这个时候去听它解放双手啊就是它跟看长文章的这种因为用眼已经过度了所以这种压力也不太一样但是声音我觉得播客做的好

我觉得这里边就思想性很重要嘛因为现在很多播客实际上我是觉得也不是很好听啦就是但是不同播客有不同的类型和功能倒也没有说嘻哈乐就不好只是说又做的真的好的包括你的口条是不是清晰这也是又有老天爷赏饭吃的那我觉得老天爷就明显没有赏我这种做完饭吃所以我就等

这些业余的做作还有一块就是剪辑包括很多像我们后来三明治也做了一个播客的栏目在研究这些东西比如说 show notes 好像我自己的 show notes 就写的特别简单所以这个就是心态不一样我不敢说声音这个就是简单的我觉得他们是这个不同的那从这个声音其实另外现在比较主流的其实是视频嘛嗯

对吧抖音这么火或者很多大家做视频对那你觉得就是说当然文字还是非常 powerful 了但是好像现在感觉更主流的是往视频这个方向去走你怎么看呢是

视频它是一个就是很大众的一个产物就是适合大众的媒体就像当年电视出来我觉得都是对这种文字很大的冲击很多人就是天上只能看电视嘛那现在你的电视能够移动到你手上或者任何地方那当然他们大众也觉得这个电视上这个视频可能是更方便的但我今天呢我就包括三明治做到这个程度呢我就觉得嗯

我其实目前并没有把文字去跟视频去比较了我觉得这两者它根本我在我心目中它还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就是文字它

它是否有那么大众化我觉得它可以大众化也可以不大众化的但是视频目前当然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大众化的就很少说我是一个小众的视频但你其实在小众视频你不是也放在大众的平台上先用大众去认知吗但文字可以写了之后都根本不发表锁起来也可以为自己的做一个私人档案也可以我觉得这个是文字它更

它有纯粹性的一个地方然后第二文字对于这个自己的思考啊思想性啊甚至一些刚刚说的一些疗愈的这些部分啊我觉得深刻度是比视频啊这些时候照片这些是更高的因为它有时候你简单几个字给自己的解读给别人的解读或者说它上面那里代表的含义

我觉得都不一样它是一个能够产发很多维想象空间的一种表达而视频可能就是你最多看了之后有点感想或者你可能说就看了一下它也不会想得特别多所以我觉得我应不把它们同样放在一个所谓大众媒体的一种戒指的 ABC 这种感觉我认为文字它就是一个它可能在这个时代就是注定小众但是它本身的

含意意义还很深刻我们现在正在探讨文字跟空间的关系就是你这个空间包括你的家你的工作室或者一些商场或者是文化空间你放一些这样的字一些几句话它可能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气场和变化和感觉这几句话能不能是一个故事

等等的我觉得这些其实包括在西方我都觉得其实也不是说研究的特别多的那我们还蛮有兴趣想去研究就像我们说的一个电招那简单几个字如果是老字号那几个字我觉得它不是你把老字号换成一个视频在那边滚动播放这个能代替得了的呀所以我觉得它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那你有计划做一个视频吗

或者还是你做了我可能还没发现我可能还没发现这几次方面的才能就是我自己大概十几年前其实已经稍微学过一点剪辑了但是我

好像没有对于像现在的文字和声音这么的感觉自己有把握然后我也看到像我同事那个胖利他是我们刚刚说这个主持这个短故事的负责人就是很多好好的故事也就在帮他帮助一下厂生的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天生很适合视频的然后他现在就是也在做一些自己的视频比如他在做一些呃

温州的卡车司机啊做他老老家的参加湖北恩师屠家族那种老家的一些拍摄的东西我觉得他就写的拍的很好就是这个还是跟每个人的感知和天赋是有关的哎那你觉得就是其实我看到像国内很多头部播客其实好像这个主播都是做这个新闻或者媒体出身的

是不是有比如说包括你自己是不是之前你做新闻的这些背景可以让你更好的来组织播客的内容包括来做这个播客呢我做播客就很简单我基本就是找一个人来聊所以我能找到这个人我也能聊得来比较开心我就能聊所以这个是可能做媒体是有一些过去积累的优势可能有些其他的做播客的这个朋友他也是这样子的一些基础但是我觉得

也不见得播客就只有这种方法嘛就是这种访谈性的播客只是其中的一种那这种可能对媒体人可能会稍微有点积累人脉积累上的优势但也就是仅此而已吧那能问一下你最喜欢的播客是什么吗除了你自己的节目

我听蛮多像不合时宜的节目的因为不合时宜也是我几个好朋友做的然后当我跟他们就是关系还没那么 close 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听很多了我觉得他们代表了今天的一些

30 岁左右的年轻人的一些集中思考的一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比我们就我们大概比他们大 10 岁可能还是比他们会一些角度会有时候会稍微思考的更多一点但是我觉得他们蛮代表当下

对这个中国年轻人集中的一些特点而且他文化感也是也是不错的所以我会觉得不合时宜是我觉得蛮推荐的然后其他小众的这些播客我其实也听一些我就是想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就头部的大家都很多不需要说了但是不一样的东西如果能够发现到一些还是

不错的前两天看到一个朋友身上还做一个语言学的博客我觉得可能也可以听听我没学过语言学那我可能就想看就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周刚录了一期的也是我一个同事我们就是从他是学语言学出身的但是我们现在在一起做就是做这个人工智能的这个项目然后我们就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聊了一下这个对话系统啊有没有可能让机器理解我们

这个聊到最后发现说我们人跟人之间怎么理解对方其实还是个大问题非常非常感谢你的时间啊我觉得这个聊得非常的开心

然后我决定要去三明治上去试着写一点东西虽然我非常非常不会写东西好呀我也很高兴今天能跟石井英国的听众一起交流我刚才这些其实都还蛮零碎的吧我都觉得没有讲得很系统是很零碎的一些想法没关系石井英国的核心就是五花八门石井拼在一起

这个我觉得很符合我们节目的风格跟特色非常谢谢你的分享那好那我们下期节目再见谢谢拜拜再见了拜拜感谢大家收听我们的节目欢迎给我们留言你的看法喜欢我们的节目不要忘记订阅啊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