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天真与经验”,百岁翻译家杨苡的故事

“天真与经验”,百岁翻译家杨苡的故事

2024/8/29
logo of podcast 有点文化

有点文化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余斌
Topics
潘轩: 我作为本期节目的主播,很荣幸邀请到余斌教授来谈谈他参与创作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这本书。 余斌: 我与杨苡女士的结识源于她的先生赵瑞蕻,他是我的老师。在与杨苡女士的多次交流中,我发现她拥有丰富的经历和记忆,这些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晓。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更像是一次漫长的、轻松的聊天,而不是正式的采访。杨苡女士的讲述方式非常跳跃,充满意识流,但正是这些细节让她的回忆更加生动有趣。 杨苡: 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快乐也有遗憾。我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兴趣,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觉得我像个‘百岁少女’的原因吧。 余斌: 杨苡女士的记忆力惊人,即使到了百岁高龄,她对许多人和事的细节依然记得很清楚。她的记忆方式很特别,对一些具体的情境和细节记得很清楚,而对一些硬性信息,比如时间和地点,则记得比较模糊。我尽量在写作中保留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她回忆时的氛围和情绪。 杨苡的记忆中,西南联大代表着自由和解放,这段经历对她的人生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很坦率,这在我们的文化中是比较少见的。 杨苡的翻译生涯并非以数量取胜,而是带有偶然性和个人兴趣。她更看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不是事业成就。 与杨苡的交流,让我对许多历史人物有了更立体、更丰富的认知。她讲述的那些人和事,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度和人性的复杂。 杨苡曾说过‘过了100岁,反正是一生无愧,但也是虚度’,这句话体现了她人生中的矛盾和复杂性。‘无愧’源于她对人生价值观的坚定信念,‘虚度’可能指的是她对自身的一些遗憾和未能完成的事情。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主播】

潘轩 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部记者

【本期嘉宾】

**余斌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单集介绍】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余斌,来谈一谈他入围了 2023 年南方周末十大好书的人物传记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创作背后的故事。

本期是【南周在场】直播栏目的内容,直播回放地址:https://www.infzm.com/live/#/live/115

  • 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可能最早且最明显消失的就是好奇心。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是未知的了,或者那个未知的东西他们也不想知道了。
  • 讲述者和撰写者其实有很大的差异。我作为一个撰写者,其实在这个书里面,我是一声都不能出,必须是完全沉默的。
  • 书有命运,它一定是会走到有共振的读者那里去。(读者会)发现乐趣,发现意义,发现它的价值。

【收听提示】

04:44  通过老师赵瑞蕻,我认识了他有趣的太太——翻译家杨苡

05:47  对杨苡的初印象

08:42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不像一个采访,更像是聊天

15:10  百岁杨苡对时间的记忆比较模糊,但对具体的人和事却记得很清晰

33:16  看报纸、追剧、微信,杨苡的兴趣太广了

39:15  我的处理偏于平静克制,但是我希望读者能够感觉到暗潮汹涌

47:32  西南联大对杨苡是什么样的存在

01:09:02  怎么理解“过了100岁,反正是一生无愧,但也是虚度”

01:11:45  书有命运,它会走到有共振的读者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