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是在騰訊、快手、歐拉雅都有過 HR 的實習這三段經歷其實就剛好覆蓋了招聘的三個目標群體我是在歐拉雅是在做校招在騰訊是在做社招然後在快手是在做高招
现在我是考官了有点像就是我们可以模拟一下那个招聘求职的这个环节就是我们可以按照因为你又有社招校招包括高招这些不同的区分嘛我们可以从简历啊到面试玩一个快问快答
就是有很多会选在谈心的时候会觉得我是不是压榻心里思啊或者怎么样哎我要是能给你这么高的薪资我当然想给你啊对吧我反而是那个在你这一边想要为你争取更多的薪资然后你更愿意来对吧然后你更愿意接我的 offer 然后你来了我的指标就完成了呀
像互联网可能了解比较多一点它可能更多的就是我们会有白菜大白菜小白菜 SP 大 SP 类似于它会有不同的薪酬等级就每一个岗位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个薪酬等级里面去跟你的这个面试评价做一个匹配如果你面试评价比较高的话你可能就会落在那个比较高的区间对
在前途未知的职丧轨道以外寻找野路子的稿钱旷野希望陪每一个爱折腾的年轻人先找到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欢迎来到满地找钱我是今天轮值主播四字妹妹今天非常开心邀请我的好朋友小盖然后他呢也是一个播客主播啊我们来串台
然后想聊的话题呢也是大家这个时间节点可能比较关心的然后俗话说找工作得把握好金三银四的这个好时机那不管是我们校招生现在面临春招又或者说社招想要跳槽大家都免不了要跟我们 HR 导教导
那我当了很多次的求职者也面过很多尝试说实话就一直非常非常好奇从 HR 的视角怎么去看待招聘啊谈薪啊甚至是人才的管理的相关的事情吧所以在上一次我们闲计划聚餐的时候我就有听到小盖他有提到说他一直在各个互联网大厂啊硬件厂啊消费这种行业做 HR 然后最近呢是准备从一个头部的这个科技制造的大厂离职
加上最近其实有一些关于科技厂的一些热搜我就非常非常期待想邀请他来串台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他在这个不同行业的一些 HR 的经历然后也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些 HR 怎么看待刚刚我们所提到的招聘谈心还有就是人才的管理相关的一些事宜那首先我们先邀请就是小盖来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好
Hello 满地找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盖然后很感谢四字来邀请我来满地找钱串台其实很早之前就在闲街话有听说过就是满地找钱的主播在我们闲街话里面然后这次终于有机会就是跟四字见脸上了自我介绍的话我自己其实是一个刚从头部的科技制造大厂地厂
从地场裸辞的一个 HR 对但其实我自己的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啊就是可能刚刚四字虽然说了我很多的经历但其实可能大部分是实习我是从去年 24 年 6 月份校招入职的然后其实工作不到一年就是从地场裸辞了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我自己其实不是学 HR 的
我自己其实是学大数据专业的然后当时抱着一腔的热血和理想就毅然决然地去做了 HR 然后之前的话是在腾讯快手欧莱雅都有过 HR 的实习这三段经历其实就刚好覆盖了招聘的三个目标群体嗯
然后我是在欧莱雅是在做校招然后在腾讯是在做社招然后在快手是在做高招就是从在校学生然后再到工作了十多二十年的就是大佬们然后都是有在我的招聘的例子里面对对对除此之外其实也有在一些乙方的咨询公司做过一些人力咨询的项目大概就是这样子的一些经历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去做一些分享
天哪我听完小盖的这个介绍我就想说就是实习这么多归来仍然还是您宁候真的很羡慕
就感觉现在的 00 后大家都非常的有想法然后也非常的绝然后也愿意去尝试很多新的事情吧说到新的事情我就忍不住 cue 回来啊就是因为我们其实聊这个的一个契机也就是最近经常有跟你聊就是一些科技行业的这个热点嘛之前有提到的就是大江强制九点下班这个话题其实也在我们的听友群里面一直有朋友在
反复地聊这个事情因为大家会觉得好像之前听到大家的传闻都是加班非常的严重突然说抢着九点下班他们就很好奇真的有落实吗然后据此我还跟我的朋友求证他们说确实有在赶人但是活没有变所以只是回去加班罢了然后可能也想听一下如果从 HR 视角会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OK 确实就是在我所在的行业发生事情对我所在的行业哈哈哈哈
这个事前段时间好像还上了微博热搜我还挺惊讶的就是没有想到说公司内部的一个小小调整和变动就是能上热搜能引起这么大的热度对因为我自己其实感觉我没觉得这个政策有
多有用或者怎么样先说一下是不是真的就是其实确实从我的一些朋友那里听到就是这个事确实是真的就是他们说老板是真的会去催你下班也是一级一级一级的往上就一开始可能是你的就是小组的 leader 你的嘉宜然后可能会提醒你早点走然后过一会儿就是
你的部门的 leader 然后开始在部门那里就是他可能真的是站在你旁边催你下班然后站在同一层那里跟大家说快点下班快点下班就这种情况所以其实这玩意确实真的有在发生然后也有在落地
但我可能更好奇的是就是这个事情背后公司的考虑角度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其实在去年前年各个互联网也提过就是说要早点下班啊这种但是隔了一年以后现在我朋友他们照样还是加班到十点十一点好像
短暂的实施过一段时间但是后面又没有了继续所以想看就是你从 HR 的视角怎么去看公司会制定一个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个政策你觉得它有可持续的这个可行性吗我觉得这个很直接的原因肯定是因为上面给压力了因为除了大疆其实还有另一家公司好像是美的嗯
他们不是更狠吗就是强制 6 点 20 下班大家可以投起来了就是吃完饭之后不允许回去上班就要直接下班这种就是我觉得两家公司同时出现这样子的一些声音一些政策我觉得肯定是有统一的一些导向在不完全是从公司内部出来的一些制度或者说策略
对但是从公司的内部来说其实也有它的一些必要性或者是就是出现这个东西的一些原因吧其实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面大疆其实据我了解就是人才流失的还蛮多的或者说平均在大疆工作的时间就不是很长就其实在互联网大厂也会有这样的数据就是在公司任职的时间多久会离职这件事情对
然后据我的一些听说吧就是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数据啊就是可能待不了一两年就想走了对然后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人才流失的表面的现象然后背后其实对于公司来说对于人才流失造成的成本其实是很大的
那也许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如果这个成本已经大于让员工加班对吧那他可能就会去考虑这个事情但我觉得这个肯定不是说这么简单的二选一的事情对但是背后肯定会有一些导向包括说那流失可能是离职的层面那回到入职就是招聘的层面来看其实据我了解大疆在就是过去招聘可能还蛮困难的
就是血汗工厂已经出名了是吗对就有点像当时欧莱雅不是也有个名头吗叫什么静安女子监狱我不知道这玩意能不能说反正当时欧莱雅的上面的领导也很关注这个事情就是要让下面去控制一些舆论就是不让这个东西太扩散出去就可以看到这个东西其实还是蛮影响的
就是作为雇主的一个口碑和形象的了解对因为我们作为 HR 其实也经常跟其他公司的同行去交流说你的候选人据你的 offer 是因为什么对吧就是我听到的一些这样子的大厂其实有很多最近都是因为说工作时长太长了可能你打电话过去的时候他就直接不看你这边的机会了
就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其实综合来看我觉得这个导向已经是让他们在招到人才以及留住人才这件事情上有了很大的阻力对所以我觉得从内部的管理视角上来看也需要去释放一些这样子的导向对了解因为你刚刚提到那个就让我想起来就是大概 22 年 23 年我在大疆的朋友现在基本上也都离职了然后并且他们的状态都是那种正
正常其实在互联网移植都是可能马上会进入到下一个工作机会但我的朋友他们都觉得要裸辞半年以上修复一下身心是啊是啊我身边很多就是这个厂出来的朋友就是还挺普遍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包括说可能从大家看起来不那么忙的 HR 的岗位对吧我有很多 HR 的朋友啊他们就是也是这样的情况就是离职了之后可能会先玩好几个月但可能也是因为
那个厂给的薪资还比较高所以让他们有这个底气吧就可能工作两三年也能攒不少钱了然后就还是会想说出去玩一段时间我没有见过说太多是拿到了 offer 带走的
好的那其实刚刚我们在聊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也聊到了不少公司啊然后其实就有包括小盖之前有待过的比如说一些头部的快销公司然后还有互联网然后还有就是硬件厂然后其实非常非常好奇就是你在这些不同行业里面做 HR 也好或者你做 HR 观察到的这种工作体验你有没有比较印象深刻的觉得他们比较大的差异点
我自己的话就是还蛮笼统的一个感受吧就是作为 HR 其实会这样去感知或者说是观察这个公司的文化这个公司的管理的风格导向是什么所以我其实会觉得说与其说看整个行业其实不如还是具体的公司来看就每家公司的管理风格导向都很不一样对就比如说像阿里和字节其实你就能够看到他们
就是整个背后的导向呀风格呀写文化就还挺不一样的对但如果说说回到我待过的三个行业就是快销互联网和科技制造如果光说这三个行业的话我非常笼统的一个印象就是快销还是围绕人的
我自己的感觉对就是围绕着他们下面的一些员工还是有很多以人为导向就是用人来驱动的一些事情对互联网来说我其实还会觉得说他们会围绕着自己的业务项目为主对项目和业务导向为主然后像科技制造的话我觉得他们还是会更偏流程导向哦
其实很多快销其他都是外企嘛它都是有相对比较完善的这个人才管理和培养的体系很多都是软能力看的事情它可能并不是说制造了多少产品可能更多的是你怎么去把它做品牌营销或市场推广这可能都是一些软性素质那它可能就更依赖于你人的维度那像互联网一些大厂大家如果在互联网都待过就知道大家都是插头急插急用就是你可能
随时来一个项目你可能就换掉业务了他可能更关注的是你的一些通用的那种技术能力比如说你就是研发那你可能在这一块不管你换到什么样的业务你都必须
就很好支持这个业务然后像你刚刚提到的硬件的流程的话就让我想起来就是我跟我一些硬件的同事比如说手机厂的又比如说有一些大疆的朋友他们就会提到一个印象很深的点就是他们任何流程都非常非常的冗长不像可能互联网就可能一插一插结束了像
快销行业的话确实就是很多还是软性的素质就像你说的然后对应的他们其实在招人的时候也会更看重一些底层的软性素质底层能力像欧莱雅会很强调他们的五大潜能然后宝洁会强调他们的宝洁八大问这每一个问题背后其实都是跟人的一些底层能力相关的
对但像互联网的话其实他们还是先有了这个业务比如说滴滴的打车业务呀或者说是美团的业务模式或者像抖音的业务模式他们是基于业务模式来去决定他们要什么样的人比如说像字节跳动它其实是所谓的 APP 的工厂嘛对吧
他们每个 APP 可能背后的那个需要的一些组织人能力需要的一些人的背景都不一样但是他们又换得很快所以他们就是以业务导向来去打造他们的团队然后但是像科技制造行业它本来就是一个流程性的东西而且周期比较长相比起互联网对对对然后所以他们的整个流程的规范然后制度的这种东西就还是会比较严格和谨慎一些
所以我自己去很笼统的去感知这三个行业的区别其实就是他们的这个核心驱动的东西不太一样我感觉还挺形象的那我来一个灵魂考问就因为你刚刚其实有提到你是去年校招嘛那如果再回到那个时间节点你现在再对这三个行业做一个选择就从你的想法来说你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业我有点好奇我觉得这个真的很有意思因为最后我在秋招的时候
我确实最后三个纠结的 offer 就是这三个行业的 offer 其实说实话我觉得无所谓就是现在干了这么久之后我反而觉得没什么所谓了就是在入职之前可能会很纠结反而没有那么纠结就是当时其实就还蛮坚定选择科技制造这条路因为所谓的前景比较好什么之类的
然后发展的空间啊然后就不管是从业务的发展空间还是从人的发展空间好像都挺大的对所以那个时候选择了科技制造但现在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其实对我自己来说我真的没什么所谓因为我觉得大概率我也是待一两年我就会走就不管是哪个行业我觉得我都待不了太久嗯
这里就涉及到我个人的一些职业的选择了因为我觉得大厂对我来说还是太限制了我还是一个更灵活然后更自由串来串去的一个状态 EFP 是吧对对对我是 100%的 EFP
然后所以其实我真的很怀念实习的时候的那种状态就在这里干三个月因为你的失措空间很大你的灵活度也很多然后其实相对对应的你所拥有的自由选择这个空间也会大很多对就是在这里干三个月然后又可以跑去那里干三个月这里体验一下那里体验一下但到了大厂之后真的就是
你像真的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一样对就你也很难去做出很多的创新和突破然后你也很难去换到一个别的什么业务里面去但是可能互联网大厂的一些同学可能不那么认可他们的异动也太多了是的还有很多被迫的动对对对但是对我来说我其实就没太所谓但如果真的说如果说在一两年的这种背景下然后想去哪里的话我可能还是想去快销
因为我觉得快销还是更关注人的成长然后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我觉得在这个事情上快销还是做得更好一些吧我觉得起码更把人当人而且更 fancy 一点更好玩一点好的
那刚刚其实我们聊完了这么多行业的差异嘛然后我觉得我们可以活跃一点轻松一点毕竟 EFP 和 EMJ 对吧那我们可以来玩一个小游戏就回到你的老本行就是我们可以模拟一下刚刚提到这些跟 HR 可能会打交道的一些时间线那首先就是第一个环节啊现在我是考官了有点像就是我们可以模拟一下那个招聘求职的这个环节
就是我们可以按照就是因为你也有社招校招包括高招这些不同的区分嘛我们可以从简历啊到面试玩一个快问快答好呀好呀好那我开始了啊然后听有朋友们如果有感兴趣的也可以在评论区补充我们可以抓他来慢问慢答
可以可以可以那其实第一个我可能比较好奇的就是因为你负责过招聘这一条线然后你们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校招社招又包括你补充的高招这一块你们可能关注它在简历上面呈现的信息的优先级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到的可能比如说学校的知名度啊又或者说你经历的匹配度又或者说你工作的稳定度好奇你们会怎么去看这些点其实都是匹配度优先嗯
对一定是匹配度虽然我觉得这个东西挺 tricky 的就是一个校招子大家都没什么工作经验你谈啥匹配度呀但是大家都知道很卷嘛像比如说我是本科就业的我其实本科我就差不多有六七八段实习好卷我本科就有一段对不起给九年后九年了因为我是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大概率决定了要本科就业所以我就一直在卷实习
但总的来说确实就是以匹配度优先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科技制造我们要招一些制造端的一些同学然后我们就会分清楚说他之前的项目经验是做市产的还是做量产的就一款产品可能从 0 到 1 他会经历过好几轮的市产然后什么 P1 P2 就是第一个 version 第二个 version 然后最后才能够定版然后做量产
然后像同样的做生产制造就是做过市产的我们不会把它扔到去做量产做量产的我可能也不能把它放去做市产就是经验的匹配度非常重要尤其是社招但是现在这个趋势也慢慢的到校招了因为大家的实习越来越多了然后可供参考的其实就更多然后可选择的匹配度就越多了对所以我觉得这个一定一定是最优先的
然后高招的话我听说过一个梗啊就是那些猎头招聘的时候说如果你高招还需要投简历的话那你应该是招不到闪了确实基本上是猎头来问高招都是自己主要去做其实包括社招对这个可能待会可能聊投递会聊什么的时候还会聊到然后再补充一点就是如果非要说校招更看重什么的话其实校招对于企业来说我觉得啊我觉得赌的成分会比较大
因为确实对一个学生他即使做了很多段实习也好或者说怎么样其实还是不吃惊心太大了因为他还没有接受过社会的独打就没有那么强的社会化训练就是工作状态实习和正式工作我觉得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还是有点开盲盒的成分在是是是所以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可能会还是会有点相信自己过往的招聘经验那过往招聘经验代表什么呢就是
我在过往就是去年前年的招聘里面哪一些学生招进来之后表现的比较好然后这些表现的比较好的应届生他们来自于哪个学校这个是我觉得还是一个有道理的可参考的经验尤其是看匹配度就比如说做研发的我们不一定说他真的要学校非常的大
而是我们要的是他的培养模式以及他培养的课题方向就是讲课的时候他教的一些东西做的一些项目跟我们做的东西是比较匹配的
了解就像我两个在大疆的朋友他们一个是华中科技大学一个是南方科技大学其实可能南方科技它也不属于所谓的 985211 但它其实匹配度其实还蛮高的所以也会优先去招聘这样的学生对对对就是还是会看尤其是研发了它就是技术的细分和就非常垂直嘛对所以我们还是会看说过往的院校但不是说它的学校知名度怎么样而是说我们其实还是会有自己的目标院校的例子
这个我懂,因为我所在的公司他们也会有那个目标院校的那个列表,然后他那个列表里面会分 T0T,T2T3,然后每一个 T 队里面,他那些学校可能不一定是按照我们标准的,比如说我们高考分数那个分的,可能更多的还是说你跟金融行业关联性更强的,或者是他这个学科专业度更高的。
就之前有一些照片的经历我们反而是不看那些特别头目很高的学校对吧招也不来招也不来或者说你招到可能也是在这个学校里面稍微靠后一点的学生那好那我们到第二个问题啊就是
你应该也看过很多的简历但我其实只看了产品方向的这种简历比较多一点因为我之前实习也会帮那个门头去筛简历包括在闲计划里面我做面试官也会去看简历我很好奇那从你这个经验更丰富的角度你去看一些简历的时候你会觉得它里面呈现哪些信息基本上就是雷区你可以直接不用看了
又或者说里面有哪些信息你觉得看了之后会比较大的提高你这个简历的这个通过率我觉得如果是一些秒筛的说实话就是一些客观的硬性条件我们就不说了就比如说我们在筛简历的时候你肯定是会有一些筛选条件的比如说工作的年限呀然后所处的目标行业呀这些都是基于我们这个岗位的需求来的所以这些就是每个岗位就不一样但是
我觉得有一个客观的一个主观的客观的话就是你写的太泛但是又没有硬实力
写的跟 JD 一样对对对就是你写的非常的 fine 然后但是你又没有什么大厂的背书嗯你不是说我很牛逼然后就是我的 title 就直接放这了我是从各个大厂一路这么走过来的然后你看你想不想了解我吧啊就是这种如果你不是这种就是有很强的背书在的话那你写的又很 fine 那对我来说我不想花这个时间精力去了解你就是你是一个合适我们位置的概率就很低嗯
对所以像这种的话不一定说它就一定不好
但是我们不会花这个时间精力去优先看这些简历当你没有简历的时候你可能会看一下但你很多简历的时候你就会去选一个相对于高效的方式去筛选因为其实对于招聘来说真的没有什么说完全雷区的就比如说有些人简历一页两页或者是这种东西其实不大可能会秒筛或者说它是一个必筛项招聘来说他其实还是看重他自己的 OI
优先选那些概率高的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有点像开盲盒挂彩票一样那我就先挂那些概率高的然后再挂那些概率低的对并我们时间有限嘛嗯然后主观上的一个善业条件我觉得就是那你确实是要照顾到招聘 HR 的观感了嗯
对就是你不要让人家打开你的简历然后两眼一黑就算你很厉害我也两眼一黑我也不想看你的简历对对对然后我推荐给业务部门的时候我也讲不清重点在哪就是像这种的话就是还是是我们可以把控的部分吧因为你真正写简历的时候其实你的很多硬性的东西已经定了能够有空间的部分还是一些能够让看你简历的人观感更好
然后对你的第一印象更好一点然后我记得当时我在做简历的时候有一个小 tips 就是我会去写我每一个项目然后在那个简历里面要留一些钩子就是留一些这个面试官或者筛写简历的官看到这个点就特别想问我你这个做了什么
然后有意思的点然后包括我在后面的自我介绍也会主动 cue 一下这个让把它引过来问我这个点我感觉这样子或许可以帮大家提升一些简介通过的概率性而且也能提升你面试的通过的概率因为其实如果你设置了钩子然后包括你在自我介绍面试的自我介绍的时候你是主动的提出来这个东西其实一定省略上是你在掌控这个面试的节奏嗯
不然的话你就把所有东西抛出去然后等着面试官来问对吧那他肯定就是给你挖坑了或者说问到的东西就不是你准备过的所以我经常在给一些朋友去分享说你们怎么面试的时候就还是在面试过程当中就自我介绍的时候或者说在回答一些问题的时候要主动的留一些钩子给对方去问比如说我经常用的一个小技巧我就会说
就是我既做过校招也做过社招也做过高招然后可能在不同行业都待过这个是我的大概的一个背景介绍但是如果看你对于哪一个阶段的经历比较感兴趣然后我们在重点展开聊对就是那他可能就会挑这上面的一个了对他就不会说完全放开了去问你就是还是会把一些话口抛回给对方然后让对方去接这个话口
某种程度上面你的准备的程度也会更好一点回答的时候也会更好一点是的那其实还有就是说回简历这一环啊就刚刚聊了一些面试的小 tips 我们可以后面再展开那到简历这个其实我也有比较好奇的就是大家其实经常会说哎我内推你又或者有很多人其实在设招的时候会通过一些 boss 啊然后还有一些 linking 啊还有类似于这种求职软件又包括说其实像校招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官网投递的
就比较好奇这种不同的渠道你们筛简历的时候会看不同平台的差异吗就是你们会有倾向性吗会有但是真的是每一个岗位的倾向性不一样因为比如说像甚至牛克比如说我们在校招的时候
牛克他可能聚集的更多是研发的同学对吧那我去投广告我可能是在牛克上投然后我在筛简历的时候就是我们其实还是大概会有一些经验说哪一类的岗位可能在哪一个平台上的人会比较多了解对对对还是反过来推就是求职者的使用偏好是什么我们就用那个对对对
但对我自己来说很主观我是觉得 boss 只拼更好用一点但是其实呢就像你刚刚说的高招的那个梗其实是这样子的就是在社招的这个界面里面其实主动搜索会更多对我们来说我们主动的去搜索就是在那种 boss 啊列拼啊主动搜索他的一个景然后去跟他打招呼说你看我还有机会啊什么之类的这也是真的在打招呼啊我一直以为他在骚扰我
真的呀我们真的就是就对我们来说其实这样子的概率会更高嘛就还是回到刚刚说的那个概率的问题对就是我们搜出来的那些人我们主动去打招呼主动去搜寻这些就是命中率肯定会更高当然就是我们就经常会被就是对于求知者来说他们也不经常更新上面的东西他可能就是那是我很早之前就更新了我现在不看机会对可能会遇到这种但如果一旦遇到看机会的那
它的匹配度各种都会更好一点然后如果是被动投递的比如说那些求职者来找我们打招呼的或者说来我们的官网去投简历的其实这些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就匹配度可能不如你们主动出击的这种对其实按我之前真的就是经常几百份可能能看到一两份能够有用的差异这么大因为社交的时候大家真的是有点
盲目的在投就是经常会有那种 boss 就是什么批量打招呼对吧然后你一点就看两眼一黑你压根就不是干这个事的你为什么要来投我的港呢因为我在滴滴的时候有帮我的 mentor 去筛过社招的简历我当时的感觉是写的还不如我们校招实习的简历呢都写什么东西啊我觉得他写的不咋地就算了就是他甚至匹配度都完全不上他压根就不知道我们在干嘛
然后他自己完全不是干这个的然后他就过来投我说这种可能在一些说实话在大厂其实真的很难因为我们真的很看匹配度如果是一些中小厂的话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就是比如说你你原本是在做研发的项目经理做项目管理类的然后你过来投我们市产一些项目经理
就是对于大厂来说真的很困难就我们一定一定会要那些有相关经验的了解对所以其实还是主动 sourcing 会比看被动的投递的简历会比例大很多对我们来说那
那其实这个也可以给大家一个小 tips 就可以把什么 boss 直聘啊类似于还有那个卖卖他们上面的一些平台的简历更新好然后等待那个主动找上你的那个人是但这里的技巧就是把更多的关键词往上放我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但大家可以去多了解一下就是 boss 直聘啊列聘啊卖卖啊
招聘端他们是怎么用的他们看到的是什么他们的搜索逻辑是什么其实跟百度的搜索是一样的我们也是关键词往上放然后系统给我们推什么我们就看什么所以就是你去猜我们的关键词去猜我们用什么关键词来搜索然后把这些关键词放到你的简历里那你搜出来的那个重新
重合度更高但是就会被系统推荐的更高了解那刚刚其实聊了这么多跟简历相关的那我们就来到面试环节其实业务面我们就不展开聊太多了然后我们之前其实也聊过相关的话题可能更佛的是那个校招的我们可以把那个也放在我们的 show notes 里面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听一下那可能这里我是比较关注就是 HR 面试的时候就我很好奇那你们一般 HR 面的话
哪些问题你们会经常去问就是有没有什么必备的问题然后这些问题你们有没有偏好的答案呢其实 HR 面的问题都蛮固定的对我感觉好像但是不同公司还是会有一些差异的我觉得其实论差异的话大家可能要分清楚来面你的人到底是 recruiter 还是 HRBP 其实招聘中心跟像一个中台我是服务于所有的业务的所有的业务有需求就会给我们提
那他可能问的会是一些更通用性的问题对然后 recruiter 对于招聘来说我更想知道的是你能不能成就是你能不能拿 offer 这也是我们作为招聘很关心的东西我们真的是跟
候选人站在一边的就是有很多候选人在谈心的时候会觉得我是不是压他薪资或者怎么样我要是能给你这么高薪资我当然想给你了对吧我反而是那个站你这一边想要为你争取更多的薪资然后你更愿意来对吧然后你更愿意接我的 offer 然后你来了我的指标就完成了呀成本又不是我出的了成本的指标又不会在招聘的身上我每次跟候选人谈心我都会说
我不是在压你心的就是这个复兴的成本的 KPI 不在我身上是在部门那里的是在 BP 和业务里的那里的 recruiter 和 HRBP 的出发点还是挺不一样的对于招聘来说我真的是更看重的是你这个候选人能不能顺利地走完这个流程能不能进去
能不能拿到这个 offer 这也是我们关心的那 BP 的话他可能会更关注的是说他们整个团队的配合呀整个团队的分工呀然后你这个人进来之后能不能融入我们这个团队呀然后未来的更长期的发展这些可能是 BP 会考虑的更多事情
那我还很好奇啊就是因为其实如果走到 HR 面的时候通常是你之前经过的 N 轮业务面对吧那一般来说 HR 面会筛人吗如果筛的话可能会因为什么原因筛我的评价是很多公司的 HR 压根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
但有一些还是有的因为我之前面阿里的时候我就感觉那个 HRBP 就特别压力面而且他们说好像阿里的 HRBP 对于最后面试结果的把控度也会更高是的就是刚刚很早的时候其实就有提到说每一家公司的管理风格然后文化导向都不一样然后像阿里和华为都是很看重人的所以它其实 HR 的话语成分更大
就从他们的整个的组织架构的设计来看就是 HR 的话语权就是很大的但是比如说像自己的 HR 或者说一些科技制造类的 HR 其实话语权就很小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就是比如说字节在 HR 他们的职责真的就是把人招到放进去因为他是批量的需要人所以你只要满足他业务需求用人需求就可以了所以他更多就是正是在批量批量的招人批量招人然后打电话然后
耗完一批又下一批耗完一批又下一批所以其实他要负责的事情是很少的就是他不对后面的很多东西负责或者说可能他们公司也不需要考虑太多对那么长远的事情负责对后面的东西嗯
然后为什么说科技制造的 HR 没有话语权是因为科技制造的 HR 你真的不懂就是那些研发的东西对就是业务压根就不听你的话业务中你压根就不懂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而且对于 HR 来说也很难有什么抓手去跟业务那边去 battle 说这个人合适还不合适
对研发来说确实技术是最优先的但是如果你要说 HR 面我们会问什么会看中什么为什么会筛人其实我们更看的可能就是这个人的稳定性然后以及说我们觉得这个人
我们有没有把握拿下来就是我们可能在整个照片的过程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感知你对我们公司的兴趣度是多少你是不是真的想来我们公司然后以及说你看中的到底是钱还是发展前景还是项目机会还是管理职能什么之类的这些我们是会去看的毕竟候选人不了解我们背后的一些情况那还是会在最后的时候 HR 会去做这个的把关
但是其实每个公司招聘流程里面 HR 面的设置也不一样像阿里它是会在最后有 HR 面但是像大江就所知其实不会有业务面之后的 HR 面就可能在前期接触对会在前期的时候 HR 就获取信息但是在整个过程当中 HR 都是持续的获取信息人神面试完之后我们马上就给人神发微信说
感受怎么样对你面试体验怎么样呀然后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我的呀这是我们其实在每一个交互的环节我们都在感知这个人生的状态那我们模拟环节的最后一趴就是现在大家已经通过了筛选然后也通过了业务面试和 HR 面试然后也准备要拿 offer 了在确定最终拿到 offer 前通常有一个环节就是谈心嗯
这个也是很多朋友比较感兴趣的就比较好奇 HR 你们平常在订一个薪酬包的时候会考虑哪些维度的信息是从哪些方面去给他制定一个薪酬方案的我理解这一个其实校招和社招的差异应该还蛮大的
所以会比较好奇你们这边的一些信息视角对于校招的定心来说其实校招都会有校招项目组或者说有一个专家的团队就是背后有一个中台的团队他们去定整个的校招的一些定心的方案策略然后像这种东西其实说白了不怎么看学生这一块真的到那个时候这玩意儿都已经定的差不多了
其实因为像互联网可能了解比较多一点它可能更多的就是我们会有白菜大白菜小白菜 SP 大 SP 类似于它会有不同的薪酬等级就每一个岗位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个薪酬等级里面去跟你的这个面试评价做一个匹配如果你面试评价比较高的话你可能就会落在那个比较高的区间
对这一定是这样子的公司肯定会去制定一个大的方案然后这个方案其实就是基于内部的薪酬的这个架构就比如说你会不会倒挂呀然后你未来的上升空间有多大呀因为如果一开始定的太高对吧后面没法给你调薪其实就留不住人所以这些都是从内部的视角会考虑的然后再从外部的视角去考虑有商开多少钱所以就会发现现在就是公司开奖
开的越来越晚大家都在等着别人开我们就是会先去看其他的公司开了多少然后再回过头来看去 review 我们的整个薪资的结构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养池子就是要等很久周面完之后因为这个其实是我们先要做的一些事情就每个公司的 HR 之间的博弈发生在那个时候这对于公司来说其实还是很早就已经制定好了
一个整体的薪资的策略所以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你更多就是在
面试的时候你的面试评价然后落到哪一档就像你说的是白菜还是 SP 还是 SSP 对然后以及说你面试评价之后还有一个弹性的 argue 的环节那这个时候你确实就可以去 argue 我觉得经常能够看到说 argue 成功的一些 case 我觉得像这种的话就是大的薪酬薪酬和范围肯定是调不了的了但是你落在哪一个档这个部分还是可以去 argue 的那你 argue 的
核心其实就是你的筹码是有多少因为你面试已经面试完了然后那你的筹码就是你其他的 offer 对因为你面试评价已经改不了了除非你最多最多就是你面完之后你可能在某一两个点比如说
你是不是足够谦逊足够开放之类的这样一些点表现不是很好你觉得你有受一些现场的原因等等展示不是很好那你可以去给 HR 写小作文也好写邮件什么感谢信之类的就是去就那两个点去有一些补充我这个部分是可以做的但是面试评价基本上不会大改你是 argue 的话就不要去担心说 off argue 没了
对我觉得这个其实没什么好担心阿哥没了的反正先试一试他愿不愿意给是另一回事了对你也不用担心说我去面这么多公司或者说具体一点有很多同学经常就会被问到说你有没有在面其他公司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答
就 HR 会问你你现在有没有在面试他的你就当然告诉他我有在面试他的而且我现在手里的 offer 还蛮好的只是现在比较倾向于你们你们也可以好好加油给高的 offer 给我是就是你当然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术去表达出来你为什么会想要选择这家公司但同时薪酬你就很直接的说薪酬就是我们选 offer 的很看重的因素之一对然后现在隔壁就是给我开这么高
那我现在也很纠结你的态度是什么学会了大家学习一下这个话术对对对然后社招的话会类似吗还是其实会挺不一样说到社招的话社招定性逻辑其实也是基于内部和外部的两个信息来看
然后内部的信息其实就是说你面完之后在我们团队内部的定位是什么就是那我们会在内部会去找一些对标那你对标这个人他现在拿多少钱然后或者是整体的团队的薪水水平有没有平衡这个部分对于管理来说还是会比较看重的然后包括说就是你未来的成长空间挑新的空间对
这个也是一部分然后外部的话其实也是你现在有多少钱然后你有什么 offer 对其实对于社交来说你的基数可能真的是比较关键的一个东西了解
其实我也觉得很奇怪但是确实现在很多公司都会去卡涨幅这个事情对就比如说 30%的涨幅其实算是现在的求职环境里面比较理想的一个涨幅了如果说超过这个涨幅的话
对于招聘也很难做其实我之前在做招聘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去向上面去包括我自己的领导以及业务那边的因为毕竟成本是从业务那边出那我可能要去写清楚为什么你的涨幅可以这么高
要么是你的面试评价很好要么是你现在的行业薪资真的很低比如说对于科技制造和传统制造行业他们的薪资 level 跟的真的差很多传统的制造行业给的钱真的很少所以就会存在说很大的涨幅
那要么就是这两种要么就是说其他的一些什么原因比如说你说从二线城市到一线城市我们可能会有些城市的折算对城市系数的一些折算然后或者说你那边的股票或者是什么之类的会比较多反正就是都得有合适的理由才能够去突破这个原有的薪酬的涨幅对去突破这个涨幅的限制一般来说
低于 30%就不用特殊做什么什么批一般高于 30%其实都蛮多都是需要去特殊说明的对但这个肯定也是不同公司不一样了嗯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去卡涨幅这个事情了可能在前几年还是没有太这个说法现在是确实是会有
好的好的然后今天也非常开心邀请小盖来陪我们做了一场这个模拟招聘的这个环节然后我们也把就是简历啊面试包括到谈心各个环节都跟大家分享了一下可能也补充了一些不同行业然后我们可能不同的阶段的一些分享最后呢其实也想 cue 一下就是我们一开始有提到就是我跟小盖是在闲计划认识的
然后闲计划其实也算是我应该是 20 年加入比较早那个时候就加入了一个互联网求职的社群然后我当时最深的印象就是竟然还有这种好事不要花钱就可以得到那么多的前辈的指导但后面我在这个组织待了四五年之后我发现就因为大家的心很像就是大家在这个求职的路上受到过很多前辈的帮助所以也会无私的愿意留在这里去帮助其他人
所以我觉得这个社群氛围也比较好然后我也知道就是小盖现在可能是负责闲计划这边的一些对外的宣传推广嗯也想请小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来作为我们今天这场播客的收尾吧嗯 OKOK 嗯
其实这个肉我也是刚才接回来了现在是在负责行业化的对外影响利益及商业化的部分对但虽然说会说到商业化但其实行业化还是一个对于 C 端的用户来说是完成公益的一个地方我们是不会向 C 端去收费用的然后它之前其实是一个互联网的知识社区但现在其实已经从互联网的行业也有扩散到其他的行业了包括我在金融你在科技对对对
毕竟大家现在不能只看着互联网来求职嘛互联网之前也经历过寒冬对吧然后还是说围绕着求职这个事情去给到大家一些帮助和赋能但我们核心还是在打造一个社区就是让大家进来然后去做彼此的交流啊然后信息的共享然后其实这里面的人吧其实大家都还是挺优秀的是的然后能够了解到一些其他大厂的信息吧嗯
对我自己来说其实毕竟它是免费的所以其实你很难说我不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就能够在这样子的社区有太多的收获更多还是信息的共享我觉得还有工作机会的共享对对就是认识到一些朋友我觉得这个社交对于职场来说还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好
也欢迎大家有任何的问题在评论区里留言我们看到了会及时回复大家那我们今天的录制就先到这里好呀好呀好呀谢谢思子最后也欢迎大家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 QQ 音乐 GJFM 微博音频视频号等多个平台搜索订阅满地找钱来找我们玩哦你们的喜欢和支持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拜拜拜拜 Please tell mePlease show me
中文字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