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93 这回真撤了?外资银行在华40年浮沉录

Vol.93 这回真撤了?外资银行在华40年浮沉录

2025/6/17
logo of podcast 大可不必.cn

大可不必.cn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明姐
陈同学
Topics
明姐:花旗集团在中国的业务收缩并非个例,而是外资银行在华普遍面临的挑战。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凭借其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确实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然而,由于政策限制、管理僵化、对中国市场误判以及母行战略摇摆等多种因素,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受阻,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我亲身经历过外资银行的工作,深感其在本土化和市场适应方面的不足。 令:外资银行在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政策限制、市场竞争激烈以及自身战略调整等因素。尽管外资银行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如跨境业务和产品创新,但在整体市场份额方面仍难以与中资银行匹敌。此外,外资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和客户获取方面也面临挑战。 陈同学: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受限,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和监管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身战略和经营模式的不足。外资银行在本土化和市场适应方面存在短板,难以充分把握中国市场的机遇。此外,外资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和客户获取方面也面临挑战。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回顾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从改革开放前外资银行的撤离到改革开放后南洋商业银行率先进入深圳,以及外资银行带来的先进金融理念和技术,推动了中国金融改革。
  • 改革开放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已超过百年,1949年后大量撤离
  •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开设分行,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正式向外资开放
  • 外资银行初期业务主要为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服务,带来了先进的金融服务和管理模式,推动了国内银行改革

Shownotes Transcript

6月5日,花旗集团宣布要精简在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计划要减少3500名程序员,而这个技术中心总共雇员也才四千余人,这一刀砍得狠啊!而花旗在中国的业务其实早就开始收缩了,21年宣布从中国大陆逐步退出个人银行业务,23年将个人财富业务打包卖给汇丰,24年关闭个人信用卡业务。那为什么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在中国会落得如此下场?花旗银行是外资行的特例,还是普通现象呢?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兴衰史。

如果你也想品尝新荣记同款仙居杨梅,欢迎添加杨老师微信:q532180787,报“大可不必”暗号可享9折优惠哦! 4:30第一部分:进入中国,也是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

改革开放前:外资行进入中国已超过百年,在1949年后大量撤退;

改革开放后:重返中国,最早进入的是南洋商业银行;

初期在华业务:仅为外资企业和境外人士提供服务;

推动国内金融改革:第一笔国际银团贷款、第一张信用卡、

12:43第二部分:外资行在华的潮起潮落

一是过渡期实践:谨慎落地的“五年计划”(2002-2006)

二是全面扩张期:国民待遇下的高开低走(2007-2017年)

三是战略调整期:聚焦差异化与政策再开放(2018-2023年)

四是新开放周期:跨境桥梁定位(24年至今)

35:40第三部分:剖析外资行遭遇困境的原因

一是政策和监管的“玻璃门”

二是管理僵化和对中国市场的误判

三是对手太强大

四是母行战略摇摆及资源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