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欢迎收听我醒来在那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科幻作家顾氏和科幻编辑田星海顾老师在今期后我们聊过 James Tiptree Jr 然后还有春天来临的方式那本科幻选集那田老师后我们聊过格雷格伊根以及霍根的星之继承者
这次我们要围绕郭老师最新的小说集《2181 序曲》去聊一些跟城市想象女性写作相关的话题 Hello 大家好 老朋友了对 是 郭老师大家好 我是科幻作家顾仕非常开心能够来到《我醒来在》我记得这个应该是当时我们聊 TipTree 的时候对的
是的就是他的一篇小说的名字是的我超爱那篇小说我也是那我们知道顾老师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是高级城市规划师然后我就一直很好奇的一个点就是你平时都是在什么时间段或者情形下写小说的呢因为这个工作应该是会排得比较满的吧确实是所以我大概每年可能只写一到两个短片然后田老师经常会催我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我基本上是中篇的话我会在比较长的假期像是十一或者是春节或者五一然后我会有一个集中的时段然后像闭关一样这样写作然后如果一般的短篇的话我会用几个周末这样的一个时间来写作那顾老师听起来是一个接义人我是个屁人真的吗对
屁人也可以做规划师啊可以的可以的没有问题我的专业训练使得我不得不一直在做计划但是事实上我的内心又是一个很屁的一个人然后所以就一般来说需要有 deadline 的时候我才会把我的小说或者是我的工作完成嗯明白了那田老师呢田老师你是屁人还是贱人我应该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屁人哈哈
真的都好颠覆客观印象我以为编辑都会比较倔一点的对 科幻要追求一种放荡不羁的这种思维方式吧
嗯 是那顾老师你觉得你在做城市规划师的时候你觉得这份职业有没有给你带来过一些小说创作上的那种滋养啊我觉得这一本书里很明显是有的就是因为这一本书里面我是比较有意地去把自己的就是规划师这个专业跟我的科幻作家这样一个角色结合起来来去想象一些未来城市或者是跟我们近未来
就是有可能会发生的这样一些事件他的这样一些未来的科幻所以我觉得在这本书里面可能我的身份会体现的比较明显一点是我看到他收录了有八篇小说啊然后其实我们作为读者的话也能看到篇幕和篇幕之间有时候会共享一些科技和城市方面的设定是这样因为一般来说我们做这个选集啊一般来说编辑对这个
片幕的编排的话语权会特别大包括我们之前聊到伊根像伊根是他国外的那个书根本就不是亮牌的是我们花了一两个月然后我们重新做了一个顺序但是顾老师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一个作家而且他自己对这种片幕的编排逻辑有很深的这种见解吧所以基本上这个片幕排的顺序就像是顾老师自己定的对
包括它主题之间的这个关联性就是读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会有特别强的这种观念对的我特别想听一些读者阴暗的心理引发的八卦啊就是想知道你们之间有没有 battle 过什么事情呢就是在合作这本书的过程当中 battle 肯定是有的对啊主要是编较层面嗯
然后当时交对下来那个顾老师把这个稿子要过去看嗯他看了之后他提了很多意见他就说觉得这样改呃这样改是有问题的有些形容词呃形容词加的不对就像那个
斯蒂芬金说的嘛他说这个形容词和副词是通往写作的地域对吧就是你如果你要添加一个形容词你肯定是必须要有非常非常明确的理由肯定不是去随意的去这样添加的当时我觉得说的也有道理所以我们基本上他觉得这些东西可能得需要改回来其实又做了一道有一道这个复原的一个工作吧如果说我跟田老师中间有 battle 感觉一直是我在 battle 他
他就特别不容易因为他夹在所有人中间听起来了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编辑和作者之间的互动对大家商量着来嘛商量着来那这本书其实上市以后就读者会给他一个标签就是认为他是一
本女性第一性的小说然后我还看到有人说就是说这个小说集帮助我们想象了一个女性作为多数去运行的一个世界但是我也看到一些个别的批评当然我先声明一下我不同意这类批评就是他大意是说就这个集子他在那个性别话题上的锋芒盖过了他所谓的
科幻性我为什么不同意呢就是首先就是性别本来就是我们在那个思考未来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嘛然后很多的科幻小说前人他已经把这个维度纳入进来了那在想象未来的时候女性主义的视角其实是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单一视角不能看到的东西的然后
跟我个人的某种相信或者说价值取向是有很大的关系吧就是我是一个还蛮相信故事的力量的人就是我相信故事改造现实的力量就我经常跟一些喜欢阿修拉·勒古恩的朋友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觉得勒古恩就是那种能够让未来变得更加公正的作家读着他的故事长大的人并且
相信他去创造的那些故事的人一定会去创造一些不一样的未来他会给一个个火生生的人心目当中埋下那种不同于所谓的男性本位或者是英雄主义叙事的那种种子吧所以我想了解一下就是顾老师就是你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你写作的时候有没有某种那种女本位的那个野心或者说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呢
我也是相信故事能够改变我们的社会的当然女本位这个词是一个很新的一个词女本位感觉是这两年的词所以在动力之前我觉得我没有想到那么远但是有一点是跟这个词非常非常像的就是
我为什么会写这些女主角是因为我希望故事里面有女性我希望有更多的科幻故事有更多的未来是由中国的女性来定义的我也希望在这些故事里面去写我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那些非常优秀的女性她们不仅仅是能力非常的强然后人品也过硬
然后也是我觉得在生活和工作之中最值得信赖的伙伴然后我自己之前的阅读里面是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的女性作为主角的她们一般来说如果真的出现一个这样的一个设定的女性来说她是一般作为这个反面的女二嗯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其实真的就是她一般是作为反面角色的一个女二号或者是说正面角色的女二号就是帮助那个弱柳扶风的那个女一
女主角然后在她身边撑起她的后背然后让她去终于获得了男主角的爱一般是其实是这样一个角色她最多的位置就在那儿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女性才是我在生活中看到的大多数的女性所以我觉得是说我感到奇怪的反而是当我用这些我觉得更真实的女性角色去构建一个故事的时候
这样一种所谓的第一性反而成了一个科幻故事就是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一个世界然后
所以我觉得不是说就是女性第一性是一种科幻而是我觉得更多虚构故事中的男本位视角之下可能我们可以用男本位这个词啊就是这个视角之下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出问题的哦 懂了 明白了我在最初策划这个书的时候包括它的这个四分文字就是那些广告语嘛当时我们和郭老师讨论的时候他不觉得这是一种
像是宣战式的呀或者是一种标签式的东西他觉得就是一种一种视角但是我在那个后耀峰的那个地方我写了一句广告语我写了我说我们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小詹姆斯提普锤也让我也让我拿掉了对郭老师是出于什么样子的过滤把这一句拿掉呢
我觉得我跟提普锤的差距还是太大了对谦虚的谦虚的一种心态吧但是他说拿掉我也就拿掉了因为毕竟故事的这种风格还是不太一样是的那田老师就是你肯定是阅闻无数了嘛老编辑老的新的你肯定都看过然后我记得我们之前经常说科幻小说是易碎品啊
就是因为它里面的点子啊叙事啊语言啊其实都是非常容易过时的你觉得作为一个科幻编辑的话这本书在你的眼中有什么新的地方从文学本身来讲我觉得最新的一个地方就是它抛弃了对情节的过度依赖小说是不是等于故事这个在文学在文学上并没有还没有定论像有一些名家比如说福斯特他会说
文学就是小说就是故事它会有给这样的定义但是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作品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就比如说鲁迅那些短篇小说它没什么情节啊嗯像这个追四水年华这样的东西对吧你说它有多少情节但是其实
对绝大数类型文学来说小说就是故事但是顾老师在这个书里面开始有一些不是那么依赖情节的东西开始出现比如说第一篇开头打头的第一篇母舰来到大海中央它可能有一些情节但是显然不是一个依赖情节的产物
他更多的是意境注重这个人物的内心他真正的变化其实发生在人物的内心第二个就是从主题上因为顾老师第一本书也是我编辑的《莫比乌斯时空》《莫比乌斯时空》就是一个很标准的类型文学到这本书开始更多的关注一些社会议题
就是这个老龄化呀这个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包括这个我们现在能感受到的这个天气越来越热了这种气候的这种变化它在这种社会议题上会更深一点和它的第一本书相比就变化很大
在写完第一本 Movie 无私时空之后我其实有几年是在一个大概有点就是写作非常疲惫或者是非常艰难的一个状态我觉得如果要是继续写片类型的这样一种
作品的话我自己没有办法写出比《倩和体》更好的作品就是我自己尝试了好几次我发现《倩和体》就是我自己在完全的类型的这样一种基础之下的一个极限那么我自己其实感觉最深的反而倒不一定是情节本身而是在写作的那个气息的松紧就是我觉得第一本还是比较紧的你可以看到我其实是挺用力的在写
然后第二本其实整体来说是比第一本要松弛的至少看上去要松弛但其实可能是很费力气的所有的发力点都在让它看起来不是很费力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你也会觉得第二本其实比第一本要更流畅就更容易读下去的那种质感所以也假装自己成长了一点
行,那我们要不就是展开来聊一下这本书,我们先从打头的这两篇开始聊起吧,就是泽城和母舰来到大海中央,其实这两篇他们共享了相同的那个世界观,而且他们也有相同的那个地球生态背景,就是一个气候变暖,然后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和大洪水,这么一个背景。
大的背景吧那其实也想请郭老师从城市规划师的角度先跟我们科普一下如果说在这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红季的这个来临对我们目前生活的这种
最普遍的大城市会产生一个什么样子的影响我觉得还是算不上科普因为首先就是城市规划它有很多具体的专业我主要的方向是就是偏规划和就是城市设计还有城市更新像城市安全应急啊这些是有专门的一个专业但是我最开始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其实
灵感就是来源于我跟当时跟我们院里面一位做城市安全专业的一位老师然后一直在跟他讨论一些关于城市里面应急避难的一些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可能做这个应急避难的时候需要一些空间需要用地那么用地呢我就需要从规划上面考虑好这个用地放在什么地方
所以这是一个源头所以当时我就想这个女主角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师呢她可以是一个做城市安全相关的一个规划师因为这两篇小说是一个命题作文它是那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他们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申请了一个课题叫做
气候变化想象学者当时是找了世界上四个不同地方的就是科幻作家来写要求是一个近未来可实现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然后和你自己所处的社区相关
我当时就在想说那如果气候变化发生了之后然后可能有很多城市都要面临这个内涝的一个问题洪水的问题这个时候呢其实我们的城市需要有很多应对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像这个海绵城市啊这样一系列的专业的应对但是客户会带来一个非常全新的视角就是从角色的视角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从一个角色去切入的时候你会想到的不是说我整个的这张城市的图是怎么画的他不是说我城市要分成几个组团之类虽然这个两个故事里面其实都有这张图但是更多的还是人自己要怎么逃命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一个前提和一个我当时想要设计的一个背景当
整个这个人物的动作变成了一个动线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最大的影响可能更多反而是交通就是我们现在在真正的这种灾难里面也会看到其实交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当时这篇小说是发在 2023 年 7 月的北京文学上面然后也是非常巧合那个月然后北京发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大暴雨当时就把很多车子冲得到处都是啊就很危险然后甚至还有桥被水冲断了车从桥上掉到水里面去了所以当时
就是在那一瞬间我就想哦原来就是当你用科幻的一种推演的方式去预测未来的时候它可能也是一种真的未来在那一刻就是科幻就不仅仅是科幻了然后好多人跟我发说说真的发生了我说这个就绝对是巧合啊也不是我乌鸦嘴就
就是其实我看到的大部分的科幻作品当中的城市想象很多时候它给我的是一种景观式的想象假如说我们用镜头语言来描述的话它可能就是给你的是一个全景但是我觉得在顾老师的未来城市的设想当中它有某种就是身体性在里头就比如说像那个母舰里面会提到
那个起伏的道路和人的身体的这种互动我当时看到的时候就是真的有一种好像在用身体行走在这种城市里面的那种感觉然后像郭老师刚刚提到的北京大雨这个事情就是车子像船一样在水里走就刚刚你提到的那种结果这次在那个泽城这篇小说里面就看到了我们这个外置安全气囊这个设计嘛
那其实就是像在泽城和母舰回到大海中央它里面都设计了不同的那个城市模式嘛其实可以给我们的听众稍微介绍一下母舰来到大海中央我们看到了生活在海上的人对吧在这个社会里面大家在海上买的房子其实是可以看作一个一个漂浮的打引号的岛
然后岛和岛之间是设计有那个损卯结构连接的然后故事的主人公他其实是一个这样在海上城市长大上学的女孩然后他的妈妈呢是用 3D 蓝银机安置好了家里的一切然后我们追随主人公的目光的时候也会跟着他一起去思考就是为什么会有人在陆地上生活呢那这个城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就
到小说的后半段其实涉及到城市的容量是不是能够承载越来越多的这个移民的问题那这个问题呢就跟母舰来到大海中央也是有关的主人公后面也做出了一个关于居住的选择吧然后泽城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就是他讲的就是陆地上的人的生活了主角屠山娇她是一个
城市安全规划师然后他参与过的一个项目是一个叫完整建筑的这么一个项目就是这些建筑看起来也都是为了适配洪水的来临而设计的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会通过那个廊桥相连然后顾老师给他们设计了一个结构叫生存楼它的下层是蔬菜大棚然后中层是车船库和修理厂高层是一些能源水源燃气和供暖设施这样子
它就基本上能够满足洪水来临的时候居民被水困住的时候的日常生活吧那介绍完这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模式以后我们大家可以来聊一下这些不同的城市模式背后的一个设计逻辑有啥
我觉得就是那个母舰那篇的点子很有趣就是因为海上城市是一个不太新鲜的创业就是很多人都写过了就是海上浮城但是顾老师这个就是从他专业的城市规划的这个角度来写但是写的很写实就是其中的这种原理他都讲得很清楚就是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说用这种绳帽形的这种结构它其实是一块一块拼起来的
对拼起来的然后如果说有这种海啸啊或者有什么别的这种海上的灾难来的时候他就可以这个城市就可以解开就可以神宝就可以解开然后大家就是像一个船或者像一个岛一样就四散开去对吧然后这个风暴过去之后然后他又可以重新的这个拼接到一起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顾老师在科幻性或者说科幻创意上的一个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吧嗯
我再补充一下吧就是还是从创作一开始的源头来看因为当时收到的那个题目是叫做积极的气候变化然后在写积极的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积极的这三个字这么难写哦
因为我们可以想到绝大多数的科幻就你随便脑子里想象一下能不能把它归类为积极的我们可以随便想啊这个三体啊大家都非常熟的啊北京这地啊我们随便想每一篇小说是不是能把它归类为积极的所以我真的先接了这个工作然后才意识到积极的很难写那么我能够在这两篇小说里面回答的积极的
在责成里面是当我们针对既有的程序的时候我们如何做到积极我事实上是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安全地生存下来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科幻的方式来推演之后我觉得如果要说所有人都安全地生存下来那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骗局就算是规划师也不能随便说这样的话然后我觉得其实最大的积极就是我们去正视这样一个气候变化的问题
然后并且去努力的去应对所以泽城是更有可能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城市是要面临洪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城市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开始改造这个城市我们改造我们的汽车我们改造我们的楼宇然后我们让所有的一切都尽可能的能适应这样一个新的气候无论如何这种气候还是要比比如说火星上要好太多的对吧
就是我们最起码有氧气我们最起码这个温度还是能够生存的我们不需要把一切的这个环境都用人工来造出来我们也不愿意抛弃自己的家园那么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更积极的一个办法就是让城市本身对于洪灾是有适应性的那么所以就是想到了第二个故事这个故事确实是像田老师说的那样它不是一个很新的一个科幻点子我在想它当时
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其实是篇幅了因为这两个篇幅都要求的特别严格就是都要很短是吗不是就是它一篇是 2000 英文单词另外一篇是 9000 英文单词这个数字是很固定的一个数字就是你必须要非常严格的来控制自己的篇幅但这个又离题了母舰当时我想到的其实还是因为责任太重了
那么五剑我希望它更轻一点更轻盈一点就是充满了一种孩童的这种就是充满了希望的这种气氛所以它又是在一个全新的设定里面在一个海上的城市里面所以通过这个小女孩的这个眼睛叫做萧茗她也是山海经理的一个女神啊
通过香梅的眼睛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这样一个世界是怎么在地球上慢慢地出现然后他又如何把它视为这种新的家园视为的一种理所当然反而去把这个就是大陆上的世界视为一种非常古怪的存在对我是读到《泽城》的时候眼眶真的是有点
诗诗润就是因为它里面探讨的很多问题啊就是跟我平时会关注到的问题是特别相关的《责称》里面它设计了一套城市逃生系统嘛郭老师把它命名为 YU 或者说大宇吧嗯
它可以利用全城居民的数据帮人设计出逃生的路线那这个设计它其实包含了一个初衷就疏散在灾难当中经常发生的拥堵情况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就可以预见到的发生灾难的时候如果是在没有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所有人都会想着去走高速那最后可能就是谁都走不了高速
那程序员最初给他设定的一个目标是降低伤亡降低经济损失就是特别简单的两个目标对吧结果呢我们后面会看到就是涂山娇她发现自己身为一个 50 岁以上的人在以后的灾难里面存活的概率也许是低于别人的这样的人他在这套逃生系统里面可能会
放在更后面被考虑到泽城这样的故事当中比如说高龄的人或者比如说残障人士他们很大程度上是被智能城市的效率逻辑系统抛弃的人吧他这种现象吧我们就说这个事实本身可能已经出现了
就只是说还没有达到折承里面描写的那个程度因为那种大型的这种人工智能救灾系统可能还没有上线但是我们看我们目前看到的很多东西比如说那个 GBT 吧对吧有人当时给他一个任务就说你把这个验证码弄过来把这个验证码通过这本来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他的人工智能的机制就是看不了那个验证码然后他居然就是自己找了一个网友他就撒谎了
他编造自己的身份他说我是一个视力有障碍的人但是我现在要看这个验证码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验证码是什么嗯
我就很震惊就是这个东西它不是程序设定的它是一种就真正的人工智能智能推演出来的一种结果吧就是田老师刚刚举的那个例子我也有看的 GDP 的那个行为它在我们人类的定义下是撒谎但是可能对于一套程序来说它的目标是要获得那个验证码
那要怎么完成这个目标是他自己推演出来的他并没有撒谎这样子的一个就是这样子的一套定义你知道吗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就是有可能会对人类来说造成一些很大的困扰或者说危害是的他就已经开始可以利用人类了嘛把人类当做去实现他的那个目标的一个工具实际上这个人工智能现在是一个零道德的东西
我在想的其实还是这几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之后为什么大家一方面为这个新的技术然后觉得很高兴但是更多的其实还是挺害怕的就是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你突然意识到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你的地方是方方面面的什么无人驾驶呀无人机呀我每次看到这个无人两个字我都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去哪了
然后我就觉得挺可怕的就是人可能都被驱赶到一些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就是人没有地方了就没有地方自处了就是很可怕我觉得在极端情况下当我们给人工智能赋予了过多的权利而我们并不清楚的时候或者是说我们自己不想承担这个权利背后
所对应的责任的时候就像佐成里的那样大家一定会要做出有人活有人死的选择谁都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于是就把这个权利交给了人工智能让他从某种概念上的合理性上面去进行一个判断嗯他真的拥有了这样的权利之后人又是什么对
我觉得作为科幻作家还是觉得这种问题我们哪怕没有答案我们要需要把这个问题问出来就是让至少让大家把但是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答案所以最后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开放式的一个结局嗯
没错是那至于就是这个故事里面的语它为什么会演化成我们就是读到的那个样子啊故事里面的人其实是会把它解释成算法黑箱嘛就它一开始其实是没有给生命价值排序的它那个倾向是后面才逐渐有的然后算法黑箱
已经是我们当下在面对的现实吗比如说有些让那个 AI 模型它会相互的竞争来完成一项那个特定的任务然后允许自己迭代最后就会创建出开发者他没有办法解释的模型就 YU 的设计设计者好像也是面临这样子的黑箱然后我其实之前还读到过一个关于回形针的一个思想实验吧嗯
有一家魂心针工厂啊他买了一台超级智能计算机他们想用这个超级计算机来实现一个特别特别简单的任务就是生产魂心针然后生产的越多越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建造更多的工厂
然后需要更多的资源而人类呢他在计算机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当中它实际上是一个阻碍因为人类不太可能放弃这些资源嘛所以最后计算机他为了完成能生产尽可能多的回心针这个目标而直接选择了消灭所有人类其实我在看泽城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个思想实验啊它里面不是还有一个开发者叫那个费博弈吗
说费博弈他不理解均好性和底线性的就这也许也是一个没有谨慎的给超级计算机设立目标的一个例子要不顾老师给我们解释一下就是均好性和底线性它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两个其实是规划里面非常常用的一个概念就是均好性其实就是说我们不管身处于城市的任何地方
都应该有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一个基础的服务比如说我们的住的这个房子门口要有道路然后之后离我家不太远的地方需要一个幼儿园也需要小学尽管我自己可能不使用但是但是有人要用只要有这么多的人我们就需要给他配相应的设施
那么底线性也是一致的就是我们如果从一个纯粹的就是商业的逻辑来看的话比如说我们给城市里面配公园是不经济的嘛对吧所以这其实就是城市的一种底线性的要求因为人是需要看到绿色的是需要活动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在一些城市最核心的位置不管你是不是核心你都需要有公园然后居住
大一点的居住区里面就应该有个小的社区公园其实这些都是有一些相应的标准和一些数字来进行一个规范的所以我们在其实在设计城市的时候是要保障很多这样一些设施的一个布局然后从而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生活的最起码不难受就是不痛苦好像我们聊的太规划了
没事没事那我们回到泽城这个故事啊故事的结尾我自己是读到某种存在主义的味道的因为主人公最后面临一个选择就是要不要关闭大宇这样一个选择嘛顾老师当时写了一句话他说如果说不要人工智能的话那我们人类只能够用渺小的姿态去面对最大的恐怖很多人会说啊就是人工智能它是一种工具嘛但是赫兰利他就说他说人工智能它不是工具因为它
它不像一个锤子或者是像一个螺丝刀那样它是可以做出决策的并且它能够产生新的决策和打引号的想法这个是它跟工具的一个本质的区别我觉得科幻作家其实已经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碳基生物只是归基生物进化中的一环嘛就是我们最终会把权力交给人工智能的只是这个过程
究竟是怎么交过去不是一个很乐观的答案对行那我们接下来聊聊这本书中的女性写作吧顾老师似乎很喜欢创造一些不符合传统期待的女性啊当然这点是我非常喜欢的而且
有一些瞬间的经验描述非常的女性我觉得就是女人看了都懂的那种片段比如说哪段比如说像《魔镜算法》里面主人公和他的闺蜜就是相互互动的这些再比如说像《泽城》里的涂山娇开篇就是她要去接孩子嘛然后不得不中途下车的这个情景就是你可以说这个瞬间它是近未来的但是你也可以说它是当下的是的
女性她确实承担了大部分的养育和家庭内的工作这些细节的安排让我觉得非常的动人然后我想问一下就是屠山娇的这个名字是不是来自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这个屠山氏对屠山氏女娇其实很容易想到啊就是当时说这个积极的气候变化然后很容易就会想到大雨治水
然后作为一个想要写女性角色的那你很容易就会想到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宇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家把孩子带大在一个洪水时代是这个挺可怕的一个情况之下他的老公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家都赞颂这个英雄但没有人想过他老婆在家是怎么过的这个日子所以你看这个泽城里面就完全没有出现她的丈夫也非常合理是的就是在以前的传说记载当中涂山氏女娇她经常作为一个爱情的追随者出现《吕氏春秋》里面就说涂山氏她当时唱的那个歌是后人稀疑就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但是
郭老师他就赋予了土山娇完全不一样的女性想象他可以直接地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参与这个城市的建设然后他的生活当中呢更像郭老师刚刚提到的那样作为男性作为丈夫的大宇他根本不存在他要面对的是人工智能大宇郭老师你自己写的时候你有没有某一些这种女性经验特别触动的呀
我觉得反而是我观察别人的时候让我很触动因为我自己其实是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嘛然后这里面其实有好几个角色其实是有我几个朋友的一个影子他们都当了妈妈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泽城》里面图山娇发现自己生的孩子就是没有什么才华
他就他发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才华但就是他领养的孩子都有才华然后到了虚构之地里面那个林鸟他的儿子干脆就让他失望到不行是的对因为我可能我周围特别多学霸这些学霸他们当年在学习的时候都很觉得就是学习好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他们就是面对自己的孩子那种无力感我的朋友就会每天把他们家小孩班主任给他发的微信转给我
然后来分享他的崩溃当时我就觉得哇原来是原来有孩子的真实情况是这样一个场景所以在这几个故事里面我们其实是看到了有一个隐约可以看到有一个小孩的成长线有一个比较不符合妈妈期待的一个小孩对
田老师呢有没有就是这本书里面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女性角色嗯就是 2181 戏曲那一篇嗯那篇真的写的写得很出色因为在那么一个短的篇幅内你要写 16 个角色而且还要每一个都不一样嗯
我印象很深一个是那个唐柱企业家对对他把这个时间谷这个概念呢首先想到怎么去怎么去把它变现然后是那个像一个像一个侠客一样的那个女侠似的一个那个人物就是他造那个脑筋病毒把这个东西毁掉嗯那个角色我也印象很深齐苏燃应该是对齐苏燃对他说橘子有古风嘛嗯对那个印象也很深嗯
然后包括这个《尸神记》里面《尸神记》其实谈不上谈不上性别了因为它里面的这个人没有性别但是对常怡这个角色常怡是人类嘛人类有性别对常怡这个角色也有很深的印象像女性领袖的这么一个后面成了野黄我觉得
我就觉得其实对于我们现在的这个日常的现代生活来讲我们没有什么违和感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女性领袖或者女性管理者非常多我们就聊聊这本书里面一个更加和神话高度相关的故事就是《诗神记》吧它应该是
第一次发布的是吗对它的故事背景其实设定在一个神和妖都没有固定性别然后可以自由变换形态的这么一个世界吧它主线其实讲的就是天地和一个狐妖他们之间的一些爱恨纠葛可以这么说吧应该可以嗯
其实我们在这一篇小说里面也会读到很多神话的原型啊就除了刚才提到的天地和狐狸之外然后还有像混沌啊然后穷奇啊还有那个孙悟空我自己是觉得这一篇的信心密度
是非常高的因为它其实只有一百多页但是我其实是花了三个晚上的空余时间才把它读完的读的时候我可能就是要去查一下这个人物来自于哪那个人物来自于哪那顾老师你在写这篇的时候有参考哪些神话呀
主要还是《山海经》嗯就是应该是以《山海经》为主吧但是我一般查都不会查得特别深从《帝郡》那个部分开始就是后半部分开始《帝郡》和《长衣》那个段其实是查了很多很多的论文嗯
但是后面越查越失望为什么因为查不到就是你想要知道的一些很简单的很清晰的在深海经历非常清楚地标识了它就是母系社会的内容没有任何一个就是论文会写我觉得非常奇怪
奇怪你能查到的都是 50 年或者 70 年前的那一拨人写的论文就是最近 30 年几乎没有人选择任何一个跟母系社会相关的至少知网上我没有搜到所以我当时特别失望就是觉得哎呀好奇怪啊就是为什么就是很基础的一个问题没有人研究呢我然后但是你自己去读山海经的时候它又是那么的清楚的摆在你面前嗯
就是比如说我们不会去关注朱棣的女儿是叫什么名字但是你看金卫死了那是一件多么大的事就是很多非常清楚的一些痕迹然后包括像是俄皇和女婴俄皇的名字是皇啊皇这件事情都写在他名字里的是怎么会
还有人觉得他在跟女婴争宠呢这很明显就是这个部落的女皇她可能年纪大了她娶了一个英雄回来然后这个时候呢她自己不太好生娃了她让她的妹妹去跟这个英雄生了娃然后把英雄留在部落里这不是很清楚的事情吗没有人写全都是什么两女共识一夫我简直当时我查那个论文查到后面我都毛了就是嗯
就是这么清晰的一件事情好像只有最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那些真正的大家才能够把说这就是母系社会说出来我自己在读《世神记》的时候我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段落就是那个混沌出场的时候
真的有一种唤起了我恐惧的感觉我当时就在想象一个大肉球啊它在你面前呼唤你妈妈妈妈但这种恐惧是它好像
预示了某种人类的潜意识我觉得有可能是女性的潜意识它不是一个非常日常的一种恐惧是是是对然后其实混沌在稍微了解一点中国神话的都知道它是那个中国古代的四兄之一另外三个凶兽是那个饕餮嘛然后穷奇还有那个叫桃雾是吧
如果说人和怪物之间存在一个光谱然后这个光谱中间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话那其实我们看到大多数怪物都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拼凑而成的但是混沌呢可能它就是人在一个理性或者是清醒的状态下最难解释的那种存在它的形象也是最怪异的左专里面是有给它捏一个形象的就是说它四雄但无头无尾有翅膀
庄子里面是说混沌他没有七窍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提到他其他的特征了这个就是一个更难想象的一种存在了然后庄子里面还记载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东西就是那个七窍出而混沌死的故事嘛对就是说混沌的几个兄弟也不能说是兄弟因为我不能预设他的性别啊也许可以说是手足
对混沌的几个手足同胞他就看那个混沌没有蹊跷然后就给他凿了蹊跷出来当然这个故事在顾老师的这个《弑神记》里面也是有一个相应的一个重述的
所以我在想就是混沌这个怪物本身它好像就隐喻着人类思维人类理性思维很难抵达的一种状态就是对于我们探机猴子来说嘛五感是一个我们和世界连接最重要的方式而在顾老师的这个故事当中它是一个魔王般的存在
所以我最后似乎读出了一种魔王就在我们身体当中的感觉或者说事物和事物然后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边界也是人为规定的是在人类漫长的演化的历史当中为了方便交流记录以及后续的演化和繁殖而发明出来的一种东西所以我就觉得郭老师你在这个小说的结尾好像暗示了一种人类无法摆脱混沌的这样子的一种结局
其实这个就是整个这本书的一个排布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后面的一篇小说虚构之地就是混沌混沌出世之后然后人把所有的自己的感官都放到虚拟的这个世界里面去是的他的眼睛看不到他的耳朵听不到然后他所有的这个蹊跷的感官都
变成了某种跟虚拟世界的一种互动之后这样的一个效果所以我觉得其实混沌是有两个点一个是往后就是我们巨狗之地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往外比如说我们看到西方的这样一些神话里面最大的恶魔依然是混沌 Chaos 没错我当时其实查到这个的时候我觉得很惊奇因为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新查到的就是
作为作者来说查着查着资料就不想写了就是因为查资料太好玩了而且他不像其他的恶魔就是其他恶魔好像真的做了点什么坏事混的没干什么他啥都没干他就是最可怕的一个恶魔关键是西方也是这样子 Chaos 依然是一个最可怕的恶魔
嗯所以我就一直在想它可怕在哪里但你又无法用语言描述就是到底怎么恐怖了对是的呃《四成记》这篇混沌我觉得是我后来呃是我后来约了一篇书评李庄英写的一篇书评他有一个解读呃很到位他写的是一种恐惧就是说呃
女性或者说一个孕育者她孕育的后代是一个恶魔怎么办就是说她不只是不优秀的问题她可能是一个纯粹的一个恶魔然后这种生育恐惧可能是最深层的一种生育恐惧然后你要怎么去面对她你还能有这种所谓的母爱在里面吗
一个很新颖的角度吧对就当时我其实查到另外一个就是我觉得九尾狐也特别可爱的一件一件事情是在于我忘了原文是什么的就是应该说的是九尾狐这种怪物吧它是一种祥瑞看到它有好运气但是呢九尾狐吃人对所以后来我就知道了我觉得其实九尾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可能代表了性就是非常有诱惑力非常有生命力然后但它有吃人嗯
大家对这个故事里面还有其他的怪物有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或者说顾老师觉得特别有感情的呃我想想啊呃我觉得我看到你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他那个语言风格上的一个选择然后很多人其实现在读者会觉得就是这篇文章开篇写的很像很像是网文
当然我自己本身对我自己是写网文出身的啦但是我自己也不觉得它是一个言情然后我倒是觉得很新的有一个评论其实说的很准它不是言情也不是奇幻它就是一个新的神话嗯嗯我
我觉得就是说有网文色彩其实不是一个贬义意义上的因为我看到有人说读这篇的时候终于摆脱了读网文的一个耻感对我觉得其实只是一种写法网文为什么会有耻感我觉得很神奇就是又耻又偷的那种感觉吧就是我觉得是一种
挺可爱的又觉得好看但是又觉得这个东西格调不高是吧对当你把所有的信息密度足够大的时候其实还是一个很认真的一个写法不是我不知道古早网文会不会有这种写法因为我在写网文的时候网文其实还是很短的就整体上还都是特别短就是 20 万字就绝对的长篇了就是现在当然就不是一个概念了
对我觉得诗神记其实是在写法上面我还是挺享受的就是很久没有这种充满了灵感充满了冲动然后你觉得是故事在引导着你然后你只是去书写一个故事的一支笔的这种状态对于它的完成其实也是一种更多处于一种责任感因为到后半程还是很难写的
所以后半程我刚刚说我查了很多的论文然后又没查到自己想要的就只能自己去想象一个母系社会大概的一个整体的框架和自己的一个社会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就是这个难度也是我没有想到这个就是重塑神话吧对因为我们必须要重新的去定义过往才能够再去重
重新的定义未来是《式神记》当中这里面的神和妖它的那个性别都是流动的嘛而西河和狐妖他们俩这一对呢一开始是狐妖他不愿意做女的嘛对吧然后西河才以女性的样貌出现在他面前
然后中间他们的那个性别身份是有过那个互换的他们的性别身份是会随着对方的选择而改变的就这一点是会让我想到就是非常有名的乐国文的《黑暗的左手》里面的那个东星人嘛因为他们在索木期也就是人类理解的发情期的时候就是这期间的那个性别选择也是跟伴侣的性别相关的那郭老师你在进行这种这个故事里面的性别设定的时候你是怎么考虑的呢
我觉得这是中国神话里面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点就是我们天然的可以接受这件事情比如说我们小时候可能看西游记的时候这个孙悟空是可以变成白骨精的他变了吗他变了吧
反正他变过变过一个什么经至少他变过一个经对就是你觉得这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这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就是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里面这个点虽然没有人强调过但它确实存在同样的我们在看上古神话的时候我们会非常惊奇地发现有那么多的女神然后那么多那么重要的像女娲这样的女神然后皇帝的
老师是选女对吧就是皇帝内经是的他的老师是选女包括就是上古那个几大姓都是女字编的
所以反过来你就看到有很多的女神在就是神话的演变过程之中被改成了男神像西河被改成了伏羲啊之类的这种我相信一定发生过或者是说女娲身边原本没有一个男神的非要给他造出来一个男神那这样的话我们也就本能地认同了神的性别是流动的
就是它为什么不流动呢它当然要流动那要不然它怎么变的呢怎么变男的呢所以我觉得其实这是我们自己文化里面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点这个也是为什么它写出来如此之自然我刚开始在写的时候我只是想找一个女神后来写到一半我突然发现不对因为大家习惯性觉得狐狸精是女的嘛我刚开始觉得那我要写个男狐狸精然后
但写了一半我觉得这个反过来也是合理的也正确所以刚开始其实这篇小说没有在最开始开篇的时候没有很强的设计感嗯 明白而且我觉得西河和狐妖他们之间的那种关系动态特别的有意思就是感觉西河在前半段一直在就是有点玩弄狐妖的那种感觉他在后半段也在玩弄狐妖就是看的也是挺享受的挺开心的我觉得哦 那就好那就好嗯
我现在是想到就是一根那篇小说《祈祷之海》是吧对但是其实不太一样一根那个写的是就是男和女互换性别之后互换生理性别之后然后很快他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是的男方他的那个生殖器留在了那个女方的体内之后他会有一种自己失去了某种东西他想让对方还给他的感觉对他第一时间是你还给我对然后我觉得那个很有趣那顾老师这个也不太一样顾老师这个他其实一开始就是没有性别的就是这个男男也好女也好都是这种外在的表现吧他最后面下半部分写到人类的时候人类是有比较明显的性别特征的嗯
虽然说从他一开始的感觉他表现的有点像个男性就是他的整个这个特点来说包括他说话的方式他一来就是要打进打进这个天宫嘛他要试神嘛但是其实到后面尤其是这个怀孕那一段就说他想让天地来来怀这个然后天地就反问他说为什么你明明也可以怀孕对吧对啊对然后后来
对两个都坏了是的现在就是他而且这个东西说明未来就可以实现因为现在其实科技上已经至少说并不禁止这样的事情我看到有国外的有一套那个装置好像已经在实验中了吧就是这个男性他可以用自己的这个血液有个外循环的一个系统然后有一个
人造子宫可以挂在身上可以植在身上这个技术如果要应用的话就是挺难的我的感觉是它难度可能不在技术本身对吧在于有多少人愿意去做这样的选择对啊就是人的选择和政策也会决定这个技术应用的方向吧就这个事它生于本身来说确实从实际来说它就是有一种牺牲在里面
虽然我无法感同身受但是从逻辑上来讲我是能理解的嗯然后我觉得呃
西河和胡瑶之间的那种感情他们的发展好像有一种你可以把它说是性别倒错或者性别互换或者身份互换的这样子的不停的这样子的变化当中达成了一种对对方的能算是理解吗或者是怎么样的对我不知道就是顾老师在安排这两个人物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线的时候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设计和想法
我的设计就是太好磕了这是我整个写这篇小说的一个动力就是我觉得我是给自己写了一个同人文这种感觉我觉得他们俩其实就是有点那种极限拉扯了对就是因为他会打破我们常规的很多这种
道德观不管什么出轨啊什么之类的对于这样的生物来说啊就他们各自其实都外面有的是其实有几个地方都是非常明示了就像那个后裔那一段就很清楚的西河肯定也跟他发生了什么嗯
后裔都认为自己是她的丈夫了是的然后这样的话导致九尾一下子特别有危机感但是你看九尾跟外面的这些小狐狸和女人肯定都有关系对啊她其实当时是在找西河还是找那个应该是女妓吧就是那个妓司
那个那一段他是有犹豫的他是想现在是去找他女朋友还是去那个天宫去找他的主人主人对他是纠结了一下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人他们对于彼此的吸引力始终是大于对其他的生物所以他们只能不停地在这边拉扯然后结果就弄出来一个最强的小孩然后这个小孩还是个新神所以混沌所以就只能最后没办法两个人绑在一起扶他
那我们其实刚刚提到了混沌啊就是其实我在想今天我们很多的技术的应用某种程度上是在避开我们所拥有的那种混沌的倾向的就是我举个例子啊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社交媒体用的算法啊它总体来说是想把那些参与度高的内容就是所谓的热门的内容吧推到你面前来的他们
给人在情绪上面造成的影响就是有一种极化的特征嘛而不是那种混沌的感觉那些最能够引起我们愤慨和仇恨的内容是最能够引起我们注意力的所以在算法的世界里人的情感是被简化了呈现的要不然我们现在怎么说
老说那个二级管二级管是吧嗯二级管它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伦理的后果吧在我眼中啊就是因为我觉得极化的世界它是让人没有办法根据我们长久累积和演化出来的道德呀良知呀然后规则去行事的嗯那说到这个算法其实我们可以聊一下嗯
《魔镜算法》这一篇我觉得这一篇的语调相对来说就是很日常的因为它其实说的也是一个单身女性在近未来非常具体的生活她有工作然后有闺蜜有前男友然后闺蜜也有自己的亲密关系要处理
然后故事里面呢设计了视域这种技术它其实简单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加 VR 加隐形眼镜的这么一个设计对吧就是你安上了视域之后你可以直接通过它往上冲浪然后不带手机出门了然后这里面还有一种叫魔镜的 APP 然后它可以用来分析人的表情
APP 会给出相应的表情解读后面软件升级以后它还能够提供和指导你在人际关系当中做出某些回应的选项就是我第一次读到魔镜的这个功能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会给阿斯伯格普系的人提供某种帮助因为阿斯伯格的特点之一就是那个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嘛尤其是对一些非语言行为的解读是存在障碍的在这个故事里面
我们看到它也对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上面产生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影响啊比如原来不太会读空气的那些人他在和自己的老板或者是和自己的同事相处的时候有了一些更自如的一些表达或者是一些处理方式吧哦 视域这个技术我印象里第一次
应该还不是魔镜里面我觉得我之前就用过但我还不确定啊应该是反正之前用过一次然后提及了一下之后魔镜算法是完全依托就是事欲这个概念来展开的但是这篇小说其实是我第一次尝试更多用纯文学的记法来写这个科幻所以在这个故事里面其实它更多关注的内容不一定是很科幻不是很类型文学的
所以他的技术展开更多是依托一个这样一个事业然后这样一个 app 这个 app 其实还是算是合理的因为我们用手机很难天天拿着这个扫别人的脸所以最好还是他搁在隐形眼镜里面这样我盯着谁看久一点然后他就可以开始分析了但是本身这个概念跟现实太相近了所以使得他其实本身的科幻性不是非常的强他的现实主义色彩
我觉得要更浓一点对我觉得他写出了这种呃真正的写出了这种科技他是如何改变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甚至改变人人际关系就是里面的人际关系我们这样想如果没有没有私欲他可能会变一番模样就可能那两个人比如说他可能是不是不会分手或者说呃
会有别的关系会有别的走向我觉得他好像就是把一种非常不确定性的东西我们非常不确定性的信息然后给你解读出了一个非常确定的答案就这个东西才让我觉得挺后怕的因为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相处本身就是有很多灰色的模糊的那种地带所以他说的也不一定对对吧你可以选择不相信他的判断对所以他后面你也要增加各种各样的免责条款
但是你刚开始肯定就打一个勾根本就不管这些事情就根本没看他的免责条款是的而且就是去相信他是一种诱惑就是大部分人可能最后就是会相信就跟算法其他的推送一样的他让你看到了他想让你看到了那个世界是的实际上人心的这种变化我觉得还是很快就是有可能你那一瞬间你真是那么想的但是你下一瞬间你就推翻自己的想法了
我觉得这种也很常见对内心这种快速的内心变化它都是真的在那一个时刻它是真的然后在下一刻时刻你改变了也是真的但是这个魔镜这个算法它就没办法跟上人心变化的速度
就是我们去解读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者是一些非原信息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人演化了很多年习得的一种能力啊就是这个能力它怎么可以被轻易的替代呢如果真有这个东西我想可能我也会去尝试一下我也会装对不会长期使用对
实际上我已经在搞那种类似的事情了我就发现我会给那个 AI 喂一些图片然后让它给我解读那个图片当中的动物或者是人物的表情 OK OK 对但我发现就是目前的 AI 它去解读这些图片的这个能力我觉得就是
就是还是不如我人去识别人的这种面部标签对我自己的感受是这种技能其实更像是一种就是作家的训练就是我自己的这个技能是随着我写小说而不断增长以至于
后来我发现我有一个很神奇的技能是嗯他们经常会觉得我讲我们家猫的时候讲的就是很像一个作家就是会讲我们家猫有什么情绪它高兴还是它不高兴哦但是直到就他们把他们不会说话的娃拎到我面前然后我可以比较准确地说出这个娃正在想要说什么话嗯
就是然后他们每次都会很惊诧然后我说这个小朋友的表情其实非常清楚他先看了那个盘子然后又表达了拒绝的信息就是说你不要把那个盘子里的东西喂给我你通过语言表达他表达你看到的这个表情和情绪是需要经过
比较漫长的一个训练然后这个训练其实是在写作的过程之中其实我也不断地去就像魔镜里面的那个 APP 一样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人工智能来投位这样练习郭老师带入了 AI 带入了 AI 的世界然后像这一篇的话其实它里面也涉及到某类被技术抛弃的人嘛有一些人他是可能不愿意用那个
视欲或者魔镜的然后还有一些人呢就比如很典型的这里面的这个大爷性格孤僻也让人不好接近他看起来就是那种跟社会有一种失联关系的人啊就是最开始大家以为他是独居
最后他的那个结局是就推翻了这个大家的想象的大爷就是一个真人他是一个原型人物我住的那个房子真的发生了火灾然后大爷也确实非常不幸就是在火灾之中去世了然后直到发生火灾的那一天我才发现整栋楼的就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大爷但是也是在那一天我才知道他是跟他的太太还有他们家的保姆是住在一起的
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跟任何一个人走在一起所以这个故事的来源是从这个结尾反推到前面的我觉得我融入了很多议题了包括比如说我自己作为一个就是大龄单身女青年对于老龄化问题的一些思考就是在所有人开始为生育率担忧之前
我就已经开始知道了这个事情问题非常非常严重回到这个篇小说的话其实它有一句话是我觉得整本书里最残酷的一句话就是把多余的段落删掉之后就这一句话这句话是在最后的一遍修改才加进去这一句话的
就非常非常残酷的一句话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既然无法解决那么即便是作为这个故事里面的楚楚他作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学者他干脆就不提这事了嗯没人管了因为没法办啊因为解决不了对就是我写的时候其实非常心痛就是非常恐惧就是比混沌可怕多了因为这个是真正切切要发生的血情嗯就是会被抛弃的对接着要不聊一下呃
《2181 序曲再版导演》这一篇这一篇的话应该是这本小说里面写作时间最早的是吗对我其实让 AI 总结了一份关于这个小说的基本设定的背景内容要不我们来看看她说的如何好呀嗯
他说这部作品聚焦于一个独特的主题冬眠时代然后通过 16 个全女性角色的视角探讨了冬眠技术对社会经济人际关系的影响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冬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用于等待医学进步逃避环境恶化
或者是个人困境作品深入探讨了一系列道德和法律问题比如冬眠者在长时间睡眠期间的经济权利婚姻关系的持续性抚养责任的归属以及那些无法冬眠或者选择不冬眠的人如何适应社会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也是对人性、社会结构和未来可能性的反思
我觉得我读到后面越来越像 AI 但他总结的很好是很准是吧对很到位对该提到的都提到了所以大家都不用亲自读书了没事没事你说我觉得就是他首先吸引我的是一种文体上的选择吧
他其实用的是一本虚构作品的导演的形式来写的这本虚构作品是就是 2181 序曲了是一本关于冬眠技术的长调查然后作者他是方妙然后给他做导演的是一个叫董璐的人那通过简述和回顾方妙的这本书我们其实看到冬眠技术从他诞生之初在书中的设定其实就是我们这个年代一直贯穿到董璐他生活的时代
2089 年这几十年期间它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变革然后方妙她是通过报道的形式把它给写下来了我现在回想因为隔的时间稍微有点久啊就是在创作的时候应该最先定下来是这个形式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像特德江还有刘宇坤这样最棒的科幻作家
他们都写过一些类似于纪录片这样的一些形式就是通过一些非虚构的一个文体去写一篇虚构小说对然后我当时想了很久我要用什么样的非虚构争取选一个跟他们不一样的然后我选了很久因为我也尝试了一下剧本这种形式我觉得我写的不好因为我也不是专业的
突然有一天我忘了我看了可能是一本学术的书发现它这个序很长就是比较长你知道有时候你突然发现序有十几页有一个非常爱说话的一个就是大咖对吧认真地写了很多序然后还把里面每个故事概括了一下这样子我突然就觉得这个形式其实是可以的因为它毕竟在书的开篇它这样的写法就意味着大家其实读也是能读下去的
所以我先定下来是这样一个伪序言的这样一个形式但后来有些人告诉我说其他的一些著名的作家也写过但当时我肯定还没有读过我还以为自己原创了一种方式还挺得意的莱姆写过类似的就是那个他那一本都是一个虚构的评论集
然后可能博尔科斯也写过好像是好像是后来他们好几个告诉我说你就是写谁谁谁我说那个时候好像我还没看过但是大家其实总是会在什么地方撞梗的这个作为科幻作家这个是没法避开这个只是一种手一种手法而已对
是啊我就想它里面肯定有好几个小故事然后我应该最先写的是就是开篇之前的那一段就是等于说是之后是五个故事然后是最后结尾就是方妙跟董璐的那一段嘛对吧大概其把整个的结构做好了之后就一段一段填所以每一段本身我其实是保持了最大的一个开放性
明白我其实读这一篇的时候我觉得跟我自己读其他的虚构评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其实还真的就是董璐和方妙之间的关系就很多你比如说像莱姆他写的是那种高度抽象化的他写的就完美的真空里面其实你看不到太多具体的人的这个情感的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冷静的在写一项技术他可能会引发的一些事情其实还是不太一样
它是伪书品它的故事性呢其实没有这个字幕强这个它用一种序言的方式它就可以最集中的来讲因为它设置很多人的故事嘛你如果用传统的这个手法的话其实很难完成这件事情很难完成你要写十几个人的故事非常有必要使用这样一种手法不然的话整个文本会非常的非常容易
第二个就是他对这个东梅安这个点子的挖掘程度非常的深因为东梅安也是一个很老的梗嘛就是科幻作品里面很早就在写但是那些作品里面确实的确是角度没有这个作品里面的这种新的视角
那些作品要么就写就把它当成一种工具就是可以快速的跨越时间到未来的一种工具对吧为了讲述情节为了讲述故事要么就是把它当成一种很硬核的科幻创意的对象比如说写这个冬眠具体是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去实现比如说有些作品就写到这个人在冬眠的时候可能会丢失一些记忆但是顾老师他是把它当成一种引发社会变革的一种原因
就是他会写那这个冬眠的人他的婚姻关系还怎么样啊比如两口子其中一个去冬眠了另外一个没冬眠那这个婚姻到底还存不存续他醒来之后可能要几十年后了甚至可能醒不来那他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他是算死亡了还是算怎么样就是至少对活着的人来说这辈子都见不到他了
他的这个财产怎么处理对吧然后如果有人把他当成一种躲避现实生活的工具甚至他还有一些责任没有完成的对吧像里面写到母女那样我觉得这种新的视角就是之前的科幻作品里面很少吧
我觉得他确实就这篇他确实推演的挺细的比如说像那个那些不冬眠的人他们成为了所谓的剩下的人嘛圣人就是被抛弃的小孩和老人还没来得及被照顾然后这个技术他就已经应用上了就已经非常快地扑散扑散开来了嗯
大家对 2181 这个还有没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呀我现在没想到什么因为这篇特别尴尬是在于确实是因为他写的最早的一篇这一轮宣传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记不起来就是很多那个感情其实已经就是隔了好几层然后就会一下觉得他不一定是我现在最想表达的但是我觉得写作最好玩的事情也就是在于他有一个非常长线的一个反馈
而且这些反馈是来源于完全不一样的人比如说最近今年其实主要就是英文读者的反馈包括就是入围余国奖这一轮然后我就看到了很多这个英文的评论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就会说我是来读一篇娱乐的小说的为什么给我看这个就特别清楚的在 goodreads 里面就这么写
但是也很喜欢的就他们就完全能够理解到共情到你的点不仅仅是好评了然后还有比如说像就是英文版的《一者》就是金雪妮老师把这篇小说是带到了耶鲁的课堂上然后还有纽约大学的课堂上所以他们都会有学生的很明确的反馈然后包括像《魔镜算法》也是施冰冰老师是带到了圣诞安德鲁斯的课堂上
然后甚至他的学生还做了一个播客就是给魔镜算法然后他们甚至在课堂上就有几个问题就直接在问我比如他们会讨论说如果这个故事是一个从男性视角来展开的故事会怎么样就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这个长线的反馈其实是作为作家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你会意识到这个故事它并没有就此结束
它依然在发生,所以就是说这个虚构的世界,它不会戛然而止,对,是的是的,有一个时间线,其实在你创作这篇小说的同时,就已经诞生了,那我们要不就先到这里,今天谢谢顾老师和田老师,谢谢两位来我们电台做的,拜拜。
《天下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