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咪:三月初录制的一期播客由于上海疫情的加剧,以及内容与当时社会环境的脱节,决定暂缓发布。节目组考虑到了听众的感受,认为在错误的时间发布节目是不合适的。
房方:同一内容在不同语境下,听众感受完全不同,说话者也可能因时间变化而改变立场。对自我审查的看法:认为无意义的自我审查是悲哀的哀嚎,但表演性和态度在表达中很重要。上海疫情严重,导致之前录制的内容不适合现在发布。决定不发布之前录制的播客,是因为时机不对,需要考虑听众的感受。录音容易断章取义,现在的表达环境狭窄。之前邀请女嘉宾失败,是因为疫情管控。当前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与朋友坦诚交流显得弥足珍贵,导致说话语气和内容都更放松。对中年危机的看法:危机感一直存在,并非特定阶段才出现。
梁翘柏:应对中年危机的方法:不断开辟新的创作领域。对疗愈音乐的看法:认为疗愈音乐被低估,但其价值值得被重视。创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自己也是作品最大的听众。不在乎作品的评价和流量。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而非追求流量或评价。与王咪合作的契机:想创作疗愈音乐,并将其与童话故事结合。对疗愈音乐的理解:音乐疗愈是心理辅导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其形式和内涵可以更丰富。创作理念:将疗愈音乐与童话故事相结合,用音乐演绎童话。疗愈音乐旨在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甚至帮助睡眠。疗愈音乐的科学解释:某些频率的音频能让人放松,这与人的生理结构和情感共振有关,但并非完全科学。水下冥想是一种疗愈方式,能让人放松身心。用音乐助眠并非普遍现象,但某些类型的音乐,如自然音效,确实有此功效。听音乐是为了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并非仅仅为了助眠。创作需要压力,放松的状态不利于创作。对新作品的定位:一个小品性质的项目。创作前做了功课,了解了疗愈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王咪:童话故事的篇幅受限于歌曲长度,故结构松散,注重画面感和声音。之前的写作计划中,希望故事情感更丰满,结构更完整。对野心的看法:可以有野心,但不必起点过高,应循序渐进。写作是自己唯一擅长的技能。童话是一种好的创作形式,因为它篇幅短小,易于创作。疗愈音乐和童话写作容易落入俗套,但其创作空间依然存在。命题作文的创作空间:在限制条件下,依然可以找到创作的缝隙。在自我审查的环境下,可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风格。与女性作家交流,对其而言是一种压力。对性别议题的困惑:在艺术讨论中,是否应该提及性别身份。作品与性别身份和母亲身份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非基于性别或年龄等因素。对作品被贴标签的看法:讨厌被简单归类为女性主题。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存在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但个人喜好也存在。对刘震云送的书的态度:并非不喜欢,而是羞于阅读。对年轻艺术家的建议:接受可能无法超越父辈的事实,并专注于自身创作。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