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
读女性主义作家、活动家费代里奇的书,“女性和媒体”读书沙龙已经组织过阅读,这次的《超越身体边界》亦不陌生,但其中的观点读来仍然如此犀利。记得读《凯列班与女巫》的时候,我们曾围绕“再生产劳动”“女巫猎杀”“身体私有化”的历史轨迹激烈讨论过资本主义诞生背后对女性身体的暴力重构。《超越身体边界》可以视为这本经典的“理论续篇”:当代资本主义又是如何控制、利用、切割女性的身体?而女性又如何在碎裂的、被商品化的现实中重新建立身体联系与共同体可能?
这是一本从疫情、生态危机、全球迁徙、医疗私有化等现实出发的女权宣言,更是一本重新思考“我和他人”“我和社会”“身体和政治”的深刻著作。但值得提醒的是,这本书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语境并不全然相符(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比如医疗私有化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非常有问题而令人头疼的体制,而我们国家不尽相同。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时间处于中国本土背景下生产和生活的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所谓“新自由主义”这个词的西方意义,因而我们在阅读和理解这本书的同时,需要思考费代里奇的理论角度和思想源头。但是,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和问题都值得我们警醒、思考和借鉴。
本|期|主|播
杨舒蕙:传播学博士、大学教师及祛魅研究所主理人,同时兼具视觉艺术家、插画师与学者的多重身份。她主攻数字艺术创作,其核心作品《斯芬克斯的世界》系列通过流动的性别形象(如人兽混合的斯芬克斯)与童年记忆、中式文化的奇幻重构,挑战传统性别二元论,探索赛博格时代的身份流动性。学术上,她关注植物图谱的殖民政治学,揭示植物分类与权力扩张的共生关系,同时参与女性主义文学解读,如以视觉化方式解构韩江《素食者》中的植物隐喻与女性觉醒。
北炀:传播学专业本科生,一位过敏性创作者,目前在做自己的非典型民族志书写项目,主要是聚焦成人主义下噤声者们——未成年女性的自我迷茫和社群关系的田野实践。内容有分散在公众号“脐带的终点”以及她自己的小宇宙播客“魔盒会客厅”中。
徐迎春: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曾从事电视新闻报道及环境NGO传播工作多年。现主要关注边缘文化及弱势议题包括女性主义议题等。
本|期|时|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