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时间人格》:为什么你的时间管理没有用?|01

《时间人格》:为什么你的时间管理没有用?|01

2024/10/7
logo of podcast 不束高阁|talk

不束高阁|talk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哈希
方圆
Topics
哈希:探讨了多种时间管理方法的优劣,例如番茄工作法、时间日志等,并分享了自身经验,包括列任务清单、细化时间段、任务分类、杂事储备库、捆绑法、时间折叠法等。她强调了任务清单的重要性以及将任务细化到时间段的有效性,并分享了处理杂事的方法,以及捆绑法和时间折叠法的应用场景和区别。她还反思了过分追求效率可能导致创造力和决策力下降的问题,并强调了关注感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方圆:分享了自身在时间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例如曾深度践行“时间日志”三年,但因将其视为目标而非工具,导致心理负担过大,最终失败。她强调时间日志的关键在于连续性和完整性,而非时间长度,其意义在于追踪时间利用情况并进行自我分析和优化。她还分享了自身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例如找朋友监督(立flag)、做粗略计划、找到能启动效率的“触发物”等。她认为,找到适合自身性格(散漫的P型人)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至关重要。 方圆:详细阐述了《时间人格》一书的核心观点,即流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身“时间人格”的方法。她结合自身经验,解释了“时间人格”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预期”和“回忆”两个维度,将时间人格分为八种类型。她还介绍了针对不同时间人格的有效时间管理方法,例如针对“享乐者”的时间盒子法,针对“乐观者”的时间日志法,针对“超载者”的代办清单法、低价值任务排除法和功能性借口法等。她强调了找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管理时间感来缓解时间贫困感。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来到不数高格 talk 跟有趣的人聊有趣的书我是哈希那么

那么为什么要开这个 talk 系列呢因为老听众应该都知道就是我的大本营是那个不数高格嘛那是一个单口的播客那主要就是我一个人每一期来跟大家聊一本书但是呢最近两个月我也有尝试过对谈的形式那一期呢是跟陈章瑜聊爱龙马斯克传还有一期呢是跟我的几个本科的同学聊高考十年哪本书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然后呢我就发现对谈这个模式还挺有意思的其实有一些书或者是围绕一个话题的一类书它通过对谈的方式可能可以聊得更加的彻底所以呢我就想专门开一个不数高格 talk

是一个对谈的博客请有趣的人来聊有趣的书那也是跟不数高格的单口区分开那以后呢我们每一期会围绕一个主题主聊一到两本书然后呢也会涉及到一些其他的书就比较灵活然后呢也会插入更多我和嘉宾跟这个话题相关的一些亲身的经验

那么我们这一期的主题呢是时间管理或者说是在当下这个时间感觉越来越不够用时间贫困感越来越强越来越普遍的时代我们怎么样能够更加优化我们的时间管理那我们本期请到的嘉宾呢是我的朋友兼同事李方圆来方圆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哈喽大家好我是方圆然后我现在是跟哈希一起来做一个内容撰稿人这样的一个工作然后我主要负责解读的呢是管理类的自我提升类的书我过去的工作其实 003.做过挺多的我自己细数了一下其实包括我的实习我做过超过十份的工作那

那最长的工作是在一个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除此之外我还做过快捷审计销售运营等等的哇真的好丰富就为了探索自我吧做过一些尝试但是时间都不是很长这就是我过往的一个大概的经历非常开心也非常荣幸今天跟哈希一起来为大家带来这一期时间管理的内容

那么这期我们之所以请到方圆来做我们的嘉宾呢最初呢就是因为我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感觉方圆是一个时间管理很强悍效率很高的一个人我觉得她肯定是有一套很强的时间管理心法的

但是我去邀请了方圆之后我很惊讶的发现她觉得自己在时间管理这件事情上其实很头疼甚至说跟她缠斗了很多年是这样吗对 是的我对你的误解表示非常的惊讶因为我自己觉得我最弱的地方就是在时间管理就是在处理具体的任务的时候我可能效率还是可以的但是在综合规划多个任务和时间方面我觉得我还是不够好对

所以在时间管理方面我一直还是挺头疼的那其实我不得不说我听完你坦白告诉我其实你对时间管理很困扰之后我反而觉得更适合跟你一起来聊这一期了因为你虽然说对它很困扰

而且你之前提过自己是一个散漫的屁人嘛就是计划性比较弱的人嘛但是你依然能够对外界呈现出一种效率很高非常有条理的这样一种感觉那说明你肯定是在时间管理这条路上积累过很多经验的或者积累过很多血泪经验的是吗

对我在想可能是在跟他缠斗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些独特的适合于我的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或者说是比较适合这种天生相对散漫的僻人的这种做法所以

我自己总结出来的说法可能跟书中说到的说法会有些不一样但是呢它可能会适合于跟我一样的性格的人吧那今天呢我们后面呢主要是会分成两大 part 那第一大 part 呢就是我们各自讲一讲我们在时间管理上面的那些经验和教训就比如说哪些被传播比较广泛的或者比较有名的时间管理方法但是让我们踩了坑或者我们觉得没有用

还有以及哪一些方法是我们自己真的实践有效的那这一 part 呢我会结合我之前在不数高格讲的那本时间贫困里面的一些内容来讲那因为那期我也提到了嘛就是那本书里的一些方法其实我有一些实践他们的遍体

那今天可以拓展的来跟大家聊一聊然后后面第二 part 就是最近跟方圆发现的一本宝藏的书就是时间人格那方圆可以先跟大家透露一下那本书是讲什么的那本书的开篇第一句话基本上就震撼到了我他说我们践行的很多流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其实根本没有用

哇这一下子就把我的认知给打碎了同时我又觉得我很认同这句话因为在我的摸爬滚塔的经历里我确实发现那些看似流行的方法没有那么有用所以这本书其实首先是打破了我们对于流行时间管理方法的一种崇拜对这种方法去魅了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棒的点进而呢这本书就提出了一个概念也就是这本书的标题叫时间人格它会讲到为什么流行的方法没有用不是说它不科学而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人格和真正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所以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对于流行的方法一步一区而是真正的去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对其实我也有被他的那个副标题也是他的第一句话给吸引到就为什么你的时间管理没有用然后他给的答案就是因为你的时间管理方法跟你的性格不匹配嘛

那我觉得那本书呢有点像时间管理界的 MBTI 就它里面真的是有一套测试你可以测试出自己是属于八种人格当中的哪两种人格的那之后我们会跟大家展开来讲这一块然后也会给大家这个测试的入口

那我自己真的我测完了之后我再回头去看我自己的过往的经历然后把它跟书里的这个分析一结合我就发现书里的这个分析真的是很对就真的那些我自己觉得最有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就是那些书里分析出的跟我这个人格最匹配的方法所以呢今天也想要把这本宝藏新书分享给大家好那我们就正式进入今天的 talk

那先来一个轻松的小问题吧那之前我在时间贫困那本书里还看到了一个蛮有意思的研究的就是当我们这一天当中的可支配时间有多少的时候我们会最快乐

那这个可支配时间呢就是说当你把这个工作吃饭睡觉做家务跑腿看医生等等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你给跑出去之后你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有多少那我们可能以为就当然是可支配时间越多我们就会越快乐啦但其实不是的这个可支配时间跟我们的快乐值之间的关系有一点像一个抛物线一样是先上升再下降的

那么这个山峰这一块是什么呢是当一个人每天可支配时间是二到五个小时的时候他的幸福感是最高的那我觉得可能真的很少有人会去真的计算过自己一天的可支配时间的长短所以我跟方圆呢我们也是趁这次机会认真的来算了一下那正在听播客的朋友呢你其实也可以来算一算你每一天平均下来的可支配时间

那先说我这边的话呢我感觉让我计算一天的可支配时间还是挺难算的因为我不是那种会把做正事的时间跟日常的时间划分的那么明确的人就比如说我在做一件比较耗费脑力的事情的时候我可能不会一直做我会在里面穿插一些其他的相对放松的事情

然后如果我觉得我现在的精力很充沛那我也休息的很好我心情也很好那么我可能会主动的去提前处理一些之后工作上的事情所以我就只能给出一个大约束吧我觉得如果把我做播客的时间算到我自己的可支配时间里的话呢那我每天的可支配时间还是蛮多的可能会有四个小时这样

但是如果把做播客也看作是一种固定的必须要做的安排的话呢那我可能每天就是大概有两个小时的可支配时间这样但好在大致还是在它的那个范围之内的那方圆呢对我刚才听你说完之后我突然发现其实我的工作模式会跟你有点不一样我是属于机关枪式的工作模式就是属于

一直很散漫然后坐到办公桌上之后就开始逼自己高度集中高度集中然后就像机关枪一样把自己一天的精力耗费掉可能是五到六个小时

之后我就贪了连续五到六个小时吗对就是这五到六个小时我的脑力有没有休息我不太清楚我觉得应该是有休息但从我人本身来讲的话我没有做别的事就是比如说从下午比如两点开始工作然后比如工作到六点这四个小时的时间我就

我就觉得我好像没有什么印象我有个休息或怎样然后吃完饭回来之后再工作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是冲刺型的冲刺型的选手对所以这样完了之后我就躺平是休息了所以我大概是一个卖充实的就一股一股往外涌的那种人这样算的话我的可支配时间也是大概是三到四个小时那你的这个可支配时间里面你一般会做什么事情呢

我一般就真的是比较烫一般是做一些不太需要消耗脑力的事情比如说短视频综艺啊追剧啊什么的然后还有就是如果朋友叫我出去聚餐的话可能就会去聚餐之类的其实我会发现我这样的精力和时间管理有一个问题就是

我不是特别有那个精力和意志力去做一些我的兴趣爱好我其实是不太希望我的空闲时间都变成躺平时间的我是希望能够深耕自己的一两个爱好比如说我想去户外呀什么的包括我最近不是说我想搞一些副业呀什么的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这个精力管理方式把所有的精力几乎都耗费在那五到六个小时了以至于当我想做自己的事和

做一些真正深度快乐的事情的时候我的精力是不足的对这是我其实目前正在反思的一点那我觉得你其实也可以听一听我之前在补书高格解读的那个时间贫困那个就是教我们怎么用有限的时间

帮你把你想要追求的那个意义还有快乐给最大化的我觉得可能会适合你因为我觉得你现在可能对于自己的这个时间表可能不太满意然后通过那本书它其实是给了你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步骤帮你一步一步优化自己时间表的所以我还蛮推荐那一期的一定会去好好学习那你平时经常会有时间不够用的这种感觉吗会有

因为在我的自我期许里我是希望我能够就是多面开花的就不仅有自己的工作还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副业而且我也觉得我有这个时间啊我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刷短视频去看综艺但是我的那个不够用的感觉体现在这些时间都没有用在我想用的地方就是我想要的那个东西没有时间

这就让我感觉不太好我觉得可能你的感觉也是很多人共有的一个感觉

可能我感觉每一个人或多或少他都会有一些时间不够用的感觉甚至即使是说现在一天是 48 个小时你可能还是会觉得不够用因为我们想要的总是在膨胀嘛就我们总会想要就多拥有一点时间我们就多做一点事情那就像时间贫困那本书里说的其实时间贫困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觉

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呢实际上现在市面的书我们可以看到是分成两个方向的像我刚才提到的时间贫困那本书它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对时间就是有限的但是你要学会用这个有限的时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快乐意义还有幸福

那围绕着这个方向呢他我刚才说那本书里给出了一些切实的步骤嘛那这是一个方向啊就是时间有限就是不够用但是你怎么创造出更多的快乐意义还有幸福那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我就是要抢时间我就是要提高利用效率我就是要尽可能做高效的时间管理这其实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这也是我们今天聚焦的这个主题

那下面呢方圆跟我我们一个 P 人一个 J 人并且是刚才听到就时间模式很不一样的人那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各自过往在时间管理上面的经验和教训就是我们踩过哪些坑走过哪些弯路还有总结出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还有方法

那想先问下方圆你过往在时间管理上踩过哪些坑或者是走过哪些弯路吗你说到这个我太有体感了因为我自己在 18 年到 20 年的这三年的时间用过一个方法应该说是深度践行过一个方法就是时间日志

当时大家知道效率手册很火嘛就是一个小本子然后这个本子上印了 365 天那你需要在每一天里记下你今天做了什么大概那个颗粒度是到每个小时然后你每周再去复盘每月再去复盘这样的

当时呢我刚刚毕业因为这个方法也很流行嘛我就特别想让我自己成为那样一个自我管理非常之严格的一个优秀的高效率的人那是我内心对我自己的一个期许和追求所以我就开始用这个效率手册而且你想我既然坚持了三年的时间我竟然还把这手册带来了之后我们也可以把这张图放到我们的 show notes 里面可以可以

给大家献丑了那我这个手册它其实也可以看到的是这中间会有一些断断续续的空白然后这个就是

我踩过的一个坑因为我把这个效率手册看成了一个我追求的目标看成了一个我需要仰视的对象我并没有真正的把它当成一个工具在用我今天记了就代表我很优秀我这么做了就代表我由 P 变 G 了我觉得这消耗了我很大的一个心理能量然后这个有一个什么糟糕的后果呢就是我一单一天忘了记

我就会对我自己评价很差我就会觉得哎呦你看你不优秀人家都能坚持下来你坚持不下来那这个心理阻碍会导致我什么呢导致我第二天还是会忘记就是我会越来越抵触技他他的启动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而且一旦这个完美被破坏之后我就更加没有动力往下技了因为我觉得我都已经漏了一天了他已经不完美

我后来会离

理解到这个时间日志最重要的其实是连续性就你未必要记 12 个月但你最好完完整整的记录两个周其实完整性连续性是比时间长度更加重要它的意义实际上是要你追踪你这两个月是怎样利用时间的然后你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做自我的分析和优化实际上是这样的意义是的这是它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我这个坑就在于选择了一个

对自己来讲过于难的一种方式这个工具不但没有帮到我反而给了我很大的心理负担所以这是一个踩过的坑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其实一切的工具它都是为目标服务的也就是说其实最重要的事情是你搞清楚你记这份时间日志到底是为了达成怎样的目标

你是想用更多的时间去发展你的兴趣爱好吗你还是想你的工作由做两个项目做到三个项目就是你得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你才知道你这个时间用到哪是对的用到哪是不对的嗯

但当时呢因为我刚刚毕业嘛就是一个毛头小孩刚进职场我并不知道我的人生目标不知道我的爱好也不知道我的职业目标我只是为记而记所以这导致我回头看我的记录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这一周的时间用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都不知道我从何复盘起从何改进起

所以现在我稍微成熟了一点再往回看其实当时我更应该做的事情是找到我自己心中真正的爱好和目标是什么其实那是比我用具体的效率工具更加重要的事情那你后来就完全放弃用这个时间日志这个方法了是吗其实我现在还会用但是我现在找到了一个更加适合我自己的方式就是把它记得粗略一点哦

而且我几乎是只要求自己记一个周的时间之后我就不强求我自己了什么时候我想起来了我再记就以一种我自己更加适应的节奏来用这个工具对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用所有的经典的工具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我们把它调整成最适合我们的那个样子然后再去使用

那我也来说一个就是我尝试过但是失败了的方法吧就是番茄工作法就我当时是翻了番茄工作法那本书嘛而且呢之前来咱们不数高个做客的陈章鱼他就很喜欢用这个番茄工作法嘛他也给我推荐来着所以我就很想尝试一下

那番茄工作法内核很简单了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你先列出这一天的工作任务然后呢你在做这些任务的时候你按照 25 分钟为一个时间单位来做然后在这个 25 分钟里面不允许做任何跟手头的工作任务无关的事情直到这个 25 分钟的闹钟响起来然后你短暂的休息一下比如休息个 5 分钟

那这个 25 分钟的工作时间加 5 分钟的休息时间就算是一个番茄那么一个番茄结束之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那每过 4 个番茄时段你就多休息一会儿比如说你休息个 20 分钟

也就是说它其实不是以任务为单位来划分你这一天的工作的而是以时间为单位的然后现在有一些 APP 它就是专门辅助这种番茄工作法的它就是会锁定你的手机锁定一个 25 分钟然后到了 25 分钟就会有一个闹钟提醒你休息个 5 分钟我现在电脑里就有那个 APP 我手机里面也有但是我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大家都可以很容易找到这些 APP

这番茄工作法跟番茄有啥关系啊好奇怪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关系我自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因为这个 25 分钟它很像这个番茄的果实然后这 5 分钟很像番茄的叶子所以叫它番茄

那可以叫苹果工作法其实不是的其实不是这样这是我猜的其实就是因为这个番茄工作法的发明者这个发明者叫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然后他是一个重度的拖延症患者或者叫拖沓症吧就他觉得自己学习的时候效率非常低就一会儿想干这个一会儿想干那个根本就不像

他就发狠说我能不能就专心学习十分钟呢那怎么计时呢那他那个时候是 1992 年嘛所以并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发达的这个手机计时器所以他当时就用了一个形状像番茄的这么一个厨房计时器他把那个计时器调到十分钟的刻度然后放开然后他就会开始倒计时然后等到十分钟的时候他就会叮

提醒你这个任务的时间到了就类似于像烤箱一样到了时间盯一下那这个其实就是番茄工作法最初的样子了然后后来呢他又把这个时间延长然后就变成了咱们现在看到这个经典的番茄工作法

对啊那这个方法听起来挺好的呀为啥对你没用呢这个方法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然它也不会这么广泛的被传播嘛以及要不然陈章鱼他也不会给我推荐这个方法嘛但是它为什么不适合我呢我也说一说我的反思啊那如果咱们的听友里面有想用番茄工作法但是还没有开始尝试的朋友的话呢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呢就咱们的工作内容现在是创意类写作类的嘛所以它其实需要一个时间上的相对完整性所以它的时间划分呢最好是以你的思维节奏为周期的那可能你写完这一趴之后你再停下来休息你会觉得比较舒服但是如果用一个番茄中的话那

他闹铃响起来的时候他就可能会打断我的这个思维的连贯性打断我的这个心流状态有可能我写了 15 分钟我刚进入心流他响了你就从心流里面醒过来了那也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他闹铃响的时候你正写在信头上那这个时候你也舍不得去休息你可能会继续往下写你就无视他那其实只要有一两次这样的情况这个番茄工作法整个它就有一点点失效了

但是这可能只是我个人的原因因为陈章鱼跟咱们工作性质是类似的但是他就觉得这个 25 分钟的时间节奏对他来讲是合适的所以这个还是因人而异的另外还有一个常见的工作情景就是当我在做一些我不太需要投入性思考我不太需要进入心流状态的工作的时候

那在这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也没有必要用这个番茄工作法了就因为我并不需要一个约束来确保我聚精会神那比如说你做一些事务性工作的时候那我就可以我想起来我就拿起手机来看一眼来消息了我就处理一下然后我再回去继续弄手头的事情我觉得也没关系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嗯

所以我觉得总结来看呢这个番茄工作法它最适配的是那种觉得自己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工作里面但是却没有办法做到持续专注比如一刻钟或者是 25 分钟这样的朋友那这是这个方法发明它的初衷嘛也是它能解决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所以我就相当于不是它的那个最适合的受众群体因为一方面

一方面我在深度思考的时候我大部分时候能够做到投入进去然后另一方面我做不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的时候我又不是特别在意我是不是特别的集中注意力我是不是会时不时的看一下手机所以其实我就并不是这个工作法它最精准匹配的那个人群

所以呢如果想尝试番茄工作法的听友你也可以先思考或者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这个番茄工作法最适用的那一类受众这样也能避免像我一样走弯路

那另外我想再补充一句就是其实使用这个番茄工作法还是需要你做一些提前的准备或者是以及付出一些决心和狠心的就虽然我刚才说的好像是我就是轻轻松松我就能坚持思考 25 分钟一样其实也不是就我有的时候在 25 分钟的时候也会卡住或者是感觉写不下去或者是就是想要放松一下那这个时候我又发现

这个番茄它又不能真的约束到我了因为你虽然你没有办法玩手机但是你毕竟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嘛比如说你可能就比如说你可能你就站起来去接个水或者是你看一下群里面的消息或者是你可能不自觉的就会开始浏览网页或者是如果你电脑上还登录着微信或者飞书什么的你可能还会去看一下群里的消息

所以好像我这样就会不自觉的就提前开始短暂休息了但是当然了如果是真的很下心来用番茄工作法的朋友这些应该都是可以避免可以提前关闭通道的就这个锅主要还是我不够狠心所以呢这个也是要小小提醒想要尝试番茄工作法的朋友们的一个点那你现在完全放弃番茄工作法了吗

番茄工作法这个主体我现在确实是很少在用了但是我可能偶尔会用一下这个跟你有点类似啊就比如说我现在写的这个东西我有一点没兴趣那我可能就会忍不住在过程当中我会就走神嘛我就觉得我老这样也不是办法呀但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我就会临时的用一下这个番茄工作法也还是有这个救场的效果的另外

另外呢我有的时候呢还有一个解决方案我就是把这个手机给它放远一点你不要放到你一低头就能看到的地方你放到一个你需要站起来走两步你才能拿到的一个地方我觉得这个也是很有效的这像是助推是不是助推理论人的心理机制真的很有意思就你只要把这个启动成本稍稍调高或者稍稍调低一点点就会对行为产生很明显的影响

就像刚才方圆提到的那个行为经济学里面就是有一类后来影响了很多政策制定的一个理论就是你说的那个助推理论嘛就人类的行为有的时候你真的就是轻轻的推一下就能够产生非常明显的改变

另外呢就是番茄工作法里它蕴含的一个精神我其实现在还在贯彻就是番茄工作法它是把时间切割成 25 分钟嘛那这样做其实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在番茄工作法那本书里有提到就是当我们在面对一项很大很大的任务的时候

我们启动它是有心理成本的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大家会拖延嘛就是一想起来这件事情觉得哇好大呀所以我就忍不住一直往后拖但是当你把它切割成一个又一个的 25 分钟的时候你就相当于是化大为小了它就能够降低你的心理成本

那么这个思路本质上是什么呢本质上就是把大任务切割成组块这个其实后来在挺多书里面都有提到的比如说效率脑科学还有怎样做成大事包括我之前在不术高格里面聊那一期微习惯的时候我也有讲到我自己就是在实践这种方法的就比如说比如咱们要写一篇将近一万字的稿子它看起来像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对吧那么每一次呢我就

基本上就是只做一点比如说我先把这个书读完然后我下一步是画出可用的素材然后再下一步是形成草稿然后再下一步是形成初稿然后再下一步是反过来修改它这样把一个看起来庞大的任务就这样切割成小的组块然后你告诉自己我每一次只完成一个小块我就只踏踏实实地完成这一块

这样你会感觉自己的心理负担会轻很多而且你在开始做的时候你也不会拖延你也不会觉得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所以这个其实是跟番茄工作法的那个话大为小把一个大任务切割成一个个 25 分钟这个精神内核我觉得是有一点像的

好那说完了对于我们没有什么用的一些时间管理方法我们再来说一说有用的那方圆你觉得你这些年有积累起一些好用的小技巧或者是小方法可以分享给我们吗嗯

也算是有一些吧我觉得比较适合于 P 人我们先一步一步的来对我来讲最好用的一个方法其实不是自己管理自己而是找别人来管理我这个方法就是找朋友立 flag

就我会找到我朋友跟他说我在什么什么时间我要交给你什么什么请你监督我或者说我今天晚上请求给你打一个语音电话给你汇报一下我这个成果

那其实这就是用外部的压力来约束我嘛这个方法对我来讲是最好用的一个方法我用它去学完了那个学照服的经济学因为我跟我一个朋友说我每天都要找你打卡来学一讲我把这个 flag 立下了之后

我就天天找他打卡然后他也跟我说你来找我打卡那我也来找你打卡他又学了他自己的另外一门课我们俩就互相增长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互动的方式这样很好我觉得这个也可以用在写稿子上我想起来你知道有一部很有名的英剧叫《黑镜》吗《黑镜》出了好几季是不是被称为神剧的一部剧然后有人就问这个《黑镜》的编剧就怎么写出一个好剧本然后他就回复说

不需要什么天分运气你需要的就是一个 DDL 还有一个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头的人然后你就会被自己的才华吓到我觉得这个跟你说的那个还蛮像的就是要找到这样一个人我以前也有用这个方法的遍体就是我会跟人说如果我没有怎么怎么样的话我就给你发一个多少多少钱的红包这个也是这个也有用对

我觉得这个真的很有用推荐大家试一试前提是有一个靠谱的朋友对然后第二点呢就是我现在开始去为自己做一些粗略的计划就我不会强求我自己一定要把计划事务据细的列出来或者是要计划了多长远我只是要求我自己粗略的去计划一下下两周要做的事情就我会把下两周要做的事情写在一个本子上而且没有多细致就大概就是

一些粗略的事项大概三五个字写在本子上这就是用最小的启动成本来帮助我这个大批人去习惯于做计划我现在其实也是用效率手册的但我现在那个效率手册就变得很干净了因为我不会分十段的去记我做了什么或者是我要干什么我只会大概写几个框框每一天可能就那么一两件或者是三四件事情这样的

我觉得这个方法反倒比我之前用效率手册方法更适合我因为它让我没有心理负担的去用了这个工具我觉得这个方式真正让我感觉到这个工具是为我所用的而不是我被它制服了我被它吓倒了对这才是使用所有时间管理工具的一个要义就它一定要是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对是的然后第三点呢就是我会去观察我自己然后找到那些能启动我自己效率小马达的一些出发物比如说我刚才说我是一个冲锋枪式的选手嘛那什么东西能够触发我的冲锋枪体质呢就是一个安安静静的或者说是有工作和学习氛围的一个环境比如说自习室或者是工位其实也可以嗯

所以虽然现在我写稿其实可以在家写嘛嗯可能很多的咱们的同事啊什么都会选择在家写但是我是坚决不在家写稿的嗯因为我在家就会陷入躺平模式嗯就我那开关特明显一进自己室出梦乡模式回到家躺平模式好我既然知道了我自己这一点我就不去对抗它了我就适应它那我每一次写书的时候我就会告诉我自己先出门去到一个自己室我的状态自然就来了哦

所以我会找到这样的一个触发我自己的触发物来

帮助我自己去启动我自己的效率小马达所以你是去那种专门的自习室还是去咖啡厅之类的地方我会去专门的自习室因为我发现咖啡厅其实比自习室还贵就为啥呢就比如说咱们在自习室待一天可能有一个价格但是你去咖啡厅的话中午你总得出来吃饭嘛那你下午回去还要买一杯咖啡你可能喝一杯还喝不够

那你一天就要喝三到四杯饮料其实也是你知道吗小一百块钱其实还比自己睡还要贵也是有道理确实是

那我这边的话呢我好像没有刻意的在我生活当中用很多那种特别整体或者是比较经典的一些时间管理法因为我觉得目前我对于我自己的整个时间管理的状态和效率状态还比较满意就是说感觉想做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够按计划完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可能也是我每天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可能不够多吧

总之我现在可能就没有一个特别强的需求说我要再把我的时间管理比如在上一个台阶我要再精益求精我就暂时没有这样的冲动但是我回想了一下就确实是有把一些小技巧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当中的他们其实还是帮助了我很多的

比如说我现在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列任务清单或者是说把我昨天写好的今天要做的那些事情我给排序分类计划一下可以说任务清单就是我每天早上的咖啡哦

真的很提神你发现我今天有这么多事情要做我还不赶紧打起精神来吗就这种感觉这个事情其实早些年也陆续就是有在做了但是没有贯彻的很严格然后直到我两年前看了一本书叫《效率脑科学》然后那本书里就说怎样避免你这一天忙手忙脚

那你就是每天做到你办公桌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列任务清单,去把你这一天要做的事情给规划好,这个背后其实是有脑科学依据的,就是虽然说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就我们要把一天当中最费脑力的事情放到你最清醒的时间段,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

这个列清单还有分任务的优先级然后给他们做排序和安排其实对我们的大脑来讲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

所以就是不要让它渗透到你这一天里面去不要让你这一整天都时不时的在思考就我接下来要做清单上哪个任务而是要在早上就把这件事情全都给它做完嗯然后我在列这个任务清单的时候我也会用到一些小技巧比如说第一个是我会把我的任务清单细化到时间段嗯

就比如说午饭前我要做完那几项然后午饭后到午睡前我要做完那几项然后午睡起来到晚饭前要做完那几项或者是通勤的地铁上要处理哪些事情你这个真人我好羡慕哈哈哈哈

我就是我依赖的一种计划方式就总之这个各个分时段要干什么都会给他提前计划好你会写在笔记本上吗我会我会有一个文档就直接写出来我这一天上午午饭前然后午睡前然后下午或者是地铁上什么这种的我会给他按小标题的形式给他列好我是感觉这样能让我更好的做到及时完成任务因为如果

如果有的时候你整个 DDL 你都是到你晚上睡前的话那你可能就会出现一种可能上午的事情你就拖到了下午或者是一个接一个往后延这样或者是你在做一项任务的时候你又想起了另一项任务但是如果你能给自己一天之内多设几个 DDL 你就会发现 DDL 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个维度上也是对的就它真的能够提高你分时段的生产力哦嗯嗯嗯

我其实前段时间跟陈章瑜在不数高格里面聊到艾龙马斯克传那本书的时候也有聊到就马斯克也有一个类似的习惯就他也是会给自己设立很多个 DDR 他的 DDR 可能会精确到比如两个小时内要完成这个三个小时内要完成这个所以他的一天就是一种不断地朝着一个又一个的 DDR 去冲刺的这样一个状态嗯

所以这可能也是帮助他一年完成别人八年的工作量的这样一个方式这样一个助攻吧这个一年完成别人八年的工作量就不是我臆测的确实是有杂志统计过的哦

然后另外我还有一个涉及任务清单的小技巧就是我会把任务分类就一类呢是需要我们深度思考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工作然后呢一类是杂事那首先我会在经历最饱满的时间段比如说上午还有午睡起来之后这段时间然后优先去做那些需要我们深度思考或者是创造性思维的工作然后对于

杂事的话呢我是有两种处理思路然后一种思路也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但是我忘了是哪一本了就是把这些不需要思考的杂事放到一起集中的去处理它们他当时解释这个方法的时候大概是用了一些计算机缓存的原理但是我已经记得不太清了那么这个杂事的处理时间我一般是会放到我吃完午饭后到我午休之前的这一段时间你可能会比较困嘛

然后或者是晚饭后的一些时间你可能比较懒散嘛这些时间段去做然后另外呢处理杂事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把它穿插到一些深度思考的任务中间这个并不是说我计划了在这个深度思考任务中间去做这些事情而是如果说我思考的比较累了我想要去放松一下的话

这个时候我就去从我的杂事库里面去看一看有没有哪一件事我可以拎出来现在处理一下顺便也可以作为一个放松的天哪我就觉得你的人生真的是一种井井有条的那种感觉就一切好像都像一个个的元素在你眼前展开是不是有个大拼图的那种感觉就像有一个积木的那种感觉就这块积木和那块积木我要怎么堆我要放在哪里

你脑海里好像是有这样的一种具象化的想象是不是对是会有这些事情的边界在你眼里是清清楚楚的那个颗粒度是很分明的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依赖的一种计划方式就可能它就是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之前看时间贫困那本书的时候他是教我们绘制时间墙嘛他把我们的整个时间表

看作是一面像瓷砖一样的瓷砖墙我觉得这个跟我的思维模式真的就非常贴合所以确实是可能像你说的就像积木或者是像瓷砖墙一样在我心里面的感觉

那其实刚才说的是跟任务清单相关的一些方法了另外我还有用一个方法就是捆绑法那我之前在讲时间贫困那本书的时候也聊到过这个捆绑法比如说把你想做的事情跟你必须要做的事情捆绑

捆绑起来保证你能更高效的利用时间这个我觉得有可能会适用于你因为你刚才不是说有一些你想做的事情你却感觉没有时间吗对就比如说时间贫困那本书的作者 Kacey Holmes 她就觉得自己经常因为日常那些必须做的事情她就可能挤占了她的一些社交的时间她就疏于跟朋友联系了所以她就开始把社交这件事情融入到她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里面

那比如说他会在每天通勤的时间里面去安排跟一些他想联络的朋友去打电话聊天或者是他会约朋友一起来健身 晨跑或者是做一些其他的运动就他会把社交跟这些他必须要做的事情给结合到一起

那另外呢捆绑法还有一种常用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喜欢做和不喜欢做的事情捆绑在一起这样就不会拖延我自己其实是有一直在用这个方法的就我现在以爬楼梯作为自己的一个比较主要的锻炼方式嘛我会在爬楼梯的时候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或者是综艺然后呢在做家务的时候我会放自己喜欢的音频或者是播客就这样把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把它捆绑起来之后

你就会发现你对于自己原本不太喜欢的那个东西你好像就没有那么排斥了甚至你会喜欢上甚至期待上去做这件事情比如说我现在就很享受我做家务这个时间对也正因为我很享受我就再也不会忘记去做这件事情了就我现在我每天真的很期待我的家务还有收纳时间

因为你把它跟你喜欢做的事做了一个链接对对对这样你就会觉得它是一种乐事很有收获这个我想立马践行起来对这个其实很好上手然后我觉得捆绑法跟时间折叠法其实有一点像但是它们的方向是不一样的那时间折叠法就是让你尽可能的一次性做很多件事情比如说你在通勤的时候你听一个音频课或者是像咱们同事陈章瑜这一期含陈章瑜元素过多

因为他地铁过来公司要一个多小时嘛所以他每天都会揣一本书在包里面然后在地铁上看吸引地铁里少女的目光应该没有没有没有那这个就是时间折叠嘛但是如果你说

我通勤我都已经够痛苦的了我本来就真的很不想迈上这条去公司的路了那你还让我看书或者是去听那些认知负担很重的东西我真的感觉很难受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就还不如去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我现在我觉得我就是交替着来我如果觉得这一天我状态很饱满

然后我就听一些知识类的内容但是如果我觉得我今天就是真的很不想去公司我觉得我的心情有点烦躁或者是我下班路上我已经很累了那我就会去听一些我喜欢的音频或者是播客或者是音乐来唤醒我的这个多巴胺所以我觉得这个捆绑法跟时间折叠法它们可能是一体两面的就是你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需求来选择你怎么样捆绑或者

遮叠你的世界那方圆你觉得你可能是属于哪一派的就是那种捆绑还是遮叠我觉得我肯定属于捆绑派因为我现在信奉一个词叫能量场就我越来越发现一个人能量是很重要的能量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精神很饱满然后内心很积极很乐观那种状态我相信那样的人做什么事都能成因为他心里有一股劲虽然那个东西他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他对人来讲很重要

所以我现在经常用能量高和低来去衡量一件事情就你刚才说那个地铁里还要逼着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的话我觉得那就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哦其实得不偿失得不偿失你得到了知识但是你消耗了能量可是你消耗这些能量可能会让你在某一个时刻得到更多的知识哦

我觉得是得不尝试的我觉得永远要意识到自己的能量场保护自己的能量场远离低能量的人和事我现在是主张这一派保护自己的能量场真的很有道理

我感觉我自己以前上学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时间折叠者我那个时候我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丝的那种时间浪费就比如说高中的时候就可能会有大课间做操或者是跑操嘛在那个时间段我都会在脑子里面复习一遍刚才课上听过的知识点或者是我会留一点没有想明白的地方我专门在这个做操或者上下学的时段去想他们哦

然后或者是比如上大学的时候有的时候我走在路上我也会听一些我课上录的录音或者是会听一些音频课然后包括我刚进职场前一两年的时候我也会强迫自己每时每刻都要吸收知识

但是我这两年我学会对自己好一点了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是什么让你变了呢因为你刚才说这个好像是你研习多年的一个习惯其实这种的话挺不好变的我觉得是因为当时是有很明确的一个目标在的因为高中的时候你要考大学然后大学的时候你要保研然后你保上研你读研的时候你有想要找一个好的工作所以你无时无刻不是在往前冲

但是你工作了之后你会发现你的眼前还有更长远的人生你有更广阔的天地然后这个时候你就发现你没有必要这样子在这样卷自己我觉得其实我悟到的是跟你差不多的道理我要保护自己能量长我要保持自己心情愉快我觉得这个才是更重要的所以我现在相当于是捆绑或折叠就是

穿插着来吧就还是那句话就我觉得我状态好的时候那我就去吸收一些知识那我觉得我需要调节一下的时候我就听一些我喜欢听的东西我感觉这是一个平衡的状态好吧我还想起来其实还有另一种捆绑法就是如果你不做完这件你觉得痛苦的事情你就不能去做那件你喜欢的事情

那你比如说不把这个事情跟这个人沟通完我就不能去吃午饭或者是我不把这篇稿子写完我就不能去边听播客边做家务对这已经变成了一件我喜欢的事情反正等等等等吧我感觉这个方法对我来讲真的很有用所以我也分享给你就是

因为本来有一件事情你可能不想做你就会总是拖拖拖或者它在你的任务清单上你就会总是把它往后挪但是如果一旦捆绑起来你就会想着赶紧把它处理完所以这也是我自己一直在用的一个方法嗯所以其实当时我看到时间贫困那本书里他其实也有提到了一下这个方法我还觉得蛮惊喜的因为感觉是我自己的这种小窍门好像得到了学者的认证嗯

对但我刚才在听的时候我有一个就是疑问就是这些方法的践行它有一个要求就是你得是一个自控力高的人你想如果是一个自控力不高的人的话他可能就对自我妥协了那就是一个对自己没有诚信的人对你得对自己有诚信就这个标准其实也挺高的我觉得我觉得这个要求

对于我来讲我会有一种恐惧在就我会恐惧如果这一次我松懈了自己就我这一次没有做完这件事情我就去干我心就滑坡论证就我要怎么下一次就更怎么样然后我就那这个方法我此后的人生这个方法可就对我没有用了我会带

这种恐惧这种恐惧约束着我学霸们的思考方式是这样的我真的是这种恐惧驱使着我自律真的感觉是这样的好那刚才呢我们聊了我们现在时间管理这条路上的一些教训还有经验

那么其实我们也能体会到为什么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它其实是跟我们一些个人的特点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呢最近有一本关于这个的新书就很值得聊一聊了它说的就是你的时间管理方法必须要跟你的性格相匹配就是我们今天开头提到的那本《时间人格》那那个书里的原话是流行的时间管理工具需要因人而异

跟个人特质也就是时间人格不匹配的就无效我其实看了那本书之后还是觉得真的蛮准的那本书里是给出了八种时间人格对吧对的

是他给到了八种时间人格而且这个作者划分时间人格的方式其实也挺科学的他首先是按照两个主维度也就是预期和回忆这两个维度来划分你的人格因为作者认为其实时间管理无非就是看你去怎么管理你未来的任务以及你怎么看待你过去的任务做的怎么样

所以他按照这两个维度去划分然后在这两个维度中间呢有两个小维度这块可能会有点绕希望大家稍微集中一下注意力那咱们接着说预期这个维度呢作者划分了两个小维度一个是预期多还是少另外一个就是预期现实感强还是弱那预期多还是少这个大家好理解哈那什么叫预期现实感强还是弱呢

于是现实感弱呢他指的就是说有一些人他很难把未来要发生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他更加感受不到他对自己有什么影响那比如说下个月发生的事即使是自己的计划他也觉得好像是别人的事

其实是有这样一项研究去扫描被试者的大脑活动就发现这一类预期现实感弱的人呢他在思考未来的自己的时候大脑活动和思考他人时是相似的也就是说这些人果真他是会把未来自己的事看成是别人的事

那这一类人他就会有一个时间管理的难题了你想想他都把这个事看成是别人的事了那这个事对他来讲就起不到一个目标或者是倒逼的作用了那么他工作的效率就没有那么高了到这里我想插一句就是我之前在讲幸福生产力那一期的时候其实那本书他有提到一个跟预期现实感弱相关的一个场景

就是可能很多人在比如说别人邀请你做一个两个星期之后要做的事情或者是一个月之后要做的事情如果你预期现实感弱你可能很快你就答应了反正是两个星期之后反正是一个月之后结果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不断地在完成过去

然后这样就能避免说因为

你没有替未来的自己好好着想你没有把未来的自己也当做自己所以你就提前硬想了太多事情然后结果你就让未来的自己遭殃了对这个就是让未来的自己有那个现实感的一种方法

预期现实感强呢那当然指的就是有一些人他很容易把未来要发生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了但是预期现实感过强呢也不是一件好事就是这样的人可能会有比较强的一种焦虑感就他会实实的觉得说我要完成未来的任务那他可能就没有那个心情去休息了或者不允许自己休息了这可能也是有问题的作者就按照这个预期多少预期现实感强和弱呢就把时间人格分成了四类分别是超载者

这就是大家听名字应该就能感受到就是预期又多预期现实感又强的人然后第二种是自律者预期可能也不多然后预期现实感的强弱呢可能也适中然后第三类就是躺平者躺平者就是预期现实感又弱同时预期又少就等于说呢他既感觉不到而未来的计划跟自由有什么联系同时他又没啥期待那这样的人就只好躺平了还有

还有一类就是享乐者那这类人呢是预期是比较多的也就是说他对未来是有期许的但是他预期现实感弱也就是说虽然他有那么多的期许但他不觉得跟现在的自己有很强的联系所以他不想去做就属于那种想的特别多但在行动层面上可能是个矮子是这样的这就是这四类

那咱们再来说一说另外四种时间人格作者根据人们回忆的正确还是错误以及对回忆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区分出了另外四种人格

那么怎么去理解这个回忆正确还是错误比如说我们去回忆一个事情比如说你去做了一个项目报告那这个项目报告呢实际上你是花了五个小时的但是在回忆里你觉得我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这种回忆就是错误的因为这个东西跟事实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回忆的正确和错误指的是回忆是否反映了事实

那怎么去理解回忆的积极还是消极呢咱们再拿刚才的事情举例你做这个项目然后用了五个小时的时间那有的人会觉得我用了好长时间我好弱啊这个事情本来用三个小时就应该制作完成好那这种态度其实就是消极的

那有的人会觉得这个事情本来就很复杂那我用这么长时间去完成呢我也已经很棒了那这种呢就属于说对回忆的态度是正面的也就是说啊这个回忆的积极还是消极他指的是人们对于回忆的解释和态度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那作者呢就根据这个回忆正确错误积极和消极这个维度呢把人格分成了四种

那回忆积极而且正确的人作者就称为他是自信者那他听名字也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一种时间人格那这种人呢他是比较擅长去估计过去的时间的所以自我效能感也比较高工作效率也比较高还有一类是回忆积极但是错误的人这类人呢就是乐观者这类人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那他记忆里的时间啊比他实际完成的时间往往是要短的

那可以想见这种人在对未来时间的估计上也会容易出现过于乐观的现象也容易呢把事情浪费在一些不重要的任务上第三类回忆消极且正确的人呢被称为恐惧者也就是说他的记忆虽然准确但是呢他对记忆的解释却很消极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他对于制作文件用时时间长这件事情他就觉得自己很不行

那这类人呢往往心里是怀着恐惧的生怕自己做不好做什么事都犹犹豫豫的那这样也会影响到他的效率

最后一种是回忆消极且错误的人这被作者称为是悲观者这类人他不仅是态度上心怀恐惧同时他记忆的内容上也有很多的错误那这种人就属于说不仅是难以正确的制定任务而且对未来充满了不安惶恐那最后的结果是他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他心里充满了逃避所以这就是这八种时间人格

所以说其实是四种预期人格然后四种回忆人格然后我们每个人测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预期人格加一个回忆人格是的那我们怎么测这个时间人格呢其实时间人格那本书里是给出了一个量表然后里面有 20 个问题然后读者回答完之后呢可以自己根据那个坐标系算出来自己是属于哪两种人格的

那如果我们懒得算其实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后来很贴心的给做了一个线上的测试网站然后我们会把这个网站的网址还有它的二维码放到我们的 show notes 里面也很推荐大家可以自己去测一下自己的这个时间人格然后也欢迎大家把你自己的测试结果发到咱们的评论区然后找一找有没有跟你一样的或者是找一找有没有跟我和方圆一样的

那因为我跟方圆我们两个也有测我们的时间人格嘛然后我们两个这个预期人格和回忆人格全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呢下面也可以分别的说一说书里面给出来的对我们两个的性格最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其实就已经基本能够覆盖掉书里对症下的那些药了对 是的是的那先来说说方圆你的这个时间人格是什么呢好

揭晓一下我觉得大家应该能猜到了预期方面的时间人格是享乐者然后回忆维度的时间人格是乐观者跟你刚才的描述确实很贴切如果我不录这期节目我绝对想不到你是这两种人格我确实是如假包换你觉得准吗我觉得很准再次印证了我对我自己的判断

那书里面说适合你的这两种时间人格的这个方法是什么呢对这个享乐者也就是预期比较多而且预期现实感比较弱的人我们首先应该对症下药的地方是预期现实感因为如果你觉得未来的自己跟你自己都没有关系了其实你再去讨论那个预期多和少就没意义了所以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预期现实感的问题

而且预期现实感的这个概念给我启发挺大的我刚才为什么会问你说你眼里的世界是不是一个个的积木因为我发现每个人眼里的未来的清晰度是不一样的就有的人眼里的未来的清晰度是颗粒度很分明有纹理的但是

有的人的未来是模糊一片的我觉得这种现象就跟这个人预期的现实感强弱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书里也提到说其实预期现实感跟一个人成功之间确实有某种联系就有研究发现预期现实感强的人确实是成功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这一方面是这个人的所谓时间管理能力规划能力很强但我觉得另外一方面其实这也是一个人的一种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就他面向未来的时候他能想象到的那个颗粒度有多细有

有的人他就想象不到就很模糊就像那个印象画似的但有的人他想象中的未来是条理清晰的其实这个东西真的是一种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值得被重视起来的一种能力确实对我也想到马斯克有一个很经典的一个例子他在比如说是第三次火箭发射现场他已经在问下一次火箭发射的方案细节是什么什么

这就是他的预期现实感就是当下他一定觉得那个事情马上就要发生了我马上就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我现在觉得马斯克一定是超载者他一定是预期强且多的人他肯定是对他肯定是因为有的时候我在马斯克身上

不能这么说我是感觉我的身上看到了一点点马斯克一点点来一点点因为我有的时候会觉得我挺认同他的一些在时间管理上的观念的然后我现在想起来可能就是因为我跟他是那种预期人格是一个类型的一个类型的对他妥妥的超载者绝对的应该是绝对的对

所以说针对这个享乐者呢作者提出一个方法叫做时间盒子其实说白了呀这个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一个特定的任务拆分到一个一个具体的时间段里然后在这个时间段里呢有具体的时间长度然后有你的目标和你的成果物比如说你想完成一个项目报告你要写一万字然后你决定用一个周来完成这个任务

那如果你使用时间盒子法的话你就要把这一万字拆解到你一周的比如五天或者七天之中那你每天要写多少个字你先给自己立一个 flag 接着呢你就为你这个目标去分配时间比如说我每天要用两个小时来写这个报告然后在每一个时间盒子结束之后呢你就要记录一下你今天的成果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要对成果和目标之间进行对照检查如果你没有完成的话那你就要把剩下的任务移到下一个时间盒子里

那这种方法呢说白了其实就是把遥远的任务拆解到临近的时间之中这会让人们感觉到哦原来未来的自己跟我是有联系的原来我今天就要为未来的目标去奋斗所以它是一个对于预期现实感弱的人来讲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案哦所以我感觉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说你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你真的得这样做而是通过这个方式去塑造你刚才说的那种对未来的想象力还有思维能力是的

那再来说一说你的这个回忆人格吧嗯回忆这个维度回忆这个维度我是乐观者嘛就属于说永远低估自己的任务使用时长就明明用了五个小时永远觉得自己是两个小时完成的那类人但我相信可能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记得有一本书说的什么人天生就是乐观者之类的对是这样的就是

人是倾向于乐观的预估的就比如说可能不仅仅是体现在回忆方面就是我们人在计划未来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比如把一个五小时的任务就计划成两小时我就能完成这可能是一个更常见的场景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错对 是的 是的我也这么觉得这是我们人类固有的一种思维偏差思维方式 对嗯

作者针对这个回忆这个维度其实他是给出了一个统一的方案也就是说他是不管是对于乐观者还是对于恐惧者等等的其实都适用的一个方案就是时间日志就咱们反复提的时间日志但在这里作者是给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使用方法

他是说其实最科学的方式啊我们记录的频次是每个小时或者是每三个小时记录一次然后记录的行动范围是一天中的所有行动尤其要记录这个突发的情况因为这些情况特别容易被忘以至于影响你后来的复盘所以这些例外的情况也得记进去然后坚持的时间的话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周左右每两个周来做一次复盘是比较好的嗯

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点像我之前看过有一个减肥纪录片里面有一个女生说我每天就吃很少的东西但是我还是一直在长胖我一定就是那种喝水都会胖的人然后后来这个纪录片团队就跟随着拍了这个女生从早到晚吃的东西就发现她其实在她说的那些东西之外又吃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她都忘了这些东西对

人这是不是也是乐观者的特质啊就下意识地把自己那些不好的会忘掉对是这样这可能真的是人的一种偏差对就时间日志就是让我们现原性对对是这样的是这样的而且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不会说像你刚才说的你记这个效率手册你记个三年它并不需要这样你就记两周因为它只是一个帮你校正你思维误区的一个工具对所以我觉得这个还是很好的对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

然后时间日志的使用方法咱们刚才说了就可以用它来做复盘书里有建议就是它可以帮助你去纠正估算的误差率比如说你要完成一个类似的任务了那你怎么去估算你这个未来要用多长时间呢有一种方法就是你去时间日志里去找你过去类似任务所花费的时间

那这个就可以成为你估计未来的时间的一个依据那如果你找不到的话呢那作者就建议你说你可以根据你过往的经验就是你每一次去估算一项任务的时候实际完成的时间跟你预估的时间之间的误差率有多少你发现你每一次都会乐观的低估 20%的时间的话

那么这一次你估计的时间你要给它乘一个 120%这就是你未来真实要用的时间其实这种方法我觉得最起码对我来讲挺适用的比如说我发现我每一次都会少估计比如一两个小时那我下一次再去预估的时候我就把这一两个小时给加上我就会告诉我自己说别天真了你以前都是少估的你这次要把它加上那我这边的话呢我的这个回忆人格是自信者

就他的解释是回忆积极且正确然后因为自我效能高所以即便面对困难的问题也勇于挑战这个我感觉也还蛮贴切的吧好像然后以及他如果你是这个自信者的话好像他没有给出一些对应的改进的方案对吧对自信者其实已经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一个状态了但是自信者可以稍微自查一下你在预期现实感和预期多少方面是不是还是

会有一些偏差如果是有的话其实也可以把其他人格类型中的方案用到自己身上试一试对我觉得我这边主要的问题就在于预期人格这一块我预期人格就是超载者

他的解释就是预期强且多就经常被多项工作追着跑容易感到焦虑不安压力大我觉得这前半句话预期强且多确实还是蛮对的因为我想做的事情确实还比较多比如说我不仅会有当天的任务清单我还会有这周要做的事情这个预期

但是呢我之前

说了我是 94%的这人嘛就是我是一个非常看重并且依赖计划的人并且我会尽量的把时间往前赶所以就是我会通过这种强计划还有提前做来避免我陷入那种被工作追着跑或者是手忙脚乱或者是时间来不及的情况来避免我陷入那种焦虑不安

但是但是如果我自己的这个计划被打乱了或者是突然需要被迫的改变我确实还是会慌的然后我要重新的把它计划好然后我才能够安心下来那你要重新比如在本上再写一遍

还是在心里想一想对应该是在心里面想完了之后还是要调整要调整文档里面的因为你还是要落到自己的清单里面嘛明白了其实对于超债者来说代办清单法就是很适合你们的

就是其实你现在用的方法已经是非常适合你们这类人的了认知科学里就说啊其实对于超载者来说他在做任务的时候特别容易有一个困境就是他在做着眼前的任务然后脑海中很容易闯入其他没有完成的任务是的是的

是不是啊超在这就容易被这个困扰我容易闯入我脑袋里的就是我没有列到清单里的然后我要赶紧把它列到清单里这件事情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消失然后我才能专注下来继续干我眼前的任务对对对

你说的这种现象在认知科学里被称为注意力残留效应就他说的就是你在做眼前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之间你的注意力就飘到了另外一个可能你没有被写在清单里的或者你没有完成的一个任务比如说你在看着书突然想起哦有个邮件我没回会有个同事的微信我没回这样之类的那这个代办清单帮

你做的一件事就是它会对大脑形成一个欺骗你把清单列下来之后大脑就会认为你做完了它我明白那种感觉就是好像本来有一堆东西在你大脑的缓存里面你相当于是用清单的形式把这些缓存全都倒到外面去了这样你大脑后台缓存就相当于清空了

对你就可以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你就特别安心的去做眼前的事我非常认同我真的很认同甚至有的时候我睡前突然想起来有件事情我忘了我都不能放心我都会惊作起然后赶紧寄到我的清单上然后我才能觉得安心我觉得这个书对于超载者的分析真的是很准真的就是我本人

说不定作者也是一个超载者因为完成更多事的人往往都是超载者是吧也有可能就是个有利有弊吧真的是那对于超载者呢书中还分享了一种方法叫做低价值任务排除法这个主要是针对预期很多的那种人你可以把未来一周想做的事都列出来然后去找到低价值的任务之后去排除它减少预期的数量

这个对于超载者来讲有点困难因为超载者往往会觉得说这些事情都很重要我根本排除不了作者就在这举了一些科学研究那个数字其实挺让人惊讶的

他说其实有 47%的文书工作和 41%的协调工作交给别人做也没问题就将近一半的嘛这种文书工作就是写一些文案啊什么的然后协调工作什么交给别人做也没问题现在我觉得可能交给 AI 做也没问题交给 AI 做也没问题对多省劲你交给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你还得请那个人吃饭你不如就交给 AI 交给 AI 对然后 35%的外部联络工作可以交给别人来做嗯

21%的与上级建立联系的工作也可以交给别人来做作者就说其实啊就在这个工作和生活之中真正需要我们做的事物是少得令人惊讶的只是我们不愿意去停下来好好去想一想到底我的价值排序是什么我其实最近在有一本书叫更富足的活法里面他也有一块专门提到了这个内容就是说你要用一个三重筛子

来筛一下你现在做的这些事情里面哪一些是可以交给别人的比如他有一个杠杆筛子就你可以借助哪些人哪些工具去把它们筛掉总之就是你可以用很多的方式让自己不做那么多事了对这个我也很同意只是我们

就是没有暂停下来去用那个筛子去筛一筛对是这样的对是的针对这个超载者呢作者还提供了一个方法叫功能性借口法嗯这是什么意思对啊借口是什么意思啊超载者我刚才也说他有的时候他玩的都会有罪恶感就是特别自律也特别求好的这一类人那功能性借口法就是在告诉我们当你达成一个小目标之后你马上要给自己安排一件平时不舍得做的那种休闲的活动嗯

好像有点像那捆绑法有一点但它是反过来用的它是怕你没有时间去休闲怕你不舍得休闲所以它这样捆绑你说还有人有这样的烦恼我真的就是那种会因为休闲娱乐而有负罪感的人但是如果说真的我觉得这个很有启发就是如果

如果说你把它当做一个苦差事之后的一个 treatment 或者是一个庆祝那我就觉得是一个很正当的了对啊然后我休息是为了对啊更好的工作对对对我觉得这个方法真的很好对而且这个作者就强调怕你们不休息你们要设置一些强制性的休息动作比如说

就跟某几个朋友约好了什么时候要约会你说你不能放人家鸽子是不是必须得去然后订好那个度假村的酒店你说你取消是不是有取消费就这样强制你自己一定要去休息强制度假我觉得也有道理确实

是啊去抵消你的罪恶感而且这种时间是不应该舍弃的像我之前看时间贫困那本书他说你要捍卫自己的社交时间就是在你可支配时间里面你的这个社交时间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它

因为他确实有很多研究证明这个社交就是对你的长久的幸福快乐还有健康长寿都是非常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我确实我很赞同这个对我也非常赞同我最近看一个职场博主叫姜刀啊不知道你没有关注我知道他对然后他就在分享他说其实一个人工作的时候比如说你赚了一千块钱其实你是要为这个公司付出一万块钱的价值

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打工人其实你从中能拿到的是比较少是这样说实话所以哎呀没必要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工作是该对自己好还是要对自己好该玩也玩是的是的真的是就可能我觉得刚进入职场一两年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想啊我

我要把我的全部奉献给公司但是后来两三年之后你可能渐渐的就是觉得没有必要还是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太同意了好那这就是刚才说了适合我和方圆的我们的时间人格的时间管理方法了其实很多都是有一些对冲还有校正效果的对吧

对是的那另外呢时间人格这本书里面其实还有一块内容也挺有意思的就是在当下这样的一个大家都非常追求效率也很追求优化自己时间管理的这样一个时代他提醒我们说其实过于

我们去讨论时间管理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一个误区好像觉得说

那提高效率就是我们的目标但实际上这本书在效率这一趴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过分强调效率首先它反而会降低一些能力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就首先第一点就是当效率意识过强的时候我们的创造力其实是会下降的这里是有一个心理学的研究就发现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它出现最多的时候其实是这个人比较放松的时候哦

哦对就是这样的时间贫困那本书里也有讲到过也是这样的是吧呼应了对他就说当你是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的时候你会从那个收敛思维聚合思维切换到发散思维而这个发散思维是比较容易让你产生更多的好点子的

是的如果你天天盯着清单天天想我要管理时间我每一秒都要高效率用的时候你的思维可能一直都处在一种收敛的思维里那创造力就不太容易显现对是这样其实我记得我之前咱们不是提到这个埃隆马斯克他会给自己规定我一个任务要两个小时或者是三个小时这种很明确的 DDR 嘛然后我之前跟陈章鱼在聊那期埃隆马斯克传的时候我们有聊到埃隆马斯克的时间管理方法嗯

然后谈到这个的时候我们就有互相分享一下说我们会不会应用他的这个方法然后当时我说的是我不太适用因为我其实虽然是会把我的时间设置成比如午饭前或者晚饭前我要做完什么事情

但是我不会给自己时间刻度上卡的那么严格因为还是如果你做那种创作性的内容类工作的话我如果觉得给我一个强硬的时间束缚我就真的觉得没有办法好好的舒展我的思维我为了去赶这个时间限制我感觉我的思维好像就有一种被束缚感我感觉这可能就是你说的那个原理那还有第二点就是过分的去强调效率可能会让我们的决策力下降

当我们去高效的去处理多项任务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袋宽就被填满了嘛这种行为在认知心理学里就叫做隧道效应就是当一个司机经过隧道的时候他明明是需要集中精力去开车的但如果这个时候旁边有人对他说着话他又听着音乐打着电话等等的就是说他在处理多项任务的时候他出车祸的概率就会变高嗯

这就是短时间内处理多项任务可能每一个任务都不那么重要但每一个都占据了你一点大脑袋宽的时候那么你去做出恰当选择的能力高效决策的能力就下降了这个就属于我觉得是因小失大吧在小处较真其实大的决策反而是做错了而且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句特别具有反思性的一句话

他说效率只是一种近代的发明哦好奇怪啊就为什么说是近代一种发明作者就说其实你可能想不到在 17 世纪之前钟表上是没有分针跟秒针的嗯

就 17 世纪是一个分割线为什么呢工业革命出现了嗯要求效率了对要求流水线了对我们作为一个工人对我们的时间需要被管理对不对对所以这个时候中秒就出现分针和秒针了所以效率这个东西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为了高效的创造价值而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一种嗯

东西它并不是我们生而为人所应该追求的东西所以这个是一个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启发是有一种误了的感觉感觉自己一直在一个笼子里面其实是被人灌输了这种你一定要不断不断提升效率这样一种观念的对对对就是作者说一句话他说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为了提高效率而存在的是的是的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一句话因为我们最终还是为了幸福

为了人生正常快乐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效率我其实觉得这里也可以联系到之前时间贫困里面我们也提到他讲的一句话就是时间贫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受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对吧他说这是一种感受也就是说我们主观感觉自己时间贫困但是实际上我们真的贫困吗并不一定

但是对于效率的过度追求就会让我们感觉自己贫困就我记得之前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人活着其实活的不就是感受吗就你每时每刻都是处在一种感受中而已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是不是感受才是这个世界上对你最真实的东西呢

哇我当时就觉得感觉深了就感觉我真的是这样就是我有一种跟你刚才说完之后那种误了的感觉就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无法改变这个事情本身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感受就像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对效率的追求但是我们可以自己改变对于效率这个事情的看法对就可能对于时间管理这件事情也是这样的就一方

我们为了缓解这种时间贫困感我们当然可以去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提高我们时间利用的效率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想一想怎么从这个感受入手去缓解时间贫困感那其实时间人格这本书里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一部分对吧就是专门教你感受时间或者是提高你对时间的这个感知敏感度的对吧对 是的是的

这一 part 也很有意思就像你刚刚提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是感受嘛有一位哲学家曾经问过说时间究竟是什么他说你不问我的时候我当然知道但是你真的问我的时候我觉得我一无所知为啥他会这么说呢这个时间如果从物理学的定义上它就是一个绝对的线性的一个东西对吧它不会因为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但是

但是如果回到我们自己的感知之中我们又会发现有一种东西叫时间感它是跟时间是不一样的一个东西我们个体感觉到的时间确实有快有慢的咱们生活在这个现代都市里就觉得每天脚步匆匆的时候我们的时间感就被调快了当我们回到乡村跟我们爷爷奶奶待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觉得每天很安逸

一天很长很长我们的时间赶车马很慢对车马很慢什么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时间感被调慢了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其实不是管理时间作者说是管理时间感就是调慢我们的时间感所以作者就说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无聊的事用很多时间去做一件可能我们日常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们就是要用这个事情去对抗我们内心的那种效率焦虑比如说有哪些去调慢我们的时间感哪些事情就

我觉得也有点难以达到比如说半个小时的时间吃一片苹果你就慢慢吃慢慢吃慢慢吃绝了就用半个小时我想起某女明星吃面包一口要嚼 60 下她可能也是在感知时间吧对哈哈哈哈

你这样解释敦时好高级敦时他好高级原来人家在第 16 层呢我们只看到了一层然后作者也举了一个研究在哈佛大学有一个老师就要求学生去用三个小时去欣赏一幅画然后这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崩溃了要退课炼狱对就炼狱我坐在这里干什么就画空无一物就这样感觉

但是过了三个小时之后有很多人就看出了一些很细腻的一些细颗粒度的机理就是他看到那个画里某一个东西的一个直径跟那个小男孩手里的杯子的直径好像是一样的他看到背后那个窗帘的褶皱跟那个小男孩耳朵上的褶皱又是一样的感觉有一种悟到了那种感觉所以这就是追求无聊的时候所能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它让

我们世界的分辨率变高了让我们对一些细节度很高的东西有了感知这个其实是能提高我们的幸福感的就我们同样经历一件事情有的人就觉得哇好丰富有的人就觉得我什么都没经历过我没有什么感受没有什么记忆那前者就会比后者幸福的多

对为什么因为前者他对于这些东西的感知的颗粒度要更细这样一说我也有一点心动虽然我觉得按照我这个个性的话我可能永远不会有勇气去尝试这样一件事情我也觉得挺难的就现在

我不背速看个什么我都受不了对是这样我觉得如果啊有咱们的听友尝试过这个方法也可以在我们的听友群里去分享一下你的感受还有效果以及我也争取吧我在接下来一个月我看我能不能下定决心我就半个小时吧半个小时去看一幅画看能不能做到加油加油回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什么感受好

那另外我在时间贫困那本书里面也看到了几个他说让我们可以感觉时间变得更充裕的一些事情因为前面说时间贫困是一种主观感受嘛所以他说你多做我跟你说的这些事情你会觉得你一天当中的时间变多了你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时间贫困了你会觉得自己拥有更多时间了那这第一个

第一个呢就是体育锻炼他说如果你每天抽时间来运动一会儿你会觉得这一天的时间好像变多了还有就是帮助别人或者是做一些随机的善事这也能缓解我们这个时间贫困感他讲这个方法呢尤其是想要提醒说我们不要因为自己觉得时间很紧张我就把所有花费在别人的身上的时间给浪费了就不要这样

他讲这个方法尤其是想要提醒说我们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时间很紧张就把所有花费在别人身上的时间都给舍弃了就不要这样然后另外还有社交互动亲近自然亲近艺术或者是去目睹一些惊人的人类成就比如说看盛大的体育赛事这些都能够拓展我们的时间感缓解时间贫困感嗯

有道理有道理然后其实还有一个时间贫困跟时间人格他们其实共同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注重人生价值跟随人生价值的执意对是的是的这个书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这个研究者呢让被试者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就是在屏幕里输入简单的文字

但是他将这个任务的报酬分成了两种那第一种就是机遇被试者是 12 每分的报酬选择权是 5 分钟之后消失的第二种就是机遇被试者 16 每分的报酬选择权是 50 分钟之后消失的那他用这个模式一啊模拟的就是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任务就报酬少嘛

但是时间短嘛模式二模拟的是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任务那我们现在用理性来分析我们肯定是要选那个重要不紧急的时间又充裕然后我又能多拿四枚分这有什么不好的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模式一那

那研究者就认为这种现象叫做单纯紧急性效应就人类特别容易很单纯的因为这个时间的压力就把时间浪费在一些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物上了但是呢转折就来了有一类被试者他就是能选择那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摆脱这个所谓的单纯紧急性效应的陷阱

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那研究者就访谈他们嘛就会发现说这类人是清楚的知道自己人生中的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的那些人那比如说有的人就会说其实我获得这个实验报酬啊我是想给孩子买一个礼物然后有的人会说我获得这个报酬呢我是想给我的考试买一本参考书

就他特别清楚的知道我想要去经营我的家庭关系或者说我想要自我提高然后我就让这个实验中的报酬来支撑我去完成我有价值的事情这一类人是不会陷入单纯紧急性的效应的陷阱那作者通过这个就会发现说其实啊我们说的那些所谓的时间管理方法

可能说了你都未必能做到就像这个实验那参与实验的人难道不知道我们所谓的那个时间管理四项线就一定要做重要的但是不紧急的然后下一步再做什么就是那种嘛但作者就说你看这些人不是不知道但他还是会做错选择

真正能让人做对选择的其实还是你的人生价值就你真正找到你人生价值的时候你就特别天然的会去做对选择所以就是道和术的一个区别术就是那些具体的方法道就是你真的你明确了你的价值追求之后其他一切可能都是水到渠成的水到渠成的事情

对就作者也强调说一旦你找到人生价值的时候可能很多你的碎片时间都不需要管理就它就会像一个吸铁石吸引铁一样就自动的就把你的时间和精力吸引过去了但你有这 30 分钟的时间你就会琢磨一下我要不要做个那什么什么的事情然后去跟你的价值相关联嘛你会很自觉的去做这件事还有一点就是当我们去做跟人生价值相关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比较容易进入心流嗯

这也是我们时间管理方法带来不了的嗯比如说咱们用代办清单法咱们用这个时间盒子法什么的其实它都只能告诉我们这段时间要做什么但是这个时间价值是会充分的把我们的这个精力把我们的这个心流给调动出来嗯

然后在这里就是也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去找到人生价值作者在这里也提供了四个维度咱们也可以去根据这四个维度来思考一下自己就我到底有没有找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那第一个维度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我就是爱做我越做越开心别人做都累了我做不会疲倦

然后第二个维度是社会需要的事就是这个东西是被社会所需要而不是自嗨然后第三个维度是能赚钱的事当然嘛就是咱们要出来谋生第四个维度是自己擅长的事在这里作者就特别强调说这事不一定就是你做起来就感觉特简单有可能这事真的很难

但是他那个参考标准是你做起来感觉比别人简单那这个事情你可能就比别人擅长这个就是你擅长的事然后这四个维度的交叉之处就是你真正的人生价值哇我觉得这个跟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就是如何找到你想做的事那本书里他提出了三个筛子帮你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第一

第一重就是重要的事第二重喜欢的事第三重是擅长的事这个就跟你说的这个真的很一样而且他说的那个擅长的事情也是就是别人做起来可能费力但你做起来毫不费力的事情就是他这个跟你说的这个还真的蛮一样的我总之我觉得不管是像如何找到你想做的事还是这个时间人格还是时间贫困其实他们

里面都在强调我们要把我们有限的宝贵的时间用在那些我们自己觉得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我们要尽可能的用我们这有限的人生时间去获得更多的意义更多的价值更多的幸福这才是时间管理的真谛对 是的

好那么我们不述高格 talk 这期的时间管理专题呢差不多就到这里了那今天涉及到的书单还有里面的要点关联呢我也已经放在咱们的 show notes 里面了欢迎大家找自己感兴趣的再去做拓展的阅读

那也欢迎大家到我的另一档单口的播客不数高格里面去听关于时间贫困那本书的完整的讲解那我其实觉得时间管理还有几本书也挺值得聊的比如说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生活黑客还有搞定还有优化你的两小时等等那我们之后呢其实也可以找一期来聊一聊那以及之后呢希望还能请到方圆来我们的播客里面跟我们做客聊天好呀好呀

好那喜欢我们的朋友不要忘记点击订阅那我们之后还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实用的专题比如拖延症信心假努力精力管理高敏感断舍离等等那每期都会跟有趣的人来聊有趣的书好那我们本期就到这里啦如果你觉得这一期有启发的话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里发一个 678 谐音就是有启发你的好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好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