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中年觉醒》:如何跃上人生第二曲线?|11

《中年觉醒》:如何跃上人生第二曲线?|11

2025/1/1
logo of podcast 不束高阁|talk

不束高阁|talk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哈希
爱馥芮
Topics
哈希:中年危机并非只限于中年,而是关乎自我改变的课题,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尤其在事业不顺或环境下行时。中年危机包含三大核心挑战:职业发展下行压力、自我价值感动摇、生活空虚感。各行业都存在巅峰年龄,但职业下行并非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如何看待中年人的能力变化。认知能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随年龄下降,晶体智力则持续增长,后者带来表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中年转型是认知方式的升级,从依赖流体智力的第一曲线转向发挥晶体智力优势的第二曲线。转型需要战略性撤退,尽早发现能力局限,识别消耗流体智力与运用晶体智力的行为,找到发挥优势的新位置。创造新的舒适区,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趋势,可以采取“带着优势切趋势”的策略。探索新舒适区需要时间,建议设置探索期,每次只改变一个要素(行业、企业、职位),并可考虑双线并行。未来的蓝海市场可能源于对现有技能的叠加。价值感动摇比职业下行更让人困扰,它关系到自我认知和对未来的迷茫。人生不同阶段的思维模式:童年期的魔法思维、青年期的英雄思维、中年期的现实思维。英雄思维的弱点是刚性有余韧性不足,难以承受重大变故和自身局限,最终会逐渐转变为现实思维。英雄思维向现实思维的转变速度取决于现实打击的程度和速度,价值感丧失可能源于对未来方向的迷茫。现实思维并非消极,关键在于如何调整现实带来的感受,重新定义有价值的生活。通过追问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可以找到真正的价值方向。可以通过分领域追问的方式,更容易找到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价值感丧失感也会随之减少。重新定义有价值的生活需要独处,倾听内心感受,并通过价值领域清单来辅助挖掘。空虚感分为两种:一种是已实现目标后的空虚,一种是生活过于熟悉和可预见带来的空虚。错误的应对空虚感的方式,例如冲动消费、辞职创业、寻求刺激,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之后会陷入更深的空虚。关键在于改变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转向享受过程,寻找非终结性的快乐来源。与其说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如说要有一个更高的视角,将日常事情看作追求价值道路上的路标,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 爱馥芮:中年危机中的挑战蕴藏着转机,是通往更真实自我的通路,而非无法化解的困境。互联网行业存在明显的“35岁危机”,但对于一些高收入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财富自由和新的生活方式。法律行业从业者的经验积累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价值,在处理复杂案件时更游刃有余。童年期的“魔法思维”是健康的,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成年后这种思维模式会变得不健康。价值追求因人而异,有些人能很快找到,有些人则需要一个过程。

Deep Dive

Key Insights

What are the three core challenges of midlife crisis discussed in the podcast?

The three core challenges of midlife crisis are: 1) The pressure of career decline, 2) The challenge of shaken self-worth, and 3) The sense of emptiness in life. These challenges are interconnected and form what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a midlife crisis.

Why does the podcast suggest that midlife crisis is more about self-transformation than age?

The podcast suggests that midlife crisis is more about self-transformation because it is not solely tied to age but rather to a multi-layered spiritual crisis. Even young people can experience feelings akin to a midlife crisis, indicating that it is a call for significant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rather than just an age-related issu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luid intelligence and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Fluid intelligence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solve new problems, think creatively, and adapt to new situations, which tends to decline with age.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on the other hand, is based on accumulate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ten referred to as wisdom, which increases with age. This distinction is crucial in understanding how to navigate career changes in midlife.

How can one find their second career curve in midlife?

To find a second career curve in midlife, one should focus on leveraging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which include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and wisdom. Strategies include strategic retreats, identifying new trends that align with existing skills, and creating new comfort zones by exploring new opportunities while maintaining some stability in the current career.

What are the three advantages of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mentioned in the podcast?

The three advantages of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are: 1) Enhanced verbal expression, as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precision improve with age; 2) Improved integrative thinking, allowing for better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ideas; and 3) The ability to translate complex ideas in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hich is particularly valuable in roles like teaching, consulting, and mentoring.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ategic retreat in career transformation?

Strategic retreat is significant in career transformation as it involves recognizing one's limitations and adjusting direction early. It is not about giving up but about finding a new position that better utilizes one's current strengths, particularly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This approach allows for a smoother transition into a new career phase.

How does the podcast suggest dealing with the sense of emptiness in midlife?

The podcast suggests dealing with the sense of emptiness in midlife by shifting from a goal-oriented mindset to a value-oriented one. Instead of focusing on completing tasks or achieving specific goals, one should find joy in the process itself and align daily activities with deeper, non-terminating values that provide lasting fulfillment.

What is the role of solitude in redefining one's values during midlife?

Solitud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efining one's values during midlife by providing a quiet space for introspection. It allows individuals to engage in a mental dialogue with themselves, helping them uncover their true desires and values. This process, though initially uncomfortable, can lead to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truly matters in life.

What are the two types of emptiness discussed in the podcast?

The two types of emptiness discussed are: 1) The feeling that one has achieved all they set out to do and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strive for, often experienced after retirement or reaching career peaks; and 2) The sense that life has become too routine and predictable, leading to a lack of excitement or challenge.

How does the podcast recommend overcoming the cycle of seeking short-term stimulation?

The podcast recommends overcoming the cycle of seeking short-term stimulation by focusing on non-terminating sources of happiness, such as enjoying the process of activities rather than just the outcomes. This shift in perspective helps break the cycle of temporary highs followed by deeper emptiness, leading to more sustainable fulfillment.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中年危机,指出它并非仅仅是年龄问题,更是自我改变的课题。节目将从职业下行、价值感动摇和空虚感三个核心挑战入手,探讨应对中年危机的策略,并分享嘉宾的经验与见解。
  • 中年危机并非只存在于中年,也可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 中年危机是自我改变的课题,而非单纯的年龄问题
  • 应对中年危机需要从职业下行、价值感动摇和空虚感三个核心挑战入手

Shownotes Transcript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中年危机

这个故事的主角呢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布鲁克斯也就是这本《中年觉醒》的作者他在一次坐飞机的过程当中呢偶然他听到后排座位上有一位老先生在跟自己的妻子在说话

那这位老先生在念叨什么呢他一直在说自己太没用了已经没有人需要他了那他的妻子呢就一直在安慰他但是呢这个妻子安慰他的时候还感觉有一点小小的不耐烦就显然这个妻子听这个老先生这样自怨自艾已经不止一天两天了那布鲁克斯当时呢就一直听着但是呢他就没好意思回头看他

他就想这个老先生应该是一个辛苦了一生但是到老了就一直碌碌无为的这样一个人吧

但是呢当飞机落地了当他终于看到这个老先生长什么样子的时候他就非常惊讶的发现那位老先生居然是一位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名人而且这位老先生不只是事业成功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偶像但是就是这样的人他到了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也会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没有任何价值感会陷入一种深重的失落感

而这本书的作者布鲁克斯他自己是什么情况呢其实他当时为什么会那么用心的去听那个老先生讲话呢其实也是因为他自己感觉力不从心而他其实当时才 40 多岁而且正处于自己的一个事业的巅峰时期但是呢他也会经常感觉有失落感迷茫感无力感

而布鲁克斯和那位老先生的情况呢其实只是中年危机中的一小类情况还有更多的情况包括我们刚才也提到了一些比如说随着你年龄渐渐增长你可能你感觉你的事业陷入困顿或者是生活陷入泥沼

或者是感觉自己就有一点已经不太能够提得起精气神来提不起干劲来这些都可以说是一种中年危机感甚至这种感觉并不仅仅会发生在中年人老年人身上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在感觉自己事业不顺或者是感觉环境在下行的这些年轻人身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感觉

所以呢这些就告诉我们其实所谓的中年危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中年危机它似乎不仅仅是一个关乎于年龄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关乎于自我改变的课题那么今天呢我们也很荣幸邀请到一位特别的嘉宾来跟我们探讨这个话题他就是亿万毒药的主播艾夫瑞

大家好 我是亿万独要的主播艾夫瑞非常荣幸能够来到不输高格和哈希一起聊书

艾弗瑞呢也是我的学姐但是是不同专业的学姐她是北大的法律博士从事法律工作已经十年了同时呢她对于文学哲学和心理学都有深入的研究然后她的这个播客亿万毒药呢也比较聚焦于这个文学哲学和心理学这些方面那艾弗瑞我想问一下你的这个名字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最开始《祈祷一碗毒药》这个名字其实也是个谐音梗嘛就我们可能都玩过狼人杀就女巫手里面有一碗毒药也有一碗解药对然后这是个谐音梗但是与此同时其实我这个播客也是一个泛文化播客每周分享一个文化产品可能是书籍可能是电影也可能是一场酣畅凌凌的舞台剧

那其实在分享文化产品的时候我就会输出一些可能看似比较陌生的你平时没有接受到的一些文化理念或者是一些比较新鲜的这种观点那这种观点在不太了解的人眼中看来可能是毒药但是兴许有的时候我们接收的这些新鲜的观点反而是我们人生的一碗解药

所以它其实就是一个谐音梗包括读药的读是读书的读然后也是希望每周都能跟我的听众去分享一些耳朵里的阅读摘要我自己也是一碗毒药的忠实听众也推荐大家呢去听一听一碗毒药我自己从里面就收获了很多

好那我们闲聊结束啊回到我们今天聊的这个关于中年危机的话题我们主要聚焦的书呢是中年觉醒这本书然后呢我们也会把中年之路大气晚成幸福的陷阱从来也不会好过现在等等这些讨论类似话题的书里面有价值的内容呢我们也会结合进来

是的 是的 我们今天会主要聚焦于中年危机涉及的三个核心的挑战第一个是职业发展的下行压力第二个是自我价值感的动摇第三个是生活中的空虚感这三个挑战相互交织可以说形成了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对 你刚才说的这个里面有一个词很值得注意就是你用的是挑战 就三个核心的挑战而不是说三个核心的困境或者问题

这其实就是我们这一期想要传达的一个核心的观念就是其实所谓的危机都蕴藏着转机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对 就所谓我们感受到的那些类似中年危机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召唤我们完成一次重要的转型就像《中年之路》里面说的一句话这不是一场有待化解的劫难而是一条连接过往与未来的通路

那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板块我们聊聊职业下行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呢我们的职业是不是真的会面临从上升到下降这样一个曲线呢

其实这个从数据来看的话呢确实是会的因为《中年觉醒》这本书里它就有列举很多这样的数据这本书的作者布鲁克斯他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发现就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巅峰年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就像比如说运动员他通常是在 20 到 27 岁达到巅峰

然后数据显示说创业者最活跃的时期是在 20 到 34 岁之间而且这种现象在知识密集型行业也同样存在研究发现作家最好的作品通常出现在 40 到 55 岁之间金融人士的最佳的业绩期是 36 到 46 岁

然后医生的专业技能也会在 30 多岁达到巅峰这本书的作者他还对一个世纪以来的重要的发明家还有诺贝尔奖得主做了研究结果发现物理学家是大约在 50 岁达到巅峰化学家是 46 岁

药学家是 45 岁,而且这种状况几乎遍及所有的行业,从警察到工程师,从护士到音乐家,几乎每个职业都会在 35 到 50 岁之间遇到这个拐点。那我不知道,因为这本书里面他没有提到就是法律行业,不知道艾弗瑞你有没有这样的观察呢?

我刚刚在听你这段陈述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其实不是法律行业而是我想到了那些 IT 精英就我身边有很多 IT 的小伙伴然后我发现他们到 35 岁的时候都异常焦虑就仿佛 35 岁他们就没有办法在大厂继续工作下去了就要步入提前养老的那种状态

互联网行业 IT 行业这个 35 岁危机简直就是一个大家挂在嘴边一直在说的一个东西因为我是互联网行业嘛然后我能感受到的也是这种 35 岁是个坎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对我周围的小伙伴 35 岁的大部分都在环球旅行他们已经不工作了已经放弃了已经不工作了那说明他们很能挣钱啊说明这个 35 岁已经赚到了自己可以环球旅行的这个躺平的资本

因为我这个年龄的同学或者朋友就他们都已经吃到了那个互联网的红利就在互联网有红利的时候他们的薪资是非常高的所以说可以达到一些他们自己定义的财富自由吧所以他们现在正好就趁着 35 岁这个年龄然后开启他们的环球旅行之旅

我觉得也蛮好的其实也还挺好的对然后在环球的过程当中其实也能会发现一些他新的兴趣点或者新的爱好同时发展他新的副业我觉得也蛮好的那他们其实感觉身上就没有什么中年危机感就感觉是不是当你钱足够的时候这种问题就不再是一个问题其实这跟我们接下来聊的问题就非常的相关就是多少钱算够嗯

对吧有的人可能有一辆自行车就够了有的人可能觉得我有一个亿也不够对而且很多人即使他钱很多了他地位也很高了他可能还是会有一种比如价值感丧失的感觉或者是他会有一种空虚感我不知道你的同学在他们环球旅行完了之后会不会也面临这样的烦恼但我觉得这可能是每个人到某一个特定阶段都会遇到的一些烦恼

会有一些习惯成功的人他们就一直想要成功即便他们之前已经非常成功了但他还想迎接更大的成功还想站在更大的舞台上还想闪耀出更多的火花好那我们说回来我们刚才说到的就是这本书里讲的这个通过大量的数据发现每个领域里面每一个工作里面每一份职业里面它似乎都存在着一个相对固定的巅峰年龄

那听起来这个人到中年职业下行好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的确实是在这本书里面布鲁克斯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说之所以会遇到职业下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对待中年人的能力变化

他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说人的认知能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流体智力一种叫做晶体智力什么意思呢流体智力简单说就是我们的原创力应变能力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确实这种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能力是在不断增强的这个能力就是晶体之力它是建立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认知能力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它叫做智慧那你有平时观察到一些这方面的例子吗就比如说有没有在法律行业的从业者他年长的人他会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吗

的确如此我觉得法律行业和医疗行业尤其是中医这一块就是你的年龄越长你的经验越丰富你的价值感就越强我重点讲一下法律行业因为法律行业它不仅仅是说你通过了司法考试然后你把所有的法条背下来了你就可以融会贯通你就可以处理

各种类型的案件其实是你要去在法律的实践当中去深耕去发现在实践当中如何把这些你知道的法律常识你知道的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应用出来运用的恰到好处其实这个就是经验的积累那你年龄越长你在这个行业当中从业的经验越多

你肯定在应对部分比较棘手的案件的时候就越游刃有余

是的 其实你刚才说的这些就是我们后面要讲到典型的晶体智力优势当中的一个然后布鲁克斯他在这个书里面还举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是音乐家巴赫的例子就是在巴赫晚年的时候他的创作风格已经不够时髦了甚至他在声望上也被自己的儿子超过了那后来巴赫做了什么事情呢

就是他没有固守在创作的第一线而是利用他这些年沉淀下来的这些经验还有他的智慧他转型成了一名音乐导师就是他开始致力于教导年轻人然后结果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反而创作出了像复格的艺术这样的一些经典的传世之作其实我读到这的时候我就

对巴赫的这种喜爱就油然而生就是我我觉得一个人他在前半生可能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想要去自我实现对吧我想要黄袍加身我想要地位提升我想要职业晋升我想要年薪过万不是我想要年薪过百万就是这

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你自我价值的实现你更聚焦的是自我但是巴赫转变的就很好因为他最后创作的这个复格的艺术是致力于我想要去更好的教导年轻人怎么去创作一个古典的乐曲我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我把我前半生的这种心血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出来来传承下去其实他不再是自我实现了而是他者贡献

我觉得这个是让我觉得很崇拜的一个点所以巴赫这个例子其实也是提醒我们当你的流体智力已经没有那么顶峰时期的那么强大的时候你的流体智力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可以从自我实现的角度转变为他者贡献的角度把我们前半生这个鼎盛时期的财富传承下去精神财富传承下去然后转向我们的精体智力运用我们年轻时候所获得的这些

知识经验的积累然后反哺到我们的下一代上面去就是把这些东西写下来或者是通过教授的方式去转移到我们的经体之旅上去这样的话其实也是一个世界观的转变也是一个视角的转变同时也会更有益于我们周围的所有的人所以我觉得就是巴赫这个例子会让我觉得我对他的崇拜又油然而生他在我的心目当中又高了三厘米

而且其实晶体智力的增长它会带来三个明显的优势这三个明显的优势都是有助于像你刚才说的这种角色转变的它首先是它会带来表达能力的提升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词汇量会持续的增加对于语言的运用也会更加的精准所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很多在专业领域深耕很多年的人他们

他讲的话反而是更能让你理解的他反而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特别的清楚

对我就发现在大学里面就我们回顾我们的大学时光在大学里面其实很多年长的教授他更容易把这个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清楚但年轻的老师他可能就是我给你干货对你想听这门课的什么内容我把干货递给你但是你想让我融会贯通你想让我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可能还是老者

更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我觉得年轻的教授他可能会讲的更学术更深奥你会觉得这门学问好高深但是年老的教授你会觉得这门课很有意思对就是会娓娓道来就让我想到百家讲坛的那些讲师他们就可以把你看起来非常枯燥的东西讲得活灵活现你突然就对国学有了兴趣对

出此之外其实书中也讲到精体智力的增长呢还有第二个表现就是综合思维能力的增长当我们运用精体智力的时候我们更容易看到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出此之外呢精体智力的第三个表现是它可以将复杂的想法付诸实践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功的心理咨询师啊培训师啊他们都是有一定经验的年长者他们

他们不仅仅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们更懂得如何把这些经验转化为他人可以理解和运用的智慧

是的 而且我之前在另一本书《大气晚成》那本书里我也看到一个类似的研究那个研究是麻省总医院做的他们曾经评估了 5.5 万个对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然后他们就发现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独特的认知优势 20 岁左右我们的认知处理能力是速度最快的反应就是特别敏捷高考的时候对 是这样的

然后 20 出头的时候学习和记忆名称的能力达到巅峰这时候就很适合你去认识更多不同的人你就会记得很牢正是在大学的时候学各种术语的时候对然后 25 到 35 的时候我们的短时记忆能力是最强的

然后我其实后台看我们不数高格还有不数高格 talk 的用户画像是以 20 到 40 岁的人群为主的所以可能就对于我的主要的听众朋友来说可能就是刚才说的那三类能力是比较强的然后到了 45 到 55 岁我们的社会理解能力达到顶峰就是特别擅长人际沟通

然后更有意思的是 65 岁以上反而是对语言类知识把握能力最强的时候你看这跟我们刚才说这个精体智力增长的表现也是能对得上的就是他更擅长跟人沟通他更擅长去把他知道这些东西怎么用生动的话给他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对我也发现了就过年回家了之后你就会发现了

长辈们滔滔不绝而且都活灵活现边演边讲对老人们确实是表达语言比较旺盛然后也能够把一个故事讲得特别的引人入胜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阅历比较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

这个精体智力的发展一直在走上坡路所以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确实会比年轻人要强一些这也是我读了这本书才新知道的一个原因我以前就是以为他们就是这辈子话说多了话牢就是你一直不断地说话你说了五六十年之后你说话的能力就是会比年轻人更强一点我以前就是这样想的

对对对所以中年觉醒这本书呢它很重要提醒我们的一点呢就是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与其焦虑于某些能力的下降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发挥新优势上而且呢这其实是一次人生道路的升级也是一次认知方式的升级就是说从依赖流体智力的第一曲线转向发挥晶体智力优势的第二曲线

那下面请哈希给我们讲一讲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以及怎么样找到适合自己的第二曲线呢那我觉得我们后面说的这些方法呢其实不仅仅适用于人到中年的时候其实它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你觉得自己需要转型的时候

因为其实刚才我们也说了就中年危机这个词它也不仅仅是指一个年龄上的危机而更多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精神上的危机嘛就即使是年轻人也有可能陷入这种中年危机感

那首先我们要说的一个辅助我们转型的方法呢是来自大气晚成那本书的这本书的作者发现最容易成功转型的人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战略性撤退对他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词像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列维特他就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

它在经济学领域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个善于舍弃的人哦 有舍才有得对 有一点这个意思它的座右铭是早点败快点败这也有一点像现在大家经常在产品领域说的那个快速失败快速迭代哦

那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学会及时止损吗是的但是也不完全是这就要说到就是把战略性撤退应用在我们讨论的这个场景里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就是尽早发现自己的能力局限这样才能及时调整方向第二就是如果你已经开始进入中年那么你需要学会识别哪些事情是在消耗你的流体智力哪些是在运用你的晶体智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新的更适合发挥你当下优势的位置这不就是巴赫吗对对对巴赫本赫

巴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就是在撤退当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那其实我觉得在这里再可以多说几句的就是这个在撤退中开辟新的道路它跟走出舒适区的关系它这个过程其实并不是走出舒适区而是创造新的舒适区其实当我们在撤退的时候我们是带着两个技能包的

第一个技能包是我明确的知道就是我自己独有的擅长的一些事情然后第二个技能包是我们刚才说的就是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在不同的年龄段你拥有的不同的那些优势所以呢这两个技能包其实是构成了你的总优势

那我们以往可能是把这些优势混在一起的而我看中年觉醒这本书的时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就是我们要知道哪些优势是我们自己个人独有的哪些优势是我们作为人类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一些优势的变化

然后创造新的舒适区的过程我觉得可以进一步结合古典老师在不上班咖啡馆那个里面讲到的一句话就是带着优势切趋势我们之前在不输高格 talk 讲这本书的时候也分析过这句话

带着优势切趋势怎么跟我们今天的话题结合起来我觉得就是说在我们寻找哪里可以发挥我们的这个技能包围这些优势的时候我们应该同时把趋势考虑进来因为你要创造新的舒适区但是如果这个区域它也是在下行的或者是它的这个范围是在逐渐缩小的那你这个新的舒适区也没法待太久对吧

所以呢在创造新的舒适区的同时呢记得带着优势切趋势是很重要的就比如说有可能十年前像有一些比较资深的传统媒体人他在当时就是互联网兴起了之后呢就成功转型做了网络内容就包括我的老板罗振宇他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嘛还有

所以这些反而让他在新的领域也有了更好的发挥

我今年其实听到一句话还挺启发到我的就是未来的蓝海市场来源于已经被红海市场验证的两到三个技能的叠加我觉得这句话真的可能会给很多觉得自己现在身处红海的人打一剂强心针吧就是我们过往走过的路是绝对不会浪费的

你说的这段让我突然想起来脱口秀演员童莫南对就他之前是在新东方做老师其实也是语言表达的一个岗位然后在新东方这个不太行了之后他转去做脱口秀演员其实也是能力上的一个叠加就是他把这两个能力叠加在一起最开始的时候在新东方讲课可能更

硬核的能力在于你输出知识但与此同时你也要附加一些好玩的东西才能让学生记住你输出的这些知识然后在他转型的时候他就把好玩的这一部分提取出来然后把新东方所赋予他这些表达能力作为一个 bonus

所以还蛮成功的那我觉得有一个比童莫南更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刘洋教主因为刘洋教主他以前也是在新东方而且他在新东方做的也名气还挺大的

但他真的是双线并行了很多年就他一边还在新东方教课也非常卷另外一方面他还做脱口秀也很卷他就是双线并行了很多年可能是从我觉得他真的是我的偶像因为我就喜欢这种非常卷的人我看见这种人我就会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我感觉刘洋教主大概是在是去年还是今年才开始全职做脱口秀的那我觉得他算是非常幸运了因为他脱口秀跟讲课可能都是两个他非常擅长也很喜欢的事情但是可能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可能是需要探索我们新的舒适区而不是像刘洋那样就是他可能正好就两个都是他的舒适区

对就通常情况下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从一个领域然后到达另一个领域像刘洋这种双轨并行的人可能不是特别多所以但一会儿其实我们会说到这其实恰恰是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式但是我们这里先按下不表掉个胃口所以这种探寻新的舒适区的过程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吧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觉得都应该是不会特别容易的所以呢我觉得这里也有三个小点可以给大家做参考第一个点就是来自我们刚才说的大气晚成那本书的他说你要给自己设置一个探索期就是你要给自己一段时间不带任何目的性的去尝试一些新的可能比如

比如说参加一些跨界的研讨会啦或者是去旁听一些其他领域的课程或者是跟朋友一起尝试着搞一点新的事情等等就重点呢不是在于你立刻就要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而是在于打开视野你看看我现在的这些经验啊技能我积累这些东西它有没有可能在什么新的地方派上用场

其实我理解这一个阶段就是你要遵从你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是你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事业呀,然后以及这份事业是不是跟你的能力相互匹配呀,就你也不是说功利性的我要做什么东西,我要达成什么目标,但是你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就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发现一些新的可能性。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确实也遇到过一些工作狂就是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他们觉得其他的探索参加什么业余活动啊或者跟朋友聚会啊或者去其他行业去旁听一些东西他们认为这都是浪费时间

那是因为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现在第一曲线能够延迟足够长的时间能够延续很久很久就他们可能没有考虑过这个第二曲线的事情但是可能到达我们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们或许每个人都需要去思考自己的第二曲线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其实那本书里说我们要把这种探索期要上升到一个战略的层面就是说如果我们不

给自己这样的探索期如果我们完全不去考虑这样的探索期的话那等到我们就是一直走真的走到一个职业瓶颈的时候就会陷入被动的境地对吧所以就是与其等到那个时候我被迫的我离开或者被迫转型不如你提前就去稍微探索一下你多去尝试一下你开始为自己的第二曲线做一点点准备

那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和第三个小点了第二个小点是来自不上班咖啡馆的一个公式他说定位等于行业乘以企业乘以职位就是当我们在构思自己的第二曲线或者是当我们在思考自己转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拆解成这三个要素

行业企业和职业我们如果想拥有一个平滑的转型的话呢古典老师的建议就是我们每一次只变动一个要素而不是要这三个要素一次性全都变掉这个跨度就太大了另外呢还有第三个小点就是要 Q 回到我们之前讲到那个双轨并行的那个它来自一本其实看似不太相关的书其实是一个讲公司战略的书叫从核心扩张

但是它里面讲到那个公司扩张的过程当中那个经典的战略理论其实就是强调说你应该是先你的核心业务和你的扩张业务是并行的

我觉得这个在个人发展上其实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思路就是你先给自己一段双线并行的时间就是你一只脚还在原来的熟食区然后另一只脚你去探索新的熟食区你去采取比如说战略性撤退这是比较稳妥的一种方式好的那我们第一个板块职业下行的压力就讲到这里然后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我们聊一聊价值感动摇的挑战这就是第二个挑战

这个问题其实比职业下行更让人困扰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认知很多时候在中年遇到危机的时候打击你的并不是金钱收入的减少而是你对自己的一种内在的否定你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就是这种打击我认为对于中年人还是比较刺痛的是的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呢我们可以更多的参考另外一本书叫《中年之路》那本书里面他提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思考模型就是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他的思维模式会怎样转变这样一个思考模型

他说在我们的不同人生阶段当中我们会依次经历三种思维方式孩童期是魔法思维青年期是英雄思维中年期是现实思维那魔法思维这个概念呢最早是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的时候发现的

他们发现部落里的人会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为日他们赚的像日月星辰啊风霜雨雪呀都跟我有关那为什么说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在孩童时期的思维方式呢因为孩子们这也不能这么说就是孩子们他们往往会生活在一个现实与想象界限模糊的世界里面

孩子就会觉得我就是世界的中心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大或者什么的这就是孩子的一种他在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思维方式他就是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跟我有关

这个让我想起了武志宏老师那个深度关系的一本书他讲的就是全能自恋对 全能自恋就全能自恋其实这个概念发生在你小的时候是很正常的因为婴儿一出生的时候他什么都做不了他没有办法自愈养育他自己所以他就通过哭闹的方式博得他养育者的关注他一哭就有食物吃他一哭就有人照顾他所以他天然的认为我会一种魔法

就是我一哭整个世界就会围着我转所以他就非常的全能自恋他认为我只要动一个念头这个世界就会围绕着我转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但是当全能自恋这个概念发展到成年人的时期就不正常了就变得很变态了所以就变成了一个病态的状态但是其实在孩童时期这种思维方式是完全健康的

OK 的对而且其实正是因为孩子们有这样的一种就是世界都是为我准备的就这样一种就是生机勃勃这种雄心勃勃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才会让他们敢于有那种很大的梦想就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为我敞开的对对对小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梦想就是

不成人变成魔就是不能名垂千史就要遗臭万年就觉得自己肯定是个大人物对对对就是我们就是我要当宇航员我要当英雄我要当科学家这种我将来一定能够为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这种但是呢我们也会观察到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是所谓这个梦想这个东西会变得越来越现实

就可能到最后比如说等我们大学或者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再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可能就说我想要一个什么什么特定的工作或者是我想要一个什么铁饭碗我想要一份安稳的工作就你可能就已经变得非常的务实没有梦想了再也不想改变这个世界了已经被这个世界改变完了

那其实这本书里还讲到另一个就是青年期的一个典型的思维模式是英雄思维那刚才童话思维呢是说你觉得你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嘛那这个英雄思维的时候我们已经显然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了

但是呢我们依然相信自己会是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的主角就我们是相信我们的旅程是一趟英雄之旅的那英雄之旅大家都知道就是说虽然说这个英雄他可能会一路上遭遇很多的挫折挑战但是那都是暂时的我只要足够努力我就能够实现我的理想实现我的梦想得到我想要的我能行对

我觉得是不是我们在校园的时候就是在大学或者读研读博期间这个思维方式是不是可能会很明显至少对于我来讲我觉得我那时候是这样的会吧就觉得那个时候没有我征服不了的考试而且我就觉得等我从校园里出来之后我一定能够干一番大事那我倒

我觉得很有可能跟你之前说你像我上学的时候吧正好是就是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我是 14 年的时候开始上大学的然后我是 21 年的时候是硕士毕业的

所以这几年就是中国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然后而且涌现出了很多像我很多师兄师姐就比如像你说的你身边那些早早实现财富自由的那个都是我们在校园里面仰望的对象所以我们看着他们

你就会觉得我将来出了校园之后我也行啊就会是这种感觉所以你是什么时候放弃幻想接受现实的就我一毕业就大家都知道发生什么了嘛我 21 年毕业的嘛大家就知道发生什么了呀所以就不用多说了所以就会导致你看我的同龄人我觉得大家的中年危机感都是提前到来的就我们现在感觉大家都一个一聚餐大家觉得都挺中年感的所以你刚才说的这个状态是中年的现实思维吗

我觉得我们可以先说说就是英雄思维它的一个弱点吧其实这个弱点就是通往这种中年思维的一个轨迹就是它的弱点就在于刚性有余 韧性不足就是我们的英雄思维它是承受不了一些重大的变故打击或者是你发现自己有一些固有的局限性你会比较难接受又或者我们刚才说的你发现整个行业或者说大环境在走下坡路

那可能这些其实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打击你的英雄思维它并不是就是一个一下子消失的过程并不是说我一毕业我突然我就英雄思维没了一下子就现实思维了而是一个逐渐的就像一艘快艇驶入了一个全是暗礁的一个海域一样它会慢慢

慢慢的慢下来然后慢慢的沉下去那现实思维是什么呢他就是感觉自己年轻时候那些膨胀的愿望终究是难以实现的就感觉我们过去的那些梦想过去想象中的那些英雄之旅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已经不可能了但是我觉得现实思维其实也挺好的就是你可以非常冷静客观的知道自己的优势

劣势长处和不足是我们可能终有一个阶段你是要面对现实的但是可能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刻他突然一下子就感觉一下子价值感就丧失了就当你突然意识到我过去的目标可能实现不了了他一下子心里没调整过来他就会有这种价值感丧失的感觉

而且这种感觉这种价值感的动摇刚刚我们说的就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年嘛就是英雄思维它的消退速度本质上就是取决于你遭受的现实打击来的有多少有多快

就我想比如说如果是你一毕业就是整个市场行业就是蓬勃向上蒸蒸日上大家动不动就讨论集议融资然后咖啡厅里全都是讲创业项目的那种时代的话你的英雄思维可能到你三十四十多岁的时候还一直是这样的思维因为你一直都觉得确实就是可以实现啊我想要的东西就是可以实现啊但是可能如果我们说并不是这样的话

那你就可能就比如说你一下子觉得我面对的这个环境不是我以前想的那个了我想实现这些事情好像没有办法实现了然后你可能很快就会从英雄思维转向现实思维然后那这个时候就可能会有一种价值感丧失的感觉就不知道我将来要追求的更多的价值在哪所以这个时候要学会识时务

对其实像你刚才说的就是现实思维它并不是不好的这一点我觉得我非常认同就是现实思维只是说你意识到你以前的一些东西实现不了了但这个实现不了它到底会不会带来价值感缺失其实这个是这件事情给你带来的感受就是它跟这件事情本身是分开的

就是说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在我们认清这个现实之后怎么样去调整现实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就因为你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你总要认识到自己能做成什么不能做成什么那我们可能要探讨的就是当这种现状当这种我们看清了之后我们怎么样能够带着它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刚刚听你说这三种思维方式其实我觉得我最喜欢的还是现实思维就是你不可能永远说因为经济形势比较好因为大背景比较好然后所有人人都可以成功的时候你就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成我觉得

其实这种状态其实是一个非正常的状态你反而要想的是你在正常的状态下你在现实的角度来讲你的长处是什么你的短处是什么你的喜好兴趣点是什么你不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就这个时候才是你真正应该冷静下来去思考的时候所以我们接下来可以探讨一下就是中年觉醒这本书所给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我们中年的时候面对着这种所谓的双引号的危机呢

我觉得你刚才说的确实是就我们不可能就比如有个笑话嘛就是说一个人坐着电梯到了十层然后说你是怎么上来的我是凭自己在电梯里面一直不停的坐蹲起然后上来的呀其实可能有的时候就是我们的英雄思维有的时候确实比如说放在我们身边很多人的环境里可能比我们年长一些人的环境里面的话他可能确实是比如说吃到一些时代的红利啊什么的

并不是每一代人都是这样的呀所以说其实对于每一代人来说我觉得去在某一个阶段进入到现实思维然后去处理这种现实思维给自己带来的这种感觉都是必要的那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不是在让我们接受平凡我觉得可能说与其说接受平凡不如说是接受现实然后重新定义什么是有价值的生活

就因为像我们曾经说的可能有那些所谓宏大的目标啊宏大的梦想我们当时在把它说出口的时候我们可能也并没有想过说那些东西是不是我真的想要的有可能有很多我们以为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说

我们会觉得得不到它我就会很失落的一些东西并不是我们内心真正的价值追求我们应该学会去认真的思考和定义我们真正的价值追求就是值得我们为之一生去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很好奇我想问一下就是你觉得以你现在的年龄和认知你认为你真正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我觉得其实上一期我在我们讲心流的那一期节目里面因为它确实有一个环节是让我们找我们人生的终极使命是什么

但是

但是可能一本书读到它真正去翻开它的人却很少所以我就确实是想成为这样一个节点去让这些好东西被更多的人知道所以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是很有获得感价值感和满足感的所以这可能是我目前这个阶段我自己觉得我的一个价值方向吧就这件事情确实会给我带来幸福感

我还蛮好奇就是你在判断自己的价值追求经历了怎么样的一个阶段就这个事情它是一个比较好判断的吗还是说它有一个

流程就听起来这个东西还是有一点挺抽象的我觉得这可能分人因为对于我来讲你让我去找我的价值追求我可能一下子就能找到因为就是我干的事情就是我自己觉得就很有价值我觉得就是从我干的事情里面就体现出我的价值追求但是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东西都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它并不是一个那么容易找到的

那我记得其实之前在幸福的陷阱里面那本书里看到了一些就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的这样一个方向就是说

他那本书里其实就建议我们说你想要获得幸福你就应该对自己的价值方向进行追问嘛他那里面说的价值方向就是你内心深处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进行追问就是说你要透过表象去问到你想要这个东西的本质就比如说那你说有的人会说我想要有钱我想要出名我想要荣誉对啊对啊就是那这些答案就是很真实对吧但是

他是不是你的价值方向呢他并不是因为他并不够就你追问的还不够深那比如说有一个人可能说我想要很多钱那他追问的话就不应该停在这了他应该进一步追问说那有了很多钱然后呢那他可能会说这样我就可以不用上班我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这就说明他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并不是钱而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还有比如说有的人说我想要出名那你应该就进一步追问说出了名然后呢那他可能会说那这样走到哪里大家都会很尊敬我那就说明你追问到深处他渴望的并不是出名而是受到他人的尊重

所以这些可能才是他们真正的价值方向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很像是心理医生会问的问题就是他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对 其实幸福的陷阱那本书它确实是一个著名心理学家写的他其实讲的这个也都是一些心理自助疗愈领域可能心理咨询师会问真的会问你的问题

对就是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去深挖你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就是我们真正渴望的东西是什么呢其实我们需要一个拨云见日的过程不过呢其实这个事情也没有它看起来那么难我们可以

可以分不同的领域来想这样我们会更有抓手比如说你在爱情里面你真正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亲密关系你家庭当中你可以想成为什么样的父亲或者母亲或者儿子或者女儿或者在工作里面你最想收获的东西是什么

其实在不同的价值领域里面我们都可以挖掘出一些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那我们这里可以给大家附一个生活价值问卷是来自幸福的陷阱那本书的里面有写十个价值领域然后呢这十个领域里面都附上了一些你可以追问自己的问题那有需要的朋友呢可以在我们的 shownotes 里面去拿

对 这十个领域呢分别分为家庭婚姻和其他亲密关系友谊职业生涯教育和个人发展消遣娱乐和休闲精神生活社区生活环境和自然健康和身体

就我阅读完这十个价值领域之后我会发现人生当中可以追求和实现的价值无处不在就是真的那种价值感路空或者价值感丧失的这种感觉可能就会离你而去了因为你真的有非常非常多的可选项

然后大家在看这十个价值领域的时候我比较推荐的方式是你能够找一个安静的独处的环境这个其实也是《中年之路》这本书里的建议就是你在尝试重新定义有价值的生活的时候要学会独处

这样你能更好地把这件事情想清楚那这里说的独处不是简单地远离人群而是一种叫做交换意见的心理练习这个有一点像是心理咨询师和咨询者之间的对话只不过呢是发生在我们跟自己之间具体来说呢就是我们找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认真的尝试去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当然你可能会觉得就刚开始会觉得有点不舒服

别扭啊有一点像你脑子当中两个小人打架的感觉对 是的就是你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你到底想要什么呢那可能一开始你心里的那个小人并不会告诉你这个时候你需要保持耐心继续在独处当中去思考慢慢的就会出现这个作者他说的那个状态我觉得他说这句话还挺妙的大家可以在独处的时候找一下这种境界就是当黑暗开始发光当寂静开始说话

我们会体会到这种状态但是呢我觉得就我们也不用担心就是达不到这种状态因为最初接受这种方法的人让你去一门心思的就去倾听去感受自己可能确实也有一点困难但是我们刚才不是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这个十个价值领域的清单吗我们就顺着这个清单你就去逐个问自己这些问题去挖掘自己内心的感受那你的感受的涌现的难度可能就会降低很多

好的那这就是我们第二板块的讨论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板块就是空虚感的挑战这个空虚感可能跟我们前面所说的价值感丧失不太一样了就是其实明明生活看起来一切都很不错但是就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就差那么一点就听起来可能有点反耳塞就是既有房子也有车然后也有迷人的老婆也有非常可爱的小孩但是我就是感觉我的生活当中少了点什么就这种

就这种感觉其实很折磨人的也很难应对而且其实很多我认识的中年人可能因为这样的情绪会走入焦虑啊或者抑郁的这种状态不是有一句话说中年男人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就是回到家然后在车库里停留的那十分钟我觉得可能就是这种空虚感的状态其实在心理咨询上也确实这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会遇到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了

像这种状态我们其实还可以再把它细分成两种类型就第一种就是你确实已经实现了你之前追求的一些东西或者是你感觉到我现在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我接下来我即使我再拼搏我可能也改变不了什么了又或者是像可能在老年人当中有一类情况比较典型就是你已经退休了

你却发现反而没有想象到那么快乐因为我们年轻人总觉得我好想退休啊好想躺平啊但是可能当你真的退休之后你又会感觉很空虚尤其是从高处下来的对啊 是甚至有很多人会在这个阶段陷入抑郁的

还有第二种类型的空虚就是因为你生活当中的一切都已经非常熟悉你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已经变成了例行公事的样子就是没什么新鲜也没有什么挑战你的人生好像一眼可以望到头了你的未来就是高度可预见那这种其实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空虚感

对很多人还会通过寻求自己的方式试图打破这种循环比如说有的人会冲动消费购买很多奢侈品然后有的人会突然的辞职创业

就我遇到一个姑娘她说你知道我离职了之后自己开始创业有多么的开心吗我每天都感觉我的幸福指数在百分之百但她完全不在意她创业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就是她完全是一个很喜欢这种刺激感对她完全是一个放飞自我的状态她说只要我做事情就行就她不在于那个利润表她是正的还是负的那其实还有一部分人她通过

可能更极端的方式比如说蹦极然后甚至是身体出轨的方式来寻找这样的刺激但其实问题是你通过这样短暂的刺激仅仅可以给你带来短暂的一些愉快但是愉快之后这个荷尔蒙或者这个多巴

让你刺激了之后其实之后还是会陷入更深的空虚是就像我们说财富有适应效应还有享乐也有适应效应这种刺激它本身也是有适应效应的而且它可能会像成瘾一样你甚至可能到后面会需要越来越大的刺激

不然你就会空虚像你刚才说的那个创业的朋友如果就是他非常喜欢他创业这个事业本身的话我觉得他是会能持续快乐的但是如果他只是喜欢这种事业起步起的这种刺激感的话那这种感觉他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我觉得这种就是我们寻求刺激的这种循环之前看过另一本书叫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他分析这个问题分析的比较好他说只要我们还抱着完成某个计划的心态去做事就永远无法跳出痛苦与无聊的循环就是你没有完成这个计划的时候你就痛苦你完成了之后你就会觉得无聊你会无限的循环

是的很多人都会把生活当中的事情不自觉的变成一个一个需要完成的计划或者目标比如说读完这本书升个职加个薪买个房或者把谁追到手了等等这些就有点像这一人每天必须要列个表然后一一的完成这个表里面的事项我就跟你说我其实就是这种

我每天有任务清单嘛我确实每滑掉一个之后我就会特别开心对啊就是会有快感而且这个是真实的就是你滑掉一个任务你的大脑就是会产生多巴胺这个就是有脑科学的支持的但是这种任务清单式的方式你可以放在一天你可以放在一个月每周但是千万不要

让它成为我们人生的思维模式就是因为这种如果你把这种设目标到完成这种模式你放到人生当中其实这种模式是带有自我毁灭性质的就是说因为一个目标的完成就意味着它的终结就我们肯定会陷入一种我得不到的时候就痛苦得到了之后就无聊的这种循环

其实我觉得这有点像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你只在乎你表格上要打勾的那个地方你只在乎结果是不是完成了这个目标是不是实现了但你并不 enjoy 这个过程对就是你做每一件事情每一件你表格上的这个事情你不是真正的喜欢做这个事情或者享受在做这个事情过程当中的每分每秒而是你期待着做完这个事情之后我可以马上回到那个表格上打一个对勾

这种就有点像你失去了跟自己的链接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就你每次你都是活在你目标完成的那个时刻的你就是你即使你现在活在这儿但是你的眼睛始终是看向那儿的就你并没有活在此时此刻

就像哲学家康德说人应该是目的而不应该是手段就是你应该真正的去尊重你自己内心的想法或者是你应该尊重人性而不是说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机器变成一个工具

对所以关键还是要在于我们要改变这种目标式的思维方式我认为对我觉得像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那本书它的观点就跟你是完全一致的它就说我们应该把注意力从完成目标转到享受过程那本书里把它叫做

非终结性的快乐来源就是说你的快乐不应该依赖于那个目标的达成而应该来自活动本身你比如说我们两个做播客那我们想要真正从播客里面获得快乐那我们就不应该把我们的目标放在说我们要达成多少粉丝我们要挣多少钱我们应该就是享受我们的交谈然后我们的分享还有我们跟听众的互动就这些活动本身

其实我本来做播客的时候最开始我会去看一看数据啊然后今天有多少订阅但是逐渐的我就回到了我最开始想做播客的那个初心就是我就是想分享我读到的书然后我看到的一些舞台剧然后以及我看到的一些比较有趣的电影让我有收获的一些电影我觉得我大脑当中经历的这些语言对话我可以用这种真实的方式实体的载体把它呈现出来

能够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一起交流我就已经很开心了就是我回到这个状态会让我非常的舒服我觉得我也是我感觉你像咱们两个就是可能交流的过程包括我自己比如说咱们也都会录一些单口嘛包括

路单口的时候你在话筒前倾诉的那个感觉有时候你会进入那种心流的感觉就会发现你自己从这件事情里面也是可以获得很大的快乐的所以那个时刻尤其是它跟你的价值方向也是符合的嘛所以这可能才是就你真正能够享受一件事情的方式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克服空虚的一个根本的方式就是把你的眼睛从那些已经完成的目标或者是没有完成的目标当中转移走你转移到你现在当下你就是把你的每一个当下你正在做的这个事情当做你意义的来源

其实这个也可以跟我们前面讲的那个价值方向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前面跟大家说就是可以通过我们那个十个价值领域的追问清单来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那个价值方向

对其实这个价值方向跟目标是有本质区别的对就是因为这个目标啊就是我们明确想要达成的一个结果就是不管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就它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而价值方向是你始终在你一生当中你都决定你要追随的方向比如说在工作里面可能是你一个目标是你要完成一个什么项目但是你追随的价值方向可能是你说我要在工作当中不断实现成长

像幸福的陷阱那本书里它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价值方向就是决定我们要一直往东走那无论我们走多远我们总是能够继续往东走对吧而目标就像是你在一直往东走的这条路上你要翻越的那些高山大河你要去过的那些坎你要经历的八十一难但是你一旦过去了就完成了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就是孙悟空明明可以一个金斗云就去西天把这个经取回来但是他们却要在路上经历八十一难就是九九八十一难这是避过的一个历程所以反而其实是取经之路比较重要而不是最后取真经那个结果比较重要我觉得这里我们还可以讲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去动员然后他们

到达动物园这一路上呢是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那其中一个孩子在这两个小时里面一直想的就是赶紧到达动物园所以他一路上就是都坐立不安而且隔一会儿就会抱怨说哎怎么还不到呀

但是另外一个孩子心里想的是要享受这趟旅程所以他就一路上都看着窗户外面去欣赏那个变换的风景所以他就一点都没有不耐烦这个其实就是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的区别我们会发现如果采用价值导向的方式我们不仅仅可以消解就是目标完成之后的空虚我们还可以像那个孩子一样去消解得不到的时候的那种痛苦

对 所以与其说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我觉得可能更准确的说法是要有一个更高的视角就是当我们能够把日常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我们追求价值道路上的一个路标的时候我们才能从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当中获得持久的幸福

好那我们这一期的内容呢到这里也差不多了其实聊了这么多也让我对中年危机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就是与其说它是一场危机不如说它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没错没错比如说刚才我们讲到的三个挑战职业下行实际上就是提醒我们应该重新定义自己的优势开掘第二条曲线而价值感的动摇也是促使我们重新去定义我们人生中那些真正的价值

然后空虚感则是让我们重新定义你人生当中的意义的来源所以就像有一本书《中年之路》里面说的就这不是一场需要解决的灾难而是一条通往更真实的自我的必经之路好那我们本期播客的内容呢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今天呢也非常开心能跟艾弗瑞一起聊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经常一起聊书

谢谢大家谢谢哈希也谢谢所有听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一晚读要找我玩好那我们本期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的朋友不要忘记点击订阅我们之后还会聊更多有趣的书如果你觉得这一期有启发的话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里发一个 678 谐音就是有启发你的好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啦好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