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過去的工作與科技相關,尤其是氣候科技。他發現自己在閱讀這些內容時感到吃力,於是決定每週輸出內容,透過這個過程逐漸對科技圈產生興趣,尤其是科技公司的創辦故事。
他購買較多的是軟體服務,例如Revise Reader,這是一個稍後閱讀的應用程式,可以夾入文章並進行畫記和寫筆記,並與其他筆記軟體串接。
他認為這個工具非常方便,尤其是可以與筆記軟體如Obsidian或Heptabase串接,讓創作者的輸出變得更容易。
他與Mula合作,Mula是M觀點的主持人,擁有科技電子報。Mula邀請他一起合作,從而開始了Podcast的製作。
他一開始會寫逐字稿,但後來改用架構方式,參考表達書籍中的不同架構,並每月嘗試不同的架構,直到一年後講話才比較順暢。
他認為電子報不應該只是賣一篇文章或一集Podcast,而是賣一個持續性的承諾,讓讀者知道只要有大事件發生,他們就會收到相關的深入分析。
他計劃在Podcast中加入更多台灣科技圈的訪談,因為他認為國外的文化和工作原則不一定適用於台灣,而這些訪談可以提供更多想像空間。
他認為單口節目容易尷尬,而訪談相對簡單,因為只需要想好下一個問題即可。
他認為「做自己」不是搖擺不定,而是根據自己的背景、環境和經歷,找到獨屬於自己的跑道,並在這個跑道上發揮最大潛力。
最簡單的杠杆是人力,例如找到合適的夥伴來擴大產品的影響力。另一種杠杆是Podcast或YouTube等媒體,因為每複製一份的成本幾乎為零。
來賓資訊⬇️VK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vktechread/VK的電子信: https://vocus.cc/salon/64e5ac47fd897800011eef80/plans/contentVK的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vk%E7%A7%91%E6%8A%80%E9%96%B1%E8%AE%80%E6%99%82%E9%96%93/id1698471334聊的那本書《納瓦爾寶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7461我之前分享過這一本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yoaGgUvX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