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 Yilin left Tsinghua University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cademic system, particularly the 'up or out' mechanism that pressures young scholars. He also sought more freedom to explore blockchain and decentralized science. Singapore was chosen for its crypto-friendly environment, family-friendly atmosphere, and ease of settling in.
Young scholars in China face the 'up or out' system, where they must achieve tenure within six years or leave. This system pressures them to produce high volumes of research during their most productive years, often leading to burnout and limited job security. Additionally, the academic job market is oversaturated,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graduates to find positions.
Hu Yilin sees Bitcoin as a significant chapter in human history, akin to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like the Renaissance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He believes Bitcoin represents a transformative force in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d he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the Bitcoin ecosystem as part of his broader interest in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Hu Yilin's Bitcoin investment strategy involves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even during high market periods. He views Bitcoin as cash rather than an investment and prefers to hold it in cold wallets. He also uses a small portion of his Bitcoin for speculative activities like NFTs but remains conservative with the majority of his holdings.
Hu Yilin chose Singapore over Hong Kong due to its more welcoming environment for mainland Chinese, its crypto-friendly policies, and its overall stability. He found Hong Kong to be increasingly oppressive and less accommodating, while Singapore offered a more comfortable and open atmosphere for both living and working.
Hu Yilin supports decentralized science (DeSci) but believes it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He criticizes projects that rush to issue tokens without establishing a solid foundation. H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consensus and influence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rather than focusing solely on funding.
Hu Yilin believes that technology and art, which were historically intertwined, will remerge in the future. He sees this fusion as a response to the modern separation of the two fields and envisions a new era where technology and art collaborate to redefine human creativity and expression.
Hu Yilin uses the Bither wallet for cold storage, employing an old phone as a cold wallet by disconnecting it from the internet. He also memorizes his seed phrases for added security. This method allows him to securely store Bitcoin while maintaining accessibility through a hot wallet for transactions.
各位听众大家好这次还是我们的老朋友胡老师不过之前大家都知道胡老师的身份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的副教授但是现在胡老师已经辞职了然后搬到新加坡了然后胡老师要不您自己讲讲这个过程是
算是 all in web3 是吧其实首先纠正一下也不算辞职算什么呢就算自然的离职什么叫自然离职呢因为我其实没有过所谓飞升机走那个机制现在的年轻学者其实挺卷的都是要卷飞升机走
《非神记》走就是 6 年然后你必须要评长聘然后评不上长聘你就滚蛋所以我后来我其实就是说我不评了
也不是說我沒評上但是好像是說評不上或者說沒評他也不會說讓你直接走直接去要走的只不過讓你再評是不是不不不飛升氣走是要滾蛋的清華都這麼嚴格了就是清華帶頭搞的這套機制就是清華北大本身帶頭搞的他當然他是學的是美國的制度
但是就是说当然了你有点一个就是美国的学术界其实也不怎么样嘛第二个就是说美国我们学的也都是就是去除清华留其糟粕这样的学法就所以就是也很怪不过说实话清华其实还可以清华比
其他的很多国内的院校还是要好很多因为清华的我们的我说实话我的感受我多说点废话了不一定和币圈有关对吧我们是没关系学术圈也都是很轻松的对那个就是清华其实我虽然走了我对他其实还没有什么大的不满
主要原因就是他还算是比较尊重我们老师的当然这分两两个角度讲啊一个尊重就是说他是把我们当做是自己人的就是很多的那个大学进去就是你飞升机走嘛那就基本上就把你当临时公用就不会把你当一个就是长期的我们这就是呃
一个老师来来看待一个同事来看待就是压榨你现在的青年学者很多都是这样就是趁你那个论文产量黄金时期的那个年轻时期其实也都是 35 岁以前对吧就是趁你那个 35 岁左右啊 35 岁以前啊这个年轻还比较产量比较多的时候先把你的那个
论文什么的产量研究都榨干榨干完了你就不留你了就飞升即走对吧就是然后你就找下家吧那清华这一点呢还可以他基本上是当你们自己人的不是不怎么压榨你然后也不是以数量取胜他是以就是代表做机制嘛就是
不是说你必须发很多很多篇论文就怎么样他还是说你发的论文能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领先水平国内第一水平你就可以留下来
所以我觉得还可以但是我还是没有留就是就顺其自然就正好到这个时候我的那个聘期正好到今年的 7 月份
这些同事领导什么都没有肯定也挽留你们吧那当然了那肯定我是跟着吴老师来清华的吴国胜老师从北大被挖到清华我也是跟着他来一起创业我属于这个清华科学史系的元老
就是我和吴老师一起进来的然后我们元老全没了然后我们科学史系很奇怪的就是没有一个人通过长聘就是所有的年轻老师都没有留下来从我之前之后的当然不知道但是每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不是太统一各有各的原因反正都没留下来
他可能去别的学校了是不是或者是去国外了有去别的学校的我是去国外的有的去别的学校的还有的是没评上没转正还有去修道的各有各的情况看来现在高校跟原来
还是很不一样哈原来感觉还真的就是说进了以后就跟这个体质内死的就就慢慢的就自然而然的就就混日子就行了现在好像还是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这个压力
对这就是开始聊学术问题对吧我们其实顺便也聊一聊这种这个 D science 对吧就是去中心化科研学术的这个问题我其实是挺有感触的就是说传统的学术的模式无论是传统的模式还是现在我们处于的模式无论是中国的模式还是西方的模式其实
都不太行了都是不太适应或者说有很大的问题的你说之前我们说清华北大带头改革魔咒一上是要改革因为之前的模式就是说你铁饭碗对吧你站着一个坑你就下不来了
所以之前的中国的学术界很多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占坑的游戏大家就你把坑占着然后你不管你研究的好研究的坏反正这个坑就是你的特别是文科的对吧本来就你说这个
文武第一嘛反正谁站着谁就是第一对吧站着坑然后就是这种模式当然你不能够促进比较良好的学术流动对吧学术氛围这个是可成问题的但是你后来你又变了就是变成了完全是一种
流动的机制对吧就是说所谓的飞升即走的机制对吧这个飞升即走那就是大家都变成临时工然后所谓飞升即走的那个其实基本上都是 6 年机制但是基本上说你博士毕业到这个之后的 6 年之内基本上是你的学术生命的最黄金的时期那这个最黄金的时期你变成了临时工
就等于说我就是不希望你升啊我就是让你走啊就是让你说在我这六年你为了升职的压力你必须狂发文章你必须卷啊疯狂的卷科研卷课题卷完了之后呢你把这些成果都记到了学校的名下然后你就但是还没让你过对吧不让你平平常聘然后就你走人了
你到别的院校你到二流的三流的院校甚至你找不到工作也不管你这个时候你也过了学术产出的黄金期了你的产量也下降了然后你工作也找不到了所以他其实也不是很舒服当然了在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的环境下还可以这就是我说清华可能还可以就是说他
虽然是飞升机走给你一点压力但你又给的不是特别多就是说你还是相对自由的能够去比较自由的搞研究然后他比较注重教学然后就是你给你压力但是你也不是特别
特别卷的那种所以这样的话还可以但是这样的还是比较少的比较反电然后说实话清华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他钱不够
钱给的不多就是这和现在的求职就是职场感觉也差不多就是钱多的地方卷生卷死什么字节什么地方对吧就是你 996 还属于是轻的对吧你都是什么每天十几个小时工作一年休不到十几天也都有这样的程度但是你钱拿的多
你不卷你就钱少没有钱甚至钱很少所以这也是一个矛盾就是很难找到一个很平衡的这样一种激励的机制这是一个方面但这个方面其实就是卷的问题其实它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某种意义上它无解为什么它无解呢就是说因为
之前我看谁有一篇文章就说大学的教职它是一个庞氏骗局庞氏骗局就是说很多学科特别是我们人文学科文科很多学科它的大学的博士它的培养出来的目的就是让你去当教授
对吧他博士培养的最好的出路就是去任职啊高校任职去教书但是这样的问题就是说你高校的位置教师的位置是有限的你一个教师你每年都要带一个学生出来然后你一个教师你教了 20 年带了 20 个学生出来这还是少的有些有些教师可能徒子徒孙有好多啊
那你这几十个学生你都要找教职你哪怕就说你一半找教职吧那也有十几个然后一个老师你站着一个坑然后你就需要变出十个坑来容纳你的学生你的学生还有你的学生然后你还要再变出十个坑这样的话你就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就是之前中国一波大学扩招其实西方也是就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口扩大对吧然后教育受教育的普及度提升对吧原来可能 10%的人上大学那现在有 90%的人上大学那么我们就可能就已经有了十倍多的一个教师的缺口这样可以容纳所以在这种大学
大学扩张的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这种学术机制是可行的但是一旦到了你想大学不再能扩张了饱和了对吧你
你社会上 60%70%甚至 80%的人都有机会读大学那么你不可能再往上再翻倍了再一个就是人口萎缩对吧人口越来越少了对吧人口不是越来越多是越来越少还是断崖式萎缩的可见的将来学生就越来越少所以你在之后你其实就还有一个就是 AI 对吧有很多学科你现在 AI 有了你也不用人去学了
这就是三管齐下对吧就是造成了那未来肯定是可见的这个大学是萎缩的时期所以大学扩张的时期我们教的学生都可以去找到别的大学去任教但是大学萎缩的时期我们教的学生去干嘛呢他就没有正经的工作了学术界容纳不下那么多人所以就这个模式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对你这个一定是有意思没想到学术界也是庞氏片局是吧是这个帝权是庞氏片局没想到学术界也是庞氏片局对啊就是我们这些学科很多我这个学科其实还好一点我这个科学史的学科适应度多一点因为我们是承担通识教育特别那些小的学科那些就是不是那么通识比较专门的冷门的学科就是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说
也不是说太冷嘛太冷嘛当然他可以有传承但是有些
小的学科就是这个问题就是说你教出来的人去干什么教出来的人去接你的班那你有一个坑你顶多只有一个接班人那你一辈子只招一个学生吗对吧那你也教不了课都开不起来我们要开一门课那肯定是说我们要有好几个学生那么每年都有好几个学生然后那么好几个学生去干嘛呢所以这就是不可持续的他一定要改革
它的模式一定要改革的西方中国都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中国的问题更强一点因为中国之前的扩张期相当于是用了十几年二十年走了西方一百多年的这种大学的扩张的那样的一种节奏所以中国扩张的太快导致它更不能够适应急速的萎缩
在西方也有同样的问题它也是之前是一种相对来说的扩张期现在也是不可避免的进入一种萎缩期对胡老师您大概是什么时候有考虑过离开高校以及为什么选择新加坡然后和 web3 或者区块链有什么关系
離開高校這個事情其實你說考慮嘛其實一開始就會考慮過因為這個本來我就不是鐵飯碗本來就要想我要是沒過怎麼辦當然我如果清華沒過長聘如果我要找教職肯定國內其他的稍微
也不能叫二流了就是清华是超一流对吧那其他的一般的一流大学应该还是能找到的对吧就是说呃就是但是要不要去啊或者是要不要这个干脆就就就不干了啊呃搞自由学者啊这个是一开始就想过的呃我之所以教书呢倒不是不是说我要一个饭碗因为我们
比特币玩家对吧就是说它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就是说我们肯定不相信这种所谓的铁饭碗就不用说它其实不是铁饭碗但就算是所谓的铁饭碗拿到了编制拿到了什么终身的教职那其实也不是铁饭碗因为它不可靠的
刚才我说的就是你一个整个系统如果整个都崩了对吧庞氏骗局维持不下去了那整个都崩了那么他到时候也也也你也没有什么铁饭碗可以还有一种就是你所谓的铁饭碗你你的饭越来越少对吧因为你其实现在就清华就遇到这样的问题清华的工资就是很低
现在清华的这个工资待遇是出名的低比所有的其他的那个地方院校都低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涨清华是最早做一个这个体制改革的当时改革之后他是属于待遇是全国来说是非常好的
他就是靠待遇高但是呢不给你终身教职对吧不给你铁饭碗给你临时工但是你的钱收入工资很高其他的待遇也好来吸引你那现在是怎么说呢现在全国的其他高校也都学学清华也都去搞准聘机制了搞那个砸破铁饭碗了都不是铁饭碗但是人家的待遇更高
清华的待遇没有变或者没有明显的上升所以你看他就虽然你还有饭碗但是你的饭碗里的饭不够吃了你别的地方通货膨胀物价在飞涨你现在你的那个工资不给你涨那也叫铁饭碗但是你铁的就
拘束了你反而是你为了这么一口越来越少的那口饭导致你不跳出来找到其他的地方这个就反而所谓的铁饭碗变成一个铁的束缚让你去没有办法往更自由的空间去发展
所以我其实一开始就没有把它当做填换完就当随时是有可能走的但是我一个就是说在清华是待的还感觉还不错因为当你不考虑他的钱的时候不考虑工资因为我也不靠那点工资养活我考虑的是什么呢就是他的那个教学的成就感还是很强的
那就做人你赚钱了你也买不到这种成就感你再大的钱你买不到那种就是你的教学你心情准备的那些课程你用心思考的那些言论和那些理论能够确确实实在影响那些很优秀的学生
那些学生甚至感觉他们比我都优秀但是呢他们在受到我的影响在或明或暗潜移默化的受到我的这些影响那这个成就感是非常的不可取代的所以就其实就为了我本来就是说在留在高校做教职就是为了这种教书艺人的成就感这个东西哪都找不到
所以但是一个就是这个成就感也在变化就是说你会觉得一个就是你招了那些博士你要为他们负责那些博士最后
进入刚才我们讲的庞氏骗局你交的最好的人就是要进入我们庞氏骗局的游戏当中你觉得你都很矛盾你把他教得很好但是其实他的未来是很
这个感觉他走到走到羊路虎口了那种那种那种感觉把他推到泥坑里头去了所以这就很矛盾就感觉就成就感觉有大很大的折扣然后
第二个就是我这几年和币圈的很多人交流我也有成就感就是我也发现我的这些言论也好这些想法也好思想也好也能够受到一些
反馈就是比较积极的反馈就感觉也会有人受到我的影响受到我的潜移默化的或明或暗的这样一些鼓动和激励等等我会改变改变这个世界对吧所以我觉得
要教书育人或者说要传播自己的思想也不限于你必须在高校里头甚至你可能走出高校以后可能面对的是一个更广阔的和更有效的信息传播的这样一种空间吧所以就是这样的考虑我就是没有太大的留恋可以就出来
嗯为什么您会选择新加坡呢这个有考虑过很久吗嗯也没有考虑过很久我就来了新加坡一次我就定了我一开始是想去香港哦这么对您说您说对一开始想去香港啊然后因为香港最简单因为我我是想出来但是想这个
比较宅嘛就也不想太这个这个比较设恐啊你不光是语言不行语言确实也不行啊然后设恐你跟那个老外就很难打交道所以我还是希望就还是在中国人多的地方混一混吧但是也要有一个比较开放的局面所以考虑的第一个就是香港但是香港当然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
但很多人就说了你认香港不如不认对吧就是半认不认就还没认够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香港太逼则了去了几次就感觉越来越压抑其实也是站在小孩的角度看就是你看一个小孩如果成天在马路上走他看不到天空我会觉得他成长起来他的
心里不是很健全但是这是说的比较严重了在香港还是有一些好地方但是很多地方都是好压抑那个地方所以到了新加坡一看还很舒服就是你至少从街上走或者是在楼里头看这基本上还是舒服很多然后第二个就是
这里的人比较亲切在香港当然这也是有偶然性也就是香港待了几天感觉都还其实还好但是你总的来说会觉得他们倒也不是歧视大陆人就是有点死习成城的那种感觉遇到了一些服务员什么的都是感觉就就是感觉我欠他 800 块钱一样就是进去就觉得就这个不是很友好然后新加坡感觉大家都很热情然后很积极
怎么样的所以来新加坡然后再还有一个新加坡确实也容易比较容易进来你花一点钱就可以了搞一个 EP 永居可能比较难但是至少留在这居住不是很困难所以最后还是就来新加坡了新加坡总结来说其实就三点一点就是
叫什么华人友好第二点就是这个加密友好相对友好第三点就是这个富人友好是吧就是说他整个的社会秩序还是比较就是
比较稳定的比较安定的虽然对于这样这样的社会治理其实对于整个社会的活力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个好事但是对于说你已经不需要打拼已经相对来说是属于富裕阶层的人来说他是相对友好的那这个后面就是你现在安顿后面以后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打算吗是
比如说继续做一些学术相关的东西还是会更偏向于做一些和这个 web3 啊区块链相关的事情呃这个都有吧呃我我当然最大的目的首先是安顿好小孩这这个是呃第一个目的然后在这个前提之下然后呃
第一个就是所谓的自由就是说我现在已经把所谓的学术和 web3 融合在一块了
其实我本来就是融合的我是不是跟你说过或者是我之前也一直说过我比如入这个比特币的圈子就是我博士论文的直接产物我就是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想通了这个事货币到底是什么比特币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值钱的想通了之后就入了就是从一开始它是一致的
然后到现在就也仍然是一个执行合一的一个过程我的学术是做什么做科技史我们科学史系我是偏重于技术史技术哲学然后技术史它的一个我经常讲技术史为什么有趣就是说包括科学史科技史
科技史是人類歷史上真正那種進步的那種革新的
那种力量因为你比如说你看什么政治史王朝更迭或者什么你就会皇帝轮流做他换汤不换药不断的又循环开明了一会儿然后又毁了然后又陷入了战乱又怎么样对吧你感觉人类就起起伏伏好像永远跳不出那个泥坑子一样但是呢科技它还是不断的在
前进了你不管是这个前进是好是坏了你总是他是他是在前进而且他是一些其实是比很多政治革命要更加剧烈的那样一种变革
科技带来的那种变革包括比如说整个的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它伴随着就是工业革命它其实都是科学和技术在后面起的作用对吧从一开始的透视法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机然后到这个这个这个
航海技术然后还有就是现代科学然后工业体系等等我们看到这些东西对于人类历史的推动是真正非常的波澜壮阔的吧非常激动人心的这么说然后所以这是技术史的一个有趣的地方我们看技术史能够看到一些这个
一些史诗或者说一些这种非常壮丽的这样一种运动然后你可能可以置身其中这是第一个技术史然后还有你比如说你其实科幻是另一个方向就是他想象一个未来的科技带来的一种巨变带来了一种新的面貌新的生活方式
所以一个是科幻往未来想象一个是技术史科技史往过去去想象都是去看那种巨变但是当我们发现巨变发生在当前发生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空里头这不就波澜撞祸到我自己头上了吗所以这个是一样的一致的就是说它也是一种
延续了我的这种兴趣,延续了我对人类命运的诗篇的追寻。我们亲身参与这样一个新的篇章,新一卷的开启。
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更加有趣的或者说更加激动人心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就说所谓知行合一嘛就是说我们研究历史最终其实是某种意义上还是为了我们当前的行动和判断就是
历史有什么作用呢历史没有实际的作用但是它有一些激励或者说有一些启发它不一定直接教你做什么事情但是它给你一种某种情感的渲染就是类似于说
类似于说什么呢就是说你看比如说看一部小说看一个连续剧其实你可能你前面的三十集看完和前面三十集没看你可能看新的一集从理性上来阅读可能也差不多新的一集就是有一些新的情节他可能但是他他是什么情节可能在这一集也交代了你可以去分析他但是
你看过之前的你可能会再来看同样的一个东西你可能你的参与感是不一样的你会把现在发生的这些事情当成是某种新一个浪潮或者说下一个阶段新一个阶段这样放在一个大的历史的宏大的叙事里头去看待我们当下发生的事情这样会更加的
有参与感我觉得就是说我们做的事情不是一个不是为了赚钱为了养家或者是为了就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那些事情对吧都会觉得我们投入到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一个人类意义上的一种大的运动大的浪潮之内这样的话
我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但是至少说你的体验感会很强了解胡老师就是如果咱们稍微再谈一些币圈比较实际的东西就是有一个大家可能会比较关心的就是您
怎么说这种持仓的比例大概是多少绝大部分还都是比特币吗然后您是从就是很早开始就一直在持续的加仓还是说主要是您早年买的这些比特币为主
这个其实也不是秘密我一直都是我从一开始录场我就在博客上我都说了我说我写着几千资金杀戮币圈我都记录了你可以翻我的早期的那些东西这早期就是所以我加入的虽然早但是我现在确实也没太有钱对吧你就是人家可能奇怪了我说我
13 年就入圈了然后一直是 holder 一直都说要持币但是现在好像也没什么再什么因为我就是本钱太少了我当时就是穷学生一穷二白就没有收入拿的就是说我一开始拿我生活费里头抠牙缝抠了点生活费出来买然后后来我爸说我给你的生活费你不能搞乱七八糟的投资就给你生活的
因为看我要的多嘛那我也是讲诚信那生活费不花了后来我拿了个奖学金对吧靠那个奖学金投了一点所以就是我说那奖学金就是凭我自己本身拿的对吧那我自己投一点所以就一开始就是那么几千块钱杀进来就那么点
所以这是我的原始的成本就这么点然后后来是一直加仓的我最近还在加仓我今年还在加仓今年这么高了您都还一直在加仓对我还准备加因为我出来了所以我把房卖了把国内的一套房子卖了然后就
就就就就继续加继续加的忘了是在什么时候了那像那个之前我看那个神鱼他之前说过一个那个理论我觉得还挺好的就他那个时候叫什么所谓的四钱包理论嘛就是 60%可能呃是这个主流就比如比特币就放在冷钱包里是吧然后剩下的可能比如 20%是用来干嘛 10%可能是做一些高风险的然后还有 5-10%的法币什么的
您会不会跟他比较像还是你就是纯就是比特币了就是放在冷钱包里我当时还反对他的说法就是他那个说法里头不是他那个说法里头法币太多了
他那说法幣 5%都多不是他那里头说法幣里头要保证法幣里头的 4%是能够覆盖生活成本的就是说法幣吃利息
他说吃法币要多少呢要法币用来吃利息然后那个利息覆盖你的生活成本我说那你这太扯淡了那你需要多少法币然后你这点法币就是百分之他说是百分之五的法币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百分之四的那个法币里头再要他吃利息吃出来你的生活成本就相当于你百分之四的百分之四
能够覆盖你的生活成本只有神鱼那种大佬才能够计算的出来这种尺度我们这些小佬是不可能的普通人可能不太可能普通人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所以我的态度是什么我的态度当然我现在也算是怎么说我的全副家当的 4%左右我能够覆盖我的生活成本了我就觉得我已经自由了
但是这全付加到我不需要变成法币去吃利息你懂吗这全付加到我就是比特币就行了就是我持有比特币然后这比特币每年我拿出来我剩下比特币里头的 4%用来作为我的生活成本
这样就可以了这样只要我相信比特币的年增长率是一定会超过 4%的是超过那种就是就是传统的法币无风险吃利息的那个最高的利润的那你也不会说把你的比特那你会把你的比特币拿去做一些质押升息吗还是就放在冷钱包里
质押升息我只会玩一玩但是不会全部才加入玩一玩就是我顶多拿半个币一个币出来玩一玩这样这属于就是说
其实我拿了不少之前梅林我这拿了不少了但是有赚到钱吗没赚到的都在蓝蓝盒子里亏出去了因为你自己还买了一些对我还买蓝盒子对吧我还这个说反正就是全都抵消掉就还亏了一些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那种东西我是会拿来玩一玩就是这个
但有的时候忍不住会觉得他做的很好就忍不住花钱买了一点不是忍不住忍不住没有忍不住是就是说之前 nft 那波真的是没忍住觉得还是比较就亏了很多最近这些 nft 又火了你那些 nft 是不是很多又回来了
火了那我就是从脚脖子是回到了膝盖对吧大概就这样都要发病了在有一些这个那个企鹅你有领什么空投什么的吗我有一只大企鹅领了一些但是那本身就是我那大企鹅是猴患的
我之前换仓我把那个猴卖了无聊猿卖了换了一个大企鹅但无聊猿已经亏了很多了 OK 反正总体来说这个但是我是分得清的我是这样就是说比特币是现金比特币不是投资就是我们说落袋为安落袋为安什么叫落袋为安就是换成比特币你才安心
就很多人搞了半天你根本就没有加入币圈你就是说我说现在落袋为安了我赶紧换成法币这什么安啊你法币能安心吗比特币就是认为法币它不是一个好东西它随时会崩溃随时会被锁定随时会被冻结随时会贬值的这样一个很可怕的东西
因为法币是不可靠的你怎么能捏着满手法币能够安心呢那你就根本就没有理解比特币啊那首先就比特币
玩家他一定不会拿着法币安心的但是不是说我不会拿法币就法币是投资对吧就当我需要赚更多的比特币的时候我有可能就是暂时的把比特币卖掉买进一些美元这样的是一种投资行为但是你投资你是短期的短期投完了以后你还是落袋为安最后还是会变成比特币这是一个基本的操作策略
然后其他的那些包括 eth 也好 nfc 也好如果它是一个投资行为那我最终还是要换成比特币的投资的时候也是以比特币计价的不是说以法币计价这是这是一些基操了对我也不多说了然后就是
当然有一些是消费行为比如说有一些 NFT 我买了我就没考虑卖比如说我那个 Azuki 的那个头像我根本就没考虑卖就基本上就当我的头像了那这个就是属于消费行为因为我看好 NFT 也是因为 NFT 提供了这种消费行为提供有这种消费行为才会有正合的增长吧但是这是
我插一嘴您是怎么保存您的比特币是用某一款冷钱包吗还是说是比如说用一些改装过的电脑我的大头还是在比太钱包
比太你知道比太钱包吗比太钱包比太钱包那个团队早就解散了但是当时做的那个钱包也不用升级还能用嘛那个钱包其实是最好的方案你知道吧我觉得这个一定是
冷钱包的最好的方案就是它的模式是什么呢它的模式就是你拿一个旧手机做冷钱包你不需要买硬件钱包你只要拿旧手机我们现在谁没有一个旧手机啊对吧换下来的手机你不要卖掉不要丢掉你用一个旧的手机装上比太钱包
然后装好比特币钱包之后断网你把旧手机里头的蓝牙 WiFi 全部删掉断网然后比特币钱包再打开它就自动变成一个冷钱包
然后你在一个新的手机里头装一个热钱包的比太钱包然后这两个钱包就可以互相操作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来发送签名就是和硬件钱包一样你要去发币的用币的时候你就扫二维码
然后用热钱包扫冷钱包的二元码就可以去动用你的存款了然后平时你就是手机就放在那他好像跟比特派是一个公司对吧是一个公司了解了解了解
就更早一点所以后来比特派他们自己搞了一个硬件钱包他们后来就把比太这个项目给其实是给砍了对给卖了还是给什么因为就因为这个东西不赚钱是吧你造这硬件钱包你有能赚钱他这个模式其实说他没有盈利点一个开源软件然后你又不卖硬件然后你就存在那儿
然后他也不需要经常升级也看不了广告他这个离线的东西所以他完全没有灵力点所以我也理解他他最后没有不怎么维护了不怎么搞了但是这个模式我是挺喜欢的然后比特币反正也是长期存也就是也就这么存着其实我还建议一个就是你背注记词把那个注记词背出来我背了几套了我的几套注记词我都是直接背出来的
这样这样就比较安全比较可靠了对对哎胡老师这个呃像现在这个之前包括您做的那个呃一些这个 nft 啊什么的嗯发在比特币生态上但最近这个可能
整个行业的热点就比特币这个生态这块好像就比较弱了是吧然后都往这个 mecoin 上面去转移了对这个你觉得这个比特币生态后面还有机会吗还是说然后或者说你自己也会不会想参与一些这个最近的这种以这个什么 Solana 呀或者是 base 上这种 mecoin 为主的这样的热点吗
我是不排斥 MemeB 的,这些是可以的叫 Meme,你们叫 Meme 还是 Meme 这几天刚刚还有人在推特上吐槽说这个英文究竟该怎么念说中文区基本没几个人能念明白应该是叫 Meme 好像是叫 Meme,对应该是叫 Meme 然后那个
我当时就是说我还是看好比特币生态的但是比特币生态是这个东西就是说可能一个现在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这种模式或者说怎么说呢就是认同还没有建立起来当然它有实运的问题了
但我觉得就是说比这个币圈我当时看好比特币生态有一个理由是什么呢有一个理由就是说这个 eth 生态大家都是群起而攻之比特币生态是就是当你需要挑战 eth 生态的时候那么我们要往哪个方向去做
ETH 生态的问题就是它的定位就是很奇怪就是说它既要去中心化既要讲我们怎么样坚持朋克精神坚持去中心化但其实它有很多地方又发展的它又很中心化然后
但是你比去中心化你比不过比特币你比那种中心化你比效率比那种这个节奏快那你又比不过索兰娜
所以说我就是中心化什么地了对吧我就是公私币就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心化的但是我给你节奏快给你效率高给你你不是要这种体验吗那就来所以就是一些去感觉就是两头不好不讨好
索拉纳代表了就是另一个方向或者说贝斯也是啊他就是中心化他就是公司链嘛就是相对来说就是他的玩法就是更加的
这个追求效率那一端而不是追求去中心化那一端当然某种意义上他们也不能说完全中心化了只是说往那个方向比 ETH 更加中心化的方向去发展追求效率然后比特币我看好比特币生态当然是因为我们是去中心化的信徒我觉得还是要往
去中心化这个理想上或者说再往这个大前提上去掰所以这个方向就是比特币生态这个方向呢现在当然是陷入一个僵局就是其实也是两头不讨好对于那些真正比特币这个 holder 他们也看不上你们这些其实还是炒山在毙还是在炒币
那对于那些炒币的那么它又效率不高对吧它节奏不快它又是这个流量又少那还不如索兰娜生态所以它也是比特币生态没有起来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就是两头不讨好你也没有吸引到太多的比特币 holder 说起来好像我是被吸引到了其实我投入的也不多
因为比特币是比较铁公鸡的就是说我拿个 1% 2%出来玩一玩就不容易了你要求我 all in 这个不可能因为我们是很保守的不保守你囤不了那么多年所以它没有办法吸引到
比特币本身的那些比较传统的那些比特币最大主义者但是也没有吸引到那些说我就是炒币要节奏快我一天翻倍我怎么着的对吧就是一天可以炒十几个币这样几十个币甚至所以这个也不行所以就两头也是两头不讨好
所以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我觉得当然有希望一个就是有希望就是说他还是就是还是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要太讲那种炒币的节奏了我们就搞一些相对长期的比如说那种比如说 NFT
同样 NFT 比特币上面搞的 NFT 可能模组以上会有它的那种价值因为大家还是认比特币更加的
是不是钻石很久远吧这样更加的坚固这样更加的永存一点所以 NFT 的逻辑可能更加接近但现在 NFT 也没起来所以可能比特币生态的下一波可能就是说等 NFT 下一波或者说等
下一个下一代的 nft 和下一代的那种不是单纯炒币的而是有一些玩法的那种东西出来然后他如果能够和比特币适配比特币生态适配那可能我觉得还能够再起来一点嗯
胡老师那您这个后面您的这个怎么说想在会在哪些方面做一些探索是继续围绕这个艺术相关的还是说之前跟您聊到可能最近像这个去中心化科学比较热门啊就比如说这方面您会不会
尝试去做一些新的探索去中心化科学这个方面我就是说我是有自知之明就是我很想做但是我是没有行动力的我没有精力和行动力去做这个事情而且这个事情任重而道远非常的
难所以我就是说你们谁做我会摇旗呐喊可以参谋可以顾问可以去站台甚至我是可以的因为一般的项目我不会站台但是如果是真正的是去中心化科研这个方向甚至是
当然也要是能够合我胃口了还是能够那个我看得上那我是会去那是那几个一开头就奔着发币诈骗去的是吧对就是有些比较火的对就是有些就是太急了你那么早发币是其实是
这个你进跑的项目我觉得也不应该就是上来就发币嘛你上来是缺钱还是说是缺什么东西你上来就是你先把那个某种意义上预期透支了所以就是这个我觉得就是因为去中心化科研啊它其实不差钱不是钱的问题它重要的其实还是一个影响力的问题就是共识的问题
怎么样建立共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光有钱是推不起来的你如果光有钱就能够把那个科研系统搞好那中国早就诺贝尔奖很多个了中国砸钱吧愿意砸钱但是你光砸钱其实科研是不够的科研还需要慢慢的这种
某种就是建立氛围吧建立那种就像那个你看那种像北大为什么说他钱不多但是他的其实理科文科都很强就是他的一些底蕴还是你很难说像清华就砸钱就砸一个学科有些小的学校都马上砸钱砸一个学科没那么快对
所以去中心化金融也是这个道理就是很多时候就是说你为什么发币你就缺钱融资但是你问题不是缺钱的问题所以这个就是很矛盾的一个事情就是说要慢慢做
所以这个说来话长了但我不是排斥你发币就是早晚要发币其实我觉得那个胡老师您可以就是找几个大家志同道合的一起
比如说搞一个专门的播客因为像我们的播客毕竟它是新闻类的可能说每期都谈这个话题但是比如您搞感兴趣的去中心化科学可以找几个人大家一起做个播客比如每周都做一期什么的我觉得还挺好的谢谢建议我在考虑对对对谢谢
这就是我另一个事儿,就是我本来其实搞的就是我在香港租了一个工作室想玩艺术,想搞数字艺术那个工作室将来也是应该也有这个计划就是搞一个节目也不一定是播客,可能应该是一个
视频节目或者是一个什么因为我们那边搞了一些比较花哨的一些这个 MR 系统 XR 系统或者那些反正那些场景会有一些数字艺术那些数字效果什么的东西也有所以说我们可能会搞一些
呃节目哈到时候比如在视频号也好 YouTube 上也好或者 bilibili 也好搞一些这种呃节目然后呃我可能是参与制作或者有的时候也可以放弹也可以做什么样然后这个呃当然就是那个主题应该是科技与艺术但是其实什么都能包进去包括学术啊包括这个呃
这个方向都能够包进去因为我们其实科技与艺术我们的一个思考也也就是说国中一项科技与技术与艺术要重新走上融合因为技术与艺术的分裂是一个现代性的事件是工业革命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就以前根本就连没有这两个词只有一个词只有 art 这个词表示技术表示艺术表示知识都是这个词这个技术与艺术的分裂本身就是 18、19 世纪的事情甚至是 20 世纪的事情然后这个分裂也是历史性的
可能到了下一个时期魔主人上就会进入一个新的综合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这个分裂了之后他魔主人上又可能进入一个新的融合时期
这个融合时期融合的模式下我们再来探讨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包括哲学科学整个学术的这个走向包括我们前面讲的这种庞氏骗局的终结就是这个学大学究竟要干什么
这是一个大问题就是你大学到底干嘛那些学科要培养的人才是什么这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很大的就不仅是说我们人文学者在培养那种庞氏骗局培养那种你不断要找坑去站的那种接班人理工科也有同样的问题很多专业他要培养的其实都是一些
现在看来就可以被替代的可以被 AI 替代的可以被其他人替代的可以越来越卷的那种人才那种材料那种人力资源所以之前的大学很大程度上它培养的是人力资源是资源但是这个人力资源逐渐的在下一个时代在 AI 的时代也会没有地方去因为你的人力资源的
输出比不上 AI 你的刷新速度也比不上 AI 人家不断的更新换代 1.0 1.1 1.2 每天刷一个版本你一代人你得二三十年刷一代人二三十年你还不刷了不升娃了没后代了那这个你怎么比所以我们必须重新的去理解到底
学习是干什么广义上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什么东西详细上来讲就是那些大学怎么办那些大学都要倒闭但是倒闭完了之后总有些剩下总不能全没了就是有些人类文明的传承还是重要的还是我们觉得还是需要人类去学习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这是一个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理解那行啊那胡老师咱们今天要不就先聊到这然后后面那个你也先这个在新加坡安顿安顿然后后面有什么别的话题或者您觉得比较有趣的话题咱们到时候再聊好的好的好那您先休息咱们那个有时候微信在家聊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