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无说猫弟欢迎大家参加本次由 Fintechs 主办无说协办的 AMA
本场 AMA 将围绕境外收入补税成为热点币圈是否存在补税风险进行展开 Fintechs 是加密币财税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在 Web3 和跨境税收问题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今天的主讲人是 Fintechs Founder 兼 CEO Kalex
联合主讲人是 Fintechs Cinema Tax Manager Simon 欢迎二位 OK 那我们接下来正式开始本次 AMA 大家在 AMA 过程中可以随时上麦提问
第一个问题向 Kalex 提问据我们了解今年以来中国内地各省税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个人的税务其他行动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然后我尽量跟大家用一些比较
那个轻松然后比较直白的一些方式把近期的一些情况跟大家同步一下吧然后看大家有没有什么想讨论的话题对其实开这个 AMA 的话这应该算是 Fintech 是第一次开 AMA 因为我们说实话之前是做严肃内容比较多那之前写的文章呀
包括做的露出呀其实这个热度并不是很高那我们最近呢写了一篇这个中国的税务局对海外收入有一些稽查动向的这么一些热点的分析也没想到这篇文章居然能到十万家所以觉得可能这个问题是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的话我们就说想举办 CMA 然后呢
跟大家交流一下然后是这样就是今年大概从三四月开始然后我们国内有上海浙江山东湖北
一些税务公告然后呢针对中国境内的税务居民在海外的收入呢去要求缴税并且呢也发了这个补税和罚款的一些公告但其实这个事情呢就是从我们过往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来讲它并不是一个稀罕事只不过之前呢可能没有
数据没有去宣传但其实每年都会有一些高净值高收入的个人那他的海外收入呢被数据这个去要求补税或者是征税的一些案例所以说这样的行动的话它并不是一个突发性的而是之前可能是在
默默的进行但今年确实不太一样今年确实不管是从媒体的露出还是数据主动的一些信息披露来看它可能会变得更加的显性然后包括它的范围我们其实可以看到那些税额其实金额也
并不算大如果就拿我们币圈的这个普遍高净值的这个情况来讲它并不算大但它也披露的也都披露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趋势较往年是有明显的变化的但它绝对不是一个突发的情况它其实一直有在做
然后当然他们现在的工作方式其实还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包括可能成立了专门的部门然后针对专门的风险指标包括也制定了一些特别的
特定的工作方法就是内部常说的一些五步工作法之类的一些方式吧来去体系化的评估这个自然人的海外收入的一些税收风险对
然后呢这个呃这个是我们目前了解到的一些比较呃直观的情况那再补充一点背景来讲的话可能就是我觉得有两个背景很重要第一个背景呢就是说现在的增管技术包括呃社税数据呃
的分析能力是大大加强了的可能以前的税收数据的话主要有赖于个人的主动申报或者自行申报但现在其实很多数据的数据呢它逐步的从各个信息孤岛开始去进行信息串联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跟银行所以在这个
还有一个背景的话我觉得大家可能也都清楚就是需要补充税源具体的可能也比较敏感也不太适合说的太多反正我觉得就是差不多这两个大的背景
所以的话我觉得海外收入的话当然常规看到的就是美股港股或者是说上市公司互联网公司这个海外的这些股票的变现的这个利得收益但是其实 web3 的这个币圈的海外收入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关注的对猫弟那我就先第一个问题先回答这些
OK 非常好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最近的税务稽查有一些 KL 他发帖就是说身边的朋友收到了主管税务局的电话要求自查补缴 2021 年到 2023 年他的一个税务境外收入税款这些收入虽然未必和避权有关
但基本上和港股和美股有关甚至有人说的很明确就是使用老虎证券富途证券或者是盈透香港等券商然后盈透香港等券商的话都会被中国税务局稽查征收 20%的所得税而且它只累计盈利部分的交易就是请问这些事件是真实性是真的吗
对因为现在有些 KOL 发帖是这么讲的这个就是说从我接触的实际的案例就是说我们在服务的一些客户还有一些券商咨询的一些还有一些这个币圈客户咨询的一些一些实际案例来看
就是我们先不说这个信息是不是通过这些券商来的这个是有待商榷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案例呢基本上来源于这个几种情况第一个呢是海外的股票账户第二个呢是海外的银行账户
然后呢还有第三种呢就是家族信托然后呢其实其实就是海外的这个如果你是中国籍那海外的这个金融账户的信息呢它是通过 CRS 交换的但其实有很多这个日常
这个工作中呢很多朋友去来跟我交流有时候问的我也打不上来这个问题呢就是说这个中国到底有没有实施 CRS 这个如果有实施 CRS 如果数据被交换回去为什么听不到什么动静
那就是以我对数据的了解就是说其实 CIS 的数据呢是一直有交换过去的只要你是中国籍然后你的海外的金融账户那他的这些余额呀包括他的关键信息其实是都会定期换回到中国税务局的但说实话之前的这个
之前的这个数据挖掘包括一些征管手段或者再说几百点可能数据还没顾上这一块或者是没有体系化的一些征管的措施和团队在做这一块的税收的税收的风风险的分析吧所以的话海外收入的追缴的案例呢确实不多呃
但是其实到目前这个阶段我觉得税务局在数据分析的这个手段上面其实已经进化了很多了包括呢也逐步的不管是从各省还是从这个总局层面都在看开始看 CRS 的数据
所以我觉得是不是通过这些券商过来的渠道倒不是那么重要核心是说作为税收居民的中国籍个人在海外真的有没有大量的钱或者收益是能被看得到的如果能被看得到
那么我觉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者是说看一个这个事情的终局的话可能大家都会面临到这个国内的这个最终的这个税收问题 OK 第三个问题如果说这个双高人群是目前税务机关的重点关注对象那么中产群体的这个境外收入是不是也会被税务机构所关注呢嗯
反正从我们上一篇那个就是说十万家那个文章来看的那几个公告啊就是看起来那个税的金额和海外收入的金额都不是特别大应该都能框到这个猫弟你说的这个中产的这个范围里面然后我觉得是这样子就是说的也直白一点就是有钱人的税收其实是很多的所以对于中产
一般不会有自己的税务师或者是律师去帮大家去筹划他的税收方面的问题那有可能在海外的收入的话那可能大部分的收入是来源于他的工资如果他在国内有正常的生活比如说他的父母呀
然后家庭在国内可能他也需要把这个钱从海外去打到国内来所以这个就是银行和外汇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现在税务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就是会观察
呃外汇的进出啊就是你的个人账户有没有外汇进出外汇进出的金额大不大啊这个五万美金的这个额度够不够你用然后你的呃家庭成员亲属这个有没有这个比较频繁的外汇往来如果有的话那可能基本能断定你在海外是有这个获得收入的途径的呃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且不说针对中产群体是不是要去大范围的看待海外的收益但从这个获取信息的手段来讲我觉得中产的信息呢是更容易被抓得到的明白明白下一个问题
中国税务机关对币圈的收入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会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税收的争管说到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其实就是我们这家公司创业初期就为什么会说在币圈做财税
这个事情就跟这个事有关联我记得我刚创业的时候做币圈的财税合规还是让很多圈内的玩家觉得很蠢因为就是说币圈就不应该合规合规大家去哪里赚钱为什么要做财税这个创业方向就是又比较奇葩又很困难然后呢
对当时我觉得我还挺难受的毕竟找到一个跟自己专业相符的方向去做事情然后被人打击的也比较厉害然后当时为什么会创业呢就是因为我还在这个就是
在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做 CFO 的时候然后呢有一个以前的以前朋友然后呢过来说他之前在交易所炒币赚了很多钱赚了大概有这个上亿人民币吧然后呢
然后呢他就被他被税务局稽查了要求他要补税补罚款补支纳金金额也很大当然这个这个事情呢后面处理的也非常的焦灼但是总的来讲就是说针对币圈的炒币收入去征税绝对不是没有而且而且真正一些大额的 case 其实是其实是有的而且
可能因为我们这个圈子比较小可能问一些可能你就能问到一些这样的 case 然后另外的话就是说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少听到这个税务机关针对加密货币的有关收益去进行大范围的去征税或者相应的 case 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法律
定位方面法律定位方面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如果在法理方面没有定义清楚加密货币的收入和它的性质是怎么样的一个那其实我的税收待遇也很难说要去对它
进行大范围的征税其实是有一些难讲的但是如果因为个人所得税法它是一个就是说是一个兜底性的法律所以它会有一些条款会规定就是写的会比较模糊
那很多种情况呢是可以硬往上套的比如说他这个财产转让所得或者是其他所得如果真的往上套他这个会有一些
兜底性的说那个说只要你获得了类似收益那就要那你就要按照这个税务去交税所以我觉得他其实是有这样的兜底性的条款的可以往上靠的对这是一个基本的一个情况那以我对于中国大陆税务局的了解就是
嗯
在什么情况下去要交哪些税当然这个个人是不是主动申报然后税务局能不能抓得到这个是另一个话题但首先它的体系还是比较完整但是中国在这个地方其实针对加密货币是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里面
容纳了很多财富所以我觉得并不会轻易的放弃掉这部分税源而且保持一个比较密切的关注而且真正的就是说比较技术型的税务官僚其实对于数字货币是是非常懂的
明白明白 OK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如果有任何想问的问题可以随时上麦这个对举手点那个左下角的那个麦克风可以举手上来提问
OK 我们继续问下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内地的这个税务机关是怎么知道内地居民的境外收入情况呢如果这个居民他不把他的境外收入转回国内或者存在非中资背景的金融机构那里是不是就不会被征税其实很简单其实我刚才已经就是说到这个问题就是核心还是 CLS 框架
就是 OECD 公布了这个框架之后实施 CRS 的国家还是蛮多的它核心的目标就是我需要了解我本国的税收居民金融账户里面的资金余额然后看有没有存在避税的一些情况如果存在避税的话那我可以从这个 CRS 里面去进行数据挖掘
那我其实这个东西呢分两段啊就是说 CIS 呢它主要是获取的金融账户里面的基本情况
但是这个基本情况我们就简单说最简单的就是比如说这个他把你的海外的某一个账户的银行余额的信息交换回去了但是这个银行余额里面的钱是什么钱应该交什么税他还是需要根据你的情况去进行还原的所以这个过程并不会那么的特别的简单他一个是要抓到数另外一个
要跟这个纳税人进行一个沟通
一个合理的方式去征收相应的税源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是中国籍并且是中国的学州身份的话那么你在海外金融账户的金融信息一般都是可以交换回去的当然美国会比较特殊一点美国因为不在 CIS 体系里面它有一个自己的非卡的框架
对这个地方会有一些不太一样就是说虽然他没有在这个 CIS 的框架里面
但是据我了解可能也有一定的方式能做一些信息方面的获取当然这个因为官方也没有公布所以我也不能在这胡说八道但是我觉得在某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有一些信息渠道对
然后另外我再补充一点的话就是目前数据除了通过 CRS 之外就是像我刚才说的通过跨境的支付数据然后付费数据包括你的一些其他的经营活动或者是你的资金往来来判断你是不是有一些
海外收入或者是有一些大额的境内收入或者跟海外的一些业务有关联的去会通过这些间接的数据去判断也是也是有的对然后
对其实还有一个特点我觉得也要说一下就是说现在在一个就是说国内比较成功的企业大出海的一个背景下就是说在国内只要做到规模以上的公司那他一般比如说在海外有没有在香港一般都会有一个公司可能在海外都会有一些营收这个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我觉得
只要你有在国内有一些大额的资金往来其实可以直接推断你是不是在海外有些业务或者是你有没有投出去或者是你在海外做业务的时候呢这个直接有海外的钱我觉得顺的一些线索其实也是可以去挖掘的对 OK 那假如某人他被这个
通知需要接受税务检查那整个周期大约需要多久这个过程中双方协商让步这个弹性空间大不大你能不能分享一两个相关的案例
OK 一般核查周期就两个月左右如果转到那个稽查阶段的话可能会到六个月左右这个就要看双方的配合然后具体案件的复杂程度然后呢以及这个沟通谈判的一个结果吧这个都个性化都不太一样就是取决于每个 case 的一个情况然后另外的话如果说到案例的话嗯
是有一些案例就是当然这个空间的话有的有的会特别多比如说这个要
要这个可能争一个很大的数但后来发现其中大部分的数呢有的是有的是如果如果数据认可的话有的是可以扣除的有的是一些生活费有的是清偿债务的或者有的是这个虽然有盈利但是还有另一块亏损没有考虑到所以这个相差都比较大一般刚开始的主张和最后如果沟通好并且这个
实际的情形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还是要看具体的 case 可能有的 case 本身就不合理所以它的空间就很大可能能节约 90%以上这个具体要看
他其他的一些情况反正总的来讲就是如果你真实的盈利是多的那那可能这个税收税负就会就会相应的比较体现出来如果你真实的盈利没有那么多那如果被误解可能你就要去举证说你其实没有盈利那么多钱那可能不应该不应该承担过重的税负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吧嗯
OK 我能不能诸位一个细节这个可能不是提前问题里面的我就是个人比较好奇你刚才说那个关于真实的这个生物这部分就他怎么能判断或者说需要这个被追查的个人自己去举证吗就是我到底是盈利的还是亏损的我盈利多少这个需要他自己举证还是说税务机关他本身可以通过一些
一些手段去查阅得到我这是收入如何两种情况其实都有比如说如果金融账户里面有的信息然后税务局也能调取得到的他可能就能看到你的投入的本金还有你的亏损你的盈利就比较一目了然有一些往来通过一些银行转来转去或者是本身个人跟
其他的公司还有这个账户转款也比较多那可能光看流水也看不出来什么具体的情况那可能收据局就会问这个个人那你这些款项具体是什么款项是不是你的收入进账户的是不是收入出账户的是转到你其他个人名下账户还是你真的把这个钱花掉了
那这个时候这个纳税人就要说清楚我这个钱是怎么来的怎么出的以及有没有相关的证据可以支撑比如说合同发票或者是一些这个购买投资的一些单据啊就是总的来说就得能把这些证明清楚如果证明不清楚的东西呢可能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能让这个能把事实搞清且双方都能认可嗯
对就针对刚才我们聊到的这些问题各位可以如果是自己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可以聊一聊或者说对那些问题比较好奇像猫弟刚才那样对就是因为我个人可能是亏损居多对我担心如果有一天查到猫弟身上这个大部分都是亏回去的我就不用担心了
问题的话其实有一个技术请 Simon 帮我们介绍一下就是关于一个税收居民的一个技术点然后在我们过往的接触过程中其实很多客户对这个问题会比较感兴趣我觉得 Simon 你可以把这个点解释稍微给大家解释一下
好,大家好,我这边我先做个自我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我这边是 Fintechs 的高级自我经理,我是 Simon 然后像刚才 Katex 所说,咱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在判断中国个税的情况的时候就是它是不是一个中国税收局面
我们很多客户会问过来就是说咱如果是中国国籍的话那他会是一个中国税收居民吗但其实这两者呢他不是完全对等的如果按照税法的来言呢他中国税法会看一个一个主要是看两个标准一个呢是住所一个是居住天数
住所的话就即使您长期在境外工作或生活但只要没有放弃中国国籍或者家庭省员或者主要经济利益关系在中国的话就仍是有可能被中国税局认定您是作为一个中国的税收居民的
居住天数这个就是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就是一个公历年 1 月到 12 月之内如果在中国居住境内居住满 183 天那即便在中国没有住所也有可能会被也是会被中国税局认定您是一个中国的税收居民
然后这边呢咱其实根据我们的案我们跟税局接触的案子就有很多情况是属于咱的咱客户有一些情况是比如对于因为学习呀工作呀探亲旅游等方式在境外居住但是在这些学习工作结束了之后又重新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那些客人
税局会偏向于认为中国依旧是这个中国这个纳税员的习惯性居住地因为在中国呢是有个住所所以他就成为了一个中国的税收居民而中国税法他是对中国税收居民呢是有个全球征税的原则嘛所以如果是一旦成为一个中国税收居民的话无论是境内所得还是中国境外的所得都需要缴纳这个中国的个税的
就像刚才咱讨论的那些比如卖股票我们会按照财政总要所的降纳 20%的个税如果是股息红利这些投资所的话按照投资收益降纳 20%的个税
但是这里面根据一些具体的情况其实有一部分是可以豁免的就像有一种情况是比如如果咱是一个长期在境外的一个个人他在境内是没有住所并且虽然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满了 183 天但此前六年内愿意一年
在中国区内都没有满 183 天或者单次离境超 30 天的那这个纳税年度内就境外支付且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呢是可以免除中国的课税的就这个句话就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这个
这个外这个在境外的这个中国人如果他在中国境内的一个天数如果有变化的话是有一部分有可能有一部分所得是可以豁免的我将我就先分享到这边然后再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嗯猫弟那可能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再等一会儿我觉得就可以结束了嗯
嗯可以的哦对各位老板好我是 Bin 然后我有一个小的问题想要咨询就是因为我身边朋友遇到然后他来问我我一直也找不到这个是不是正确就是他他也是刚来这个行业里边然后呢但是他跟咱们这些炒币不同就是他来这边只是工作他就是他不炒币所以说呢他希望把自己的优通过那个港卡然后换回国内回国内之后呢
他应该是之后要上学然后包括他要出国旅行他需要申请签证所以他希望呢就是说他反正也是工资然后他就按照工资来申报然后呢相当于走中国的税收这样他就有这样的一个证明但是后来呢他也担心就是说因为自己是通过这个比如说 backpack 呀
对公账户转到港卡从港卡汇到国内就这个途径吧他就觉得这个途径他是不是他查了那个 GBT 包括我也查了好像他这个属于就是交易所获得的报酬而不能直接算这种劳动报酬申报所以他就特别纠结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把他那些就是每个月的工资出金对
所以我想问一下就这种情况就是一般会怎样去解决 OK 其实这个还比较简单就是如果他获得的那个 U 因为他应该是直接拿的 U 对吧如果他直接获得 U 的过程确实是他
工作获得的劳务报酬那就这个钱回来之后按照劳务报酬去申报是没有问题的关键的就是要把那个劳动合同还有每个月的打优的这个
打优的这个记录留好以及这个优换成了法币之后这个法币不是大概转了两到三次吗转到国内的卡里面把这些转账记录呢都要留好然后这个证据相互能印证证明他这个工资型的收入就按照工资署的收入是没有问题的其实如果严格来讲的话这个性质他只能申报工资他也不能按照其他的申报
OK 那他这个交税是不是也就需要按照我们就个人所得税的就是这个税收政策然后来缴纳税款对就是还是第一个还是如果他在香港工作的话看他在香港有没有交税如果在香港交了税的话在香港交的税可以在大陆去抵税的比如说我在香港赚了 100 块钱
我交这个我在香港交了十块钱然后我回去在大陆算的话他是先把这一百合并到你的这个公司所的收入里面统一算比如说按照大陆的税法算出来的是你一共要交二十块钱的税那你香港那十块钱的你就可以减去然后二十减十需要在大陆这边再补十块钱的税一般的不会重复交的你就在一边交
应便都能抵掉 OK 明白那他其实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就是正式的劳动合同一样对他是在大陆的一个工作室去工作对有劳动合同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可以有一些类似的类劳动合同的一些法律材料嗯
能证明你是一个劳务所得对如果公司愿意的话最好让公司出一个是比较好的 OK 好的那谢谢老师我这边没有其他问题我让他回头听一下那个录播好的好呀其他朋友们如果有类似的问题也可以去说商贸提问对
对然后我刚才接着想问超哥那个问题就是有没有这种筹划自身税税收居民身份的这个方法筹划身份的方法还是挺多的而且呢就是有一些很复杂有一些很简单当然的话就是跟你这个具体的
想要达成的目的和你自身的情况有关但是我觉得比如说比较复杂的这个比如说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在海外设一个家族信托那可能家族信托当然现在家族信托在国内的税务待遇还是有一定争议的但总的来讲从过往的一些实操来讲它有一定的税收筹判的效果但是未来有没有效果这个确实也不好说好
所以的话这个单信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方式但是过往看它那个效果有的时候还是不错的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那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中国税法里面其实有一个就是居民身份的
定义就是三分所说的其实其中有一个是居住天数的标准当然我觉得在中国的个税法里面在我看来有一个不太合理的地方就是说你的中国的税收居民注销到底是怎么注销的理论上来讲如果你的税收居民身份跟你的国籍户籍是平行线的话
那其实你的税收身份也有一个也能应该进行一个注销的动作比如说你离开中国境内多少天然后呢或者在境内已经没有实质的这个经济活动经济联系虽然我这个还是有国际户籍那我是不是
这个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一个中国税由居民身份的注销那比如说我长期生活在新加坡香港那我就在新加坡香港去交税就行了其实跟大陆的税就没有关系了对我觉得可以朝类似这样的思路去往下想一想看一看当然实招中呢还是蛮复杂的那个具体情况还有执行的地点还有看到具体 case 的人的不同我觉得差异会非常非常大
但是我觉得如果从这个个人受阻罪法的比较根本的法律上来出发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很多的比较灵活实际的做法去可以操作的明白明白 OK 我这边的问题基本问完了我们再等一等社区看有没有其他的问题对
对然后呢我们正好邦迪就是我们也会定期就之前我们没有举办过 AMA 然后呢之后我们也会定期根据一些币圈人比较关心的一些合规热点吧然后呢定期会举办一些 AMA 如果平一点就一周一次如果频率降一点就每月一次然后只要举办 AMA 大家不管有
公司财税合规还是个人财税方面的任何问题我觉得都可以来聊一聊包括其实我们在 Fintechs 过往成立两年以来我们有一个研究团队然后大概写了有接近 1000 篇的这样的一些 Web3 行业的一些合规文献吧然后
当然我们也给像美国参众两院还有新西兰英国一些一些那个政策制定者提提提交了一些研究报告和政策制定的建议因为就是说在我们这个行业呢就是说呃
这样的合规政策一定会越来越密这是不可逆的趋势但是呢在这个过程里面因为很多监管机构其实对行业在做什么对它具体的业务特点其实不是特别了解那我们也能看到就像美国出了很多政策其实很别扭所以呢我们也想在这个如果在某些地区出政策的时候我们的
东西和声音能被他们看到一些我觉得对行业发展本身也有一定的作用也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作用多大呢就不好讲反正就是先做一点事情是的整个行业通往合规一定是一个大的趋势对
对大家对关于税收和规范面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以后的 AMA 或者在那个 Fintech 他们的文章里面或者是发在推文里面你可以进去评论对然后你应该都能收到他们的回复 OK 那我们今天的 AMA 就先到这里
然后回头整个播客整个 AMA 的音频还有文章也会同步到无说的播客频道还有我们的文章频道对然后也感谢今晚 Fintechs 向大家介绍回答这些问题然后也感谢听众朋友们来参加今天的这个 space 对 OK 我们要不然结束
好的谢谢猫弟好拜拜谢谢大家再见各位谢谢大家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