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4 谁秋招能不疯的,我的梦想和钱能不能兼容啊?

Vol.24 谁秋招能不疯的,我的梦想和钱能不能兼容啊?

2023/11/19
logo of podcast 车内放羊

车内放羊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嘿朋友去哪啊在你城车内放羊闲聊流浪大家好欢迎搭乘车内放羊专线我是后座吃书的肺大羊 Sophia 目前车况良好邮箱已加满司机也准备到位请系好安全带我们即刻出发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对值得期待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他们会说你都 24 岁了而对那些已经放弃的年轻人他们又说你不才 24 岁吗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You're gonna love itJust a bell hangs on

大家好,欢迎回到好久不见的车内放羊今天是我们继上次的谁毕业能不分的之后第二次发分节目叫谁找工作谁秋招能不分的因为我们的 CN 小陈最近在忙艺术节的 Open Call 所以我找到了和我做另一档读书节目主播小草一起来聊这个话题让我们欢迎小草 Hello 大家好,我是小草

我虽然工作很多年但是可能我的找工作经验也不是很丰富吧正好可以来聊一聊然后我今天邀请小草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我现在是刚毕业就失业的状态今天是我毕业就失业的第 54 天

然后处于这种压力非常大的精神状态就有人建议说你应该找一个比如说你想象你三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去找一个已经比你多三年经历的人去请教他的故事这也是找到小草的原因算一下的话我可能比你比三年还要再多四年的样子

对我已经工作七年了好可怕哇我天哪不可想象吧对不可想象因为你看起来感觉跟我年纪差不多的样子这也是我在职场上面可能会比较吃亏的一个原因就是看起来好像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样子那我先说一下我最近找工作的情况呗对因为你刚刚非常急速的开场的时候我就心想说嗯那这个秋招应该是有非常精彩和刺激的事情

对,就是每次遇到这种让我发疯的事情的时候,我一向归宿的余速就会突然的变得很快。

这是我发疯的前兆谁让你疯了你可以聊一聊因为我已经我脱离找工作或者说应届生刚毕业找工作这个环节太久远了我都不知道现在市面上会有什么东西会让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发疯因为我这是算第一次找正式工作嘛然后研究生毕业呃

我其实理论上按国内的这个年计算我应该是去年去参加秋招因为秋招都是提前一年嘛但去年的时候我一方面在处理家庭事务一方面在很快乐的在伦敦这个地方打工当调酒师

不知道脑子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没有参加秋招然后今年回来以后发现我已经不被很多人承认了就是很多人眼里已经不是应届生了从大概三周前开始正式投递简历然后我今天算了一下目前我投了 82 家公司 15 家已经给我发了很明确的拒绝信然后 13 家给了我面试但是一个 offer 都没有拿到

然后剩下 54 家就是毫无音讯就是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这个数据有点庞大就是庞大到我觉得很难去量化它或者说因为这个数字有点过于接近百的这种感觉就不知道大家在投递的时候是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去投递的很多工作真的是我在投简历的时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个公司

你大概找的是什么样的岗位啊我现在对工作的态度就是钱跟梦想最起码我要有一样然后我的梦想可能更偏重于做文化做内容但是很不幸的是咱这个本社都没有学这个专业然后文化行业相对又是一个比较

相对来说我觉得他更看重内部的人脉关系他并不是说走后门只是说你需要一个契机来让别人了解到你的能力所以我还是偏向去找一个赚钱的工作那可能就是互联网的一些产品经理岗位

那你在这么多的面试里面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因为感觉已经面了好多应该见过好多人好多面试官纠正一下我刚才说我有 13 场面试但是其中有三场都是在招实习生的因为我把我的简历给资历比较丰富的人去看然后他们说现在国内做产品的话你最起码要有三段实习包底然后我只有一段然后他们说

你要么就是在求招之前先赶紧去传一段实习经历但是很悖论的是你需要一份产品实习来打开产品求招的大门但同时你要是一个在校生才能找到那份产品实习但我已经毕业了嘛所以为了得到这个应届生的身份得到这个在校生的身份我甚至去找了一个我之前聚过的很垃圾的学校我就给他们写信说我又想去上学了

能不能给我发 offer 然后就是又得到了一份你绝对不会去念书的 offer 然后拿着这个 offer 又去参加实习的面试我其实不是很清楚现在对于找工作或者说找一个我们看起来大众化普通一点的工作需要要求这么高就是他已经需要有三段式的面试三段式的实习经历且这个实习经历之间需要有一个很强的职业关联性

嗯这个还是挺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我记得我们当年毕业的时候差不多 15 年嘛大家也会有就比如说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很笃定所以他对这个层这个方面的实习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如果你实习跟这个

就是跟你的本专业或者说跟你的那个想要异项的这个职位之间没有特别强的看起来没有特别强的关联但是他们底层上面锻炼了你某一方面共通的能力的话这个好像也是可以接受的

你可以介绍一下你的职业生涯吗因为我感觉你的七年还是蛮蛮有我感觉我还是有点不太典型而且可能对大家没有什么特别强的参考价值就听音乐还还行的感觉我大概是本科的时候读的是金融专业所以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先去了一家呃

就是类似于跟金融相关的一个行业的公司去了之后大概做了一年做完一年之后就进入到文娱行业开始进入到的是一个音乐公司啊

之前的时候那个音乐公司虽然在国内名声也很大但是还没有像今天这么火它现在已经是国内耳熟能详或者说已经被人广泛接受的一个公司了然后就跟着这个音乐公司去做相关的音乐节待了几个月之后就那两年刚好那个电影投资很火热有朋友在做电影投资相关的东西然后我就去跟着他去写了剧本或者说去学习了写剧本这个事情后来就遇到一个

专业从事写剧本的一个编剧老师跟着编剧老师的工作室写了好几年的剧本吧目前呢是从疫情结束了之后去年六月份的时候转到上海我之前一直都在北京搬到上海然后进入游戏行业里面现在在做游戏行业的

游戏编剧我刚才在想因为今天相当于小草来车内放羊串台但是我还是想延续一下我们读书主播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给大家也顺带着做一个在秋朝在焦虑在迷茫时期的一个书影单推荐因为我知道小草最近也在经历一些人生的新的挑战

对反焦虑书有一本书是那个日本一个作家叫吉田修一他写的叫找不到工作的一年我要跟大家说如果你最近也在求找焦虑的话你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我超喜欢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对值得期待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他们会说你都 24 岁了而对那些已经放弃的年轻人他们又说你不才 24 岁吗

就这本书相当于你在寻求共鸣然后当你寻求完共鸣之后你就可以来激励自己然后我最近用来激励自己的书是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因为就是你会发现李鸿章到 30 岁了都没有当上一个有用的官然后到 70 岁的时候他筹措了 10 年的海军防务部在经过 10 年他跟朝廷的

拉巨站之后才被允许成立然后每次看到这个就会安慰自己可能我的大运我的命数在后面我的福气在后头另一本我用来激励自己的就是一本经济学的书小草可能也看过叫金钱心理学关于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这本书真的是本大型鸡汤是个包一词

因为你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证明说你的人生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就是成功主要靠命运和玄学不是说努力没有用但努力被大量数据证明就是没啥用我就非常喜欢看他就讲比尔盖茨梦

全世界 3.3 亿高中生里面只有 1800 万是美国人只有 27 万出生在华盛顿只有 10 万多的人住在西雅图但是只有 300 个人就是上比尔盖茨上那个中学因为他不是中学开始就开始搞操作系统了吗那个作者就说从

3.3 亿到 300,就是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成功的是比尔盖茨而不是你社会这个漏斗已经把一层一层的人都筛选掉了当看完这个之后我就对面试官问我职业规划这个问题更生气了你问我一个应届毕业生五年的职业规划你觉得他有道理吗难道我的职业生涯真的能够被我规划吗

这本书其实我之前也有看过然后这本书里面让我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在大萧条的时候一个父亲什么输掉了自己的整个家产后来的时候儿子好像赶上了那一波经济的高涨儿子反而赚钱了你要真的说儿子要比父亲高明多少倍呢我觉得可能会有一定的情况但是大概的原因是父亲在前期的时候承担了原因的部分儿子只不过是继承了一个结果而已这本书

从我的角度来说他绝对算不上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他不那么严谨他没有很学术性的理论性的强支撑这个东西不能够说服我本人但是你要说他放在我们时常看到那些成功学的那个旁边的话他已经足够优秀了

过去了这所有三本之后我去看了最后一本书叫万尼亚舅舅是齐科夫的到这个阶段我觉得我们这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就可以去当哲学家了你可以重新审视一下工作这个事情是不是一个伪概念这大概就是我通过四本书完成了对自己的心灵治疗最后到心灵粉碎又重建的过程吧

我其实知道我们要聊这个话题之后我就去重新看了《毕业生》这个电影也讲的是一个名校的毕业生大四毕业结束了之后对自己人生很迷茫然后遇到一些事情之后仍然很迷茫的一个状态而且我很喜欢里面的就是插曲还有它的片尾曲

然后第二个是大家现在目前的毕业生的选择会变得越来越狭窄然后我就想起了《伯德小姐》这个电影一个女孩在她高三的时候开始拼命要挣脱自己的母亲挣脱自己的出生的小镇然后想要去到大城市飞往纽约完成自己的梦想这件事情

就是我觉得北京和上海其实是很多小镇知识青年我说知识青年就是大家可能出去受教育然后出去上大学读研究生对于这个东西还有一定追求的很多的人来说北京和上海是一种精神上的纽约就是我们以老友机或者是以美式的这种美剧带给我们的启蒙来说

然后大家都是精神的纽约客的这种感觉在毕业的时候小草曾经用老友记里一个台词跟我说欢迎来到现实世界有时候我会觉得老友记里 Rachel 是个很励志的角色她在 26 岁的时候才逃脱家庭的温床然后开始自立然后到她最后最终记 36 岁左右 35、6 岁的时候她已经成了独当一面的时尚女强人

但是有的时候我又会觉得老友记是一个很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一种很喜剧式的爆米花因为你会发现 Rachel 她真正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她交不起房租当了咖啡店的店员但是同时她身边有五个朋友

会拼命给他塞小费然后去支持他的生活他爸爸很生气但是他爸爸开出的条件是只要你回家我就给你买辆汽车买辆奔驰我大概读书的时候是一年左右大家大学的时候上英文课然后老师会推荐你去用老友机来学英文然后在看的时候就对都市有一种很强的羡慕我们当时会觉得说 Richel 的选择是一个

很明智的选择因为他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依靠父亲的力量然后后来等我毕业了之后开始找工作找工作的前几年的时候我还是这样的认知再到后来慢慢的再接触到新一代的同事比我更小的同事以及随着经济开始不那么加速的发展的时候我发现大家更愿意的选择会变回来他会觉得说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家庭的话我可以待在家里面待着我可以不用去做独立的选择

因为包括今年我也有很多朋友有失业的这个状况嘛比我年龄小的或者说跟我差不多年龄的大家失业了之后我会发现大家对于独立性有一种强烈的恐慌其实就是往外部走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是不安全的这种不安全不一定是生理上的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全

就是我出去了之后我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要赚更多的工资甚至都无法养活我自己一个人就是我的工资已经不能够 cover 我的普通生活而我待在家里面其实我支出又很少我没有什么产能我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同时我的家庭可以给我做这种很低成本的担负

然后这个代际选择的变化是跟着整个时代的变化甚至说我们在说的赤裸一点就是它跟着经济变化是有强相关的而且就像你说的城市在去昧我记得大概是在 15 16 年的时候经常会有那句口号叫什么逃离北上广

但是之所以有桃李北上广说法就是因为大家潜意识还是认定这些一线城市是你驻守的基地但是你只是需要跑出去喘息一下然后到现在的时候我会发现就是大城市的生活曾经很向往的像小时候看粉红女郎四个女生在上海租大别墅然后下了班以后去酒吧喝一杯这种场景已经不再是我的梦想了

来到现实生活中后他给我的不再是一种独立自主生活的概念而是账单这是你会不自觉计算一下今天晚上喝两杯是多少钱从酒吧到家打车或者公交又是多少钱然后我在上海北京租房一个月的房子

这样所有事情堆在一起的时候,加上电商物流的这种高速的发达,你会发现你在一个三四线的小城市,甚至说你住在像我老家这种镇子上,你都能够买到你所需要的一切用品,除了社交,你都能够买到。

那大城市对于我的吸引力突然就下降了很多同时还是会有一种强烈的不舍感我最近在家逛街的感受就是我必须要把自己的纹身遮住因为如果你裸露纹身在外面走路别人会很容易认出你来你拿着相机去街上踩风然后就会有人问这有什么好拍的你在拍什么感受到被人际关系粘着的状态

所以现在我觉得大家就会有一个比较强的回流状态就是很多人从超一线或者是一线的城市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者是回到自己所在省份的省城然后做一份薪水也还可以或者说薪水达到平均以上的但是相对来说消费水平会比较低物价相对比较低房价也比较低大家能够比较没有什么特别强的负担的城市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全员都在考工吧因为我自己学专业可能稍微还跟设计有那么一点关系所以大家可能还是会去想着留学或者在大城市工作我的另一个最好朋友他是学这种财快专业的

他们说他们班所有人就是考研全部都去考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想考研你都要形式性的去参加一下考工全部都去考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想当公务员但是它就好像是一种高考一样的存在你必须要参加一下万一要是中了你就发达了没有中我再去准备秋招我再去准备春招这样子

可能还是第一个是我觉得是样本的问题第二个是可能整个市面上的机会选择变少了整个物质基础在收缩的时候社会给予人的想象力也会变少所有人都选择相对保守的选择的时候保守的选择里面获得成功的我们说的成功就是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的这个概率也会比较低

那么多人去考工但是公务员的名额其实就那么几个我其实对于你在面试整个过程里面的经历非常的好奇就我觉得这一部分应该是打开了一个很新的场域一个很年轻的人和一个已经拥有了工作或者说拥有了审判别人权利的这个面试官之间的面对面的这种交流我也会有这种体验但是我的体验可能相对来说至少我在心理上会相对来说

去平等化然后第二个是你对于职业选择的这种想法我可以先聊面试我感觉我是一个很不会面试的人你在面试的时候你多少是要去表现你自己的可能要给自己塑造出一个面试人格会像老友记里面我又要 cue 老友记

Chander 他去面试然后菲比就给他一条建议说你一定要 fight your nature 就是你要反抗你的本能如果他问你一个问题你就是先想自己要怎么回答把这个插掉然后朝反 Chander 的那个方向去回答你就成功了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我有时候会明白面试官想要什么

但是我有时候很难克服自己心理障碍说我就去表现给你这样看怎么说呢说好听点是叛逆说不好听就是脑子拎不清我就是不想这样让你舒服今年秋招的第一场面试

是一个大厂的人直接通过一个社交平台去加你的方式然后这样去约面对不起啊我没有扫射任何群体的意思但是面对一个中年男性我很难不怀疑他是以工作之便去行一些搭讪之事当然也可能他是一个随性的人咱也不知道

然后那场面试就是发生在我正经危坐给一个基本的面试礼仪坐在摄影机摄像头前等待他然后他在自己午休时间的汽车里然后拿着手机镜头摇晃抽着一根烟然后眼神一直很迷离的转来转去

问我说人生中遇到最大挫折是什么我想象中的关于面试的你先介绍一下你自己然后那个什么聊一聊你的经历说一说你的工作方法我还是有点好奇他为什么也想来问这种问题而且他是一个大厂的

他有一些前摇的他前摇大概就是说一边抽烟一边说你的简历我差不多都看了应届生的简历其实都差不多那这样吧你给我说一下你人生中经历过最大挫折是什么我就是从自己简历中的项目中抽出一个来说我说这是我的创业项目然后可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什么什么的困难然后我去解决了它

然后他听完之后说就这吗然后我说大概就这些然后他说那再问一个问题你喜欢创新吗然后我说喜欢的你看我这个硕士的专业它就叫创新工程开始在那叭叭叭叭了半天他打断了我他说其实是这样的我们招应届生学历差不多的其实学习能力都一样我们主要就是想找一个耐气的

当时我是很震撼的不觉得这个词汇是可以被在面试中说出来的不是一个很礼貌甚至说它不是一个很文明的词汇然后他问我你觉得自己皮是吗我说我觉得自己还行吧然后他说你家父母干什么的然后我就我不是很喜欢别人问我家庭状况我就说

我的家庭状况还可以然后他说我觉得你抗压能力不行没经过什么事吧你人生是不是特别顺利啊我为了得到这份工作难道我要去发表一通星光大道获奖感言吗就是我家怎么怎么困难我怎么怎么自强不息我当时说意思是我生活中的挫折也要跟您说吗他说

他说你说一个吧这个面试大概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然后他说那我给你一些反馈吧说是你我觉得你这个抗压能力也不行然后我觉得你有点太飘了不太喜欢做基础的工作然后但是应接生就是要来干脏活然后我说好的谢谢就结束了这场今年秋招第一次面试

我在听之前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是这么难的一个我说的难是性别的这个难这么难的一场面试我在听的过程当中的时候感觉我自己被摁头教育了那我其实很好奇你在这么多场面试里面的话男女比例大概是多少就是你的面试官的性别比例我觉得是一个很值得研究话题因为他有的会 HR 先面然后可能直属领导面业务主管面

直属领导女性是偏多的相对来说偏多的但是到业务二面的时候几乎全部都是男性我

我也不知道说女性的面试者她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会不会相对来说比较专业更聚焦于工作本身我目前的感受是这样的我现在大概我不是说我面了 13 场吗然后大概有 5 个女性面试官 HR 面不算啊就是我只说业务面试的

然后女性面试官相对来说她 focus 在你的专业问题上比如说我在应聘产品经理他们可能会问你你这个产品的设计逻辑是什么然后你有没有做一些 AB test 然后你的数据是怎么去搜集的

男性面试官的话相对来说更年轻的男性面试官会更有专业的意识专注在工作的交流但是只要年纪稍微大一点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像我之前说的他会疯狂问你个人隐私

还有一类男性面试官就是特别想让你讲商业策划他可能会去抓着你实习的一段经历问你一个你们当时公司策略层面的事情一些涉及到收入涉及到财务和法务的事情我就觉得很奇怪你想我一个实习生这公司不是我家的就是领导凭什么把什么事都跟我说

我配置到那么多吗当你做了这些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个更高层面说那让你制定这个商业策略你会怎么制定我倒不是说这个问题他不专业只是说有时候互动的过程然后他会觉得你对这个行业领域了解不够深

但是一些女性面试官她是知道的她知道一个应届生不可能会有这么多实战经验我非常喜欢一个女性面试官她很真诚地跟我说很多东西都是你入职之后才要学的我更看重你的一些基础能力和你的学习态度

那男性面试官有一种我要是马克扎克伯格的战略眼光然后我就很想说如果我真的是的话我为什么不去创业呢还是比较符合目前职场的普遍状态

大部分的如果再往中高层往上走的话女性是大面积失衡的一个状态就是女性会在中层再往上去的时候会有一种断崖式的下跌我不知道是因为这种更高层的

是由男性所担当的然后这种更高层的人就是看的是一个人的宏观视野和策略的问题还是说这是男性普遍的一个普遍的一种行为方式因为在我见过的其他职场的状态里面之前看过一个报道分析也差不多是女性可能在职场上面会更务实然后每一步在执行层面会做得非常好同时会不失战略的眼光

因为他更了解底层的运转和循环且能够把蓝图用一种比较高效的方式落地首先我在这里声明我们不是因为要讲两性性别的区别也不是为了说男生怎么跌的这个问题而是做一些小小的观察会

男性可能会看起来更夸夸其他说一些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话但是这二八经让他自己去落地某一个具体的事情的时候会发现很打折扣且做得很粗糙

而且我觉得就是既然我们都说到这个商业战略就是重不重要这个问题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思考就是我觉得当然就是天然的这种战略家商业头脑很好的人当然是存在的但我觉得现实中也有大量的创新它其实是一个偶然的因素它就是存在很多的时机上的成熟比如说说科达它其实是以前做过数码相机的但是

但是可能就是他做那个时候市场没有成熟到去接受他那他又放弃了那他的失败其实也不能是说他们高层的人战略眼光失衡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好像王朝根心迭代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然后我前两天不是也在说我那本心灵鸡汤叫金钱心理学吗

里面有一个案例我很喜欢就是说 04 年的时候比尔盖茨曾经批评过 Google Gmail 因为他觉得没有人需要一记的容量来存电子邮件你想想既然连比尔盖茨都会犯这种战略上的误判就是所谓的眼光短浅

那我一个 24 岁刚毕业的人凭什么不犯呢对不对我自己遇见和听过别人所聊的关于面试的这个事情里面很多人会去问工作的方法论这个事情这个是我非常不可理解的我在想工作不是通过方法论来达成

然后我后来去反思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的面试的人或者说因为很多在公司体系里面的人他对人的判断是很抓不准的人是不了解人的但是人可以了解工具要通过一个他懂的工具来判断这个人到底合不合格哪怕这个东西并不是你个人思考而是你拿来主意从网上 copy 过来的对他来说也都没有关系在面试里面去聊啊

方法论也好聊宏观的策略也好聊一些什么理性的分析也好是因为大家在露怯也有一部分的人可能是真的对这个方法论非常的赞同且持之以恒在使用它且验证过觉得它就是很可行所以我能够遇到一个很 match 的人

但是我觉得这部分人应该会非常少现在就是各个大厂的面试流程是非常繁复的首先你投了简历他会区分你是内推投递还是官网投递然后他会经过一个 HR 的简历筛选当然之前是机器筛选一轮 HR 人工筛选一轮然后是用人部门再筛选一轮其实说实话我觉得在这三轮筛选之后剩下来带着那些简历来面试的人

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差别一场面试他最终决定要你还是不要你可能就在你们刚见面的那五分钟之内可能面试官心里就有了个人的好物尤其是当你去应聘的不是纯技术类岗位比如说一个程序员他可能还可以通过比如说当场做题当场问一些非常细致的算法数据结构去了解你的能力

这些非技术类的岗位是没有办法去判断的因为我有遇到过面试官问我星座问我血型问我 MBTI

然后问我平时听什么音乐我觉得这要么就是这个岗位已经招满了人要跟我拉话就是完成这个 kpi 要么就是他真的不知道要怎么选人了那就选一个合演员的吧反正未来要一起工作我在很早之前的时候就我还在自由上下班的期间的时候我一直很疑惑我说这样的话其实会把那些呃能力很强但是不符合这种呃

筛选标准就前面尤其是机器筛选和 HR 不从业务的角度去主动筛选的这个过程的时候他很可能会把真正适合企业的人去筛选掉

我后来觉得说其实大厂在发这种广泛性的招聘的时候他要的不是最完美的候选人他要的是一个平均的候选人他只要在达到在这个水平线上就可以了而其他偏移了这个侦探分布的这些数据我可以把它剔除掉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小而美的公司但你很少说一个大而美的公司因为当公司到达一定量级之后它是不可能美的

会消除掉一切人的情感或者人的判断他势必会用一个工业流水线的模式去筛选所有人但是当然小而美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就像我说的是文化行业或者是一些小公司因为他需要人和人之间极度的 match 和了解所以你会缺乏一个更公开或者是更

大的开口你要去从一个很小的门进去它是取进通幽的进去但可能里面是别有一方天地那大厂可能它就是一个钢筋水泥大门进去然后里面是流水线把你运过去你可能会在中间被扔到台下扔得粉身碎骨但是它的量太大了所以你会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一个你不会被扔掉嗯

因为我们毕业的时候刚好赶上了整个国家就是过去十年里面的创业浪潮大量的精英的创业团队或者说从老牌的企业里面出来带着资金去创业的这些人甚至是白手起家然后去拿了一个创业基金的这种团队所以有很多很小的公司当时我们在职业选择或者说在职场选择的时候有一个很重的话题是是选择大公司呢还是去选择小公司

我感觉现在可能对于大家来说都已经不是问题了而且那会互联网开刚开始火他带来的是一些办公文化的一些变革

就比如说我们之前的公司它可能没有那种所谓的扁平化的管理然后自由的这种弹性制度还可以带猫狗上班这种在我们的传统的企业文化里面其实没有这个部分的或者说这个部分相对比较少那个时候的大厂并不是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那个时候大厂是传统的比如说制造业硬件甚至说建筑房产类公司这一类吧快销

然后所以互联网当时就是带着这种很年轻的扁平化的气息朝这种老大厂狠狠踹了一脚让你看到说这些互联网是多么的自由多么的硅谷然后到现在这个年头你会发现互联网大厂已经不再是过去他所宣扬的那种了

他不再希望每个员工能带来新的学业和创新他希望你更加的服从性因为我有做性格测试被挂过的经历然后后来有人跟我说你做性格测试有一条就是他经常会有三个选项让你比较及选择哪个最不符合你你一定要把那个有领导力想带领团队做事选到最不符合你的那一项要在性格测试中把自己

塑造成一个特别会感 dialine 特别会调理工作特别能适应环境但同时你不想领导别人有可能有的公司会有不一样的筛选标准但是我开始用这一套做的时候我再也没有在性格测试上被挂过了

这个跟我们刚好相反我们在毕业的时候很多的人会鼓励你去做那个可以去领导小组的这个人这个是很受欢迎的一个品质互联网公司发展到现阶段之后我感觉可能是领导太多了他已经不需要领导的这些员工了他需要更多的是去实打实的干活当领导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公司要给你更高的酬劳

对他会极大增加他运营成本而且我会发现就是现在当你去打开一些求职网站他们去推荐一个公司的方式就很像大学那些社团去忽悠你加入的时候

他们会说我们公司有三餐福利有下午茶然后有用不完的零食和饮料然后但是你会发现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一整天的时间全部在公司吃喝拉撒甚至睡都可以在公司

你不要想拥有自己的生活它是像一种填鸭式的福利它把你都喂饱把你喂好然后让你为这个公司付出青春和生命对于目前的工作来说它是一个很正常的描述我觉得我们都是需要工作的人对于很多找工作的人来说如果有这些福利其实是比较加分的一些选项

有更多的公司是达不到这种标准的当然达不到这些标准还要求你睡在公司呢公司就更可恨了

面试经历其实都差不多了,但是我最近就是在总结最近又碰到了很多这种鄙视片方案的,当然也不能说人家是骗吧,只是说当一个公司鄙视题给你做的太夸张,比如说三个小时起步还算好的,有的会给你一个宣传方案,让你在一周内可能做一个 20 页 30 页的 PPT 出来,

这是你的人生陷入一种非常空前的忙碌状态你以为你说哎你毕业了你现在只要找工作每天投几份简历后来发现不是的你从早晨 7:30 醒来就开始查看你的邮箱然后开始把你的笔试一场一场做下去在做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投简历看面经然后去看别人是不是拿到 offer 了啊看到别人拿到 offer 但你还没有拿到面试你就开始一阵紧张完了肯定是挂了

所以小草我非常想问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在工作多久之后实现经济独立的?我们判断经济独立这个事情是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的话,那就是大学毕业结束了之后,就基本上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因为基本上工资是可以 cover 掉个人的生活成本的,能不能攒钱我觉得头几年都会比较难,

现在可能有一些大厂里面的员工应届生可能还有这个机会我们刚毕业那会儿的时候大家基本上的论调都是毕业头几年能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考虑掉自己的生活成本就很可以了和精神的这种独立来说的话 19 年或者是 21 年都可以因为 19 年的时候我考完法考就是精神上会有一个比较强的支柱就是比较认可自己

然后到 21 年左右的时候手头赚了一笔钱然后我对我自己赚钱的能力会有一个比较强的回馈我一直有一个很狂妄的就是信念就是我是可以赚到我自己知识范围之内能赚到的钱的

就是我之前无法在工作里面好像就是获得相关的报酬其实不是我的问题可能是市场相关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些别的外部的因素之类的就是这两个层面之后就是精神方面感觉到自己有很强的独立性然后物质方面又会相对比较也不算富裕吧相对会比较宽松一点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一直觉得你从事的行业是我

那个没有选择的梦想的行业你在做的现实是我的梦想而我不敢去追逐所以我就非常希望去问别人这种生活是什么样的它具体到每一天是什么样的感受它具体到像你为什么又去放弃了这个行业去做了游戏行业的编剧说到这个梦想和现实嘛

就是又是 gender 他不是第十季的时候他去放弃了他那个做什么数据重构与保险统计的工作去做了广告业有一句话最近在读那本书里就那个金钱心理学说的就是特别好就是你在刚能合法营久年纪选择工作到拿退休金时候还喜欢他的概率是很小的

所以我一直以 chander 为榜样就是说等我三十多岁财富有了的时候我也去追梦去选择文化行业这件事情是也是我自己延后的一个选择因为我在刚刚高中毕业开始学大学专业的时候我妈妈就很支持我去学中文系嘛

然后因为我们当时李开复很火然后李开复有个很著名的也不是理论吧他当时有本书然后我就看他的书他说未来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你要第一方面是学好英文然后第二方面的时候要学习数学我自己很喜欢抽象的理论很喜欢一种抽象的想象然后当时就说如果我要去学数学的话中文系是不学数学的

至少我们的那个学校中文系是不安排数学的课程的那能不能跟数学相关的能学数学的专业里面我去挑一个我自己想去锻炼或者是发展的一个能力我们当年的时候金融很火然后我就翻了一下金融的课程就网上查了一下金融学什么其实也不是金融我们当时入学的时候是经济学的大类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然后就发现它是在讲的是整个社会运行的一些基础性的经济逻辑就是这个社会是怎么运转的你为什么会花钱钱是怎么买的然后我就觉得说那我对这个东西也挺感兴趣的第一份工作结束了之后的时候大家很流行工作一两年去 gap 一下就是其实是重新找一下自己的方向调整一下

然后我就说那正好有朋友在做电影公司通过写剧本来去学写作也行然后就进入到了这个行业然后进入到这个行业的话首先其实是一个很强的趣味过程我之前对于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有很朦胧的这种暧昧的羡慕和向往然后发现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然后进入到写作这个行业之后发现没有人会给你反馈的

然后所有的反馈都来自于自己但自己又是一个刚开始写作的状态没有办法给自己做判断然后写作这个事情又不确定你可能今天有的写明天没的写那你要不要继续写作人很容易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之下憋得懒散然后憋得不规律我那几年就熬夜熬得很重

除了熬夜熬得很重之外对自己写的东西也很怀疑不是在跟你说我疯狂看书两无一遇自己吗我超喜欢那个万尼亚舅舅里面一句话叫我工作了这些年我的脑子空了人瘦了丑了老了可是我得到了什么回报呢一点也没有光阴一年一年的消逝者我脱离了真实的生活这

这也可能是因为我最近找不到工作啊有可能有一天我找到一份给出了我无法拒绝数字报酬的工作的时候我会转变我的想法我会觉得工作还是很美好的但是我现在的状态就是我非常喜欢上网找那种对产品经理进行嘲讽的段子

一个产品经理刁难另一个产品经理说这个业务是很难做的不用心沉淀就无法拉通头腰尾无法形成点线面的组合圈链路闭环达不成供需同频却不共振无法击穿用户的心智如此严重的问题你可明白怎么说呢所以我看到你提纲上写的问我说就是你觉得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回答不知道会有一些家长问你说你想去哪个城市发展我们的同意回答是哪里轮得到我们挑城市就是哪里轮到我们挑工作都是工作挑我们如果需要坦桑尼亚我们也愿意去

工作的创造性的这个部分我很早之前把它很极端的分为两种说除了小部分的创造之外其他所有人做的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做营销性质的我后来的时候去慢慢理解如果它的本质是这个样子也不代表着说其他做营销性质带着营销性质的人这里面没有一些创新性尽量使它具有创造性的本身除了一些功利上的回报之外还有一种是人对于自我的一个投放

我最近在家遛的然后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小镇上开了很多的看起来很新潮的花店茶店甜品店都是一些看起来和我年纪差不多甚至比我还小一点人在开当然我也不知道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这种文艺的店还能生存多久但是看着他们时候我觉得

就更不想上班了尤其有的时候每次面试完遇到特别糟糕的面试官我都会跟我妈说这活不给我一个月三万块钱我凭什么受这个鸟气我觉得在青年失业率或者说整个失业率这么高的情况之下去讲工作去实现个人价值这个事情好像有点奢侈大部分的人其实是想说我能找一份工作先养活我自己至于工作能不能带来价值这个部分没有人会 care 的

也很伤感我们昨天聊完之后我是觉得说这么多年轻旺盛的头脑没有暂时还没有一个地方去安放非常多有才华非常多踏实肯干非常多迷茫的人就是这个是我觉得很可惜的部分我现在状态好像那个我前两天在读的

1930 年的德国青年又失望又愤怒又无所事事反正我觉得事情在宏观的角度来看会给人一种虚无的安慰感吧那本通俗的经济金钱心理学里面说就是贫困或者是经济衰退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几乎永远不可能达到经济高涨期成长的一代所能达到成就

不管你个人的天赋努力有多么的强大你会跟着时代的衰退一起衰退下来是没有办法的事而经济衰退就是他那本书里面有一个表好恐怖的就是经济衰退就是每隔那么几年就会来一次

就好像斑马线一样你不可能不踩到上面你一辈子总有一次会踩到上面无非是你在年轻时候踩上去还是在你老了能拿退休金时候踩上去而已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工作本身是一种无奈之学还是工作是某种实现自我的方式对于我来说产品经理这份工作就是一个绝对无奈之学那你想做什么嗯

陷入沉思因为我其实也没有想明白希科夫的短篇小说雪然后里面有一篇叫做我的一生主人公我他就非常的不想工作然后他就是这么描述世界上大部分工作我在各种各样的机关里做事每天都十分清闲的度过人家对我说这就是脑力劳动

但我想这是一种机械的劳动我瞧不起它我认为这样劳动一分钟也不能成为人们过无忧无虑闲散生活的借口这种生活本身不是别的只是一种骗局当然用现在话来说这就是一个考上公务员但是不珍惜的人西科夫他所处的那个时段

俄国的贵族是以劳动为耻的所以就会出现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人一心想要去过农奴的生活想要去体验乡村生活然后契科夫就描写了很多这样的贵族青年体验体力劳动之后梦想破灭的过程就是他们终于意识到说自己之所以羡慕体力劳动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体力劳动

然后他书中描绘的很多人面对现实和梦想的挣扎啊有一些人他会扑在虚空的梦想中就是他嘴里喊着自己要创作自己要写作自己要过高尚的生活但其实他只是以此为理由不停的去吸食别人的血就像那个万尼亚舅舅一样嗯

他去吸血那些劳动者的钱去供养自己而自己什么都生产不出来当然也有这种一心想去做体力劳动以此作为不思考或者说不追求艺术然后去以一种虚妄的体力劳动为自己赎罪的人

我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会觉得我工作是一种无奈之学这种无奈之学转化成了一种主动性的选择是因为我们第一开始聊的独立性的问题渴望独立我需要独立需要独立那我需要一份工作来养活我自己然后我开始在工作里面的时候就发现无法实现个人的想法和价值我们这个价值不用拔得特别高而是

你坐在那个工位上面会不会觉得自己在浪费人生所以我就开启了一些不工作的时候或者说灵活的一些工作的状态最后后来会发现我好像需要一种

形式上的上班感当我完全直接自由支配的时候我无法掌控我自己坐在房间里面一天什么都写不出来而这个写不出来不一定是我脑子里面没有东西而是脑海里面自我审视的声音过高导致我没有办法下笔

然后再回到职场的时候我发现在一天八个小时或者是更长的时间里面它会逼迫你开始去写下第一个字然后当我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后面其实结果是会慢慢越来越写好然后我觉得说工作本身可以实现我自己的对于自己状态的一种

价值感我才发现跟我周围交流的很多朋友大家甚至是在反对这种状态你在努力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说不要绝对你不要来绝我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大家会觉得你想要在工作里面获得更高的价值感这件事情是很荒谬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一是我也是非常需要上班仪式感的就是我是不能那种在家工作的人因为我必须要一个环境我开始进入工作状态我之前实习的公司它有升降办公桌然后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阳台那段时间我毫不夸张我周六日都去公司公司没有人但是我就是会把自己的活带到公司去干因为我觉得那个环境让我特别有动力

然后第二个就是我刚才说我觉得产品经历不能够带给我人生价值我应该修改一下我是需要强认同感的我一定要认同这个公司做的产品对于我来说是有意义的假设说你让我去一个很大的电商厂

去做他们的产品我没有办法说服自己这有意义因为在我看来我在用我的工作鼓吹这个世界的消费主义我需要找到一个我很认可他价值观的公司比如说苹果但是我是真诚的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他的产品是在探索技术的边界

小草,如果不考虑很多现实的原因,你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没有,其实我始终对于喜欢这件事情保持很强的怀疑什么是喜欢呢?我连喜欢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了至于说想要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悠闲的嘛,我感觉我有点闲不住

要说过一个很符合社会主流的职场的这种吗好像也不是特别一致然后很富有吗对目前对于特别富有这件事情还没有概念就是宏观的上面可能不知道但是在小的层面里面是比较确定不要违背自己很强烈的价值观对世界仍然充满了好奇且希望自己不要变得非常的保守的人

那你呢比如说你理想中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工作因为我小时候爷爷奶奶是开药店的我虽然跟他们关系很不好但是我很羡慕他们的生活状态药店嘛就是你你的生活和工作场所是一体的你从早晨起来有人买药你就卖没人买药你把该清的库存清完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读书看报看电视

然后等有人来你再招呼他们我小的时候还有副食店就是还是像药店一样你要把东西给客户给顾客我就觉得那样的工作很好但是现在社会的原子化大家都不愿意跟人交往了

不愿意和需要和售货员买东西的超市去了所以我的梦想是做一个那种小锤类的店主比如说卖点什么从日本捣腾点日本文具来卖卖点绘本我之前非常喜欢一本书叫《东京八平米》

然后日本会有那种早餐店兼咖啡店然后他可能只从早晨五点开到下午三点就关门这样子然后他会卖一些咖啡但是他不像咖啡店一样那么的高级那么的优雅然后他就坐在那儿有点像卖豆浆的然后卖他们是卖三明治然后卖咖啡你也可以抽烟我想当那样的店主

反正我们就闲聊我觉得可能跟出生的环境有关因为我出生的环境里面大部分人都很不富裕这种不富裕甚至已经到了贫穷的地步吧

所以我很小的时候我很想去公益机构工作但我现在还保留这种状态你还是希望能够反哺到就是你的教育能够反哺到你出身的地方就是想过两年的时候比如说在我的高中设立一个什么一年制的这种几千块钱的奖学金就这种能负担得起但还在筹备当中

我有一个很敬佩的人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从高中开始就立志做一个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然后他上大学就读了我们学校生物系然后一路就是读研读博然后他的生活就非常的纯粹

他的工作就是科研所以他为了工作工作 14 个小时也可以 15 个小时也可以睡在实验室他都觉得很幸福他的工作就是他的理想拥有了一个自己很认同的人生理想且这个人生理想正在实现当中

我之前也很羡慕这种后来发现我没有办法做到宏观的世界还是很吸引我的但试图在找纯粹比如说写写东西之类的也还算是其中一种我走不到这条路云是我怀疑我一直怀疑我有多动症注意障碍

就我非常享受偷着干啥事的感觉就是比如说像我刚才说开店就是开店读书看报就属于偷着干的事我就觉得很快乐就还是我们之前聊的嘛我其实非常鼓励所有的人去写作

写作是最低成本的创作写微博也可以或者是写笔记也行一些反正是属于自己的只言片语都可以本来以为是一个非常有干货的秋招建议结果发现并没有可能大家也不需要很多关于秋招的这些硬的知识已经到这种阶段每个人的经验都很丰富了而且建议也没有用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子的看命吧

Q 一个那个金钱心理学里面我还有一句超喜欢的话乐观主义就像花言巧语的推销员而悲观主义是提供帮助的好心人

因为有的时候不用太乐观,太乐观会对这个世界有盲目的期待。我说起这本书,我忽然想到一个想法,因为经济下行到这个阶段了,我觉得有一部分书是很适合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去读的,就是它可能要比公众号或者是那个微博或者是小红书更可读性更强一点,但是读起来没有让大家很有负担。

同时能够让大家感受到或者说有一点点收获的这种书单我觉得出版社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做做这部分的工作就是出一个书单叫秋朝心灵鸡汤

那我们最后就总结一下吧如果你也跟我们一样不是跟我们一样跟我一样在为失业焦虑烦恼那我们第一个建议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创作的副业不一定是长篇大论小小也可以给自己一点成就感第二个就是让我们向历史先贤学习看看他们中年以前的失败史激励一下自己

最后我们就可以放眼世界用经济理论来告诉自己这世界就是这样了还在咋地吧那我们这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