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耳朵嗡嗡响多半是气虚,艾灸这个穴位,气足了,耳朵就清净了

耳朵嗡嗡响多半是气虚,艾灸这个穴位,气足了,耳朵就清净了

2025/6/10
logo of podcast 艾灸养生108招 |病来了,不用怕

艾灸养生108招 |病来了,不用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冯名雨
Topics
冯名雨:大家好,我是冯名雨。最近有朋友留言想了解耳鸣的问题,今天就来详细讲解一下。许多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尤其是在加班劳累后,耳朵里总是嗡嗡作响,就像住了一只知了。去医院检查听力却显示正常,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脾胃气虚引起的。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会导致九窍不通,耳朵作为九窍之一,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耳鸣。我将介绍三组穴位,通过补脾益气、提升清气、疏通耳窍,一步步地帮助大家找回耳朵的清净。首先,我们要给脾胃加满油,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就像工厂停摆,无法生产足够的气血来滋养耳朵。我会先用足三里和脾俞穴来快速补充脾胃之气。然后,我会用百会穴来提升清气,因为脾胃虚的人常常中气下陷,清气无法上升到头部滋养耳朵。最后,我会用听宫穴来疏通耳窍,就像打开窗户一样,让气血能够顺利进入耳朵,改善耳鸣的症状。这三步就像盖房子一样,先打好地基(补脾),再搭楼梯(升清),最后打开窗户(通窍),让气血层层递进,滋养耳朵。 冯名雨: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位于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的位置,它胃气充盈,可以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平时可以用艾灸罐装上艾柱,绑在膝盖下方艾灸30分钟,增强脾胃功能,缓解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针灸大成》中记载,足三里主治胃气不足,是后天之本的关键穴位。艾灸时,当局部皮肤潮红,感觉有热气往肚子里钻时,效果最佳。脾俞穴位于后背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是脾脏精气在后背的输注之处,刺激它可以直接补充脾气,改善脾虚乏力、消化差、腹胀等一系列情况。如果有艾灸的条件,可以用艾灸罐绑在后背艾灸,或者请人帮忙,先在脾俞穴区域用艾草精油按摩一两分钟,再进行艾灸,效果会更好。艾灸后,有些人会感觉腰部暖暖的,食欲也会变好。当脾胃恢复,气血充足后,耳朵就有了气血滋养。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最高处,是头顶的阳中之阳,是补阳的最佳穴位之一,就像清气的一个电梯按钮,按下它就能提升阳气,改善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等症状。艾灸百会穴时,可以用艾条对着头顶艾灸10到15分钟,注意保持火头距离头发3到5厘米,不要烧焦头发。也可以用头部耳朵艾灸罐来同时艾灸耳朵和头顶。艾灸时,如果感觉头顶上方或耳朵有一阵阵暖流流过,就说明艾灸到位了。 冯名雨:听宫穴位于耳朵旁边,张大嘴巴时,耳朵前方会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它就是听宫穴。听宫穴是小肠经上的穴位,直接连通耳窍,通过局部按揉可以改善耳鸣或其他耳部问题,主要是清理耳朵的局部垃圾,解决浊气或痰浊蒙蔽。《针灸甲乙经》中记载,耳鸣耳聋听宫主之,说明听宫穴是解决耳朵相关问题的必选穴位之一。平时可以在早上或晚上睡觉前,用拇指按揉听宫穴一到两分钟,按揉时要张开嘴巴,才能找到准确的穴位。如果耳鸣已经比较严重,可以直接用艾条对着听宫穴熏灸。总而言之,先艾灸足三里和脾俞穴,起到补脾养气血的效果;再用百会穴生清,把气血提升到头面部;最后用听宫穴疏通耳窍。这就像盖房子一样,先打好地基(补脾),再搭楼梯(升清),最后打开窗户(通窍),让气血层层递进,滋养耳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脾虚耳鸣,耳鸣声比较低沉,像嗡嗡叫一样,劳累后会加重的情况。如果耳鸣声非常大、非常尖锐,晚上会加重,可能是肾阴虚,方法会有所不同。

Deep Dive

Chapters
本文介绍了因脾胃气虚引起的耳鸣问题,并提出了通过艾灸足三里穴和脾俞穴来补充脾胃之气,从而改善耳鸣症状。
  • 脾胃气虚会导致耳鸣
  • 足三里穴和脾俞穴可以补充脾胃之气
  • 艾灸足三里穴和脾俞穴可以缓解耳鸣

Shownotes Transcript

冯名雨店铺: ** ** 点击后即可进入),店铺精选的艾灸器具和艾条。 都是我自己在用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按需购买,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