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本期我来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做自下而上这本书可能会重新构建你的世界观它是用演化论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一切事物一说演化论你可能会说我对生物学没有什么兴趣
但这个思想可以说是能把现代智能分子和古人划分开的一把尺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都是在创造论的基础上构建的创造论是什么意思呢你看啊在人类发展的几千年文明当中政府为我们建立了经济系统设计了社会制度各种企业设计了我们的各种日常用品
从经济到宗教从金字塔到大帆船从计算机到智能手机哪个都不是自己从图里长出来的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世界应该是靠聪明人的规划和设计来运行的这就是创造论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他通过多方面的论证提出,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这种自发的,没有预定方向的逐渐演变,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大力量。
作者的这个观点适用范围非常的广无论是人类的制度人类制造的各种物品还是人类的习惯在他看来都是漫无目的的演变出来的根本没有聪明人什么事不仅如此作者还说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都错了
无论是柏拉图、亚历斯多德、康德、尼采这样的哲学家还是圣保罗、穆罕默德这样的宗教领袖他们都认为世界需要按照设计出来的规律运转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这本书里作者向各种各样的创造论开火了
将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的误导开火了让人们从对规划和设计的痴迷当中解放出来去关注自发的演变自发的演变是生物学上的一个规律但作者说这种规律在社会领域当中也依然适用
他把人们先设计出来一套方案然后再去推广实施的过程叫做自上而下的设计而把从混乱当中逐渐涌现出秩序的这个过程叫做自下而上的演变这种逐步演化的观点就是这本书叫自下而上的原因作者甚至断言所有好的东西都是自下而上逐步演化出来的而不是自上而下设计出来的
这样的一本书可以称得上是规模庞大野心勃勃那么这本书的作者又是谁呢他是马特·李德利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博士也是一位高产的科学作家曾经很受欢迎的《理性乐观派》一书也是他的作品《理性乐观派》可以算是这本自下而上的前传在那本书里作者主要讨论的是自由贸易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好处
而自发产生的自由贸易也是这本自下而上的主题之一既然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的观点是万事万物来自演变那么他是怎么论证这个观点的呢我围绕着这个观点归纳出了一个社会观一个价值观和一个科技观
一个社会观,我们来看人类文化的演变,作者认为我们的道德语言都是演变的结果,而不是教育的结果,甚至连宗教文化都是自行演变出来的。一个价值观,我们来看人类组织体系的演变,自发的演化出来的组织体系往往比设计出来的好,政府甚至是人类的经济体系就都是逐步演变出来的。
一个科技观我们来说说人类的技术的演变好东西没有设计那些我们熟知的发明家和企业首席执行官们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位置上而已就算没有他们技术一样会自己演变发展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重点一个社会观作者认为人类文化的演变道德语言宗教都是演变的结果这个观念听起来有点不大对劲
就拿道德来说,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按照常识来看,道德不是从小在家庭和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吗?如果没有人告诉我们,教育我们,我们怎么知道什么行为是道德,什么不是呢?
实际上一直到 18 世纪所有人还都这么认为有道德的人告诉人们该怎么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道德的光辉之下才能过上高尚的生活这是个很普遍的观点不过作者却说道德不是被教出来的人类社会是逐渐的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他在论证的时候举出了一位牛人来做例子
他说亚当斯密早就发现了道德起源的真相亚当斯密这个人我们可能对他的国父论更有印象一些不过早在国父论出现之前的十几年他还写了一本书叫《道德情操论》在《道德情操论》里亚当斯密就已经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了结论认为道德和教导没有什么关系亚当斯密认为人们生活在社会当中自然而然会产生互利互惠的观念
而这就是道德的起源他观察到小孩子是没有道德观念的孩子们在生活当中和别人打交道看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会调整自己的做法然后就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行为规范这就是道德在道德形成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谁来规定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人们只是在彼此磨合的时候逐渐发现了别人能接受什么
不能接受什么然后根据这个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那些道德家们则是归纳整理了人们的行为规范记录下来然后再拿来教育人们那也就是说人们并没有从零开始去创造一套道德系统道德是在生活当中逐渐磨合出来的规则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东西然后又被自上而下的宣传开才成了人们都遵守的道德规范作者说人们的
作者举了个例子来帮助
在 100 年前的西方社会,如果有谁娶了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其他人对这事儿是没什么反应的,但是如果有谁是同性恋,那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这就是一个道德标准。但是放到现在,人们就会觉得,娶了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这是恋童啊,绝对不行,而同性恋变得是能被接受的了。
这也是一个道德标准你说哪个对呢这就没有对错只是人们逐渐的接纳了新的观念慢慢的就转变了道德观念而已不仅道德是这样作者认为人类的语言也遵循着相同的演化方式
你可能会想语言应该是父母和老师教给我们的这怎么也是演化来的呢作者说虽然我们在学校里学习语言但是语言其实和道德类似只是有人总结了那些约定俗成的用法然后再把它们交给学生而已语言先是自下而上的演化出来然后自上而下的传递下去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语言只是这个过程的后半部分而已这个观点认知科学家史蒂芬·平克
也很赞同他在他的著作《语言本能》当中还更进一步的提出语言是人类长期演化而来的一种本能每个孩子都可以迅速的掌握自己母语的规则而且一门新的语言往往只需要一两代人的使用就可以成型了
在我们的真实生活当中也可以发现语言演化的过程网络语言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网络语言用过去的眼光来看显然是不规范的但是人们也逐渐的在生活当中开始使用这些语言其中一些甚至还加入了词典成为了标准的用法
英文当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方我们开玩笑把好久不见说成是 long time no see 这本来只是玩笑而已但是现在这句话已经在英国的国家被广泛接受成了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语
这反映的就是语言自下而上的演变过程人们先是创造了新的词句或者是语言的新用法尝试开始使用它们然后其中的一些用法就慢慢的消亡了另一些则慢慢的被人们往返接受最终就变成了大众认可的用法甚至宗教文化的演变也是一样的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
是人们在面对自然环境不知所措的时候就用想象力创造了各种神明作者说关于这些神明的传说故事也在口口相传当中逐渐演变和定型而且像是市场当中的商品一样彼此竞争最终哪个宗教获得的信徒最多哪个宗教就占据了市场就成功了
作者在这里举了个例子在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每个城市都有几十种的教派和秘密宗教相互竞争在宗教彼此竞争的过程当中为了获得更多的信徒每种教派都在不断的调整比如神明们身上的人性越来越少神性则越来越强
宗教宣讲的内容也开始由古代传说变成了道德标准争取和其他宗教的竞争当中尽量生存下来作者说这些宗教啊就像是许许多多的独立咖啡馆最终会被几家更强大的咖啡连锁店给取代最终事实也的确就是这样就像是适应性最好的生物最终活下来发展壮大是一样的所以
所以你看啊,人类文化的产生,不管是道德、语言还是宗教,它们的产生都是必然的,但是什么标准才算是有道德,语言的最终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哪些宗教能够获得大量的信徒,这却是未知的。这就像是地球上演化出的生命一样,地球上演化出生命可以说是必然,但是最终演化出来的生物是什么样子,因为涉及到大量环境和生物体之间的交互,所以就没办法预测了。
说文化是慢慢演变出来的,好像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毕竟我们都有切身体会,但是要是人类的组织体系,比如说政府,经济体系,也是自然演化出来的,这怎么可能呢?就比如政府,它意味着管理,控制,计划,规定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是秩序的代表政府要做的工作都是目标明确方法清晰一点都不含糊而演化则是乱糟糟的自发的行为完全没有秩序可原政府和演化好像刚好就是两个极端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重点关于演化论的一个价值观自发演化的东西比设计出来的东西更好
要搞明白政府的演化路径,我们就要把目光放到更长的历史发展当中去看看。比方说,原始人虽然是没有政府,但是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在原始部落当中,同样有些规则需要每个人都遵守,
而这些规则就是政府的萌芽作者说即使是在没有外界强加法律的地方法律也会自然形成最早的政府就是这样自发形成的就像人群当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小圈子一样历史上最早的政府职能非常简单就是收税
同时用暴力来维持统治以及保护自己的民众不受外人的掠夺这就是原始部落的状态作者认为这时的政府和收保护费的黑手党啊没什么区别核心在于对暴力的垄断谁拳头大就听谁的话
显然民众并不喜欢这样的政府政府对民众施加的影响力也有限不过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也是会慢慢演变的我们今天熟知的政府形态差不多是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当时是因为自由贸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凑在一起和平示威要伸张自己的权力比如 1795 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开会的路上就被人包围起来
要求他实现股屋自由贸易解除卖面包的复杂规则就这样民众和政府之间的磨合变得是越来越多政府才逐渐的转变了形象开始受到民众的监督与约束成了对民众负责的机构这个过程啊并不是由哪位政府领袖推动的
而是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力量对比逐渐变化的结果在民众和政府关系的慢慢演变之下政府开始向福利医疗教育等等领域投资开始更好的经营起国家来今天世界上的各国政府会维持公平公正这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才演化而来的
所以作者就认为政府的进步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济更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需要更好的管理方式这种需要也促使政府不断的演变这并不是政府本身的计划政府的改变只是顺应了经济的变化而已
而且即使是经济本身也是自我演化而来的我们所说的经济本质就是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人们为了追逐利益自然会产生分工当人们开始有了分工交换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分工越细交换越多经济也就越发达而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更加细致的分工比方说羊毛大衣是各种劳动者的产物从牧羊人剪羊毛工人一直到纺织工
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当中交换了产品也取得了利益因为人们分工更细致也就更能提升生产力会赚更多的钱而且人们的分工越是专业消费就越多样化
从早期的人们自给自足变成了每个人生产的东西更专一需要消费的东西也就更多经济的繁荣就是这么来的说到经济繁荣的历程我来为您推荐小岛经济学这本书它用一个个的故事讲了资本是如何产生的社会分工是怎么来的以及一个繁荣的经济体系是怎么构建的听完后啊你就会发现经济体系的繁荣完全不需要规划人们会自发的寻找自己的供应商
消费者自动调节自己的生产而价格就反映了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这就是自由贸易马特·里德利说贸易的核心特征在于分散在于每个人自己自由的做出决定即使不是完全的自由贸易也比集中规划整个经济体系更有效
在这里作者又一次的引用了亚当斯密的理论,作者说,亚当斯密国富论当中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贸易能够带来繁荣,但当时亚当斯密的观点还没有实际的证据来证明,不过在国富论出版几十年后,英国、欧洲、美国等地的经济发展就证明了自由贸易的价值。
你看啊演化这个思想如果放在生物界那就是达尔文的演化论而如果放在经济学上那就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他们两个呀其实是一个道理
经济的这种自下而上的演化模式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经济学家熊比特认为,经济系统就像是生态系统一样,是由胜略态的。如果说经济系统像生态系统,那企业就像是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随着新技术和新企业的涌现,那些没有竞争力的旧企业和旧的技术必将会被淘汰,那些能够适应环境的,有着合理创新的企业会生存下来。
而那些无法适应的企业则就会消亡这个过程也有很大的随机性或者说也像生物的优胜劣汰一样作者总结说经济演变是突变和选择的过程就像生物演变一样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部分的内容那些我们原本以为是设计出来的组织系统比如说政府经济体系其实都是自下而上演化出来的虽然作者也在书里强调对于政府大部分的人还是会觉得它是自上而下的调控但现在已经有演变的力量在酝酿了一个执行动作不管是推进伊拉克的和平还是上演一出音乐剧总是要允许大量的低成本试错
和不断的调整最终才能够成功而这种情况恰恰和生物基因进行微小突变的进化是一样的
讲到这里有人可能就会说了,虽然你说了这么多东西都是自发生长出来的,但是肯定有一件东西不可能是这么出现的,那就是由人类一个个发明出来的技术。你看,我们从小就知道,那么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伟人,说他们是人类文明之光,他给我们带来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历史就是他们推动的。
比方说爱迪生带来了电灯,贝尔带来了电话,摩托罗拉公司的马丁库勃带来了手机,乔布斯就带来了苹果。如果你这样想,那我再来为您介绍第三个重点,一个科技观。作者认为发明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我们所记住的这些发明家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而已。
比如说作者就认为如果没有爱迪生我们依然会有电灯来用这呀可不是胡说因为历史上最少有 20 多个人分别独立的发明了电灯有的人发明时间甚至比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间还要早比如说有个叫斯万的英国人他展示白纸灯泡的时间就比爱迪生早两个人后来为了解决争议还成立了个合资公司用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人类的技术其实都是在前人的技术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虽然有些发明看起来可能不那么明显,还是拿电灯来说,它就是一系列前人技术的结合,我们得知道材料在发热时会发光,要知道有些材料的电阻比较高,通电时就会发热,还要知道材料在发热时会比较容易氧化而坏掉,有了这些基础的知识,就有了设计电灯的基本思路。
那就是找到一种电阻比较高的材料来做灯丝把它通电再把灯泡抽成真空让灯丝不会被氧化灯泡就能够长时间发光了作者就认为几乎所有的发明和发现都不是天才之作时间和技术积累到了某个特定的时期新的技术就必然会出现而我们记得的那些名字只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积累同时又有一点点的运气而已
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不只是电灯,还有大量的证据。在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艺术》当中,他列举了一些技术发明和他们的发明者,比方说,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发明了皮下注射针头的有三个人,发明了疫苗的有四个,发明了电报的有五个,发明了电气铁路的有六个。只要时机合适,之前的技术储备足够,那么新的发明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
这就像是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上许多不同地方的人们都曾经独立发明过轮子是一样的
所以作者就说,创新是自然产生的现象,技术创新是逐渐演变出来的,和其他的演变一样,没有特定的方向也无法阻挡,只有在经过一番优胜劣汰之后才能选拔出最合适的技术,并且发展壮大。而某种技术一旦成为主流,又会不断的自我改进,技术就像是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生物,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进步,那些受到欢迎的技术会继续的累积,发展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把技术和生物放在一起比较,这不只是作者这么说过,在《技术的本质》这本书里也谈到了类似的观点,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认为,技术有一种特别的特性,就是它会自己发展,甚至像是生物一样适应环境,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自身,直到被更新的技术取代。
咱们再来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计算机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就是越发展越快的典型你可能听说过计算机领域的摩尔定律说计算机的性能基本上是每一年半就能提高一倍这个定律是在 1965 年提出来的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计算机产业差不多都是按照这个速度在发展着这个发展速度非常的惊人,因为每一年半性能翻倍
就意味着美国 15 年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应该能提升 1000 倍今天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比 30 年前的计算机快了 100 万倍这个发展速度真的就是非常的惊人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发展还促进了其他技术的发展比方说互联网就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虽然互联网最初的诞生是来自美国军方的一个设想,目的是为了军队在战争时不至于失去指挥中心,但是科研人员很快就发现了互联网的用处,开始用互联网来分享科研成果,寻求跨国家的合作,这种状况持续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末,当时还只是少数的人能连接互联网,主要的用途就是作为研究工具,但是随着美国把互联网私有化,互联网忽然就磅礴发展起来,
只过了短短几年互联网上商业信息的数量就超越了科研信息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网站和程序也都冒了出来作者认为互联网就是一个自下而上演化的好例子互联网的基础是大量的地位相同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构成了互联网的各个节点在这些节点当中数据自由流动想法也自由流动好的想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在网民的集体努力下最终改变了互联网的面貌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无论是全球网民们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编制的维基百科还是聚集了大批的程序员和开源项目的都表现出了互联网这种自发凝结的力量
总结,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期音频的主要内容。自下而上这本书当中的内容是比较反常识的,他认为,人类到目前所产生的各种组织结构,使用的各种规则体系,甚至是经济、技术,都是自然而然,演变而来的,既然是演化,也就不存在设计者,不存在高瞻远瞩或者是战略意识,只是像生物的演化一样不断地适应环境而改变。
我们围绕着演化论来为您总结了一个社会观一个价值观一个科技观一个社会观是说好东西没有设计人类自身的许多属性特别是那些我们以为是通过教育而获得的东西其实是自然演化而来的
无论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还是我们的文化比如说道德观念语言习惯都是一步一步自然发展而来的一个价值观就是说自发演化的东西比设计出来的东西更好作者设计到的内容就更好
广泛一些他提出了许多论据证明了人类的组织形式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系统都是演化的结果这些组织形式一开始啊都是自然出现的然后经过长时间的优胜劣汰最终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最后呢一个科技观
我们看到的是技术的演变,技术也有点像是生物一样,会自己去适应环境,会逐渐的改变自身,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只是顺应了时事,即使他们不存在,也会有其他的人代替他们完成那些发明。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你的常识是不是也被颠覆了呢?
我们过去往往认为先设计后执行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常态但是很少有人像本书的作者这样用商务学当中进化论思想来观察人类社会当中的种种现象
作者甚至还下了一个这样的断言:好的东西往往是偶然的,计划之外的,自下而上,自然而形成的,而坏的东西则经常就是特意的自上而下设计出来的。他觉得,虽然有些好事情是靠着人为计划发生的,比方说人类的登月计划,但是他认为这类成功的计划不多,
而失败的例子则更多在最后我也来说说我的观点作者提出自下而上的演化观点如果配合着路径依赖的概念来考虑的话会更容易理解一些路径依赖是什么意思呢就比如你做了一个决策这个决策肯定受到了你以前做过的决策的影响而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为都是在原有习惯和方法上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变再放在更大的
环境当中去测试它经过多次迭代之后定型下来这的确和生物的演化非常的像
但是作者的观点可能也有点偏颇,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作者提出的这套关于自发演变的说法,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足够多的资源,需要够大的环境和够长的时间,才能等待好的事情慢慢浮现出来,这个过程会是很漫长的,而且很难在一个区域或者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组织里发生。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在企业、国家这类组织形式当中,我们可能是得主动的设计出更好的方案,切实的执行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而不是等着看最终会自然形成些什么,如果环境没有那么大,就不会有有效的优胜劣汰,演变也就难以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