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261-10000本】王氏之死-史景迁

【1261-10000本】王氏之死-史景迁

2025/4/15
logo of podcast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本书讲述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通过研究清初的一桩普通女性王氏的谋杀案,还原了明末清初中国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作者以案件为线索,探讨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天灾人祸以及人们在传统社会制度和道德标准下的困境,揭示了王氏悲剧的时代宿命。
  • 《王氏之死》一书通过案件还原历史,展现了明末清初中国底层社会的生活。
  • 作者史景迁以侦探的视角,利用历史材料追查案件原委,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 王氏的悲剧是时代宿命的体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政治动荡和天灾人祸下的困境。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好,今天我来为您讲的这本书是美国汉学家石景谦的作品名字叫做《王室之死》这个王室是清初山东潭城的一位普通女性普通到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现在我们能看到她的故事是因为她死于谋杀

而且啊案情比较波折所以判官的官员把它记录了下来 400 年后作者石景谦在图书馆陈峰的古籍当中偶然读到了这个案子这就引发了他的好奇心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化身了一个侦探利用历史材料抽丝剥茧追查事情的原委只不过他不是要找到案件的凶手而是以案件为线索去还原了明摸清出的中国底层社会

明末清初的山东坛城政治动荡连年天灾生活在这里的人困在传统社会制度和道德标准的网里找不到出路通过石景谦的视角我们就会发现王室的悲剧说到底是时代的宿命

近些年像这样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讲历史的书越来越多了比如黄仁宇先生的名作万历十五年也属于这里的书而石景谦可以说是他们的先驱而且他写得很成功每一部作品都卖得很好但是也有些人因此就批评石景谦说他的书好看归好看但不像学术著作更像是历史小说

史学界的争议我们暂且不论实际上把历史写得像小说是石景谦刻意追求的效果在他看来这没有违背史学传统反而是继承了实际代表的中国史学传统作为读者我们也很容易就体会到这种写法的优点打开他的书

我们瞬间就能获得一种能力体验历史的能力我们会成为另一个人通过他的眼睛去感受他所生活的世界今天的解读呢我们就跟随石景谦一起回到明末清初的中国农村去看看

第一部分,我们会来讲讲这本书的核心事件,王室之死第二部分,我们来说透过王室之死,我们发现什么样的历史真相第三部分,我想跟您聊聊施敬谦的笔法,看看他怎么带领读者去体验这段历史

首先 1660 年代末,也就是大清顺治年间,王氏嫁给了任某,婚后住在檀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他们很穷,家里只有一个房间,两个人席地睡在草席上任某自己没有土地,靠给别人帮佣来维持生活,平时王氏就一个人待在家里

底层农民的生活大体如此也很难会有什么变化然而他们结婚几年后王氏突然跟另外一个男人跑掉了

那时候已婚的妇女逃离丈夫是犯罪要受刑的王氏逃跑这就成为了逃犯你想想啊这一路上他们得有多艰辛啊他们为了躲避追捕大概不敢走大路他们也顾不起教夫或者是马车所以啊只能徒步走要知道王氏是裹了小脚的这样赶路吃的消吗

就算扛得住路上的辛苦他们又能去哪呢石井谦就推算他们应该有三个选择这第一个是批州去批州的路上啊都是山路容易躲避追捕但是路上土匪横行很不安全

或者他们可以逃到坛城路上就相对安全但是如果没有亲戚在城里很难进城就算他们侥幸潜入城里投诉到旅店很容易就遇到黑店而且经过连年的战乱和饥荒批州和坛城

都是哀鸿遍野,就算逃到那里,他们也很难生存,相比之下,码头镇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这里经济恢复的比较好,像他们这样脱离主流社会的难民,逃兵,逃犯,更好找到容身之地。

不过他们还是要实实的担心被人举报只能战战兢兢的生活你看啊跑路对他们两个人来说已经很难了更惨的就是王氏很快又被情人抛弃了可以想象她是多么孤立无援

古代中国女人没有什么工作机会王氏一个人流落在外只能去别人家当仆人或者就沦为妓女但是王氏没有这么选她又回到了家乡但是她害怕丈夫不敢回家就躲到了村子附近的一所道观里

这没过多久,丈夫任某就听说往事回来了,跑到道观里来要人。正巧那天任某的邻居高某也来道观上香,任某就责问道人为什么把他的妻子藏在这里呢?高某就听到,就觉得任某不讲理,就想替道人来分辨两句,结果惹得任某更生气了,两个人吵了起来。

高某就气得扇了任某两个耳光任某没敢还手骂骂咧咧的就走了眼看到出了事倒是也不敢收留往事了把他送回了任家

这个王氏是逃犯犯了法任某可以把她送到官府同时呢也可以把她卖了但是任某没有这么做他买了一张新的席子铺在了他们的床上这个举动看起来平常但是啊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可能连这样的一张新席子都没有这个小小的举动的背后是多么的让人心酸的温情啊几个月之后一天傍晚有邻居听到他们两个人在吵架

就在这天晚上王氏睡着之后任某用双手掐住王氏的脖子把他杀死了那天外面下着大雪任某冒着风雪把王氏的尸体扔到森林里然后回到家锁上门上床睡觉了记录案件的档案里说天气太冷了王氏被人发现的时候他死去的脸上还保留着一份鲜活的颜色第二

第二天的一大早任某和父亲一起来到谭城县城的知县衙门他不是来自首的而是来告状的他说王氏和高某有奸情高某杀了王氏高某就是之前在道观打了他的那位邻居石景谦说任某之前在道观受到高某的侮辱现在诬陷高某是为了报仇哪怕只是让高某被关上几个月受受罪他心里也能平衡了

因为当时的监狱很黑暗狱卒就会折磨犯人比如说用水浸泡他们的铺盖还会强迫他们交保护费只要进了监狱高某的命就等于丢了一半最后

最后任某就得逞了高某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但是啊高某没有屈打成招判案的官员黄六红初步就判断高某是被冤枉的为了查明真相他来到任某住的村子审问邻居检验尸体可呀还是没有头绪那凶手到底是谁呢黄六红

黄六红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她派人把任某和父亲从牢里押到了城隍庙,靠在了柱子上,让他们在神念前反省,同时偷偷的安排了一个家童躲在城隍庙后面的小房间里,记录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

这可以说是古代官员官用的一种伎俩,利用人们对神仙鬼怪的畏惧来解决现实问题。第二天,家童告诉黄六红,任父不断的问儿子王氏是怎么死的,可任某一直没有明确的回答,也没有再谈到高某,他只是一再的说自己该死,等到黄六红再次提审任某的时候,他就招供了。

根据大清律法任某和父亲诬陷别人理当处死但是黄六红觉得呀这个案子有很大的转圜空间第一任父不知道儿子的罪行而且他已经年过七十第二任某没有子嗣他死了任家的香火就断了第三高某确实不应该打任某第四王氏背叛了丈夫不守妇道在先在古人看来他死有应得最后

最后黄六红怎么判的这个案子呢任父被判无罪任某要受重刑他被重杖责打黄六红之前在公堂上打过两个囚犯一个过了 30 天死了还有一个过了 10 天就死了但是啊任某还是有活下来的机会这也就算是手下留情了同时黄六红还判高某来支付王氏的安葬费

这个判罚啊其实还是挺奇怪的高某明明是被冤枉的怎么还得掏钱呢黄六红啊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教训高某让他不要随意的闪人耳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民心那个时候啊人们就相信亡死的女人会化身成为恶鬼一直在村子里面来游荡故事里面呢

故事呢到这里就讲讲完了王室的悲剧让人唏嘘但是这个案子本身并没有多特别他为什么能吸引石景谦这样一位历史学家的注意呢我觉得呀这是因为王室的选择让人感到奇怪你想想啊对当时的妇女来说逃跑的成本那么高风险那么大他为什么非要跑呢有人可能就会说王室逃跑就是因为喜欢上了别人这是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有什么好深究的呢?但真的就是这样吗?我们一般人就会认为,人的选择是自由的,不受外力影响,但是我们经常忘了,个人的选择背后往往有一个更丰富的因果背景,看似自由的选择永远嵌入在这个因果背景里。

石景谦对王室的故事感兴趣正是因为追问王室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我们就能顺藤摸瓜看清楚他背后的因果背景看到小人物命运背后的大历史

要想理解王师为什么要逃跑我们就得先看看王师过着怎样的生活下面呢我们就跟石景谦一起回到 17 世纪的坛城去看看坛城的故事啊从一句诗可以讲起再贴切不过了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一个开头

这是 2020 年诺贝尔奖得主路易斯·格利克的作品 1668 年王室逃跑前三年谭城县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石景谦在全书一开始带我们回到了地震的现场傍晚时分月亮缓缓升起除了一阵像是从某处发声传向西北的吓人的轰隆声之外没有一点预警市区里的建筑物开始摇晃树木也开始有月绿的摇摆

接着又一次剧烈的摇动震垮了大片的城墙 堕口 关崖 庙宇和数以千计的民房有些人掉入裂缝当中有些人只能无助的看着家人一一死去

地震停了之后只留下一些边缘尽是淤泥和洗沙的裂缝残垣堆壁一层层的堆积在坍塌处相依足足巨大的阶梯实际上坛城的苦难不是从 1668 年开始的据坛城县知的作者冯可参估计在明末坛城人口一度超过了 20 万到了清初就只剩下 6 万左右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

这十几万人有些死于明末的白莲教启示 1622 年白莲教在山东开始造反,也有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家叛乱大多都死在了争斗当中或者尘世山野到了 1640 年代,坦城又赶上了各种天灾整整一个夏天的干寒之后又来了蝗灾,摧毁了所剩无几的小麦,死了更多的人

黄六红刚到潭城上任,去附近做调查,发现村子里有一半的人不是逃跑了,就是死掉了。天灾人祸接踵而来,潭城却没有喘息的空间。我们知道,在古代中国,各个乡和县每年是要向国家缴税的,国家并没有因为这些灾难,减免潭城的税负。

谭城的经济主要靠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不是很发达这时候人口突然减少了一多半土地都没有人耕种了更别提缴税直到 1670 年谭城已经连续 13 年拖欠税款不过啊就算没有这些灾难谭城想要交上税其实啊也非常的困难除了基本的税赋政府还会要求地方上贡石景谦用了蒲松林的小说《醋汁》来举例

皇宫里盛行斗蟋蟀华阴县县令为了巴结上司上供了一只极品的蟋蟀上司很高兴要求他定期上供官员就把这个活分给了各个乡的负责人可华阴县不产蟋蟀蟋蟀的价格很高接了这个活倾家荡产都不见得买得着一条好的蟋蟀有一个叫成明的人负责这件事他因为筹不到钱买蟋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除了基本的税赋和贡品谭城还有很多要为国家花钱的地方谭城在交通要道需要负责维护道路提供运输服务还要照顾过往的官员这都是要花钱的而且谭城附近的驿站很少谭城驿站的任务就特别的繁重需要大量的马匹和人员政府提供的经费根本不够支付这些开销谭城的地方官收来的钱就得填补亏空

税就更交不上了负税重人们会想尽办法钻空子地主用各种方式来逃税比如说降低土地的平级甚至让自己耕地从侧级上

消失了地主不光自己想办法来逃税还会让农民投靠他们一起逃税但是每个乡税额的总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样一来那些没有靠山的农民负税就更重了甚至能翻十倍他们根本就付不起

1671 年的春天本来就很困难的谈成又迎来了蝗灾上任不久的黄六红被逼无奈决定下手整治她请两位征税官员出面作证指控当地的一个很有势力的地主逃税这两个人正因为受不上税感到很绝望就同意了黄六红的请求但是啊那个地主居然派人把这两个官员狠狠的走了一顿还威胁其他人不让他们来作证

最后呢由于没有证人这个案子就被搁置了这就是王室生活的坛城石景谦具体的为我们勾勒了那个时候底层社会的贫困混乱和底层农民的悲剧刚才我们主要讲了经济方面书的另外两章里他还讲了社会秩序和妇女的困境谈

坦诚的社会秩序很混乱,盗匪随着天灾人祸而来,家庭和邻里之间的争斗也是常态,儒家伦理在这里是几乎失效,这就是为什么任某会为了小小的口角来诬陷高某,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妇女的处境就更悲惨了,她们完全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王氏虽然逃跑了,但是她最终发现自己其实无路可逃。

经过这样一层层的推进谈成人普遍的绝望情绪自然就涌现了出来当地流传的歌谣说凶时其地夫时其妻这些人都会说与其为人时不如物自时

烧烟旦夕之命这是一个赤人的社会生活在这里的底层农民只能在贫困当中挣扎唯一能有的念想就是能活下去你看啊把王室故事放回到这一系列的因果背景里它的悲剧就有了普遍性这就像是石景谦自己说的猜想许多妇女像他那样就像许多县如同坛城那样受苦受难焦足纳税却很少得到回报

历史学家就是这样,他们用散落在古籍当中的碎片重建一个逝去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皇帝大臣,有盗匪乞丐,也有云云众生,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世界存在,但是当你无意间打开了这样一本书,整个世界便怦然复活。

这就是历史研究的魔法,在这本书里石景谦重建 17 世纪的坛城,用到了三种材料,第一个就是坛城宪制,它是官方的材料,记录了一些基本信息,比如说坛城的地理位置,发生过的大事等等,第二个是官员黄六红的私人笔记,附会全书,书里写了他办过的一些棘手的案件。

石景谦最初就是在这本书上看到了王室的案子黄六红记录这些案件的时候应该是想作为办案的参考资料但是我们今天去看他从中读到的是当时的社会和人情作为历史研究这两种材料都很平常石景谦用到的第三个材料就比较有争议了也就是清代笔记小说《聊斋志义》

有争议不仅是因为他参考了小说更是因为他在书里大量的引用了聊斋比如说在写王室之死的时候石景谦借用聊斋当中的片段写了王室的梦将近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说到任某在杀死王室之前邻居听到他们刚吵了架我们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吵架之后王氏睡着了在这里石景谦突然荡开了一笔编造了王氏的一个梦我来简单的给您介绍一下这个梦梦里啊是一个冬天女子在一个房间里窗外的树上开着花冬日里的花她身边的男子很英俊他胸部长了一个瘤子看起来病痒痒的

女子脱下金手镯套住了刘子用刀割下又从嘴里吐出了一个红药丸放在了伤口上接下来女子和一群美丽的女性朋友一起到院子里荡秋千一直荡到了园里接着呢就来到了一座仙宫这里有年轻的男女饮酒奏乐女子听到一只奇特的鸟唱起了一首

悲泣的哥,他呀,有点想家了,然后一切突然变了,男子衣衫褴褛站在他面前,问他,翘家人爱我吗?周围好事的人在看他们,紧接着他感觉自己嘴里塞满了泥巴,被叮嘱扔进了水里,人们拥挤在河边,笑着,看着,他想呼救,但是他们不会帮他的。

梦到这里戛然而止视角转到现实任某用双手插住了王师的脖子这一段描写本身就很像小说石敬谦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感受他的感受思考他的思考

这就像法国作家弗洛拜写《包法利夫人自杀》有一种骇人的真实弗洛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但是啊石景谦和小说家不一样小说家调动的是自身的经验和感受而石景谦调用的是当时的小说也就是当时的小说家的经验和感受这个梦是他用聊斋里的几篇小说当中的细节编织出来的

梦里每一句话都有一条注释对应着聊斋里的一个情节包括了冬日的花红色药丸等等这为什么是聊斋呢

这是因为啊聊斋的作者蒲松陵当时就在潭城旁边的私城 1668 年的那场大地震蒲松陵也听到了从潭城传来的轰隆声他经历了同样的地震同样的饥荒看到了同样横行的盗匪同样荒诞的冤狱观察着同样生活在那里的普通男女他把这些故事都记录了下来他笔下在饥荒当中死在逃亡路上的难民有被土匪抓获

卖给满洲人的男子有丈夫死后艰苦的守着耕地的寡妇读这些故事啊我们会觉得就像是听一个亲历过那段时光的人给你讲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人间悲剧蒲松林用这些故事定义自己成长当中看到的那个难以描绘的世界

石景谦说他觉得蒲松陵是自己的同盟一个观察社会的同盟他们隔着时空对话一起观察坦诚的人展现他们的悲欢离合所以石景谦才会在重建这个世界的时候大量的使用聊斋当中的故事作为素材

在书的一开篇石景谦就把蒲松陵当作是观察者结合聊斋讲了蒲松陵的人生经历在描绘坛城的时候他会取小说当中的故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促之

王氏之子的注释有超过 200 条如果去翻注释你会看到谈成宪制复会全书聊斋志意交错出现这就像是电影里的蒙太奇他是从史料和小说当中剪出了一个个镜头拼出了一部全新的电影有人批评这种写法觉得他违背了历史研究的规范

但是石景谦认为,史料当中总会有空白,可以适当的借用当时的小说来填补。在这里,真假并不重要,王室仅仅是一个载体,虚构的王室,有着真实的处境,真实的情绪,真实的选择,真正的主角,是他背后的历史情境。

我们得承认这样的写作是有魅力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写法我们才能进入那个本来只存在于抽象的概念的世界里史学家于英时说过真正的史学必须是以人生为中心的里面挑动着现实的生命

综结王室之死咱们就讲到这里做历史研究很像是拼图我们看到很多碎片在想办法把它们组合成一幅图画对石敬谦来说王室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碎片他说这个故事就像是退潮的海水中一颗微微闪亮的石头他把它捡起来在手里把玩他发现石头上漂亮的色彩和纹理

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更加鲜明最后呢我们再来说一下这本书的地位石景谦的研究属于中国古代社会史美国汉学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种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几乎就是空白

再加上他们精密的论证和细致的分析积累了很多让人有启发的成果比如说孔飞利的《搅魂》魏飞德的《红叶》都是展现清代社会的名作在中国影响也非常的大这两位学者和石景谦也被合称为美国汉学三杰

但是石景谦比他们俩还要大胆孔斐利他们更重理论建设而石景谦更偏重叙事重新塑造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他的每一本书都是这样所以有人就说石景谦更像是一个精巧的工匠在纸上搭建着他印象当中的古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