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产生悲剧的原因在于文化对待命运的态度不同。古希腊人用审美的态度看待命运,而中国古人则是实用的态度。悲剧是一种审美的看待命运的艺术,而中国缺乏这种文化土壤。中国的传统戏剧往往带有说教意味,追求伦理问题的解决,通常以大团圆结局为主,这与西方悲剧的审美态度截然不同。
西方悲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审美的态度看待命运。古希腊悲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命运,但它不仅仅是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好人、高贵的人的遭遇,让观众产生憧憬、恐惧或怜悯的情感。这种情感最终通过观看悲剧得到净化,形成一种审美的快感。这种态度延续下来,成为西方艺术中悲剧的定义。
悲剧艺术衰落的原因是哲学和宗教提供了不同的解释世界的方式。悲剧将世界看作一团无法解答的混沌,并用审美的态度面对它。而宗教通过教义安抚人们的痛苦,哲学通过理性体系解释世界,使痛苦变得可以忍受。这些解释方式截断了悲剧的生命之源,导致悲剧逐渐衰落。
心理距离是悲剧审美的核心方法,指在创造或欣赏艺术时,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既不能太近,让人感到切肤之痛,也不能太远,让人感到事不关己。通过保持心理距离,观众能够在感受到剧中人物的痛苦时,体察到普遍性的人类苦难,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悲剧审美体验的三个层次包括:1)与现实情感不同的审美情感,如怜悯和恐惧;2)悲剧艺术特有的崇高快感,源于面对压倒性力量时的自我扩张感;3)与人类全体生命力产生共鸣的感受,体验到人类整体的伟大和崇高。这些层次通过心理距离的调节逐步获得。
欣赏悲剧没有国界限制的原因是悲剧体现的是普世的人类情感。只要把握心理距离,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逐渐摸索,由浅入深地获得悲剧审美的三个层次体验。这种审美活动超越了个人的文化背景,使得悲剧艺术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