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People
主讲人
Topics
主讲人: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许多生活问题并非源于思考速度慢,而是思考过多,产生过多噪音,掩盖了内心的真实声音,阻碍了有效行动。作者埃克哈特·托利认为,通过将意识回归当下,专注于当下体验,可以消除头脑中的噪音,从而解决问题,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托利在书中区分了思维和意识,认为思维是工具,意识是主人。真正的自我并非思维编织出的虚幻自我(小我),而是当下清醒的意识。小我依赖过去和未来而存在,它会将我们拽回过去或拉向未来,导致强迫性思考,产生负面情绪,形成痛苦之身。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将意识回归当下。书中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主动调用意识去观察思维,不评判、不分析,只是觉察其存在;二是全神贯注地感受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关注感受而非思考。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找到思维的空白,体验到意识的清醒,从而接近真实的自我,获得喜悦和平和。 此外,运用当下的力量可以改善亲密关系,通过观察思维和感受当下,减少小我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维系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这套理论还可以应用于多个生活领域,例如多线程工作和情绪管理,帮助我们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效率,降低出错风险。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当下的力量》这本书被称为奇书?

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惊人的影响力,仅在北美就售出300多万册,英国售出1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长期畅销。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核心观点是让大脑停转,关闭头脑中的噪音,将意识收回到当下,全心全意面对问题。

为什么作者埃克哈特·托利认为思维和意识是不同的?

思维是具体的逻辑过程,可以被描述和记录,而意识是感知世界并做出决定的主导力量,更接近于真实的自我。

托利如何解释“小我”这个概念?

小我是由思维编织出来的虚幻自我,依赖过去和未来的记忆与想象存在,是痛苦的根源。

如何通过《当下的力量》的方法消除痛苦之身?

通过将意识停住在当下,观察思维并感受当下的行为,从而摆脱小我和痛苦之身的影响。

托利提出的两种找回意识的方法是什么?

一种是主动用意识观察思维,另一种是全神贯注地感受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如上下楼梯或洗手。

为什么托利认为当下是唯一真实的时刻?

因为过去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来,只有当下的瞬间是真实发生的,就像留声机的针头始终停在一个点上。

《当下的力量》如何帮助改善亲密关系?

通过将意识停住在当下,双方可以观察彼此的思维,避免小我带来的怨恨和焦虑,从而建立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Chapters
这期节目解读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畅销全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评价很高。作者认为,很多问题并非因为思考不够快,而是思考过多,产生噪音,掩盖了内心的声音。本书帮助我们关闭噪音,专注当下。
  • 《当下的力量》畅销全球,评价很高
  • 作者认为,很多问题源于过多的思考,而非思考不够快
  • 本书的核心是帮助人们专注当下,关闭头脑中的噪音

Shownotes Transcript

* 放入鸡蛋

你好今天我要来给您解读的是一本奇书为什么说它是奇书呢首先啊因为它惊人的影响力这本书的第一版是用英语写的 1997 年在加拿大出版在接下来的 20 多年里仅仅是在北美地区这本书就卖出了 300 多万册在英国一个国家就卖了 100 多万册它的影响力还远不止于英语世界

截至今天,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了 30 多种语言,2007 年,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在接下来的 2009 年、2011 年、2013 年、2016 年,这本书不停再版,长销不衰。

从国内外的书评网站来看,这本书的口碑也是相当好,五分满分能打 4.7,十分满分能打 8.5,还都是几万人评出来的,可见这本书的价值在相当广阔的跨文化的市场上也经得起读者的检验。

除了它惊人的影响力我说这本书是奇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就是书里的观点也很神奇什么观点呢不夸张的说这是一本让你的大脑停转的书

这就奇怪了,我们读书就是为了打磨我们的头脑,让它运转的更迅速,输出的结果更精确,怎么还会有让大脑停转的书呢?这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相信,我们平时生活当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不是因为我们的头脑转得不够快,

而是因为它转的停不下来产生了过多的噪音我们被淹没在这样的噪音里反而听不到内心真实的声音也没法做出有效的行动

从实用的角度上讲,这本书可以帮我们关闭头脑里的噪音,把意识收回到当下,全心全意的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了,这本书的内容可远远不止这些,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分钟里,我会尽量详细的来为您说明。

咱们卖关子的话就先说到这儿,接下来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本书和它的作者,这本书叫做《当下的力量》,作者的名字是埃克哈特·托利,托利 1948 年生在德国,今天已经是个 70 多岁的老人家了。

在他 29 岁这一年,托里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当时的托里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学者,他精通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对文学和宇宙学都很有研究。

但不幸的是托利患上了抑郁症精神饱受折磨而他的知识并不能解除他内心的痛苦在 29 岁生日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托利感到强烈的自杀冲动一整晚他的脑海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我再也无法忍受我自己了

可是就在他心里的那根弦即将崩断的时候,托利忽然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么一定有两个我,其中的一个不能忍受另外一个,那么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一想到这个念头,脱离脑海里的那个恐怖的声音突然就消失了。他的思维停摆了,但他的意识却高度清醒。这里请你留意,

在托里看来思维和意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后面我们还会详细的说在接下来的那个早晨托里感到世界无比美好而他的生命就好像新的一样经过这次转变托里彻底的告别了抑郁症在他以后的人生当中托里在各种研讨会上和人们分享他的经验帮助人们摆脱内心的痛苦这渐渐就成了他的职业

在和人们交流的过程当中他也把自己的心沉淀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你接下来即将听到的这本《当下的力量》

接下来我就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来为您解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我先给您解释一下托利的这一整套关于人生、世界、自我的思考。在第二部分,我们再来说说该怎么运用托利的这套理论,帮我们去除头脑里的噪音,把注意力收回到当下,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在第一部分,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托利的理论。我到现在都没有直说这套理论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因为它确实暴露万象,概括的讲,它处理的是人的思维和意识,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听上去很玄是吧,但其实理解起来一点都不困难。我们就从刚才提到的头脑里的噪音这个问题说起。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正在处理一件手头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办公室里写一份文件,可是你盯着屏幕上刚刚打下去的一行字,突然就陷入了沉思。

这个月的 KPI 完成起来有点难度下个月那个谁要结婚了可是记着这个事啊说起来我们俩都认识这么多年了想当初在学校里我还挺有理想的对了上次读了本书还挺有启发的书名叫什么来着 OK 我们听一下等你终于回过神来的时候五分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你可能会想啊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大不了的吗不就是走神了吗

我回过神来接着做事情不就好了假如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恰恰的说明你已经对头脑里的噪音习以为常了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首先提醒我们注意头脑里的噪音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个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大问题因为这些噪音在实实在在的损害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在书里脱离给头脑里的噪音取了个名字叫强迫性思考为什么说这种思考是强迫性的呢因为它不受你的控制想想看啊你有哪一次走神是你故意想要走神的吗你走神的时候能随心所欲的停下来吗哪怕你意识到了自己在走神赶紧告诉自己要马上停下来你头脑里的噪音仍然不会消失只会变成你和你自己的争执

直到你终于把注意力收回到眼前该做的事情上,你才总算是从走神的大坑里挣扎了出来。你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吗?思维原本是人类这个物种最突出的禀赋,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但强迫性思考的问题就在于你的工具反刻为主了。

思维在你意识松懈的时候占据了你,就像你在用电脑的时候突然跳出来一个莫名其妙的程序,自顾自的就跑了起来,不止把你正在做的事情挤到了一边,还占用了你好大一块 CPU 的算力。在我们的大脑里,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的事情,甚至每个小时都会发生好几次,这会损耗你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啊?损耗时间和精力。

这还不是强迫性思考最大的问题,更麻烦的就是你脑海里的杂念总是把你拽回过去或者是拉近未来,让你没办法安心的专注于当下。你可以留意一下你走神的时候想到的东西,通常都是过去的某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记忆片段或者你对未来的想象。

即便你想到的是你自己虚构出来的情节从来没有在现实里发生过它们也往往和你过去的经历或者对未来的焦虑是有关的反映了你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

比如你可能会幻想和某个人吵架,回过神来才发现你居然对这个人有这么大的祈愿,或者你可能会幻想出一个窗明几净的房间,然后突然想起你最近正在看房子,看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原来在你的潜意识里你一直都在为这事发愁呢。你看啊,在你走神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总是会飘到过去和未来,干扰你和当下的连接。

你可能会想了,想到过去和未来,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呀,过去和未来很重要,我的知识,经验,成就都是过去积累下来的,另外,有未来才有希望,才有奋斗的目标嘛。没错,我们并不否认过去和未来的价值,不过《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

托利认为,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来说,唯一真实的时刻就只有当下。请注意,托利的意思并不是说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到来,过去发生的一切都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而未来也注定就会到来。

脱离的意思就是过去的那些时光已经永远的过去了他们只是在当下的你的头脑里留下了一些记忆而未来呢对于当下的你而言也只存在于想象力我们来打个比方你的生命其实很像是留声机上的那个针头一生的时间就是一张唱片唱片在旋转音乐从许章播放到终章而针头始终停住在一个点上从始至终

真实发生的事情就只是针头和唱片在每一个当下发生的摩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只活在当下当然了这里说的活在当下可不是享乐主义者们说的即是行乐的意思活在当下跟生活态度无关它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事实

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个误解,需要澄清一下。既然我们都只是留声机上的一个针头,只在当下,这个瞬间,和我们人生的唱片发生着摩擦,那么我们还可以回忆过去吗?还可以展望未来吗?答案就是当然可以。你可以兴致勃勃的回忆过去,专心致志的展望未来。重要的是,这得是你当下有意识的选择,而不是无意识的走神。

在一首结构完整的乐曲里,通常都会有重复的部分,这会让音乐听起来更规整更优美。你当下正在演奏的人声可以呼应你的过去,也可以预演你的未来。但无论是呼应,还是预演,回忆,还是展望,你都需要在当下专注的经历这一切。

留声机上的针头必须始终的稳定在一个点上,你不能不听使唤,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反复的横跳,要是那样的话,播放出来的音乐就会是支离破碎的,这就成了我们头脑里的噪音。

托里认为让针头稳定在一个点上的是我们的意识,而导致针头反复横跳的是我们的思维。我在前面提到过,思维和意识,在托里看来是两个天差地别的概念。差别在哪呢?思维是具体的逻辑过程,而意识是躲在思维背后的那个东西。

因为思维是具体的,所以它可以被描述出来,你可以把你的思维说出来,写下来,甚至拍成电影。而意识呢,意识是难以描述的,它在当下感知着世界,并且做出决定。意识不是思维,它是思维这个工具的主人。更进一步的讲,和思维比起来,你的意识更接近于真正的你。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们常说,

我思,故我在。托利亚旗帜鲜明的反对笛卡尔,在他看来,人的思维远远不能代表他的自我,思维的确可以编织出一个自我,这样的自我有对过去的记忆,有特定的身份,还有可以预期的未来,你可以把它写成一份简历或者是一本自传,但这个可以被写出来的自我是虚幻的,它只是你思维对自我的想象。

那个始终停住于当下的有意识的自我才是真实的,才是有生命的。还记得我们在开头讲到的故事吗?29 岁那年,托里在一个极度痛苦的夜晚突然就意识到他有两个自我,其中的一个无法忍受另外一个疯狂的催着他自杀。

托里相信这个危险的自我就是由思维编织出来的那个虚幻的自我托里把它叫做小我在他看来小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小我总是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在我们的头脑里上演一段关于过去或者是未来的想象让我们沉浸在

小我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是因为只有依靠过去和未来,小我才能存在。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过去,没有那些可以写在简历上的东西,小我是谁呢?他该怎么描述他自己呢?要是连未来都没有了,小我又该怎么想象他自己呢?

一旦被剥夺了过去和未来,小我荡然无存,所以他只有不断的把自己投射到过去和未来,不断的拒绝当下,才能活下去。在小我看来,当下只是过去的结果,也只能被当作达成未来目的的手段,这就是小我思维的运作方式。

托利还认为小我思维会产生一个可怕的后果这就是痛苦之身身体的身这是书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什么叫做痛苦之身呢一个人在过去没有表达出来没有释放出来的负面情绪淤积在心里渐渐的就好像形成了一个有生命有意志的实体一样这就叫做痛苦之身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能存在痛苦之身

当他沉睡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可是一旦我们遭遇了挫折碰到了一些人事物让我们想起了难以释怀的伤痛痛苦之身就会苏醒你会看到一个平时和和气气的人突然变得暴躁冲动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这时候你看到的很可能就是他的痛苦之身痛苦之身的能量来自于过往而正是因为虚幻的小我总是忍不住推开过去的门才把那些负面的能量释放了出来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消除痛苦之身的影响呢当然是有这就是借助当下的力量我刚才给你介绍了书里的好几个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乱别着急我们再明确一下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要战胜的对手是痛苦之身也就是常年淤积在我们心里的负面情绪痛苦之身是怎么来的呢痛苦之身是被我们的小我喂养出来的

小我要依靠过去才能存在,它从过去放出了负面的能量,养成了痛苦之身。那小我又是怎么来的呢?小我是思维编织出来的,它是我们的思维用过去和未来的想象出来的自我。这样看来,痛苦之身、小我和思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思维创造了小我,小我创造了痛苦之身。

这下就清楚了,在《当下力量》的这本书里,托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痛苦,之所以会被负面情绪折磨,病根就在我们的思维上。

更准确的说,出问题的是我们失控的强迫性思考,套用佛教的一种说法,痛苦之身就是杂念养成的心魔。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前面提到过,思维是意识的工具,而意识是思维的主人。要想制服失控的思维,就得把它的主人,也就是意识,请回来。

怎么才能把意识请回来呢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抽象但其实是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的而且非常的简单托利在书里介绍的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意识去观察你的思维

如果你正处在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里那你现在就可以试试看你可以闭上眼睛然后对自己说我想看看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下一个想法是什么接下来请你集中注意力就像猫叮老鼠洞口是一样的静静的等待你的下一个想法弹出头来接下来的十秒钟我不说话了请你自己试试看

10 秒钟过去了,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脱力的经验,大多数的人在聚精会神的等待自己想法的时候,反倒不会有什么想法冒出来。在刚才的 10 秒钟里,假如你的注意力足够集中,你可能会感受到一段思维的空白。当然了,这种情况也可能没有发生,你的脑海里还是出现了一些想法,这时候没有关系,请你继续的尝试。

当你发现有新的想法冒出来的时候,请你不要惊动它,不要阻止它出现,也不要分析它,不要给它贴上任何的标签。换句话说,不要主动的开启你的思维,一个想法出现了,你只需要承认它的存在,就像你在大街上碰到了一个熟人,对他点个头,笑一笑就好了。

按照这种方法练习几次,我亲测试有效,你很快就会在你的思维里找到几秒钟的空白。这时候呢,你内心深处原本连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噪音突然消失了,就像一直在嗡嗡响的空调突然关上了一样,你会一下子就感到特别的轻松。这里啊,我想提醒你,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帮你找,

回忆是让他不至于被思维的噪音遮盖掉所以在理想的情况下当你的思维出现空白的时候你的意识应该是高度清醒的假如你在思维空白的时候陷入了昏沉感到昏昏欲睡那你还需要增强注意力

托利在书里就提到,佛教的僧人在打坐的时候也会进行类似的练习,据说有些禅宗的大师为了测试弟子禅修的程度,会在他们打坐的时候拿着一根小棍子,悄悄的从背后接近他们,然后突然的用小棍子击打他们。这时候如果弟子打坐的方式是正确的,他的意识就会处在高度警觉的状态,能够避开师父打过来的棍子。

要是弟子还没能掌握打坐的技巧,那他们要么是在打瞌睡,要么满脑子都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就是说他的意识要么陷入了昏沉,要么就被思维的噪音给淹没了,整个人都处在无意识的状态,这可就要挨打了。

刚才我们说的是第一种帮你找回意识的方法,也就是主动的调用你的意识去观察你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书里还介绍了第二种方法,也很简单,这就是全神贯注的感受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请注意,这种方法的要诀是"感受"这两个字。感受,但不要思考,托利在书里举了一些例子。

比如,当你上下楼梯的时候,别想别的,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迈出的每一步上,留意抬脚落脚时肌肉的感觉,体会地面给你的支撑力,感受你的呼吸。再比如,当你洗手的时候,感受你双手皮肤之间的摩擦,体会水流的温度和质感,听听水冲刷水槽的声音,闻闻香皂的味道。

你看啊上下楼梯还有洗手这些都是你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能够完成的动作所以啊你平时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你的思维很可能已经把你带离了当下你可能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想着晚餐要处理的食材可能在洗手的时候想着第二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这时候只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感受上你就能从思维的迷宫里逃脱出来让你的意识夺回主动权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只要你不是正在处理需要大量逻辑思考的任务就可以随时的用这种方法把你的意识找回到当下到这里呢我们介绍了两种找回意识的方法调动意识来观察思维以及关注当下的感受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托利还给找回意识这件事儿赋予了更深刻的意涵在他看来找回意识不仅能帮我们摆脱

强迫性思考的控制,避免情绪和思维上的内耗,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我们认识真正的自我。我们在前面说过,托利认为,思维编织出来的小我是虚幻的自我,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时刻停住于当下的意识才是真实的,它是通向真正的自我的桥梁。托利在书里对真实的自我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性剖析,

在他看来,真实的自我是一个类似于道家所说的道的概念,它是不可描述的,也是思维所不可理解的。但是当你通过意识和它相连接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充满力量的喜悦和和平。

当然了除了追求这种心灵上的境界脱离的这套思想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现实当中的问题比如说你可以借助当下的力量来维系你和伴侣的亲密关系在一段亲密关系最初的阶段

因为伴侣的认可关爱甚至是崇拜我们总是能获得极大的满足但是按照托利的理论这时候获得的满足只是孤单脆弱的小我不是真正的自我一旦最初的激情退去了还沉浸在过去之中的小我就会感到失落痛苦他会动用各种的手段来强迫伴侣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时候亲密关系里所有我们不愿看到的问题就产生了

一方的占有欲会增强,嫉妒心会加重,另一方就会采用冷漠甚至是暴力来回应。这些问题在很多人的亲密关系里都会频繁的出现。那么有什么解决方案吗?托里相信,几乎一切的痛苦都有共同的解药,这就是让你的意识停住于当下。具体的做法和我们刚才介绍的两种方法非常像,

当一段亲密关系里出现了种种问题,冲突的双方可以试着调动意识来观察自己和对方的思维。这种观察里并没有任何的批判或者是抗辩的意图,不攻击、不防守、不分析,只是用意识去感受对方的存在。请注意,这种做法当然并不是冷暴力,也不是忽略急需解决的问题。

处在关系里的双方还是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向对方说明自己的感受,然后采取建设性的措施。但重要的是,这样的沟通里并没有夹杂任何来自于小我的怨恨,两个人没有再计较过去,也不会对未来感到焦虑,他们只是回归到了当下清醒的意识,这个时刻很可能是他们真正认识对方和自我的开始。

总结到这里,我为您介绍了《当下力量》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总结一下。这本书讲的是作者托利读创的一套理论,正是这套理论帮助青年时代的托利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也给全世界的数百万读者带来了生活上的启发。

托利在书里采用的概念听起来有点深奥,但其实并不难理解。简单来说,托利认为我们的思维存在着一种普遍的问题,这就是强迫性思考。思维本来是我们的工具,但它常常反客为主,在我们的意识薄弱的时候自顾自的运转。

这不仅会造成精力的消耗更麻烦的就是思维用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许编织出了一个虚幻的自我这就是小我小我是软弱的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它只有不断的把我们拽回过去或者拉近未来由此产生的种种负面情绪就淤积在了我们心里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痛苦之身要想克服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要从问题的根源也就是思维下手

思维毕竟只是工具,意识才是真正的主人。在书里,托利介绍了两种简单又方便的训练方法,来帮助我们把意识停住在当下,借助当下的力量我们能接近真正的自我,也能够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难题,比如说维系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

脱离的这套理论处理的是比较抽象和本质的问题,除了亲密关系,我相信这套理论还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事情上发挥作用。比如,在我们处理多线程的工作任务的时候,时不时的提醒自己,让意识回归当下,可能会减轻我们切换任务时的心理负担,也能降低出错的风险。

在情绪失控或者身体疲劳的时候你也可以试试脱离建议的方法用当下的力量来平复情绪消解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