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我深入解读了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核心并非简单的沟通技巧,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如何消除人内心的负面情绪,从而增进人际间的和谐与善意。许多人误解为沟通技巧,但实际上它关乎更深刻的主题:如何让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
我从作者的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了他童年时期遭遇种族冲突的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如何促使他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反应差异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后天方法让人在冲突中保持善意。这直接引出了他毕生研究的主题——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在于通过改变语言来反向塑造我们的想法。我们通常认为想法先于语言,但实际上,语言也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想法。我用“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例子说明了语言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语言来改变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感受。
造成人际关系疏离的主要原因是道德判断。人们习惯性地对他人行为进行道德判断,并倾向于寻找证据来证实自己的判断,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我用“手机丢失”的例子说明了这种思维模式,以及它如何导致误解和冲突。
为了改善沟通,我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步法:不带评论的观察、表达感受、描述需求、发出请求。我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如何运用这四步法来回应冲突,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改善人际关系。
此外,我还探讨了痛快系统和渴望系统,以及如何让渴望系统占据主导地位,从而避免被一时痛快的情绪所控制。
除了这套系统的方法,我还介绍了作者的其他几点建议,例如尽量少与他人比较,避免使用“不得不”来推卸责任,以及学会鉴别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理性需求。
最后,我引用了一首诗来总结全文,这首诗点明了非暴力沟通的核心:通过改变语言,让它成为打开人际关系的窗户,而非阻碍人际关系的墙壁。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