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首先我推荐你看一部法国电影叫《男人要自爱》,不是都说女人要自爱吗?这部片子讲的就是性别互换的故事,说的是巴黎的一个画画公子有一天穿越到了一个性别关系完全相反的世界,因为是喜剧,情节挺夸张,但也更震撼。
在那个颠倒的世界里,女人的思想和我们世界里的大男子主义一样,大大咧咧,不修边幅,而男人们则是每天刮腿毛,做美容,穿短裙,做出小鸟依人的样子,取悦主导社会的女人们。在时尚杂志上搔首弄姿的是封面男郎,在家全职带孩子的也是家庭主男。
如果男人想进职场只能做秘书护士这类辅助性的工作还要忍受女上司大讲昏段子明理暗理的性骚扰反正啊轮到男人承受不平等时
有些男人可能就有点不自在了那么这部电影不过是讲了一个现象两性差异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相当一部分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这并不难理解只是许多人不愿意理解那么那些夸张的情节有没有可能变成现实呢
这本书完整的揭示了这些问题它的作者你肯定特别熟悉就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说实话李银河老师发表过的各类观点有些也不是都同意或者说也不是都特别的明白
但在两性问题的研究上,我们都得承认,她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和丈夫王小波开始了全国最早的性问题研究,这本书就是她多年研究的沉淀,也可以说是一部全球女性主义发展史,涉及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
在 20 多分钟的解读里,我肯定反映不出这么大的内容全景,我要和您分享的是关于女性主义的基本问题,以及我感触最深的部分。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现代社会为什么还在制造两性不平等,第二个是,想要实现平等,女性应该追求什么捍卫什么。
另外,对于女性主义的主张,我们会有一些困惑,第三个就是我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比如彻底的男女平等是意味着放弃女人味吗?让女人看起来更像男人吗?这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疑问。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件事,女性主义怎么看待男女不平等的起因,说到这儿不熟悉女性主义的人会喊暂停,因为他想知道到底什么是女性主义,熟悉的人也会叫停,因为我得说清楚到底是哪一派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派别多吗其实还真不少甚至有种说法就是世界上有多少女权主义者就有多少种女性主义这本书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列举了 11 种主要的派别最流行的概括是分三大阵营自由女性主义社会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
那种男人是敌人的论调来自一部分的激进女性主义我就不为您详细的说了因为我总结啊因为这些流派间的观点各异但还是那句话所有的女性主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消灭两性间的不平等关系这是很合理的要求起码没有哪个派别表示妇女翻身的目标是像那部电影一样
男人翻倒,那头去压迫。而且,各种女性主义还有一个相同的理论基础,是对女性屈从地位的批判性解释,也就是说,女性主义者首先要意识到社会权力分配的不公平,它表现为女性群体对男性群体的屈从。
当意识到了自己是不平等的受害者之后,他们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这种局面。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想要改变,被压迫者也可能对自己的处境很满意,但是平等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女性的地位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至少大家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都是承认应该男女平等的。
但是说归说,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法国作家、女性主义代表人物波夫娃有一本名著叫《第二性》,这本书最有名的论断就是,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在社会当中变成了女人。人类社会是以男性为主体标准的,女性只是从属。这就像在英文里,
既是可以指男人又可以指人类政治伦理和社会文化等等限制妨碍了女性的权利使她处于男性之下的地位这就是书名的含义在这个世界上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第二性她的这个说法呀今天仍然受到女性主义的广泛引用也就是说这种不公平并没有终止
那么原因到底在哪呢?在于性别歧视深深的根植于人类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很难去除,全世界的绝大多数的文化都属于男权制,也称为父权制,现存的母系社会极少,我们知道的只有云南的摩梭人,或者印度太平洋岛国上的一些部落,我们看看对男权社会的定义,就知道为什么波夫娃那么说了。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作为正式的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他通过系统化结构化的制度为男性授予特权并且将男性的角色和活动赋予权威将特权合理化
李英和老师认为,南全志有一种典型的思维模式,特点就是崇尚直线性发展模式,坚信两分法,比如世界上的事儿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中间状态可以忽略掉,别说这还真挺像我们常说的直男思维,甚至大哲学家也不例外。
李英和老师介绍说,在女性主义者中间,康德是口碑最坏的哲学家,他的理论强调理性和客观性,将人等同于男性,对女性的定义是根据和男性的关系来确定的。
康德说过女性的天性完全出于自然需要所以她们必须被男人保护也不适合做学术工作女学者像是一块停摆的表只能展示炫耀但看不了时间连波夫娃的爱人
和他同样代表存在主义哲学的萨特也用自己的思想和著作来为男权提供辩护这些辩护总的来说就是男性具备和女性不同的天赋和品质所以女性不得不服从男性相比历史上的其他时代在当代社会女性权利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新中国在妇女工作方面的成就尤其受到了全世界女性主义者的赞赏
但还是那句话,人类文化的底色毕竟是男权制,细分辨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思想还有很多人的思维起点只是表达的委婉了一些,变成了这都是为你好。比如,经常有人就说,女性更适合担任家务,因为这能保护她。
女性不该从事危险性行业,也不适合高精尖行业,更不适合负重要责任。我们上学时也听惯了一种说法,女孩天生不适合学理科,就算现在学的好,高年级也会被男生抄过去。言外之意就是,女人不要去和男人竞争,甚至不该有竞争意识。很多女性也接受了这些说法的暗示。
男权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生理决定论和一部分进化心理学我是从小就觉得不靠谱不是我觉悟多高是因为很多的同学的数理化都比男生的好个性也都比男生坚强比男生有责任感今天的科学实证已经普遍推翻了生理决定论对于两性群体的差异采取社会建构论来解释
也就是说那不是生理造成的而是社会观念的产物我们来回忆一下男孩一生下来我们就给他穿蓝色的婴儿服给女孩穿粉色的给孩子买玩具也不需要问他的喜好自动的认为男孩要的就是汽车和枪女孩要的就是芭比娃娃要是男孩子也喜欢玩娃娃家长啊搞不好啊会有一点小紧张这依据的就不是生理而是约定俗成的社会观念
这也就是波夫瓦所说的女性是变成于人的同样的道理女性的性格也并不真的天性温婉不争强好胜在每个社会当中都是占有资源的人更愿意冒险这与性别无关有的经济学家在那些母系部族里做过实验结果就表明那里的女性因为社会地位高有比男性更高的风险偏好性格也更加强悍
量化成数值的话甚至超过了男权社会里的男性总之女性主义认为男权制的社会文化决定了两性间的不平等将长期存在说这种不平等来自生理差异完全就不靠谱按说这本来算基本常识了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和你一起重温一次
那么既然女性还要继续的争取平等那该争取哪些权利呢最好的答案已经存在于女性主义的历史之中也就是那些她们曾经努力争取的权利以及她们正在争取的权利
他们曾经集中的争取的权利分为了两类,正好可以代表世界女性运动的两次浪潮。第一次出现在 19 世纪下半叶,争取的是三项权利,选举权、受教育权、就业权,可以说是作为独立社会主体的基本权利,其中选举权是标志性的政治权利,人们一开始拒绝这些要求的理由,也是前面的生理决定论。
19 世纪末,一个美国的议员就说,女人们太神经质了,不能参与政治,哪个州给她们选举权,就得多建一些疯人院。1920 年,美国女性终于获得了完全的选举权,而英国女性在 8 年以后才拿到,至今还不满 100 年。
说起来,我们也真是替当时的英国男人捏了一把汗,因为在十几年后,二战就爆发了,英国女人要做和男人一样危险的重体力劳动,承担着后方的军工和物资生产,甚至直接上前线打仗,要是到这时候,还是连选举权都没有,那些绅士们可真的就是没脸见人了。
而同等的收教育权和就业的机会可以说是女性独立的基本条件鲁迅在 1923 年做过一篇演讲《娜拉走后怎样》
他提到了女性获得独立的经济权比要求参政权、要求解放更迫切、更实际。他说,不管社会上的人说什么,男人说什么,女性要维护自己,只回答一句话,要经济权。而独立经济权的来源就是收教育和就业机会。
鲁迅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已经看到了女性运动的关键之后女性开始争取同工同酬同酬合理的产假在婚后保留自己的工资等等权利直到今天还在继续
女性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发生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一轮所争取的权力比较具体瞄准的就是社会文化当时啊有一句口号能够概括这些权力个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家暴吧,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妻子被丈夫殴打不是具体的家庭感情问题,不是个别男人的教养问题,也不是女性自身的缺陷问题,而是社会权利的表现。所以,女性运动不是参与具体的家庭纠纷,坐下来讨论不该打人,而是在各地为受虐女性建立庇护所,鼓励她们维护权利,甚至走出家庭。
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扎根于社会文化的顽疾这有没有道理呢说个这几年的小品吧演的是一个相亲节目女演员就说我爱乱花钱我爱发脾气我不爱做家务对面的男嘉宾你能不能接受我呢
男演员的台词就是老妹啊那都不是事你就说你扛不扛揍吧当笑话呀是很好玩的但我们笑的原因呢是不是因为了默认了其中的某种东西呢还比如说职场的性骚扰也被女性运动定义为男性控制女性的政治表现还有在这次女性主义浪潮里美国小姐这样的选美活动受到了激烈的体制很多人就不理解说这就是因为那些女人的嫉妒
而女性主义者就反驳说他们所反对的是把女性作为性对象的课题让女性按照男性要求装扮自己女性处在这种美貌的标准之下处在女模特代表的阴影里否定了内在的多样性的自我这个问题还有拓展空间我在第三部分再来和您接着说我觉得女性主义者认为个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不是夸大其词上纲上线
且不说它有事实依据在实际的操作上也有道理
我还是要引用一下鲁迅先生,他在另一次的演讲时说,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需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和你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放在这些女性权利问题上,谈判对手的他们就是男性了。
刚才说了,起码距离今天有 40 多年了,今天的新女性主义又在争取什么呢?李银河老师做了一次归纳,首先,就像第一个话题说到的那样,要继续的揭露,男权秩序一直如此,永远如此,只能如此的神化,要相信靠公众的力量能够改变这种现状,要保持对性别问题的敏感,争取更细致的立法。
要不怕做小事,与其他的弱势群体共同工作,要学会和男性一样正常的表达生理欲望。另外,还有一些很具体的事可以做,比如说敢于提出让人觉得不舒服的问题,想为什么重要的位置上都是以男性为主呢?当听到含有性别歧视内容的笑话时,要敢于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
吸引女性主义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写作和公开发言来表达自己的生存状态和所思所想鼓励平行思考把习惯性表达中的男性名词换成女性名词比如把四海之内接兄弟改成四海之内接姐妹这听着呀有点无厘头但很可能会引发新的感受新的思考
这就像我开头啊为您推荐的那部男人要自爱的电影既然啊说起了电影我要来和您聊一聊一部 2019 年的高分美剧《知名女人》它同时讲述了三个时代三个女主角的故事
用我们这部分讲到的女性权利问题他们也正好代表不同时期的女性运动第一个时代是 1963 年这个时期女性获得了基本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和家庭内部到处都潜藏着不平等的现象
女主角是全职家庭主妇生活的主题就是侍奉她的丈夫她丈夫经常出轨包括她的女秘书常去餐馆的服务员在家呢则对她实施类似于软暴力的精神控制而她的女邻居
经常被多疑的丈夫打得遍体鳞伤最后他俩设计了一个局让这两个丈夫自相残杀第二个女主角是华裔的女星刘玉玲演的她生活在 1984 年这是第二次女性运动浪潮的尾声她的财产来自之前的两次离婚她也认为女人想改变命运就得靠婚姻途径
她起初是在用钱来牵制现任的丈夫,自己也是按照男人的喜爱的标准来打扮,看上去风光无限,但她的自我和生活都是由男人定义的。第三个女主角生活在 2019 年,是一个成功强势的女律师,除了外表,我们就几乎看不出她有所谓的女性性格了。
他完全主宰着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事务对男人毫不退让和丈夫过的是前卫的开放式婚姻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说这三代人一代有一代人的问题但也是一代比一代更自由而这部片子告诉我的就是对女人的端正态度不是所谓的宠爱而是尊重和平等藐视或者是侵犯女性的权利真的呀会死得很惨
说到这儿呢,我们要讨论一个在女性主义话题里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女人拥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也不代表女人就该变成男人吧。女人的天性难道不是比男人更重视修饰外表美,在性格上更敏感,更富于母性吗?
承认这一点难道也是歧视吗在女性主义的各个流派之间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不一样比较温和的一派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认为追求女性的美是必要而合理的要反对的就是病态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单一审美的标准
一个人既可以选择瘦,也可以选择胖,既可以选择大众的审美,也可以为自己建立独特的法则,这才是最自由、最少压抑的做法。
我们知道这种描述很理想,实现起来却很难,群体的潜在影响力量常常是盲目的,严酷的,单个的人想要实现这种个性化的审美谈何容易啊。我所见到的一些女孩子真是想也不想,就按照网红脸的标准把脸给削了,真的是看着都疼。
另外的一派意见就很激进,他们认为女人如果突出女性特质,把自己打扮的嫵媚性感就是丧失自己的权利,别说不应该整形了,连什么美容院也不该去,甚至不该用化妆品,因为那都是在取悦男性,这些观点你应该也听过,主要来自我们前面说到的自由,
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阵营他们还认为女人不只是不能让男人为自己买单也不能接受他们的任何优待女士优先本身就是歧视三八妇女结是一种侮辱为什么没有妇男结啊
还不是因为剩下的 364 天都是男人的节日吗这类的争议在女性主义研究里称为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之分本质主义认为确实存在着一套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气质那也是女性的权利所在而反本质主义认为那只是生理决定论的变种是关于如何处理外表之类的问题上
他们还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我觉得呀其实有争论比有固定的答案更有意思在两性的性格方面目前来看在西方是反本质主义占上风的他和认为两性差异的原因来自社会文化的社会建构论结合在一起已经影响了欧洲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他们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当中会刻意的模糊
性别区分引导男孩子和女孩子自幼啊就互相了解互相融合不要在乎那些事先写好的性别标签教师会帮助女孩子变得更大胆活泼
更有主见让男孩子学习温柔细致敢于抒发自己的感性简单的说呢就是倾向于女孩更男性化男孩更女性化这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教育目标正好是相反我们的教育理念往往是让男孩更有男子气概让女孩更有女人味儿
我觉得呀这已经不只是女性权利的问题了而是关于全人类的 2018 年著名的德国汉学家顾斌访问了诗人孩子的母亲听说孩子的母亲讲述儿子的生前故事想到了他几十年来承受的
丧子之痛顾斌当众就捂着脸哭了起来我们都是习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外国老先生为了一件三十年前的事在痛哭记者肯定就要问啊顾斌回答的就很坦率他说在八十年代的德国女权运动里女人总是批评我们男人不会哭
他们要我们学着哭,也要求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哭。我从那时就开始思考我自己,思考我的教育方法,我因为是男孩,从小父母就不允许我哭,原来我也不喜欢杜甫的诗。
因为他老是诉苦,老是在写自己的痛哭。前些年起,我发现如果一个男人真的能哭,是很了不起的。我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我比较小的两个儿子就可以做到想哭就哭,他们是自然成长起来的。这一点恐怕所有的男人都感同身受了吧。女人是被社会文化制造出来的,男人其实也是。
因为害怕被人说是娘娘腔男人们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能够抒情的方式好像只剩下了酒桌上的感情深一口闷靠一气经历一场干损伤来表达自己这真的是值得夸耀的仰刚之气吗那些所谓的娘娘腔是不是反而更自然呢这件事啊也是一个象征支持女性的权利也可以让男性获得完整
总结关于女性主义这本书我就先说到这下面我们一起简单的总结一下
首先女性的地位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女性主义也就是常说的女权主义分很多的派别但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它的理论来源于对女性屈从地位的批判性解释女性权力难以完全的实现的原因就是男权制的人类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性别歧视已经根深蒂固了
今天生理决定论已经被抛弃了,现代社会普遍采取社会建构论来解释两性差异。第二,女性所争取的第一类权利是以选举权、受教育权、就业权为主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在上世纪下半叶的第二次女性运动浪潮里,女性以个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的口号,
开始争取更加具体更加普遍的权利今天这些运动都有了新的延伸第三关于女性美的问题涉及到女性主义当中的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这并没有一致性的解决方案我觉得男性应该向女性学习体验和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