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存在于三个世界:周围世界、内在世界和人际世界。人际世界并非锦上添花,而是人存在的最根本前提,如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我连接,所以我存在”。人的身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人际关系网络中,人生如同分布式存储,存在于各种关系之中。从出生开始,人就在构建人际关系,并以此构建自身的存在,这决定了人的身份和存在方式。格陵兰岛维京人和因纽特人的例子说明,人的许多品质(如信仰、牺牲精神、嫉妒)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建立在与群体的关系之上。构建关系就是在构建自身的存在。失去与外界的连接会损害人的存在感,而存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如同精神世界的地基。即使是看似孤立的艺术家,也通过创作来维持与世界的连接,以保持存在感。在极端情况下(如战争、性侵),人们会为了自我保护而试图降低或抹除存在感,但存在感仍然是基本需求。有效的连接不在于认识多少人,而在于是否为他人创造了价值,并以此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选择解读《缺爱》这本书?

选择这本书的契机来自《钱从哪里来》,这本书提到2019年中国人的收入中位数超过1万美元,意味着社会财富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的价值越来越重要,而《缺爱》则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连接的意义。

为什么说“我连接,所以我存在”?

因为每个人都是众多身份的集合,每个身份都存在于某段关系中,构建关系本质上就是在构建自己的存在。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存在于哪三个世界?

人存在于周围世界(物理存在)、内在世界(自我)和人际世界(与他人的关系)。

为什么人际世界是存在的必要条件?

因为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人必须存在于某段关系中,人际世界是存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为什么维京人在格陵兰岛会饿死?

因为他们有不吃鱼和海豹的禁忌,尽管这些食物可以维持生存,但他们宁可饿死也不违背信仰。

为什么艺术家即使不与外界直接联系也能保持存在感?

艺术家通过创作过程建立存在感,创作是将内心世界外化的过程,尽管作品完成后不再属于作者,但创作本身让他们感受到与世界的连接。

失去与外界的连接会发生什么?

失去连接会损害一个人的存在感,存在感是我们在关系中获得回应、感知自己存在的感受,失去它会导致精神崩溃。

为什么有些人会在极端情况下削减自己的存在感?

在极端威胁和伤害下,削减存在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减少痛苦和恐惧的感受。

如何建立有效的连接?

建立连接的关键不是认识的人多,而是是否为他人提供了价值,创造价值才能嵌入世界的深度。

Chapters
本章探讨了存在主义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人际关系网络中,身份认同建立于人际关系之上。通过思想实验和真实案例,解释了人际关系如何塑造个体存在感。
  • 人同时存在于周围世界、内在世界和人际世界三个世界
  • 人际关系是存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身份认同建立于人际关系网络之上
  • 构建关系即构建自我存在

Shownotes Transcript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