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我来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做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这本书的英文版叫做 Less is More 中文版呢在出版的时候加了个副标题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这本书总共是 195 页我来为您解读其中的精髓精神体验重于物质占有在生活节奏过快的当下做足减法才能获得幸福生活在
在解读之前我们来看一组比较有趣的数据这个数据是关于日本的我们来听听这组数据根据世界银行调查显示 2016 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高达了 37995 美元排名世界第 25 税收占据个人收入的 30%左右在发达国家当中算是相当低的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他们挣的这 3 万多美元里,到手大概能有 22000 多美元,也就是相当于 13 万多的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要知道我们中国就算是北上广,人均收入也仅仅只有 7 万多,这个数据也很符合我们一贯的印象,毕竟日本是一个老牌的发达国家。
说到这里啊大家可能要想了日本人这么富裕赋税这么少他们的生活是不是特别的幸福呢毕竟收入又高赋税又少但是事实啊并不是如此根据盖洛普民意调查组织调查日本人的幸福感指数在全世界居然是中等天下的仅仅排名第 81 位而与之相对的北欧国家个人
个人税负高达了 69%人民手里几乎没有什么储蓄的余地可是他们的幸福感均排在世界前列比如幸福感排名第一的是挪威第二是丹麦第五是芬兰都是北欧国家这两组调查数据让本书的作者产生了强烈的疑惑似乎拥有的金钱多少并不能直接体现在幸福感上那么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难道我们习以为常的金钱观念是错误的吗如果不是越有钱越幸福那么金钱和幸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些疑问一个日本人也就是本书的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社会调查然后写下了这本书详细阐述他对幸福的认知和感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本书的作者本田直之是一个非典型的日本人
为什么非典型呢?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比较崇尚公教精神,很多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比如刚入社会的时候做了个铁匠,那么一辈子都会是一个铁匠,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入职了大公司,那么很可能一辈子都在这个公司,这种执着或者说是固执是典型的大和民族性格。
但是本书的作者本田芝芝就不一样她是工匠精神的反叛者冲上体验式生活方式绝不满足于一份职业的成功她的履历很有意思在经历上她是由日本行业权威机构认证的品酒师
是世界遗产学会会员甚至还有一艘小型船舶的驾驶证在职业上他曾经担任过美国花旗银行的高管现在拥有自己开创的公司担任董事长兼 CEO 当然除了这些五花八门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个成功的作家出版过四本书
总计销量达到了 200 万册从这些经历就可以看出本田芝芝是一个不拘泥于既有生活方式敢于尝试的人而且在各个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于这些经历她对生活的看法相信对很多人都有所启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跟随少其事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这本书了解一下本田芝芝的幸福观
本书主要有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作者认为从物质生活当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过去,物质不仅不会带来幸福感,反而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二,获取幸福生活的正确方式,做减法而不是做假法。第三,让自己成为独立的品牌,而不是依附于某个机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从物质生活当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很容易理解从物质生活当中获得幸福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幸福观平时也都是这么做的比如发了工资马上就去买一件新衣服或者是化妆品就让我们开心
如果有余力换一个新的手机或者是新的电脑那更是恨不得天天发朋友圈炫耀一下当然了效果最显著的都还是买房买车如果有人十年前在北京买了套房子那这十年应该天天沉浸在幸福当中
这种立竿见影的幸福获得的方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虽然大家都在喊着下个月要吃土再买就要剁手然而都无法动摇继续买买买的决心从
从物质当中获得幸福这大概是深藏在人类基因当中的属性从原始人乐呵呵扛着一头鹿回山洞那会儿就有了每个人类天生都是收藏屁物质虽然不能给我们的生命增加一丝重量可是总能让我们产生无法抑制的满足感
小到一瓶唇膏一件衣服一块手表大到一辆车一套房子甚至一艘游艇绝大多数的人的幸福感都是用这些物质堆砌起来的
就算你看有些亿万富翁口口声声的说自己不爱钱可是你去看他们的房子和车肯定大部分都价值不菲他们每天出门可能就要把几十上百万的穿在身上这就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原始动力并没有什么可诟病的地方但是我要说但是了情况正在发生着变化
本田直知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日本的年轻人中间出现了一种很神奇的亚文化圈叫做食草族字面意思就是吃草的人相信关注日本文化的人也有所耳闻这部分年轻人有什么特点呢简单来说就是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低完全不追求物质享受他们不喜欢赚钱不喜欢大房子也不喜欢朝九晚五上班
甚至连谈恋爱都不喜欢了就喜欢成天的一个人宅着在家里打打游戏看看电影电视剧消磨时间传统的物质激励法对于他们来说居然完全失效了
那么石草族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本田芝芝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然后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走访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就物质生活对于部分人来说不仅无法带来幸福感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他们本来也可能是物质社会的一员但是在长期的追求和攀比过程中逐渐疲于奔命总是处于失败者的状态然后有一天突然发现彻底放弃这一切也未尝不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完全不关心外界的世界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啊如此一来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可控于是啊就彻底失草了当然啊这种消极的生活方式
是不可取的本田芝芝也并不推崇她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这个社会现象当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是物质为什么会带给我们幸福感呢幸福感是必须通过物质来实现的嘛
你想过这个问题吗为什么物质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呢明明已经有十几个品牌的唇膏了为什么还会忍不住的下单买新的呢手机明明只用了三个月为什么看到苹果发布会还是会忍不住蠢蠢欲动呢这些忍不住消费的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我们心里一清二楚这些额外的东西并不是必须的也没有不消费就无法生活的地步
这些冲动的背后其实就涉及到本田芝芝所说的一个结论物质带来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人的眼光你想想看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你的生活绝对只会按照需要安排的物质完全不需要囤积同类的物品比如你晚餐已经有了一头鹿你绝对不会再去想打一头羊囤着
按需获取物质才是正常的现象这种囤积屁和消费屁其实是一种社会疾病本田直之管这种行为叫做消费传染病
这个消费传染病很容易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体现为盲目攀比发病的重灾区体现在各种消耗品上面比如说电子产品化妆品装饰用品等等方面当然了在中国教育方面的消费传染病也是相当普遍的很多大城市的父母恨不得给孩子一口气报十来个补习班从前期书画学到了宇宙星空憋着一口气把孩子往先知的方向培养你
你说他们心里不知道孩子其实承受不了吗但是啊问题就在于别人家的孩子都报了这么多的补习班自己家的孩子能少吗如果少了岂不是证明自己不如别人吗不行必须得报别人学书法我们就学油画别人学钢琴我们就学鼓争别人造航模我们就放卫星
这就是典型的消费传染病,那么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消费过程中,你真的会感觉到快乐吗?要想三十年前,一家人买辆自行车多想过年,说不定能高兴三个月,可是现在呢,你刚买了一辆现代,一不留神就发现旁边停着一辆奔驰,这没高兴几天就想上二手市场处理了。
这种现象导致物质不仅不再带给人幸福感反而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压力和折磨从种种的迹象显示物质已经越来越无法给人带来幸福感甚至会让人不堪重负更加严重的还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最近深宵沉上的校园贷消费贷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要如何获得幸福呢这就是本田芝芝在这本书当中讲述的第二个重点内容给生活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用体验体验式的生活方式代替消费式生活方式
在这里本田芝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体验是生活方式什么是体验是生活方式呢说白了就是把购买消费品的钱用来购买各种生活体验比如你把准备买新手机的钱省下来买张车票去东南亚生活了一个月这就是购买了一种生活体验
肯定有人就要说了,这难道不就是旅游吗?其实不是,体验是生活方式和旅游的重要区别,恰恰就在于体验这两个字。
旅游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消费式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很多人出去旅游其实就两个流程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顺便看点人山人海至于当地的民风民俗环境气候饮食种类那是完全了解不到的大同小异的景区才是最终的目的地
但是体验式的生活方式就是不一样了,你得扎根进另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中,感受另外的一种人生,从文化氛围到生活节奏都需要改变和融入,有很多的艺术家常年都在体验人生的路上,他们可能去了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住上了一年半载,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当地人一样生活,等归来以后一般都会灵感奔涌,好作品就应运而生了。
还有很多的北欧诸国的年轻人也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他们有一种毕业游历的文化传统高中毕业以后可能会花一年或者是半年的时间进行一场超远距离的行走走了远的呀甚至会来到中国
这种体验式的生活方式好处实在是太多了第一个好处就是随时随地的都能发现新惊喜认识更多的人见识更多的风景和市面第二个好处就是记忆会保存的更为持久你买一台新手机可能兴奋十天半个月过了也就过了记不住太多的细节说不定还会后悔但是你去一个新的环境体验一个月可能会记住一辈子
这就是体验式生活方式作者本田芝芝本人就是这种方式的忠实践行者她把这种生活方式发挥到了极致从她的履历和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除了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畅销书作家之外她甚至还是一个铁人三项赛的运动员
话说回来我们普通人也不必像是作者本人一样追求极致只要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是某一个地方有所体验就足够受益终身了当然了这种说走就走的生活方式确实足够吸引人也足够有说服力相信你们很多人非常的赞同然而啊正如我看书的时候想的一样
没钱啊有钱也没时间啊你想想正常人谁会随随便便拿出一两个月的时间去体验生活呢针对这种情况本田芝芝介绍了另外一种简单的方法绝大多数的人啊都可以很方便的执行我来帮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方法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双成计这个
这个方法的发明归功于作者多年的观察和实践他发现现代社会很多人的烦恼除了消费传染病之外其实大部分都来自于工作和职场我们中国和日本的职场文化相似处颇多相信你们都有所感受
在日本加班文化极其常见而且不是普通的加班是表现性加班具体表现在部门主管不下班普通员工也不好意思下班但是问题在于部门主管也不敢第一个下班因为他们的上级还没下班其他评级的主管也没下班这就导致在日本的公司里一到下班时间大家一起停下手中的事看主管主管不走大家都不走然后一起毫无意义的熬到深夜
然后身心俱疲的回家喝点酒倒头就睡
这种环境有多压抑呢大家想一下就知道了就像在十年前北上广大学生求职的理想目标都是外企但是这里面也有明显的区别第一选择的是欧洲的外企比如说诺基亚西门子员工福利极好上班氛围宽松职场环境也非常的好第二个选择是美国的外企比如说微软比较紧张但是也能够承受第三个选择
才是日本企业比如索尼当时职场论坛上谈的话题啊跟今天不一样今天啊都是什么 BAT 还有各种创业风头那时候的话题啊几乎全是在日起上班的你今天通宵了吗
有一点需要说明,跟我国的职场不一样,日本人很少挑逃,整个社会也比较反对换工作,在一个公司拿到终身合同干到死才是最高境界,这就导致这种职场压抑造成的不幸福感简直无法逃脱,就像一个牢笼一样束缚着日本的年轻人,而且没有任何的解决方法。
一眼看不到边的折磨石草族的诞生就顺理成章了在这种情况下本田芝芝就提出了一个办法既然啊你没办法彻底离开工作和职场那就想办法暂时脱离这总是可以办得到的吧比如说周
中文字幕提供
这个屋子可能非常的简陋只是一个小木屋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得自己去河边去提水但是只要一到周末北欧的城市中产阶级都争先恐后的往度假屋跑
在周内他们可能就是高管工程师但是到了周末他们就是渔夫农夫木匠完全抛开职场属性工作身份全身心的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彻底的屏蔽职场带来的负能量和压力北欧人的幸福感之所以会全球领先跟这种双成绩的生活方式有分不开的关系
这种双城际的生活方式好处在于无论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都非常之低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更加显得是得天独厚毕竟我们的高铁如此发达两个小时内就能到达另一座城市如果你想践行这种生活方式只要在充满自然气息或者运动气息的小城市租一个房子然后周末手机关机买张车票前往下一站就好了相信并不会带来多大的负担
本田芷芷在书中始终在告解读者,你的工作属性并不能代表你的人生,比如我是互联网的从业者,但是这并不是我的全部,在私家里,我说不定还是一个漫画家呢。所以说,只要你确实厌倦了原有的生活,那么这种体验式的生活方式可能正是你需要的解药。当然,要做出改变不仅仅这么简单,还需要一些其他的准。
这就是《少集是多》这本书当中所阐述的第三个终点内容本田芝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避免做大公司动物
什么是大公司动物呢我们知道在日本有很多巨大的财团公司这些财团基本就相当于了一个小社会只要你进入了这个集团那么你的生老病死几乎都解决了这样听起来很美好但是问题也很突出就是他所有的知识技能人脉只有在这个公司内部才管用如果离开了这个大公司那他的价值就急剧减少甚至毫无竞争力
古神巴菲特说过一句话当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用在大公司里同样是有用只有当公司出了问题的时候才知道谁是大公司的动物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不管多大的公司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像科达胶卷如假包换的行业霸主谁知道他能被智能数码设计击垮呢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变成大公司的动物那么你面临危机的能力就会非常的虚弱等到有一天你因为各种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公司的时候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和环境你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种问题本田直之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在这本书当中说避免成为大公司动物首先要做的就是锻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而不是大公司当中的螺丝钉这样的人才在中国比比皆是现在的自媒体人不就是这样的吗还有那些自由漫画家网络作家网络主播全都争先恐后的离开了大公司的体制束缚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品牌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的年轻一代显然比日本人先行了小小一步在我们互联网一代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创造新的机会和概念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建立个人品牌挣脱大公司的束缚而日本因为民族性格比较保守社会文化也比较推崇大财团的职员所以导致他们步履蹒跚
之前也说到本田直之是一个非典型的日本人比较乐于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所以才能以超出大部分日本人的眼界预见这种解决办法除了避免变成大公司动物要想获得自由生活还需要一种很重要的素质那就是培养你的爱好
注意啊这个爱好跟我们常说的业余爱好有所不同本田芝芝所说的爱好是指那些需要投入精力和脑力的创造性爱好比如说制作手办画画音乐等等之所以跟我们说的爱好啊有所区别是因为很多人常说的爱好其实本质啊就是消磨时间
比如说追剧看电影刷微博这些常见的爱好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用动脑子就是一种很可怕的时间陷阱会让你不知不觉的消磨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时间然而却不会留下任何有意义的积累
自由生活你需要一种能积累知识的爱好就像本田芝芝她的业余爱好是品味红酒为了这项爱好她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最后竟神奇的成为了官方认定的品酒师一项有意义能积累的爱好就像是给你的生命开了一扇窗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惊喜寻窗而入给你的生活带来有意义的变化
总结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这本书我们就讲到这里最后啊我们一起简单的回顾一下第一个主要内容从物质生活当中获得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他人的眼光这种幸福感是短暂的也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反而会带来各种社会问题比如说消费传染病等等种种社会迹象都显示这种
物质带来幸福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不同的体验第二个主要的内容体验式的生活方式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加丰富阅历
也能有效的减缓职场压力普通人也能实现体验式生活方式比如双城生活第三个主要内容在生活当中要想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首先要避免成为大公司动物把自己变成一个独立的品牌而不是大公司的螺丝钉另外培养一项真正的爱好而不是无意义的消磨时间会让你的幸福体验得到质的提升
少吉日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这本书是一本指导你如何实现自由生活的行动指南也是一本另类生活方式的参考意见如果你正在被消费传染病和来自各方面的物质攀比氛围所困扰那么这本书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