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本书《思维的精进》探讨了聪明人容易犯低级错误的原因,并非因为智力水平低,而是因为思维能力发展带来的副产品——智力陷阱。作者列举了三种智力陷阱:第一,人的智力是多维度的,传统的智商测试无法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聪明人往往只关注自身擅长的领域,忽视其他维度的提升;第二,聪明人更容易产生正实性偏见,倾向于寻找支持自身观点的信息,而忽略反驳性信息,导致对信息的客观分析能力下降;第三,聪明人容易陷入专业思维的盲区,过度依赖既有经验和模式,导致对细节的关注度降低,难以适应变化。为了避免这些智力陷阱,作者提出了三种方法:制作左右卡片,帮助人们更全面地权衡利弊;进行自我梳理,帮助人们认识和表达自身的情绪,从而更理性地思考;设计“搞砸宝箱”,鼓励人们勇于尝试,从错误中学习,培养成长型思维。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真正的聪明并非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持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保持初学者的心态,不断提升自身思维能力,才能避免陷入智力陷阱,最终取得更大的成就。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聪明人会犯低级错误?

聪明人犯低级错误的原因在于他们可能陷入了智力陷阱,这些陷阱往往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副产品,而不是认知水平低的表现。

柯南·道尔为什么会相信招魂术?

柯南·道尔虽然展示了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但他对超自然现象的证据视而不见,甚至相信了伪造的仙女照片,表现出正实性偏见。

智力陷阱有哪些主要表现?

智力陷阱主要包括三种表现:智力水平的多维度性未被充分考虑、正实性偏见、以及专业思维的盲区。

为什么智商测试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智商测试主要评估基础的学习和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无法涵盖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等其他维度,因此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聪明人为什么更容易产生正实性偏见?

聪明人更容易产生正实性偏见,因为他们倾向于优先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忽视不同的观点或信息,导致错误的想法被合理化。

专业人士为什么会陷入思维盲区?

专业人士可能因为过度自信或对高效行为模式的依赖,导致他们忽视细节或难以适应变化,从而陷入专业思维的盲区。

如何通过制作左右卡片来避免决策错误?

制作左右卡片的方法是在决策前,列出支持与反对的理由并打分,通过比较和抵消,帮助更清晰地识别关键点,避免轻易犯低级错误。

为什么自我梳理有助于克服非理性思考?

自我梳理通过识别和精确描述情绪,帮助人们更好地忽视非理性思考,从而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设计搞砸宝箱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搞砸宝箱的目的是鼓励人们走出舒适区,通过反思和接受失败来激发潜力,培养成长型思维。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聪明人容易犯低级错误的现象,并举例说明了其严重后果,例如医学误诊和商业决策失误。
  • 聪明人也会犯低级错误
  • 低级错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 柯南道尔迷信招魂术的例子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好,今天我来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做《思维的精进》这本书主要说的就是聪明人为什么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你注意啊,这本书里说的聪明人可都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智力水平比较高的人,而且他说的犯错也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马虎大义,犯的寻常小错,而是那些在大多数人眼里有为常识的低级错误。

比如你肯定想不到柯南道尔侦探悬疑小说的鼻祖那个创造出了福尔摩斯的人却始终相信招魂术的存在他一边展示自己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构思的侦探故事一边痴迷于那些声称自己会通灵术的灵媒在舞台上拙劣的戏法柯南道尔始终对那些能够戳穿超自然现象的证据视而不见

而且他还不是简单的迷信有一回两个女孩声称自己拍到了仙女的照片交给了当地的通神协会很多人都不相信于是几经辗转照片最后落到了柯南道尔手上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柯南道尔居然还真就信了而且更离谱的是你知道这个照片从哪来的吗是从刊登过柯南道尔的一篇文章的书里剪下来了

这个性质就相当于从你家的挂历上捡了一张外星人的照片然后呢就把你给骗了让你相信这是真的外星人照片事后人们采访了这两个女孩的时候他们认为这顶多算是个恶作剧根本算不上骗局因为如果你仔细看看照片甚至能发现这些图案拼在一起的痕迹他们根本想不到有大人能上这种当

但是你看,柯南道尔愣是上了当,而且令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当时柯南道尔还写了长篇大论来推翻众人的疑惑,为自己的观点做辩解,他甚至要借助电磁波理论向人们解释仙女的存在。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柯南道尔用他的聪明、才智驳斥了所有反对的论调,一个最讲究事实和证据的人却用自己的聪明打败了自己。

类似的故事啊,作者在书里提到了很多,要知道这些低级错误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比如说一次误诊就可能会耽误病人最佳的治疗时间,再比如决策者的一时冲动导致公司遭遇危机等等。

那么聪明人为什么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呢这中间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呢今天的这本书能回答这些问题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知名科普作家大卫·罗布森

他 2006 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数学系,后来一直专注于研究神经科学和心理学。2016 年,他在 BBC 的《科学时间》栏目担任评论嘉宾,目前是一名全职作家,兼为《自然》、《心理学家》等等国际顶级的科学杂志共稿。

思维的精进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被摩根大通选为当下思维创新和转型的必读书作者认为伴随着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我们可能会变得更聪明但与此同时也更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智力陷阱当中换句话说呢智力陷阱的产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你认知水平太低恰恰相反它其实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副产品

接下来呢我将分成两个部分来为您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先来看看聪明人要避开哪些支离陷阱第二部分我们再来说说该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避免落入支离陷阱呢我们首先进入第一部分

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经历当中就发现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说宇宙飞船坠毁股票市场崩溃等等其实绝大多数都不是因为专业人士缺乏知识或者是经验导致的相反呢他们可能是由于某些有缺陷的思维习惯导致的这些思维习惯往往与更高的智商更好的教育和专业知识相伴而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力陷阱咱们来打个比方

如果我们的大脑是一台车,智力水平高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强大的发动机,当然也能更快的到达目的地。

但是在此基础上你还得先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和升级它比如说如果不配合刹车方向盘和导航等等装置仅仅是启动发动机也许只会让你越开越快难以停下来一旦撞上了迎面而来的车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样看来发动机性能越好你可能就会越危险这就是

这就是为什么说智力陷阱的产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你认知水平太低恰恰相反它其实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副作用把这个结论当成基础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人们犯的低级错误都是一种陷入智力陷阱的表现

具体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在这本书当中主要列举了三种,我们简单归纳一下。第一,人的智力水平是多维度的,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智商测试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完整的智力水平。第二,聪明人更容易产生正实性偏见。第三,聪明人容易陷入专业思维的盲区。下面我们分别的来解释一下。

咱们先来看第一种,人的智力水平是多维度的,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智商测试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完整的智力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们对智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1889 年,当时法兰西共和国要对 6 到 13 岁的孩子推行义务教育,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都是一样的,这就要有所区分了。

后来人们就找到了一个叫阿尔弗雷德·比纳的神经科学家

比纳就设计出了一套脑力评估测试来帮助老师衡量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并由此调整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要知道这个智商测试表在比纳看来最多只能算是在某个时间段评估了孩子们的某些脑力水平从而解决那个年代面临的难题说白了它根本不可能反映一个人一生的智力水平也无法涵盖大脑的全部智力价值

但是这个测试表太好用了人们对它的追捧已经远远超出了比那最初的设想甚至有很多的心理学家就认为智商测试表不但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还可以预测你在一生当中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风靡世界的天才文化就是这样诞生的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用智商测试表来预测一个人的成就显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智商测试表的内容主要测试的就是大脑的学习能力和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基础的治理水平如果一个学生有着过人的音乐或者是艺术天赋创造力比较强

或者是更擅长解决实际问题用这张表啊是根本反映不出来的而决定一个人能取得的多大的成就当然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一项治理水平还包括后来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情商逆商等等各个维度

我在这儿为您选取了一个康奈尔大学罗伯特·斯腾伯格做的研究,为了避免宽泛的研究智力有哪些维度。斯腾伯格把重点限定在了三种智力之内,它们分别是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简单来说分析性智力和我们前面说的基础智力水平一样是智商测试表想要回答的那部分智力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创造性智力很好理解研究的就是一个人的创造力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们被要求进行反事实的思考练习想象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创造性智力对于许多行业比如说科学研究影视制作艺术设计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

研究重点在于实践性智力,它反映的是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智力水平最难以明确的测量。斯登伯格设计的测试题目就类似于,比如说,你的同事是个完美主义者,工作进度缓慢,可能阻碍团队达成目标,你会怎么做呢?再比如说,

当库存不断减少的时候,你会如何改变销售策略等等。斯腾伯格就说,实践性智力涉及大量的隐性知识,他要求你能为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想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并真正落实。有个好点子固然重要,但能把想法真正的变成现实才是成功的关键。现在估计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年有很多创新企业都失败了。

作者认为基础智力较高的人对自己的感知可能就越好这个时候也就越容易陷入智力陷阱产生思维能力的局限性衡量一个人能取得的成就大小并不只有大脑基础的智力这一个维度你需要保持警惕需要提醒自己多去提升其他维度的智力水平智慧和智力不同智慧是多个维度的智力集合只有找到更多的智力钥匙你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

这是第一种智力陷阱咱们再来看第二种陷入智力陷阱的表现那就是聪明人更容易产生正实性偏见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当中就提到人类的思维模式可以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前者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后者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由于慢系统比较懒惰

快思考在处理信息时是先入为主因此许多的非理性决定都是在快思考当中做出来的这些直觉存在着很多缺陷容易导致种种的偏见和失误但是卡尼曼早期的研究并没有检验非理性的程度是否会因人而异比如说有没有可能聪明人基础智力更高就不太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呢科学家们抱着这样的实验假设进行了研究

结果令人意外,理性和基础智力这两者之间相关性很低,说白了,你可以既聪明又不理智。有研究就表明,基础智力高的人同样会面临财务危机,而且他们往往更容易陷入财务绝境当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更好的处理后果,你看啊,这都是由于不理智导致的问题。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就是,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越高,对很多事情形成观点之后,就越倾向于优先寻找显化自身观点的信息,忽视那些不同的观点或者是信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实性偏见,这是人类最顽固的偏见之一。

2013 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数据分析能力强的人比数据分析能力弱的人更倾向于编造数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先对参与者进行了数学测试,随后他们把第一组数据拿给参与者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参与者需要弄清楚医学上一种叫做皮诊的新疗法到底是缓解了还是加重了病情。

不出所料,之前数学测试得分更高的人,同样更善于分析皮诊疗法的数据。但是,当这些参与者接受第二组数据之后,表现就没那么好了,因为第二组数据涉及的问题是,美国颁布的禁枪法令能否降低人们的犯罪率。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自己是有观点的,他们的观点会干扰客观分析数据的能力,最后那些对数据更在行的人所做出的评估反而更不准确。作者就认为,这就说明,一个人认知能力越强,他把一些错误的想法合理化的能力也就越强。我们在和他人争辩时,总会本能的找出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事实和数据,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英国作家罗根·史密斯说这个宇宙上的一件古怪的事情就是虽然我们大家意见不一我们大家却总是正确的比如就拿气候变化问题来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遗憾的是更多的科学证据并没有让人们形成共识反倒使人们的两极分化更严重了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发展

聪明人其实更需要警惕自己是否变得更固执己见,因为在这个时代要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资料简直是太容易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种智力陷阱,聪明人更容易产生证实性偏见,把自己的错误想法合理化。我们要说的最后一种智力陷阱是聪明人容易陷入专业思维的盲区。

作者在书中指出,这里面的坑就在于,首先,我们不能过度自信,因为有时候人们会把自己目前的认知水平和他们之前对这件事的最高认知水平给弄混,其实人们是会慢慢的忘记知识的,另外,当专业水平遭到质疑时,大多数人是宁可瞎猜或者是夸大,也不想用我不知道来承认自己不懂。

其次呢,专业人士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打磨出了一套高效的行为模式,时间长了,可能对这套行为模式产生了过度依赖,这样就会导致一方面他们很难适应变化,另一方面也会失去对细节的捕捉。

这就有点像你费尽心思打造了一个特别好用的框架来看世界万一哪天世界变老或者是用这个框架看不出什么所以然了其实你是很难察觉和改变的作者认为美国 FBI 团队成员在马德里爆炸案当中抓错了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你想在 FBI 工作的人应该都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指纹对比当中重要特征点陷入了专业思维的盲区

后来科学家们通过眼球追踪研究才发现原来是专业的检验员为了更加高效半自动化的完成了指纹对比过程他们根据经验毫无理由的人为排除了几个特征点最终导致 FBI 抓错了人而且更讽刺的就是这种情况在新手身上啊则基本上是不会出现因为他们是初学者会系统性的仔细分析和检查每个点

作者在书中就提到,这些治理陷阱就说明,有时候专家也是需要防范的。核能工业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可以提供佐证的行业,一些工厂会常规性的调换安全检查程序的顺序,以防止检察人员靠自动驾驶的模式工作,其他行业,比如说航空或者是医学行业,同样也可以吸取这样的教训。

总之呢当我们真正的认识到这些智力陷阱之后就好比大脑里的警报器已经开始工作避开智力陷阱等于你能够一直的保持正确的方向法国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勒奈·迪卡尔曾经有一段话呀是这么说的

最伟大的头脑能造就最伟大的美德也能造就最伟大的罪恶相比于那些匆匆忙忙并误入歧途的人来说那些速度很慢但总是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会走得更远

所以思维的精进不在于拥有超高的智力而在于坚持的走在正确的路上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尽量的让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避免踩坑练习的方法有很多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些方法和成长的边界这本书里说的也类似

我在这本书当中为您选取了三种最有意思的方法分享给你我认为这三种方法都指向了一个核心思维能力那就是成长性思维

第一个方法,我给它取名叫做制作左右卡片,非常简单,在你做决策之前,先拿出一张纸对折,分成左右两半,左边是支持的理由,右边是反对的理由,比如你在思考要不要选择这个工作,左边就可以写工作优势有哪些,右边写工作劣势有哪些,然后需要给每条理由按自己认为的重要程度来打分,

这打分的过程啊其实就是你对这些理由的重新审视你需要不断的反问自己到底更在意什么比如你在左边写这一列写着行业前景好你比较看重就打五分相比之下离家近虽然也是优势但是没那么重要就打三分右边这一列同理这份工作的劣势是个人晋升直己不明晰你打个四分工资低你打一个三分

等到所有的理由和分数都在纸面上一目了然了之后,你就可以把左右两列当中那些同样分数的理由直接划掉抵消了。比如说,离家计和工资低都是三分,就把它们划掉就好了,最后你就会发现好像这份工作有很多优劣势,但是自己最看重的点还是行业前景好,那自然大家可以去尝试这份工作。

美国的政治家弗兰克林也常用这种方法,他很早就意识到,人们做出决策时通常依据的都是当时脑子里最容易想出来的理由,但这些理由往往并不是到最后你真正在意的,因此利用左右卡片,哪怕可能给每条理由打的分数远不够科学,但是当每一项都单独的比较之后,最起码能让我们不会轻易的犯低级错误。

富兰克林说:"这样做之后,你就会发现关键点在哪儿了。如果考虑一两天之后,左右两边都想不出来什么新的理由,当然也就能做出决策了。"值得一提的就是,在作者提出的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我还发现,利用这么简单的左右卡片,写出问题并解答,其实还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更加开放和谦逊。

比如在拿到了一本书之后,先别着急浏览内容,你可以先拿一张纸对折出,做出左右卡片,然后根据书名和封面上的关键词在左边写下关于这个主题,你已知的信息和产生的各种问题,右边留的空则是记录,当你看完这本书之后得到的解答和新知。

这个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它却可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在一张卡片上完成了对某个主题的知识建构。有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并不是没有好奇心,只是没有停下来问一问自己,完成左右卡片有点像是一个解谜的过程,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事实上,科学家通过研究就发现,好奇心与大脑当中负责快乐和奖赏的多巴胺是有关的。在神经层面,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欲望,而这种欲望能够实实在在的战胜人们的正视性偏见,人们对新知识的好奇会让他们愿意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变得更加开放和谦逊。

这就是第一种方法,叫做制作左右卡片。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方法,叫进行自我梳理,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可以想象还有另一个自己,在诚实的观察那些你可能无法察觉到的情绪。那么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用呢?咱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理查德·费曼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一次演讲当中就说,我们有个习惯,那就是尽可能的完成工作,写更多的论文发表在科学刊物上,但是舍去所有的过程,不去关注那些盲区,也不去描述你最初为什么会有错误的想法等等。

相反,他在这场演讲当中用了六次挣扎这个词来描述自己遇到挑战后的情绪状态,他讲述了在最初的理论当中自己是如何对显而易见的知名错误神不见的,他还坦率地承认了当导师指出这些错误时自己有多失望。

在别人的眼里,费曼所取得的物理成就像是一个拥有魔法的人,一个不可思议的天才。但费曼对自己的看法很朴实,这一切都是源自他对自己的情绪反思。

快思考之所以会先入为主正是因为情感力量的强大克服这种非理性思考的方法并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隐藏它相反呢我们应该认识更多的情绪词汇学会正确的表达试想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真的能准确的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吗是生气还是委屈呢是满意还是高兴呢每个情绪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也很难说的清楚

我之前听过一个说法战胜痛苦的最好方法是去直视它感受它

战胜非理性思考也同样如此,能够用精确的词汇描述出自己直觉和情绪的人,也能够更好地忽视他们。当然,值得一提的就是,直觉和情绪也不全是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它们有时候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无法识别出它们,无法分析利弊,自然也就不能支持后续的理性决策了。

作者在书中就指出进行冥想学会倾听身体的感觉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他采访了一位长期进行冥想的践行者得到的答复是通过练习冥想人们能够分离出自己反应当中最初的刺激而这一两秒对于你是采取过度反应还是采取建设性方式回应他人至关重要冥想使人更容易思考和分析出什么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除了冥想作者还在这本书里给出了几个小妙招帮助我们观察情绪进行自我梳理比如说每天在下班通勤的时间学着把今天感受到的情绪给记录下来再比如说

就会使我们能够更冷静的思考问题。

到这儿呢,我们已经说完了前两个方法,作者在这本书当中给出的最后的方法是设计搞砸宝箱。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您讲个小故事,你就明白了。萨拉·布莱克利是国外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他在接受作者采访的时候,回忆自己每天晚上放学后,爸爸都会问他一个挺奇怪的问题,那就是你今天有没有搞砸什么事呢?

后来布莱克利理解爸爸的意思是如果今天他什么事都没搞砸那就意味着他并没有卖出自己的舒适区结果可能是他限制了自己的潜能布莱克利说爸爸教会他真正的失败并不是搞砸了什么事

而是不再愿意尝试你看啊很明显这就是成长型思维的体现制作左右卡片进行自我梳理设计搞砸宝箱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我们培养一种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智力因素之外呢这是一种能最大最大化激发潜力的思维方式当我们启动了智力引擎出发之后它关

我们的人生真正能走多远正如这本书的标题真正聪明的人不是一个思维能力有多强的人而是一个通过学习不断成长的人是一种思维的持续精进总结到这里呢这本大卫罗布森的思维的精进我就为您

解读完了下面我们简单的总结一下我们前面说到智力陷阱的产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你认知水平太低恰恰相反它其实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副产品智力陷阱有三种不同的形式都需要我们保持警惕

首先基础智力较好的人对自己的感知更好往往没有意识到还需要提升其他维度的智力其次他们可能会产生正实性偏见或者是陷入专业思维的盲区

为了避免陷入智力陷阱,我们说到了三种方法,制作左右卡片,进行自我个梳理,设计稿杂宝箱,这三种方法都指向了一个底层思维能力,那就是成长性思维。19 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许多人看似在思考,其实他们不过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一个真正的高手应当是能够永远的保持初学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