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本期解读《图说骑士世界》一书,探讨骑士形象、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的演变。骑士最初的形象是孤独的英雄,与武侠小说中的侠义大侠不同,是西方社会理想男性的化身。从漫长的中世纪走来,骑士形象不断变化,从佐罗、蜘蛛侠到詹姆斯邦德,他们都以一己之力拯救世界,同时承受着爱情的折磨。
骑士制度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骑士是依附于封建领主的最强的军事力量,世俗骑士由此产生。领主与骑士的关系是契约关系,类似兄弟关系,骑士为领主提供军事服务,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各种经济责任,包括份子钱和赎金。骑士的服兵役义务有限制,超过规定时间领主需要支付加班费。有些骑士成为雇佣军,脱离固定领主,追求更多报酬。成为领主骑士的门槛是钱,需要自费购买昂贵的装备,通常出身贵族,但并非长子,需要从小接受军事、礼仪和文化教育。骑士表面收入低,但可以通过建立功勋获得封地和城堡,成为统治阶级,获得封地和提升社会地位是终极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骑士与领主共同繁荣,导致王权和教会权力被削弱,骑士不听从国王和教会的命令,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甚至整日打架斗殴,抢劫教会的财宝,甚至随意奸淫妇女,与理想中的骑士精神相差甚远,成为王权和教会的敌人。
1096年教会发动十字军东征,基督教骑士由此登场。教皇号召骑士参与十字军东征,许诺其罪恶得到救赎,死后升入天堂。基督教开始规训世俗骑士,骑士册封仪式从世俗典礼变为教堂仪式。基督教骑士直接隶属于教皇,为保护弱者和宗教目的而战,必须遵守基督教戒律。剑成为十字架的化身,基督教将意识形态注入骑士,赋予骑士新的定义。基督教骑士的典范是拥有服务社会的理想,为弱者服务,遵守礼仪道德规范的文明人,但实际上,很多史诗表明,十字军骑士对礼仪道德规范的遵从是很形式化的,在实际的战争中,他们残忍暴虐,罪行累累。
骑士文学将骑士形象浪漫化,塑造了我们今天理解的骑士精神。骑士文学的主题是历险、爱情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骑士文学中的历险故事赋予骑士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正义的行动者,超越了民族、国家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骑士文学中爱情的主题源于骑士保护贵妇的工作,并被浪漫化。“骑士之爱”是当时独特的爱情观,恋爱被认为是骑士的发明,区别于婚姻的财务制度。骑士对贵妇的爱类似于对上帝的爱,是纯洁的、不占有的、永远得不到满足的苦恋,这种爱在当时被视为真爱。
骑士文学中,骑士遵循理想化的作战伦理,例如认为弓箭是卑鄙的武器;在和平年代进行马上比武等仪式和游戏,注重风度和对落败者的同情。火器的发明和骑士装备的贵族化导致骑士走向衰落,讽刺骑士的作品出现,《唐吉坷德》是代表作,体现了对骑士黄金时代的怀念,也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突显了骑士精神的可贵。历险、爱情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骑士文学永恒的主题,骑士精神是这些主题的最佳体现,包含勇敢、正义感、虔诚、克制、无私、文雅、慷慨、忠诚等方面。骑士阶层也是骑士文学的忠实读者,骑士文学对他们有教育作用。
骑士精神是贵族文化和基督教意识形态的产物,通过文学作品的浪漫化而塑造,是西方社会重要的个人精神气质,绅士精神的前身,强调温柔、文雅、谦逊等品质,参与了西方男性自我塑造,在现代文化中不断变化,成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等形象。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