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学习的有趣灵魂终将相遇
然后我要去关注这些切实的问题我就要去输入这些业务上的信息不管是业务领域上的或者是开发研发层面的一些东西就是它都是一些很实在的一些技术的知识我要输入进去所以我觉得它对于一个假设说你是一个比较有好奇心的一个人其实这个领域你会满足你很大的一个好奇心你很多你经常能够涉猎一些设计之外的东西
其实我们设计师最经常跌出的优先级这三个字其实就是成本为什么会有优先级就是因为我们的人力放在不同的地方它所带来的收益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把最高优的事情提前做有些低优的事情可能就一直放在那里做这个定位的意义在于就是它会去
首先它能够去确定你这个产品面对的目标市场是什么我们是说白了就是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定位背后它隐藏的就是你这个产品会否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另外一个它能够确定你的一个边界这个边界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静斋 FM 这是我们的第 71 期节目我是录完播客下午准备去画画的 Lizzie Lijuan
Hello 大家好我是连续加班几周终于有周末能放松下来就录播客的 WinsterHello 大家好我是有空就去河边钓鱼的小产品销叔
那不错欢迎欢迎欢迎肖叔然后这次呢我们请到了一位在我看来也是比较重磅的嘉宾就是有着比较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的肖叔来跟我们一起聊一聊 B 端工作中的产品设计经验然后同时呢这一期我们也有一位小宇宙的听众朋友来向大家提出了比较多的
然后我们会在节目中适当的选取几个来进行讨论就也非常期待这次的对话那我们先请肖叔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听众们好我是肖叔然后很荣幸能作为络艺静斋的嘉宾来聊这期话题那我刚毕业那会儿是 15 年吧然后正好是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那当时因为我毕业那会儿还做的还不是跟产品设计相关的然后呢但当时的话自己又特别想做产品经理所以
在入行前就属于边工作边学习然后学的东西挺多的但是都是基础性的比如说软件设计包括 UI 设计包括产品原型设计包括互联网和 IT 的一些技术知识然后后面就入行了去了一家 2G 业务的公司当时还兼做着 UI 的工作当然也是属于产品的产品助理后来离开之后就
开始正儿八经做产品经理了到现在差不多有 7 年左右的时间最早期的时候是做 2C 的然后后面又转做了 2B 产品经理
但是很巧的是当时我做 2C 产品经理的时候他的这个产品也是面向设计师的一个产品然后最近这段时间的话在尝试一些新的可能性在做跨境电商电商我们手啊我们改改也是在做电商对对对很详细其实我在跟就我
我们可以稍微带一下其实我是怎么知道萧叔老萧叔老师的 OK 就是呃就是我们我有次在也是在小宇宙上听到了萧叔的播客然后是关于呃
我当时其实就是在找弊端相关的一些播客的内容来听然后在我看来就是非常难得的就是说我看到了一位同行说实话那个时候还当然听着听着就慢慢地越发觉得是前辈了就是因为经验很丰富嘛就是可以聊到很多然后我当时在感受我其实第一感受比较深的是就是作为同行然后可以那么地去
我可能没有太关注您发布的频率因为我关注的时间会比较晚最近才关注的然后我感受到的就是说可能阶段性的会通过一种表达的方式口述的方式去讲出自己的那种工作的经历自己的工作感悟我觉得这点好难得作为同行来说我觉得能这么做的人都不是太多我不知道当然因为我可能我早期在学习的时候
或者说直到现在我可能看到大多数人的输出可能都是文本的形式文章的形式然后这种形式它可能你会看起来会觉得非常的专业就真的很专业就会有一种也有可能文章这种输出形式它是一种比较高度凝练的大家可能会删减掉很多一些废话或者是说一些口头口语会显得整篇文章非常的严谨或者之类的会显得距离感会比较比较远然后在听播客的时候
在停销书的播客的时候我会感觉到是一个比较亲近的或者比较很像日常我们在接触的时候会听到一个产品经理在给我介绍一些弊端的项目背后所带来的这些功能性是怎么样的一些道理为什么功能是这么一样或者说在弊端的环境下我们所做的这个功能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我就觉得有人帮我把我所在工作中
遇到的这些事情给讲出来了因为像我所在的 B 端环境就是我的业务是比较晦涩的然后我发现作为产品经理这个角色的人来说能这么准确地去讲出来我们所做的工作的背后的意义或者说能像普通人去表达口语化地去表达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会觉得
小叔的播客也是非常的棒就是经验之谈我个人感觉是挺宝贵的尤其在 B 端这个领域因为我也接触过稍微高级一点的
可能就说职级比较高的产品经理但是他就是我们从产品设计的专业角度来说他可能不是那种很专业的产品经理但是他是属于弊端领域比较深耕的那种业务型的产品然后他这样的产品经理呢他跟下游的设计师也好或者跟他的产品助理在表达的时候其实我觉得中间有条有条有道鸿沟就是他讲的大家听的并不是
执行层面的对对对就是听的并不是很明白但是大家就是会有一种会被他给带着走然后我是感觉肖叔在总结自己的个人的在产品设计这块的经验的时候
嗯不管是专业层面的那种功能设计方面的或者是他的思考就是对于呃工作环境的思考我会感觉他个人的主体性很强他会去定位出这些呃哪些是我做的不好的东西啊哪些是哪些是说呃之后嗯可以就是说怎样做会更好但是从我的角度我作为设计师的角度的话我就会觉得呃
好像不好都是我的问题是我能力的不行就我好像很难去归咎于对方其实没表达清楚给我就是类似这样子对所以我会其实聊到像刚才萧叔萧叔有在介绍他的经验的时候尤其他之前也是从设计师也做过设计师那这一点我就会觉得很值得讨论一下设计师到
产品经理这中间是怎么样的一个变化,尤其是思维方面,我觉得会有很大的差异,也觉得萧叔可以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内容。这个我可以聊聊,因为我之前刚毕业那会儿就兼着做设计,因为如果直接入产品的话,好像那时候机会也很难,因为本身就是之前也没有一定的经验嘛,
所以我觉得从设计师到产品经理其实最大的一个差异点就是思维方式我有在这个过渡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思维方式的变化因为我理解下来当然我不是一个设计师可能你们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设计师我觉得设计师他可能会把
很多的细节会把控到极致甚至是可能到每个像素像素点这样的一个程度然后把一个图片或者画面呈现到最佳的这个效果嘛
但后来慢慢就是做了产品之后发现产品的思维呢它是善于抓大放小的就是它会抓一个这个问题最本质的一个核心点就是最核心的问题点然后它找到这个点之后呢它会去想很多很多解决方案去解决它去推动向多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这个核心点是最重要的那么除了这个核心点之外的一些东西其实很多东西就可能并不是太过于去关注所以这里面的一个思维差别就是一个是可能事物积蓄的把每个点都关注到极致另外一个产品的思维可能就是算于抓大放小我主要抓到这个核心点去解决就行这是我对于就是从设计师的视角和产品视角的他们区别的一个理解吧
然后比较有趣的是我从 2C 慢慢做后面做到 2B 产品经理之后发现能越来越容忍很多比较丑陋的东西就是丑的东西当然就是很多好的 2B 产品的话也会把一些交互视觉会做得比 2C 都要好很多也有这种产品
所以其实因为这背后也是因为就是 B 的很多的核心问题点它不在于交互体验设计而是在于业务场景当中这是我的理解吧对
对我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其实我跟肖叔有点相似的地方就是我刚开始入行的时候其实我是虽然说现在是做交互设计但是我入行的时候是在 OPPO 里面做一个网站编辑就是其实做的是属于运营类的工作跟设计有没有关系然后在那个时候边做的一些跟外面的设计师的对接然后边自己学设计然后慢慢的变成自己做然后从做设计到变成做交互然后
然后再到现在专门全职的去做交互所以也是有一个转变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我后来的第三个公司就是金蝶然后就是专门做 2B 的公司所以其实我做过一年的这个 2B 设计所以刚好也会有一些这方面的经历所以有些地方可以有共鸣啊
就是比较像然后刚才其实说到我觉得最开始有一个设计师的经历然后到后面去做产品我觉得对你的思维方式可能会有所帮助吧我觉得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其实我们挺少见到因为我
我一直是设计师所以我们都是朝着比如要么交互要么 UI 就是去做的我们挺少见到说一开始就瞄着产品经理去做同时我甚至还先做了设计师最后还做了产品的这样的同学所以我觉得还挺少见的
嗯对就是我在听肖叔老师肖叔在讲的时候其实我也是蛮有共鸣就是讲到说设计师和就是我们刚刚讲到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一个思维上的差异我现在我现在其实经常经常有时候就是属于那个会在过于去抓细节我就会去自我反思对对对尤其是设计师设计师岗位对然后我还要去我还要去嗯
嗯追究最后的还原走查的效果那真的是扣到一项数就是我真的觉得我在我在这个部分尤其在我走查的时候都是我的人员最差的时候我个人感觉就是因为因为要去跟就是嗯当然我能理解只是说最后能理解是比如说大家的工期的问题然后嗯
但是最后如果落地出来是这样的一个成果其实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会非常难受会觉得说嗯就是会觉得说我在上游我在我在设计的时候设计的这么这么仔细然后最后落地成这个样子你会心里其实会觉得有一点不舒服的但是呢我们站在那个嗯
弊端整个产品的价值或者说它就是这个项目本身它为什么存在的这种角度来说确实你的视觉就有没有精准还原到一像素之类的这种程度并不是这个项目本身那存在就是你没有达到这个效果你的项目能够运行下去也是 OK 的但是如果你的项目本身走不下去那所有东西都是嗯
不成立的就是我们的所有的工作其实都是不成立的然后所以我现在其实也会嗯
就是也会好奇或者是说想要了解一下大家的经验就是说我们从当然我现在是有在刻意地去放掉我对细节那块的专注但是它就是会不自觉地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你有时候甚至是以此为乐的就是一个我感觉有点像是设计师这个身份或者说这个角色在作为一个产业作为一个项目工作流这样的工作流程中的一环
的某种局限性然后我有时候就会想要主动地去突破一下我到底要怎么样能够就是说让自己在商业视角或者说在这种偏上游的视角再多一点然后我感觉我跟陈敏就其实在 B 端的环境下我跟陈敏经理的讨论的内容也好就是我们的接触是比较多的就是说在因为我们上游是没有交互设计师的嘛所以我跟
产品经理的直接沟通是比较多我们有时候也会去讨论一些产品功能上的一些问题然后我在做的时候我可能是尽可能的去了解他要做什么之后我就会去把他没想到的很多细节给补出来一些交互的细节然后或者一些各种反馈的一些细节
呃功能流程完善出来因为他可能一开始给到我的只是要做某个东西然后但是但是这个东西他可能会牵涉到其他的系统但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说他有时候可能没有想的很细他会觉得说这个东西就这样了就没什么呃就他可能也没有想的那个你
也可能是我输入的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些问题那有可能都会影响到我的设计结果所以我会去去把一些相关的系统啊什么的我都会去盘一遍然后结果就会发现这个流程会会非常的复杂就是在尤其在弊端尤其在牵涉到多个系统的时候如果你在做如果没有全部盘一遍的话它很可能会出现某个流程
嗯或者说某个某个地方你在操作的时候他可能就操作不下去了或者是操作到另外一个系统突然就跳到另外一个系统那到设计师这儿他就呃或者到到用户这儿他就会操作的很迷茫就是突然就被跳转所以整个体验的打断会很很就是会很强这个体验感觉不是很好所以我现在的我现在一方面嗯
一方面我现在就是说在视觉上我会尤其在下游的还原上我会刻意地不再那么地去抠因为我发现这是一件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然后再就是说我也在很广泛地去输入这些偏经验型的东西就像销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就会是一个很好的输入就是我需要很多类似这种偏上游的经验的视角来告诉我怎么样去看我们所接触的项目对我会
我会觉得这一个能力其实是一个需要去锻炼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是怎么样的就有没有有过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就是说把自己的从设计师到上游思维去去跃升的一个过程
我补充一个点刚才肖叔说的很对的是说产品经理是需要抓大放小的因为他是一个比较偏统筹的角色但是我也不是说我觉得丽娟你也不用说完全把自己抠细节这件事情当成一个问题其实它不是问题
因为产品经理需要有设计师去抠细节把整体的品质往上做好那如果大家都不看细节的话其实整体的品质是很差的尤其是开发它整体来说它会更看功能的完善性它可能
我们不会去看说我这个视觉的一些美感那这个还原本身就是我们所谓的设计师的本质工作所以我们是需要把它抠得很细做得很好的当然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吸纳一些产品经理的一些意见和思维方式说我们
把一些重要的地方一定要还原到位但是一些次要的地方可以先还原也可以说等到下一期我们看哪些比较重要的先做所以因为所有都做的话跟工期肯定是有一些冲突的那么在工期内允许范围内把我们觉得需要的东西都往前排
大概有这样的一个范围就可以了我觉得无论是 2C2B 都是一样的逻辑对然后刚刚说到其实产品经理也有这个问题就是很多时候产品经理他也是可能是一个执行的一个角色就怎么说呢比如说
很多的产品包括我之前也是这样子就是我拿到一个需求之后我很快的可能就去画原型然后出这个 PRD 出方案但其实我也并不了解这个背后在业务场景里面他们到底是解决什么样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你要知道有些业务部门他给的他就是个解决方案
然后因为时间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你就很着急的要把这个东西要落地那么你就没有很多的去调研或者去详细的去摸清楚背后原因的一个时间所以你就做了但是你做的时候它往往最后做出来其实跟实际需要的可能会中间会有差别并且其实很多做执行层面的产品它
也像设计师一样他要画原型做逻辑出 PRD 他其实也是在这个执行的过程中他也不知道后面的这个商业目的后面的这个业务业务这个具体流程是什么样的所以同样会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做了很多不必要的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呃
没有必要的一些事情上这就会导致你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你的逻辑可能盘得很好你的每一个功能点交互点的说明都写得很好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客户想要的也有同样的问题至于
怎么样才能够去就我觉得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呢他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必须的去要去知道你这个公司的业务啊或是公司他在怎么样去盈利的怎么样他的一个商业模式怎么样这个是很重要的那这个怎么样去能够去了解这部分信息呢其实我觉得按照我现在的经验来讲的话
像我做产品的话经常会做客户支持我会跟比如说像客户成功一起去直接跟客户去沟通他们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他们在用的时候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怎么用的这些东西相当于跟客户
走得更近一些做用户反弹跟客户走得更近一点吧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些一些主要的客户的主要的一些信息和问题对是在 B 端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难的就是说当然我觉得这应该也是跟那个项目本身的这个
定位或者是说跟他的一个本身从这个从这个业务背景他生发出来的这个背景是有很大关系就像我所在的背景下可能就说产品产品本身的就是我们确实是通过这个产品来解决业务上的一些问题但是他其实也并不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就是可能更大的是它背后底层的就是说对那些因为我是数据方向的一个数据领域的一个产品的设计然后它其实底下有很多的难点是技术问题就是关于数据治理方面的一些技术问题然后我感觉这个就像我这种领域下我会觉得它的一个门槛其实就是那个领域的门槛还有点高的然后我之前接触的像刚才提到的一位比较高级一点的产品经理
他跟我之间其实还有一位执行层的偏执行他的产品助理然后我就发现就说这位产品经理呢他就会他就会
很被牵着走会有一点他其实他自己其实也感觉到有一点有一点被动然后他他之前甚至他也来问我说觉得自己要怎么提升他觉得他也会有一点有一点难呃我觉得一方面就是一方面是领域的难度就是说嗯刚才萧书老师有提到说去接触那个呃客户离客户走得比较近但是我的那我们的现状呢可能就是说跟客户之间因为我们的我们的用户
其实可能是偏管理层我们的用户是管理层那可能就是说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去接触到用户好像中间又没有那么的容易
但是我们可能持续在做一些功能确实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我们要想要再精细一点的去打磨所谓的体验啊什么的这个好像门槛就会相对会比较高不是说你想要去约谈到这样的一些人就能约谈得到的这样的情况这是这也是一种情况吧就是我感觉在在那假设说是处在这样环境下的产品经理那要怎么样的去提升大家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对
我觉得首先来讲的话其实比如说很多做执行层面的产品的话他们这个位置就决定了其实他们也很难去能够去有更上层的思维去让他们有更多的好的一些想法或者 idea 去能把很多东西去做得更好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做执行他们都在去做一些很细节的工作那么他们就会陷入到很多的细节里面
那不像如果在上层的话可能比如说作为一个产品 leader 或者是作为一个业务负责人他们更把控的是商业业务背后的一些东西那么他们的视角不一样所以他们所接收的一些信息的话就比要比执行层面的产品接收的信息要更高级一点那么在这个情况下的话执行层面的产品我觉得
还可能需要找机会吧主动一点吧就是但凡是能够帮助自己能够去更加了解公司的业务能够去更加了解公司是怎么运转怎么赚钱的这些信息的话就要去主动去获取去争取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比如说刚刚说的做客户支持去加入到一些客户成功或者是售后的一些群里面
包括你跟你的上面的 leader 去经常去聊天去聊或许一些上层的信息包括研究一下竞品什么之类我觉得都是可以的都是有很多渠道能够去帮助你但就退步来说的话也不要去太多的去说自责说我现在好像
只是做一个执行层面的很多东西我也不能把控好像对自己的岗位挺失望但是其实很多执行层面能够做好的话他也是
对这个产品有很大的帮助的就拿体验层面来讲的话如果是两个产品同样的功能的情况下如果你的体验比另外一个产品做的好很多那么你这个产品在将来就可能会有很大的一个对用户来说会给用户很多的提升他的满意度我觉得对于产品售卖的话对于商业来讲的话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我觉得这属于产品经营的一个基本功就是说如果执行层面没有重视对没有做一些比较好的一些准备然后说我就要不停的提高这个上层的一些思维那可能你最后就不太接地气真的你要落地的时候有很多细节你就把控不到对因为你一开始不是一开始就有能力去做一个 leader 向着这种比较高的这种视角的
那我觉得接下来可以跟围绕销售的一些经历来探讨一下我刚才其实就想提一个问题就是刚才说的一开始就瞄着产品方向去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这样的一个原因因为我们设计师朝着设计方向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驱动力是说我觉得在做设计的时候会有一个比较沉浸式的一些工作状态然后很欣慰说能够在自己手里做出一些东西那
和你做产品的这样一个思路你为什么会指标产品去走有关系以及为什么会甚至是做到 B 段产品而不是 C 段产品做产品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做产品刚开始也是因为大环境那时候 15 年那时候很多的媒体包括自媒体说互联网说产品经理他能够做一些东西出来能够去创造一些东西去改变一些东西我觉得好像
好像这个岗位挺酷的后来做了之后才知道这个岗位好努力所以那时候就 15 年那时候就想那我就尝试一下但是那个时候入行很难因为我不是首先不是硬件然后另外一个的话自己经验之前也不是做产品设计相关的所以
想要去进我就想说我是不是反正就学什么都学设计也学然后产品相关的东西也学然后就咋七咋八都学但那时候好在那时候大环境比较好你还是能够去找到一份关于产品相关的工作的所以我就去做了产品那时候刚做产品做 2G 就面向一些政府机构的一些项目然后这些项目的话其实对于产品的要求设计要求并不是很高
然后做了一段时间我当时就想我特别希望做一些用户体量比较大的像那种一些我自己用的一些 APP 这种软件产品互联网产品所以后面机缘巧合就去了做了 2C 做的项目也是前途往前过也是面向设计师的工具类的产品所以当时就
去做了刚开始做的时候自己也非常的忐忑因为就是碰到这么大用户体量的产品之前还是没有过这种经验的所以你要去推动一起做一些产品设计方案的挑战性还是比较大的
然后当然这个过程中其实自己的成长也有很多吧就是特别是 2C 领域的就怎么样特别是在就是体验层面就是体验层面的产品的一些设计包括运营层运营层就是转化就是你做一个做一些功能能够把一些指标提上去那这里面这两个部分的其实成长还是比较大的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呢做了大概有三年左右的时间
那时候是 19 年 20 年吧
那个时候其实已经就是 2C 的就消费互联网这块的机会就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了然后当然 2B 那时候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所以在那个时候自己就觉得那我就尝试一下 2B 吧那当然这个背后的原因呢也是因为就是
有 2B 的机会会多一些自己觉得好像做 2B 可能也会补一些自己的一些短板或者是之前一些产品层面一些
缺少的一些东西我们就做了 2B 然后做到 2B 呢发现 2B 跟 2C 完全不一样就是同样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你做 2C 产品经理跟 2B 产品经理真的是两个岗位虽然大家都是花原型出 PRD 推动落地但是完全不一样就是 2
2C 是重体验重运营然后到了 2B 是完全处于这个技术层面就是也就是说他要去比如说产品层面的架构包括需要去业务背后要了解这个业务流程业务背后的这个一些问题那就完全又是不一样所以当然进去又很不适应但是很不适应之后呢又是逐渐的去就是去了解了出去学习去知道这个背后
到底是怎么玩的怎么做这个东西怎么做然后逐渐的做了也 to to be 有做了 4 年多然后就是这么样一个过程但是回想过来的话其实从最开始到现在我觉得还是让我后面再去选择的话我觉得还是我会继续做 to be 产品经理因为一方面的话我觉得 to be 产品经理
他的做好真的很难很难我觉得真的很难很难然后另外一个他所需要的储备知识储备你的经验还是要比较多不管是业务层面的还是产品设计层面还是你对于其他层面的东西我觉得都是需要很长时间你去积累你才能做好了一个岗位对
嗯 对 就这样说到这个形容历程之后啊就想到说原来不是一开始就瞄着 2B 去的那同时我也就想到这个 2B 方面的产品经理确实是如肖所说他的这个难度会比较高同时他的这个竞争力也比较强我觉得因为他的这个进入门槛和他的需求他都是比较偏上的那所以呢他需要对你的业务非常了解比如说我当时做经典的时候
如果说你对财务系统一无所知你根本不可能做一个金蝶才是金蝶
然后大多数的产品经理他们那边的都是从这个柴块专业甚至本来就是做会计的然后转成做产品经理那会有这样一个经历然后他们就有个短板说我不会做体验那我就把体验包给交互设计师去帮我去做这个交互原型以及他们画一个基础的然后我们再去给他优化是这样一个过程那所以如果说又会体验同时又能够对业务有个很深的理解
还知道技术怎么去分模块怎么样去做这些底层架构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竞争力当然这里其实我也好奇下一个问题就是说产品经理他如果说他钻研到某一个 2B 的领域之后他再去切换别的 2B 领域
那会不会是一个比较好切换还是说其实它比较适合就是我在单纯领域去走但是有一个可能性是我单纯领域到了某个门槛或者说这个领域变得越来越冷了那我是不是可以去到另一个领域这边会不会造成说我的这个职业方向变得越来越窄呢嗯
首先我觉得 2B 对于业务的 2B 领域的产品经营对于业务的要求对于业务的了解程度相对来说是很高的就是就夸张一点就是说如果这个人他去进去公司如果他对业务不懂的话我觉得他是
它是很难去做几乎没法开展工作很难去做的好产品的因为首先你我们单纯讲这个原型的包括 PRD 这种东西其实刚刚比如靖哥说的你这个交互设计是都能做的对吧根本也不需要产品经理做但产品经理的话你如果不懂业务的话首先你没法去
很难去跟比如说你的上游业务人员去聊起来就是业务人员跟你聊的时候你完全不懂业务那你们沟通就是会有很大的一个障碍然后另外一个很多的业务它呢是 2B 呢还不像 2C 很多的业务业务的这些东西呢它是不透明的就是你没有办法去其他渠道去了解你只有只有在这个环境当中你只有在这个跟你客户打交道跟你的业务部门的人员打交道的时候你才能够知道的所以我觉得
如果是
2B 不同就是你去迁移到不同业务做 2B 的话首先只是一个很难的一个事情就是对于 2B 产品经理来讲另外一个如果说可能你在某一个 2B 领域可能说这个可能这个赛道或者是这个领域可能达到一个瓶颈了然后你想去换一换的话我觉得可能跟你当前的这个业务比较贴近的在这个这个这个这个就是这这块去切换的话可能会比较容易一些比如说
比如说我之前是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 CM 的然后我切换到跟这个 CM 比较挨比较近的比如说营销自动化做营销层面的这个 SaaS 或者是那可能相对来说会
容易一些对那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说我原来是在做汽车领域的那我换到另外一个医疗领域那其实而且都是做 CRM 的话那其实问题就不会那么大那可能只要补齐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就好了那这个系统呢你还是你熟悉的那至少要保证一定的这个熟悉度可能会好一些对是是是对对
我个人作为就是说从设计师的角度因为我一直都是做设计师但是我现在感觉就是说因为 B 端的特就是说工作的特性就是说你要把工作做好确实即便你是设计师其实你也要了解领域的一些东西你才能够判断得出产品经理的就即便你只是做执行你也要能够去判断出产品经理的这个逻辑有没有对或者说是不是说是不是这个领域内
当然我也不是说我一开始就知道我也是去了解了一些比如说其他的关于我这个所在领域的一些前辈偏业务方向的一些前辈所输出的一些经验去判断出说
就是我可能了解了这些东西之后我才能够去反馈给产品经理说这样做会不会更好一点或者说你这样子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就我们会去讨论这个东西就是我假如没有前置的这个业务上的背景的一些了解的话我跟他其实也很难讨论我只能够他让我做啥我做啥就是因为我根本没办法去
反驳他我只能去给到他一些体验上的建议但是其他的东西其实我没有办法我所有的设计原点都会被他所给我的理由给解释掉所以我之前其实很之前我现在好像可能稍稍有比以前更进步了一点就可能自己的主动性会更强一点但是以前其实我就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说设计师就行业不是经常一直在强调设计师的价值啊什么的然后我就发现在 B 端中其实
作为我对于这个环节中的一恋的这个感受就越来越深我觉得我会非常被产品给限制或者说给我上游给到我的信息给限制我所做的我能做的发挥然后这并不代表说我的工作能力差或者他的工作能力差
而是说它就是这个链路下的一个就缓缓往下去传递信息的时候,到了我这儿,我有可能未必能够很好的 get 到大家的,就是我未必能够很好的从我的专业能力,从产品设计的专业的视角去 get 到大家的这个点,然后去把它做得更好,然后也有可能是我完全没有办法去
理解他们做的东西我也只能去做执行就是我也会觉得说这一环其实比较比较难的然后我在我在现在的工作中其实我对弊端也会有一种比较强的一个就是也会想要继续走弊端一种我不知道这种叫做一种什么感受就是认同感吧我感觉是原因不是说虽然说从就是但是他就是说
作为设计师如果你前期是属于对美感对什么很有要求的一个一个人的话你可能在进入到 B 端之后你会有一种这样子的一个痛苦期你会发现跟你想的很不一样但是你慢慢往下做你会发现这个环境下它真的很务实大家关注的不是说去嗯
就是大家关注的点可能就是在于怎么去实现一个东西怎么去解决一个问题他不是说要通过并不一定要把体验做得很好但是我要能解决问题就是你会这个这个意识可能会一直被反复的强调他不像说在体验层面好像设计师的当然也可能是我能力还不够还不至于说站在弊端体验设计师的角度去更多的去做到更多
更好的体验但是我觉得就是说从我现在前期的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从 B 端来往下做一方面是我的视角我觉得我不再那么自我相对来说不再自我了不再那么的自我就是说从设计师美感的角度说的打个引号就类似一篇自嗨的角度去做一个东西而是说更多的去关注这些很切实的一些问题然后这是一点然后我要去关注这些切实的问题呢我就要去输入这些业务上的信息不管是业务领域上的或者是
开发研发层面的一些东西就是它都是一些很实在的一些技术的知识我要输入进去所以我觉得它对于一个假设说你是一个比较有好奇心的一个人其实这个领域你会满足你很大的一个好奇心你很多你经常能够涉猎一些设计之外的东西
对然后还有一点还有一点就是最最好的我认为最对我来说最利好的东西就是我本身的视觉底子并不算特别好因为其实视觉的底子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练习然后也需要你的一个
嗯一个一个可能就是说设计的视觉的一些比如说一些素描的基础就是说你要对一些物体的一些观察我是只说我是只说那些纯视觉类的一些那些做得很牛逼的很厉害的一些岗位你要达到那个程度你要去跟那样的人去比较的话其实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后你还要能够坚持的下去但是如果你的环境不能够给到你很多的意义感给到说你一直在练这个东西它的意义是什么你会觉得它很
你可能坚持不下去即便说你知道你我最后能够做出一个那么漂亮的东西你会觉得说意义感不是很强但是如果说你既喜欢设计然后你从弊端这一条路来入的话我觉得你的就首先在专业度专业能力上的那种产出能力上的要求会低一点但其实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去慢慢的去补齐你各种的设计的能力然后包括对各种信息的输入就是
我是觉得 B 端它也有一个这样的一个利好对于设计师来说你不需要在某个地方某个能力层面去达到非常非常的精专但是你可以各方各面的去输入一些很有趣的信息跟你的设计本身并不相关的一些信息并不直接相关的一些信息你会觉得就是你会觉得自己很多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很多可学的东西
对我也会觉得对 B 端这个领域也是有一些认同感在对今天刚好是这个 B 端呢一个是销售市产品经理然后立娟设计师所以呢他们两个呢相当于就从这两个视角分别的发散然后由于我现在主要做 C 端比较多所以我就等于说给大家做一个补充对然后我其实觉得立娟刚才说的呢就已经很好的可以说到说这个我们
在 B 端的设计师他需要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刚开始可能会别人做美感后来发现 B 端并不需要去完全平等美感它更多的是属于往功能实现向的会更注重于逻辑的一些思维所以这方面其实会比较适合说很喜欢逻辑思考的这样一些设计师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本来是需要一些交互设计师他可能完全是在做一些逻辑框架
然后他在做 B 端久了之后他会发现我会更需要了解这个业务否则的话我会完全被产品经理牵着走或者说被这个开发牵着走因为你不了解这个领域嘛那所以就会像夏叔所说的一样就是我不能完全不知道我不能完全不知道这个领域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的整体的业务逻辑是什么所以比如说我们之前说我说做经典的这个这财快的这领域的东西那就会开始需要补齐一些财务领域的一些知识
那我之前也有小伙伴去做这个医疗那他们就会去买很多医疗的一些书甚至主动去学一些跟医疗相关的东西他们才能去做一些跟这个医疗相关的一些业务的场景所以这里呢就是做 B 站乐趣所在是你属于一个在做深耕和在做逻辑功能实现这方面你会
会比较有成就感那可能会更不偏说我要把这界面做得多美而是让大家用的比较好它会更偏实现象我觉得这个可能是 C 端和 B 端的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区别吧是的我们这样子讲下来其实觉得也是可以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参考就是说在不同的在 B 端和 C 端确实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然后在 B 端领域也有它很有趣的部分当然
当然当然它会很明显的一个点就是会枯燥说实话我个人感受就是它没有那么多兴奋点刺激点它其实是比较枯燥的你可能要很长时间去关注一些很硬的东西它不是说就是很硬核的一些东西就尤其像我比如说在做一些数据的数据东西的时候你可能要去关心那些数据分析的一些东西它是一个很无聊的一些知识就是真的是像上课一样的那种知识的输入它不像我们去
做 C 端的产品的时候你可能在用某些产品你自己本身也是个用户你会有一些体会到这些了不起的细节体验的一些就是两方面的一些
我觉得它两个领域所做的包括你所关注的信息你的兴奋点确实都会有一些不一样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然后再做一些选择对对 丽娟这点提的非常好就是说你的这个诉求不一样会决定了你喜欢做 C 端还是做 B 端那刚才其实做 C 端呢那个肖书记提到了说想做一个用户体量更大的东西
比如说像我做 C 端的交互设计我希望能够做出来一个有很多很多人在用的一个东西至于这是什么东西,对我来说并不是特别所谓所以我也做过游戏,也做过 APP,也做过网站所以都可以所以说做 C 端可能会更多的去做一些自己也能用,大家也都能用能够让更多人知道的一个东西这样的一个自我实现的这种 Eagle 吧
那如果说 B 端呢可能会偏我沉浸下来去还原和实现这样一个东西让这个领域的一些人能够用起来会更好用的这一方面以及我做这种逻辑分析的这种爽感我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小时老师可以补充一下我自己经验来讲的话我觉得
因为 2C 的话它的反馈的周期比较短它反馈频率比较高它不断地会给你反馈所以一旦它的反馈的频率高的时候特别是一些正反馈给你的时候你会很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反而 2B 它的反馈的周期就比较长它没有那么多反馈所以有时候你做一个设计可能你要好长时间你才得到一些反馈得到一些别人的这个
评价或者是你的自己的一些感受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就是做 2C 比做 2B 要爽一点那但是但是做 2B 也不是说一直苦逼但 2B 的爽点我自己觉得在哪里呢就是当你去客户去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然后 2B 它是问题是很具体的而且它的解决方案也是很明确的你只要能够提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能够帮他解决掉这个问题
那这个时候的话你就会就是很爽而且而这个过程中当然有很多不同的节点比如说我们在一起大家一起讨论客户问题的时候然后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大家的头脑风暴的时候你能够去刨根问底的去抓到这个背后本质的原因并且能够去提出一个当下来讲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那比如说
别人都觉得这个方案 OK 然后我觉得这个点其实也是挺让你觉得挺有意义挺有价值的然后后面再到后面就是你这个方案产品推动上线客户用起来的时候那这个也是能够会让你觉得感觉很有价值的另外一个点所以 2P 它也有这个工作内容也有让你觉得很兴奋或者是很爽的点在里面
但是这是 2C 可能是给不了的因为 2C 很多时候你的用户你从你你很多时候都会都是从数据上面去洞察用户然后你会可能会做一些围绕数据的一些产品设计或者是产品方案那 2B 不一样 2B 它是很具体的它是在业务流程中是很具体的一个问题然后你要给一个你要抓到这个问题的本质你要给一个解决方案对我觉得这个是区别的地方
我在 2B 领域我经常有一个感受就是好不容易自我感觉还可以了很快就又输入一个信息我就发现为什么前面不告诉我而且这个信息并不是说上游它一开始它也是逐步指的就逐步指导说原来这个系统背后又被另外一个系统牵着然后这个系统又被另外一个系统牵着然后又或者说是业务方这次指讲就是业务本身这次指讲的这个东西
下一次来突然又讲了一个新的东西就是我们一直都在处在一个就是某种程度来说是被困难给刺激的一个环境下你一直在被这些你解决不了你会被突然就被打得很懵然后你
你好想好想说稍微本来你会觉得说自己当下当下稍微想要输出点什么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考虑的远远不够就突然总是会有这样的一些信息来输入这个这个能够如果能够以此为乐的话我会觉得弊端这个领域其实还是蛮蛮有趣的就是大家如果愿意参与进来的话还挺好的
对而且如果说做得好的一些弊端应该也是就是像飞树丸类似这样的一些产品他们其实也是很注重体验的只是说在走到那一个程度之前又或者说团队愿意投入这样的人力去做到那样程度的之前可能你要经历很长的一些类似这种解决难题的解决真的这种很切实的业务上的一些难题去了解这些信息的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一个前期的过程
对就听着来说其实 B 端它需要手上有很多的资源需要调配有很多的牌需要打就是不只是说我要去管理好本身的这个产品设计还需要知道本底层的一些技术实现到底有哪些中台然后呢他们业务方的一些诉求那我们有哪些业务方每个业务方不同的差异在哪里比如说我给万科做的东西
还有跟另外一个领域做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那他们的诉求不一样所以我需要综合他们所有的这个诉求来去做我们这样一个设计以及以后的一些扩展性可能想的问题大概都会更长远或者说更宏观一些那如果你考虑的不到了就会像刚才丽娟说的我有些信息我不知道或者说我没有考虑到那所以我会不停的接收新的东西导致可能我原来想的方案就会被推翻那会有这样一个情况
这就是说就比如说我前面接到一个需求的时候我会自以为我要把这个东西就是说尽可能在这个场景下去尽可能在当前这个需求下把这个体验做好然后你发现又有新输入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又要去了解那一派的那个系统的一个它是怎么去跑的它跟我的系统是怎么去流转的然后这中间可能又涉及到另外一个系统然后就是我不知道就是说可能一些 SaaS 环境下的这种
他们的本身产品可能就是说偏以自身这个产品本身为一个主体来各方面的去发展可能会有比较强的产品设计的一个就是说产品设计的一个这样的导向在往下做事情然后我现在所处的环境其实是说我们所做的产品是 for 业务的我所做的产品不是说是 for 面外去
去把这个产品本身去卖出去而是说我们所有做的产品都是 for 业务然后我现在所做的这个 N 个产品中的其中一个产品可能只是确实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你哪天你发现这个产品其实跟另外一个产品有关系的时候
那个产品它也是为了解决业务的问题然后你会发现我们的这个你在当前这个问题下所要去考虑的那个体验问题它并不重要你反而要把产品和产品之间的这个链路的一个交互的关系你得要先把这个流程给给理明白然后你当下这个体验做得不好那就做得不好你先
你先把流程给跑通你先把流程去搞清楚所以我会觉得那这一 part 对我来说其实也是我们去单单去实现去体验那一个不同的产品它的它是怎么去跑的怎么去跟我产品交互的这个一个过程其实也很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然后也都是你自需的一个情况因为其他人并不会去给你去讲说你要去关注到那个产品怎么样他们可能也会觉得只是一个很表面就他们可能也没有想得很深
但是作为设计师作为执行层的设计师其实你需要去把这些点给盘清楚你才能知道你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到就是用户在走到某条链路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这个反馈给到他是不是一个准确的反馈就是总之就是这个过程我会觉得也是一个嗯一个跟常规的产品设计工作会有一些不同的东西对嗯
对我觉得 2B 的话它有很多的系统之间的一些流转这个是 2C 可能是设计的比较少的然后这也是我觉得也是 2B 的一个难点就是很多不同的系统之间数据的流转然后你可能做设计的时候原来可能比较单一的一个视角我只要在我的产品里面把功能设计还原好就行了但是在 2B 领域的话
它牵扯多系统之间的一些交互然后这个交互因为交互本身就是系统之间的交互也是要考虑的我理解应该设计师也是需要考虑的对所以我觉得这是可能也是一个
不一样的点然后也是个比较难的一个难的一个地方好的好的然后我们就以上其实已经聊了很多关于大家的一些弊端在弊端方面的一些经验然后以及我们作为弊端的从业者的话会觉得对这个领域感觉到的一些比较是难点也是趣味点的一些东西然后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那接下来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就是关于之前那个
小宇宙其实小宇宙的有约听众他刚好是原先是给我们提了一些问题然后这位小宇宙这位听友的背景是他曾经是大厂的销售就是属于说也是跟客户走得比较近的一个角色然后现在他自己创业出来做一款产品他是软硬件都有设计然后我们这次可能会挑选其中几个比较典型的我觉得是弊端领域比较典型的一些设计的问题然后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那首先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也是也是刚才其实我们可能稍稍有聊到一点点然后第一个问题是说为什么我们不能用 C 端的体验标准去打磨 B 端的每一个环节是因为成本太高吗那我先来回答一下吧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挺好的问题吧然后我觉得
我们大家都知道老板开公司的目的是想要去赚钱的所以公司的所有的行为
都是围绕着这一个根本诉求就是赚钱围绕赚钱在里面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或者是说它有一个核心的行为就是交易就不管你是产品设计还是做销售还是做研发还是做客户成功售后都是在这个交易行为当中去相当于去
提升促成着这么样一个交易然后公司是提供产品服务的那客户是提供钱的如果说你的产品的服务做得越好然后中间的交易摩擦越低那就越容易促成这个交易促成交易就是能够越容易帮公司赚钱其实关于交易这个其实我
我可以推荐大家看一本书是于军老师写的《产品方法论》当然这个主要是围绕 2C 的但其实 2B 的话也可以去围绕这个方法去能够去帮助 2B 的一些工作关于这个交易的话里面其实有一个叫做成本收益的这么样一个概念因为你刚说了赚钱老板开公司谁都不想去
做亏本买卖如果比如说你客户花了 1 万块钱想做一个功能如果说这个功能要比如说要 10 个研发一星期才能搞定可能就不划算了所以另外一个另外一个点就是交易过程中有很多的摩擦比如说这个产品他做的确实不错确实能够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但如果说客户比如说在浏览你的产品介绍或者是在听别人说你这个推销这个产品的时候他给的不到这个点那么他其实也很难去买所以这个时候就可能需要去销售去来去或者是授权去支持去促成促成这个客户的对于这个产品的
售卖去推动客户对产品了解另外一个就是还有一个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经常说客户成功要去帮助客户能够去落地这个时候如果说在比如说做 POC 或者产品测试的时候如果客户在使用的时候产生了困惑他不能够去达到我们说的啊哈的时刻或者是能够去完成的完整的去体验产品的
这个业务流程那么这个时候可能这个客户也很难去购买你的产品所以回到刚刚那个为什么不能 C 端的体验去打磨币的每个环节的话这里面就涉及到这个交易了刚说的如果说你在体验上花了太多时间意味着你的成本就会很高
那么这个时候的话如果说你的成本很高但是你对于客户那边的收益的话它起不到作用这样的话从商业层面来讲它就是不太能够去成立另外一个在 2B 的环境里面的话可能
我觉得国内的还不像国外,国外很多去 2B 产品的话,它的体验做得很棒我觉得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很多买软件的这些公司的话它的迁移成本会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而且它并不是很透明包括系统之间的衔接和开放程度也不是很高
国内从体验层面来讲还没达到这么样一个程度就是大家都全体验这么样一个程度但是我觉得可能过将来可能比如 5 年后 10 年后可能
大家可能慢慢的国内的 2B 环境或者 SaaS 环境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可能到那个情况下可能大家会去捐体验去来去争取单子或者争取客户的满意度我觉得是有可能的这件事情但至少在目前来讲的话其实我觉得体验从各个层面来讲
它可能并不是一个非常运气比较高的一个要素对我觉得刚才肖叔说的特别好就是说我们整体来说要看市场的一个交易它到底的目标是什么那 B 端这里呢它整体来说现在还没有达到竞争特别充分和激烈的情况
就是整体来说是偏工人导向的就是我客户需要这样一个功能你把这样一个功能给到他比你把这个东西做的非常精彩精美它的重要性是高很多的所以你只要这个功能比竞品强就 OK 了那或者说你只要满足我这个需求我就给你钱就这么简单那如果你能越快的做出来越多这样的功能
我公司就能赚到更多的钱但是我在前提下我们是会一定程度上优化用体验就它也不能做得太难用就大家都学不会那这边还有一个基础是说因为其实我们是有销售的有培训人员的他每次在卖这一单的软件的时候是有人去教客户去使用的所以他整体来说对这个东西他独立去使用那么也没有那么简单的这样一个诉求所以就会导致说我现在可能更多是偏向于我们把
功能做完就可以了那如果说未来这个整体的这个 B 端的东西变得非常非常的常见那所以就所以就会需要像现在 C 端一样比如说我们现在任何一个软件比如说都有很多很多选择比如说我现在寄个笔记那会有很多比如 Flamo 就是这个默奔变千亿像我现在在用的这各种各样的软件都很多那它的体验就可能会是它的一个护身盒
但是我们 B 端的产品它的护整盒一个是像夏树说的我本身这个迁移成本就很高另外一个就是它的功能的完善程度它的功能的丰富程度也都是一些护整盒所以它的更大的护整盒是我如何把这个功能做的比较完善然后能够满足我的诉求而且就是我现在已经买了这个免费的产品各方面都会所以这样一个限制之后会导致说我可能只要把这个东西做的比较快比较完整就可以了
我刚才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是我突然就是刚才包括两位这样讲完之后我突然有个想法我好希望更多的 C 端设计师加入到 B 端的领域对是有这个对对对因为其实在 B 端体验当然大家都知道它很重要但是你前面其实就像刚才提到的这个成本的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然后你设计师你在这个环境下你一直去强推体验而不去考虑前面的这些问题那你
其实你在这个环境下反而是个异类会不会觉得说你你到底就是就是说大家其实并不是不知道你体验重要其实像像体验其实大家怎么说呢每个人都有体验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很很直觉的一个感受大家都知道做的好的体验当然会带来更好的一个结果但是我们现在就是你把精力就是他就放在那就是不太现实的一个事情然后我就觉得说嗯
处在 B 端的设计师中处在 B 端环境下的设计师或者是从业者他可能如果说很多 C 端的设计师很就是因为我们其实有看到 C 端的设计师很多他其实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也好就是他会从一个比较上层的去打磨整个产品的体验那如果说有更多这样的一些
厉害的优秀的设计师进入到 B 端的领域那或许也能够给业务带来一些更好的一些就是就说既能做好体验又能够做好业务那是不是也是一个还蛮不错的一个未来的想象感觉我突然想到这件事
我觉得我这里必须泼你一盆冷水对就是 C 端的设计师到了 B 端他会有一个很大的不适应这个不适应在于我本来是对这个要求非常高的结果你们竟然这么低你就把他上线了然后呢如果老是这样子就感觉我这个人的审美标准被你们拉低了很难受对这是一个情况还有另外一个情况是我这个人本来追求就不是很高然后呢你们要求都这么低 OK 那我放点水好像也能
好像很开心我觉得这两种情况都会有然后另外一个同时在这个节点下他还要去补充很多 B 端的我们刚才所说的业务支持业务背景他才能做好那发现他整体是在做一个迁移的一个过程就是降低自己的一个审美的上限对然后同时呢又拉高自己的一个业务的一个下限然后才能匹配到我变成 B 端设计师他如果不适应这个点他就觉得
我要做更牛逼的东西我不想跟你们玩了就会有这种感觉对所以它会有个适应性但同时呢确实有一些优势在于因为我之前就是从 C 端去做 B 端做了一段时间嘛这个时候我也觉得你们原来这些东西都不懂这些体验的东西你们都不会啊那我可以很好的利用我们这些经验把整体的这个 B 端体验往上拉但是呢拉它是有个上限的拉太高的话这个整体的开发成本就太高了所以它又有个上限所以这种会有一个平衡性
对我觉得现阶段可能那么多 C 端去 B 端还是比较比较比较难就是这样的一个但是我觉得如果将来啊就不一定啊将来比如说五年后十年后大家都卷体验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时候可能就有很多的 C 端用进来了对好的好的
那刚才那个其实是我自己的一个突然感受到的有点希望的一个鼓动吧然后我觉得刚才那个肖叔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觉得就马上就也就衔接到了这个小伙伴所在提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说所说的强功能的情况下交互体验会影响客户的付费吗他指的强功能就是说当一个系统连刚需都没有满足的时候是否还需要在开发的时候去考虑交互设计
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刚刚靖哥也有解答到一部分就是说交互设计或者说这种体验设计它不是说肯定是会影响客户的付费的但是确实刚需可能是优先级第一的事情功能刚需的这层面的
刚需功能的解决首先是第一个要达到的东西然后交互体验你也会有一个基本的水准在也不能够说做到完全不考虑交互那不然的话你的东西很难用或者是说很难懂上手的成本很高其实包括即便是培训的成本像
用户去向客户去培训的这个这个其实也是个成本因为你又要从设计这边你又要去或者说从产品侧你要去教会我们公司的比如说是面向客户的运营也好或者是可能是一些 BA 的一些角色就是在看各个岗位对就是说各个公司对某些岗位的一些定义就是说呃
需要从产品侧去输入给到那些面向客户的员工然后客户本身接收这些信息又有一个成本就是你其实这一块的成本如果说体验做得好一点的话那用户在这一块的学习成本也可以去降低就这也是一种降本的一个角度把体验也能达到的一个作用所以我觉得体验交互体验肯定是我个人的对这个问题的感受是交互体验肯定是会影响客户付费的但是
但是它确实你在就是按自己公司的一个就说目前的研发情况来说刚需的这一块才是你的底子但是交互体验也不能够完全不考虑不知道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会不会有什么想法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话在于说首先要看就是你首先就这个产品是不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最基础的客户想要掏钱你肯定是要满足他的这个需求
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要看一下可能要看一下你的一些竞品跟你同类型的一些竞品他们是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他们是不是如果他们都没有你有些东西他们是没有的然后他们没有的情况下你能够去通过这些东西能够满足客户需求你是有绝对优势我觉得这时候的话
其实这个体验就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大家都能够满足的情况下那这个时候的话我觉得体验如果你能做好的话可能就会比较有优势一点当然这个里面也有一个成本的考量了就不能说我体验做到我成本已经高的夸张了然后根本就 cover 不了我的
收益了那么已经就远远超过我的收益了那么我觉得这个就是可能是不太好的一个对体验来讲做的就不能花太多的这个精力和成本去做这件事情
对对所以我觉得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这是一个护城河理论就是看你的护城河是什么如果这里的功能竞争非常激烈那就说大家都能实现那你的这个用户体验就是你的卖点那如果这个功能非常难实现然后只有你有或者只有几家有那你的功能就是你的卖点那你的这个体验就可以不用说花的那么重的这个成本去打磨所以这两个是一个平衡当然我们可以说两手都要硬我们等一下都做很好那你的成本就会变得非常的高
所以这就是一个权衡所以可能很多设计师他一开始不会有这种成本的考量所以我不用花我花的不是老板的钱我只要把这个东西我花很多时间我把它做好都可以但其实在老板看来你所有人花的所有时间都是我的钱所以他不会让你花那么多时间打磨每一个东西的就刚才写前面的问题对我觉得我们做互联网做软件做的时间那么长结果就包括我自己特别是我
很少就是在我的之前的工作当中很少有这个成本的这个思维方式其实我是也是在最近一两年才慢慢
去有这个成本的这个概念去带入进去因为我们当时其实像我们当时之前做特别是做 2C 的话那个时候哪有成本的概念这个钱都是投资人给的对不对然后只要你做的这个产品用户量足够大那么你这个产品就牛根本没有成本的概念但是你现在特别是到了 2B 这个领域里面发现大家都会去
考虑成本的能像现在很多的为什么做 SaaS 呢就是原来原先做这种定制化的或者做交付型的因为做交付型做定制化的话它背后它的一个成本就相对来说会比较高一些做 SaaS 的话因为产品就是服务所以所有的服务都是基于产品的情况下的话你的售后的一些服务成本它就能压下来所以它商业模式就能够成立
我觉得是我们做互联网当时投资人都过吧投资人给的钱太多了对我只能说环境太好了还没有说你只要有在做功能其实人体气球都在往上吹
那就没有说穷到我们需要磕磕缩缩的每一个人力每个人天都往下去还原的这样一个事情那可能我们到了现在经济稍微更平稳我们说平稳的时候然后会更多的去注重说我们的这个整体的人效到底哪个优先级高其实我们设计师最经常接触的优先级这三个字其实就是成本
为什么会有优先级就是因为我们的人力放在不同的地方它所带来的收益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把最高优的事情提前做有些低优的事情可能就一直放在那一直都不做都有可能有可能对就在 B 端这里我们可能比如说这强功能的这种产品可能大家用体验就是一直是最低优先级的如果说它是弱功能产品可能用体验就最高优先级的这也是一个评论
那这里面就有提到一个问题他还有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在做体验设计的时候有哪些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不能有你想都不要想你应该要去放弃的类似这样的一个大家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吗那其实我们刚才已经大概提到就是说你不能什么都要对你不能说我又要体验好我又要功能强然后我还要做得快就不可能所以这里面是一定是有一个权衡的
好的那另外其实还有几个问题我会有一点点就是其实也是基于我自己的环境下有一个小疑问想问一下肖叔因为肖叔也是产品经理他应该会有在这块就是说我个人觉得会就是会即便是我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应该也是对你应该也会有一些思考就是说像我们这种自研的环境下那你会发现产品定位这个概念
可能并不是一个非常的不是以产品就是不像像 SaaS 刚刚说的产品及服务的这样的一个氛围然后我们这个产品本身它有可能会融入了各方的功能但是这个功能就会让你这个产品本身
的这个定位好像显得有点模糊又有点面 C 然后又有点那个考虑客户前端的一些东西然后又很偏技术向的一些实现就是他会我会觉得我作为设计师在执行的时候比方说我们在做那种视觉的内容的时候视觉风格的时候其实我是需要一个定位的一个感受来去把我所产出的东西聚拢在就是我产出的源头得要基于这个定位
可能才去给到用户传递传递出我产品比如说我产品界面上的一些视觉尤其是视觉这种感知类的一些东西美观度也好或者说整个风格体验的这种风格体验感知体验的一个传达那我其实是需要你这个产品一个定位在我才能够更好的去做那我现在的现状可能只能说是嗯
其实产品经理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我在做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事情可能是我自己站在设计的角度我会去考量我每一次输出我可能都会有一个方向我尽可能的去对标我自己我自己对这个产品的一个感觉这个前提也是我们也有因为这个产品的迭代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不同的产品经历然后不同产品经历对它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解读然后我们有的产品经历可能会有比较
明确的方向给到我说这个产品希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风格感受那对我来说我输出的时候我就会基于这个感受去做我的视觉内容但是随着功能在不断地去丰富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这个定位并不是特别的
跟原先的定位好像不是特别的对标了那我会觉得说在产品经理本身如果是在弊端的环境下会怎么样的去考虑定位的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会是否会去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我的环境下好像确实是关注的比较少的首先定位这个其实
它从我们就是从老板的角度来讲就是从公司角度来讲你做一个产品或者是做一个服务的话它一定是要有一个定位的就是不管你这个定位是会不会变当然这个公司或者是产品发展到后期的话这个定位可能会变但是一定是会有个定位的这个定位的意义在于就是它会去
首先它能够去确定就是你这个产品面对的这个目标市场是什么就是我们是说白了就是解决什么问题就这个定位背后它隐藏的就是你这个产品或者服务解决什么问题
然后另外一个它能够确定你的一个边界这个边界可能不仅仅在于我们所说的这个就是从商业层面来讲是公司要做什么产品做什么服务做到什么程度还会它会引申到就产品设计层面就是我有哪些功能要做要哪些功能不做或者是我这个
做到什么程度都是由这个定位来决定的所以它这个定位是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点吧那当然这是从产品经理视角或者从公司的老板的视角来看那从设计的视角来看的话我觉得就是
应该会有这么一个就是从公司层面来它应该会有这么一个定位而且这个定位应该大家都应该不管是产品还是设计还是研发都应该知道的那么所有人我觉得都围绕这个定位走的话我觉得都是应该会比较明确的那如果说中间会有一些就是模糊不清的那可能就是
就是公司层面的上面的这个方向变了或者怎么样但都有原因但我觉得至少来讲的话定位它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东西然后大家应该是也是比较透明的东西吧大家应该是心里面都要同步的一个一个信息吧我觉得对
我们做 C 端其实更多的都会明白我们每个产品它的定位比如说这个功能我就是要给作曲者使用的这个功能就希望说有一些创作歌单我们做 KK 音乐嘛就是创作歌单的人用的每个功能它都会有一个不同的定位那整体的大产品也会有一个定位比如说是一个全民的听歌的服务对 然后其实刚才丽娟提到这个点
可能不由得想到可能你们的产品大方向上可能没有定的那么明确所以你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说并不是像萧叔说的就是有一个很透明的定位给到大家能够朝着这个上面去走以及包括像刚刚我刚才说可能会有一个笼统定位可能会更明确说我们是面向谁哪些人然后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所有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比如说我们是以怎么样的一个功能为优先还是说我们必须在这个情况下兼顾什么什么
就是他可能没有说的那么清楚
我在想我这个情况可能是说如果对于功能这个产品本身在解决的功能的范围就是说它所解决的问题的范围内来说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它还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明确的就是说我这个产品就是在解决这一部分所有什么样的功能然后它比方说我这里可能主要就是解决与数据相关的问题那我这个环境下所有跟数据相关的问题最后其实还是
所以会希望归笼到这个产品来解决所以这样子也算是它的一个定位从这个产品本身的定位我觉得我是能理解但是这个我觉得是偏产品角度的一个解读就是那假设说像我在做视觉或者是说因为我现在虽说不只是做视觉但我还是要有一个我还是要负责视觉的一些内容那我可能同样需要去有一个根基来去
对这个产品可能是说我在做视觉输出的时候我需要有个根基就好像说 QQ 音乐呢假设说它整个风格的打造为什么会打造成这样的风格那应该就是从用户的角度跟人群有关系对对啊
跟品牌你的定位有关是的尤其像品牌这些我们可能就等于说这块只有我自己在关注所以我得要去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你自己可以有一些想法跟产品的 leader 或者负责产品的人去多聊然后你出一些方案然后由此把整体的定位就可以敲定下来以后就可以沿着这条品牌的路线去走然后
我们其实一般是由设计团队来去管整个 C 端产品的那会有一个从上到下从大老板到设计总监到下面的执行人一起把这个东西给他做出来变成一个规范产业执行下去从此就变成了一种定位的一个风格那你现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呢我觉得是更好去执行也可以把自己锻炼一些品牌的一些能力吧
对是的我现在就可能就是说会是偏这样子从我自己内发的去去往这个方向去去推然后包括我们在做一些规范的时候可能也是从我这边来输出给到他们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好呀那我们今天其实聊的聊的差不多已经聊的很多的问题嗯
不知道肖叔这一块还有没有什么想要分享的或者我们刚才不知道有没有提到说假设说有那种同学对自身的岗位的定位还不是太清晰的比如说就是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之间的边界就是你是做设计师还是做产品经理这两个
对假设说有这样两条职业路径的话你会觉得有什么样的建议吗我觉得谈不上建议吧就按照我的经验来看的话就是如果说从要做这个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是现在的这个我觉得大环境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互联网软件的这个红利基本上都已经没有了这个行业已经差不多要回归到自己该有的定位了就像其他行业一样
很难有比较夸张的这种高薪比如说跳槽工资翻一翻的这种情况但是同时的话我觉得就从这个行业来看的话它的一个体量还是比较大的然后我今年年终的时候还关注了一下今年一季度就是整个互联网软件行业的 GDP 的总量和增速还是在头部所以它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一个行业那产品这个岗位从我的视角来看的话经验来看的话
就感觉这两年越来越卷了大家都卷学历然后又卷履历比如说可能你是某某大厂实习过的或者怎么样可能就更有机会一点如果是要转产品的话可能如果你是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比如说你就在某个公司里面某个业务里面做一个可能是售后或者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
那你可能尝试一下这个内部转岗的机会可能会大一些因为你本身对这个业务会有一定的了解就是你可能转到也是做公司目前相关业务的这个公司做产品我觉得这个机会可能会比较大一点那还有一个就是内部转岗还有一个就是跳槽那跳槽的话如果说如果也是跟你当前公司业务相关的这个
公司的话做产品的话也可能会机会也可能会比较大一点但是总的来说的话我觉得挑战还是比前两年要大很多的包括现在对现在很多的公司也都在将来增效可能原先一个项目里面要三个产品可能现在就只需要一个或者两个或者甚至一个就可以了所以要做好准备挑战性还是比较大的
总的来说就是
2B 的话做不管你做特别是 2B 从 2B 角度来讲的话懂业务是第一高的优先级你可以如果你懂业务的话你就可以去有机会相对来说会大一点那 2C 的话可能相比于 2B 它的机会可能会更小了因为商业互联网其实从前两年都已经开始坚定了就是已经没有太多的这种空缺的机会了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上都是头部的
2C 的一些产品或者 APP 了已经很少有创业公司或者是这种小公司能够去做这种 2C 的产品出来了所以它的机会就更少了对那 2B 方面反而还会更广一些对
好的那今天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然后感谢大家今天的收听我是 Lizzie 本期节目由我制作主播 Lizzie 靖哥 肖叔如果你还有想了解的话题可以直接留言评论告诉我们我们会继续邀请更多专业的设计师和有趣的朋友来为大家做分享
如果你喜欢本期播客的话那就一键三连分享给你需要的朋友们吧我们的播客呢现在也会同步上线到喜马拉雅文艺音乐小宇宙评估和合成平台以及微博和微信那欢迎大家来关注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谢谢肖叔谢谢大家谢谢拜拜我们是聊设计聊生活聊科技的精彩关注我们终身学习的有趣灵魂终将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