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中文区书籍分类混乱,书籍质量平庸,缺乏精品化和代表性的展示,且书籍来源似乎是从国内二手书渠道批发而来,整体感觉像是一个大杂烩,无法满足作者对专业性和深度展示的期待。
李光前图书馆中文区有大量关于马华文学、新加坡文坛和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影响的书籍,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历史和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史哲资料,尤其是关于马华文学的专题书籍,让作者感到长见识。
作者在英文阅读方面的积累较少,对英文书籍的封面设计和出版品牌不熟悉,导致在浏览英文二手书时效率低下,无法快速识别书籍的内容和质量,感到茫然和低效。
草根书室的选书风格偏向文艺风,书籍涵盖中国大陆、港台以及马华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和诗歌领域,选书较为精选,偏向于新近出版的畅销书和知名作家的作品,但整体深度不如作者预期。
未完成书店的特色在于其随性和人格化的氛围,店内墙上布满了顾客留言和店主的书籍摘抄,给人一种温馨的阅读氛围。书店由一位中国人在新加坡兼职经营,主要通过志愿者和留学生维持运营,定期举办读书会等活动。
纪伊国屋书店的中文书区规模大,书籍质量高,涵盖了经典名著和近年新作,尤其是中文图书的展示和分类让作者感到惊讶,认为这是新加坡书店中最好的中文书区,甚至觉得早知道可以在这里看书。
作者在安娜书店感到局促和拘束,尽管书店老板非常热情,但狭窄的空间和堆满书籍的环境让作者感到不自在,无法沉浸其中,最终只待了不到十分钟便匆匆离开。
作者认为新加坡的书店虽然多元化,但缺乏对马华文学等专题的深入展示和引导,整体上书籍价格较高,且很多需求可以通过国内网购解决。尽管如此,作者对未完成书店和纪伊国屋书店等个别书店的氛围和选书印象深刻。
Hello 大家好,这里是自由泳,我是尼迪上个月 11 月末的时候我去了一趟新加坡,在那待了有一周的时间吧主要是去见一些朋友,然后剩余的时间我当时去之前就想着要做一期播客选题就是去逛一逛新加坡的书店看一下在这样一个比较多元化,然后可能又是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或者说城市国家里面
这边的书店大概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有没有比较有意思的店铺然后和国内的书店会不会有不太一样的地方这是我最开始的一个想法然后另外一方面呢就是这次出发前我也是做了一些功课发现其实从这个晚清以来就有很多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国文人他们就或多或少的和新加坡这里产生过交集在这里有故事吧
比方说像晚清的著名诗人黄尊宪就是我手写我口的那位他在这里是做过三年多的新加坡总领事还有就是康有为他当时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跑出来流亡嘛也是在新加坡这里躲过一段时间那到了五四之后的话像是老舍他在新加坡做过好像大概有半年的中学老师吧后面也是基于他在新加坡的这个生活经历
写了一个短篇的儿童文学叫做小坡的日子那再往后到抗战的时候比较出名的像是郁达夫还有胡玉芝这些人他们到新加坡这边主要是搬帽子宣传抗日救亡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目的来的
那这里面尤其像是郁达夫根据我现在看到的这些资料他对于新加坡还有马来西亚的文坛以及所谓的喜马文学的这些作家吧感觉还是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力在的
像是这几年可能在国内名气比较大的这个黄锦树马浩文学的代表之一吧他写的那个死在南方还有一个叫做 M 的失踪这两个短片直接涉及的就是玉大夫他在南洋时期的一个经历以及他最后失踪传说是被日本人杀害的这样一些话题吧
对所以就是我查到的这些信息他们就是会让我在出发前就有一些期待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在书店或者说图书馆里面看到这种关于中国作家在南洋的相关的或者说是更专业的一些图书和介绍吧这是我期待的一个点
然后还有一个点呢就是我刚才说到这个马华文学了就是这几年反正国内的话我感觉大家对马华文学的关注度好像突然一下子上去了像李子书张贵卿黄景书贺书芳这些作家可能就是在我的个人观感里面就突然全都摆到面前来了就有点那种你要是没有看过这些作家作品的话你可能就显得有点无知了的那种意思
所以最近一两年我也是找了些时间去看这些作品吧确实会感觉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内容题材的这个地域性方面都很有特点很厉害所以这次在去新加坡之前我也是想过就是他既然和马来西亚之间无论是地理还是政治历史上既然有着这么紧密的关联
那对于就是所谓的马华文学或者说叫西马文学吧不好意思其实这次去之前新加坡的一些有名的作家我也是有去做功课的但是确实会感觉到他们在影响力上要比这个马华作家群要差一截对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吧我也是挺想看看这个西马文学在新加坡的书店还有图书馆里面是怎样的一种呈现
那以上就是我这次去新加坡之前的一些肤浅的认知还有期待吧然后我是 11 月 25 号晚上到的新加坡 26 号早上去见朋友 26 号下午就开始逛书店和图书馆了
那在出发之前我是有看网上的一些新加坡书店相关的汉店的文章小红书的笔记还有在谷歌地图上去搜索标了一些我比较感兴趣的书店计划里面一共是想去 22 家书店和图书馆但是最后因为时间分配的问题吧以及我这一趟行程后面突然感觉自己那个腰不太行可能有点劳损的厉害所以最后实际是去了 14 家
然后漏掉的那几家里面确实也有一两家店是我这次比较后悔没有去成的
具体情况我后面再说 OK 那我去的这 14 家书店和图书馆从他们的位置分布来说正好是可以落在新加坡三个应该算是中心区域的商圈里面分别是这个五级市 Bookies 牛车水也就是唐人街还有乌节路那边然后我后面的介绍顺序也大概就是按这三个商圈的顺序来
那如果作为游客来说的话无论你是开车打车还是地铁公交到这三个地方都非常的方便不会说有那种专门需要你跑好远去的店反正如果大家到新加坡旅游的时候对这个逛书店感兴趣的话我觉得这期节目多多少少也能起到一点那个攻略的作用吧
这些书店的具体的信息地址之类的我也是会放到节目的深诺词里面大家需要的话可以去查看行然后 26 号下午我就是开始去逛了因为当时我在那个位置离五级市比较近所以我就是先去了这边然后五级市从我的这个感官里面就是比较平价购物的一个商圈有很多的小商品店小饭店小服装店的这样一个片区
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呢是那个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最开始也不是计划好先去这儿的就是我在那边街上还刚溜达没几分钟吧突然就走到这个图书馆的建筑跟前了
我在外面看了一下这个图书馆占地面积感觉不是很大有十几层楼高然后是以这个玻璃木墙还有那种白色的金属支架一层一层的就好像那个书本横着叠起来的一个整体的感觉看起来可能比较清爽吧然后当时天还下着雨对这个新加坡的雨季我这次来确实是见识到了一礼拜里面六天都在下雨我就想着正好先在这里面溜达溜达吧
那五级市的这个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它是总馆不用预约你随便进里面一共是有 14 层吧其中我当时看完这个导览图之后比较关注的一个是它地下一层的就是国家图书馆自己的公共阅览的区域
其次呢就是这个 7 到 13 层这几层楼我看了一下它是新加坡的一个应该是很有名的华人企业家和慈善家叫李光潜他捐赠的图书形成了一个私人冠名的图书馆叫李光潜图书馆所以就相当于是这个国家图书馆里面有很大一部分的书籍资源在我理解里面是这个李光潜先生贡献的
那其中这个第九层的话是有专门的一块中文图书资料的区域,这个是比较吸引我的,所以呢我最后重点逛的就是这个国家图书馆的地下一层的公共阅览区,还有它第九层的这个中文区。
OK 然后说到这个图书馆内部的一个环境和设施呢整体给我感觉是比较新的也很有设计感有很多那种大的落地窗往外看是绿枝还有那种小的庭院什么的我去的那天图书馆里面人也不是很多啊非常的安静有一些学生来这边上自习
然后它这个图书馆的 11 层我后来看小胡书上面别人有写笔记说好像是有一个比较大的观景台在这能看到新加坡市区比较开阔的景色可以在这边拍照打卡什么的我不是特别确定啊当时也没去看大家有谁去过或者说之后去了的话也欢迎来评论区交流一下
OK 那接下来我先说一下这个图书馆地下一层的这个公共阅览区啊它的面积挺大的然后里面有一半的部分应该算是儿童的图书区那这块不好意思啊因为我这次整体的逛书店图书馆的过程里面我知道这个儿童书的体量很大消费人群也很多但是确实是因为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就没有特别去关注儿童图书这一块啊 pass 掉了
那这个地下一层另外一半的部分呢它就是这个算是青少年和成人的图书区吧
这里我看了一下基本上是按语言分成了英文区中文区马来语还有泰米尔语这四个区域也就是新加坡它官方承认的四种语言然后每个区域你去按面积看的话这四种语言里面英文区的占的比例最大能超过 50%吧中文区我看了一下大概是能排第二占到 25%到 30%左右剩下的
剩下的 20%多就是马来语还有泰米尔语的部分这种比例分布我觉得也可能正好是折射出新加坡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它的一个语言使用的状况吧
然后当时我就是先跑到这个中文图书区去看了一下说实话就是浏览一遍之后我的感受是比较差的因为它这个中文图书区呢大致是分成了两块一块是按照那个作者名字的拼音字母的顺序吧去把这里的书籍进行了一个整理和归类然后这一块我看到那些书就会感觉比较鱼龙混杂什么
什么书都有比方说像一个海明威书旁边放的就是一个什么言情小说作者的作品我拍了一下那个书名叫做什么我为我们的爱情占卜了就是你在这里面感觉比较没有头绪就感觉好像是这一大堆书他是从咱们国内这边什么那种图书馆或者说是二手书的那种渠道交换或者是批发过来的
当然这种排布它可能对于我来说是不友好的但是可能对那些直接要在这边找出的当地人是比较方便一些的吧我就不太知道了我也不是有这方面的专业的知识
然后中文区的另外一块呢,它是按这个图书的类别来进行区分的吧,我看了一下有什么宗教的经济的教育自我提升的心理的计算机的还有演讲小说就是这些常见的类目吧,那这一块反正给我的感受也是就没啥。
你到国内任何一个公立图书馆或者是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里面可能都是会找到这样一堆很平庸的旧书的大集合当然这里面也是有很多那个名家名所了但是这种图书馆的分类以及书的一个总体的品质的话会让你感觉非常的糟心
再加上我当时其实是一个比较游客的那个心态来这边逛的嘛就会有那种想要看到更加精品化的更加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更加有背景信息的一个图书的展示的逻辑所以就是没有逛多久就觉得不太需要在这边去停留了
对反正这个地下一层的中文区我是不推荐大家去的而且我一会要说那个九层的李光潜图书馆的中文区那个和这个比起来不知道是要强到哪里去了对比太明显了总之就是不推荐吧
然后这层里面占比最大的那个英文图书区呢我说实话这一次行程里面我也是发现了我自己的问题就是在英文方面的这个阅读量确实是太小了比方说这几年我每年大概是能认真读 50 到 60 本书吧然后这里面可能也就是有 4 到 5 本书它是纯粹的英文原著而且往往都是最近几年获奖的那种作家的作品
整体视野其实就是比较的狭窄吧然后新加坡图书馆它这个地下一层里面呢英文区占了很大的一片里边各种图书的这个分类它会比那个中文区要细很多也丰富很多但是就是因为我在英文阅读方面的这个量的不足吧
你要是让我给出一个像是我能评估中文图书的那样一个感官和标准的话我只能说我确实给不出来我没有相应的阅读经验在那里我就分辨不出来这边的书的一个好和坏我只能说我会去看一些比较细的那种类目像是英文的这个诗歌的区域我去抽一眼吧
然后感觉就是似乎这一块的藏书,你如果让我和我自己印象中的那种西方诗歌领域的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家作品的集合去对应的话,我就会感觉这一块的书好像也不是那么的丰富。
然后我也没有办法确定我这种非常局部的一个感受能不能放大到对于整个这个地下一层的英文区图书的判断就是没法判断包括就是后面几天我去逛了一些那个英文的二手书店的时候我在这些书店里面也会感觉到有些茫然吧这次反正确实是发现了自己在这个阅读事业上比较狭窄的一个问题吧我只是自己觉得是问题啊不代表说我觉得所有人都要去这么想
然后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呢我觉得倒也不是说我非得就是从现在就要开始疯狂的去积攒那个英文图书的阅读量才能去获得一个总体的认知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这样做
但是呢,我觉得可以做的事情是,现在可以先多看看网上专门的对那些英文图书馆或者是英文书店的一些探店的测评的文章和视频,这些东西我之前看的是比较少的。我先看看这些的话,可能是觉得能填补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差吧,这个事情应该是近期内比较容易做的。
行那我刚才说的就是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这个地下一层我自己观察的一个情况吧对然后这一层它靠东边的部分是有一块那个自习的区域
这个自习的区域他怎么说呢这个地方除了那种正常的就是桌椅之外还有几个比较那种奇怪的当时我感觉更像是艺术装置的一种那个黑色的大椅子你坐在上面的话就会感觉你那个坐姿不是特别的正常对当时我是在这上面坐了一下子没坐几秒钟我就感觉挺别扭的就起身走了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设计的目的
但是我这次等回来之后我刷那个小红书的时候突然看见有人也是在问关于这个椅子的问题说不知道是干嘛的然后下面我就看有人解释说这其实好像是这个图书馆做了一个数字化的项目
就是说当你拿着书坐到这个椅子上来阅读的时候他这个图书馆的书可能都会带一个什么数字码吧就会和这个椅子进行一个联网然后这个椅子就会对你当时阅读的一个坐姿进行持续的扫描和分析能看出来好像是你当时在具体读哪本书的时候你的身体的一个姿势语言还有所表达出来一个情绪状态如何
之后他们可能再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的话就能去做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可视化的分析统计吧对反正你这么一听还是挺厉害的但是当时我确实是没有在那个地方看到相应的项目的介绍也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展示结果的面板之类的东西可能是我漏掉了对这个东西反正如果是谁比较了解的话也欢迎来留言交流一下
OK 那逛完了这个地下一层之后我就坐电梯去九层的那个李光潜图书馆的中文区了
其实如果严格来说的话这个李光潜图书馆它是一个 reference library 就是那个叫参考图书馆这里资料是只能查阅但是不能外借的但是我前面去的那个地下一层的公共阅览区是可以借书的好像是你得办一个借书卡外国人的话那个费用我在网上看的说是要交 54 新币也就是 290 块的年费
反正这个就跟我没啥关系了比较适合长期在那边工作生活的人去办吧
行然后我就是到了九层那在这边你要是进那个图书区的话他会有一个事先查包的环节就是有一位看着年龄很大的老先生他在入口那边的桌子旁边坐着你过去的话他就会让你把你带的包给打开他拿那个销售店查一查你有没有带什么饮料之类的东西因为好像是在这边除了水之外其他的饮料是不让带的反正就是简单看一下就让你过去了
那李光潜图书馆的这个中文区,他给我的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很像是一个超大型的那种孔夫子旧书网的实体店,它还不是那种多抓鱼的实体店,多抓鱼的那些店我多少觉得还是比较走潮流范儿的,这里面呢,大部分就是那种比较大步头的偏向于学术研究或者说严肃阅读的那种书籍资料和期刊,整体的那种,
整体给人的感觉可能会显得旧一些但是你会明显觉得这是一个很正经的找书看书的地方然后这一块区域我浏览起来比较大的一个乐趣吧就是它也是会分各种的图书的类目其中我可能主要关注的还是文史哲学这方面的书吧
那比方说像是历史这一块里面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就是你能在这边同时看到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书籍也就是对于比方说同一段历史的话像是晚清民国乃至新中国的历史事件你能在这里看到或者我觉得也可以说叫做听到来自于华人世界的不同区域的学者在这里听到
发表的不同的声音和看法反正有些东西我觉得大家懂的都懂吧就很有意思 OK 那因为这次形成我计划看的书店会比较多有这个时间方面的限制所以去看每家书店和图书馆的时候我难免就会有那种比较走马观花比较仓促的一个状态
很多时候呢可能也就是把这个书店或者是图书馆里面的主题的分类然后还有大概的书是哪些比较机关枪式的去扫那么几遍吧
但是就是说在这个九层的李光潜的图书馆的中文区里面,我觉得就是单纯的去看这边的一个图书分类以及很多书的名字的话,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长见识的事情,在国内的话可能像是万圣或者说是先锋这样的书店给我的是同样的感受。
那我在前面不是说过吗,就是在出发前我会去设想关于西马文学以及这个中国作家在新加坡的一些状况,就是我能不能在新加坡的图书馆或者说书店里面找到这些相应的资料啊,那在我的探访的第一个地方,也就是在这个李光前图书馆的中文区里面,我感觉就是已经得到了一个很充分的解答,
它这边就是有专门的几个分类吧我当时忘了记具体的名字了就是有大量的比如说像是马化文学史新加坡文坛的状况的介绍还有比如说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虽然我很难确定说这里面哪些书它是比较有质量和权威性的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往前一步我现在是知道了有这些研究方向的书的存在的
然后你在国内的互联网比如说豆瓣还有像是智网里面你去直接检索的话现在是不太好直接搜到这些书的你可能得去读相关的论文里面的引用文献才会发现它们就是有这个时间上的成本吧然后其实当时我就用手机去查了孔夫子网就发现很多这个李光潜图书中文区里面的书在孔网上面是能够搜到也可以买到的
所以我就会觉得来这边很好玩,就确实像是我刚才说的,到了一个新加坡的孔夫子网的线下门店,对,我当时就是把那些比较感兴趣的书的名字都给记下来了,后面回国的时候我就是跑到孔网上又把这些书都给买下来。
所以就是如果大家对于我刚才说的这些喜马文学的相关的图书的主题和内容比较感兴趣的话我是非常推荐大家来这个图书馆九层的中文区来看一下的 OK 那对于整个的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参观我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里面大概待了有三个小时左右吧
之后如果是再来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给自己比较完整的两天左右的时间在这个图书馆里面去好好的把一些书给完整的来看一下 OK 那我离开这个国家图书馆之后呢就去了当时旁边不远的一个书店叫做永新书局
永远的永新鲜的心他这个店就在一个接转角的一个铺面里面吧非常的显目好找他家呢主要是做这个二手书业务的所以你去听这个永新这个名字的话也会感觉比较匹配吧可能就是永远让书保证崭新的意思吧然后这个书店我后来在网上看了一下年头应该是比较久了从 1988 年就开始经营了到现在 36 年时间吧挺厉害的
他这个书店在谷歌地图那个评论区里面我就看有顾客说他自己可能是从小时候十几岁的时候就在这个永新淘二手书然后到现在 40 多了也带着孩子来这边买书就可能算是一个比较坚挺的老店吧对然后我就去里面逛了一下他这里面的二手书呢主要是以那个英文书籍为主就反正又确实在我这个阅读盲区范围里面了
书店的格局呢它是一堵石墙隔成了左右两块区域右边的那一片区域呢主要是儿童书还有儿童杂志漫画之类的东西
这块呢不好意思我又自动给挑过了但是后来我上他这个书店就是有一个网店吧我看了一下他这里面卖的最好的可能还就是那些儿童绘本以及教科书之类的东西吧就反正感觉现在开书店想要有营收的话就可能还是靠赚小孩子的钱吧 OK 那左边的部分呢你进去到里面的话会感觉空间不是特别大可能也就 20 个平方吧
这里面大概是有六七个那种两米多高的大书架会把这里面很小的空间再隔出几个比较小的过道那书架上面呢是堆满了密密麻麻的这个横放的书把这里面所有的空间给塞得满满当当的那种感觉
然后我看了一下就是你能感觉出来他这边的二手书是很细致的做了那个清洁和整理的工作的非常的干净和我后面去逛的一些二手书店的话是有挺大反差的这个可能就是他们的一个标准程序以及特色吧
然后呢,因为像我自己逛书店本身的一个习惯是喜欢自己在那默默的看,也比较社恐,就不太主动的会和那个店主还有里面的工作人员去聊什么的。
对就虽然最开始计划来的时候我还想着毕竟这一次要做一个选题嘛我就在说如果是看到那种比较面善的书店老板我不然就不惜勇气去问一些问题或者是说尬聊一下之类的对但是当时这个书店坐在收音台的那个店员
我当时看着就是有点生人误镜的那种感觉吧我就很怂所以最后就还是自己在店里面默默地去看这哪些书是我知道的哪些书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对但是就是总体上还是感觉这边我自己熟悉的书会比较的少除了像那种什么冰与火之歌呀还有一些二次元漫画游戏这种相关的书籍这个我肯定没有问题我能认出来但是像是严肃文学的那种书我在这里面就感觉很难去发现我后面也去他那个网店上面去查了确实是没太有这方面的书
而且就是我在逛这种英文书店的时候除了说我可能去辨别那个英文的书名之外这个是感觉要比辨别中文书名要更费劲一些的还有一个呢就是我觉得会造成我在这边逛的比较低效的一个原因是在于我对于这个英文出版书籍的封面和设计可能就是因为逛的比较少的缘故所以就是不是特别的熟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现在在发现我逛那个中文书店的时候你如果让我远远的去看一下书店里面那些书的大概的书籍的颜色还有设计的样式我觉得我基本上就能识别出来这是哪家出版社或者是出版品牌的书也就有可能知道这家书店里面主打的内容是什么方向的
但是比方说我在这个英文书店里面除了可能像那种什么企鹅兰登的一些书我是能明显的辨认出来或者说像是我后面逛的那种比较综合性的大书店他就会很直观的告诉你们这一面墙上面的书是哪个品类的你自己慢慢去找就完事了
但是呢就是对于国外的这些图书出版品牌以及书籍设计的这种陌生感对就会让我觉得在这种书店里面去浏览的时候效率会比较低一些吧还有一点原因我觉得也是比方说现在我在看那些英文图书的时候很多其实看的是 kindle 或者是什么苹果图书的那种电子版或者就是在你懂得的那些网站里面下载
所以就是对于这个书籍的封面设计,包括它们的厚度和大小,我看电子版的时候是不会有感知的,对,可能就是综上的这些因素吧,它会让我觉得就是在这种空间特别紧密的英文二手书店里面,我需要花特别长的时间去淘宝吧,然后这个事情我就有点觉得可能不太适合我。
对之前我可能在英国的时候也逛过一些像什么 Waterstone 还有二手书店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这次就体会比较深也是挺奇妙的然后还有一点呢就是这里面的书价格我看了一下基本上对应到人民币的话可能你买一般的书也就是 40 到 70 块钱的一个区间吧等于咱们这边一个新书在网上的打折价
那像是新加坡这边的新书的话,不同语言的书它对应到国内的这边价格可能也不一样,像是中文书的价格的话反正我是觉得比较不划算的,大概会是国内这边两倍左右吧,我后面逛那个基于国务书店的时候会具体说一下这一块。
行那永新书店差不多就是这个情况吧然后我当时是查了下地图我就发现这个永新书局它所在的这栋楼叫做百胜楼正好我看我之前标记的几个想去的书店就都在这个百胜楼里面可能在二三四五层吧
那到后面我回国之后我是好好查了下资料的就发现这个百胜楼它其实是相当于以前新加坡的一个图书城或者是文化城之类的地方从 1980 年开始这个大楼里面就有各种书店音乐学校还有像是画廊之类的总之就是搞文化艺术的店铺在经营吧据说最鼎盛的时候这里面大概能有上百家的书店同时在营业这是网上我看到的说法
那当时我实际在这个大楼里面溜达一圈之后呢他这个摆设楼是一个开放式的五层楼的建筑吧说实话我个人的感觉是比较萧条的整个这边的氛围也比较陈旧看不到特别多的来逛的人
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因为中间有几年疫情导致的原因在啊然后我在他这个百胜楼的一层除了永新数据之外我感觉我一大眼看到的都是那种什么给人做复印打印海报印刷的那种店然后再往上的话可能会看到一些什么卖钟表字画的搞古董的还有秦行这样的店铺
那这个百胜楼里面的其他的书店呢我当时一共是逛了有六家吧可能不全但是应该是算大部分的店我都逛了这里面有一家我不知道能不能叫书店啊我看那个名字写的是 bookstore 我就进去了
然后我发现这里面卖的是杂货文具之类的东西店里面是一家四口人吧还是五口人吧当时就在那里盯着我我就没有看见这里面是有书在卖的感觉不太对劲我就赶紧出来了那剩下的五家店里面我现在感觉比较有印象的可能是有三家店吧分别说一说第一家店呢它应该是叫 Beshir Graphic Books
是一家专门去卖这种像是平面设计建筑摄影还有绘画方面的那种大画册应该算是所谓的艺术设计书店吧虽然我是不太看这方面的书买的也很少但是整体而言从氛围上来讲我觉得这家店它是我在这个百声楼所有书店里面感觉最好的一家
可能也是因为我对这个专门卖设计艺术方面的书店没有一个评判标准的原因吧只是说进到这个店里面看那种花花绿绿的摄影书很好看的封面我就挺开心的
然后店里面的空间他家的书我觉得还是算挺多的但是整体的空间的布局又会让我觉得比较的宽松不会有那种在里面很喘不起来的感觉我现在发现我自己是不太喜欢那种紧凑的小书店的对然后又是放着轻音乐对于我而言吧我觉得如果是时间够的话我是挺愿意在这里面买杯咖啡然后消磨一下午的
行,这个店反正我其实没有逛多久就出来了,你让我说点别的词我也说不了很多,感觉如果是对这个方面的书感兴趣的话,或者说是对这个店的氛围感兴趣的朋友,我是会推荐来逛一逛的,而且我看了一下网上对这个店的评价和反馈其实也都是挺不错的。
然后这个百胜楼里面剩下的两家店,一家叫做有联书局,一家叫做大众书局,这两家我在网上看了一下,他们其实都算是在新加坡成立时间非常早的书店,有联书局那我看是 1952 年成立的,然后这个大众书局要更早,从 1924 年就有这个公司的出行了。
那之前我不是说我来新加坡是想看一看这边主要卖中文图书的书店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吗那这个友联书局我进去之后就感觉确实是我想要找的那种店但是呢就是我在里面溜达一圈之后啊我就发现反正是对于我自己作为一个中国游客而言的话我感觉我来这边看书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必要性
因为这个有联书局里面的书给我的感受怎么说呢就很像是国内的那种新华书店就是你一搭眼看到的比如说像经典作品那边就是老史 巴金 墨岩 于华然后长校书的话就是蔡康永 蔡兰这些人除了一些可能不方便在节目里面提名字的那些作家之外吧其他的反正我个人感觉就挺新华书店的
而且它这里面很多中文书吧,我觉得如果是放在国内的书店的语境里面,可能也是会显得有些过于经典或者说老套了。
也许是比较适合这个中老年的大众读者去购买和阅读吧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可能非常主观和偏颇的感受对我刚才想到有一个分类可能是中国这边书店占比不是特别高的就是那个什么算命还有占卜身心灵这方面的书我发现不只是这家友联书店啊好像所有卖中文书的书店里面都是挺大的一块区域这个可能和国内区比的话确实是有差异的
然后我在这个友联书店里面也没有待多久吧可能有 15 分钟左右待的时间短的原因我觉得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我下午先去的是那个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就是如果和那里边我对比起来的话就会感觉这一趟其实我需要的所有的书籍我所有想看的图书的主题的分类其实就在那个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里面我就能解决了
然后对比之下呢,你让我再去看其他的那种卖中文书的书店的话,如果他这个店里面不是能够做到非常的个性化,有一个比较独特的选书的趣味的话,我可能就会觉得没有那么大的逛的必要,这可能也就是我的一个真实感受吧。
然后百胜楼这里面我最后一家逛的店就是那个大众书局它在新加坡应该算是一个连锁书店品牌吧我看了一下子感觉这里面其实面积是挺大的有这个英文图书区中文图书区还有一大半的这个空间是给孩子卖教材辅导书的那这里面的大部分的书我感觉是那种非常畅销导向的书籍
畅销可能在我的这个个人预见里面约等于心灵鸡汤成功学外加一些通俗的什么政治军事历史的这样的大众读物吧对比要到国内的话我觉得可能约等于一些那种针对小城市开的西西服的那种书店
然后这个百胜楼的大众书局它也不是总店总店好像是在新加坡的东北角的一个地方我因为时间原因就没去那个总店逛不知道那边是什么样的一个规模和选书的方向但是反正如果是对于同样像我一样的游客来的话我觉得是没太有必要逛这个店的行那以上就是五级市这个商圈的大部分的我逛过的图书馆还有书店的一个状况
其实这边还有一个那个开在商场里面的基于国务书店这个店我也是去逛了的但是呢因为我后面去那个乌节路的时候他那边的基于国务书店算是新加坡这边乃至好像是说东南亚这边规模最大的一个分店所以我觉得就是如果你去乌节路的那个基于国务的话就没太有必要来乌吉市的这个店了在后面的部分我也会具体去聊这一块大家可以自己去做判断吧
对然后武吉市这边我当时还在一个商场里面看了那个邵逸辉拍的好东西就是宋家还有庄楚熙演的那个
当时好像是在新加坡放映第二天吧这个电影我走之前是在国内看过一遍了然后在新加坡这边我当时那天晚上也是闲着没事就相当于是去二发了然后感觉这边观影氛围也挺好的就是会有一些细微的情节我发现好像比如说国内大家会笑的地方像是宋家他们几个人一起在那个家里面做饭吃饭的那场戏
赵又廷说什么自己现在开始读上野千赫子了当时我感觉那个国内场大家笑的声音就特别的大但是新加坡这边呢感觉就好像大家是没有太 get 到这个点就不会有那么大的一个反应
然后新加坡这边有一些笑的点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就比方说因为某句台词这边大家好像就突然笑起来的时候我是没有 get 到那个笑点的对就是在这样不同的观影场合看大家的反应感觉也挺有意思的行那说完五级市这一盘之后咱们来聊下一个区域就是油车水塘人街这一块
那从我个人感觉来说我一共在牛车水这边逛了有三家店吧都是独立书店总体上我的感觉是这趟行冲里面最好的一个片区当然这个最好它是一个综合感受啊不代表说我觉得这三家店都毫无问题一会我就要讲
只是说如果是作为一个中国游客的话你来这边旅游的时候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来牛城水这边逛一逛啊那假如说你是喜欢逛书店的我会觉得你到这边参观的时候顺便把这几家书店来看一看的话是绝对不会亏的我是这个意思而且这三家店他们之间的距离还算挺近的最远也就 500 米左右吧连在一起去逛的话也不会很费事行那下面我就分开来说
我去的第一个店叫做草根书室,这个店在新加坡应该算是名气比较大的一个独立书店了。它的创始人是新加坡本地的一个作家叫英培安,在他们新加坡文坛包括整个社会层面应该是有比较高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的一位先生。我看了一下是 1947 年出生,然后 2021 年的时候已经去世了。
那这家草根书室呢是他在 95 年的时候开的后面我也是到网上去查了一下就是感觉这个英培安先生他应该算是比较正儿八经的待在自己书店里面卖书的那种作家而不是说我只是在这个店里面挂了一个名字然后就出去到处去做别的事情了对反正去之前就对这个草根书室还挺感兴趣的
当我进到书店之后呢假如说要去做一个类比的话可能会觉得这家书店有一点像一个小型的那种成品书店的感觉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 get 我那个意思啊他的书店的这个整体的装修风格呢应该叫那个什么原木色吧整体的空间从地板到书架到展柜都是比较统一的一个木质的色调
店里面的这个灯也是那种暖色系的吊灯就是比较典型的那种文艺风的一个书店的样貌吧然后店里面的面积说实话我感觉也不是特别的大一大半的空间是图书区然后另外一小半的区域是饮品区吧国内书店反正大部分也都是这样一个运营的模式
在一进门的部分呢它还有很多的文创礼品之类的一个展柜吧对但反正这都不是我的一个关注重点我主要想看的是这家店它既然在新加坡名声那么响那到底里面选书的这个调性是什么样的然后这个草根书店里面它的图书区大概是分成了英文图书中国大陆图书港台图书还有一块单门辟出来了叫喜马文学吧
这个反正确实是我在新加坡这些就是卖华文书为主体的书店里面看到的为所不多的有这个喜马文学图书区的一个店,对,而且这里面确实放的是喜马文学的书,不是乱放的别的书,为什么我要这么讲呢,大家可能听我后面讲那个乌节路的武汉卓尔书店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了。
然后我在这边主要是先看了一下他的这个大陆图书以及往下细分的诗歌还有哲学社科图书的区域
这块让我感觉比较有意思就是可能像咱们这边网上出版营销比较火的也比较新的一些书客作家像是那个什么胡安燕的我在北京送快递然后王济兵的那个诗集赶时间的人还有什么双雪涛啊班宇啊就是这些作家作品他们是会在这个店里面出现的就大概是这样的一种调性和取向吧
那我当时看完这样的一个陈列之后呢感觉就是怎么说呢如果你说这个草根书室它和其他的这个新加坡的华文书店比起来我觉得它肯定算是有独立调性的一家书店但是呢你要是跟我说说这个草根书室它就是做
新加坡文史哲相关的华文书店里面最专业最深的一家如果是让我按这个标准去判断的话我的感觉是远远没有到我心里面的那个线的对那除此之外当时像书店里面的喜马文学那块的书我也去看了大概就是一个小书架的面积吧这一块的书给我的总体感觉呢是会比较倾向于做精选的少量的作品的展示
但是他这个书籍的展示的逻辑就是书店的老板们为什么要选这些书来让顾客买
我的感觉就是因为我可能不在新加坡图书阅读的这个文化背景里面我就会感觉有些看不明白对然后我又设恐虽然我知道他们那个店员其实是非常友好的但是我就没好意思跟他去细聊只是说我当时又是在心里面跟我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那个中文区的书区做了一个比较
但是呢,我又不是很确定我总拿这个图书馆里面那个情况去衡量所有的书店这个逻辑对不对,比方说当我在图书馆那边看有关于这个喜马文学图书的时候,我是不太会有一种迷茫的感觉的。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那边呢,其实是有大量的类似于那种新加坡马来西亚文学史,还有当地的作家介绍以及很多的作品的精选,就是这些偏向于大的导览性质的书籍,即使说我只是当时去画一番目录,我也是能够去了解他们这里面的一个大致的样貌和脉络的。
但是在草根书室这边,我感觉我更像是在看一个书店的经营者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吧,他从这个整体的脉络里面去挑选一个精简的结果,对,然后你让我直接看到这种结果的展示的话确实是会有点懵的,然后还有一点呢就是关于他这边陈列的这些新马文学的图书的设计,
那其实像国内这边出版社的话我还是挺讨厌现在那种总是搞得很夸张的那些书籍还有腰封的样式上面经常写一些那种乱七八糟的推荐语什么让几百万人善然泪下猛然觉醒就都是这种乱写的东西
但是我看到新加坡这边他们出的很多书又是让我感觉有些过于简洁了我都会有一点感觉像是我在咱们这边就是 00 年左右看的那些书没有腰封也不会有封底上的简洁内容让你去看就是一个标题和作者所以我当时就真的是一本一本的在那边翻了很久然后也感觉没有看到自己特别比较有兴趣的书籍
那最后想着好歹是支持一下书店吧就买了两本书一本是那个谢玉明的小说谢玉明应该也是新加坡那边比较有名的一个作家然后还买了一本就是台湾出的写新加坡这个社会弱势阶层他们在教育福利方面还有劳动待遇上的一些问题吧就买了这两本
对所以就是对于这家店的话我的总体感受还是挺好的或者说对于大部分的这个想要来逛书店的人而言我觉得它都是一个好书店但是呢可能就是因为我自己最开始来的时候是有一个比较虚幻的预期在那儿的然后这个预期它又跟我实际看到的店里面的东西又产生了偏差所以我就多少会觉得有一些失落吧
那后来包括我遇到的一些人以及通过这个网上去查资料吧我就是有看到关于这个书店更加多的一些故事那前面我是有提到说这个英培安先生他是这个草根书室的创始人对吧
在前几年的话他是身患重病身体很不好当时就不打算继续开这个书店了然后那时候是有三位这个书店的老顾客吧三位都姓林他们是一起出资把这个书店相当于是接手过来了
他们接手之后呢我根据这个看到的报道来说就是在书店的精英策略以及选书的方向上面他们是发生了一些变动就是之前他这个草根书市可能确实是只卖文史哲的书籍而且比方说在东南亚文学这块会有特别深入的介绍和展示针对的主要可能也是像作家老师媒体人这种偏向于学界还有文化从业者的一个客群
但是后面从这三位领导板接手之后呢这个书店里面可能就开始加了一些像是影品啊文创之类的产品和服务然后书籍品类上面也会变得更加的综合和多元化一些吧所以就是后面当我了解到这一层信息之后我心里面当时那种落差感其实就消失了我也不对这个事情做过多的评判吧我觉得它就是一家书店的一个很现实的传承还有流遍的一种现象
然后另外一方面呢我也是听了别人的一些介绍包括去看一些当年的新闻吧我就是发现在 2014 年的时候当时那个老的草根书室他是有一位很资深的老员工叫陈婉静应该是这个名字他是自立门户去开了一个叫做城市书房的书店然后这家书店我看网上的评价好像说是有点继承那个老的草根书室的调性和精神
当时在看到这个信息之后,对,我还上那个城市书房的网站去看了一下他们店大概的环境和介绍,就会感觉好像我这一趟想找的那种专业度比较高的,能够比较深度的严肃的去展示兮马文学的那个脉络的独立书店,其实可能是这一家城市书房。
但是呢因为我自己来新加坡这一趟确实是有些仓促做的功课也不是很全还有就是我后面几天里面有别的事情加上这个腰实在是不太行吧所以就没能去到这家书店非常的遗憾然后我就是想着说等下一次再去新加坡的时候到时候我肯定是要把这个城市书房给补上的可能也会把那个马来西亚去逛一逛吧看一看那边的一个华人温雪还有书店的生态
OK 那这就是草根书市的一个情况然后这边的第二家书店呢它叫做未完成书店离那个牛车水地铁站特别近我感觉不到 100 米吧这家书店它本来是不在我的行程计划里面的我当时在网上搜就没有搜到他们家包括我这回第一趟来牛车水逛书店的时候我也是没有看到他们家的那当时是我快要从新加坡离开倒数第二天的时候吧
我当时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刚参观完它整个的展区坐在休息区我去刷小红书刷着刷着我就看到有一篇笔记他推荐说牛车水有一家刚开没多久的中文书店叫做魏万成书店我一看这个地方感觉还是需要去看一下的当时就从博物馆出来坐地铁到牛车水那边去找这家店
对从牛车水地铁站出来之后当时我看那个小红书的笔记上拍的照片照片里面显示他家楼底下是一家 7-11 我就直接去找那个 7-11 的 logo 然后在这个便利店的旁边呢他是有一个白色的灯箱广告牌吧上面就有两个字书店
这个书店的入口就是在旁边很窄的一个通往二楼的楼梯上楼之后呢它这个未完成书店我看了一下面积可能就 20 多平米的样子吧里面的装修我觉得算是很简略的那种铺的是木地板然后靠左边的那面墙它是有几排壁挂式的那种书架放了能有四排书吧书店里面大部分的书籍我看了一下应该就是在这四排书里面了不是很多
然后店中间的位置是没有摆书架的,就纯粹你拿个椅子在这边坐着看书就行。那靠右边的那面墙呢,它是有一个小的书柜吧,里面去放了一些书,还有就是柜子旁边的地板上它也是堆了一些书,反正就是这样的一个布局吧。
当时给我一个第一印象呢就是实话实说啊我觉得这里倒不像是一个书店更像是好像是谁家把他自己的一个书房或者是阅读室给搬到这边的一个感觉
然后就还让我挺意外的因为就是在新加坡的这几天我逛到的这些书店里面我感觉好像是只有这家未完成书店它虽然看上去是比较的简单但是其实呢又是能很凸显这个经营者的个人想法以及他可能自己想表达的一种那种随性的氛围是让我能感到很人格化的一家店吧
我举个例子啊比方说从他这个书店一楼的入口那里他在入口那有一个黑板吧然后到了二楼书店的这个主体空间的墙壁上整个这个书店我觉得其实最吸引人的是他的这些墙体上有大量的顾客的留言纸还有应该是店主自己做的一些书籍摘抄的笔记吧都是很简单的白纸黑字写了一些句子
包括我看了一下他那个书架上面有一个空调空调上面也有人用那个什么马克笔写了一句话说这是一架感情丰富的空调然后是一个空格漏水对就是这样的小的细节和布置当时就会让我觉得虽然这里面的书可能不是特别多但是我能够感受到一些就是店主还有读者他们在这个空间里面的存在感和连接感吧
然后当时我进店的时候,他这里面也是有几个年轻人吧,好像是两个男生一个女生在那边聊什么民国历史之类的,我听他们好像是在讲这些东西,我也是比较设恐不敢去问着为哪的,我就去看了一下他这上面的书有哪些东西。
就这块的话我感觉这个店里面的选书还是偏向于比较周全的一种取向吧就是中国文学这块现代文学里面那些比较知名的老一辈的代表作以及像是什么理想国得奖或者是提名作者的一些书就大头马呀陈春成啊这种我看是也都有的对就基本上也是在这个预料之内吧
但是我就是感觉这家店可能对我吸引更大的还是他墙上的那些读者留言还有店主的摘抄我主要是当时被这些东西吸引了然后看着看着我其实当时还是挺想和这个店里面的经营者聊一聊的因为就是我感觉这个书店它和新加坡的其他店比起来的话
给人感觉确实是有一些不一样我就是会比较好奇他这个店到底是什么人在什么样的一个背景下面去做起来的但是呢我当时又是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吧他那边店员的话我看当时是有一个女生她在收音台那边站着我就在做这个心理斗争说要不要去主动过去问一问呢与此同时我又是在那假模假样的看书看墙上那些留言就显得很可笑
那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男生他就突然走过来问我说说你那个帆布包是在哪买的因为我当时带的那个帆布包他其实是广西师范出版社做了一个卡夫卡那个包豆瓣还有小武术上我看这个包还卖的挺不错了吧挺结实的
我俩就顺这个包的话题聊起来了吧聊着聊着我就突然发现这个男生他其实就是这个店的老板对反正在新加坡逛的这十几家店里面我跟店老板正儿八经有交流的就是这一次吧然后我就先问了一下就是你这个店开了多久了他说开了有七个月左右吧
那根据他的一个介绍我是了解到这个老板他是中国人然后在新加坡这边上班是在业余的情况下开了这个未完成书店每天的那个营业时间我看是早上 10 点多到晚上 7 点吧然后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他这个工作是不是很轻松或者说新加坡这边的工作氛围是不是不太卷能够兼顾一份书店的生意
但是我后来一想好像国内这边也是有很多小的独立艺术店老板也是在兼职打理的平常就是用自己的工资来养他那个店我就在想可能也不是卷的问题是这群人本身他们的精力和这个时间管理的能力就比较强吧具体我就不知道了
那这个老板他应该是叫欧迪吧我们当时都没有互相问名字我是后来加了他微信我看那个微信上面名字叫欧迪我才这么说的这个欧迪他反正也是说现在这个店确实是没有怎么挣到钱他也是用其他方面的收入来养这个店
那我就会问你这个店里面平常你上班不在的时候是靠谁呢他说就是靠在新加坡这边大学里面的一些留学生吧他们到这边来当一下志愿者或者那种什么一日店长之类的对我也看了一下他们在网上发的那种公开的招募信息啊反正应该也是没有薪水的就是靠这种人力来顶着
那从我当时的一个观察和理解来看,可能这些留学生到这个书店里面来做志愿者或者是玩吧,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他们是起到一个聚会和交流的作用,因为我刚才不是说有几个年轻人在这个书店里面聊天吗,后来我才发现这些人好像他们都是这个店里面的志愿者,就我感觉他们在这里面可能待的还是挺开心的。
那这个店里面除了卖书籍之外,Odi 他就是说平常也是会搞一些类似于读书会这样的分享活动吧。我说那你搞这个活动的时候是不是要请嘉宾来做一些分享,他说好像早期的阶段都是他自己去做输出的,然后输出没多久自己的这个内容就枯竭了,就得请一些嘉宾之类的。
我看了一下他那个小红书上发了一些笔记吧他那个账号就叫未完成书店大家可以去搜笔记里面我就看到他们确实是办了一些活动啊什么弹鼓琴的聊诗歌的共读之类的大概就是这样比较常规的一些书店的活动反正就是聊完这些之后我也是跟欧迪有去交流一下对新加坡这边整体的一个书店业态的感受吧
然后我听下来的话反正感觉跟我自己在纳坡这几天的体验还有观察去比的话也基本上差不了太多
就是说如果你只是来新加坡这边的书店想要去找一些中文书的话包括就是说大陆香港还有所谓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写的东西从大的面上你肯定是能够比较走马观花式的去看到的因为这边的书店他们很多打的就是一个比较多元化的图书销售的逻辑但是呢如果你要是去细究的话
你又会觉得你的这些需求不一定是要在新加坡的书店里面去解决的比方说像是喜马文学的话反正我现在是觉得那个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里面就是最好的一个地方了欧迪我记得他当时也是会有相似的看法吧
然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图书的价格这块,新加坡这边书的价格确实是会比较高一些,基本上我感觉除了那个英文书的价格还好之外,其他无论是大陆出版的还是港台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要比你在当地去买要贵一倍。
然后咱们国内这边对于图书的一个消费习惯也是反正大家都懂的就是网购加折扣嘛不然就是去找各种的资源网站什么 Z 开头的 A 开头的网站对吧上面啥都有所以这个角度来说我是觉得你到新加坡这边来买书的话确实不是那么划算的一件事情
那像我这次从新加坡一共买了有八本书吧当时可能主要是出于一个支持书店的心态买的那这些书的价格我后面都是像去咱们这边什么淘宝上面还有孔夫子网站上面去对了一下子首先确实是都能买到然后呢也确实是贵了很多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吧对那接下来我就问欧迪我说你们这个店里面的顾客的客群里面哪些人会比较多一些
他就是说可能一个是新加坡本地人会来这边买还有一个就是说有很多从马来西亚那边过来旅游的人他们到这边来买书的时候感觉就还挺大方的然后我又问我说你在新加坡这边开书店的话和就是本地的那些书店老板之间的交流会比较多吗
那反正在我个人理解里面他的那个意思是说可能因为现在做书店的时间也不长吧所以对于他们这个整个的业态的环境还有同行的之间一些关系也不是那么的熟悉
但是确实相互之间也会有一些帮助和合作吧比如说他跟我说他这个店里面的那种西马文学的书是别的好像哪家书店他们挑选完之后送到他们这边来帮着卖的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然后因为我当时是没有录音的所以我现在只是根据我自己的一个回忆去描述这段对话如果这个细节里面有什么错漏的地方还是请这个欧迪多包涵吧大概就是聊了这些事情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我有跟欧迪说到这个喜马文学的书的问题我就说我这次来到这边的书店逛基本上就感觉没怎么看到能把这个专题做得很深入的书店除了那家城市书房我没有去啊可能那边做了深这个确实是遗憾
那包括像是什么玉达夫我是觉得他在新加坡这边确实是有特别多的故事然后确实也是有很多书真的是在写他的这段经历我在那个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里面其实都看到这些书了
但是呢就是感觉新加坡的华文书店这块吧感觉好像就是会比较缺乏对这些话题的一个展示还有引导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对这个话题是不感兴趣还是说大家在选书的时候就不会考虑说挖掘这一块对就是总会让我有一种来这趟扑空了的感觉
然后对于书店里面本身推荐那些喜马文学的书呢我又是会觉得比较缺失引导和介绍的反正就是需要我去花最笨的功夫一本一本的把这些所有的书去翻阅去了解吧那这样一个时间上的成本可能确实对于我这样一个比较心急的游客来说是有点不划算了当时我大概就是表达这些东西
那欧迪他人也特别好就跟我聊这些聊了能有半小时左右吧当时我也跟他说我这期节目发出来之后会打算让他听听看对那最后我在他那边看了一圈买了一本苏珊桑塔格传吧买完之后我就撤退了
总之对于这个未完成书店我觉得它给我的好的感受是在于这个人情味以及建立那种阅读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一种体验挺好的所以如果大家去那边旅游的话我个人是会推荐到这边来溜达溜达的行那上面说的两家店他们都算是这个纽车水唐人街地区的中文书店吧或者说是中文图书占比比较高的书店
然后这个地区的第三家我去的店啊它是一家英文书店那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它是这次我去新加坡的行程里面最有装饰特色的一家店店的名字叫 Litered with Books 中文翻译怎么翻译满地都是书是吗我不知道这么翻译对不对啊
他家电视分成了上下两层你到书店门口去看他的那个外立面的话他外面的整体是涂成了天蓝色然后在一层的部分呢他是用了大块的这个透明玻璃的橱窗就是如果和他两边相邻的那些店去比的话你会感觉是挺不一样的画风的
那等你进到店里面之后呢,它这个一层的部分相当于是一个一直往里面走的有点狭长的一个大的走廊,两边是书架,走廊偏后的区域呢,它会有一些桌子上面是摆了一些特别推荐的书籍或者是文创之类的吧,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布局。
那在这层里面我觉得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它这里面会有比较多的有意思的那种艺术装饰品吧比方说你进门就能在它的这个房间的上面看到一些吊着的那种类似于什么梅花鹿的大的鹿角之类的东西应该不是真的那个角就是一个造型
然后在这个走廊比较深的地方他们是有放一个那种大的白色的树桩子有两米高吗这个树桩子上面会有一些枝干当时好像也是挂了一些文创的东西在上面吧我有点记不太清楚了
那因为当时我去新加坡那会儿我发现这边很多商家已经开始在准备这个圣诞了这家店里面它的这个圣诞氛围也是挺浓的有特别多的那种什么小铃铛啊小彩灯啊小圣诞树小花环反正你一进去的话就会有一种被这个气氛包裹住的感觉
然后至于说到这边书店的选书的话我看了一下第一层这边的书架它主要是按那一个书名的英文手字母排序的然后我看了一下这里面的书啊感觉这边的书我认识的会多一些就包括那个像什么博客讲还有纽约时报推的一些书这些我是能够找出来的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书确实还是不是特别熟悉啊
只是说我盲猜的话整体会感觉这边的选书的严肃性还有专业性要稍微强一些在它那个入口的地方还有一个砖柜上面好像是放了几本那个什么纳吉亚传奇吧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店主特别喜欢这个系列就周围摆的那个装饰品特别多有一种供起来的感觉
对反正一层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然后你上到二层之后这里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小阁楼铺着红色的印花的地毯然后有那种绿色的红色的小沙发再和它那个蓝色的墙面组合起来的话就感觉挺好看的总体上我是觉得它这个书店是挺适合拍照片的虽然我个人是不太喜欢那种在书店里面摆各种 pose 摆半天然后打扰别人看书的人
但是这种确实是比较有个性的然后有自己设计风格的一个书店我觉得还是挺值得去留下一些照片的那至于说到二层的这个书的话我看了一下它的排序在我的感觉里面就比较次要了像是一些什么旅行啊美食啊社科类的一些书选的也不多这个我感觉就没啥好说的了
总体上我是觉得牛车水这边的三家店刚才说了草根舒适,未完成还有 Litered with Books 我会感觉如果是你来牛车水这边的话我是推荐都是去逛一逛的总体的感受应该不会差
然后我在做这期节目的时候去刷了一下那个 Instagram 我发现牛车水这边其实还有一家电视我当时没有查到的它叫做 Books Beyond Borders 中文电名是不是应该叫做书籍跨越国际之类的
然后我就看 instagram 人家发的照片的话好像是说他这个店里面是主打的自己做的一些手工的饰品这些东西比较多然后也是一家英文书店那这个店我当时就没有去到反正大家如果是有谁感兴趣的话也是欢迎到那边去溜达溜达然后给一个反馈
那最后一趴呢就是关于乌节路上圈的书店了我在这一块的话当时也是逛了有三家店吧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些什么比较网红的那种出片的图书馆我在网上搜的时候是看到他们的
但是本来这次最开始来之前我是抱着一个那种所谓的什么寻觅严肃文学的态度来逛书店的,所以当时就是直接把这个什么网红图书馆给 pass 掉了,但是后面那个未完成的书店的老板 Odi 说,说这个图书馆你是应该去看下子,确实挺漂亮的。
而且就是新加坡的这些书店我最后逛下来就发现其实那种特别严肃的书店你也找不到太多可能还不如去逛一逛那个什么网红图书馆之类的吧这就属于我自己闲扯了那这个乌节路上圈我觉得大家最值得去逛的一个地方就是这个基伊国屋书店了那这个店它据说也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一家基伊国屋
然后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有去过一次日本的所以我知道这个基国屋它非常有名但是它到底里面是什么样的一个风格我确实不是那么的清楚然后乌节路这一块它因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商圈再加上现在要过圣诞节嘛所以它的街上就是有很多那个做圣诞装饰包括你能听见满大街就是那个圣诞节的音乐在放到这边的话就会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很浓厚的商业氛围里面吧
那无节路的这个基国务书店呢它是开在一个叫义安城的商业中心的四层里面面积挺大占据了一整层楼
我进到店里面呢反正主要先看到的就是一大堆的那个漫画日本漫画美国漫画港台漫画还有大陆这边的漫画你像最出名的那些作品什么海贼啊然后这几年比较火的鬼灭之刃吧就是这些作品你一看就是一大堆的放在那边这个时候我可能才知道这个机翼国务它主打的是这方面的东西
那除了这样一大堆的漫画之外呢旁边很大一块区域它是卖一些杂志的我看了一下主要就是英文杂志还有日本那边的杂志这个也是占了很大的一块地方上面可能就是这个书店主体推荐的部分吧然后剩下来的大部分的空间就是卖英文中文日文以及少量的那个马来文的书籍吧我印象中是这样的一个分布
图书类型的话就是我自己比较关注的文史哲这方面的图书我感觉还是能够占到一个很大的占比的然后我是先去看了一下这个中文图书的部分给我的感受就是这个基国务书店它的这个中文图书区
反而是我这几天在新加坡逛的这些书店里面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是最好的一家就是无论是比较经典的名家名著还是最近几年比较新的一些作品吧反正只要不是特别学术的那种就是偏向于大众阅读和普及的这些作品你到这边基本上都是能看到这个反正当时让我还是觉得
比较惊讶的我当时就是有一种感觉早知道我跑到这边来看书了对然后我在这边书柜里面还看到了这个什么大兵的书这个我就感觉很厉害大兵都开始走向国际化了太吓人了但是就是说到这边中文书的价格的话也是像我前面说了几次的确实是要比国内这边贵一倍左右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如果是到这边来买一些港台书你平常觉得如果是不太好买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些购买的价值但是大陆这边书的话我觉得就算了然后这边西马文学的话它也是有一个专柜的我反正看了这个之后也是觉得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就反正感觉这次除了那个新加坡图书馆之外吧这次看到的所有书件都是没有让我感觉到特别好的一个展示和引导的逻辑
OK,那像是英文区的话,这边我感觉它的区域是最大的一块,然后我会感觉它这个英文图书的展示和分布是我能够接受和看明白的,就比方说它会有专门的那种英文经典小说的区域,我跑到这边去啊,就是终于在这边能看到我熟知的那些作家了。
在这一块我是买了一本那个企鹅不文出的卡夫卡它包括变形记还有在流放地之类的短篇的一个集合主要是看中那个封面了然后像是当代文学的话这家店也是有很大的一个地方去做专门的展示比方说像布克奖那些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我看它是有两三个书架吧去做专门展示的
包括这个博客奖的作家的得奖作还有他们的其他的一些代表作吧比方说前几年有一个那个 Shugy Bean 的那本书然后像今年就是这个 Samuel Harvey 的 Orbital 轨道嘛然后在多半上我看好像他今年是有一本关于睡眠的书好像是要翻译出来了吧国内之后要出
就是这些作品他们是会比较突出的在这个书店里面被放出来的然后我在这边是买了一本那个 Orbital 的简装版那像是今年德诺贝尔的那个《寒江的书》这边书店里面他是会专门有一个桌子吧把他的像是什么《宿师者》还有《希腊语课少年来了》还有一本应该叫《白色之书》吧就是这些都是英译版做了一个专门的陈列
除此之外我在这边还买了那个希尔维亚普拉斯的中心罩就那个封面我觉得超级酷是一个黑色的背景然后上面是那种金黄色的好像唱片或者说言论一样的纹路它组成了一个细密的同性缘对就是反正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我在这种店里面逛的时候感觉是自己会有比较主动的这个消费的意愿它可能不像我之前逛的前面的几家店里面
就是那边店我去买书的话其实会感觉是偏比较礼貌性质的或者说支持书店的一个动机去买书但是我在这边的话会感觉好像真的是有我自己想要的书我是去买的然后我从这个维度上去想的话是不是感觉自己还是一个挺俗气的图书消费者的就是喜欢来这种大型的品牌的但是又能够保质保量的一个综合书店里面吧
对然后我在逛一个书店的时候我还拍了一些照片发我们那个听友群里面了听友群里面有个朋友他好像说现在在悉尼吧说悉尼那个基地国务书店跟这个基本上格局是差不多的所以就是同样的一个运营模式吧
然后我就是在想在这种相同运营模式的店里面你只要让我能够找到我想买的东西我就会下手特别快但是你要是让我在那种小的独立书店里面我挑来挑去的话说实话我人又比较社空不会太主动跟这些书店的老板做一个什么深度沟通交流吧比较拘谨反正我现在就是意识到自己有这样一种反差吧我也没有想得特别清楚就还挺奇怪的
OK,那至于说到英文书这块价格的话,我感觉换算成欧元之后,倒也和原价不会差太多,所以可能在新加坡这边买英文书的话,也许会比较合适一些。那总体而言就是我个人是会推荐来这家记忆国务书店逛一逛的。
因为这边的图书的一个规模以及它的分类与展示是我可能比较容易接受的然后对于大众阅读而言我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也就很够用了对前面我还讲过它这个吉伊国务书店在那个五级市地铁站附近有一个分店这个店呢它相当于是这个乌节路总店的面积的不到四分之一左右吧
我觉得它那边就像是一个很小的一个浓缩版的分店里面更加主打的是漫画还有杂志的这个比重所以就是前面我说过如果你要是逛过无节路这个店的话就没有太必要去看那个五级市的分店了 OK 那这就是基于国务书店的情况然后这边的第二家店它是这个武汉的主要书店在新加坡开的一个分店
我最开始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我是看见这个店的一些相关介绍了但是因为这个卓尔书店我在国内是没有去过的所以当时我还挺好奇怎么这个中国书店开到新加坡来它是想要干嘛的是想面对哪些消费者群体的我对这个事情就挺好奇
然后去到这个书店里面之后呢,它也是在这个乌节路的地铁站旁边一个商场的二层,我进去之后反正它里面就是分成三块吧,我觉得应该可以这样去讲,靠左边那块呢就是它的一个饮品的消费区域,然后中间的主体的部分是一大排的书架。
书店里面的书是放这边的然后靠右侧的话它好像是有一个类似于小画廊的空间就是你可以在那里边做展览吧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分布
那我进去之后我就是先从他这边的图书去看一下吧其实选的书还是有一定逻辑的一开始是一些文学理论还有诗歌理论的书籍这个一开始把我吓到了就好像我是第一次在新加坡的这个书店里面见到了讲文学理论的书
但是呢就是你在往后边看的话我感觉又是回到了那个什么新加坡的中文书类的那些巴金老师沈曾文就是我感觉肯定摆这些书他不是错对吧但是呢也没有什么新鲜劲的这些东西在里面那再往后看你会看他有什么标签写着喜马文学的这个图书的分类
但是那里面的书我去看了一圈就感觉这里面的书好像是在乱放就是我没有看到和这个新加坡马来西亚文学相关的书籍反正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吧然后当时他那个书店里面好像是在画展的那一个区域是有那个艺术家的这个绘画作品要准备办展吧有些人会在那边搜索我就没有过去听了
总之我当时是有点搞不明白这样一个书店它开在乌节路这么好的一个地段它是真的要去卖书吗还是说它只是可能作为这个书店的一个品牌形象的宣传或者是作为一个什么中国文化的宣传的一个目的在这边把这个书店当成一个广告一样的作用我就不是很确定了当时它这个书店里面是有一个负责人在的
然后我也是这次行程中唯一一次鼓起勇气想去问这个书店负责人一些相关的问题但是呢就会感觉两边的这个话语逻辑好像是没有很顺畅的沟通起来他就不太明白我为什么要问这些事情比方说你们这个书店的一些选书的逻辑还有出发点面向的是哪样的一个消费群体之类的他好像就是比较警惕吧觉得我是不是有一些不怀好意之类的动机对
对,可能这个负责人我感觉他主要的职责就是处理一些书店里面比较日常的那种运营的工作,但是对于整个的这个书店规划之类的东西,这不是他负责的范围,我是这么理解的啊,所以可能也是造成一些沟通上的不畅通吧。
总体而言吧我觉得这个新加坡的卓尔书店的分店它作为书店而言对于我的吸引力确实不是很大它吸引力大的地方是在于它在这里开店的理由但是呢我并没有找到这个理由的答案反正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吧
OK 然后无节路这边的最后一家店也是我这期节目要最后介绍的一家店它叫做 Anna Bookstore 是一家这个英文的二手书店开在一个叫做 Far East Plaza 远东购物中心开在这个商场五层的一个铺面里面
然后这个商场我进去的时候确实是感觉有一些杂乱的就是里面有很多那种店他们可能是像小吃摊然后卖一些什么日用品五金之类的我不确定就是这种非常生活化的店
在这个商场里面我上到那个书店那层走过去的时候这边还有一些什么理发店洗头店当时还有那种穿着非常妖娆的阿姨就在那喊我进去洗头我赶紧就这个绕道而行了那这家安娜 bookstore 的话它反正就是夹在这样的一堆你可以叫做烟火气比较浓的店铺里面吧你一进去就能看见那个老板非常热情 Hello, welcome, just pick the book you like 当时我就设空我被震慑住了
我就好 OKOKThank you 我就在那假装去看书那他这个书店里面其实非常小啊然后你一进门能看到他的那个玻璃门上面贴了好几张大报纸报纸上面就全是这个店老板的相关的介绍吧然后我一看这个可能确实在当地还属于文化名人层级的一个老板
当时我在那个报纸上扫了一眼就好像是说这个老板他是一个孟加拉人他开这个书店已经特别多年了但是呢当时我也没有特别细的去看
后来我回来之后我看那个维基百科什么的我发现他这个书店如果是往最远追溯的话好像是从 1938 年他的上一辈的时候就有人在开然后到他这一辈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又把这个书店的生意给继承下来了但是是从他这一代开始才叫做 Ender Bookstore 然后这个老先生今年已经 70 岁了我当时是完全没有看出来啊
反正就是网上有很多关于他这个书店还有他自己的一个资料和介绍吧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就叫 Singapore Anna Bookstore 就 OK
然后这家书店我刚才说了它里面空间比较狭窄书就是有那种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上那种感觉也会稍微的有点乱哄哄的那种样子就是如果你和我前面说的那个永新书局的那种整理的特别好的二手书店去对比的话但是就是这种乱我感觉也是我喜欢的那种乱它会让我感觉到这可能才是一种真正的二手书店的气质吧我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
但是我还是有我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这种书店里面会感觉到比较的拘束
除了说要我去耗费比较大的时间成本翻书看书然后旁边还站着这么气场一个足的电脑板我知道他很热情啊但是就在那个时候我是特别想缩到哪一个角落里面就是我很希望我是自己在那边找书和琢磨就 OK 了反正就是很没出息吧对所以我最后就是一共在这里面待了有不到十分钟吧我就赶紧出来了或者叫落荒而逃吧
反正我现在就是一点不知道我怎么会在这样的小书店里面有这么局促的一种感觉然后评论区我不知道有没有特别懂得逛这种小型二手书店的朋友能来交流一下吧就是你们一般在逛这种二手书店的时候是怎么能够沉浸或者是享受在里面的我现在是感觉我有点不太行
OK 那以上所有的内容就是我这次去新加坡的十几家书店以及图书馆的一个非常走马观花外加略有流水帐的一个经历的分享吧比较的主观也比较的不那么的沉浸式就是我好像自己没有把这里面的某一家书店是吃得那么透更多的是给出一种偏向于素际式的感受和观察吧
然后对于无论是图书馆还是书店里面真正那些精粹的东西这方面我的接触可能就不是那么的深入
但是这种方式的话,可能我觉得它的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是在于能够让我在比较短的一周的时间里面看到了更多的关于这个新加坡书店的不同的样貌以及生态,能够快速去建立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对比他们之间的一个差异性吧,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
另外一点的话就是这次向城市书房以及后来我又在那个什么网上发现的一些我没有去的店这个也确实是我这次行程里面的一个遗憾吧对但是遗憾可能它也是下一次我再去这个地方的一个理由下次再去新加坡的话我觉得是会把这些地方都补上的然后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可能在那个新加坡图书馆里面待整整的两到三天左右
包括也可能会考虑去一下马来西亚看一下他们那边的书店的样子行那这期节目我觉得大概就是这样了这也是 2024 年自由泳的最后一期播客在这里我也是祝大家新年快乐吧我们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