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役監受刑人犯下重案,社會輿論沸騰,改革浪潮隨即重創了外役監,讓收容人的人數腰斬過半,這究竟是獄政改革的前進,還是倒退?為了探究這個議題,上一集我們深入明德外役監,近距離觀察受刑人如何在這裡學習自立與社會適應。然而,在這兩集錄製完畢後,我們卻面臨了全新的局面——2025年1月,外役監修正條例立院三讀通過,遴選門檻"又"再次放寬了,原本受刑人要服完至少三分之一的刑期才能申請外役監,現在只要服刑超過三個月就能申請;同時原本要求受刑人要在一年內可以申請假釋,這門檻也放寬到三年內都沒問題。儘管政策搖擺不定,但對於我們來說,釐清外役監的「核心價值」與「角色」這個初衷卻始終如一。外役監向來被視為受刑人重返社會的橋樑,它的存在不只是為了舒緩監所擁擠的問題,更肩負受刑人能以更健全的狀態重新融入社會的使命。遺憾的是,每當受刑人犯下重大案件,政策立即轉往「緊縮」的方向走;一旦人數銳減,又急著再次「放寬」,甚至可能過度開放。面臨政策反覆擺盪,讓我們不禁想問:台灣的外役監制度,真的找到了明確的方向嗎?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兩位專家,與我們一起解構外役監的真實面貌,深入探討制度的核心價值,以及未來該走向何方。
|本集來賓:矯正屬江振亨簡任視察 與 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林政佑教授|
(00:02:34) 現況與變革 (00:07:41) 中間處遇與開放處遇 (00:09:44) 殺警案與易寶宏事件 (00:13:34) 短期自由刑 (00:17:35) 外界對外役監的看法 (00:38:13) 國際比較與借鑒 (00:41:38) 建議與改革方向 (00:46:57) 與社會大眾溝通
主持人:陳豐德&劉邠如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