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罪,該以懲罰為主,還是輔導為先?」這是一起震驚全台的校園暴力案件,也是一次社會對少年事件處理法(簡稱少事法)最深刻的省思。在台灣,少事法的設計初衷,是希望透過「保護與矯正」的原則,給迷途少年一次改過的機會,而非單純的懲罰。但隨著校園暴力、詐欺車手、幫派吸收少年案件層出不窮,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這樣的「保護」是否反而成為了一種「縱容」?當少年犯罪越來越有組織性,甚至被幫派利用成為犯罪工具,現行的少年司法體系,是否還能發揮應有的矯正效果?今天,我們邀請到兩位來賓,來共同探討這個爭議性的議題。
|本集來賓:資深兒少工作者彭偉銓 & 孩想陪你長大聯盟總召徐妮妮|
(00:03:28) 少年事件處理法的初衷與現實落差 (00:11:18) 少年犯罪是否因少事法產生制度性縱容? (00:30:47) 少年司法的隱私保護 vs 司法公正 (00:39:07) 少年犯罪的再犯問題 vs 少事法的矯正效果
上一集傳送門~ EP403|乾妹煽動「給他死!」乾哥7刀殺15歲少年 被害者父母:刀就是他們的道理!|新北國中生割頸案 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be24c312-1d2e-40db-8468-357ceadffa76)
EP404|少事法淪加害者保護傘?國中生割頸案看台灣少年司法與被害者權益|少事法與校園暴力的難解習題 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4906c216-fa5a-48cd-83d1-4f7f87502ae9)
主持人:陳豐德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