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The Gullibility Episode

The Gullibility Episode

2025/1/28
logo of podcast Stuff You Should Know

Stuff You Should Know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C
Chuck
J
Josh
著名财务顾问和媒体人物,创立了广受欢迎的“婴儿步骤”财务计划。
Topics
Josh: 我认为轻信与信任是不同的概念。即使我被骗了,也不代表我轻信,因为我通常认为对方是值得信赖的。轻信的关键在于相信某事,即使缺乏或存在相反的证据。轻信的基准是相信某事而不去查证。研究表明,人们可能并不像其他人认为的那样轻信。影响轻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情境(社会压力)、认知问题(缺乏专业知识)、性格(冲动、缺乏好奇心、高度独立性)和情绪(积极情绪)。即使是研究轻信并撰写相关书籍的人也可能成为其受害者,这说明轻信是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并非普遍的性格特征。一项自我报告的研究表明,轻信量表是有效的,因为得分高的人更可能点击网络钓鱼邮件中的链接。轻信量表中得分高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社交能力强、脆弱、情绪化、自我认知薄弱。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其日后的轻信程度。缺乏自信的人更容易成为轻信的受害者,因为他们害怕显得愚蠢而不敢质疑。轻信量表中得分高的人往往相信超自然活动。讽刺的人更容易轻信,因为他们过于自信而忽略了事实。讽刺是一种认知捷径,它会让人错过机会,并更容易被骗。讽刺的人更容易相信迎合其偏见的信息,因为这是一种认知捷径。在专制政权下,简单的解决方案更容易被轻信,因为这是一种认知捷径。不讽刺需要更多的脑力、思考和参与。情绪会影响轻信程度,疲劳、分心或情绪低落会让人更容易被骗,而情绪高涨则会让人更容易相信积极的信息。一项针对60-90岁老年人的研究发现,轻信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无关,而与责任心低有关。责任心低的人更可能尝试诈骗行为,因为他们更愿意走捷径。认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更容易成为诈骗的受害者。老年人被骗后应及时进行认知能力测试,因为这可能预示着认知能力下降。一项关于网络交友诈骗的研究发现,受害者往往具有冲动和寻求刺激的性格特征,并且受教育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可能因为过于自信而更容易成为网络交友诈骗的受害者。25-35岁的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在诈骗中损失金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上网时间更长。科学家也可能轻信,因为他们可能过于自信或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其他领域。科学家可能轻信的原因包括:过于自信、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其他领域、以及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而忽略反驳证据。科学论文中存在可重复性危机,部分原因是科学家倾向于证明而非证伪自己的假设。 Chuck: 我认为Greenspan的区分是错误的,因为你完全可能被骗而没有积极回应。我认为轻信的关键在于相信某事,即使缺乏或存在相反的证据。我同意轻信的基准是相信某事而不去查证。研究表明,人们可能并不像其他人认为的那样轻信。影响轻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情境、认知问题、性格和情绪。冲动和缺乏好奇心是导致轻信的重要性格因素。高度独立性的人也容易轻信,因为他们过于自信。积极的情绪,例如被爱或获得财务保障的感觉,会增加轻信的可能性。轻信是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并非普遍的性格特征。一些社会心理学家试图创建轻信量表来衡量轻信程度。一项自我报告的研究表明,轻信量表是有效的,因为得分高的人更可能点击网络钓鱼邮件中的链接。经历过艰难生活的人并不一定比其他人更不容易轻信。过度依赖直觉会增加轻信的可能性。讽刺的人更容易轻信,因为他们过于自信而忽略了事实。讽刺是一种认知捷径,它会让人错过机会,并更容易被骗。讽刺的人更容易相信迎合其偏见的信息,因为这是一种认知捷径。在专制政权下,简单的解决方案更容易被轻信,因为这是一种认知捷径。不讽刺需要更多的脑力、思考和参与。193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免费午餐会让人更容易接受政治信息。免费午餐促使销售的现象,可能与让客户心情愉悦从而更容易成交有关。情绪低落的人更容易关注细节,因此更不容易被骗。情绪低落与反刍式思考有关,这会让人更关注细节。人们通常认为儿童、老年人和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容易轻信,但这并不总是正确的。老年人更容易轻信的原因可能是认知能力下降,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子女或他人的提醒而更警惕。一项针对60-90岁老年人的研究发现,轻信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无关,而与责任心低有关。责任心低的人更可能尝试诈骗行为,因为他们更愿意走捷径。认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更容易成为诈骗的受害者。老年人被骗后应及时进行认知能力测试,因为这可能预示着认知能力下降。信任与轻信并不一定相关,你可以信任他人而不轻信。多项研究表明,高信任度的人并不比低信任度的人更容易轻信。高信任度的人更能辨别信息真伪。高信任度和高辨别力是相辅相成的。不信任会让人陷入困境,而信任则会让人更有可能做出积极的改变。不信任会让人错过机会,并影响社会联系,而社会联系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人们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轻信,他们会运用多种标准来判断信息的真伪。人们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是相对松散的,这并不代表轻信。对信息的松散接受并不代表轻信,除非该信息对个人至关重要。宣传的作用不是改变人们的观点,而是强化他们已有的信念。政治广告的作用不是改变人们的观点,而是强化他们已有的信念。尽管人们每年损失巨额资金用于诈骗,但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策略来避免被骗。避免被骗的策略包括:承认自己也可能被骗、避免冲动决策、多提问、考虑信息来源。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可能比年轻人更高。信任与轻信并不相关。

Deep Dive

Chapter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definition of gullibility, differentiating it from credulity. It examines variou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gullibility, including situational pressure, cognitive limitation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motional states. The irony of an expert on gullibility falling victim to a Ponzi scheme highlights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subject.
  • Difference between credulity and gullibility.
  • Four factors of gullibility: situational, cognitive, personality, and emotional.
  • Even experts can be victims of gullibility.

Shownotes Transcript

Being gullible is a weird thing. But are you born with it? Is it learned? Can you be trusting and not gullible? Listen in to find out.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