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126 ... Gilles Deleuze pt. 2 - Immanence

Episode #126 ... Gilles Deleuze pt. 2 - Immanence

2018/12/22
logo of podcast Philosophize This!

Philosophize This!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本期节目继续探讨德勒兹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内在性本体论。节目首先回顾了传统哲学中本体论体系构建的“发现”模式,以及后现代解构主义对其的批判。德勒兹则提出,哲学史应被视为“创造”而非“发现”的过程。这需要稳定的概念,而传统哲学家将概念的稳定性与真理(同一性)联系起来。然而,后结构主义视角认为我们无法获得真理,因此德勒兹主张关注差异而非同一性。 节目接着讨论了传统本体论对“超越性”的依赖,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亚伯拉罕宗教的上帝以及康德的物自体。这些体系都建立了等级制度,将一种存在模式置于优越地位。德勒兹批判这种等级制度,认为缺乏充分理由。他指出,这些哲学家的伦理学都指向对超越性的追求,而超越性的真正功能是建立等级制度而非追求真理。 德勒兹赞同斯宾诺莎的内在性本体论,主张存在单一存在模式(univocal),摒弃物质等级制度。这与斯宾诺莎的泛神论相符。德勒兹质疑了创世和流出作为宇宙起源的解释,提出“表达”的概念:物质通过属性表达自身,属性通过方式表达自身。这解释了物质如何自身安排成无限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宇宙版本。 节目还探讨了时间和空间在理解内在性中的作用。德勒兹借鉴了柏格森的时间理论,认为过去以虚拟的方式存在于当下,当下包含了所有过去事件,过去对当下有重大影响。要理解内在性,需要从时间的角度而非空间的角度思考。德勒兹的本体论并非放弃对存在的探索,而是寻求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可能性,旨在拓宽思想,而非将存在简化为可知的。

Deep Dive

Chapters
The chapter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philosophy as a process of discovery versus Deleuze's perspective of it as a process of creation,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ontological system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Shownotes Transcript

嘿,非常感谢收听播客。很高兴你到目前为止都很喜欢它。philosophizethis.org 上有每一集的完整文字记录。为了支持这样的节目,请访问 patreon.com/philosophizethis。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谢谢。所以快速回顾一下。

哲学是概念创造的艺术。数千年来,哲学家们构建这些本体论体系,试图描述事物的存在方式,这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发现过程,是人们试图发现解释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真理的努力。

对于德勒兹在其周围进行工作的解构主义后现代思想家来说,这使得试图说明事物存在方式的整个历史都极其可疑,如果不是完全缺乏意义的话。毕竟,根据他们的世界观,没有发现过程。没有真理可言。只有数千年的不可验证的推测。

但正如我们上次谈到的那样,德勒兹在这里做了一个关键的转变,这将对哲学的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我们谈到的那样,德勒兹转向说,也许我们应该把哲学的整个历史看作是一个创造过程,而不是发现过程。现在,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讨论为什么这种区别如此重要,让我们介绍德勒兹作品中的一些新术语,这将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内容。

因此,对于历史上设计的每一个本体论系统,假设你要尝试创建你自己的本体论系统。如果你想让它起步,你需要的一件事是稳定的概念。概念稳定性是你可能拥有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为如果你的概念无法被识别、重新识别和反复识别,那么什么构成了你的系统?什么支撑着你的系统?

例如,我们对太阳的概念。太阳系中间那个燃烧的气体球体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这使得它每天都能被识别和重新识别。

对我们来说,太阳的概念是一个稳定的概念。历史上所有的哲学家都意识到他们也需要同样的稳定性水平。所以他们历史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将他们概念的稳定性与真理联系起来。另一种说法是,历史上哲学家们大多将他们概念的稳定性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同一性联系起来。

这似乎是一个好策略,但是如果你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呢?我们无法获得真理。我们没有特权能够将概念稳定性建立在存在的事物之上。

这就是德勒兹将在同一性本体论和差异本体论之间做出的对比。这两个词将极其重要,所以请记住它们。但关键是,一方面,我们有历史上大多数采取通过同一性、通过存在的事物来构建其系统的哲学家。德勒兹将与他们对抗,并建议没有任何标准能够使概念足够稳定。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像过去那样关注同一性,而是关注差异。

现在,这个故事相当复杂,但我认为它可以追溯到几年前我们在本播客中谈到的一个思想家,一个德勒兹非常尊敬的人,因为他敢于走出这些同一性本体论。这个人名叫巴鲁赫·斯宾诺莎。但为了理解为什么斯宾诺莎与他周围的人如此不同,我们首先必须谈谈自柏拉图以来存在的这些传统、正常的、基于同一性的本体论系统的另一个方面,即

需要超越来解释事物。超越。我们在上一集简要地谈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但这非常简单。我的意思是,总的来说,在哲学史上,当谈到宇宙中的物质时,几乎每一个哲学家都通过二元论的过滤器来构建他们的思想,其中一种物质超越另一种物质。

让我们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柏拉图的作品怎么样?对他来说有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是理念世界,他会将其描述为理想的、超越的、非尘世的。然后是现象世界,他会将其描述为尘世的影子、复制品、非理想的。另一个例子,在后来的历史上,使用你想要的任何亚伯拉罕宗教上帝的变体。

我们所处的物理世界就是这样,是物理的,但也是不完美的、非理想的,如果你愿意的话,是一个暂时的试炼场。但是你还有上帝作为一种物质,非物质的、超越的、理想的、非尘世的。

这甚至发生在启蒙运动时期。以康德的作品为例。存在我们一无所知的事物本身的世界。因此,为了保持超越性,出现了人类经验的世界,其中人类主体性成为理想的、超越的,能够独自创造一个世界,不同于我们所体验的物质世界。德勒兹希望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三种情况下,都建立了一个等级制度。

请注意,这两种存在模式中的一种总是优越的,而另一种则处于从属地位。德勒兹想要指出的是,没有绝对的理由说明其中一种物质必须优于另一种物质。但有趣的是,在整个历史上,在这些超越系统中,事情总是这样发展的,不是吗?

他还想指出的是,当你考虑这些思想家围绕他们的本体论创造伦理的时候,当你考虑所有这些思想家对诸如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一个人可能如何生活等问题的答案时,

他们给出的答案总是人应该追求那种超越。尼采谈到了这一点,在这些系统中,当谈到人类行为的期望时,总有一个必然性要达到那种超越。你知道,他谈到在所有这些系统中,非超越的存在形式都被排除在外,除非它反过来否定自身。以我们任何一个例子为例,你就可以看到这如何适用。然而,德勒兹想要表达的是,

在这些本体论系统中,超越的真正功能并非对真理的无私、严格的追求。超越是什么,它需要两种或多种物质或存在模式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超越是一种建立等级制度的方式。

在创建本体论时,等级制度的好处在于它允许你挑选某些属性,将它们标记为超越的,然后将它们视为优于其他属性,然后你可以围绕这些属性建立你的系统其余部分。

优越的超越品质通常是统一性、非物理同一性等。这些总是被认为超越其对立面,即哲学家通常没有关注的东西,例如不统一性、物理领域以及似乎无法定义的东西。这些较低的品质将成为德勒兹开始探索超越本体论过去遗留下来的巨大漏洞的主要领域。

当谈到诸如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时,德勒兹会说,过去许多哲学家遇到的问题是他们试图利用他们的本体论来设定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限制。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几乎总是将你的生活导向达到那种超越。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呢?

如果我们不是试图通过本体论来规定生活的局限性,而是提出诸如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如果通过创造本体论,你实际上可以为某人提供信息和提供真正的可能性呢?更像是一个问题,一个人可能如何生活?

德勒兹从超越中彻底转向,将解决这两个问题。正是在这里,巴鲁赫·斯宾诺莎的重要性才进入这个故事。看,因为斯宾诺莎似乎是哲学史上第一个质疑这些超越本体论的人,走出哲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创造第一个内在本体论。

所以,让我们谈谈我说内在本体论是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与这些更经典的超越本体论有何不同。首先,如果你要制作内在本体论,你需要摆脱整个物质等级制度,其中一个物质凌驾于另一个物质之上。所以有时用来描述这种情况的哲学词是说内在本体论必须是同义的。

这意味着只存在一种存在模式,一种物质。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没有理由区分不同类型的存在,存在于某种存在等级制度上的不同层次。没有理由假设存在多种物质。因此,没有理由假设存在某种等级系统,这些物质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种思维方式导致斯宾诺莎泛神论,即上帝就是一切的思想。整个存在,每一块石头,每个人,每只驼鹿,都是宇宙更大整体的一个方面。斯宾诺莎无疑会想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不是默认选项。答案可能是因为历史上,我们所拥有的大多是某种创造故事的变体。每当你拥有任何创造的变体时,

一种物质创造了天地?那么,等级制度和双重物质就写在了其中。斯宾诺莎会问,如果你有一种物质或上帝或任何你想要称呼它的东西,它创造了所有存在的东西,但在这样做的时候它仍然保持一种物质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这是可能的?假设这是可能的。这将有什么影响?

在斯宾诺莎那个时代的哲学世界中,这里发生的事情更少的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的层面,更多的是他正在质疑哲学家和神学家声称宇宙诞生的两种传统方式:创造和散发。斯宾诺莎最终将提供第三种选择,他认为这更有可能,这将被称为表达。因此,不用说,事物是同义的会变得极其复杂。

这种复杂性出现的一种方式是,当谈到回答一些基本问题时,它为斯宾诺莎和德勒兹创造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德勒兹来说,其中一个问题是,事物是同义的。没有理由区分存在模式。只有一个大写的 B 存在。然而,你刚刚谈到我们应该主要关注差异而不是同一性。你如何调和两者?

德勒兹会说,如果内在本体论对我们来说没有直接意义,那可能是因为作为人类,我们习惯于空间思维。我们将一切视为其对我们的直接外观,以及其与周围对我们直接的事物的关系。我们将整个过程视为发生在一个宇宙保鲜盒中,它将所有东西都包含在内。

德勒兹说,如果你想理解内在性,你应该停止空间思维,开始时间思维或以时间为单位思考。因为我们对时间的思考方式所带来的包袱往往非常有限。例如,作为人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思考方式在驾驭我们现代的上班、回家、看电视、睡觉的生活方式和时间表方面无疑是有用的。

那里有很多人的时间观最好被描述为线性的。他们认为时间是一条长线,无限地延伸到过去和未来。我们甚至使用名为时间轴的东西来创建这种时间思维方式的可视化效果。其思想是,在这条线上几乎有无限数量的时间点。我们沿着这条线从过去走向未来,永远处于当下。

现在,这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重要观点。基于这种观点,我们总是处于现在。而过去,一旦过去,我们可以记住它,我们可以反思它,我们可以研究它。但就所有意图和目的而言,基于这种线性观点,过去不再存在。未来也是如此。我们可能有未来的计划来预测它,但有一种感觉,未来还不存在,只有现在。

这是一个礼物。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称之为现在。尽管如此,撇开 Pinterest 的表情包不谈,我的意思是,这是一种人们看待时间的方式。就像我说的那样,在确保你将在下午 5 点整到达银行参加你的约会方面,它无疑非常有用。但是我们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来看待时间的概念。有些人会批评线性的时间观,他们可能会说,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说你总是处于当下,沿着这条线移动,但是任何一个当下都可以被无限细分。你可以认为你占据了特定的秒数,但是然后这秒数可以被分成两半,然后再次分成两半,然后再次分成两半,依此类推。什么是当下?当它可以被无限细分为你的大脑甚至无法感知的持续时间时,你如何才能声称你掌握了它?

但是还有其他理论。还有其他人会说,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占据当下。实际上,当下真正发挥的唯一作用是它是过去和未来相遇的点。用人文主义的方式来说,你既是你过去所做事情的集合,也是未来将要实现的可能性的集合。

这些过去和未来的事件就像磁铁一样,不断地从两侧影响你。你当下存在的更准确的描述实际上只是它们的极性相遇的地方。但是德勒兹将提供另一种对时间的看法。首先由亨利·柏格森提出,在他的 1988 年出版的《柏格森主义》一书中由德勒兹解释。柏格森对德勒兹的思想影响很大,我想他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这一事实应该是一个指标。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关于柏格森时间理论的完整剧集。我想我今天的工作只是试图涵盖那些将有助于我们讨论内在性的部分。也许最好的起点是谈谈柏格森关于过去和现在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论。所以,过去不像我们谈到的线性时间观那样,因为它已经过去,所以基本上不再存在了。

过去并非像我们在另一个理论中谈到的那样,仅仅是从很久以前就对现在产生影响的东西。对柏格森来说,过去存在于现在。让我解释一下。柏格森会说,我们应该将现在视为存在于他所谓的现实中,而过去(再次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存在)应该被认为是虚拟地存在的。

我见过的最好的说法是考虑生物学。现在存在于现实中的细胞。科学家可以观察它们,研究它们,并将它们与其他细胞进行比较。但同时,细胞深处写有一组遗传密码,这对细胞的外观、细胞的行为以及细胞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非常真实的影响。该代码在某种程度上存在。

但是,尽管如此,科学家也看不到代码。他们无法研究它。现在,那里肯定存在某些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只寻找现在的现实,我们就永远不会看到它。

这是考虑柏格森关于过去和现在之间关系的观点的一种好方法。无论当下是什么,它都包含过去发生的一切。正如他所说,当下实现了虚拟,或实现了过去发生的长串事件。但与此同时,过去对当下实际发生的事情有巨大的影响。

看,如果将两者都交织在一个地方似乎令人困惑,那可能是因为你正在以空间术语来描绘时间,只在当下,只有对我们来说被实现的东西,只是显微镜下载玻片上的细胞。而如果你更多地从时间的角度来思考,这个理论可能更有意义。当下并非像线性时间观所暗示的那样,是一个时间快照,两侧都是黑色。

当下最好被认为是一个领域,一个各种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物相互作用的复杂领域。在这个领域内,它们都存在。所以在这点上,我想尝试将这种时间理论与斯宾诺莎的作品联系起来,最终与德勒兹联系起来,最后弄清楚其中一种内在本体论会是什么样子。

记住,如果有人想创造内在本体论,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解释,如果宇宙是同义的,并且没有理由区分存在模式或类型,那么为什么如此关注差异?物质如何从根本上相互作用和变化?超越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对吧?那么,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内在性将如何解释它们呢?

你可能还记得我们关于斯宾诺莎的剧集,但在他的时代,物质主要通过物质、属性和模式来解释。让我们先定义一下这些。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什么了。当谈到属性时,斯宾诺莎将属性定义为,“引文:通过属性,我理解智力所感知到的构成其本质的物质,引文结束。”或者换句话说,属性是事物的本质。

斯宾诺莎将模式定义为,“引文:换句话说,模式是事物的属性。正因为如此,它们通常决定了某事物在我们现实中的外观。物质、属性和模式。现在,

记住剧集前面提到的内容,斯宾诺莎直接攻击了创造和散发作为解释宇宙的方式的思想。因为无论你做什么,这两种策略都会自然地导致我们之前谈到的具有等级制度的超越系统之一。他试图摆脱这种困境。所以他引入了表达的概念。这是他通过德勒兹本体论的视角所表达的意思。

德勒兹说,物质通过属性表达自身,或者物质通过事物的本质表达自身。然后,属性在这一点上通过模式表达自身,或者事物的本质通过存在的事物的个体属性表达自身。

现在,如果这让你感到无聊,那么这里的重点是表达,因为这种举动允许在哲学史上从未存在过的事情。表达作为一种过程,试图解释一种物质如何独自,无需像上帝这样的外部实体的帮助,就能排列成无限数量的组合,每种组合都是宇宙的不同排列。

宇宙的每个版本,一方面是它自己的东西,但另一方面,只是物质内在表达自身的长而可能永恒的过程中的一个小点。他在这里说的是宇宙,无论它是什么,都是来自内部的表达,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创造。

现在,你可能会说,好吧,事物需要同义性是怎么回事?我的意思是,你正在谈论物质、属性、模式。所有这些不都是不同的存在层次吗?不。物质与属性和模式内在相关。你甚至会问这样的问题,这表明你可能是在空间思考而不是时间思考。

对德勒兹来说,物质并非某些存在于那里的物理事物,就像过去许多超越哲学家让我们相信的那样四处移动。对德勒兹来说,物质本质上是时间的。最终导致我们所体验的这个宇宙的物质

更像时间而不是空间。只有当你开始以时间为单位思考时,你才能开始理解它。时间并非普通人认为的那样。他所说的时间类似于我们谈到的柏格森的时间理论,实现虚拟。这是一个内在本体论的例子。

这是一个托德·梅所指的例子,“引文:一种本体论,它不是试图将存在简化为可知的,而是试图拓宽思想以感知不可知的,引文结束。”说得妙极了,去感知不可知。

例如,你是否见过一位医生无法进行手术,他们无法确切地看到某人的内部情况,但他们有一种在某些区域四处摸索和推挤的方法,以大致了解另一侧的情况,尽管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另一侧的情况。这是德勒兹提出的这种新型本体论的隐喻。

过去许多哲学家都拼命地试图将存在简化为知识、真理或任何其他雄心勃勃的努力。但是德勒兹做得如此出色的是说,“好吧,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到达那里。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另一边是什么。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把握存在的混沌。也许根本没有超越,没有同一性。也许我们永远只能获得宇宙单一同一性的访问权限。”

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四处摸索,伸出触角,推断另一边的情况,并尽最大努力产生有趣且有用的新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为生活创造了新的可能性。没有理由完全放弃哲学。你可能想知道,“好吧,我们谈到了过去和现在。未来呢?”我们将在本系列的最后一集中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还将解决围绕差异和内在性概念的一些未解之谜。

但下一次,我想从本体论中休息一下,更多地谈谈德勒兹的实践方面。他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政治、经济以及许多其他事情。德勒兹将呈现一幅与他对本体论的观点一样独特的现实世界图景。感谢收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