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153 ... The Frankfurt School - Walter Benjamin pt. 2 - Distraction

Episode #153 ... The Frankfurt School - Walter Benjamin pt. 2 - Distraction

2021/4/1
logo of podcast Philosophize This!

Philosophize This!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本雅明
Topics
本雅明认为,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感知方式和主体性。在口述传统时代,人们集体接受故事,故事在传播中不断变化。印刷术的出现导致小说成为一种个体化的阅读体验,促进了专注和思考能力的发展。然而,电影和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使得艺术品可以大量复制,人们的感官体验也发生了变化,注意力分散成为常态。本雅明将电影比作现代公民的训练场,它是一种集体性的观影体验,但这种体验是注意力分散的。他认为,艺术品的机械复制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艺术家需要考虑利润和可复制性。艺术商品化改变了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不断受到短暂的图像、声音和气味的影响,处于持续的注意力分散状态,专注和思考变得困难。本雅明认为,注意力分散的大众通过习惯而不是深思熟虑来理解世界。他担忧通过电影等媒介向大众传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但也肯定了新技术的解放潜力。他认为,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与被动观看相结合,可能会强化特定政治意识形态,资本主义背景下,电影的资助者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影片。他认为,注意力分散、艺术品机械复制以及大众传播技术共同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历史上艺术通常与宗教或传统联系在一起,而现在艺术可以被批量复制和销售。艺术的意义可以被任意解读,大众成为艺术的评论家。艺术从“仪式性艺术”转变为“展览性艺术”,并具有内在的政治性。新技术使得艺术的政治化和大众传播成为可能,这为法西斯主义提供了武器。现代社会不再是深思熟虑的政治时代,代议制民主面临危机,权力者可以直接与大众沟通,代表人物的作用被削弱。政治领袖的光环也逐渐消失,他们可以直接与大众沟通。大众通过屏幕上的图像可以直面自身,更容易认同自身为大众群体的一员。屏幕上的图像可能会塑造大众的主体性,导致大众生产的社会存在。电影和电视等媒介容易被用于政治戏剧或宣传,不同的拍摄角度会呈现不同的图像,而大众看到的只是被设计好的图像。在社交媒体上,信息传递缺乏细致的观点,只传递意识形态。权力者通过简短信息向大众传递信息,这并不理想。法西斯主义试图组织新无产阶级大众,同时保持财产关系不变。技术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本雅明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体验的可沟通性越来越弱。一战士兵回国后难以表达战争经历,这体现了技术对沟通的影响。现代技术可能会对人们的沟通能力产生类似的影响,导致人们难以分享自身经历。

Deep Dive

Chapters
Walter Benjamin's work, particularly his focus 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n human sensory experience and subjectivity, remains highly relevant today as new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shape our interactions with reality.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好!如果您将本节目视为教育资源,并且希望参与到未来数年让哲学知识惠及所有人的工作中,请在patreon.com/philosophizethis上支持本节目。希望您今天喜欢这个节目。所以,关于瓦尔特·本雅明,需要考虑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与我们在本节目中介绍的其他许多思想家相比,他的作品在今天与他写作时一样具有相关性。

哲学家们显然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他们的工作。这种背景往往会影响他们认为甚至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当他们对这些紧迫的问题提出答案时,无论他们的工作多么有趣,无论您从研究中获得多少实际价值,世界有时可能会忽略他们的工作,就其直接相关性而言。然而,瓦尔特·本雅明的作品并非如此。

因为正如我们上次谈到的那样,他主要关注的是技术创新与人们的感官体验和主观性之间的关系。你改变了围绕一个人的技术,你就改变了这个人。这就是我们今天部分要讨论的内容。因此,当他举例时,他将提到电影、广播和电视等事物,这三件事可能都在我们的现代世界中逐渐消失。

但他认为这些事物如何影响个体主体和政治主体,同样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不同的技术。例如互联网、智能手机、自动驾驶汽车等等。当你考虑到新技术的引入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以及这项技术在调节我们与现实的全部关系方面有多大的影响力,以至于你几乎可以认为我们是控制论的。

也许瓦尔特·本雅明的作品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贴切。为了说明原因,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故事的故事。我想说是关于讲故事的。但也许更好的理解方式是,这是一个关于神话如何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传递给人们的故事。人们感到与之联系并用来帮助引导他们生存的不可证实的故事。

现在,过去,故事和神话是由讲故事的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职位。这些人必须有很好的记忆力,他们必须有很好的表演能力,他们经常向聚集在一起的全体人群讲述这些故事。不过,关于这个早期讲故事时代,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考虑。第一,这些故事是由人们集体接受的。这是一项人们参与的集体活动。

有人可能会说团队建设。另一件事:这些故事被讲述了很多很多次,有时是对同一群人讲述的。但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故事是不可复制的。你通常可以讲述同一个故事。

但这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副本。总会有变化,不同的细节。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是个优秀的讲故事的人,你会根据你的听众来调整这些细节。关键是,人们接受故事的集体过程反映了这些人所参与的集体社会。

但正如你所知,时间在流逝。古腾堡印刷术,社会经济现实发生了变化,本雅明阐述了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神话,开始以印刷的形式出现。我们看到了小说兴起。现在,与之前的口头传统相比,阅读小说不是一项集体活动。人们不会都围着一本书,然后等到每个人都读完后再翻页。

不,这是一个独自一人坐着看书的人。本雅明说,即使是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几乎总是关于一个个人主角克服某种挑战。小说成为工业中产阶级极其个人主义的孤独生活方式中最流行的讲故事形式,这并非巧合。关于小说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当你与故事建立这种个体关系时,

本雅明认为它开始促进一种他所谓的对小说的专注或深思熟虑。这种专注的能力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不仅在你试图从故事中获得智慧时,而且在形成你自己的政治观点时也是如此。

稍后详细介绍。但同样,时间在流逝。在本雅明时代,他开始看到随着电影和广播等事物的出现,大规模的讲故事形式、大规模的传播形式的兴起。好吧,我们听过他对摄影的看法,以及它如何能极大地改变一个人的主观性。当我们引入另一种技术时会发生什么?屏幕上移动图像的技术。这会有多大的影响?

本雅明以其著名的方式将电影描述为现代公民的训练场。让我解释一下他的意思。当你去看电影时,你再次以集体的方式接受一个故事或一种神话。这不像阅读小说时的个人体验。这更像是讲故事的时代,你成为观察者和听众的一部分。

当你把电影当作一件艺术品时,并没有《乱世佳人》的唯一一份拷贝,你必须飞越世界才能看到它。如果他们愿意,数百万、数十亿人都可以在同一时间观看相同的移动图像。也就是说,电影就像讲故事的时代一样,它是集体接受的,但与讲故事不同的是,故事的精确副本现在可以大规模复制。我想暂停两秒钟,说一件这里真正重要的事情需要记住

在这个艺术大规模复制的新时代,本雅明认为这改变了艺术的几个关键前提,如果艺术家想在资本主义社会生存,他们必须牢记这些前提。这反过来又改变了艺术本身的定义。例如,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如果你要大规模复制你的艺术作品,你总是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将利润作为最终目标。

这反过来又让你考虑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多的复制品。这反过来又让你不仅要考虑艺术本身的价值,你还必须考虑什么样的艺术最容易复制、分发和销售。当观察者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被将艺术变成商品所过滤时,

双方都会产生真正的后果,我们将在屏幕上这个移动图像的新时代看到这一点。但首先,关于电影的感官体验还有几件事。这对瓦尔特·本雅明来说非常重要。他将绘画与电影进行比较。当你看着一幅画时,图像是静止的。有时间观察、集中注意力、深思熟虑,拥有个人的审美反思时刻。

但是对于电影来说,图像和声音来得如此之快。事情变化得如此之快。你永远不会有任何反思的时刻,因为当你开始反思的时候,它已经转移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移动图像和不同的场景中了。

其结果是,当你定期消费由屏幕上的移动图像和声音构成的艺术故事时,你的主观性的默认状态是什么,但也应该说,当你消费许多其他形式的艺术时,默认状态是让人处于持续分心的状态中。所以我们这里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方面是专注,另一方面是分心。本雅明在这里描述了专注和分心的区别,引用道:

分心和专注形成极端对立面,可以这样陈述:一个在艺术品前专注的人会被它所吸引。他进入这件艺术品的方式,就像传说中描述的那位中国画家观看他完成的画作一样。相反,分心的群众吸收艺术品。

这在建筑方面最为明显。建筑一直代表着艺术作品的原型,其接受是由处于分心状态的集体完成的。它的接受规律最有启发性。”所以,这将是本雅明关于体验艺术的不同方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专注于一件艺术品的人会被它所吸引,而分心的群众则吸收艺术品。

因此,作为比较,想想在小说时代体验艺术的人,当时专注和深思熟虑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例如,一个人看到一幅画。他们盯着它看,他们剖析它,他们处于一种沉思的状态,他们的整个审美体验都根植于对绘画的某种关注。本雅明会说他们被艺术作品所吸引。

但他不要误以为他是一个说这比一直分心好得多的人。我们必须回到这样做的方式。他实际上在某一点上谈到,如果考虑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才能获得审美体验的艺术,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侵略性的举动。艺术家实际上是在劫持审美体验。我的意思是,他们基本上是在说,如果你不全神贯注地听我讲,并且不给我一百万美元的未标记钞票,你就不会从我这里得到任何东西。

但在我们的现代世界,随着新技术的引入,专注和深思熟虑已经成为过时的思维模式。

能够专注在当今我们所生活的都市社会中并不是一项有用的技能。这不仅导致了小说的危机,正如本雅明所说,人们不再能够像以前那样与这种类型的艺术产生联系来获得他们的神话,而且它也导致了当今世界更有用的策略,那就是,当然,过着持续分心的生活。让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他在说什么。想想现代大都市的生活。

你不断地受到转瞬即逝的图像、声音、气味、纹理的轰炸。看,你可能有一天走在街上,看到远处屏幕上闪烁的广告,上面是洗发水瓶。你被你旁边汽车喇叭的声音打断了。但随后有人试图把他们的混音带给你,因为他们试图让他们的音乐推广出去。

然后有人从你身边走过,他们自言自语,你误以为他们想和你说话。但随后你经过一家餐馆,闻到食物的味道,你看着他们的标志试图看到餐馆的名字,但随后有人撞了你一下,因为你挡路了。这种体验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今天在听的人不是和尚,你知道,你并不是一直穿着橙色的连体衣,对于普通人来说,

试图专注或仔细考虑你在现代大都市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不仅会让人不知所措,而且根本不可能。现代主体存在于分心的状态中,因为他们必须这样做,否则他们什么也做不成。

顺便说一下,想想分心,不仅是你的视觉感官被分割了。你知道,你在看某样东西,你看到别的东西,你朝那边看,你分心了。不,本雅明会说这不是我们用感官注意的唯一方式。他说,你很容易因为不断地从多感官环境中获得转瞬即逝的输入而处于分心的状态。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会说,在小说时代,事物在视觉成分方面被过度索引了。视觉成为我们体验的独石。人们会坐在一个安静、平静的地方,这样他们就不会太分心,以便能够集中精力阅读他们正在阅读的内容。当你走进艺术馆时,你可能不希望在大厅里举行泥浆摔跤比赛。这是有充分理由的。视觉事物很重要。

但有些事情你无法通过写作的单一感官交流来传达,你只能以多感官的方式来传达,正如过去的讲故事的人们所理解的那样。现代生活的持续感官轰炸和缺乏静止需要一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才能正确地吸收它。

再一次,世界不再将我们吸纳到其中。我们作为分心人群的成员吸收世界。电影和视频成为必须沉浸在这个分心现实中,同时仍然需要被动地吸收意义的人的终极训练场。

因此,正如欧洲历史上早期的沙龙和咖啡馆通过在这些地方阅读、讨论和辩论来训练政治主体一样,电影成为现代主体的训练场。这就是他谈到建筑时所指的,他也认为建筑是一种大众媒体。当然,理论上你可以停下来,看看建筑,过度关注视觉,并真正将其视为一件艺术品。

但本雅明指出,我们不是游客,好吗?因为在我们的城市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会停下来用视觉观察一切,并开始为此而感到不安?伙计们,伙计们,你们必须看看这个机场的浴室瓷砖。太不可思议了。进来吧,伙计们。来吧。不,我们不会那样做。你怎么可能那样做?如果你鲍勃·罗斯从未不得不完成他一天的工作,你就像拿着智能手机的鲍勃·罗斯。

我们永远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审美体验是在分心的模式下实现的,通过利用或感知我们周围的世界来吸收点点滴滴。资本主义社会中分心的人群并没有从对事物的深思熟虑中获得他们的神话。他们通常根据他们形成的习惯来利用他们周围的世界。

通常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形成这些习惯,或者为什么他们这样做。他说,引用道:

因此,通过生活在分心的状态中,我们在许多情况下根据我们碰巧形成的习惯来利用世界。我们利用我们周围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拥有特定的世界观。

本雅明显然非常关注通过电影媒体向大众传递他所认为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新可能性,在他那个时代,这显然在电影领域最为普遍。但不要误解他。特别是与他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同行相比,他对这项新技术及其为大众带来解放潜力的能力实际上非常乐观。他只是认为它没有被用于此。

再次,我们将被动的旁观与电影和视频促进符合特定政治意识形态的故事或神话的能力结合起来。这与讲故事的人传承几代人的智慧相去甚远。这与专注时代的不同小说相去甚远。

这是一个大规模复制的交付系统,它让人们分心,并吸收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充其量只能平息他们对他们在社会中地位的不满,最坏的情况是,让人们成为大规模谋杀政权中的士兵。更不用说,当你将这一切与资本主义结合起来时,你还必须考虑电影和观众之间始终存在的过滤器。电影需要有人资助。

本雅明希望我们始终记住,那些受益于让人们分心、吸收维持现状的意识形态的人,恰好是那些拥有资本资源来挑选和选择哪些电影可以资助,或者制作哪些视频的人。所有这一切都很好地过渡到他的下一个要点,即这种新的主体感官倾向的结合,我们总是分心,

加上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新角色,加上新的大众传播技术的引入,所有这一切创造了一种肥沃的土壤,似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法西斯主义。看,贯穿历史的艺术通常与某种宗教基础、仪式或传统联系在一起。再一次,艺术的作用从来不是大规模复制和销售。

但现在它确实如此,再一次,本雅明会说,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现在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可以采取任何你想要的形状。最终,在这个新世界里,分心的群众是批评家。在这个新世界里,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是,艺术对你意味着什么。但再一次,每一道银色的衬里都有一片乌云。

而本雅明眼中的乌云是,艺术,就其可以以我们想要的任何方式被利用而言,并且现在被大规模复制,艺术已经从本雅明所说的艺术的崇拜作品转变为艺术的展览主义作品。我们新世界的艺术主要是为了展示而创作的。每当你展示一件艺术品时,它就必须具有内在的政治性。

换句话说,在这个时期引入的技术使得以以前从未有过的方式将艺术政治化和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因此,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的法西斯领导人,那么在分心的人群时代,这将成为你武器库中令人难以置信的武器。因为在小说时代,政治主体也依赖于专注和深思熟虑来做出他们的政治决定。

他们可能会走到外面,找到一棵可以坐下的好树,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思考事情,考虑所有选择,仔细考虑哪一个最好,然后他们会告诉他们的当地代表,然后他们会反思他们的决定。本雅明认为,我们不再处于审慎政治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代议制民主处于危机之中。

如果仅仅是因为当权者现在能够直接与大众自身沟通,它似乎就要永远消失了。看,政治主体与总统或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过去是由代表制民主中的代表来调解的。

现在,它是由技术调解的,就像我们与现实的全部体验以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样。代表们仍然存在。他们仍然上班,他们仍然参加议会会议。但对本雅明来说,这些代表已经成为旁观者,几乎就像电影院里的观众一样。他们很快就会成为政治进程中过时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光环的衰落甚至延伸到我们的政治领导人身上。领导人现在可以将他们的声音放在广播中,或者将他们的面孔放在屏幕上,现在他们可以直接与大量的政治主体进行沟通。艺术作品、宣传、电影、广播节目、书籍、视频、歌曲。所有这些现在都可以大规模复制并分发给这些群众。这些群众,通过屏幕上的图像,通过从上方的照片,

现在可以面对面地看到自己。他们可以将自己视为一个集体主体。此时,将自己认定为大众中的一员变得更加容易。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大众面对面地看到自己,随着人们在屏幕上看到大众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被描绘出来,这些图像是否会产生大众自身的主观性?如果这是真的,本雅明认为这是真的,

那么这意味着我们实际上只是生活在一个完全大规模生产的存在中。不仅包括所有明显的物质商品、艺术以及基本上你可以表达自己作为所谓的个人的所有方式的大规模复制,而且我们现在甚至还在大规模生产人。本雅明在某一点上谈到

想想电影、电视和视频非常适合政治戏剧或政治奇观和宣传。因为当你拍摄任何类型的视频并用摄像机指向你想要捕捉的场景时,只有一个视角可以以这种方式传递该场景。

从稍微不同的角度拍摄,你可能会看到所有摄像机、音响人员、连接到表演者身上的绳索,这些绳索使他们能够四处飞翔。换句话说,你不会看到为你设计的图像,而是通过更广阔的镜头看到世界。现在想象一下,如果在在线媒体中,那些处于最终权力地位的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沟通渠道,而这种渠道只允许你用280个字符来表达你的观点。

想象一下,一条推文必须概括你对某事的看法。有趣的是,人们总是这样做,基本上承认他们评论的任何问题都没有任何细微之处。你真的能用280个字符来传达除意识形态之外的任何东西吗?那么,平台本身是否默认过滤掉了细微的观点?当唯一能被点赞和分享的东西是你写在幸运饼干上的东西时,

这真的是我们希望当权者向政治主体传递信息的方式吗?特别是考虑到分心的群众需要容易理解的信息来吸收。本雅明在他最著名的段落之一中这样说道。“……法西斯主义试图组织新无产阶级化的群众,同时保持他们试图废除的财产关系不变。”

它认为自己的救赎在于赋予大众表达权,但绝不赋予他们权利。大众有权改变财产关系。法西斯主义试图在保持这些关系不变的情况下赋予他们表达权。”技术调解了我们所做的一切。今天,我们主要存在于一个数字本体中,我们用它来理解我们实际生活的物理本体。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是,本雅明的最大论点之一开始变得非常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作为人的体验的可沟通性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现在我们将更多地讨论这个概念,但从非常普遍的意义上说,考虑本雅明在这里的一个例子很有趣。他说,当士兵们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回家时,你可能会期望他们带着关于他们在冲突期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各种故事回来。

但他表示,你通常会看到,由于调解了他们在那里全部体验的新技术,有时甚至是残酷的技术,你看到的是那些显然有很多话要说的人,但很难传达任何信息。总会有停顿。总是在寻找合适的措辞来让那些实际上并不在场的人置身于他们的经历中。那么,如果逐渐调解普通人生命的技术具有类似的效果呢?这将是多么令人疏远?

拥有一系列你非常想与你所爱和关心的人分享的经历。但语言和交流已经萎缩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你将永远无法真正告诉他们。感谢您的收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