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Duckworth:人们会模仿他们遇到的人的口音和举止,这是一种普遍观察到的行为,并且与社会地位和群体归属感有关。她在牛津学习期间不自觉地模仿了英国口音,这说明了行为传染的普遍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她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即使生活条件优越,许多人仍然感到不安或不满足?这引发了对持续幸福的挑战的讨论。
Laurie Santos:行为传染是一种进化而来的行为,在动物和人类中都存在。变色龙效应是指人们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行为,尤其是在地位较高的人面前。行为传染可能导致不道德行为,例如说谎、作弊和偷窃。人们更有可能模仿他们认为属于自己群体的人的行为,尤其是在地位较高的人面前。
她对镜像神经元持谨慎态度,认为其功能可能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大,其作用主要限于特定的运动行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够通过观察学习,而动物则更多的是通过尝试和错误学习。过度模仿是指人们会模仿一些低效或不道德的行为,这可能是为了融入群体。人们会根据情境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周围环境和群体。
她还讨论了享乐主义跑步机效应,即人们会适应各种情况,无论是好是坏,最终回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快乐水平。享乐主义适应并非总是完美的,人们在经历重大事件后,快乐水平可能不会完全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追求极度快乐可能并不总是最佳选择,适度的快乐更利于长远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在于中庸之道,追求适度的快乐比追求极度快乐更重要。人们只注意到变化,而不是绝对状态,因此持续的快乐可能会让人麻木。过分追求快乐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例如躁狂症。人们对微小的变化不敏感,这可能是因为快乐的递减效应。人们对快乐的评价是基于变化而非绝对值,这被称为前景理论。为了获得更大的快乐,应该将快乐分散开来,而不是一次性获得。为了获得更大的快乐,应该将假期分散开来,而不是一次性集中休假。
她还介绍了斯多葛学派通过想象负面事件来增强对现有幸福的感激之情的方法,以及通过想象负面事件来提高对现有幸福的感激之情,从而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