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42. Do Ho Suh 徐道获:把记忆中的家带走,通过艺术穿越乡愁

042. Do Ho Suh 徐道获:把记忆中的家带走,通过艺术穿越乡愁

2025/6/5
logo of podcast bubblewrap泡泡纸

bubblewrap泡泡纸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本期节目介绍了韩裔艺术家徐道获,他以标志性的织物装置作品,探索漂泊者对家的渴望与记忆。他的作品引起广泛共鸣,因为他关注的主题是身份、记忆、迁徙和归属感。
  • 徐道获是出生于韩国、现居伦敦的国际当代艺术家
  • 他的作品主要关注个体的身份认同、记忆、迁徙和归属感
  • 他常用轻盈半透明的织物重构个人居所,探索家的意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动性与可携带性
  • 他的创作媒介多样,包括雕塑、绘画和影像

Shownotes Transcript

他之前去算过命然后他的算命先生告诉我他的命里有五匹马这就意味着他会经常旅行然后注定要离开家去别的地方生活

当人在移动和迁徙的过程当中你会失去这种 place attachment 就会带来这种所谓的漂泊感就会感觉到没有家或者是没有一种归属感的感觉他其实并不太想家但是他对某一个特定的空间有一种渴望他想重建的其实是那个空间或者把那个空间带到他去的任何地方

《Ephemeral》的这个世界我觉得就也像回忆一样就它好像可塑但是同时你的脑子里有一个相对于固定的形状但是你可以透过这些东西看到很深很深的地方就像徐道霍的作品一样

大家好,欢迎收听 Bubble Wrap 泡泡纸,我是兰我是佳怡,我们是在伦敦和洛杉矶学习、生活、工作的艺术策展人在这档节目中,我们分享艺术与生活中被泡泡纸保护的珍贵时刻和带给我们捏爆泡泡纸一样感觉的解压瞬间那么这一次呢,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一位韩国艺术家,他叫 Dohosa 徐道霍

想要分享它的契机呢是因为 Tay Modern 最近新开了它的个展然后我之前就一直很喜欢它的作品然后大学的时候上到一节艺术史课叫 Art in Korea 然后还学习了一下它的艺术创作所以正好趁着这个展览的契机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它的那些非常美非常梦幻的聚质纤维半透明材质的织物房子我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意识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点就是其实徐道贺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很多

诶 她多大是 1962 年出生的也就是说她现在才 60 岁出头但是我觉得她已经活跃了非常非常多年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她也做了非常非常多进入大美术馆的作品包括在大美术馆的各展就从艺术家的资历和整个知名度尤其是作为一个做织物相关的这种装置艺术家的这种程度来说感觉她

非常非常早就有了很大的名气然后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也觉得说可能是因为他做的这个主题是一个非常非常容易能引起人共鸣的这么一个主题然后和观众整个的互动性又很强所以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够非常容易地走进他的作品里面然后

然后也希望这期节目能够让我们的听众们能够通过声音的方式然后来走进这个艺术家然后也许你有机会能够到现场去看一看他的作品

是的,不过你这么一说我就突然意识到很多我们现在讲的当代艺术家我们在艺术史课可能学到过或者说是已经比较 established 他们最开始的那些红通艺术界或者说让他们一下变得很有知名度的作品都是在 2000s 可能 1990 年代到 2000 年初的这段时间做的然后徐道霍他很多作品

我最喜欢的也是集中在那段时期然后 Tay Modern 这次展览其实展出的作品也是他之前的艺术创作的延续那么现在在开头我就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许道货的这个艺术创作的一个梗概

那他是出生于韩国现在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当代艺术家然后现居伦敦他创作其实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的身份记忆迁徙与归属感等议题然后他的一些比较知名的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都是使用轻盈且半透明的织物材料重构的个人居所的那一系列雕塑

和将自身跨文化经历转化为诗意的空间装置通过这些雕塑和装置它在探索家的意义在不同文化和地理背景下的变动性和可携带性但是呢它的作品和创作也不仅仅限于雕塑

他也有很多其他的纸上绘画影像还有一些不是织物的雕塑作品所以还是一个非常多媒介和广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我觉得是既有深厚的个人情感但是又能很跟全球化语境下的人类共同的一些经验产生共鸣的尤其是那些关于漂泊思想情怀和空间记忆等等的叙述

是的,那其实他的整个的艺术创作也和他的个人经历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那像我们刚刚提到的他 1962 年出生,然后他出生在韩国首尔,现在他生活在伦敦他的父亲徐世裕是一名为韩国知名的画家,也是韩国文人画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那么他其实画的风格就比较像有一点写意然后用水墨做画的这种感觉然后我们在 show notes 里也会贴一张他父亲的照片有一点像一个韩国版 Jackson Pollock 的感觉因为他会把他的画纸都铺在地上然后用一个巨大的毛笔刷子在地上做画

那其实这样的艺术背景就给徐道霍的艺术之路奠定了一些基础包括他在韩国的大学里面也是学习的东方绘画但是父亲的名声其实也给他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扰和一些限制因为他希望能够做自己的艺术然后有真正自己的风格因此他也下定决心就是要离开韩国来到美国进行留学和深造我刚刚在看他父亲的作品

可能不是像 Jackson Pollock 那么的抒发情绪我觉得他的作品还是有很多重复性和理智在的然后但是给我一种很大师的感觉然后我就会想到 Park Se-bo 或者说那些韩国 Dequan Sa 艺术家李无范他们这样子的风格

其实徐道贺他本人在采访的时候有说到就是父亲对他的影响蛮大的因为他觉得他自己一直笼罩在父亲的光芒下我感觉不知道就是是不是就是一些韩剧给我带来的那种印象就感觉在韩国家庭中父亲可能是一个比较伟岸高大的角色

然后徐道霍他其实一部分选择离开韩国去到美国离开家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的父亲他也有说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画家所以他就不想他自己做的事情受到家庭背景或者父亲的任何束缚就因为他也想做艺术创作嘛但是他做什么

大家总是可能会把他跟父亲联系在一起或者说这都是通过他父亲得到的成就啊等等所以他就会想要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然后重新以自己的这么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去做一点事情

这样他的思维能更加独立,他是这么说的,他说因为在美国无论我做什么,如果我失败了那都是我的错,我挺喜欢这种想法的,如果我成功了那就意味着我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了,我觉得这比在韩国做事更有意义,我感觉我能有一点共情。

我觉得就当时也有那种出国热吧可能就是大家觉得可以走出国家去别的地方看一看

所以恩斗呼萨当时就是决定去到美国深造不过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就是他在采访里说他之前去算过命然后他的算命先生告诉我他的命里有五匹马这就意味着他会经常旅行然后注定要离开家去别的地方生活

然后我就想到我小的时候我妈妈也把我抱到杭州的某个山上的寺庙找和尚算过命然后就说我大概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会出国然后我妈妈是在我出国之后才告诉我的我觉得还挺神奇的

他还有一个去到美国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前妻是韩国人但是是出生在美国的然后所以最后就跟他的前妻一同来到美国了就他们结婚之后

然后我觉得他来到美国之后整个的经历也非常有意思,因为他先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就是 RISD,学习了雕塑学的本科学位,然后又在耶鲁大学修了 MFA 的雕塑专业的硕士学位,然后我就感觉这两个学校都是不一样的,

不管我也好然后我身边很多艺术家也好梦寐以求的两个学校就是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真的都太 dream school 了当然他整个的经历包括在美国上本科和研究生然后包括他有描述到一些他上课的细节我觉得都会跟我们很有共鸣因为他有提到就是说他其实在韩国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描述他的作品

他是在美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 crit 的课然后他才被训练出来他要讲自己的作品然后包括表达自己观点说你喜欢这个作品还是不喜欢这个作品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品就在评价别人的作品的时候

所以他有提到说他直到现在他觉得更让他舒服的就是描述一个艺术作品包括批判一个艺术作品的语言还是英语而他在韩语的语境下其实很难完成这个批判性的表达我觉得有的时候我也有这种感觉真的呀

嗯会的我之前就是朋友有聊起过我觉得我的性格在讲英语跟讲中文的时候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有在想是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就我觉得英语是一个非常直接 straight forward 并且又 clear 的语言嗯

就它表达的意思是很少有留白的空间的就你表达的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意思而且逻辑上你的一个句子它的因果关系是很强的但是我觉得中文就会不一样就更有诗意和更有就是抒情的空间嘛所以我感觉我用中文讲话的时候大多都比较委婉就

就感觉其实徐道贺在学生时期也是有过一个身份的转变的就是当你到了一个环境去学习的时候肯定是要把自己给嵌入一个思维的框架里面去吧就是可能要打破自己原有的那个框架然后呢去用新的角度和新的表达自己的方式去跟人沟通和交流并且还是一个新的语言

然后呢其实他从 Aristi 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之后就很自然地决定移居纽约嘛毕竟他们也挺近的然后当时纽约也是一个非常火热艺术就是有很多艺术火热的地方

但是他却就是一直失眠他是这么说的他是住在哥伦比亚附近的 113 街公寓楼就在消防站的对面那里非常非常吵我睡不好觉我当时想我上次好好睡一觉是什么时候而那次是在韩国的一个小房间里

我想把这栋房子搬到我住在纽约的公寓里,所以一切就从那时开始。就我觉得他应该就是在纽约这样一个环境下这么 buzzling,就是一切都在运动中的一个城市。在自己的这个公寓里面,开始非常想念家,想念他在首尔的卧室。

就我很能共情而且我觉得纽约就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思想知情的地方就同时你会觉得自己要 accomplish something 就是自己可能要完成某个目标但同时你又会在很多时候就特别是在整个城市都醒着的时候就是会有那种失落感吧

我在这里介入一个理论好了就是我之前读到过的一个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个理论就是研究这个 nostalgia 思想之情的然后这个学者叫 Maria LewickaL-E-W-I-C-K-A

然后他研究就是说这个人和地方之间会有一种 attachment,就是叫这种 place attachment,然后当人在移动和这个迁徙的过程当中,你会失去这种 place attachment,因为就是你会从你的家乡搬走嘛。

但是这个时候你就会形成一种情绪,就是这个 nostalgia,但是有这种 place attachment 其实是对于你的心理发展非常健康的一种方式,因为就你会有归属感,当你失去这种 place attachment 的时候,就会带来这种所谓的漂泊感,就会感觉到没有家或者是没有一种归属感的感觉。

但是如何在一个新的地方延续这种 place attachment,他这个学者总结出来其实有三种方法,然后呢我觉得就这三种方法,大家在听徐道霍的作品的时候,其实慢慢的也会能够听到,我觉得这三种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就是第一个它叫 place congruent continuity 就是要寻找和家一样的地方就很多人会选择比如说从一个大城市搬到另一个大城市或者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但是找一个比较类似的区或者比较类似的居所然后这种物理性的

相似点就会让你在一个新的地方有一定的归属感和熟悉感然后那我觉得其实比如说像他重构一个他这种 physically 在首尔可能住过的地方或者是这种完全相似的地方在一个他完全不熟悉的大城市里其实一定程度上会给他一种心理上的熟悉感

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它叫 place referent continuity 就是适合你在旧时候家里面做的事情记忆习惯相关的就比如说我们搬到一个新的地方那可能我们本身就有比如说早起锻炼的习惯去咖啡厅喝咖啡的习惯然后去周围的公园然后有的时候去坐一坐走一走的习惯

那当你搬到一个新的地方然后你同时延续这些习惯的时候可能你就会更快地建立起一种归属感和新的熟悉感比如说对于许大霍来说他可能像他比如说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他熟悉的睡觉的 routine 他可能就会更容易地进入一种非常熟悉的睡眠的感觉然后第三种其实在他作品里面相对比较少的出现但是也有一些

浅浅的隐喻吧它就是通过研究新的居所的当地历史就是比如说就认识到就是你新去的这个地方它也有自己的历史它也有自己的归属然后你把自己规划到它的历史的一部分当中去比如说它后期在做它新的地方比如说纽约的居所然后包括伦敦的居所然后这些新的地方

通过研究这个地方的物理性,然后把自己归入到这个地方物理历史一部分的时候,它其实也就塑造了一种新的关于这个位置的归属感。然后我觉得这个理论,当时我在读的时候也就是把它跟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但是我觉得它跟这个艺术家的经历,包括他在创作作品的时候的一些潜在的思路,其实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是的而且听你刚刚讲的时候我觉得就是那个心理学家他把我们人可能有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寻求安全感的方式通过一个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方式总结出来了之后我觉得特别 make sense 对真的然后我觉得我自己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寻找家的感觉让自己觉得在一个地方很快能安定下来嗯

是的然后 Dohosa 他当时我觉得我现在有一点就带入他那个时候的心理状态就感觉纽约的那个生活环境应该跟他家和他原本的那个环境相差太多了所以导致他会有一个 displacement 一个马上错位感觉然后他就萌生了这个想要把他韩国的家移到纽约这个空间的想法

想要将空间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且他其实有这么说过我觉得也很能契合你刚刚讲的那个心里的那种对于归属感的渴望那就是他其实跟他身边的朋友和跟很多人说他想念的不是家就他其实并不太想家但是他对某一个特定的空间有一种渴望

他想重建的其实是那个空间,或者把那个空间带到他去的任何地方。所以他是在这个基础上就选择了布料作为媒介,第一因为布料是一个很轻便易写的东西,一种可以折叠起来放进行李箱的东西嘛。

他当时就想把布料这个媒材去应用到空间和建筑上这其实也让我想到了我们之前讲到的尹秀珍的作品《可携带的城市》然后我觉得对于徐道后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

他的第一个家的系列首尔之家是 1999 年的时候创作的他就是用丝绸按照等比例重建了他在韩国的故居在 show notes 里面也放一些图片大家可以更能感受到用丝绸做出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然后这个雕塑的颜色

许道贺他是选择了一种浅玉色是类似那种青瓷的颜色然后他的这个颜色呢是从韩国传统房屋的天花板壁纸中汲取到的灵感

在韩国传统的房屋里墙上会挂白色的壁纸天花板上会贴天蓝色或者绿色的壁纸象征着天空或宇宙其实那一类的房子都是为一些学者准备的当他们在房间里学习的时候就可能会能帮助他们思考宇宙或更广阔的空间

然后其实徐道货他从小就住跟父母居住的房子就是仿照着那些 19 世纪初宫殿建筑群中的平民式文人住宅建造的所以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韩国文化特征的一个住宅我觉得这也很巧因为感觉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出生下来居住的地方其实是一个现代公寓

就它没有那么多的文化特征了所以其实我觉得对现代人来说就是在一个漂泊中的状态其实没有像以前那么困难因为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里面大家居住的空间都偏现代化和区域统治化

就感觉就是家的这个概念不会有特别多的差别就是我们还是能够在不同的地方找到自己的那种归属感的但是徐道霍他的这个不同家的

就是视觉上的那个建筑形态就其实是非常不同的就能很明显地看到它在不同文化之间穿梭的感觉然后他第一次创作的那件作品首尔之家他就把那件作品放在了行李箱里他用两个行李箱就把这件作品带到洛杉矶并且在洛杉矶的韩国文化中心首次展出了它真的是行李箱里的家对

真的你知道洛杉矶的这个韩国文化中心吗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展览但是洛杉矶这种这种 cultural center 还蛮多的因为洛杉矶就是这种很多这种不同的文化然后每个国家或者是每个文化它其实都会有一个这种有点类似于办 community center 然后办艺术展览然后也比如说有一些

更多可能老人和小孩比如说你需要找到一个群体啊什么这种感觉感觉洛杉矶确实有很多中国城日本城韩国城而且每一个都特别的有自己的感觉就是那片区域

然后许道贺就说他就开始感觉到当你把作品从原本的场地搬走在另外一个地方展示和运输的时候就是场地特定性的概念就变得非常模糊我觉得这就也能他应到

我们之前讲的比如说安娜乌登伯格的作品在不同的地方展出这种对于场地的特定性的这个概念的摇摆特别的就 interest 我

我这个中文是用英语讲出来的就是让许道贺很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家这个概念在不断的巡展中是可以无限重复的所以他就是在给这个作品取名的时候也做了一个 wordplay 就他每一次展到一个地方或者说这件作品迁徙到了新的地方他都会在这个作品的名字后面加上那个地名

所以他最后在西雅图之家展出的时候他的这个作品名字叫首尔之家洛杉矶之家纽约之家巴尔蒂摩之家伦敦之家西雅图之家所以我觉得他其实在这个刘美的经历到最后创作作品在继续漂泊的经历过程中就渐渐地把自己对于原本的那个地理位置的韩国的家的思念和乡愁之情

转移到了他所做的这些雕塑上面而且我看你写在准备的这个文档里面写他制作的这个过程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就是他在制作的时候就好像在造一个房子一样真的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人的手在制作这个想象当中的房子或者记忆当中的房子是

是的其实大多也是女性是的和真的建筑的这个环境形成了一个对比也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就是真的建筑工人包括建筑设计师尤其是传统建筑的设计师更多的还是男性然后包括比如说运建筑材料的人然后真的搭房子的工人都很多是男性但在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从

她在寻找这些原料的时候就是她和她妈妈她妈妈给她一些帮助然后包括给她介绍的那些采缝都是女性就一针一线地把这个空间给搭建起来

对 带入他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再看他的作品就会感觉到一种温柔然后我觉得那个温柔可能是来自女性或者妈妈这个角色是的我之前看那个许道贺一篇跟 Art21 做的采访然后我就觉得他很多作品的出发点都是来自于离开家之后的那种心理上的变化的

然后他也有谈到就是在美国生活后又回到韩国之后他看到的那些不同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他是这么回忆的他说我回到韩国的时候首尔是个非常拥挤的城市街上人来人往很容易撞到一起有人可能会撞到你的肩膀这很正常所以没人会抱怨但我意识到这里的情况不一样

我回韩国的时候如果有人碰我的身体我会很生气所以我觉得自从我在美国待了 11 年我对个人空间这个维度的认知已经改变了所以我觉得这挺有意思的我也有这种感觉是不是

我就在想我听到他读这段话的时候我就突然觉得我好像有的时候回国了也会跟朋友的时候就揽一嘴就抱怨一下是而且我觉得他就说这个人来人往的这一点我觉得也挺有意思可能是因为到美国之后生活的城市确实没有像在北京我也没有在纽约生活过就没有像在北京那么多人的城市就感觉回国的时候就会

对人流的那个密集程度特别特别的敏感我会感觉就是就是我们对家的那个印象都是我们小的时候身处在那个环境中然后留下的一些美好的回忆然后当就是我们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生活感觉对家的那个回忆和我们再回到那个家的感受又会有这种错位

是的徐道霍就还这么说他说人生中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你必须离开家而无论何时回去家都不再是原来的家了确实其实我觉得对于他来说家就变成了

它构建出来的这些场所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就是家就是永远是你在记忆里面不断叠加的那个形象就因为它已经不是一个物理的地方就它可能一部分是就如果你真的想象中把它拼成一个实体的存在的话它

一部分是比如说小的时候的那个房间然后那个家一部分是现在这个家一部分是可能之前住过的每个地方如果真的把他们拼起来的话他们就是一个时空错位的一个感觉其实就很像就是徐道贺接下来我们要讲到的他嵌套的这个关系是的

然后就是那个采访者还问他就你现在的家在哪里然后徐道贺就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就像他之前说的一旦离开家就不一样了你会想念一些东西但每次回去它都不符合你的预期因为你变了那里的情况也变了

本质上这种身处不同文化的尴尬和陌生感会伴随我一生但我发现每次回到纽约我都会感觉有些地方很舒服因为我身边的陌生人比在首尔多不知怎的这让我感觉更自在所以我在这里能更放松然后我觉得我自己就是有的时候来到伦敦然后回到纽约之后

我也有就是相同的感受我感觉每次到一个新的地方的那种别人都不认识我的陌生感也会让我感觉挺安心的每次到纽约之后我都会找一家乌冬面店叫 Raku 我觉得那家乌冬

面店太好吃了然后就现在变成了那种我一落地纽约我第二天一定会去吃的东西然后就会一下让我觉得就是很心安然后《成儿之家》这件作品接下来的发展中徐道货他在 2013 年的时候做了一个新的跟家有关的作品叫《Home Within Home Within Home Within Home Within Home》

家中之家中之家中之家中之家跟这个题目一样像个套娃这么一个雕塑就是他把自己在美国当时跟妻子住的这个美式住宅包裹在他在韩国的那栋住宅外面就是一个幽灵一样的躯壳包裹着另外一个房子的躯壳

然后呢这整一个像嵌套式的这种幽灵房子是漂浮在首尔的 MMCA 的一个空间叫首尔盒子中的所以他这件作品其实有点像把时间和空间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地折叠不断地嵌套嗯

然后让你会觉得有一种空间都回到了一个点的感觉是我感觉把这个美术馆和城市的这个 aspect 加进去之后就变得更加的多元更加的有意思尤其 MMCA 中间那个空间也是透光的完全能够

透过它看到外面然后我记得因为我是 12 月份刚刚去过首尔嘛我就记得它中间的那个空间你站在下面然后透过那个非常非常现代的玻璃建筑然后玻璃幕墙外面就是另外一座非常传统的函屋然后包括 MMCA 边上其实就是首尔的那个宫殿你就感觉完全置于这个历史的坐标里面

对它这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它把整个家的维度变得很宽就是不仅仅这件雕塑讲的是这个它美式住宅中的寒屋它同时又是这个首尔盒子包括

它同时也是美术馆包裹着这个雕塑然后也是这个世界它这样在包裹下来所以说它这个题目我觉得也体现了一种对于家的这个概念的无限想象就它可以很宽广

它可以不是一个具体的建筑所代表的空间我觉得这也是许道货到后面对家的理解是的然后我就想让回到我们上一期在挖这个许道货的这个坑的时候我有提到过就是因为它很多的装置其实你是可以走进去的然后你可以走到它的这个房子里去感受这种丝绸制成的房子这种非常非常纤细的然后非常 fragile 非常

脆弱的同时非常晶莹剔透的然后又很五彩的这种感觉记得上一次我就说说哪个动画片给我这样的感觉然后后来我发现就是 So 就是

在那个电影《Soul》里面它不是有几个不同空间的对比有一个就是那个现实的纽约然后有一个是它叫 The Great Before 就是都是这些人出生之前然后在的这个地方我觉得这个 The Great Before 就很像许佳后的作品给我的感觉不管是从颜色上还是从它整个里面的所有的角色所有的装置都有一种就是非常

透明的感觉然后我看了一篇就是采访这个 Soul 这部电影主创的文章然后他们就介绍说其实他们有意的把这个 Soul 的这个 The Great Before 这个世界和现实世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他们希望 The Great Before 这个世界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非常 freeform 的就比如说这些大的这个叫什么 Carrie 和 Terry 这些人就是他们的手臂一会儿可以从

左边伸出来一会可以从右边伸出来又可以从上面伸出来它是完全是一个像铁丝弯成那种形态然后它这里的一切它用到一个词就是都是 Ephemeral 就是都是随时可变的都是转瞬即逝的相比之下就是现实世界的里面的东西有非常多的 Texture 又非常的 Tactile

然后 Ephemeral 的这个世界我觉得就也像回忆一样就它好像可塑但是同时你的脑子里有一个相对于固定的形状但是你可以透过这些东西看到很深很深的地方就像徐道霍的作品一样就是这种穿透感会让你觉得这个装置非常非常的纤细非常非常的没有那么沉的感觉但是同时又承载了很多东西

对而且其实我觉得他很巧妙地视觉化了这种想家的感觉因为我觉得对于处在漂泊状态中的人来说家其实就是无形的包括他在脑海中的样子是但他其实这种非常纤细的材料这种半透明的薄纱非常

非常神奇的是通过它的色彩通过它整个给人创造出来这种感觉给人一种非常非常安全的感觉也是 Soul 这个 The Great Before 这个场景会给我的感觉然后那个主创也就是 confirm 了我的这个感觉就他们希望这 The Great Before 整个给人的感觉他说希望像一个 nursery 就希望像应该这种育婴室一样的感觉

通过这些颜色,通过这种半透的光感,就能够给你带来一种好像是你小的时候在婴儿床上会看到那些婴儿玩具,包括这些装置带给你的那种非常熟悉的包裹感。

徐道霍他也有说他发现这种半透明的材质能够带给人一种自己在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同时又没有跟外界室去联系就是还是观测到外界所以说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可能比如说我家里一定要有窗户或者说我在有窗户的地方就是心理状态会更健康一点我觉得也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

就是还是渴望跟外界的那种连接然后比起它巨只纤维和丝绸的织物所做的雕塑它其实还有一件作品我觉得是非常有分量但也同样温柔的一件作品那就是 Robin Loving 拓印爱

然后这件作品它其实是一个 size specific work 就是他在离开纽约之前他一直就是住在 22 届的一个旧公寓里面嘛然后当时他的那个房东其实去世了去世了之后呢他就让徐道霍去把这间公寓可以就是变成了他的作品

然后徐道霍就用白色的纸把整个公寓的全部角落都包裹起来然后再用铅笔一直在拓印整个房子内部空间里的所有细节然后他在这个房子里面住了 18 年他整整 18 年的回忆

都在它拓映整个空间的过程中逐渐显影的感觉我觉得这就非常的 touching

对,而且我觉得我能想象就比如说这个房子因为他住了 18 年,那相信这个房东可能拥有这个房子更久的时间,有非常多的使用痕迹,然后这种使用痕迹在这个踏印的过程当中就都被以一种方式转移到了这个纸面上。

然后其实徐道霍他这件作品使用了他印的这个方式也是在致敬超现实主义 Max Ernst 他当时用的那个 Floatage 这个创作方法

其实当时就是超现实主义的很多灵感是来自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理论的探索嘛然后当时就他们就有研究自动化 automatism 的这个状态就是人在处于一种不受意识控制的身体运动中

例如呼吸或者梦游或者你一直很重复性的做一个东西导致你的大脑可以不去思考你的行为然后你的生理技能的本身能带动你的身体去做一些动作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然后

弗洛伊德他就是想要运用这种自由联想和自动绘画或书写来探索潜意识他觉得这是一个自动化的行为其实是一个可以探索潜意识的一个媒介一个通道然后当时法国诗人安德烈安德烈他当时写的 1924 年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其实也是将超现实主义定义为了那种

纯粹的精神自动化

在缺乏理性控制和任何道德或审美关注的情况下进行的思想指令所以很多当时就是超现实主义它其实跟达达主义也很有关系嘛就他们当时在自动书写中就可能是一个最早的自动化的例子然后当时他们很多艺术家会尝试比如说在非常非常快的书写中不去引导手就是让手就处于一个自动化的书写的状态

然后 Max Ernst 当时就是也在踏印中就感受到了那种探索潜意识的一个 portal 就是它是一个通往潜意识的那种 Floatage 是法语单词意为踏印然后他当时 Max Ernst 的灵感就来自一块古老的墓地板

目的板的纹理因为多年的擦洗变得更加清晰然后这些纹理的图案能够让他联想到很多奇异的景象所以许道货他也是致敬了这个踏印的行为就把踏印作为一种见证他记忆和见证时间的这么一个 medium

这么一个媒介然后去探索记忆究竟栖息何处所以我觉得就包括你说的就是在踏印的整个过程中你能感受到类似墙面的斑驳或者说你使用过的一些痕迹都被显影出来的感觉我也觉得这是一个纪念他这 18 年栖息在这个家里面然后最后要离开这个屋子的一个非常好的纪念

是,而且我就又想到我刚讲的那个理论的第三条,就感觉这个不仅是对于他自己的整个的经历的一个回溯,也是在回顾这个房子的历史,就是这个房子的 local history,因为他印下来的不仅仅是他的使用痕迹,也有更长久的使用痕迹,然后又被扁平化压在了一张纸上。

就感觉他真的把他的生活变成了这个房子历史的一部分然后从而可能也会带来更强的安定感

是的,然后这之后我感觉许道贺他的作品就开始往大的尺度上做一些突破,就他 2018 年的时候做了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项目叫桥上家园,我是在做这期播客的时候才知道这个项目的,然后我就觉得很惊奇,

就是因为当时 2018 年的时候他就做了一个真的寒屋然后把它放置在了伦敦的 Liverpool Street 一个高架桥上然后他的那个放置的方式就有点像是他从高空坠落然后卡在了那个桥上一样就像这个房子就是通过一个异世界的传送门

然后就突然被送到了伦敦然后卡在了这个桥上一样就非常有那种魔幻都市的感觉

而且他还去构思了一个非常理想化然后非常 ideal 然后又非常 unrealistic 就不现实的一个 project 一个项目就是把这个家他叫这个家叫完美家园 the perfect home 他想要把这个家建在一座连接纽约首尔伦敦的巨大的海上桥梁的中央就 basically 就

搭桥然后把这三个城市都连接起来然后他最后发现这三座地点中间的那个位置在北冰洋就在海上然后我觉得就虽然这个项目的想法非常不切实际非常不现实但是他

其实是引发了很多的问题就比如说当时许道货就发现北冰洋海上的这个地点它其实不属于任何国家的管辖氛围但是挪威、加拿大、丹麦、俄罗斯和美国都对其拥有主权然后有意思的是它这个地点最近的土地

其实是蜀科奇半岛的一个原住民楚科奇人和阿拉斯加的英纽皮特人就他们的家园

但是别的国家都对这块地点有主权,就所以我觉得他开始就是可能从自我的这个对于家的思念,然后引发出来对于归属感和对于迁徙的讨论,直到现在他开始更多的也在思考土地和人类家园的一个更广阔的概念。

就这座桥会侵犯谁的土地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perfect home 到底是谁的 perfect home 这个议题还蛮有意思的就感觉这是一个矛盾的概念就是你建造了这个属于你的完美的家园但是又会侵犯别人的土地嗯

是的他从完全个人的经历因为他的个人经历我觉得是很容易被很多人共情的然后通过这个小的例子可能就能够生发到比如说当我们在做大规模的这种建造不管是从一个社会发展的立场一个国家发展立场来看的时候

其实对环境或者是对其他的可能相对来讲没有那么有话语权的群体来说在有什么样子的影响和变化是的然后呢我们回到伦敦现在在 Taymorton 举办的这个徐道霍的个展这个展览的名字叫 Walk the House 走房子然后这个名字其实是徐道霍儿时从建造他童年故居的木匠那里听到的一个韩语表达

就它 literal 的 meaning 是把房子拆下来带走就那些木匠可能在建造就是韩国传统房屋的过程中就是他们也会有时候是可以把那些建筑拆卸并在新的地点重新组装的哦这就让我想到洛杉矶那个 Huntington Library 那个里面的日本房子哦

literally 我正想说哦是吧对因为那整一个房子都是从日本拆了然后又移到洛杉矶又重新建起来的是的我觉得这个概念就是真正在建筑中你可以把一个建筑本身拆卸并在新的地点又重建出来的这个概念跟他的作品的概念非常的契合

而且我觉得那个建筑语言它这是真的更 literal 的就是把房子和家迁徙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然后对许道货来说 walk the house 其实也描述了我们如何跨越时空携带多个地点然后人们的记忆可能会在这些空间中融合然后记忆也塑造了我们对它的感知

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或一个简单的概念相反它会随着时间而演变并随着我们在世界穿梭中而被不断重新定义我去看了这个展览但我觉得 Taymorden 应该给它一个更大的空间的哦

它不是很大有什么决战了不是就它三个大雕塑都被放在了一条线上然后就是一个房间的大空间放了它三个大雕塑我觉得有点小极不过还是挺有意思的就是因为它展出的其中有两件雕塑都是比较 immersive 就大家是可以走进去的嘛然后这也是我第一次体验就走进它的雕塑是什么感觉嗯

然后他其中有一件作品叫 NestSlash as Nests 他就是将在首尔纽约伦敦和柏林建筑中一系列过渡的那种空间像走廊啊房间的门啊的这种过渡空间缝合在了一起

我好想再去走一下它的这个整个的装置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展览的标题 walk the house 的时候我以为是从观众的视角让你 walk the house 就是让你参观走进这个房子的感觉但它其实也是从房屋的视角所以还非常有意思

然后还有一个新的我之前没有见到过的装置是叫 Perfect Home 它这个装置就特别有意思它是在一个长方体的纯白的这个空间里面叠加了很多它多年来居住过的多个地方的装置和配件而且全部都是以一种鲜艳色彩所做的那些织物的雕塑

就比如说他在韩国的家的灯是一个形状的灯,然后他放在这个位置,然后呢他在这个长方体的空间中把这个灯的织物雕塑也装在了这个位置,然后同时他也装了他在柏林家的那个灯,

灯在天花板上然后它的位置也是就是没有变过的所以你会看到它不同的住过的家里的那些配件和家具叠加在一起的感觉

好神奇突然有一个非常神奇的问题它怎么每个家都 document 的这么好呢你现在让我想我之前住过家天花板长得什么样我怎么记得呢我觉得就是因为它的艺术创作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它其实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对那个空间非常有敏感的感知然后可能甚至就开始做一些测量了哇这个强迫症好友好啊

这好细节好喜欢啊你知道吗我之前本来离开大学的时候就我们在 Wonderbill 宿舍我当时本来就在小红书上刷到了一个 3D 建模的软件就你可以扫描然后就把你的整个宿舍给 document 下来我当时本来想扫的然后每次都忘记

然后每次搬家的时候就特别累然后搬到后面之后就完全忘记要 documant 这个家了然后就比如说你走进这个空间你会在墙上看到很多门把手然后那个门把手就是 like 不同位置就在不同位置就会有很多个门把手然后这其实就是不同空间叠加在了一个空间里的感觉然后包括墙上的那个电灯的开关也是嗯

就完全时空重叠了感觉不过我其实之前也在想你的这个问题就是因为许道货他 basically 就是自己居住的这个空间是他艺术创作作品的一部分所以我在想就是他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他对于家的这个感受会不会也变了很多

然后他就会说他在保存这个空间和他记忆的过程中自己感觉就被回忆和幻觉淹没了他就会沉浸在踏印和冥想的过程中他自己仿佛就陷入了幻觉然后他的这些作品其实也在提醒我们我们对任何时间和地点的记忆往往都是片面且零散的

那其实这期节目我们通过蒋旭道贺的作品然后给大家讲他的丝绸的房子然后包括踏印然后他所谓的这个通过桥梁构建的完美家园那他的作品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家的记忆从未离开过我们那

那我们也想和我们的听众们有一个小小的互动然后在这个播客空间里面让大家对家的记忆重叠起来大家可以在评论区里面留言有没有你身边有什么样的物品或者你身边有什么样具体的关于家关于这个空间的记忆

能够在一瞬间把你就带回这个家的概念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告诉我们然后也欢迎大家看一看 show notes 里面的作品也去评论区看一看大家留言当中关于这个家的概念都有什么样的各式各样的可加的联系那么今天的 bubble wrap 就到这里啦也希望你能订阅我们点赞转发这期播客

你可以在小宇宙 Apple PodcastOvercast 和 Spotify 听到我们的声音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