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抽獎:https://bit.ly/3TAUNRS) - 1950年代戒嚴下的台灣,有一本綜合性翻譯雜誌,裡頭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主題的文章,經由一群高知識份子轉譯成中文,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到外國文學與研究。這本月刊的名字,跟法國知名田園畫家米勒的經典作品同名,都叫做《拾穗》。《拾穗》發行量曾遠勝《皇冠》,也比《現代文學》更早譯介歐美現代主義作品。而這本雜誌竟很奇妙地誕生於高雄煉油廠中。 近期台灣中油公司更與東吳大學合作,將十年相關研究成果,集結為《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一書。這集我們就來談談這本書,以及第一本台灣純翻譯雜誌《拾穗》。 - 內容參考《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 作者:張綺容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書籍連結:https://bit.ly/3RU7Exi) - ❤️點讚FB粉絲團:https://bit.ly/3XtscfW) 🤑贊助節目,給派翠克大大的鼓勵:https://bit.ly/3nKjQOX) 🙋♂️互動表單連結在此,歡迎來填:https://bit.ly/3qudeHI) 🤝廠商業配合作聯絡:[email protected]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