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 我們今天邀請到印尼女孩詩雅,來分享她在台灣的經歷以及加入台灣女團HUR+的心路歷程。詩雅,你好!你是印尼人,對吧?你之前在Instagram上分享的印尼街美食,真的好吃嗎?
凱莉: 對啊,詩雅,我們很好奇你在台灣的生活,以及你如何融入台灣文化和女團生活。
詩雅: 謝謝你們的邀請!很高興來到這裡。關於印尼街的食物,我覺得如果要按照道地的標準,大概只有70-80%的相似度。我們印尼人對食物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會覺得好像還少了一些東西。去印尼街主要是為了氣氛,食物差不多就可以了。印尼食物比較難做,台灣可能也比較難取得新鮮的香料,所以我們也蠻能體諒的。價格方面,印尼街的價格確實比較高,有點像觀光客去的地方。
關於我來台灣的原因,是因為我舅媽是台灣人,從小就聽她說台灣多好多好,所以高中時來台灣玩過一次,就對台灣留下很好的印象。大學時,我就決定來台灣念大學。
在台北自己搭捷運逛街的經驗,讓我感到很驚訝,因為在印尼,我舅媽很保護我,很少有機會自己一個人玩。來到台灣後,突然覺得很自由很放鬆。
在印尼,我家裡有司機和打掃阿姨,這在台灣人眼中可能覺得很酷,但其實在雅加達,貧富差距很大,我家只是普通人家。雅加達人口很多,城市很大,房價相對便宜。
在印尼,家人通常會接送孩子上下學,即使學校離家很近,因為雅加達的交通很塞車。我住的住宅區路很大,沒有交通燈,跟一般人的生活不太一樣。有些富裕的華人居住區會有保安和自動鐵門,但我住的地方沒有那麼高級。
在印尼,高中時和朋友出去玩,通常是去購物中心、咖啡廳和密室逃脫。雅加達有很多購物中心,甚至有些購物中心和酒店連在一起,居民下樓就可以去購物。
我的第一個母語是中文,但中文是來台灣後才變好的。我媽媽很喜歡看台灣的電視劇,所以希望我也可以講中文。她很認真地學習中文,也教我印尼文。
印尼沒有專門的中文學校,以前有些學校甚至不讓學生學中文,但現在中文越來越重要了。小時候,大家會注意到誰是華人,誰不是,但我們都講印尼文,一起玩。在印尼,聊族群問題還是挺敏感的,年輕人不太在意,但長輩可能稍微在意。
印尼也有補習班,但台灣的補習班好像太多了。印尼高中大約五點下課,學校鼓勵大家參加社團。台灣學生念書到很晚,可能和治安比較好有關。我高中參加了熱舞社和學生會。我小學到初中很認真讀書,高中就放飛自我了。
我從小就熱愛跳舞表演,小時候看HoneyHoney就開始喜歡唱跳,但媽媽不太讓。我參加過少女時代公司的audition,但沒有被選上。媽媽不讓我參加audition,是因為她覺得我很有才華,一定會被選上。我偷偷問爸爸可不可以參加audition,爸爸同意了。
加入HUR+後,我的中文進步很多。在台灣,我經歷過很多挑戰,也學習到很多東西。我非常感謝我的朋友和家人,以及所有幫助我的人。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