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滴:我來這裡是想完整說明事件經過,包含我發文的動機、後悔的原因,以及我對鍾明軒的同理與歉意。我發文是基於自身在國外經歷,看到鍾明軒在節目中提到在國外介紹台灣的經驗,以及他選擇用"Chinese culture"介紹台灣的論述,我認為這點可以討論,因此提出我的不同觀點,認為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介紹台灣,並非刻意要攻擊或貶低鍾明軒。我事後才意識到鍾明軒當時的脆弱狀態,這是我需要道歉的地方。我並非針對他用"Chinese culture"介紹台灣這點,而是我發文的時間點不恰當,造成他二次傷害。
我後悔的原因是,我發文中提到的80%數據僅為個人經驗,並非客觀事實,且我沒有充分了解鍾明軒當時的處境。我看到他私下發文展現的脆弱,才意識到自己誤判了他的狀態。我嘗試透過私訊道歉,但鍾明軒並未接受,我理解他的感受。
希蘭打電話給我時,我正準備發文,他指出了媒體斷章取義的問題,這也讓我更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脈絡。之後我發布了更完整的說明,並再次向鍾明軒道歉。我認為這次事件中,我最大的錯誤在於發文時機不當,沒有充分考慮鍾明軒的感受,以及媒體斷章取義的可能性。
我希望能透過這次說明,讓大家更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並理性討論,避免網路上的攻擊與誤解。我也希望未來在社群媒體上,大家都能更理性、更同理地看待事情。
凱莉:我與阿滴在事件發生期間持續保持聯繫,並在節目中與鍾明軒進行討論。我理解阿滴發文的動機,也看到他事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並積極彌補。阿滴的發文確實造成鍾明軒的傷害,但他的出發點並非惡意。
我認為,在社群媒體上,資訊的傳播速度很快,容易造成誤解,因此理性討論與同理心非常重要。我們應該避免斷章取義,以及人身攻擊等行為,給予彼此更多空間與理解。
Ken:我與凱莉、阿滴在事件發生後持續討論,並在節目中給予阿滴支持。我認為阿滴發文並非惡意,但時間點確實不恰當,造成鍾明軒的傷害。
社群媒體的特性容易造成資訊偏差與誤解,我們應該更謹慎地使用社群媒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紛爭。
希蘭:我因看到新聞報導與Podcast內容的落差而感到憤怒,因此直接聯繫阿滴。在直播中,我與阿滴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協助他釐清事件脈絡,讓更多人了解事情的真相。
我認為,媒體斷章取義是造成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應該避免這種行為,並以更理性、更客觀的態度看待事情。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