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 我分享了從育兒初期焦慮到現在已經適應的過程,現在我沒有工作,可以享受帶小孩和自我提升的時光,但我也坦言,創作靈感減少,已經很久沒有寫笑話了。我主要產出是Podcast,不需要像其他喜劇演員一樣頻繁在網路上發布內容,這讓我可以更從容地創作。帶小孩的難易程度會隨著孩子長大而變化,現在孩子一歲多,開始有自我意識,比較難帶。
我理解帶嬰兒坐商務艙的乘客和被嬰兒哭聲打擾的乘客雙方的感受。我曾經因為買不到機票,不得不買商務艙,並为此感到壓力很大,因為擔心孩子哭鬧影響他人。我觀察到朋友帶小孩坐飛機時,準備了耳塞、糖果和小紙條給周圍乘客,這讓我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我經常帶小孩參加我的活動,例如剪頭髮、做指甲、看球賽等,我發現年輕人比我預期的更友善,對嬰兒更包容。
凱莉: 我分享了我舒適的育兒環境,以及我對帶小孩的感受。孩子自我意識增强后,會表達很多意見,但自己也不確定想要什麼,這會讓大人感到很累。持續和孩子溝通很重要。我澄清了我與Ivy的關係,以及外界對我們關係的誤解。教養孩子需要時間和累積,不可能立竿見影。我女兒喜歡看狗,但需要保持安全距離,我會教導她如何安全地與狗互動。我觀察到一個白人父親教女兒如何安全地與狗互動,並認為這種教育方式很好。
我分享了我帶小孩搭飛機的經驗,以及我對此的感受。帶小孩坐飛機,尤其是孩子長大後,情況會越來越複雜。我發現帶小孩出門,公共場合人們的反應比我想像中友善得多,但我也坦言,帶小孩去需要餵食或換尿布的場所,我還是會比較擔心。在台灣,帶小孩做自己的事情比較少見,這可能與西方文化差異有關。我會輪流讓家人幫忙帶小孩,工作時會把小孩交给家人照顧。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