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25 吃完就后悔,网红美食的寿命比初恋还短 - 不完全淑女

vol.225 吃完就后悔,网红美食的寿命比初恋还短 - 不完全淑女

2025/6/28
logo of podcast 不完全淑女

不完全淑女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R
Riven
飞飞
Topics
飞飞: 我认为网红美食的寿命非常短暂,就像一颗流星一样,迅速崛起又迅速消失。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这些美食可能并不值得,但还是会忍不住去尝试,这其中既有好奇心的驱使,也有从众心理的影响。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种心理,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为这些“快闪”美食买单。然而,很多网红美食在口味、品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最终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Riven: 我对网红美食的看法比较复杂。一方面,我也承认很多网红美食确实存在过度营销、品质不佳等问题。但另一方面,我认为网红美食的出现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追求。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经常喝奶茶的人来说,爆浆珍珠蛋糕可以成为一种替代品。当然,在选择网红美食时,我们还是应该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喜好做出判断。 大青: 我对那些长相奇特的食物接受度不高,例如沙皮狗蛋糕,我无法接受吃它的头或者屁股。我觉得食物应该回归它最原始的属性,好吃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网红美食本末倒置,过度追求外形和噱头,而忽略了味道和品质。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消费主义的体现,我们应该警惕这种消费陷阱,不要被商家牵着鼻子走。 柴蓉: 我认为网红美食的兴起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密不可分。很多人购买网红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获得点赞和评论,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社交货币”的心理,推动了网红美食的快速传播。但是,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人们过度关注外在,而忽略了内在的真实感受。我们应该反思这种生活方式,不要被社交媒体绑架,要活出真实的自我。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盘点那些曾经风靡一时,如今却销声匿迹的网红美食,探讨其爆红和陨落的原因,以及消费者在其中付出的智商税是否值得。
  • 网红美食的平均寿命比烂片的评分还短
  • 脏脏包、灯泡糖等网红食品迅速蹿红又迅速陨落
  • 消费者为网红食品交的智商税是否值得反思

Shownotes Transcript

还记得曾经刷屏朋友圈、排队两小时也要打卡的“顶流”美食吗?一夜爆红是它们的宿命,悄然退场是它们的结局。曾几何时,脏脏包以其“吃完必须洗手洗脸”的仪式感风靡大街小巷,面包店门口大排长龙只为体验那份狼狈的甜蜜。如今,货架上难觅其踪,徒留“代糖反噬”和“同质化内卷”的叹息。

脆皮五花肉也上演了相似的剧情。开业之初,“滋滋”作响的油光和金黄酥脆的外皮吸引了无数尝鲜者,然而,过高的价格、单一的体验和难以忽视的油腻感,让它迅速从“心头好”沦为“过气网红”,热度消散得比塌防哥哥凉透的速度还快。

还有打着“情怀”旗号的泡面小食堂,一碗矫揉造作的普通泡面动辄三四十元,当消费者发现所谓的“治愈”不过是“康师傅Plus”时,热情自然迅速冷却。

冒烟冰淇淋、沙皮狗慕斯... 这份“短命名单”可以列得很长。它们往往凭借新奇的外形、铺天盖地的营销或戳中某种情绪点而迅速蹿红,却又因口味平庸、价格虚高、品质堪忧、供应链脆弱或模式极易复制等问题而迅速陨落。从“年抛”、“季抛”到“月抛”,网红食品的迭代速度,快得让人来不及回味。

本期电台,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昙花一现”的网红食品:是谁在制造和消费这些“快闪式”网红食品?我们为网红食品交的智商税,真的值得吗? 当颜值和噱头褪去,什么样的美食才能留住食客的胃和心?各位不妨跟不完全淑女一起笑着盘点那些年追过又“翻车”的美食,或许,还能帮你避开下一个“短命”爆款的坑。

温馨提示: 听完可能会对“网红”二字产生新的抗体,点外卖的手或许会更清醒一些。